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4478A -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478A
CN112514478A CN201880095729.8A CN201880095729A CN112514478A CN 112514478 A CN112514478 A CN 112514478A CN 201880095729 A CN201880095729 A CN 201880095729A CN 112514478 A CN112514478 A CN 112514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precoder
antenna port
duration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7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4478B (zh
Inventor
颜智
刘红梅
雷海鹏
汪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4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4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案涉及用于MPDCCH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其包括:接收器,其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处理器,其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预编码器相关联,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Description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增强的方法及 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案大体上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尤其涉及用于机器类型通信(MTC)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性能增强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Rel.13中,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解码MTC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不是。
针对Rel.13,MPDCCH的解调基于作为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DMRS。为增强MPDCCH的性能,建议在Rel.16中考虑将DMRS与CRS组合。
为改进MPDCCH的性能,期望一种用于将DMRS与CRS组合用于进行MPDCCH解调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其包括:接收器,其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处理器,其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预编码器相关联,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其包括:传输器,其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处理器,其使用预编码器预处理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包括: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预编码器相关联,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包括: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使用预编码器预处理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附图说明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框图。
图2说明联合DMRS-CRS信道估计的实例。
图3说明联合DMRS-CRS信道估计的另一实例。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装备的实例框图。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实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的详细描述希望作为对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且不希望代表可实践本发明的唯一形式。应理解,相同或等同功能可通过希望涵盖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的不同实施例来实现。
实施例提供用于MPDCCH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为促进理解,在特定网络架构及新服务场景(例如3GPP 5G、3GPP LTE版本8及更高版本)下提供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架构及新服务场景的发展,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也适用于类似技术问题。
图1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
如图1中所展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用户装备101及基本单元102。尽管在图1中描绘特定数目个用户装备101及基本单元102,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任何数目个用户装备101及基本单元102可包含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
用户装备101可包含计算装置,例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例如,连接到因特网的电视)、机顶盒、游戏机、安全系统(包含安全摄像机)、车载计算机、网络装置(例如,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或类似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装备101可包含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智能电话、蜂窝电话、翻盖电话、具有订户身份模块的装置、个人计算机、选择呼叫接收器或能够在无线网络上发送及接收通信信号的任何其它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装备101包含可穿戴装置,例如智能手表、健身手环、光学头戴式显示器或类似者。此外,用户装备101可被称为订户单元、移动电话、移动站、用户、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固定终端、订户站、用户装备101、用户终端、装置或通过所属领域中使用的其它术语来指代。用户装备101可经由上行链路(UL)通信信号直接与基本单元102通信。
基本单元102可分布遍及一个地理区。在某些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也可被称为接入点、接入终端、基地、基站、宏小区、节点B、增强节点B(eNB)、基本单元102、家庭节点B、中继节点、装置或通过所属领域中使用的其它术语来指代。基本单元102通常是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其可包含可通信地耦合到一或多个对应基本单元102的一或多个控制器。
无线通信系统100与能够发送及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任何类型的网络兼容。举例来说,无线通信系统100与无线通信网络、蜂窝电话网络,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网络、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网络、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网络、长期演进(LTE)网络、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网络、3GPP 5G网络、卫星通信网络、高空平台网络及/或其它通信网络兼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线通信系统100与3GPP协议的长期演进(LTE)兼容,其中基本单元102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案在DL上传输,且用户装备101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或OFDM方案在UL上传输。然而,更一般来说,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实施一些其它开放或专有通信协议,例如WiMAX,以及其它协议。
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可使用其它通信协议进行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协议的IEEE 802.11系列。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可通过许可频谱通信,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可通过非许可频谱通信。本发明不希望限于任何特定无线通信系统架构或协议的实施方案。在另一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可使用3GPP 5G协议与用户装备101通信。
本申请案提出一种用于MPDCCH性能增强的方法。基站基于预编码器对天线端口的DMRS及MPDCCH进行预处理,并将CRS、预处理DMRS及MPDCCH传输到UE。在接收这些信号之后,UE基于CRS及预处理DMRS对MPDCCH进行解码。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DMRS的天线端口及预编码器。
由于未用预编码器对CRS进行预处理,因此预编码器指示CRS天线端口与DMRS天线端口之间的关系。通过在UE侧将CRS及DMRS与预编码器组合,可实现改进信道估计。因此,为增强联合DMRS-CRS信道估计,至少应在UE侧确定以下项目:用于传输MPDCCH的频带、持续时间及天线端口以及与所述持续时间、所述频带及所述天线端口相关联的预编码器。这些项目可由较高层信令指示,从较高层信令配置参数隐式导出或在规格中规定。
图2描绘时频域中用于联合DMRS-CRS信道估计的预编码器布置。在此实施例中,较高层信令指示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的DMRS的天线端口及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
如图2所展示,横轴代表时域,且纵轴代表频域。持续时间的长度(其由“X”表示)是5ms,频带的大小(其由“Y”表示)是3个物理资源块(PRB),预编码器组被表示为W={w0、w1、…、w15},且天线端口组被表示为P={P107、P108、P109及P110}。可通过CRS的总可用天线端口数目来确定针对DMRS及MPDCCH采用的预编码器组W。举例来说,如果CRS的可用天线端口数目为2,那么利用在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及调制(3GPPTS36.211)的表6.3.4.2.3-1中的预编码器组,其中每一预编码器的元素是2×1复数向量;且如果CRS的可用端口数目是4,那么利用在3GPP TS36.211的表6.3.4.2.3-2中的预编码器组,其中每一预编码器的元素是4×1复数向量。在图2中,预编码器组W选自3GPP TS36.211的表6.3.4.2.3-2。
如图2中所展示,较高层信令指示在从0到5的持续时间以及从PRB0到PRB2的频带中,与预编码器w0相关联的天线端口P107由DMRS及MPDCCH采用,与预编码器w7相关联的其它天线端口P109由DMRS及MPDCCH采用;并且在从10到15的持续时间以及从PRB3到PRB5的频带中,且与预编码器w10相关联的天线端口P108由DMRS及MPDCCH采用,或与预编码器w14相关联的天线端口110由DMRS及MPDCCH采用。举例来说,w0、w7、w10及w14选自3GPP TS36.211的表6.3.4.2.3-2中的第二列,其中第二列表明层的数目为2。
在其它实施例中,预编码器组W也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确定或在规格中规定。
图3描绘用于联合DMRS-CRS信道估计的时频域中的预编码器布置的另一实例。
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从现有的较高层参数导出,或在规格中规定,而不是如图2中所展示那样由较高层信令指示。如图3中所展示,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从T0到T1或从T1到T2。举例来说,T0可为0,T1可为5ms,且T2可为10ms。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由Rmax的MPDCCH搜索空间确定,Rmax是MPDCCH的最大重复数目。举例来说,X的值可为下限(Rmax/N),其中下限()是较低舍入函数,且N是预编码器组中的预编码器总数目。假设较高层信令配置Rmax为128,且N为16(CRS天线端口为0、1、2或3),那么持续时间的长度为X=128/16=8。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通过MPDCCH的覆盖增强(CE)模式以及频分双工(FDD)及时分双工(TDD)的双工模式来确定。举例来说,如表1中所展示,如果CE模式是A,且双工模式是FDD,那么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为1、2、4或8,并且较高层信令指示来自{1、2、4,8}的X;如果CE模式是B,且双工模式是TDD,那么持续时间的长度X可为5、10、20或40,并且较高层信令指示来自{5、10、20、40}的X。
表1.持续时间的长度X的值
CE模式 FDD TDD
A 1、2、4或8 1、5、10或20
B 2、4、8或16 5、10、20或40
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持续时间的长度X也可通过由较高层信令及/或interval-DLHoppingConfigCommonModeA/B-r13配置的缩放因子来确定。如果缩放因子为1并且通过较高层信令的配置interval-DLHoppingConfigCommonModeA/B-r13为5ms,那么持续时间的长度为interval-DLHoppingConfigCommonModeA/B-r13乘以缩放因子,其是5ms×1=5ms。举例来说,针对FDD,由来自缩放因子组(例如,缩放因子组)的较高层信令指示的缩放因子可为{1、2、4、8}。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持续时间的长度X也可由DMRS的天线端口数目或循环前缀类型确定。
频带的大小Y(即,PRB捆绑大小)可由较高层信令指示,从现有较高层参数导出,或在规格中规定。频带的大小Y可从F0到F1,或从F1到F2。举例来说,F0可为0,F1可为180×3KHz(对应于3PRB的频域大小),并且F2可为180×6KHz(对应于6PRB的频域大小)。
举例来说,在表2中,PRB捆绑大小的值可为由较高层信令确定的“P1”、“P2”、“Q1”、“Q2”、“R1”或“R2”。
表2.PRB捆绑大小Y的值
Figure BDA0002899803830000051
Figure BDA0002899803830000061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PRB捆绑大小由可用PRB对的数目(即,numberPRB-Pairs)、CE模式及MPDCCH的传输类型(即,局部或分布的)确定。举例来说,如果由较高层信令配置的可用PRB对的数目为2,那么将MPDCCH的传输类型配置为局部传输模式,且CE模式为A,根据表3确定PRB捆绑大小的值为1。
表3.PRB捆绑大小Y的值
Figure BDA0002899803830000062
可根据MPDCCH的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绝对无线电帧或绝对子帧来确定用于采用DMRS天线端口及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
起始子帧也可由MPDCCH的搜索空间确定。针对公共搜索空间,起始子帧是小区特定的,并且用于采用DMRS的天线端口及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与公共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相同。
举例来说,如果起始子帧是小区特定的,那么起始子帧与绝对子帧相关(例如,由系统帧号(SFN)及子帧号确定)。
用于采用DMRS的天线端口的起始预编码器指数可与小区ID相关,并且通过从预编码器组中进行循环选择来确定循环顺序。举例来说,针对时域,预编码器指数由以下等式确定:
j=(j+M1)%N;
其中j是预编码器组的指数,M1是由较高层信令配置或在规格中规定的步长大小,N是预编码器组中的预编码器的数目。
针对UE特定搜索空间,预编码器采用的起始子帧是UE特定的。举例来说,预编码器采用的起始子帧可以UE特定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开始,并且起始预编码器指数与UE ID相关。
DMRS的天线端口可从天线端口组P{P107、P108、P109、P110}循环选择。举例来说,其可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天线端口组P选择:持续时间X、频带Y及DMRS的天线端口。
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可从预编码器组W{w0、w1、…、w15}循环选择。举例来说,其可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预编码器组W选择:持续时间X、频带Y及DMRS的天线端口。
可根据小区ID或UE ID确定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的初始预编码器指数。举例来说,在从0到5的持续时间以及从PRB0到PRB2的频带中,针对天线端口P107,初始预编码器指数是小区ID%N,并且针对天线端口P109,初始预编码器指数是:(小区ID+M1)%N,其中M1可固定为4或由较高层信令配置,并且N是预编码器组中的总数目预编码器。
可根据持续时间或频带从天线端口组循环选择DMRS的天线端口,并且可根据小区ID或UE ID确定DMRS的初始天线端口。循环顺序可通过较高层信令配置或在规格中规定。
以图3中的实施例作为实例。针对相同频带(例如,F0到F1)及相同天线端口(例如,P107),不同持续时间中的预编码器的指数为:
(小区ID+M2)%N
其中M2是时间步长,N是预编码器组的总数目。在此情况下,在从T0到T1的时域中,预编码器指数为0;在从T1到T2的时域中,预编码器指数为:(0+1)%16=1;在从T2到T3的时域中,预编码器指数为(0+2)%16=2。也就是说,针对相同频带(例如,从F0到F1)及相同天线端口(例如,P107),预编码器在从T0到T1的持续时间中为w0;预编码器在从T1到T2的持续时间中为w1;且预编码器在从T2到T3的持续时间中为w2。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基本单元可向UE传输配置,并且配置可包含预编码器组W、频带的大小Y、持续时间的长度X、起始频带、频带的偏移、起始持续时间、持续时间的偏移、初始天线端口、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天线端口采用顺序模式或预编码器的步长指数。
图4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用户装备101可包含接收器及处理器。在某些实施例中,用户装备101可进一步包含输入装置、显示器、存储器及/或其它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接收CRS、DMRS及MPDCCH,并且处理器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MPDCCH:CRS、DMRS,其中在天线端口上传输的DMRS与预编码器相关联,并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DMRS的天线端口及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用户装备101中的所有元件的功能及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术语的定义可参考图2及3的特定描述以及在此说明书中的前述对应段落。
图5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框图。基本单元102可包含传输器及处理器。在某些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02可进一步包含输入装置、显示器、存储器及/或其它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器传输CRS、DMRS及MPDCCH,并且处理器使用预编码器对DMRS进行预处理,并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DMRS的天线端口及针对DMRS的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器。所述设备中的所有元件的功能及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术语的定义可参考图2及3的特定描述以及在此说明书中的前述对应段落。
本发明的方法可在经编程处理器上实施。然而,控制器、流程图及模块也可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经编程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及外围集成电路元件、集成电路、硬件电子或逻辑电路(例如离散元件电路)、可编程逻辑装置或类似者上实施。一般来说,可在其上驻留有能够实施图中所展示的流程图的有限状态机的任何装置可用以实施本发明的处理器功能。
尽管已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显然许多替代、修改及变化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举例来说,在其它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各种组件可被互换、添加或替换。此外,每一图式的所有元件对于所揭示实施例的操作不是必需的。举例来说,所揭示实施例的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能够通过简单地采用独立权利要求的元素来做出及使用本发明的教示。因此,本文阐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
在此文献中,例如“第一”、“第二”等的关系术语可仅用以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必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此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或其任何其它变体希望覆盖非排他性包含,使得包括一系列元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设备不仅包含所述元素,还可包含未明确列出或此过程、方法、物品或设备所固有的其它元素。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以“一(a、an)”等开头的元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元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设备中存在额外等同元素。此外,术语“另一”被定义为至少第二或更多。本文使用的术语“包含”、“具有”及类似者被定义为“包括”。

Claims (48)

1.一种设备,其包括:
接收器,其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
处理器,其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预编码器相关联,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所述控制信号是MPDCC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内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由较高层信令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来自预编码器组,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总可用天线端口数目来选择所述预编码器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最大重复数目、预编码器组中的所述预编码器的总数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所述控制信号的双工模式、循环前缀类型及跳频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频带的大小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类型、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及所述控制信号的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对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所述控制信号的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绝对无线电帧及绝对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进一步接收配置,所述配置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者:预编码器组、所述频带的大小、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起始频带、所述频带的偏移、起始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的偏移、初始天线端口、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天线端口采用顺序模式以及所述预编码器的步长指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预编码器组以循环顺序选择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持续时间、所述频带及所述天线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小区ID及所述设备的I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从天线端口组以循环顺序选择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初始天线端口:小区ID及所述设备的ID。
13.一种设备,其包括:
传输器,其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
处理器,其使用预编码器预处理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所述控制信号是MPDCCH。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内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由较高层信令指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来自预编码器组,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总可用天线端口数目来选择所述预编码器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最大重复数目、预编码器组中的所述预编码器的总数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所述控制信号的双工模式、循环前缀类型及跳频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频带的大小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类型、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及所述控制信号的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对的数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所述控制信号的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绝对无线电帧及绝对子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传输器进一步传输配置,所述配置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者:预编码器组、所述频带的大小、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起始频带、所述频带的偏移、起始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的偏移、初始天线端口、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天线端口采用顺序模式以及所述预编码器的步长指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预编码器组以循环顺序选择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持续时间、所述频带及所述天线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小区ID及装置ID。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从天线端口组以循环顺序选择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初始天线端口:小区ID及装置ID。
25.一种方法,其包括:
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
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解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预编码器相关联,且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所述控制信号是MPDCCH。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内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由较高层信令指示。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来自预编码器组,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总可用天线端口数目来选择所述预编码器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最大重复数目、预编码器组中的所述预编码器的总数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所述控制信号的双工模式、循环前缀类型及跳频参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带的大小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类型、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及所述控制信号的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对的数目。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所述控制信号的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绝对无线电帧及绝对子帧。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接收配置,其中所述配置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者:预编码器组、所述频带的大小、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起始频带、所述频带的偏移、起始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的偏移、初始天线端口、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天线端口采用顺序模式以及所述预编码器的步长指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预编码器组以循环顺序选择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持续时间、所述频带及所述天线端口。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小区ID及设备的ID。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从天线端口组以循环顺序选择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初始天线端口:小区ID及设备的ID。
37.一种方法,其包括:
传输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及控制信号;及
使用预编码器预处理天线端口上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在持续时间及频带内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是解调参考信号DMRS,并且所述控制信号是MPDCCH。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内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由较高层信令指示。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来自预编码器组,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总可用天线端口数目来选择所述预编码器组。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最大重复数目、预编码器组中的所述预编码器的总数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所述控制信号的双工模式、循环前缀类型及跳频参数。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带的大小由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类型、所述控制信号的覆盖模式及所述控制信号的配置物理资源块PRB对的数目。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采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及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起始子帧:所述控制信号的搜索空间的起始子帧、绝对无线电帧及绝对子帧。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传输配置,其中所述配置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者:预编码器组、所述频带的大小、所述持续时间的长度、起始频带、所述频带的偏移、起始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的偏移、初始天线端口、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天线端口采用顺序模式以及所述预编码器的步长指数。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从预编码器组以循环顺序选择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持续时间、所述频带及所述天线端口。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的所述预编码器的初始预编码器指数:小区ID及装置ID。
4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从天线端口组以循环顺序选择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所述天线端口:所述持续时间及所述频带。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初始天线端口:小区ID及装置ID。
CN201880095729.8A 2018-07-20 2018-07-20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2514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6486 WO2020014970A1 (en) 2018-07-20 2018-07-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pdcch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478A true CN112514478A (zh) 2021-03-16
CN112514478B CN112514478B (zh) 2023-03-31

Family

ID=6916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729.8A Active CN112514478B (zh) 2018-07-20 2018-07-20 用于机器类型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46109B2 (zh)
EP (1) EP3824687A4 (zh)
CN (1) CN112514478B (zh)
WO (1) WO2020014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7700B (zh) * 2018-08-09 2024-04-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估计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230119715A1 (en) 2021-10-12 2023-04-20 Purecodon (Hong Kong) Biopharma Ltd. Levenshtein distance-based ires screening method and polynucleotide screened based on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335A (zh) * 2011-05-03 2014-01-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将信号发射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358061A1 (en) * 2013-01-23 2015-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19718A1 (en) * 2013-07-12 2015-01-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S10064165B2 (en) * 2014-10-03 2018-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with low latency
US10560235B2 (en) * 2014-10-31 2020-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control channel decoding
US11202183B2 (en) * 2015-06-25 2021-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tuning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11290323B2 (en) * 2017-04-13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for ranging accuracy
CN117856996A (zh) * 2017-05-04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335A (zh) * 2011-05-03 2014-01-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将信号发射到基站/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50358061A1 (en) * 2013-01-23 2015-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signal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M-PDCCH link performance for MTC", 《3GPP R1-155031》 *
LG ELECTRONICS: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lated issues for MTC", 《3GPP R1-15019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3GPP R1-1538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6109B2 (en) 2023-01-03
CN112514478B (zh) 2023-03-31
EP3824687A1 (en) 2021-05-26
EP3824687A4 (en) 2022-03-09
US20210273760A1 (en) 2021-09-02
US20230095135A1 (en) 2023-03-30
WO2020014970A1 (en)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1473B1 (e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involv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KR101995800B1 (ko) 향상된 물리 제어 채널들에 대한 파일럿 스크램블링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964435B (zh)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200336266A1 (e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2300951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pdcch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KR20210003835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CN110178434A (zh)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83007B (zh) 广播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KR20180031723A (ko) 물리적 다운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68849A (zh) 采用多个trp的pusch资源分配
JP2019534604A (ja) パイロット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17067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7623649B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694276A1 (en)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517959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4130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monitoring on overlapping pdcch monitoring occasions
WO20211639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hopping with multiple beams
WO2019033392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280870A (zh) 用于pdcch重复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0001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pusch repetitions
WO202400724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pusch transmission
WO202318432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determin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fields
CN117242797A (zh) 用于类型1 harq-ack码本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43701A (zh) 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6965108A (zh) 用于具有重复的pusch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