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8497B -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8497B
CN112508497B CN202110161638.3A CN202110161638A CN112508497B CN 112508497 B CN112508497 B CN 112508497B CN 202110161638 A CN202110161638 A CN 202110161638A CN 112508497 B CN112508497 B CN 112508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distribution
delivery
party
relate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16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8497A (zh
Inventor
沈国斌
赵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Kou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Kou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Koube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jax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16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8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8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8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该系统包括业务服务端和业务参与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业务的配送方和配送对象;其中,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并向所述配送对象和所述配送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所述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扫描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Description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采用配送方式提供的服务也日益增多,导致配送业务的业务量增长迅速。
即时配送是依托于社会化库存,可满足短时间内送达要求的配送方式,是应O2O(Online To Offline)而生的物流形态。在即时配送领域,获得配送员把商品送达用户手中的准确时间,也即送达时间,对业务具有很大的价值。
可通过上报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来实现送达时间的记录,而准确上报送达事件需要配送员与发起配送业务的用户之间共同配合来完成。而在该过程中,涉及配送员与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包括:业务服务端和业务参与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业务的配送方和配送对象;
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并向所述配送对象和所述配送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
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所述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
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扫描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应用于业务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还包括:
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所述围栏开启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其中一方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还包括:
确定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
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包括:
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还包括:
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分配同一加密密钥;
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
响应于所述修改请求,向其他配送方分配所述配送业务,以使得所述其他配送方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
向所述其他配送方发送所述业务标识。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
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所述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包括:
响应于所述业务服务端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围栏开启请求,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请求还用于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当前时刻被判定为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被分配有同一加密密钥;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在所述业务服务端接收到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配送业务被分配至其他配送方,所述其他配送方被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且所述业务标识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其他配送方。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应用于业务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分配单元,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发送单元,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还包括:
指示单元,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所述围栏开启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其中一方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所述指示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
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包括:
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还包括:
密钥分配单元,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分配同一加密密钥;
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改单元,接收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响应于所述修改请求,向其他配送方分配所述配送业务,以使得所述其他配送方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向所述其他配送方发送所述业务标识。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
广播单元,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所述广播单元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业务服务端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围栏开启请求,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请求还用于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当前时刻被判定为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被分配有同一加密密钥;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在所述业务服务端接收到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配送业务被分配至其他配送方,所述其他配送方被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且所述业务标识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其他配送方。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的步骤。
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针对配送方提供了基于近距离通讯技术的送达判定机制,从而实现了对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的自动上报。具体而言,在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之后,分别向配送方和配送对象提供该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使得其中一方广播包含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另一方扫描基于自身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扫描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后上报针对上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在距离上有天然的限制,可从通讯距离的限制上消除由于GPS信号不准以及配送员手动上报送达事件导致的谎报、错报和晚报等问题,从而提高上报送达事件的准确率。同时,基于近距离通讯技术的自动上报,一方面简化了上报送达事件的操作,从而提升上报送达事件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低功耗的特点,可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通过预测配送方到达配送业务终点(通常为配送方所在的位置)的时间段,并根据该时间段来确定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另一方扫描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时机,可减少开启地理围栏的时长,从而进一步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
可选的,通过对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可防止配送业务的信息被泄露,从而保护了配送方、配送对象和业务平台的隐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交互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地理围栏的流程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理围栏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距离通讯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的框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即时配送是依托于社会化库存,可满足短时间内送达要求的配送方式,是应O2O而生的物流形态。在即时配送领域,获得配送员把商品送达用户手中的准确时间,也即送达时间,对业务具有很大的价值。比如,有助于准确记录配送业务的提前到达或者超时等情况,为物流调度提供有效的历史数据积累,从而提高物流调度的效率。又如,准确获知送达时间有助于配送平台及时发现超时这一类违约现象,评估违约的严重程度,从而根据该严重程度及时对用户进行补偿,以及对配送员进行相应的处理,提升用户体验;也即,有助于配送平台的管理。又如,送达时间可以和配送员的GPS轨迹信息进行匹配,通过算法过滤有助于配送平台获得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推进配送平台的地理信息基础服务建设。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配送方主动上报的送达事件(比如,包含送达的具体时间、当前位置等信息)配合GPS(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定位数据来判定是否送达。具体而言,配送平台要求配送员主动上报送达事件,配送平台比较配送员当前的坐标点和配送平台数据库中记录的用户坐标点(比如,配送业务的终点)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某一预先设定的阈值,则认为上报的送达事件是真实的,同意配送员的上报;否则,认为送达事件为虚假的,拒绝配送员的上报。
然而,GPS定位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比如受到天气、建筑物阻碍和同时在相应区域的GPS卫星数量等因素影响,GPS定位数据会出现漂移。同时,配送平台记录的用户GPS坐标也有可能不准确。上述因素将导致配送员GPS坐标点和用户GPS坐标点之间的距离不准确。由于存在上述漏洞,部分配送员可能利用该漏洞提前上报送达事件(即此时实际并未送达),导致用户无法及时获得配送业务对应的商品,降低了用户体验。或者,部分配送员已经送达完毕,由于上述漏洞导致无法上报送达事件,进一步导致配送员被错误判责。或者,即使GPS定位数据准确,由于高层建筑上下楼耗费的时间较长,配送员被允许上报送达事件后仍然可能要花大量时间在室内通行,造成送达事件记录的送达时间不准确。或者,由于配送员需要人为上报送达事件,可能会出现忘记点击等行为失误。
对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对上报送达事件的方式予以改进,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1,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业务参与方(比如手机12-15等)和网络16。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11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服务器侧的程序,以作为相应的服务端实现该应用的相关业务功能。比如,服务器11可运行配送平台的服务器侧程序,以实现为配送平台的业务服务端。
手机12-15表示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实际上,用户显然还可以使用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以实现该应用的相关业务功能。比如,手机12-15可运行配送应用的配送方侧客户端程序,以实现为配送平台的配送方。或者,手机12-15可运行配送应用的配送对象侧客户端程序,以实现为配送平台的配送对象。
而对于手机12-15与服务器11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6,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比如,网络16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PSTN)和因特网。其中,服务器11与手机12-15之间可以通过网络16建立长连接,使得服务器11与手机12-15之间通过该长连接来传输消息。
上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包括业务服务端和业务参与方,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业务的配送方和配送对象。其中,
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并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
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
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扫描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下面分别对上述上报系统中各方执行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业务服务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在本实施例中,配送平台提供的服务可由用户主动下单,该服务包括快递、商品出售等,需配送员将相应的物品配送至用户。具体而言,配送平台的业务服务端可响应于配送对象发起的针对配送业务的下单请求,在生成相应的配送业务后向配送方(配送员使用的客户端设备)分配该配送业务。比如,在外卖场景下,由用户通过用户客户端(即配送对象)向外卖平台主动下单,外卖平台生成相应的外卖订单后向配送方(该情况下为骑手使用的客户端设备)分配外卖订单,从而由配送方到店获取外卖,并配送至用户指定的地点。又如,在快递场景下,由寄件人通过用户客户端向快递平台主动下单,快递平台生成相应的快递订单后向配送方(该情况下为快递员使用的客户端设备)分配快递订单,从而由配送方取货并配送至收件人(该情况下,收件人使用的客户端为配送对象)的地点。当然,本说明书的上报系统还适用于其他任意配送场景,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4,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来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另一方扫描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方式来建立地理围栏。
在一种情况下,可由配送方来执行上述广播操作,由配送对象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通过由配送对象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可以避免因配送对象执行上述广播操作而造成配送对象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在另一种情况下,可由配送对象来执行上述广播操作,由配送方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由于配送方可能被分配有多个配速业务,即配送员承接有多个配送业务需要进行配送,若由配送方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则将导致配送方因需要针对每个配送业务分别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而导致总体耗电量相对较大的问题。因此,通过由配送对象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可避免配送方耗电量过大的问题。
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在距离上有天然的限制,可从通讯距离的限制上消除由于GPS信号不准以及配送员手动上报送达事件导致的谎报、错报和晚报等问题,从而提高上报送达事件的准确率。同时,基于近距离通讯技术的自动上报,一方面简化了上报送达事件的操作,从而提升上报送达事件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低功耗的特点,可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可通过BLE(Bluetooth LowEnergy,蓝牙低功耗)广播协议来建立上述地理围栏。BLE广播可以和蓝牙通信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具体而言,基于蓝牙的地理围栏由两个核心部分组成:蓝牙信标发送和蓝牙信标扫描。可通过BLE广播协议来实现蓝牙信标发送,然后扫描该蓝牙信标,并在扫描得到该蓝牙信标后自动向业务服务端上报送达事件。当然,还可采用其他任意近距离通讯技术来建立地理围栏,只要具备“近距离通讯”的特点即可。比如,还可采用Wi-Fi、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组织)红外数据传输、ZigBee、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UWB(Ultra WideBand,超宽频)、DECT(Digital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数字增强无绳通信)等通讯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业务参与方建立地理围栏的功耗,可设定围栏开启条件,从而仅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指示业务参与方建立地理围栏。基于对围栏开启条件的设定,订单服务端可判断围栏开启条件是否被满足,从而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业务参与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围栏开启请求用于指示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指示另一方扫描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
而针对围栏开启条件的内容设定,可加入距离维度上的考量。比如,配送员和下单用户之间的距离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配送员是否将商品送达至下单用户。换言之,当配送方与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时,大概率说明配送员当前正靠近下单用户以向下单用户配送商品并接近于送达状态。因此,围栏开启条件可以包括配送方与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其中,预设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比如,可将定位系统的最大漂移距离作为预设距离阈值。
进一步的,配送员可能被分配有多个配送业务,那么配送员需要按照顺序依次配送各个配送业务。在该情况下,若围栏开启条件仅仅包括配送方与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则可能造成建立地理围栏的时长相对较长(即过早建立地理围栏),导致耗费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电量。比如,假定配送员在配送业务A(即当前业务A处于配送状态)的过程中,其配送路径中的某个位置可能位于后续某个业务B的终点附近,甚至经过该终点。在该情况下,配送员在途径该位置时,由于配送员当前所配送的配送业务并非业务B,配送员将先完成位于业务B之前的业务(包括业务A)的配送。那么,若围栏开启条件仅仅包括配送方与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则在配送员完成位于业务B之前的业务的配送过程中,将建立与业务B对应的地理围栏,而在该配送过程中建立与业务B对应的地理围栏没有意义(无法完成扫描),即过早打开建立地理围栏,导致耗费配送方和业务B对应的配送对象的电量。
除此之外,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定位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比如,出现信号漂移)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围栏开启条件仅仅包括配送方与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可能导致出现过早建立地理围栏的情况(即实际距离并未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导致耗费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电量。还可能出现未及时建立地理围栏的情况,导致已经送达但无法上报送达事件。
针对上述问题,针对围栏开启条件的内容设定,可加入时间维度上的考量。比如,在当前时刻位于配送业务的预计到达时间段内的情况下,大概率说明配送员当前正靠近下单用户以向下单用户配送商品(即配送员当前配送的配送业务为该用户所下单的配送业务)并接近于送达状态。因此,业务服务端可先确定配送方针对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比如,可以是预计送达时间段),然后再确定当前时刻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在该情况下,围栏开启条件还可进一步包括当前时刻与配送任务对应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进一步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可以为一时间段,该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最早送达时刻,结束时刻为最晚送达时刻。那么,业务服务端在确定当前时刻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时,可判断当前时刻是否早于预计最早送达时刻,以在当前时刻不早于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刻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通过预测配送方到达配送业务终点(通常为配送方所在的位置)的时间段,并根据该时间段来确定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另一方扫描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时机,可减少开启地理围栏的时长,从而进一步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的确定,可参考多个不同维度的因素。比如,配送业务的配送状态(包括未配送状态、配送状态、已配送状态等)、起点终点、配送路径、天气情况、交通情况、时间段和配送员的从业时间等等。该过程可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记载,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作为上述业务相关信息。通过业务标识来将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绑定,并据此建立地理围栏以确定配送业务是否送达,可避免在上报送达事件的过程中泄露配送方和配送对象对应的个人信息,也即保密配送员和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外卖场景为例,配送业务为外卖订单,那么可采用外卖订单的订单号作为业务标识以将骑手和用户绑定。比如,外卖平台的业务服务端针对每笔外卖订单均生成唯一的订单号,并采用订单号来建立地理围栏进行匹配,而无需采用骑手或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在外卖平台注册的账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来建立地理围栏,从而避免骑手和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当然,也可采用配送对象的发起方标识和/或配送方的配送方标识作为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见,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为隐私信息,业务相关信息的泄露将导致隐私泄露。比如,通常采用用户的账号、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作为用户标识,那么发起方标识存在泄露发起方对应用户(即下单用户)的隐私的风险;同理,配送方标识存在泄露配送方对应用户(即配送员)的隐私的风险。而对于业务标识,通过可将订单号作为业务标识,而根据订单号存在可推测出订单量的可能,那么泄露订单号可能存在泄露订单量的风险,导致配送平台的隐私泄露。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密文形式的业务相关信息来建立地理围栏。具体而言,业务服务端可向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分配同一加密密钥,从而使得该配送对象和该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上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比如,业务服务端可针对配送对象和配送方生成一加密密钥,即该加密密钥与配送对象、配送方和配送业务绑定。那么,在向配送业务对应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该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时,先采用与该配送业务对应的加密密钥对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再分别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加密后的业务相关信息。那么,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在建立地理围栏时,均使用密文形式的业务相关信息。或者,在完成上述绑定过程之后,分别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以由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各自执行上述采用加密密钥对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的操作。通过对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可防止配送业务的信息被泄露,从而保护了配送方、配送对象和业务平台的隐私。
进一步的,针对采用配送对象的发起方标识或配送方的配送方标识作为业务相关信息的情况,仅对其进行加密仍然存在被追踪的安全风险。以发起方标识为例,若仅对其进行加密,加密后的密文标识仍然与发起方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该密文标识仍然能够起到始终标记发起方身份的作用,那么该对应关系仍然暴露了发起方的身份,存在被追踪的安全风险。针对该问题,可生成随机值与发起方标识进行拼接得到随机字符串(此时,随机字符串作为业务相关信息),然后再对该随机字符串进行加密。进一步的,针对加密操作由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执行的情况,可按照预设周期更新随机值,并将更新后的随机值同步至配送对象和配送方。由于建立地理围栏的依据随机字符串为密文形式且实时更新,可避免上述密文形式的业务相关信息仍然可以始终标记发起方身份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业务相关信息包括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的情况,可提供修改配送方的功能。比如,由于特殊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配送员身体不适、配送员临时不愿意配送等)导致配送员无法完成配送业务,可及时更换配送员,将配送业务分配至其他配送员。具体而言,业务服务端可接收配送方发起的针对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从而响应于该修改请求,向其他配送方分配配送业务,以使得该其他配送方作为业务参与方,并向该其他配送方发送业务标识以用于后续建立地理围栏。举例而言,配送对象X向业务服务端发起配送业务,业务服务端生成相应的配送业务,业务标识为order1,并将配送业务分配至配送方Y。那么,可建立“X—order1—Y”的绑定关系,并分别将业务标识order1发送至配送对象X和配送方Y。后续,若配送方Y向业务服务端发起修改请求,则向配送方K分配配送业务,以使得配送方K作为业务参与方,并向配送方K发送业务标识order1以用于建立地理围栏。那么,可将上述绑定关系修改为“X—order1—K”。
对应于上述业务服务端侧的实施例,本说明书还提供了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配送对象或配送方)侧的实施例,在业务服务端侧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侧的实施例,下文中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的其中一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
步骤304,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如前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可响应于所述业务服务端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围栏开启请求,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请求还用于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如前所述,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如前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当前时刻被判定为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如前所述,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被分配有同一加密密钥;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如前所述,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在所述业务服务端接收到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配送业务被分配至其他配送方,所述其他配送方被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且所述业务标识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其他配送方。
如前所述,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配送对象的发起方标识、所述配送方的配送方标识和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
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针对配送方提供了基于近距离通讯技术的送达判定机制,从而实现了对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的自动上报。具体而言,在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之后,分别向配送方和配送对象提供该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使得其中一方广播包含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另一方扫描基于自身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扫描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后上报针对上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在距离上有天然的限制,可从通讯距离的限制上消除由于GPS信号不准以及配送员手动上报送达事件导致的谎报、错报和晚报等问题,从而提高上报送达事件的准确率。同时,基于近距离通讯技术的自动上报,一方面简化了上报送达事件的操作,从而提升上报送达事件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近距离通讯技术低功耗的特点,可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通过预测配送方到达配送业务终点(通常为配送方所在的位置)的时间段,并根据该时间段来确定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另一方扫描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时机,可减少开启地理围栏的时长,从而进一步降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的,通过对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可防止配送业务的信息被泄露,从而保护了配送方、配送对象和业务平台的隐私。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4-6对本说明书的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4,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的交互图。如图4所示,该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配送对象生成下单请求。
用户可在自身使用的设备上安装配送平台的用户侧客户端程序,并登录在配送平台注册的用户账号,使得该设备作为配送对象。类似的,配送员可在自身使用的设备上安装配送平台的配送员侧客户端程序,并登录在配送平台注册的配送员账号,使得该设备作为配送方。
以外卖场景为例,用户可通过客户端向外卖平台发起下单请求,从而完成外卖平台中商家提供的商品的下单操作。外卖平台的业务服务端生成相应的配送业务(此时为外卖订单),该配送业务的起点为商家的线下实体店地址,终点为用户指定的地址(比如,家庭地址、公司地址等)。
步骤404,配送对象向业务服务端发起下单请求。
步骤406,业务服务端生成配送业务。
步骤408,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分配配送业务。
承接于上述外卖场景,外卖平台的业务服务端在生成配送业务后,可通过派单策略选取配送员进行派单。在确定出接单的配送员之后,向该配送员对应的配送方分配配送业务,并向该配送方发送该配送业务的信息(比如配送业务的起点、终点等信息)。
其中,业务服务端可通过配送业务来绑定配送方和配送对象,即配送业务分别与配送方和配送对象进行绑定,建立映射关系。同时,业务服务端针对本次配送业务生成相应的加密密钥,那么,绑定同一配送业务的配送方和配送对象共享同一加密密钥。举例而言,配送对象A向业务服务端发起配送业务,业务服务端生成相应的配送业务,业务标识为order1,并将配送业务分配至配送方B。那么,可建立“A—order1—B”的映射关系。同时,业务服务端针对该配送业务生成相应的加密密钥key1,那么可建立映射关系“order1—key1”。
步骤410,业务服务端向配送对象返回下单结果。
步骤412,业务服务端判断围栏开启条件是否被满足。
下面结合图5对业务服务端判断围栏开启条件是否被满足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5,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地理围栏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2中,确定预计送达时间段。
对于预计送达时间段的确定,可参考多个不同维度的因素。比如,配送业务的配送状态(包括未配送状态、配送状态、已配送状态等)、起点终点、配送路径、天气情况、交通情况、时间段和配送员的从业时间等等。该过程可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记载,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504,若配送状态更新,则返回步骤502;否则,转入步骤506。
正如上述所提及的,配送员可能被分配有多个配送业务,那么配送员需要按照顺序依次配送各个配送业务。以配送业务为外卖订单为例,配送员当前配送的外卖订单处于配送状态(即已完成到店取餐),而排列于该外卖订单之后的外卖订单处于未配送状态(即未完成到店取餐),而排列于该外卖订单之前的外卖订单处于已配送状态(即外卖订单已送达)。例如,配送人员手动上报“开始送达”的事件来指示业务服务端将外卖订单从未配送状态更新至配送状态,业务服务端可根据外卖订单对应的送达事件是否实际发生来判定是否将该外卖订单的配送状态从配送状态更新至已配送状态。
举例而言,为了提高预测的预计到达时间段的准确性,可根据不同的配送状态来更新预计到达时间段。比如,相比于在配送员未完成到店取餐的情况下预测得到的预计到达时间段,在配送员已完成到店取餐的情况下预测得到的预计到达时间段更为准确。
步骤506,若当前时刻达到最早送达时刻,则转入步骤508;否则,返回步骤504。
预计到达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最早送达时刻,结束时刻为最晚送达时刻。
步骤508,若配送方和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阈值内,则转入步骤510;否则,返回步骤506。
配送方可实时向业务服务端上传自身的位置信息,而配送对象的位置信息可默认为配送业务的终点。当然,配送对象的位置信息也可由配送对象实时上传。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比如,可将定位系统的最大漂移距离作为预设距离阈值;或者将预设距离阈值设定为20m、10m、30m等等。
步骤510,判定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
步骤414a,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业务服务端向配送对象发送围栏开启请求。
步骤414b,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
基于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共享同一加密密钥,业务服务端在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业务相关信息时,可先采用该加密密钥对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再分别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加密后的业务相关信息。那么,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在建立地理围栏时,均使用密文形式的业务相关信息。或者,业务服务端分别向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发送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以由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各自执行上述采用加密密钥对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的操作。通过对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可防止配送业务的信息被泄露,从而保护了配送方、配送对象和业务平台的隐私。
而对于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由业务服务端执行加密操作则无需传输加密密钥)的传输,可将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添加至围栏开启请求中。或者,业务服务端在向配送方分配配送业务时,在向该配送方发送的配送业务的信息中添加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类似的,业务服务端在向配送对象返回下单结果时,在该下单结果中添加加密密钥和业务相关信息。
步骤416a,配送对象广播蓝牙信标。
步骤416b,配送方扫描蓝牙信标。
以配送对象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配送方扫描近距离通讯信号并上报送达事件为例进行说明;而由配送方来执行上述广播操作,由配送对象来执行上述扫描操作和上报操作的原理与此类似。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理围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配送对象广播蓝牙信标,广播范围为r1,配送方扫描蓝牙信标,扫描范围为r2。当广播范围r1与扫描范围r2发生重叠时,配送方可扫描得到配送对象广播的蓝牙信标。
以外卖场景为例,用户携带有手机61(作为配送对象),骑手携带手机62(作为配送方)靠近(比如图中向左方向靠近)用户。其中,手机61广播包含密文订单号的蓝牙信标,广播范围为r1;手机62扫描蓝牙信标,扫描范围为r2。当广播范围r1与扫描范围r2发生重叠时,手机62可扫描得到手机61广播的蓝牙信标中包含的密文订单号。进一步的,手机62可比较扫描得到的密文订单号与自身持有的密文订单号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向业务服务端上报送达事件,否则不上报送达事件,继续执行扫描操作。
其中,可通过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广播协议来建立上述地理围栏。BLE广播可以和蓝牙通信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具体而言,基于蓝牙的地理围栏由两个核心部分组成:蓝牙信标发送和蓝牙信标扫描。可通过BLE广播协议来实现蓝牙信标发送,然后扫描该蓝牙信标,并在扫描得到该蓝牙信标后自动向业务服务端上报送达事件。当然,还可采用其他任意近距离通讯技术来建立地理围栏,只要具备“近距离通讯”的特点即可。比如,还可采用Wi-Fi 、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组织)红外数据传输、ZigBee、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UWB(UltraWideBand,超宽频)、DECT(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数字增强无绳通信)等通讯技术。
举例而言,BLE报文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前导、接入地址、报头、长度、数据、校验等字段。
其中,前导可以是一个8比特的交替序列,取决于接入地址的第一个比特位,接收机可以根据前导的无线信号强度来配置自动增益控制。
接入地址有两种类型:广播接入地址和数据接入地址;广播接入地址可以固定为0x8E89BED6,在广播、扫描、发起连接时使用,数据接入地址可以为随机值,不同的连接对应不同的取值,在连接建立之后的两个设备间使用。
报头的内容取决于该报文是广播报文还是数据报文。广播报文的长度域包含6个比特,有效值的范围是6~37。数据报文的长度域包含5个比特,有效值的范围是0~31。
BLE报文的数据字段用于存放报文所传输的“真实”数据,比如可以是设备的广播数据、一定区域内所有设备的服务数据、主动扫描响应的附加数据(如设备名称、实现的服务等)、建立或保持连接所需要的信息和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应用层数据等等。因此,可将密文形式的订单号存放于数据这一字段中。
BLE报文的校验字段用于存放校验值。比如,采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对报头、长度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校验值并存放于该字段中。
步骤418,配送方向业务服务端上报送达事件。
步骤420,业务服务端记录送达事件。
配送方可在送达事件中添加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送达时间以及表征配送状态为“已配送状态”的参数,以由业务服务端在业务数据库中进行记录。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802、内部总线804、网络接口806、内存8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8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8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8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8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9,在一软件实施方式中,该上报装置应用于业务服务端,可以包括:
业务分配单元91,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发送单元92,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还包括:
指示单元93,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所述围栏开启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其中一方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所述指示单元93还用于:
确定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
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包括:
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还包括:
密钥分配单元94,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分配同一加密密钥;
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改单元95,接收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响应于所述修改请求,向其他配送方分配所述配送业务,以使得所述其他配送方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向所述其他配送方发送所述业务标识。
请参考图10,在另一软件实施方式中,该上报装置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001,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
广播单元1002,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可选的,所述广播单元1002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业务服务端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围栏开启请求,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请求还用于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可选的,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当前时刻被判定为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被分配有同一加密密钥;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可选的,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在所述业务服务端接收到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配送业务被分配至其他配送方,所述其他配送方被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且所述业务标识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其他配送方。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业务服务端和业务参与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业务的配送方和配送对象;
业务服务端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并向所述配送对象和所述配送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
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广播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包含所述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
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扫描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并在扫描得到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2.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发送围栏开启请求,所述围栏开启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其中一方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以及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
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其中,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所述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是否相匹配,包括:
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分配同一加密密钥;
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
响应于所述修改请求,向其他配送方分配所述配送业务,以使得所述其他配送方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
向所述其他配送方发送所述业务标识。
8.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
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包括:
响应于所述业务服务端在围栏开启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围栏开启请求,广播所述近距离通讯信号;
其中,所述围栏开启请求还用于指示所述另一方扫描所述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所述围栏开启条件包括所述配送方与所述配送对象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开启条件还包括当前时刻与所述配送方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计送达时间信息包括预计最早送达时刻,在当前时刻不早于所述预计最早送达时刻的情况下,当前时刻被判定为与所述预计送达时间信息相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被分配有同一加密密钥;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的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采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业务服务端接收到所述配送方发起的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配送业务被分配至其他配送方,所述其他配送方被作为所述业务参与方,且所述业务标识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其他配送方。
14.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分配单元,向配送方分配配送对象发起的配送业务;
发送单元,向业务参与方发送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被添加至所述其中一方广播的近距离通讯信号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15.一种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配送业务的业务参与方的其中一方,所述业务参与方包含配送对象和配送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业务服务端发送的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相关信息,所述配送业务由所述配送对象发起,并被所述业务服务端分配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由所述业务服务端发送至所述配送方,所述业务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配送业务的业务标识;
广播单元,广播包含所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的近距离通讯信号;其中,所述业务参与方中的另一方在扫描得到所包含的业务相关信息与所述另一方持有的业务相关信息相匹配的目标近距离通讯信号的情况下,向所述业务服务端上报针对所述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161638.3A 2021-02-05 2021-02-05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Active CN112508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1638.3A CN112508497B (zh) 2021-02-05 2021-02-05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1638.3A CN112508497B (zh) 2021-02-05 2021-02-05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8497A CN112508497A (zh) 2021-03-16
CN112508497B true CN112508497B (zh) 2021-06-04

Family

ID=7495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1638.3A Active CN112508497B (zh) 2021-02-05 2021-02-05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8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6251A (zh) * 2021-07-29 2021-08-27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信号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829182B (zh) * 2023-02-13 2023-04-14 北京徐工汉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地理围栏的工程机械派工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0177B (zh) * 2015-10-19 2022-01-04 上海京东到家元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配送信息与空间位置的识别方法
CN106096893A (zh) * 2016-06-24 2016-11-09 龙彦旭 基于射频与定位技术的物流邮寄系统和控制方法
US11343667B2 (en) * 2016-08-31 2022-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bluetooth device and bluetooth device
CN111695646A (zh) * 2019-03-11 2020-09-2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自动交付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8497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1267B2 (en) Location-based discovery of network members
CN112508497B (zh) 配送业务的送达事件上报系统
US94452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rming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arget(s)
EP2776935B1 (en)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y of attributes using a social mobile application
CN102082881B (zh) 用于实时显示呼叫者位置、简介和信任关系的方法与系统
US20070088818A1 (en) Sharing of presence-based time-zone information
CN107368986B (zh) 一种物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07129773A5 (zh)
CN10231612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分布式存储的文件传输方法
US20040248597A1 (en) Direct response system with instant messaging and role based contact lists for replacing a dispatch system
CN103702278A (zh) 一种电子名片传递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97334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geographic addressing framework
CN103916311A (zh) 一种信息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2470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information in user terminal
CN104025147A (zh) 利用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识别信息的内容显示方法、内容提供方法,以及执行所述内容显示方法的用户终端和执行所述内容提供方法的内容提供系统
US11050874B2 (en) Method for arranging a meeting and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5895307B2 (ja) ショート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
CN110996270A (zh) 消息通知方法及平台、配送平台、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KR101813693B1 (ko) 다량의 문자전송 방법, 사용자 단말기 및 서버
KR20160019267A (ko) 문자메시지 인증 방법, 시스템, 서버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EP290727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to-machine privacy and security brokered transactions
EP4319231A1 (en)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a user terminal
CN102082811B (zh) 分域网络建立方法、分域网络、节点通信方法及网络节点
JP2005309524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プレゼンス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64500B2 (en) Selection of inter-network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