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4442A -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442A
CN112514442A CN201880096138.2A CN201880096138A CN112514442A CN 112514442 A CN112514442 A CN 112514442A CN 201880096138 A CN201880096138 A CN 201880096138A CN 112514442 A CN112514442 A CN 112514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measuremen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61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4442B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清水政世
河崎义博
大出高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4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4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在一个方式中,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按照多个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其能够在多个无线信号中连续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以按照与连接于所述基站的移动站使用第1信息而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的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测量。

Description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功能手机)的业务占据网络资源的大半。此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存在今后也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 ofa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电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逐渐发展,要求应对具有各种各样的请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5代移动通信(5G)的通信标准中,除了第4代移动通信(4G)的标准技术以外,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273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133 V15.1.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300 V15.1.0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1 V15.1.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212 V15.1.0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213 V15.1.0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214 V15.1.0
非专利文献7:3GPP TS36.321 V15.1.0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22 V15.0.1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323 V14.5.0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331 V15.1.0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36.413 V15.1.0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36.423 V15.1.0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36.425 V15.1.0
非专利文献14:3GPP TR36.912 V14.1.0
非专利文献15:3GPP TR38.913 V14.3.0
非专利文献16:3GPP TR38.801 V14.0.0
非专利文献17:3GPP TR38.802 V14.2.0
非专利文献18:3GPP TR38.803 V14.2.0
非专利文献19:3GPP TR38.804 V14.0.0
非专利文献20:3GPP TR38.900 V14.3.1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38.300 V15.1.0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37.340 V15.1.0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38.201 V15.0.0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38.202 V15.1.0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38.211 V15.1.0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38.212 V15.1.0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38.213 V15.1.0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38.214 V15.1.0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38.215 V15.1.0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38.321 V15.1.0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38.322 V15.1.0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38.323 V15.1.0
非专利文献33:3GPP TS37.324 V1.5.0
非专利文献34:3GPP TS38.331 V15.1.0
非专利文献35:3GPP TS38.401 V15.1.0
非专利文献36:3GPP TS38.410 V0.9.0
非专利文献37:3GPP TS38.413 V0.8.0
非专利文献38:3GPP TS38.420 V0.8.0
非专利文献39:3GPP TS38.423 V0.8.0
非专利文献40:3GPP TS38.470 V15.1.0
非专利文献41:3GPP TS38.473 V15.1.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依照第5代移动通信的通信标准的通信系统中,根据移动站的测量方法的不同,有可能无法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
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小区选择/重新选择适当化的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公开的基站在一个方式中,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按照多个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其能够在多个无线信号中,连续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以按照如下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移动站的无线测量,其中,该条件与连接于所述基站的所述移动站使用第1信息而缩放的第2信息相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无线装置的一个方式,能够适当地实现小区选择/重新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来自基站的同步信号组的发送间隔与移动站中的第2信息(第1测量周期、第2测量周期)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来自基站的多个无线信号的连续发送(波束扫描)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基站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移动站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第1信息的生成所使用的转换信息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第2信息的缩放所使用的转换信息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自小区捕获率的提高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3的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11是示出各实施例中使用的无线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公开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另外,并不是利用该实施例限定公开技术。此外,对于在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使用无线接入网络的通信系统CS例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图1是示出通信系统CS的结构的图。通信系统CS具有多个基站CU-1、CU-2,设置有与多个基站CU-1、CU-2对应的多个小区CL-1、CL-2。以下,在不相互区分多个基站CU-1、CU-2时,仅示作基站CU。在不相互区分多个小区CL-1、CL-2时,仅示作小区CL。另外,移动站UE例如也可以换称作通信装置、终端等。
各基站CU能够经由无线链路向存在于小区CL内的移动站UE发送信息,能够从移动站UE经由无线链路接收信息。
例如,各基站CU能够向小区CL内广播发送系统信息。移动站UE能够测量(无线测量)系统信息所包含的参考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并根据无线测量的结果而选择多个小区CL-1、CL-2中的、适于无线通信的小区CL作为自小区来进行连接(小区选择)。此外,在多个小区CL-1、CL-2中的、适于无线通信的小区CL从自小区变成其他小区的情况下,移动站UE能够根据无线测量的结果来重新选择其他小区(例如,小区CL-2)来进行连接(小区重新选择)。
这时,各基站CU能够将如能够控制无线测量的条件(例如,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的第1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中向小区CL内广播发送。由此,移动站UE生成使用第1信息而控制的第2信息,并按照与第2信息相对应的条件检测同步信号。如果第1信息为如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的信息,则使用第1信息而控制的第2信息也可能成为如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的条件。其结果,基站CU能够进行控制,以使接收系统信息的移动站UE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即,移动站UE能够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
例如,即使UE临时侵入到电波的盲区(例如,由于建筑物等引起的电波限制、衍射等中的盲区),也能够不立即开始其他小区测量而在可容许的范围(例如,按照与第2条件相对应的选择条件来确定的范围)内停留于自小区。
另外,在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内容还能够在技术标准中提出,并实现安装,例如,也能够将移动站的无线质量的测量的动作或小区选择/重新选择的动作包含在标准规格的规定中。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对最佳地进行小区的重新选择的方法进行了记载。在实施例2中,说明如下情况:控制基于基站CU的移动站UE的无线测量的周期,移动站UE进行控制以使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另外,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
例如,如图2所示,各基站CU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按照多个周期发送小区选择所需的同步信号。图2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来自基站CU的同步信号组的发送间隔与移动站UE中的第2信息(第1测量周期、第2测量周期)的关系的图。
移动站UE在用斜线的阴影表示的测量期间MP内,进行测量来自自小区的基站CU的接收质量的无线测量,以进行自小区的小区选择。移动站UE按照每个第1测量周期Tm1反复进行该自小区的无线测量。在将第1测量周期Tm1视作1个周期的情况下,移动站UE按照每N个周期(N为2以上的整数)、即按照每个第2测量周期Tm2(=Tm1×N)进行小区测量判定。在小区测量判定中,例如,移动站UE判定自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例如,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阈值以上),在满足基准的情况下,选择自小区,在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来自其他小区的基站CU的接收质量的无线测量。移动站UE判定其他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在满足基准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其他小区。
在各测量期间MP内,按照每个发送周期ΔTss(例如,20ms)反复n次(n为2以上的整数)(MP=ΔTss×n)用交叉影线表示的发送窗口(发送间隔)WD。在各发送窗口WD(例如,5ms)中,通过波束扫描向自小区内发送同步信号。各发送窗口WD包含与多个波束BM-1~BM-8对应的多个同步信号块SSB-1~SSB-8。各同步信号块SSB是由基站CU进行波束成形并由无线波束发送同步信号的期间。
例如,如图3所示,基站CU能够进行波束扫描。图3是示出来自基站的多个无线信号的连续发送(波束扫描)的图。
基站CU能够通过波束成形形成具有指向性的无线波束,但是,在向小区CL内广播发送小区选择所需的同步信号时,发送多个波束以向全部可能的方向发送。难以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因此,基站CU依次形成多个波束BM-1~BM-8并一边改变方向一边发送。由此,基站CU通过使多个波束BM-1~BM-8利用发送窗口WD在小区CL内循环1周,能够向全部方向发送波束。
另外,在图2、图3中,例示了作为在波束扫描中使用的波束的数量的波束扫描数量为8个的情况,但是,波束扫描数量不限于8个,也可以变更以覆盖全部可能的方向。
此处,使用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小区CL内,在波束扫描所使用的多个波束BM-1~BM-8中的、与波束BM-2对应的区域中存在障碍物OBS(参照图9)。在该情况下,当移动站UE以低速移动时,或者在测量期间MP内,移动站UE存在于与波束BM-1对应的区域,即使能够从基站CU检测同步信号,也在之后的测量期间MP内,移动站UE移动到与波束BM-2对应的区域,存在难以从基站CU检测同步信号的可能性。该可能性有在第1测量周期Tm1和第2测量周期Tm2为固定的长度的情况下变得显著的趋势。
因此,在实施例2中,在基站CU中,以移动站UE根据第1信息来缩放与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相关的第2信息的方式,生成包含第1信息的报知信息并与同步信号一起向移动站UE发送,由此实现移动站中的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的适当化。
具体而言,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基站CU。图4是示出基站CU的结构的图。基站CU具有无线通信部1、控制部4、存储部5和通信部6。无线通信部1具有无线发送部2和无线接收部3。控制部4具有第1生成部4a和第2生成部4b。通信部6是针对网络的接口。
例如,无线接收部3从移动站UE接收由移动站UE测量出的测量信息(例如,与移动速度相关的速度信息、测量出无线质量的信息等)并向第1生成部4a提供。另外,无线接收部3也有时不根据移动站UE的状态来接收测量信息。例如,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连接模式的情况下,接收从移动站UE发送的测量信息,但是,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空闲模式或激活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是不从移动站UE发送的状态,所以不接收。
第1生成部4a生成第1信息并向第2生成部4b提供。第1生成部4a例如与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为第1速度相对应地由第1值的参数生成第1信息。第1生成部4a与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为第2速度相对应地由第2的参数生成第1信息。此外,例如,第2速度为比第1速度慢的速度。第2值为比第1值大的值。第1生成部4a向第2生成部4b提供所生成的第1信息。或者,例如,将假想了移动站UE达到每个规定范围的速度的参数(例如,假设为第1范围,与该范围对应的参数)作为第1信息生成。另外,在假想地生成参数的情况下,优选生成多个参数(例如,与第1范围的速度对应的第1值的参数和与第2范围的速度对应的第2值的参数)。另外,如所说明的那样,各参数可以与速度的范围对应,也可以与速度对应。
在移动站UE选择了自小区的情况下,第2生成部4b以移动站UE根据第1信息来缩放与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相关的第2信息的方式,生成包含第1信息的报知信息。另外,在将多个参数包含在第1信息中的情况下,第2生成部4b按照各个参数的每一个生成第2信息。第2信息包含移动站UE测量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第1测量周期Tm1和移动站UE测量其他小区的接收质量的第2测量周期Tm2。在第1信息为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第1测量周期Tm1缩放为第1长度,在第1信息为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缩放为比第1长度长的第2长度。在第2信息为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第2测量周期Tm2缩放为第3长度,在第1信息为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第2测量周期Tm2缩放为比第3长度长的第4长度。第2生成部4b向无线发送部2提供所生成的报知信息。
无线发送部2通过波束扫描向自小区内周期性地发送同步信号和报知信息。
此外,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移动站UE。图5是示出移动站UE的结构的图。移动站UE具有无线通信部11、控制部14、存储部15和无线通信部17。无线通信部11是用于与基站CU之间的通信的无线接口,具有无线发送部12和无线接收部13。无线通信部17是侧链路(D2D链路)用的无线接口,具有无线发送部18和无线接收部18。
控制部14能够通过规定的传感器检测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生成表示检测出的移动速度的速度信息并向无线发送部12提供。无线发送部12向基站CU发送速度信息。另外,无线发送部12也有时不根据移动站UE的状态来发送速度信息。例如,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连接模式的情况下,移动站UE发送速度信息,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空闲模式或激活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是不从移动站UE发送的状态,所以不接收。
无线接收部13从基站接收报知信息。另外,在报知信息中,也可以包含同步信号和第1信息。在移动站UE选择了自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4根据报知信息所包含的第1信息来缩放第2信息,按照与所缩放的第2信息相对应的测量周期进行无线测量。
这时,在第1信息为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1测量周期Tm1缩放为第1长度,在第1信息为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1测量周期Tm1缩放为比第1长度长的第2长度。在第1信息为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2测量周期Tm2缩放为第3长度,在第1信息为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4将第2测量周期Tm2缩放为比第3长度长的第4长度。控制部14按照所缩放的第1测量周期Tm1和所缩放的第2测量周期Tm2进行无线测量。
控制部14向无线发送部12提供无线测量的结果。无线发送部12向基站CU发送无线测量的结果。
接着,使用图6至图8说明通信系统CS的动作。图6是示出实施例的第1应用例的通信系统CS的动作的顺序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的第1应用例中的第1信息的生成所使用的转换信息的图。图8是示出实施例的第1应用例中的第2信息的缩放所使用的转换信息的图。
移动站UE测量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生成表示所测量的移动速度的速度信息(S1)。移动站UE生成包含速度信息的报告信息并向基站CU发送(S2)。基站CU在接收到包含速度信息的报告信息时,根据用速度信息表示的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来生成第1信息(例如,参数Ps)(S3)。
另外,也可以不进行速度信息的生成(S1)和包含速度信息的报告信息的发送。特别是,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空闲或激活的情况下,移动站UE优选考虑功耗而不进行发送。另外,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需要为连接模式,以使移动站UE发送包含速度信息的报告信息。因此,在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为空闲或激活的情况下,需要转移为连接模式以进行发送,功耗增加。
此外,关于第1信息的生成,在未从移动站UE发送报告信息的情况下,将假设为移动站UE达到每个规定范围的速度的参数(例如,假设为第1范围,与该范围对应的参数)作为第1信息生成。
例如,基站CU预先生成如图7所示的转换信息51并存储到存储部5(参照图4)中,能够参考转换信息51。在转换信息51中,例如,将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与第1信息(例如,参数Ps)的值建立对应。在图7的例子中,在移动速度为V2~(V2以上)的情况下,设第1信息的值为Ps3,在移动速度为V1~V2(V1以上且小于V2)的情况下,设第1信息的值为Ps2(>Ps3),在移动速度为0~V1(0以上且小于V1)的情况下,设第1信息的值为Ps1(>Ps2)。
例如,在“V2~(V2以上)”的代表值为90km/h的情况下,能够设为Ps3=1。在“V1~V2”的代表值为30km/h的情况下,能够设为Ps2=3。在“0~V1”的代表值为3km/h的情况下,能够设为Ps2=8。
基站CU能够参考转换信息51,并决定与用速度信息表示的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对应的第1信息的值。
此外,基站CU在未接收到速度信息的情况下,将假设的速度范围的信息(例如,图7所记载的Ps1、Ps2、Ps3)作为第1信息生成。另外,在该情况下,要生成的信息也可以为多个。
返回图6,基站CU生成包含第1信息的报知信息(S4)。报知信息例如可以为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也可以为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基站CU通过波束扫描向自小区内发送同步信号和报知信息(S5)。
移动站UE在从基站CU接收到同步信号和报知信息时,根据报知信息所包含的第1信息(例如,参数Ps)来缩放第2信息(例如,第1测量周期Tm1和第2测量周期Tm2)(S6)。
另外,在报知信息内包含多个参数(例如,Ps1、Ps2、Ps3)的情况下,移动站UE例如通过控制部14选择与目前的移动速度相对应的参数。
此外,例如,移动站UE预先生成如图8所示的转换信息151并存储到存储部15(参照图5)中,能够参考转换信息151。在转换信息151中,将第1信息(例如,参数Ps)的值与第2信息(例如,第1测量周期Tm1和第2测量周期Tm2)的值建立对应。在图8的例子中,在第1信息的值为Ps3的情况下,将第1测量周期Tm1的值设为Td×Ps3(Td:作为基准的时间长度)、第2测量周期Tm2的值设为Td×N×Ps3。在第1信息的值为Ps2的情况下,第1测量周期Tm1的值为Td×Ps2,第2测量周期Tm2的值为Td×N×Ps2。在第1信息的值为Ps1的情况下,第1测量周期Tm1的值为Td×Ps1,第2测量周期Tm2的值为Td×N×Ps1。
例如,在自小区测量的标准的1个周期为320ms,以4个周期进行小区测量判定的情况下,能够设为Td=320ms、N=4。
基站CU能够参考转换信息151,并决定与报知信息所包含的第1信息的值对应的第2信息(例如,第1测量周期Tm1和第2测量周期Tm2)的值。
返回图6,移动站UE在第1个周期的测量期间MP内,进行自小区的无线测量(S7)。移动站UE在测量期间MP结束时,生成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的报告信息并向基站CU发送(S8)。
另外,在RRC的状态为空闲或激活的情况或移动站UE以低功耗模式移动的情况下,移动站UE也可以不发送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的报告信息。总之,也可以不进行图6的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的报告信息的发送(S8)。
以后,移动站UE按照每个第1测量周期Tm1,反复进行S7、S8的处理。
移动站UE在第N个周期的测量期间MP内进行自小区的无线测量(S9)时,与到达第2测量周期Tm2相对应地进行小区测量判定(S10)。在小区测量判定中,移动站UE判定自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例如,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为阈值以上),在满足基准的情况下,选择自小区,在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来自其他小区的基站CU的接收质量的无线测量。移动站UE判定其他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在满足基准的情况下,重新选择其他小区。
移动站UE生成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即,自小区的测量的结果和小区测量判定的结果)的报告信息并向基站CU发送(S11)。
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延长低中速的移动站UE的小区选择时间,能够提高自小区捕获率。图9是示出实施例的第1应用例中的自小区捕获率的提高的图。例如,如图9的(a)所示,在与波束BM-2对应的区域中存在障碍物OBS的情况下,基站CU在规定的测量期间MP内,移动站UE在与波束BM-1对应的同步发送块SSB-1中检测同步信号。然后,如图9的(b)所示,在移动站UE移动到与波束BM-2对应的区域的时刻,移动站UE未达到规定的测量期间MP的下一个测量期间MP。因此,在移动站UE中,无法进行无线测量。然后,如图9的(c)所示,移动站UE在移动到与波束BM-3对应的区域的时刻到达下一个测量期间MP,中与波束BM-3对应的同步发送块SSB-3中检测同步信号。
即,基站CU能够以移动站UE在与波束BM-1对应的同步发送块SSB-1和与波束BM-3对应的同步发送块SSB-3中检测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移动站UE的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由此,移动站UE能够削减由于伴随自小区选择的失败的动作(其他小区测量)引起的功耗。此外,移动站UE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小区选择。
另外,实施例2中所说明的内容还能够在技术标准中提出,并实现安装,例如,关于第1信息,能够包含在例如TS36.331、TS38.331等对MIB、SIB等的规定中。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示出了通过控制终端的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来高效地进行小区选择的例子。在实施例3中,说明控制基于基站CU的移动站UE的其他小区测量的方法。另外,对与其他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在从移动站UE接收到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基站CU的无线接收部13向第2生成部4b提供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在移动站UE根据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自小区的接收质量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第2生成部4b生成能够使得移动站UE不等待所缩放的第2测量周期Tm2而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的测量指示。另外,例如,在检测出是移动站UE的速度小于规定值的状态(例如,不移动的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站UE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第2生成部4b向无线发送部2提供测量指示。无线发送部2向移动站UE发送测量指示。
移动站UE的无线接收部13在从基站CU接收到测量指示时,向控制部14提供测量指示。控制部14能够根据测量指示,不等待第2测量周期Tm2而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
另外,例如,在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移动站UE即使接收到测量指示,也可以不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这是因为,在为规定的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移动速度较快,因此,例如,即使临时滞留于电波的盲区(例如,由于建筑物等引起的电波限制、衍射等中的盲区),立即退出的可能性也较高。
此外,实施例3的通信系统CS的动作如图10所示。另外,关于一部分动作,如在图6中所说明的那样,可以省略(不执行处理)。
在与第1应用例同样进行S1~S8的处理之后,基站CU根据报告信息所包含的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来判定自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例如,接收强度超过阈值)(S21),如果满足基准,则等待(S22)。
以后,按照每个第1测量周期Tm1,反复进行移动站UE的S7、S8的处理和基站CU的S21的处理。
移动站UE在第K个周期(K<N、K为整数)的测量期间MP内,进行自小区的无线测量(S23)。移动站UE在测量期间MP结束时,生成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的报告信息并向基站CU发送(S24)。
基站CU根据报告信息所包含的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来判定自小区的接收质量是否满足基准(例如,接收强度超过阈值)(S25),如果不满足基准,则生成测量指示(S26)。测量指示包含以移动站UE不等待所缩放的第2测量周期Tm2而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的方式进行指示的内容。基站CU向移动站UE发送测量指示(S27)。
移动站UE在从基站CU接收到测量指示时,根据测量指示,不等待第2测量周期Tm2而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S28)。移动站UE生成包含无线测量的结果(即,其他小区的测量的结果)的报告信息并向基站CU发送(S29)。
另外,关于处理步骤S21~S25,以从移动站UE接收测量信息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RRC的状态为空闲或激活的情况或移动站UE以低功耗模式移动的情况下,移动站UE有时不发送报告信息。例如,在RRC的状态为空闲或激活的情况下,移动站UE需要将移动站UE的RRC的状态转移为连接模式以发送测量信息,功耗增加,因此,基于省电的观点,优选不发送(不转移为连接)。
在该情况下,例如,使用周期性地发送的同步信号、报知信息来发送测量指示。总之,也将处理步骤S27的信息包含在处理步骤S5中发送。此外,也可以预先将测量指示的信息作为RRC的设定信息包含在RRC消息中从基站CU向移动站UE发送。
移动站UE在接收到测量指示的情况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S28)。另外,规定的条件例如存在移动站UE的移动速度、无线质量的状况(例如,为以N次连续小于规定的值的通信质量的情况)等。
由此,在自小区的接收质量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不被第2测量周期Tm2捕获的方式快速地引导至其他小区,所以能够抑制伴随实施其他小区测量的延迟的通信质量的劣化。
另外,实施例3中所说明的测量指示还能够包含在例如TS36.331、TS38.331等对RRC消息、MIB、SIB等的规定中。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在基站CU中,通过向基站CU发送包含如能够控制无线测量的条件的第1信息的信息来进行控制,以使按照与由移动站UE根据第1信息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的条件进行无线测量。由此,基站CU能够将移动站UE中的无线测量的条件控制为如适当地进行小区选择/重新选择的条件。能够使移动站UE的小区选择/重新选择适当化。
【实施例4】
另外,关于实施例1至3,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来使用。例如,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能够使用实施例2中规定的第1信息与移动速度的关系和实施例3中规定的测量指示双方来进行根据移动站UE的状况提前其他小区测量或延迟其他小区测量的控制。
在实施例中所图示的各部件的各结构要素在物理上不一定需要如图所示那样构成。即,各部件的分散/合并的具体方式不限于图示,能够根据各种负荷和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或物理上分散/合并构成其全部或一部分。
并且,由各装置进行的各种处理功能也可以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等微型计算机)上执行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此外,各种处理功能也可以在由CPU(或MPU、MCU等微型计算机)分析和执行的程序上或基于有线逻辑的硬件上执行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
实施例的无线装置(即,集成节点CU-CP、集成节点CU-UP、分散节点DU、终端UE)例如能够通过如下的硬件结构来实现。
图11是示出无线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如图11所示,无线装置100具有处理器101、存储器102、电流传感器103、电源电路104和RF电路105。作为处理器101的一例,可举出CPU、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此外,作为存储器102的一例,可举出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等。
而且,由实施例的无线装置进行的各种处理功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各种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也可以将与各处理对应的程序记录到存储器102中,由处理器101执行各程序。此外,通信I/F可以通过RF电路105来实现。
标号说明
1:无线通信部;
2:无线发送部;
3:无线接收部;
4:控制部;
5:存储部;
6:通信部;
11:无线通信部;
12:无线发送部;
13:无线接收部;
14:控制部;
15:存储部;
17:无线通信部;
18:无线发送部;
19:无线接收部;
CL、CL-1、CL-2:小区;
CS:通信系统;
CU、CU-1、CU-2:基站;
UE:移动站。

Claims (12)

1.一种基站,其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以多个周期发送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基站具有:
发送部,其能够在多个无线信号中连续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以按照如下的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移动站的无线测量,其中,该条件与连接于所述基站的所述移动站使用第1信息进行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部能够以所述移动站在第1区间和第2区间中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测量,其中,该第1区间与所述多个无线信号中的第1无线信号对应,该第2区间与不同于所述第1无线信号的第2无线信号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
第1生成部,其生成所述第1信息;以及
第2生成部,在所述移动站选择了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第2生成部以所述移动站根据所述第1信息来缩放与无线测量的测量周期相关的第2信息的方式,生成包含所述第1信息的报知信息,
所述发送部通过波束扫描向自小区内周期性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所述报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接收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相关的速度信息,
所述第1生成部根据所述接收到的速度信息来生成所述第1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1生成部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第1速度的情况相对应地由第1值的参数生成所述第1信息,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第2速度的情况相对应地由第2值的参数生成所述第1信息,其中,该第2速度比所述第1速度慢,该第2值比所述第1值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接收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相关的速度信息,
所述第1生成部根据所述接收到的速度信息来生成所述第1信息,
所述第2信息包含所述移动站测量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第1测量周期和所述移动站测量其他小区的接收质量的第2测量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1生成部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第1速度的情况相对应地由第1值的参数生成所述第1信息,与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为第2速度的情况相对应地由第2值的参数生成所述第1信息,其中,该第2速度比所述第1速度慢,该第2值比所述第1值大,
在所述第1信息为所述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第1测量周期缩放为第1长度,在所述第1信息为所述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第1测量周期缩放为比所述第1长度长的第2长度,
在所述第1信息为所述第1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第2测量周期缩放为第3长度,在所述第1信息为所述第2值的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第2测量周期缩放为比所述第3长度长的第4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接收自小区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
在所述移动站选择自小区且自小区的接收质量不满足基准的情况下,所述第2生成部生成使得所述移动站不等待所述缩放的第2测量周期而进行其他小区的测量的指示,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所述生成的指示。
9.一种移动站,其能够接收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按照多个周期从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移动站具有:
接收部,其能够连续地接收所述同步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按照与使用第1信息进行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的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进行无线测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站,其中,
所述接收部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同步信号和包含所述第1信息的报知信息,
在所述移动站选择了自小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报知信息所包含的第1信息相对应地缩放所述第2信息,按照与所缩放的所述第2信息相对应的测量周期进行无线测量,
所述移动站还具有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无线测量的结果。
11.一种通信系统,其具有:
基站,其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以多个周期发送同步信号;以及
移动站,其与所述基站连接,
所述基站具有:
发送部,其能够在多个无线信号中连续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以按照如下的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移动站的无线测量,其中,该条件与连接于所述基站的所述移动站使用第1信息进行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
12.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是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具有:基站,其能够根据规定的发送间隔,按照多个周期发送同步信息;以及移动站,其与所述基站连接,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能够在多个无线信号中连续地发送所述同步信息;以及
能够以按照如下的条件检测所述同步信号的方式,控制移动站的无线测量,其中,该条件与连接于所述基站的所述移动站使用第1信息进行控制的第2信息相对应。
CN201880096138.2A 2018-07-31 2018-07-31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12514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8759 WO2020026365A1 (ja) 2018-07-31 2018-07-31 基地局、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442A true CN112514442A (zh) 2021-03-16
CN112514442B CN112514442B (zh) 2023-12-29

Family

ID=6923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6138.2A Active CN112514442B (zh) 2018-07-31 2018-07-31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778571B2 (zh)
EP (1) EP3833088A4 (zh)
JP (2) JP7140192B2 (zh)
KR (1) KR102536028B1 (zh)
CN (1) CN112514442B (zh)
WO (1) WO202002636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988A (zh) * 2007-07-16 2010-10-20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提供空分多址
US20120094670A1 (en) * 2009-03-23 2012-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860091A (zh) * 2010-04-28 2013-0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4027603A1 (ja) * 2012-08-13 2014-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04081839A (zh) * 2012-11-26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JP2014207533A (ja) * 2013-04-11 2014-10-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Drx伝送時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タイミング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17167918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a periodic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2102B2 (ja) 2008-05-22 2013-06-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品質測定方法
KR101627443B1 (ko) * 2012-01-13 2016-06-0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단말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WO2016136958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08464039B (zh) * 2016-01-11 2021-02-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改善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区覆盖的方法和设备
US10320539B2 (en) 2016-05-23 2019-06-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ference signal adaptation based on incoming user mobility information
KR102656957B1 (ko) * 2016-12-16 2024-04-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이동을 위한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1122628B2 (en) * 2017-01-06 2021-09-14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EP3739957B1 (en) * 2018-01-30 2024-03-2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988A (zh) * 2007-07-16 2010-10-20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提供空分多址
US20120094670A1 (en) * 2009-03-23 2012-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860091A (zh) * 2010-04-28 2013-0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4027603A1 (ja) * 2012-08-13 2014-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04081839A (zh) * 2012-11-26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JP2014207533A (ja) * 2013-04-11 2014-10-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Drx伝送時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タイミング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17167918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a periodic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7134A1 (en) 2023-12-07
JP2022177103A (ja) 2022-11-30
KR102536028B1 (ko) 2023-05-26
JP7140192B2 (ja) 2022-09-21
CN112514442B (zh) 2023-12-29
JPWO2020026365A1 (ja) 2021-08-02
KR20210024156A (ko) 2021-03-04
US20210153149A1 (en) 2021-05-20
WO2020026365A1 (ja) 2020-02-06
EP3833088A4 (en) 2021-08-11
US11778571B2 (en) 2023-10-03
EP3833088A1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899B2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461079B1 (ko) 중계 링크 통신
KR102367174B1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23446B1 (ko) eNodeB, MME, eNodeB의 방법, 및 MME의 방법
EP2753122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change of mode in devices directly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wireless connec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EP3272175B1 (en) Device-based two-stage random resource selection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KR20220166852A (ko) 시동 방법 및 장치, 재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설비, 저장 매체
EP33893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overage of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93468B2 (en) Acc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duced signalling overhead
EP3780708B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erminal device, and device
WO2017023873A1 (en) Communication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WO2015003365A1 (en)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coverage
US93012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1356930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123806B1 (en) Connection setup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moving base station based on joint movement detection
AU2017259303A1 (en) Relay
US20160157182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3747517B (zh) EPS Fallback后从LTE重定向到NR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14442B (zh)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US20210211985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14339807B (zh) 小区选择重选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700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A3049041A1 (en) On-demand request for system information
CN116939743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6963199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