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0590A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0590A
CN112490590A CN202011294496.XA CN202011294496A CN112490590A CN 112490590 A CN112490590 A CN 112490590A CN 202011294496 A CN202011294496 A CN 202011294496A CN 112490590 A CN112490590 A CN 112490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harging
conductive
cel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44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孝
汪新宇
沈丕发
明志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44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05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0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0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支架用于支撑电芯以及线路板;所述支架绝缘设置;所述支架上设有将所述线路板和所述电芯连接和/或给所述电芯充电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支架形成一体结构。该支架通过将导电结构安装于该支架上并与该支架形成一体结构,通过该导电结构与线路板和电芯抵接和/或给电芯充电,从而无需焊接以及无需额外设置绝缘件包裹导电结构,进而可提高组装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并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电芯在装配的过程中,操作繁琐,例如需要人工焊接导线,并且需要在导线外围额外设置绝缘件。相关技术中的供电组件安装效率低、安全性差以及无法进行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供电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芯以及线路板;所述支架绝缘设置;所述支架上设有将所述线路板和所述电芯连接和/或给所述电芯充电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支架形成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注塑件;
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支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壁,所述导电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电芯抵接的电芯导电件;
所述电芯导电件包括与所述电芯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部、与所述线路板接触的第二导电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电芯导电件还包括第一变形部以及第二变形部;
所述第一变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与所第一导电接触部弯折设置;
所述第二变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芯导电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和所第一变形部弯折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弯折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芯导电件包括将所述电芯的正极与所述线路板连通的第一电芯导电件、将所述电芯的负极与所述线路板连通的第二电芯导电件将所述线路板的控制信号传递至所述电芯的第三电芯导电件。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容置所述电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容置所述线路板的第二容置腔;
所述电芯导电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与所述线路板抵接以与外置电源连接向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导电件;
所述充电导电件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充电导电件包括第一充电导电单元以及第二充电导电单元;
所述第一充电导电单元包括以接入外置电源的第一充电接触部;
所述第二充电导电单元包括以接入外置电源且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配合的第二充电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并排且间隔设置,且通过设置导通部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均呈条状;
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间隔且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充电导电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线路板导电连接的第一线路板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的第一连接部;
和/或,所述第二充电导电单元包括与所述线路板导电连接的第二线路板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线路板接触部的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两相对侧的侧壁;
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和/或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底壁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段、与所述侧壁平行设置的第二弯折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以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之间的连接处配合的第三弯折段;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底壁平行设置的第四弯折段、与所述侧壁平行设置的第五弯折段、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折段和所述第五弯折段之间以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之间的连接处配合的第六弯折段。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两端的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
第一充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壁一体成型;
所述支架包括容置所述电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容置所述线路板的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容置腔朝所述第二容置腔延伸。
优选地,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多个第一定位凸部;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多个第二定位凸部。
优选地,所述充电导电件上设有在注塑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导电结构为片状结构;
和/或,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线路板和所述电芯的接触面或者与所述线路板和外置电源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层。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供电组件,包括电芯、线路板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支架;所述电芯和所述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本发明所述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的雾化器。
实施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支架通过将导电结构安装于该支架上并与该支架形成一体结构,通过该导电结构与线路板和电芯抵接和/或给电芯充电,从而无需焊接以及无需额外设置绝缘件包裹导电结构,进而可提高组装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并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支架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预制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供电组件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供电组件的充电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供电组件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供电组件的第一密封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供电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支架上的充电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A以及供电组件B;该雾化器A可用于加热雾化介质,比如烟油。该供电组件B可与该雾化器A机械地和/或电性地连接,可向该雾化器A提供电能。
如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包括外壳10、支架20、电芯30以及线路板40。该外壳10用于收容该支架20、电芯30以及线路板40。该支架20设置于该外壳10中,可支撑该电芯30和该线路板40。该电芯30设置于该支架20上,位于该支架20的下部,可向雾化器提供电能。该线路板40可设置于该支架20上,且可与该电芯30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该外壳10可为注塑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壳10也可以为金属外壳。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上可设置泄压孔101,该泄压孔101可在电芯端发生爆炸时,释放外壳10中的气压,从而可以避免继续升压,也即可以降低爆炸强度。
如图6至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0为绝缘件,具体地,该支架20可以为注塑件,具体地,该支架20可以为塑胶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0可不限于塑胶材质,可以为陶瓷或者其他绝缘材质。该支架20包括底壁21、侧壁22、第一端壁23以及第二端壁24。该底壁21可以为长底壁,该侧壁22可设置于该底壁21的两相对侧。该侧壁22可以为短侧壁,可与该底壁21一体成型。该第一端壁23可设置在该底壁21的一端,该第二端壁24可设置在该底壁21的另一端。该第二端壁24上可设置与雾化器连通,以供气体进入雾化器的进气孔241。该第一端壁23可与该第二端壁24平行设置。该底壁21、侧壁22、第一端壁23以及第二端壁24可围设形成具有开口且可收容电芯30和线路板40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0还可包括挡壁25,该挡壁25沿横切该底壁21的方向设置于该收容空间中,将该收容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201以及第二容置腔202。该第一容置腔201可用于容置电芯30,该第二容置腔202可用于容置线路板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01和该第二容置腔202可独立设置,该第一容置腔201和该第二容置腔202可相互隔绝,从而可防止电芯30的电解液腐蚀线路板40,进而可提高气流感应装置50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01和该第二容置腔202均可以呈长方体状,且该第二容置腔202可与该第一容置腔201并排设置,该第二容置腔202可靠近该支架20与该雾化器A接触的一端设置。该第二容置腔202的尺寸可小于该第一容置腔201的尺寸,具体地,该第二容置腔202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容置腔201的长度,从而可更好地避免该电芯30的电解液腐蚀线路板40,并且可缩短气流感应装置50的感应气道的长度,从而可提高气流感应装置50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01的一端可设置容置槽203,该容置槽203可与该第一容置腔201连通,可用于容置设置于该电芯30一端的电芯电路板32。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03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电芯电路板3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具体地,该容置槽203可呈长方体,该容置槽203的尺寸可略大于该电芯电路板32的尺寸。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03的尺寸可与该电芯电路板32的尺寸相当。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0中还可设置凸台26,该凸台26可贴近该挡壁25设置,且可位于该容置槽203中,并可凸出设置于该底壁21上,可用于支撑电芯导电件60且可限定电芯30上的电芯电路板32对电芯导电件60的压合力。该凸台26的形状可与该电芯电路板32的形状相适配。该凸台26可以呈长方体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台26可不限于呈长方体状。该凸台26可与该底壁21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台26与该底壁2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03的两相对侧可设置限位缺口27,该限位缺口27可以为两个,该两个限位缺口27可开设于该凸台26两端的侧壁22上。该限位缺口27可用于供该电芯电路板32进行限位,并且也可便于该容置槽203容置长度较长的电芯电路板32,从而使得该容置槽203的适用范围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台26上可间隔设置两个台阶28,该台阶28可凸出该凸台26与该电芯电路板32的接触面设置,也可用于限定电芯电路板32对对电芯导电件60的压合力。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台阶28可以省去。
在本实施例中,与该第一容置腔201对应设置的该侧壁22上可设置泄压口221;该泄压口221可与该外壳10上的泄压孔101连通,当电芯端发生爆炸时,气压能够从该泄压口221经该泄压孔进行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继续升压,也即可以降低爆炸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泄压口221可呈长方形,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泄压口221可不限于呈长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该泄压口221处可设置薄壁222,该薄壁222的厚度小于该侧壁22的厚度,且尺寸可小于该泄压口221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该薄壁222可呈长方形,该的长度可小于该泄压口221的长度。该薄壁222可位于该泄压口221的中部,且与该泄压口221的两侧的侧壁之间留设间隙,以供第一容置腔201中的气压排出。通过该薄壁222可使得泄压口221与该外壳10上的泄压孔101错开设置,并可确保电芯30部外露,避免电芯30出现短路。该薄壁222的外壁面可与该供电组件A的外壳10之间形成气体储存腔,进而可储存气体,该气体储存腔可与该外壳10上的泄压孔101连通。通过该气体储存腔,可增大过气面积和过气量,进而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压力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容置腔201中继续升压,进而可降低爆炸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与该第二容置腔202对应设置的底壁21上可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02连通用于泄压的泄压通孔215,该泄压通孔215可靠近该第二端壁24设置,可用于驱动气流感应装置50正常启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气流感应装置50是在检测到气压发生变化时产生触发信号,泄压通孔215的存在使得气流感应装置50所处的空间与外界连通,通过抽吸时的负压和大气压的变化来启动,启动准确性更高。如果里面是密闭空间,气流感应装置50中振动膜的振幅没有那么大就会有启动不灵敏现象。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30容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01中,该电芯30为可充电电池,可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从而可持续给该雾化器提供电能,进而可提高该供电组件的循环性,减少资源浪费。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30可包括电芯本体31以及电芯电路板32,该电芯电路板32可设置在该电芯本体31的一端,并可通过设置引线33与该电芯本体31连接。该电芯本体31可容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01中,该电芯电路板32可容置于位于该第一容置腔201一端的容置槽203中,且两端可卡设于该限位缺口27上。该电芯电路板32可与该线路板40通过该电芯导电件60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线路板40容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02中。该供电组件20还包括气流感应装置50,该气流感应装置50可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02中,并可与该线路板40电连接。该线路板40上可设置于供气流流入该气流感应装置50的气流孔401。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流感应装置50可以为气流传感器或者咪头。具体来说,该气流传感器可以为MEMS气流传感器,MEMS气流传感器焊接在线路板40上。
如图3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包括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可设置在支架20上,具体地,可设置于该支架20的底壁21上,并与该底壁21一体成型,当然,可以理解地,该导电结构不限于设置在该支架20的底壁21上,也可设置于该支架20的侧壁22以及第一端壁23上。该导电结构可以将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连接,以及给该电芯30充电,或者,只用于将线路板40与该电芯30连接,或者只给该电芯30充电。该导电结构可与该支架20形成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可与该支架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可以为片状结构,具体地,该导电结构可以为金属弹片,该导电结构与该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的接触面或者与该线路板40和外置电源的接触面可设置导电层。该导电层可以为金属涂层,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金,通过该导电层可增加该导电结构与线路板40和电芯30或者增加与线路板40和外置电源的导电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可包括电芯导电件60,该电芯导电件60设置于该支架20上,并可与该支架20形成一体结构,并可与该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抵接,从而将该线路板40与该电芯30导电连接。具体地,该电芯导电件60可与该支架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绝缘件来包裹该电芯导电件60,进而可提高组装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并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可穿设于该底壁21上,并设置在该第一容置腔201以及该第二容置腔202之间,具体地,该电芯导电件60可穿设于该凸台26以及该挡壁25上,并分别可与该线路板40和电芯30抵接,从而将该线路板40和电芯30导电连接,采用接触的方式,可减少焊接以及零件,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可以为金属弹片,具体地,该金属弹片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或者磷铜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的材质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与该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的接触面可设置导电层,该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金,可通过在该电芯导电件60和该线路板40和电芯30的接触面镀金形成该导电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包括第一导电接触部61、第二导电接触部62、第一变形部63、第二变形部64、第一支撑部65、第二支撑部66以及连接部67。
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设置在该第一变形部63的一端,可与该第一变形部63弯折形成第一设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定夹角可以为锐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定夹角可不限于锐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变形部63的一端可通过弯折形成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从该底壁21上的凸台26穿出,可用于与电芯3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与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相背设置,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设置于该第二变形部64的一端,可与该第二变形部64弯折形成第二设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设定夹角可以为锐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设定夹角可不限于锐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变形部64的一端可通过弯折形成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可从该挡壁25穿出,可用于与该线路板4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层可设置在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和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上。
该第一变形部63可设置在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靠近该连接部67的一端,该第二变形部64可设置在第二导电接触部62靠近该连接部67的一端,该第一变形部63和该第二变形部64可呈八字设置。通过设置该第一变形部63和第二变形部64可使得整个电芯导电件60具有弹性形变空间,进而可使得该电芯导电件60的第一导电接触部61和第二导电接触部62分别与电芯30以及线路板40对应位置形成更加良好的接触。
该第一支撑部65和该第二支撑部66可并排且平行设置在该连接部67的两端,该第一支撑部65的一端可与该第一变形部63连接,另一端可与该连接部67连接,该第一支撑部65可与该连接部67弯折形成第三设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设定夹角可以为直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设定夹角可不限于直角。该第一支撑部65可与该第一变形部63弯折形成第四设定夹角,该第四设定夹角可以为钝角。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设定夹角可不限于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部66的一端可与该第二变形部64连接,另一端可与该连接部67连接。该第二支撑部66可与连接部67弯折形成第五设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五设定夹角可以为直角,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设定夹角可不限于直角。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部66可与该连接部67与该第二变形部64弯折形成第六设定夹角,该第六设定夹角可以为钝角,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六设定夹角可不限于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67可与该支架20一体成型,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67可穿设于该挡壁25和该凸台26上,并与该挡壁25和该凸台26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该连接部67的两端可分别与该第一支撑部65以及第二支撑部66连接,进而连接该第一导电接触部61和该第二导电接触部6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可以为多个,该电芯导电件60的两相对侧可分别朝该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延伸,进而可与该线路板40和电芯30分别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的朝向相一致,具体地,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的第一导电接触部61的朝向相同,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的第二导电接触部62的朝向相同。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的第一导电接触部61均朝第一容置腔201延伸,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的第二导电接触部62均朝第二容置腔202延伸。通过将该电芯导电件60的朝向保持一致,可便于该线路板40和该电芯30的安装,进而便于实现自动化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可以为三个,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可不限于三个。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导电件60包括第一电芯导电件60a、第二电芯导电件60b、第三电芯导电件60c。该第一电芯导电件60a、第二电芯导电件60b以及第三电芯导电件60c并排设置。该第一电芯导电件60a可将该电芯30的正极与该线路板40连通。该第二电芯导电件60b可用于与电芯30的负极和线路板40连通,该第三电芯导电件60c可用于将线路板40的控制信号传递至电芯30。该第一电芯导电件60a、第二电芯导电件60b以及第三电芯导电件60c的朝向相同,具体地,该第一电芯导电件60a、第二电芯导电件60b、第三电芯导电件60c的第一导电接触部61的朝向相同,以及其第二导电接触部62的朝向相同。
如图5、图6、图8及图10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还包括充电导电件70,该充电导电件70可设置在该支架20上,且可与该支架20形成一体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可与该支架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从而无需额外设置绝缘件来包裹该充电导电件70,不仅可以省去焊接的工序,还可提高供电组件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该充电导电件70可部分埋设于该底壁21和该第一端壁23上,且可从该第一容置腔201向该第二容置腔202延伸,以与该线路板40抵接。该充电导电件70可与该外置电源连接,可将该外置电源与该线路板40导电连接,进而可便于该外置电源向电芯30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可以为金属弹片,具体地,该金属弹片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或者磷铜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的材质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与该线路板40和该外置电源的接触面可设置导电层,该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金,可通过在该充电导电件70和该线路板40和外置电源的接触面镀金形成该导电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可包括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以及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该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可分别与该线路板40连接,分别形成负极通路和正极通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该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可间隔设置,并分别靠近该支架20的侧壁22设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该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也可位于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可包括充电接触部,该充电接触部可设置在该第一充电导电元件71和该第二充电导电元件72上,并位于该第一端壁23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接触部可与该第一端壁23一体成型。具体地,该充电接触部可与该第一端壁2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该充电接触部可用于供外置电源正反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外置电源可以为充电座,通过该充电接触部,无论该供电组件A正向放置于该充电座上,或者反向放置于该充电座上,该充电座均可为该供电组件A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可包括第一充电接触部711、第一连接部712以及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
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呈条状,且可部分埋设于该第一端壁23上。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用于接入外置电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与连接于该外置电源上的导电触点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与连接于该外置电源负极上的导电触点抵接。
该第一连接部712可与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连接,该第一连接部712可设置于该底壁21上和侧壁22上,并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一体成型,且可从该第一容置腔201向该第二容置腔202延伸设置。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可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712的一端,可由该第一连接部712远离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的一端向上折叠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712可包括第一弯折段7121、第二弯折段7122以及第三弯折段7123。该第一弯折段7121可与该底壁21平行设置,该第一弯折段7121可呈条状。该第二弯折段7122可与该侧壁22平行设置。该第二弯折段7122可呈条状。该第二弯折段7122的长度方向与该第一弯折段712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该第三弯折段7123可设置在该第一弯折段7121和该第二弯折段7122之间,可用于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壁21和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为长弧形,该第三弯折段7123可以为长弧形,且长度方向与该第一弯折段7121的长度方向平行,该第三弯折段7123可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弯折段7121、第二弯折段7122以及第三弯折段7123可通过依次弯折形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712不限于包括该第一弯折段7121、第二弯折段7122以及第三弯折段7123。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712上可设置多个第一定位凸部7124,该多个第一定位凸部7124可沿该第二弯折段7122间隔设置,并可凸出该第二弯折段712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壁21上可设置第一定位孔211,该第一定位孔211可以为两排,该两排第一定位孔211可间隔设置于该底壁21上,并且分别靠近位于该底壁21两相对侧的侧壁22设置。具体地,该两排第一定位孔211均可设置在该第一容置腔201中。每排第一定位孔211可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定位孔211,该多个第一定位孔211可沿该第一容置腔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该多个第一定位凸部7124可与该多个第一定位孔211配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定位凸部7124可与该位于同一排上多个第一定位孔211一一对应设置。
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可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712的一端,并可与该线路板40抵接,从而与该线路板40导电连接。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可一体成型于该底壁21上,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包括与线路板40抵接的第一抵接段7131、与该第一抵接段7131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变形段7132、以及与该第一连接部712和该第一变形段7132连接的第一支撑段7133。该第一变形段7132可增加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的弹性形变空间,以便于该第一抵接段7132与该线路板40稳定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还包括第一连接臂714,该第一连接臂714可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712与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之间,可用于连接该第一连接部712和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该第一连接臂714可与该底壁21平行设置,可与该底壁2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与该第一连接臂714弯折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与该第一连接臂715大致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可包括第二充电接触部721、第二连接部723以及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
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呈条状,且可部分埋设于该第一端壁23上。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用于接入外置电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连接于该外置电源上的导电触点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连接于该外置电源正极上的导电触点抵接。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并排且间隔设置,并可通过设置导通部722连接并导通。该导通部722可位于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的一端,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以及该导通部722可围设形成半封闭的凹槽结构。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插入该凹槽结构设置,并间隔设置于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之间,并与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配合,形成可供外置电源的正反接的充电接触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也可以只有一个,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平行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和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不限于呈条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以为正极充电接触部,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以为负极充电接触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可以为负极充电接触部,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以为正极充电接触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壁23上可设置过孔231,该过孔231可用于暴露该充电接触部,便于该外置电源与该充电接触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过孔231可以为三个。该三个过孔231可与该两个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一个第一充电接触部711一一对应设置。
该第二连接部723可与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连接,该第二连接部723设置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上,并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一体成型,且可从该第二容置腔201向该第二容置腔202延伸设置,并与该第一连接部712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723可包括第四弯折段7231、第五弯折段7232以及第六弯折段7233。该第四弯折段7231可与该底壁21平行设置,该第四弯折段7231可呈条状。该第五弯折段7232可与该侧壁22平行设置。该第五弯折段7232可呈条状。该第五弯折段7232的长度方向与该第四弯折段723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该第六弯折段7233可设置在该第四弯折段7231和该第五弯折段7232之间,可用于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壁21和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为长弧形,该第六弯折段7233可以为长弧形,且长度方向与该第四弯折段7231的长度方向平行,该第六弯折段7233可与该底壁21和该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弯折段7231、第五弯折段7232以及第六弯折段7233可通过依次弯折形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723不限于包括该第四弯折段7231、第五弯折段7232以及第六弯折段7233。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723上可设置多个第二定位凸部7234,该多个第二定位凸部7234可沿该第五弯折段7232间隔设置,并可凸出该第五弯折段7232设置。该多个第二定位凸部7234可与该多个第一定位孔211配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定位凸部7234可与另一排上多个第一定位孔211一一对应设置。
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可设置在该第二连接部723的一端,可由该第二连接部723远离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的一端向上折叠形成。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可一体成型于该底壁21上。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可包括与线路板40抵接的第二抵接段7241、与该第二抵接段7241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变形段7242、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723和该第二变形段7242连接的第二支撑段7243。该第二变形段7242可增加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的弹性形变空间,以便于该第二抵接段7242与该线路板40稳定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和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可朝同一方向延伸设置,即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和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的朝向相同,从而可便于该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和该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与该线路板40安装,进而便于实现自动化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还包括第二连接臂725,该第二连接臂725可设置在该第二连接部723与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之间,可用于连接该第二连接部723和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该第五连接臂725可与该底壁21平行设置,且可与该底壁2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该第二连接臂725弯折设置。具体地,该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可与该第二连接臂725大致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导电件70还可包括第二定位孔7141,7251。该第二定位孔7141,7251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定位孔7141,7251分别设置在该第一连接臂714上和第二连接臂725上。通过该第二定位孔7141,7251可便于该充电导电件在注塑时定位于该模具中。
如图5、图11、及图1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第一密封件80,该第一密封件80可与该支架20配合,且可与该气流感应装置50对应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可设置于该支架20的第二容置腔202的开口处,并压接于该线路板40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可以为硅胶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可不限于硅胶件。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的纵截面可呈方形,其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第二容置腔202相适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包括弹性本体81,该弹性本体8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与该第二容置腔202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可设置第一开口82、第二开口83以及连通该第一开口82和该第二开口83的流体通道84。该第一开口82可位于该弹性本体81上且靠近该第二端壁24设置,且与该第二端壁24上的进气孔241连通,该第一开口82可供气流流出并流入该第二端壁24的进气孔241,若存在冷凝液其可以供冷凝液流入。该第二开口83可设置在该弹性本体81上,且靠近该挡壁25设置。该第二开口83可与该线路板40上的气流孔401连通,进而与该气流感应装置5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口83的横截面积可大于该线路板40上气流孔401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使得在安装发生轻微错位时,也不影响气流感应装置50的正常工作。具体地,该第二开口83和该线路板40的气流孔401可以为圆孔,该第二开口83的孔径可大于该线路板40的气流孔401的孔径。该流体通道84可连通该第一开口82和该第二开口83。用户抽吸时,气体可经过该气流感应装置50并从该线路板40的气流孔401进入该第二开口,再经过该流体通道从该第二开口83输出至该第二端壁24的进气孔241,从而使的气流感应装置50处于负压状态。冷凝液可从该进气孔241输出进入该第一开口82并进入该流体通道84中,可储存于该流体通道84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流体通道可以被设计成,冷凝液从该第一开口82经该流体通道84流入该第二开口83的路径长于气流从第二开口83经该流体通道84流出至该第一开口82的路径,即,流体通道针对不同的流向具有不同的流阻,从而使得气流能够正常流动到第一开口82以实现气流感应装置50的正常工作,而冷凝液很难流动至第二开口83,从而可避免冷凝液腐蚀气流感应装置50和线路板4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流体通道84包括主通道841以及至少一个回流通道842。该主通道841可居中设置,且可呈直线分布,一端与该第一开口82连通,另一端与该第二开口83连通。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主通道841不限于居中设置,且也不限于呈直线分布。该回流通道842可以为多个,该主通道841的两相对侧均可并排设置多个回流通道842。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回流通道842也可以只有一个。该回流通道842可与该主通道841连通,可增加流体路径,从而可减少冷凝液回流至线路板40,避免冷凝液污染线路板40和气流感应装置50。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流通道842可朝第二开口83方向倾斜设置,并可与该主通道841形成设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定夹角可以为锐角,具体地,该设定夹角可以为30~60度角,优选为45度角,通过将回流通道842相对于该主通道841的纵向轴线成锐角的方式倾斜设置,可以优化结构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流通道842包括流动部8421、返回部8422、以及连通部8423。该流动部8421可与该主通道841连通,冷凝液可从该主通道841流入该流动部8421。该返回部8422可与该主通道841和该流动部8421连通,且该返回部8422与该流动部8421可呈直线设置,并且该流动部8421与该返回部8422可平行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返回部8422和该流动部8421可不限于呈直线设置,也可呈曲线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流动部8421和该返回部8422可不限于呈平行设置,也可呈八字形分布。该连通部8423可用于连通该流动部8421和该返回部8422。冷凝液可从该流动部8421流入再经过连通部8423流至该返回部8422,从该返回部8422返回至主通道84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可设置过孔85,该过孔85可以为四个,可分布于该弹性本体81的四个角落。该过孔85可沿该弹性本体81的厚度方向贯穿该弹性本体81设置,可用于供螺丝穿过,以便于螺丝将第一密封件80和该支架20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过孔85也可用于换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设有泄压槽86,该泄压槽86可与该流体通道8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泄压槽86可靠近该第二开口83设置,其一端可与该流体通道84连通,另一端可与其中一个过孔85连通。该泄压槽86的作用是,当用户不抽吸时,需要气流感应装置50停止工作,但是由于从第一开口82到第二开口83流向的流体通道84的流阻很大,气流很难回流到气流感应装置50处,此时,泄压槽86可以补充气压以解除气流感应装置50所处的负压状态从而保证气流感应装置50正常的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可设置定位凸起87,该定位凸起87可设置在该弹性本体81与该气流感应装置50相对设置的一侧,可与该气流感应装置50配合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当该第一密封件80压接于该线路板40上时,该定位凸起87可压设于该线路板40上的气流孔40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口83可形成于该定位凸起87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凸起87的凸出端面上可设置密封凸筋871,该密封凸筋871可朝该线路板40凸出设置,可用于密封该第二开口83与该线路板40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可设置与第二密封件90配合密封的密封圈88,该密封圈88可设置在该弹性本体81上,且可沿该弹性本体81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件80上还可设置导光柱,该导光柱可凸出该弹性本体81设置,可与该线路板40上的LED灯对应设置。
如图5及图13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第二密封件90,该第二密封件90可与该支架20配合,具体地,该第二密封件90可设置在该第二容置腔202处,且可压设于该第一密封件80上,可通过设置螺丝与该支架20连接固定,通过将该第一密封件80和第二密封件90由内到外依次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02处,可使得该第二容置腔202密封形成密闭空间,并且可避免第一容置腔201的电芯的电解液泄漏污染该第二容置腔202中的线路板40和气流感应装置5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件90包括本体91、设置在该本体91的一侧且朝该第二容置腔202凸出设置的第一压接结构92、以及设置在该本体91的一侧且朝该凸台26凸出设置的第二压接结构93。该第一压接结构92可呈柱状,可以为四个,可间隔分布于该本体91的四个边角处。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压接结构92可不限于四个。该四个第一压接结构92可与该第一密封件80上的过孔85一一对应设置,可从该过孔85穿入压设于该线路板40上。该第一压接结构92的内侧为中空结构,可形成供螺丝穿过的通孔92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压接结构92可包括呈柱状的第一压接部921以及第二压接部922,该第一压接部921和该第二压接部922均可压设于该线路板40上。该第二压接部922可凸出设置在该第一压接部921的外侧壁上,从而可增加该第一压接结构92与该线路板40的接触面积,使得线路板40能够被稳定压合。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压接结构93呈块状,可压接于该线路板40与该电芯30连接的一端,从而可使得导电片60和该线路板40能够充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压接结构93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压接结构93可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密封盖100,该密封盖100可以为硅胶件,可套设于该支架20的顶部,可密封该支架20与该外壳10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电极件110,该电极件110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电极件110可间隔设置,并分别穿设于该密封盖100和该第二端壁24上,可用于连接该线路板40和雾化器。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极件110包括弹性抵接部111、卡合部112、容置部113以及导电连接部114。该弹性抵接部111可从该支架20的第二端壁24穿出,可与该雾化器抵接,具体地,可与该雾化器的电极柱弹性抵接。该卡合部112可设置在该弹性抵接部111的外周壁上,该卡合部112可呈圆环状,可位于该弹性抵接部111的一端。该卡合部112可卡合于该第二端壁24的电极孔上。该容置部113可呈柱状,可设置在该卡合部112相背于该弹性抵接部111的一侧上。该容置部113可容置于该第二端壁24的电极孔上。该导电连接部114可从该第二端壁24穿入该支架20的第二容置腔202中,可与该线路板40连接,具体地,该导电连接部114可通过点焊机焊接于该线路板40的焊盘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连接部114的高度可以为0.1mm-0.3mm,优选为0.2mm,焊盘的面积大于导电连接部114的截面积,优选地,焊盘呈矩形设置,导电连接部114的投影落入焊盘所限定的区间内。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制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后模以及与该后模配合形成型腔的前模,将一体结构的预制导电件放置于后模中,并将前模放置于该后模上顶住该预制导电件。
其中,该后模可以为中空且一侧具有开口的结构。该前模的顶壁内侧上可设置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一凸部,该多个第一凸部可靠近该前模顶壁的中部设置,且可并排且间隔设置。该前模顶壁内侧上可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凸部,该两个第二凸部可位于该多个第一凸部的两相对侧,且与该第一凸部间隔且并排设置。该前模顶壁内侧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凸部,该第三凸部位于该靠近该前模的端部设置,该第三凸部可以为一个。该前模顶壁内侧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的第四凸部和第五凸部。该第四凸部和该第五凸部可并排且间隔设置。该第四凸部的尺寸可大于该第五凸部的尺寸。该第四凸部和该第五凸部均呈长方体状,该第四凸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五凸部的长度。该前模顶壁内侧还间隔设置向下延伸的的多个第六凸部;该第六凸部可以为两排,该两个第六凸部可位于该第四凸部的两相对侧,每排第六凸部均包括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六凸部。
该一体结构的预制导电件可如图7所示,其可用于形成支架20上的导电结构,可包括多个电芯导电件60以及充电导电件70,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并连接于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之间,与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一体成型。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电芯导电件60以及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可通过铸造形成条带状的一体结构。
在该步骤中,可将该预制导电件放置于后模中,并将该预制导电件上的第二定位孔7141,7251,与在该前模顶壁内侧凸出设置的定位柱配合定位,进而将整个预制导电件定位于该后模中。
S2、向后模注入塑胶,并通过固化形成与预制导电件为一体结构且留设有冲断孔的支架20;如图6所示,在该步骤中,塑胶可填充于该凸部之间的间隙;通过该前模上的多个第一凸部可以使得成型后的支架20上留设有多个第一冲断孔212,通过该前模上的两个第二凸部使得成型后的支架20上留设有两个第二冲断孔213,通过该第三凸部使得成型后的支架20上留设有第三冲断孔214,通过该第四凸部和第五凸部使得成型后的支架20上留设有第一容置腔201和第二容置腔202,通过该第六凸部使得成型后的支架20上留设有第一定位孔211,该第一定位孔211可用于与该预制导电件配合定位。固化成型后,整个预制导电件可形成于该支架20的底壁21上,并且该预制导电件可从该第二容置腔202向该第一容置腔201延伸。
S3、采用冲断设备通过冲断孔将预制导电件冲断。其中,该冲断孔可包括第一冲断孔212、第二冲断孔213、第三冲断孔214。在该步骤中,可采用冲断设备通过该多个第一冲断孔212将预制导电件充断形成多个电芯导电件6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形成三个电芯导电件60,再采用冲断设备通过该两个第二冲断孔213将该预制导电件冲断形成电芯导电件60和充电导电件70,即将位于最外侧的电芯导电件60与该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断开;最后通过采用冲断设备通过该第三冲断孔将预制导电件冲断形成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和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
图15及图16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充电导电件70的第一连接部712和第二连接部723为平板状,可设置于该底壁21上,且与该底壁21平行设置,并可与该底壁2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芯(30)以及线路板(4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绝缘设置;所述支架(20)上设有将所述线路板(40)和所述电芯(30)连接和/或给所述电芯(30)充电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支架(20)形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为注塑件;
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支架(2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底壁(21),所述导电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线路板(40)和所述电芯(30)抵接的电芯导电件(60);
所述电芯导电件(60)包括与所述电芯(30)接触的第一导电接触部(61)、与所述线路板(40)接触的第二导电接触部(6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61)和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62)的连接部(67);
所述连接部(67)与所述支架(20)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导电件(60)还包括第一变形部(63)以及第二变形部(64);
所述第一变形部(6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接触部(61)靠近所述连接部(67)的一端,且与所第一导电接触部(61)弯折设置;
所述第二变形部(64)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62)靠近所述连接部(67)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导电接触部(62)弯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导电件(6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67)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形部(63)和所述第二变形部(64)连接的第一支撑部(65)和第二支撑部(66);
所述第一支撑部(65)与所述连接部(67)和所第一变形部(63)弯折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部(66)与所述连接部(67)和所述第二变形部(64)弯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导电件(60)包括将所述电芯(30)的正极与所述线路板(40)连通的第一电芯导电件(60a)、将所述电芯(30)的负极与所述线路板(40)连通的第二电芯导电件(60b)将所述线路板(40)的控制信号传递至所述电芯(30)的第三电芯导电件(60c)。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容置所述电芯(30)的第一容置腔(201)、以及容置所述线路板(40)的第二容置腔(202);
所述电芯导电件(6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20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0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与所述线路板(40)抵接以与外置电源连接向所述电芯(30)充电的充电导电件(70);
所述充电导电件(70)与所述支架(20)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电件(70)包括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以及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
所述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包括以接入外置电源的第一充电接触部(711);
所述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包括以接入外置电源且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711)配合的第二充电接触部(7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并排且间隔设置,且通过设置导通部(722)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711)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均呈条状;
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间隔且平行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导电单元(71)还包括与所述线路板(40)导电连接的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和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的第一连接部(712);
和/或,所述第二充电导电单元(72)包括与所述线路板(40)导电连接的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和所述第二线路板接触部(724)的第二连接部(72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底壁(2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壁(21)两相对侧的侧壁(22);
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和/或所述第一线路板接触部(713)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21)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7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723)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壁(21)和所述侧壁(22)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712)包括与所述底壁(21)平行设置的第一弯折段(7121)、与所述侧壁(22)平行设置的第二弯折段(7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7121)和所述第二弯折段(7122)之间以与所述底壁(21)和所述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配合的第三弯折段(7123);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723)包括与所述底壁(21)平行设置的第四弯折段(7231)、与所述侧壁(22)平行设置的第五弯折段(7232)、设置在所述第四弯折段(7231)和所述第五弯折段(7232)之间以与所述底壁(21)和所述侧壁(22)之间的连接处配合的第六弯折段(723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21)两端的第一端壁(23)以及第二端壁(24);
第一充电接触部(711)和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72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23)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壁(23)一体成型;
所述支架(20)包括容置所述电芯(30)的第一容置腔(201)、以及容置所述线路板(40)的第二容置腔(202);
所述第一连接部(7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723)从所述第一容置腔(201)朝所述第二容置腔(202)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1)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211);
所述第一连接部(712)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211)配合的多个第一定位凸部(7124);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723)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211)配合的多个第二定位凸部(7234)。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电件(70)上设有在注塑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孔(7141,7251)。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为片状结构;
和/或,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线路板(40)和所述电芯(30)的接触面或者与所述线路板(40)和外置电源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电层。
19.一种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30)、线路板(40)以及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支架(20);所述电芯(30)和所述线路板(40)设置在所述支架(20)上。
2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的雾化器。
CN202011294496.XA 2020-11-18 2020-11-18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Pending CN112490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496.XA CN112490590A (zh) 2020-11-18 2020-11-18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4496.XA CN112490590A (zh) 2020-11-18 2020-11-18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0590A true CN112490590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3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4496.XA Pending CN112490590A (zh) 2020-11-18 2020-11-18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05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515A1 (zh) * 2021-03-24 2022-09-2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WO2022228007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678A (zh) * 2006-10-31 2008-05-07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盖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60249684A1 (en) * 2014-11-14 2016-09-01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omization thereof
CN106690421A (zh) * 2016-12-09 2017-05-24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可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供电装置
CN107994377A (zh) * 2017-03-14 2018-05-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端子
CN108024576A (zh) * 2015-03-25 2018-05-1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电触点的单片平面
WO2018103097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可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供电装置
CN108834396A (zh) * 2015-01-26 2018-11-16 佛山市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烟设备及其电路
CN110169604A (zh) * 2019-05-22 2019-08-27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83233U (zh) * 2019-11-19 2020-09-0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和超声雾化组件
CN214672876U (zh) * 2020-11-18 2021-11-0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678A (zh) * 2006-10-31 2008-05-07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盖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US20160249684A1 (en) * 2014-11-14 2016-09-01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tomization thereof
CN108834396A (zh) * 2015-01-26 2018-11-16 佛山市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烟设备及其电路
CN108024576A (zh) * 2015-03-25 2018-05-1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电触点的单片平面
CN106690421A (zh) * 2016-12-09 2017-05-24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可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供电装置
WO2018103097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可自动化生产的电子烟供电装置
CN107994377A (zh) * 2017-03-14 2018-05-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端子
CN110169604A (zh) * 2019-05-22 2019-08-27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83233U (zh) * 2019-11-19 2020-09-0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和超声雾化组件
CN214672876U (zh) * 2020-11-18 2021-11-0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515A1 (zh) * 2021-03-24 2022-09-2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WO2022228007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057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12721224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支架和支架制备方法
CN11249059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1249059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1249059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2151243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EP3352305B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CN1128417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46728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46729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CN113197353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249060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CN21425460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21467287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42039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467282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06816571B (zh) 电连接装置
CN11284173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568479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51243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1832811U (zh) 电极与绝缘安装座一体化成型的电子烟杆和电子烟
CN21512431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0493395B (zh) 移动终端
CN2151243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CN112331944B (zh) 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