CN112514767A -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767A
CN112514767A CN202011370348.1A CN202011370348A CN112514767A CN 112514767 A CN112514767 A CN 112514767A CN 202011370348 A CN202011370348 A CN 202011370348A CN 112514767 A CN112514767 A CN 112514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felling
clumps
cutting
clu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0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春菊
范少辉
王路君
刘广路
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 Rattan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 Ratt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 Rattan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amboo and Rattan
Priority to CN2020113703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4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8Felling tre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用小型采伐机对竹株进行采伐,至少包括1/2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伐一半数量竹株,其中,对于圆状分布的竹丛在竹丛的下坡位进行标记并采伐;和对于条状分布的竹丛从其一侧进行标记采伐;和对于不均匀分布竹丛或特大竹丛一般区分为几个竹丛进行采伐。传统择伐采用择龄而伐,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本发明通过丛状采伐方法以丛为单位进行采伐,提高了采伐效率,增加了竹林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头黄竹采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背景技术
竹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泛、生长快速、用途多样、生态价值、经济效益高的优点。硬头黄竹是造纸的一级制浆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四川重要的经济竹种。
硬头黄竹传统的采伐方式主要采用择龄而伐,一般1~2年进行一次采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渐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与结构都有所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价格的增长提高了经营成本,对竹林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采伐成本过高是提升竹林经营效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竹林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采伐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这一现状,变革传统的采伐作业方式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硬头黄竹采伐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用小型采伐机对竹株进行采伐。
进一步,至少包括1/2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伐一半数量竹株,其中,
对于圆状分布的竹丛在竹丛的下坡位进行标记并采伐;
和/或对于条状分布的竹丛从其一侧进行标记采伐;
和/或对于不均匀分布竹丛或特大竹丛一般区分为几个竹丛进行采伐。
进一步,还包括1/3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竹丛分布与数量采伐1/3数量竹株;其中,对于不同竹丛分布采取丛内中间部分采伐的方式。
进一步,还包括全丛采伐,全丛采伐为采伐区域的全部竹株。
进一步,采用传统的择龄而伐方式,留1年生、2年生的竹株,采伐3年生及以上竹株。
进一步,所述采伐均采用小型机械进行采伐。
进一步,对于采伐地的边缘竹丛采取与地内相同的采伐方式。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择伐采用择龄而伐,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采用丛状采伐方法并且应用小型机械以丛为单位进行采伐,提高了采伐效率,增加了竹林经济效益,降低了采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的丛状采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中不同采伐处理林分出笋数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中不同采伐处理林分退笋数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中不同采伐处理林分成竹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如图1所示,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用小型采伐机对竹株进行采伐,包括三种采伐方式,全丛采伐、1/3丛采伐和1/2丛采伐。
全丛采伐是采伐区域内的全部竹株;
1/2丛采伐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伐一半数量竹株,对于圆状分布的竹丛一般在竹丛的下坡位进行标记并采伐;条状分布的竹丛从其一侧进行标记采伐;不均匀分布竹丛或特大竹丛一般区分为几个竹丛进行处理。
1/3丛采伐与1/2丛采伐相似,依据竹丛分布与数量进行采伐,对于不同竹丛分布一般都采取丛内中间部分采伐的方式,准则是使其竹丛经采伐后分布均匀,促进竹丛分化扩展,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林地资源。采用传统的择龄而伐方式,留1年生、2年生硬头黄竹,采伐3年生及以上硬头黄竹。在采伐过程中对跨样地的边缘竹丛采取与地内相同的采伐处理。
以如下实验例为例:
样地在位于东经104°44′22″~105°03′30″,北纬28°15′18″~28°47′48″区域,地势上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脉,中北部多为丘陵地形。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为18.3℃,适宜竹类植物生长。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时数987.6小时,无霜期达357多天。
样地海拔为300~350m,经营采伐周期为两年,试验设计了1/3丛、1/2丛以及全丛3种丛状采伐强度,以传统的择龄而伐方式作为对照组。样地设置面积为20m*20m,设置四个重复。采伐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及林分状况见表1。按照丛状采伐标准进行第一次采伐。1/2丛、1/3丛采伐两年为一个采伐周期;全丛处理4~5年为一个采伐周期,试验中只进行一次采伐。
在每年的出笋期对发笋、退笋情况(由于多数笋芽位于地下,调查难度较大,本试验调查数据为出土后的出笋、退笋数量)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发笋时间,发笋、退笋数量。笋期结束后,以丛为单位调查统计竹林的新竹数量、胸径,并根据已有硬头黄竹生物量模型(内部资料:W=0.1183*D2.3423)进行新竹生物量的计算。数据统计与作图在Excel2013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在SPSS16.0中进行。
采伐样地立地条件与林分状况
Figure BDA0002806482540000031
其中,硬头黄竹丛状采伐的笋期特征如下,如图2-4所示:
1.出笋时间:1/2丛采伐后1、2、3年的出笋时间分别在5月中、5月末、5月中,均早于1/3丛采伐。全丛采伐后竹林出笋时间大大提前,采伐后1、2、3年的出笋时间分别在4月初、5月初、5月中。丛状采伐导致硬头黄竹林发笋时间提前,提前程度随采伐强度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1/2丛、1/3丛提前时间较短,第2年可恢复至传统采伐的出笋时间;全丛采伐提前时间较长,且随采伐年度的增加而延后,逐年回归至传统经营方式的出笋时间。
2.出笋数量:采伐后第1年,竹林出笋数量从低到高分别是传统采伐、1/3丛采伐、1/2丛采伐、全丛采伐,出笋数量随丛状采伐强度的增强而存在增加的趋势。全丛采伐竹林出笋数量最多,达到6838株·hm-2,显著多于其他处理;其次是1/2丛采伐,出笋数量为3875株·hm-2,显著多于1/3丛采伐和传统采伐;1/3丛采伐和传统采伐出笋数量相对较少,二者无明显差异。
3.退笋数量:全丛采伐退笋数量极少,与其它处理差异极为显著。采伐后第2年,1/3丛、1/2丛、传统采伐退笋数量差异不显著;全丛采伐退笋数量(125株·hm-2)明显少于其他处理,但相较于第1年退笋数量显著增长。采伐后第3年,1/3丛、1/2丛经过又一次采伐后,与第一次采伐后结果一致:1/2丛采伐退笋数量(681株·hm-2)显著多于1/3丛采伐和传统采伐;全丛采伐在自然恢复状况的第3年,退笋数量同比显著增长,达到319株·hm-2,仍明显少于其他处理。
以下为近三年采伐实验中,不同丛状采伐强度出笋时间:
不同丛状采伐强度出笋时间
Figure BDA0002806482540000041
硬头黄竹丛状采伐的新竹特征
1.新竹平均胸径:1/2丛、1/3丛采伐后第一年(2017年)平均胸径显著低于传统采伐,说明丛状采伐方式导致竹林新竹质量下降;采伐后第二年(2018年)1/2丛采伐、1/3丛采伐平均胸径和传统采伐无明显差异,竹林新竹质量恢复至伐前水平;2019年第二次丛状采伐后,竹林新竹胸径又出现明显下降,与2017年结果一致。结果说明丛状采伐影响了竹林新竹质量,采伐后第二年竹林新竹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全丛采伐后新竹平均胸径较传统采伐显著减小,采伐后1、2、3年的新竹平均胸径分别是1.45cm、2.55cm、3.42cm,是传统采伐的28.80%、52.47%、69.80%。采伐后新竹平均胸径随采伐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长,预计4~5年就可以恢复至传统的采伐水平。
2.林分新竹生物量:1/3丛、1/2丛一个采伐周期(2017~2018年)内的单位面积总生物量为31.24t·hm-2、30.95t·hm-2、,略低于传统采伐的33.61t·hm-2。说明丛状采伐后一个经营周期内林分新竹生物量有较小幅度的较少,总量差别不明显。全丛采伐后1、2、3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1.59t·hm-2、7.93t·hm-2、10.82t·hm-2,分别是传统采伐的10.17%、44.10%、64.30%,采伐后三年总生物量为20.04t·hm-2,是传统采伐的40.10%。新竹生物量随采伐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长,预计4年可以恢复至传统采伐的水平。
丛状采伐后新竹平均胸径与生物量
Figure BDA0002806482540000051
丛状采伐新竹生物量
Figure BDA0002806482540000052
硬头黄竹采用丛状采伐之后的劳动成本计算
硬头黄竹近年来均价为550元/吨,其中劳工成本为300元/吨。通过施行丛状采伐,借助小型机械进行采伐,使得采伐效率增加,1/2丛、1/3丛采伐劳工成本降低为200元/吨,全丛采伐劳工成本降低为100元/吨。1/3丛、1/2丛一个采伐周期(2年)内,可增加收益1820元/公顷、1632元/公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用小型采伐机对竹株进行采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1/2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伐一半数量竹株,其中,
对于圆状分布的竹丛在竹丛的下坡位进行标记并采伐;
和对于条状分布的竹丛从其一侧进行标记采伐;
和对于不均匀分布竹丛或特大竹丛一般区分为几个竹丛进行采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3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竹丛分布与数量采伐1/3数量竹株;其中,对于不同竹丛分布采取丛内中间部分采伐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丛采伐,全丛采伐为采伐区域的全部竹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传统的择龄而伐方式,留1年生、2年生的竹株,采伐3年生及以上竹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伐均采用小型机械进行采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采伐地的边缘竹丛采取与地内相同的采伐方式。
CN202011370348.1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Pending CN112514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348.1A CN112514767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0348.1A CN112514767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767A true CN112514767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0348.1A Pending CN112514767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476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9724A1 (en) * 2004-11-04 2008-11-27 Fibre-Gen Instruments Limited Timber Harvesting Apparatus
CN108552009A (zh) * 2018-06-20 2018-09-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丛生竹择伐机
CN108739098A (zh) * 2018-04-20 2018-11-0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CN111415269A (zh) * 2020-05-18 2020-07-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针对茶竿竹原竹材利用的竹林定向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9724A1 (en) * 2004-11-04 2008-11-27 Fibre-Gen Instruments Limited Timber Harvesting Apparatus
CN108739098A (zh) * 2018-04-20 2018-11-0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CN108552009A (zh) * 2018-06-20 2018-09-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丛生竹择伐机
CN111415269A (zh) * 2020-05-18 2020-07-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针对茶竿竹原竹材利用的竹林定向培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jaro et al. The annual rhythm of cambial activity in two woody species of the Chilean “matorral”
CN109122299B (zh) 一种茶树双无性系杂交种子的制种方法
CN113692907A (zh) 一种山地油茶与油莎豆、黄花菜的生态立体套种方法
CN109699390B (zh) 一种基于无主蔓扇形架改架y型架势的葡萄栽培改良方法
CN1732735A (zh) 培育耐寒葡萄绿枝嫁接方法
Fritts et al. The variability of ring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rees as shown by a reanalysis of four ponderosa pine
CN108702960B (zh) 一种基于高桩换优提高核桃产量的方法
CN112514767A (zh)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CN110249951B (zh) 花生抗冻种质鉴定方法
CN114521437B (zh) 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
Xu et al. Introducti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hongmu tree species (Pterocarpus spp.) in China
CN110235730B (zh) 一种加倍获得珠芽魔芋叶面种茎数量的生长期切割方法
CN107306745A (zh) 一种长白山珍贵阔叶树栽培技术
CN104221730A (zh) 一种克服荔枝嫁接不亲和的方法
CN109618799B (zh) 一种平面四主枝树形的修剪方法及其在栽培中的应用
Nieuwolt Agricultural droughts in the tropics
Yao et al. Breeding of A New Early-Ripening Cultivar of Chinese Dwarf Cherry'Xiarihong'
Pearson A thinning experiment applied to timber stand improvement
CN111083997B (zh) 一种款冬花的采收方法
CN107691075B (zh) 一种幼龄胡椒的遮荫控花方法
CN112369288B (zh) 一种预防玉米后期倒伏的方法
Winkler The effect of vine spacing at Oakville on yields, fruit composition, and wine quality
CN113597956B (zh) 一种利用闽楠残次苗培育闽楠容器壮苗的方法
Song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Mulberry in Mu Us Desert
CN109349056B (zh) 一种大马士革玫瑰修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