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8703B -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8703B
CN112498703B CN202011602371.9A CN202011602371A CN112498703B CN 112498703 B CN112498703 B CN 112498703B CN 202011602371 A CN202011602371 A CN 202011602371A CN 112498703 B CN112498703 B CN 112498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heel
platform
parachute
support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23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98703A (zh
Inventor
刘宛平
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23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8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8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8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98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8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3/00Training of parachutis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包括框架、滑伞平台、翻转平台、旋转机构、背带模块和调节机构,所述翻转平台上表面通过多根伸缩杆与滑伞平台下表面铰接,所述翻转平台下表面与旋转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通过背带模块与受训者连接,调节机构包括多根弹簧、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和控制器,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安装于滑伞平台上表面,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通过钢丝绳与翻转平台的相邻边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伞降模拟训练器的旋转和翻转运动,另外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伞降模拟训练器旋转和翻转运动进行选择性的控制,使受训者能够体验到多种不同的运动模拟环境。

Description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虚拟计算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军事跳伞实地训练具有受伤率高、耗费时间多、成本投入大、组织保障困难等特点,目前在我军的常规空降训练中,大多采用绳拉一级或二级开伞,在上述方式中,从跳伞员离开飞机到伞开正常只有短暂的几秒钟,这几秒里跳伞员近似处于抛体自由下落状态,姿态的可控性不大;而从跳伞员感受到开伞冲击力(伞开正常)开始一直到安全着陆,则有几分钟之久,这几分钟是除特情处置之外操纵的重点,如果对这段时间尽可能全面的模拟,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
公开号CN107492279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伞降模拟器,具体公开了包括至少一个跳伞模拟单元、和模拟跳伞管理平台;其中跳伞模拟单元包括模拟单元框架,背带模块,操纵控制平台,可升降跳伞平台,腰部拉绳,操纵模块,头盔模块,送风装置,着陆模拟传送带和升降助力电缸;模拟跳伞管理平台包括训练控制模块,运动过程模拟模块,跳伞场地景生成模块,视觉显示计算模块,体感营造生成模块,和训练管理与考评模块。上述专利申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受训者的跳伞全过程的空中姿态控制,实现伞降全流程模拟,为受训者提供伞降过程中视觉、听觉、体感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旋转和翻转装置,无法实现旋转与翻转状态的运动,从而无法提供逼真的空降场景,大大降低了训练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旋转与翻转状态的运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实现伞降模拟训练器的旋转和翻转运动,另外通过控制器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伞降模拟训练器旋转和翻转运动进行选择性的控制,使受训者能够体验到多种不同的运动模拟环境。
本发明提供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包括框架、滑伞平台、翻转平台和旋转机构,所述滑伞平台安装于框架上,所述翻转平台上表面通过多根伸缩杆与滑伞平台下表面铰接,所述翻转平台下表面与旋转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通过背带模块与受训者连接;
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根弹簧、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和控制器,多根弹簧与多根伸缩杆一一对应,所述弹簧套接在伸缩杆外,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伞平台和翻转平台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安装于滑伞平台上表面,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上缠绕有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与翻转平台的相邻边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通过控制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转换开关,所述转换开关设有0、1、2、3四个档位,当转换开关处于0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均不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1档位时,仅所述第一收卷轮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2档位时,仅所述第二收卷轮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3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同步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背带模块包括与旋转机构刚性连接的第一刚性连接部、与受训者刚性连接的第二刚性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刚性连接部和第二刚性连接部之间的控制机构,当控制机构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刚性连接部和第二刚性连接部两者之间为柔性连接;反之,当控制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一刚性连接部和第二刚性连接部两者之间为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柔性连接部、电磁铁、吸块、控制开关以及连通电磁铁和控制开关的控制电路,所述柔性连接部一端与第一刚性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刚性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安装于第一刚性连接部上,所述吸块安装于第二刚性连接部上,且电磁铁和吸块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与滑伞平台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管、与上连接管滑动套接的下连接管以及与翻转平台上表面连接的铰接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与翻转平台连接的球头支座以及与下连接管连接的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内部形成不封口的球型空间,所述球头支座的球头安装于球型空间内,所述球头支座与滑动支座可以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与上支座螺纹连接的下支座,所述上支座连接下连接管,下支座与球头支座的球头贴合,所述下支座的顶面高于球头的中心,且下支座的底面低于球头的中心。
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通过滑伞平台、翻转平台和旋转机构以及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伞降模拟训练器在空中的旋转运动、空中的左右或前后和倾斜翻转运动,以及两者运动的结合,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出空中颠簸等复杂的环境,使受训者能够体验到多种不同的运动模拟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2、在本发明中,通过转换开关以及转换开关0、1、2、3四个档位的设置,可以实现多种模拟环境的切换,具体为当转换开关处于0档位,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均不工作,此时翻转平台处于平行于滑伞平台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处于1档位时,仅所述第一收卷轮工作,此时翻转平台处于左右或前后翻转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处于2档位时,仅所述第二收卷轮工作,此时翻转平台处于前后或左右翻转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处于3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同步工作,此时翻转平台处于倾斜翻转状态,通过不同状态的选择,可以有效模拟出遭遇大风或其他危险场景的环境。
3、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刚性连接部、第二刚性连接部以及带有电磁铁和柔性连接部的控制机构的设置,可以有效改变受训者在空中的姿态,具体为当电磁铁不带有磁性时,第一刚性连接部、第二刚性连接部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此时受训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姿态为与地面垂直,可以模拟空中运动状态;当电磁铁带有磁性时,第一刚性连接部、第二刚性连接部直接连接成一体,此时受训者随第一刚性连接部、第二刚性连接部运动,结合翻转模拟运动系统,此时受训者的姿态为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可以模拟将落地前的受训者与地面倾斜运动的过程,提高了训练效果。
4、在本发明中,通过套接弹簧的伸缩杆和铰接组件的设置,可以确保翻转平台在第一收卷轮、第二收卷轮不工作时,能够保持一定状态,不会由于自身重力发生运动变化;另外通过球头支座以及滑动支座的设置,可以实现翻转平台相对于滑伞平台的任意方向角度的转动,进一步的,通过上支座和下支座以及下支座位置的设置,可以确保球头支座与滑动支座在转动时不脱离,确保安全。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翻转运动,具体包括:
S1、左右或前后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1档位或2档位时,第一收卷轮或第二收卷轮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或第二收卷轮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克服弹簧阻力或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翻转;
S2、倾斜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3档位时,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克服弹簧阻力或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翻转;
S3、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0档位时,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与交流伺服电机断开连接,翻转平台在弹簧阻力作用下不进行翻转。
进一步的,步骤S1至S3中还包括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步骤S1、S2中还包括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落地前倾斜运动。
其有益效果如上述所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伞平台、翻转平台、旋转机构和调节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旋转机构和背带模块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旋转机构和背带模块另一种状态安装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铰接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B处详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底座,3、立柱,4、滑伞平台,5、翻转平台,6、旋转机构,61、旋转电机,62、旋转轴,63、旋转平台,7、调节机构,71、弹簧,72、第一收卷轮,73、第二收卷轮,8、伸缩杆,81、上连接管,82、下连接管,83、铰接组件,831、球头支座,832、滑动支座,832A、上支座,832B、下支座,9、背带模块,91、第一刚性连接部,92、第二刚性连接部,93、柔性连接部,94、控制机构,941、电磁铁,942、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出现的“左右”、“前后”均表示为以图2进行参考。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框架、滑伞平台4、翻转平台5、旋转机构6、背带模块9和调节机构7,所述滑伞平台4安装于支架1上,所述框架包括位于上部的支架1、位于底部的底座2、安装于支架1和底座2之间的多根立柱3和升降机构,多根立柱3安装于底座2的边角处,所述支架1通过升降机构与立柱3滑动连接,所述框架构成所述跳伞模拟单元的支撑主体;所述翻转平台5上表面通过多根伸缩杆8与滑伞平台4下表面铰接,伸缩杆8优选为4根,翻转平台5优选为方形,4根伸缩杆8分别设置于翻转平台5的4边边缘的中间;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机构6包括旋转电机61、旋转轴62和旋转平台63,所述旋转电机61通过安装架(图中未示出)与翻转平台5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1的传动轴与旋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62的另一端与旋转平台63固定连接,旋转电机61通过旋转轴62带动旋转平台63在平行于翻转平台5的水平面内自由转动,所述旋转平台63底部通过背带模块与受训者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4根弹簧71、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4根弹簧71分别套接在4根伸缩杆8外,所述弹簧71的两端分别与滑伞平台4和翻转平台5连接,弹簧71的弹力大于或等于翻转平台5与旋转机构6的重力,确保翻转平台5与旋转机构6具有一定的阻力,不会自由运动,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安装于滑伞平台4上表面,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优选的,第一收卷轮72安装于滑伞平台4对应翻转平台5左右的位置,第二收卷轮73安装于滑伞平台4对应翻转平台5前后的位置,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连接,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与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的连接状态,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正反转控制钢丝绳的收缩,其中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的动力大于4根弹簧71的弹力和。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收卷轮72正转时,钢丝绳带动翻转平台5左边或右边上转,位于钢丝绳连接一方的伸缩杆8以及弹簧71收缩,相对应的另一边的伸缩杆8以及弹簧71拉伸,当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收卷轮72反转时,翻转平台5失去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的作用力,翻转平台5在左右弹簧71和伸缩杆8的作用下朝初始位置方向转动,当回到初始时,如图3所示,由于惯性作用,翻转平台5会继续转动,直到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再次驱动第一收卷轮72正转时,且驱动力大于惯性力和重力之和截止,重复上述,使得翻转平台5在水平方向左右翻转;同理当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二收卷轮73运动时,使得翻转平台5在水平方向前后翻转;当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同时驱动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运动时,由于钢丝绳连接在翻转平台5的相邻边,故翻转平台5位于两根钢丝绳之间的角会发生先运动,从而使得翻转平台5绕对角线倾斜翻转,在此过程中为减小钢丝绳运动的阻力,在滑伞平台4相应边缘设置有定滑轮,钢丝绳通过相应的定滑轮与收卷轮缠绕;另外结合旋转机构6的设置,可以实现多种运动模拟环境,包括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以及翻转加旋转运动。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包括转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当转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处于0档位,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断开传动,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均不工作,此时翻转平台5在弹簧71以及伸缩杆8的阻尼作用下处于平行于滑伞平台4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处于1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72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断开传动连接,仅所述第一收卷轮72工作,此时翻转平台5处于左右翻转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处于2档位时,所述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第一收卷轮72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断开传动连接,仅所述第二收卷轮73工作,此时翻转平台5处于前后翻转的状态;当转换开关(图中未示出)处于3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均与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同步工作,此时翻转平台5处于倾斜翻转状态,通过不同状态的选择,可以有效模拟出遭遇大风或其他危险场景的环境。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的尺寸相等,以及距翻转平台5相邻边的长度相等的设置,可以确保在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同步工作时,翻转平台5相邻边同时运动,在第一收卷轮72或第二收卷轮73单独工作时,翻转平台5翻转角度一致。
如图3、图4、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带模块9部分连接在旋转机构6的旋转平台63上,部分穿设在受训者身上,所述背带模块9包括与旋转机构6刚性连接的第一刚性连接部91、与受训者连接的第二刚性连接部92、位于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之间的控制机构94,控制机构94可以控制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的相对运动状态;具体为当控制机构94工作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两者相对位置固定,无法自由移动,受训者通过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与旋转机构6刚性连接;当控制机构94不工作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第二刚性连接部92柔性连接,通过控制机构94的工作状态选择,可以使受训者与翻转平台5实现同步翻转运动,可以有效改变受训者在空中的姿态,姿态具体可以为与地面垂直,即竖直方向,也可以与地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方向,通过两种姿态的选择,既满足了现有技术所需的模拟需求,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模拟即将落地前的受训者与地面倾斜运动的过程,提高了训练效果。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94包括柔性连接部93、电磁铁941、吸块942、控制开关以及连通电磁铁941和控制开关的控制电路,所述柔性连接部93一端与第一刚性连接部9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刚性连接部92固定连接,柔性连接部93可以为钢丝绳或尼龙绳或其他类似物,所述电磁铁941安装于第一刚性连接部91上,所述吸块942安装于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上,且电磁铁941和吸块942正对,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铁941的磁性;如图8所示,当控制开关闭合时,控制电路连通,电磁铁941具有磁性并和吸块942牢牢吸住,此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形成一个整体;如图7所示,反之,当控制开关断开时,电磁铁941失去磁性并和吸块942分离,此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通过柔性连接部93形成一个整体。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过程为当电磁铁941不带有磁性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第二刚性连接部92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93连接,此时受训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姿态为与地面垂直,可以模拟空中运动状态;当电磁铁941带有磁性时,第一刚性连接部91、第二刚性连接部92直接连接成一体,此时受训者随第一刚性连接部91、第二刚性连接部92运动,结合翻转模拟运动系统,此时受训者的姿态为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可以模拟将落地前的受训者与地面倾斜运动的过程,提高了训练效果。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伸缩杆8包括与滑伞平台4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管81、与上连接管81滑动套接的下连接管82以及与翻转平台5上表面连接的铰接组件83,所述上连接管81与下连接管82套接处设有阻尼器。通过带有阻尼器的伸缩杆8的设置,可以确保翻转平台5在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不工作时,能够保持一定状态,进一步保证不会由于自身重力发生状态变化。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铰接组件83包括与翻转平台5连接的球头支座831以及与下连接管82连接的滑动支座832,所述滑动支座832内部形成不封口的球型空间,所述球头支座831的球头安装于球型空间内,所述滑动支座832包括上支座832A和与上支座832A螺纹连接的下支座832B,所述上支座832A连接下连接管82,下支座832B与球头支座831的球头贴合,所述下支座832B的顶面高于球头的中心,且下支座832B的底面低于球头的中心,所述球头支座831与滑动支座832可以自由转动。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球头支座831以及滑动支座832的设置,可以实现翻转平台5相对于滑伞平台4的任意方向角度的转动,另外通过上支座832A和下支座832B以及下支座832B位置的设置,可以确保球头支座831与滑动支座832在转动时不脱离,确保安全。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翻转运动,具体包括:
S1、左右或前后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1档位或2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或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72或第二收卷轮73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5克服弹簧71阻力或在弹簧71弹力作用下翻转;
S2、倾斜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3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5克服弹簧71阻力或在弹簧71弹力作用下翻转;
S3、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0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断开连接,翻转平台5在弹簧71阻力作用下不进行翻转。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至S3中还包括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旋转运动,综合来看,本发明可以模拟左右翻转运动,前后翻转运动,倾斜翻转运动,左右翻转同时旋转运动,前后翻转同时旋转运动,倾斜翻转同时旋转运动以及旋转运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S2中还包括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落地前倾斜运动。具体运动过程为在受训者落地前,通过控制机构94控制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两者刚性连接成一体,此时受训者与旋转机构6及翻转平台5之间在竖直方向为刚性连接,即受训者会随着翻转平台5运动,当转换开关处于1档位时,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收卷轮72正转,钢丝绳带动翻转平台5左边或右边上转,旋转机构6同受训者会随着翻转平台5左边或右边上转,从而使受训者沿左右方向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另外通过调节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的参数,可以调节受训者的倾斜角度以及在该角度停留的时间;当转换开关处于2档位时,交流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二收卷轮73运动,使得翻转平台5在水平方向前后翻转,旋转机构6同受训者会随着翻转平台5前后运动,从而使受训者沿前后方向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当转换开关处于3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同步工作,此时翻转平台5处于倾斜绕对角线翻转状态,同理,受训者会沿左右和前后方向与地面成一定夹角,另外还可以同步结合旋转运动进行模拟训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几种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的运动,可以模拟将落地前的受训者与地面倾斜运动的过程,提高伞降模拟训练器的实感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包括框架、滑伞平台(4)、翻转平台(5)、旋转机构(6)和背带模块(9),所述滑伞平台(4)安装于框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5)上表面通过多根伸缩杆(8)与滑伞平台(4)下表面铰接,所述翻转平台(5)下表面与旋转机构(6)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6)通过背带模块与受训者连接;
还包括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多根弹簧(71)、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和控制器,多根弹簧(71)与多根伸缩杆(8)一一对应,所述弹簧(71)套接在伸缩杆(8)外,且所述弹簧(71)的两端分别与滑伞平台(4)和翻转平台(5)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安装于滑伞平台(4)上表面,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上缠绕有钢丝绳的一端,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与翻转平台(5)的相邻边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通过控制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
所述背带模块(9)包括与旋转机构(6)刚性连接的第一刚性连接部(91)、与受训者刚性连接的第二刚性连接部(92)以及位于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之间的控制机构(94),当控制机构(94)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两者之间为柔性连接;反之,当控制机构(94)工作时,所述第一刚性连接部(91)和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两者之间为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转换开关,所述转换开关设有0、1、2、3四个档位,当转换开关处于0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均不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1档位时,仅所述第一收卷轮(72)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2档位时,仅所述第二收卷轮(73)工作;当转换开关处于3档位时,所述第一收卷轮(72)、第二收卷轮(73)同步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94)包括柔性连接部(93)、电磁铁(941)、吸块(942)、控制开关以及连通电磁铁(941)和控制开关的控制电路,所述柔性连接部(93)一端与第一刚性连接部(9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刚性连接部(92)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941)安装于第一刚性连接部(91)上,所述吸块(942)安装于第二刚性连接部(92)上,且电磁铁(941)和吸块(942)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包括与滑伞平台(4)下表面固定连接的上连接管(81)、与上连接管(81)滑动套接的下连接管(82)以及与翻转平台(5)上表面连接的铰接组件(8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83 )包括与翻转平台(5)连接的球头支座(831)以及与下连接管(82)连接的滑动支座(832),所述滑动支座(832)内部形成不封口的球型空间,所述球头支座(831)的球头安装于球型空间内,所述球头支座(831)与滑动支座(832)可以自由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832)包括上支座(832A)和与上支座(832A)螺纹连接的下支座(832B),所述上支座(832A)连接下连接管(82),下支座(832B)与球头支座(831)的球头贴合,所述下支座(832B)的顶面高于球头的中心,且下支座(832B)的底面低于球头的中心。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翻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翻转运动,具体包括:
S1、左右或前后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1档位或2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或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72)或第二收卷轮(73)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5)克服弹簧(71)阻力或在弹簧(71)弹力作用下翻转;
S2、倾斜翻转运动: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3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传动连接,交流伺服电机间歇正反转,控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收卷或松放钢丝绳,翻转平台(5)克服弹簧(71)阻力或在弹簧(71)弹力作用下翻转;
S3、将控制器的转换开关设置在0档位时,第一收卷轮(72)和第二收卷轮(73)与交流伺服电机断开连接,翻转平台(5)在弹簧(71)阻力作用下不进行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至S3中还包括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旋转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空中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S2中还包括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所述落地模拟运动训练方法用于模拟落地前倾斜运动。
CN202011602371.9A 2020-12-30 2020-12-30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498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2371.9A CN112498703B (zh) 2020-12-30 2020-12-30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2371.9A CN112498703B (zh) 2020-12-30 2020-12-30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8703A CN112498703A (zh) 2021-03-16
CN112498703B true CN112498703B (zh) 2022-09-27

Family

ID=74952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2371.9A Active CN112498703B (zh) 2020-12-30 2020-12-30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870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26947A (ko) * 2013-04-24 2014-11-03 주식회사 에이스카이 인체감응 효과를 구비한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터
KR101546408B1 (ko) * 2014-03-28 2015-08-21 김형섭 낙하산 조종 모의 훈련장치
CN106218900A (zh) * 2016-08-05 2016-1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学院 一种基于真实地形模拟的跳伞着陆训练系统及方法
WO2018074634A1 (ko) * 2016-10-20 2018-04-26 주식회사 에이스카이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23346A (zh) * 2019-10-22 202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76部队 一种跳伞设备的跳伞模拟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26947A (ko) * 2013-04-24 2014-11-03 주식회사 에이스카이 인체감응 효과를 구비한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터
KR101546408B1 (ko) * 2014-03-28 2015-08-21 김형섭 낙하산 조종 모의 훈련장치
CN106218900A (zh) * 2016-08-05 2016-1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学院 一种基于真实地形模拟的跳伞着陆训练系统及方法
WO2018074634A1 (ko) * 2016-10-20 2018-04-26 주식회사 에이스카이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23346A (zh) * 2019-10-22 202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91976部队 一种跳伞设备的跳伞模拟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8703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7814C1 (ru) Аттракцион парка развлечений с имитацией движения
CN110782732B (zh)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伞降模拟器
CN112562446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
CN110327629B (zh) 模拟器骑乘设备
KR101882227B1 (ko)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30192B1 (ko) 낙하산 강하 훈련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002404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user a somatosensory experience for thrill seeking jumping like activities
CA2212288C (en) Improved flight simulator
CN109876369A (zh) 一种vr人机交互全能运动与万向跑步机
KR101089041B1 (ko) 이동형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터 및 그 방법
US9711059B2 (en) Motion platform device for flight simulation
US20200097088A1 (en) Pressure controlled kinetic feedback platform with modular attachments
KR101628544B1 (ko) 3d 패러글라이딩 체험 장치
KR101779167B1 (ko) 가상 공중하강 체험 시스템
CN107600437A (zh) 一种vr跳伞训练模拟器
CN215932896U (zh) 一种用于伞降训练的伞降模拟训练装置
CN112498703B (zh) 基于实感伞降模拟训练器的运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56074U (zh) 一种vr跳伞训练模拟器
JPH08173583A (ja) スカイダイビング及びパラシュート降下訓練シミュレータ
CN208580518U (zh) 基于vr的弹射训练模拟器
CN111724645A (zh) 一种轨条砦水下爆破模拟训练系统
CN110767020B (zh)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载人运动平台
CN211454887U (zh)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载人运动平台
CN206363575U (zh) 一种滑翔伞飞行vr模拟器
KR101769027B1 (ko) 가상 공중하강 체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Wanping

Inventor after: Yang Lei

Inventor before: Liu Wan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iming

Inventor before: Liu Lup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L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