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4316U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4316U
CN215124316U CN202120295892.8U CN202120295892U CN215124316U CN 215124316 U CN215124316 U CN 215124316U CN 202120295892 U CN202120295892 U CN 202120295892U CN 215124316 U CN215124316 U CN 215124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astic
bracket
conductive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58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孝
汪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958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4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4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4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用于收容电芯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该支架组件可便于对支架组件上的电极进行检测,便于电极与线路板电连接,从而可提高支架组件上的电极与线路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在装配过程中,供电组件中的线路板通常需要与电连接件连接,电连接件与线路板的连接的稳定性不好,并且组装时无法进行检测从而去规避这个问题,该电子雾化装置不仅存在操作繁琐而且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组件,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支架组件,包括用于收容电芯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
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的侧壁不相交。
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包括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避让孔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是否重合。
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避让孔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是否重合。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一开口伸出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侧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端壁;所述端壁包括与所述导电件相对设置的平面;
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平行于所述平面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线路板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供第一线路板安装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二开口穿出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
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另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线路板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供第二线路板安装的第三开口;
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朝所述第三开口穿出与所述第二线路板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结合的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上;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结合的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二抵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三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的第一主体部,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一端的第一导引部;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四结合部之间的第二主体部,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一端的第二导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导引部相接处设有第一导电层;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引部相接处设有第二导电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一镂空结构;
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对应设置的第二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壁;所述导电件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的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第一支撑结构;
和/或,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第二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电件包括容置所述电芯的第一容置腔、容置第一线路板的第二容置腔和/或容置第二线路板的第三容置腔;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穿至所述第三容置腔中。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夹持第一线路板的第一夹持结构;
和/或,所述支架上设有夹持第二线路板的第二夹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的雾化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支架组件通过将至少两个导电件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支架的侧壁不相交,和/或,将至少两个导电件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顶端的连线与支架的侧壁不相交,进而可便于对支架组件上的电极进行检测,便于电极与线路板电连接,从而可提高支架组件上的电极与线路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组件收容电芯、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支架组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支架组件的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导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供电组件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组件收容电芯、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供电组件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A以及供电组件B;该雾化器A可用于加热雾化介质。该供电组件B可与该雾化器A机械地和/或电性地连接,可向该雾化器A提供电能。
如图2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包括外壳10、支架组件20、电芯30、第一线路板40、充电接口50以及第二线路板60。该外壳10用于收容该支架组件20、电芯30以及第一线路板40。该支架组件20设置于该外壳10中,可支撑该电芯30和该第一线路板40。该电芯30设置于该支架组件20上,位于该支架组件20的下部,可向雾化器A提供电能。该第一线路板40可设置于该支架组件20上,且可与该电芯30导电连接。该充电接口50可设置于该支架组件20上,可用于与外置电源连接,以给该电芯30充电。该第二线路板60可设置于该支架组件20上,且可与该充电接口50和该第一线路板40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该外壳10可为注塑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壳10也可以为金属外壳。
如图6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组件20可包括支架21以及导电结构22。该支架21可用于收容电芯30、第一线路板40。该导电结构22可设置于该支架21上,可与该支架2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可大致呈扁平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的横截面可呈椭圆形。该支架21可以为绝缘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可以为注塑件,优选地,该支架21可以为塑胶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可不限于塑胶材质,可以为陶瓷或者其他绝缘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也可不限于绝缘件,可通过设置绝缘件与该导电结构22绝缘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可包括底壁211、侧壁212、第一端壁213以及第二端壁214。
该底壁211可以为长底壁,该底壁211上可设置裁切口2111,该裁切口2111可沿该底壁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用于便于该导电结构22进行裁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底壁211上还可设置定位通孔2112,该定位通孔2112可用于与该导电结构22定位。
该侧壁212可设置于该底壁211的两相对侧,且可与该底壁211间隔设置。该侧壁212可与该底壁211一体成型,该侧壁212与该底壁211之间可设置镂空结构2113,该镂空结构2113可便于整个支架21脱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设有第一夹持结构2120,具体地,该第一夹持结构2120可位于该侧壁212上,且可用于夹持该第一线路板4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夹持结构2120可包括两个弹性扣2121,该两个弹性扣2121可位于该支架21的两相对侧,可使得整个支架21具有变形度,具体地,可位于该两相对侧的侧壁212上,且可与该侧壁212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弹性扣2121可相互配合,可用于夹持该第一线路板40,当机械手夹持该第一线路板40并安装于该支架21上时,该两个弹性扣2121的设置可使得该第一线路板40更易于安装,并且可适配适量偏差的第一线路板40,便于自动化生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可设置第二夹持结构2122,该第二夹持结构2122可用于夹持第二线路板60,该第二夹持结构2122可位于该支架21的两相对侧,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夹持结构2122可位于该侧壁212上,可以为设置于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上的夹取位,该两个夹取位可相互配合夹持该第二线路板6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壁212上可设置第一避让孔2123,该第一避让孔2123可用于供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使用。该第一避让孔2123可与该镂空结构21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壁212上还可设置第二避让孔2124,该第二避让孔2124可与该第一避让孔2123沿该侧壁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用于供红外检测装置检测使用。
该第一端壁213可设置在该底壁211的一端,具体地,该第一端壁213可位于与该雾化器A相接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壁213上可设置通气孔2131,该通气孔2131可供气体传输以启动该第一线路板40上的气流感应装置4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壁213上还可设置第一安装孔2132,该第一安装孔2132可用于供磁吸件120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孔2132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安装孔2132可沿该第一端壁21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壁213上还可设置第二安装孔2133,该第二安装孔2133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第二安装孔2133可沿该第一端壁21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可位于该两个第一安装孔2132之间,可用于供电极顶针130安装。
该第二端壁214可设置在该底壁211的另一端,该第二端壁214上可开设插接口2141,该插接口2141可供电源线插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插接口2141可不限于与电源线连接,可用于与数据线连接,用于数据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插接口2141可与该充电接口50对应设置,以便于该充电接口50与该电源线连接。该第一端壁213可与该第二端壁214平行设置。该底壁211、侧壁212、第一端壁213以及第二端壁214可围设形成具有开口且可收容电芯30和线路板40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还可设置挡壁210,该挡壁210可用于将该支架21的收容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置腔2101、第二容置腔2102并可对该第一线路板40起到支撑限位作用,防止导电结构22被压坏。该第一容置腔2101可用于收容电芯30,该第二容置腔2102可用于收容第一线路板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101和该第二容置腔2102可独立设置,该第一容置腔2101和该第二容置腔2102可相互隔绝,从而可防止电芯30的电解液腐蚀第一线路板40,进而可提高气流感应装置42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101和该第二容置腔2102均可以呈长方体状,且该第二容置腔2102可与该第一容置腔2101并排设置,该第二容置腔2102可靠近该支架21与该雾化器A接触的一端设置。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尺寸可小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的尺寸,具体地,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的长度,从而可更好地避免该电芯30的电解液腐蚀第一线路板40,并且可缩短气流感应装置42的感应气道的长度,从而可提高气流感应装置42的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容置腔210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开口2104,该第一开口2104可用于供该电芯30放入该第一容置腔2101中,该第一开口2140可与该底壁211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容置腔2102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开口2105,该第二开口2105可用于供该第一线路板40放入该第二容置腔2102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口2105也可与该底壁21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夹持结构2120可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两相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还可包括第三容置腔2103,该第三容置腔2103可用于收容该充电接口50以及第三线路板30,该第三容置腔2103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的远离雾化器A的一端。该第三容置腔2103可靠近该第二端壁214设置。该第三容置腔2103上可设置第三开口2106;该第三开口2106可用于供该充电接口50和第二线路板40放入该第三容置腔2103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夹持结构2122可位于该第三容置腔2103的两相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还可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215,该第一支撑结构215可位于该底壁211上,且可朝第二容置腔2102凸出,且可靠近该挡壁210设置,可用于支撑该导电结构22。该第一支撑结构215可以为凸出该第二容置腔2102设置的凸台。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还可设置第二支撑结构216,该第二支撑结构216可位于该底壁211上,且可朝该第二容置腔2103凸出设置,并可位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和第二容置腔2103的分隔处,以分隔出该第一容置腔2101和第二容置腔2103,该第二支撑结构216可用于支撑该导电结构22。
如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设置于该底壁211上,并可与该底壁211一体成型,具体地,该导电结构22可成型于该底壁211的内部,用于将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60导电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不限于成型于该底壁211的内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成型于该底壁的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不限于连接第一线路板40和第二线路板60,可用于连接其他需要导电连接的两个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与该底壁211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也可以通过烧结或者其他方式与该底壁211一体成型。该导电结构22可呈片状,该导电结构22的厚度方向可与该支架21的厚度方向一致,即该导电结构22的厚度方向可与该底壁211的厚度方向一致。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可包括两个导电件22a,22b。该两个导电件22a,22b可包括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该第一导电件22a可以为正极导电件,与该第一线路板40和该第二线路板60的正极端连接。该第二导电件22b可以为负极导电件,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和该第二线路板60的负极端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件22a,22b可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或者大于两个。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结构大致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22在与该底壁211注塑之前,该导电结构22的两个导电件22a,22b之间可通过设置连接片形成一体结构,在与该底壁211注塑后,可采用冲断设备从该底壁211上的裁切口2111穿入将两个导电件22a,22b之间的连接片冲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22a,22b,可以为片状结构,具体地,该导电件22a,22b可以为金属弹片,该金属弹片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或磷铜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弹片可不限于不锈钢材质或者磷铜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22a,22b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1.0mm,当宽度小于1.0mm时,在组装、电镀等等的工艺中容易发生变形,从而破坏产品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22a,22b可包括导电连接部221、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该导电连接部221的两端可分别与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连接。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设置于该导电连接部221的一端,且可用于与该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的朝向一致设置。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以省去。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设置于该导电连接部221的另一端,且可用于与该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的朝向可一致设置;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以省去。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连接结构221、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一体成型。具体地,该导电连接结构221、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通过弯折形成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设有第一镂空结构2114,该第一镂空结构2114位于该底壁211上,且位于该第二容腔2102中,可与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对应设置,便于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脱模。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上设有第二镂空结构2115,该第二镂空结构2115可位于该底壁211上,且位于该第三容腔2103中,可与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对应设置,可便于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脱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连接部221可以为细长的片状结构,该导电连接部221可位于该第一容腔2101中,并且整个长度可一体成型于该底壁211上,且可全部埋设于该底壁211中。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该导电连接结构221也可部分埋设于该底壁211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壁211可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可朝该第二容腔2102延伸设置,该第二端可朝该第三容腔2103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连接部221可从该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连接部221上可设置通孔2211,该通孔2211可与该支架21配合,提高支架21与该导电件22a,22b之间的结合力,具体地,该通孔2211可在注塑过程中,用于形成支架21的塑胶能够通过该通孔2211与该导电件22a,22b结合,增强支架21与该导电件22a,22b之间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从该底壁211穿至该第二容腔2102中,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先沿该导电连接部221所在的平面向上延伸再朝导电连接部221的一侧延伸。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所在的平面呈设定夹角。该设定夹角可以为直角或者钝角。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从该第一支撑定位结构215的一侧延伸出,可由该第一支撑定位结构215对其进行支撑定位,以便于提高与该第一线路板40接触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高度可低于该第二开口2105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高度也可高于该第二开口2105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包括第一主体部2221,第一结合部2222,第二结合部2223,第一抵接部2224,第一导引部2225。该第一主体部2221、第一结合部2222、第二结合部2223、第一抵接部2224、第一导引部2225可一体成型。
该第一主体部2221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平行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部2221可不限于与该导电连接部221平行。该第一主体部2221可以呈片状,可位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与该第二结合部2223之间。
该第一结合部2222可设置于该导电连接部221的一端的侧壁上,且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结合,并可垂直于该导电连接部221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222可不限于垂直于该导电连接部221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222可一体成型于该支架21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222可一体成型于该第一支撑定位结构215中,可与该第一支撑定位结构215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从而可更好地固定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
该第二结合部2223可呈弧形,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2222与该第一主体部2221,进而连接该第一结合部2222与该第一抵接部22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2224可设置于该第一主体部2221远离该第一结合部2222的一端,且与该第一主体部2221倾斜设置,具体地,该第一抵接部2224沿该第一主体部2221斜向上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一抵接部2224可用于与该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2224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通过采用弹性接触的方式将给第一线路板40与该导电件22a,22b导电连接,从而可减少焊接,简化工艺。该第一抵接部2224可使得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具有弹性形变空间,使得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与该第一线路板40形成良好的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2224的宽度可小于该第一主体部2221的宽度,从而可减少第一抵接部2224施加在该第一线路板40上的弹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部2221与该第一抵接部2224的结合处可弯折形成第一变形部2226,使得该第一抵接部2224的变形变得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部2225可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的一端,具体地,该第一导引部2225可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远离该第一主体部2221的一端,且与该第一抵接部2224弯折设置。该第一导引部2225可用于给该第一抵接部2224与该第一线路板40抵接导引,并且便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产生弹性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与该第一线路板40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层可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与该第一导引部2225相接处。该第一导电层可以为金属导电层,该金属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优选为金。该金属导电层可通过电镀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抵接部2224与该第一导引部2225相接处的表面,进而可减少电阻,使得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与该第一线路板40导电连接更为可靠。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从该底壁211穿至该第二容置腔2103中,且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与该第二线路板6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沿该导电连接部221所在的平面向上延伸设置,再朝导电连接部221的一侧延伸。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所在的平面呈设定夹角。该设定夹角可以为直角或者钝角。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从该第二支撑定位结构216的一侧延伸出,可由该第二支撑定位结构216对其进行支撑定位,以便于提高与该第二线路板60接触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高度可低于该第三开口2106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高度也可高于该第三开口2106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导电连接部221上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位于该导电连接部221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包括第二主体部2231,第二结合部2232,第四结合部2233,第二抵接部2234,第二导引部2235。该第二主体部2231、第三结合部2232、第四结合部2233、第二抵接部2234、第二导引部2235可一体成型。
该第二主体部2231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平行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主体部2231可不限于与该导电连接部221平行。该第二主体部2231可以呈片状,可位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与该第四结合部2233之间。
该第三结合部2232可设置于该导电连接部221的一端的侧壁上,且可与该导电连接部221结合,并可垂直于该导电连接部221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结合部2232可不限于垂直于该导电连接部221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结合部2232可一体成型于该支架21上,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结合部2232可一体成型于该第二支撑定位结构216中,可与该第二支撑定位结构216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从而可更好地固定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
该第四结合部2233可呈弧形,可连接该第三结合部2232与该第二主体部2231,进而连接该第三结合部2232与该第二抵接部223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接部2234可设置于该第二主体部2231远离该第四结合部2233的一端,且与该第二主体部2231倾斜设置,具体地,该第二抵接部2234沿该第二主体部2231斜向上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二抵接部2234可用于与该支架上的线路板抵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接部2234可与该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通过采用弹性接触的方式将给第二线路板60与该导电件22a,22b导电连接,从而可减少焊接,简化工艺。该第二抵接部2234可使得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具有弹性形变空间,使得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与该第二线路板60形成良好的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接部2234的宽度可小于该第二主体部2231的宽度,从而可减少第二抵接部2234施加在该第二线路板60上的弹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主体部2231与该第二抵接部2234的结合处可弯折形成第二变形部2236,使得该第二抵接部2234的变形变得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引部2235可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的一端,具体地,该第二导引部2235可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远离该第二主体部2231的一端,且与该第二抵接部2234弯折设置。该第二导引部2235可用于给该第二抵接部2234与该第二线路板60抵接导引,并且便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产生弹性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与该第二线路板60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二导电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电层可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与该第二导引部2235相接处。该第二导电层可以为金属导电层,该金属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优选为金。该金属导电层可通过电镀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二抵接部2234与该第二导引部2235相接处的表面,进而可减少电阻,使得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与该第二线路板60导电连接更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均可朝向电芯的第一端延伸,通过将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延伸方向相同设置,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组装。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顶端的连接可与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以便于对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进行红外检测,即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低于该侧壁212设置时,可透过该第一避让孔2123观察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顶端,该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一避让孔2123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发射红外光源;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呈镜像对称设置,即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呈镜像对称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沿该底壁211的宽度方向并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有利于红外检测装置对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进行红外检测。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也可不限于呈镜像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壁213包括与该导电件22a,22b相对设置的平面。相邻设置的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朝平行于该第一端壁213的平面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该第一避让孔2123对应设置。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支架21注塑成型后,可采用常规的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一避让孔2123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发射红外光源并获取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红外图像,并通过对该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是否完全重合,具体地,可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第一抵接部2224的红外图像是否完全重合,完全重合是指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红外图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差在预定范围内,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完全重合,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良好接触。当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大部分不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重合范围未在预定范围内),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未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线路板40与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安装后,该第一线路板40施加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预压力会不同,从而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与该第一线路板40的接触电阻存在差异,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第一线路板40的接触稳定性不好。
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均可朝向电芯的第二端延伸,通过将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延伸方向相同设置,可便于实现自动化组装。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顶端的连接可与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以便于对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进行红外检测,即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低于该侧壁212设置时,可透过该第一避让孔2123观察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顶端,该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一避让孔2123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发射红外光源;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呈镜像对称设置,即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呈镜像对称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沿该底壁211的宽度方向并朝相反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有利于红外检测装置对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进行红外检测。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也可不限于呈镜像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端壁214包括与该导电件22a,22b相对设置的平面。相邻设置的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朝平行于该第二端壁214的平面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该第二避让孔2124对应设置。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支架21注塑成型后,可采用常规的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二避让孔2124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发射红外光源并获取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红外图像,并通过对该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是否完全重合,具体地,可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第二抵接部2234的红外图像是否完全重合,完全重合是指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红外图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差在预定范围内,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完全重合,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与该第二线路板60良好接触。当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大部分部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重合范围未在预定范围内),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未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二线路板60与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安装后,该第二线路板60施加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预压力会不同,从而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与该第二线路板60的接触电阻存在差异,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第二线路板60的接触稳定性不好。
再如图5及图6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30可容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中,该电芯30可以为充电电池,可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从而可持续给该雾化器提供电能,进而可提高该供电组件的循环性,减少资源浪费。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芯30可包括电芯本体31以及防护板32,该电芯本体31可容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101中,该防护板32可贴设于该电芯本体31的表面。该电芯本体31的一端可设置朝第二容置腔2102延伸与该第一线路板40连接的电极片311,该电极片311可以为两个,可以为正极片和负极片,并可焊接于该第一线路板40上。该电芯30可包括第一端3101以及第二端3102;该第一端3101和该第二端3102可沿该电芯3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导电结构可从该电芯30的第一端3101朝该电芯30的第二端3102延伸,该导电结构22的至少两个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位于该电芯30的第一端3101,具体地,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沿电芯30的第一端3101从该底壁211延伸出,该导电结构22的至少两个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位于该电芯30的第二端,具体地,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沿电芯30的第二端3102从该底壁211延伸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线路板40可容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中,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线路板40可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第二开口2105处,并可高于该第二开口2105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线路板40可以为主控板,该第一线路板40上可设置焊盘41,该焊盘41可以为两个,可与该电芯30的两个电极片311对应设置,以供该电极片311焊接于其上。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还可包括气流感应装置42,该气流感应装置42可设置于该支架21上,具体地,该气流感应装置42可设置于该第一线路板40上,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导电连接,可用于启动该雾化器A。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流感应装置42可以为MEMS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50可位于该第三容置腔2103中,并可与该插接口2141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50可以为USB接口,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50可不限于USB接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线路板60可以为充电线路板,可与该充电接口50导电连接,并可通过该导电件22a,22b与该第一线路板40导电连接。该电子雾化装置的电芯30需要充电时,可将与外置电源连接的电源线从该插接口2141插入与该充电接口50导电连接,电能可从该充电接口50接入,并经该第二线路板60、导电件22a,22b流经该第一线路板40再进入该电芯30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导气构件70。该导气构件70可用于给该气流感应装置42导气,便于启动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可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可以为硅胶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可以不限于硅胶件,可采用其他的软质材料制成。该导气构件70可设置于该第一线路板40与该气流感应装置42相背设置的一侧,并可与该气流感应装置42导通。
如图4及图10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可包括嵌入部71,该嵌入部71可嵌入安装于在该支架21上设置的防漏液结构217中。该嵌入部71可大致呈长方体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嵌入部71可不限于呈长方体状。该嵌入部71上可设置导气槽711,该导气槽711可为主通气槽,可沿该嵌入部71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与该第一端壁213上的通气孔2131连通,可用于将启动气流感应装置42的气体导引至该通气孔2131,使得该气流感应装置42产生负压。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槽711可呈直线分布,并可居中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还包括至少一个回流槽712,该回流槽712可设置于该嵌入部71上,可以为多个,且该导气槽711的两相对侧均可分布多个回流槽712。该回流槽712可与该导气槽711连通设置,可用于增加流体路径,减少冷凝液回流至第一线路板40,避免冷凝液污染该第一线路板40以及气流感应装置42。该回流槽712可与该导气槽711倾斜设置,可形成设定夹角,该设定夹角可锐角,具体地,该设定夹角可以为30~60度角,优选为45度角,通过将回流槽712相对于该导气槽711的纵向轴线成锐角的方式倾斜设置,可以优化结构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流槽712可包括流动部7121、返回部7122、以及连通部7123。该流动部7121可与该导气槽711连通,冷凝液可从该导气槽711流入该流动部7121。该返回部7122可与该导气槽711和该流动部7121连通,且该返回部7122与该流动部7121可呈直线设置,并且该流动部7121与该返回部7122可平行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返回部7122和该流动部7121可不限于呈直线设置,也可呈曲线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流动部7121和该返回部7122可不限于呈平行设置,也可呈八字形分布。该连通部7123可用于连通该流动部7121和该返回部7122。冷凝液可从该流动部7121流入再经过连通部7123流至该返回部7122,从该返回部7122返回至导气槽7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嵌入部71上还可设置第一槽口713和第二槽口714;该第一槽口713可设置于该导气槽711的一端,可与该通气孔2131连通,可用于供液体流入或者气流流出。该第二槽口714可设置于该导气槽711的另一端,可用于与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连通,可供气体输出至该导气槽71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还可包括凸台72,该凸台71可设置于该嵌入部71相背于该导气槽711的一侧且可向外延伸设置,可对该嵌入部7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该导气构件70上的导气槽711以及回流槽712变形,并可与该支架21上的防漏液结构217形成密封结构,防止冷凝液流出,加强防漏液结构217与该导气结构70的密封效果。
如图5及图11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开口处可设置密封件80,该密封件80可压设于该第一线路板40上,并可通过螺丝与该支架21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件80可包括本体81以及设置于该本体81上的定位柱82,该定位柱82上设有通孔,该通孔可供螺丝穿设。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1的底壁211上可设置螺孔218,该螺孔218可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中,可与该定位柱82对应设置,并与该定位柱82上的通孔连通,可用于与螺丝螺接,进而可将该密封件80与该支架2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还可包括灯柱90,该灯柱90可设置于该密封件80上,且可从该外壳10穿出设置,并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连接,可用于显示该雾化器A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还可包括气流通道100;该气流通道100可以为启动该气流感应装置42的启动气道。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流通道100可与该通气孔2131和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流通道100可包括主通道100a,第一连通通道100b,以及第二连通通道100c。该主通道100a可与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连通,可用于启动该气流感应装置42,该回流槽712可与该主通道100a连通设置。该第一连通通道100b可位于该主通道100a的一端,可与外部和主通道100a连通,具体地,该第一连通通道100b可形成于该通气孔2131中,将该通气孔2131与该主通道100a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c可位于该主通道100a的另一端,可用于将该主通道100a和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c可形成于该导气构件70的嵌入部71中,可将该第二槽口714与该气流感应装置42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流通道100中可设置防漏液结构217,该防漏液结构217可位于该支架21上,可与该支架21一体成型,可用于防止气流通道的液态介质漏出;该防漏液结构217可位于该支架21的第二容置腔2102中,并可位于该底壁211上,且可与该底壁21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漏液结构217可与该底壁21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漏液结构217可朝向该回流槽712设置,并与该导气构件70一道形成主通道100a,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漏液结构217可与该导气构件70的导气槽711一道形成主通道100a。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漏液结构217可包括吸液槽2171,该吸液槽2171可设置于该支架21上,且可位于该第二容置腔2102中,并可位于该底壁211上,该吸液槽2171可以为毛细槽,可通过产生毛细力吸附气流通道流出的液态介质,进而可减少液态介质对气流感应装置42和第一线路板40的腐蚀。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吸液槽2171可以为多个,该多个吸液槽2171朝远离该通气孔2131的方向并排设置,进而可逐步储存液态介质,具体地,其可沿气流通道100中的气体流动方向并排设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吸液槽2171可以为条形槽,该吸液槽2171可沿垂直于该通气孔2131的进气方向沿通气孔2131的两侧延伸设置,也即横向开槽,从而可以减缓冷凝液下流的时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吸液槽2171的宽度可以为0.3~0.4m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漏液结构217还可包括槽壁2172,该槽壁2172可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可以为框体,可设置于该吸液槽2171的外周,使得该多个吸液槽2172设置于其中,该槽壁2172可围设形成嵌设槽2173,该嵌设槽2173可用于供导气构件70嵌设安装,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的嵌入部71可嵌设于该防漏液结构217中的嵌设槽2173,进而可与该防漏液结构217配合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气构件70的凸台72可对该嵌设槽2173进行密封,防止液态介质漏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还可包括密封盖110,该密封盖110可套设于该第一端壁213上,可用于与外壳10形成密封,防止雾化器A的液体从该外壳10和该支架21之间的侧壁流入该供电组件B中。该密封盖110可以为硅胶盖,其上设有与该通气孔2131和该第一安装孔2132对应设置的过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还可包括磁吸件120,该磁吸件120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磁吸件120可间隔设置,并可分别穿设于该密封盖110和该第一端壁213上,可与该第一安装孔2132对应安装,用于连接供电组件B和雾化器A。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还可包括电极顶针130,该电极顶针130可以为两个,该两个电极顶针130可间隔设置,并可分别穿设于该密封盖110和该第一端壁213上,且可安装于该第二安装孔2133中,用于连接该第一线路板40和该雾化器A。
图12及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支架21上的第一避让孔2123和第二避让孔2124可以省去。
该至少两个导电件22a,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朝第一开口2104伸出且其顶端可高于该侧壁212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开口2104可与该第二开口2105并排且平齐设置,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朝该第二容置腔2102的第二开口2105穿出,且第一抵接部2224的顶端可凸出该第二开口2105设置,从而实现与该侧壁212不相交,该第一线路板40可位于该第二开口2105的上方,且可与该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弹性抵接。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支架21注塑成型后,可采用常规的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二开口2105的一侧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发射红外光源并获取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红外图像,并通过对该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是否完全重合,具体地,可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第一抵接部2224的红外图像是否完全重合,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完全重合,完全重合是指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红外图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差在预定范围内,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可与该第一线路板40良好接触。当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大部分不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重合范围未在预定范围内),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未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线路板40与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安装后,该第一线路板40施加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预压力会不同,从而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与该第一线路板40的接触电阻存在差异,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第一线路板40的接触稳定性不好。
该至少两个导电件22a,22b的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朝第一开口2104伸出且其顶端可高于该侧壁212设置;具体地,该第一开口2104可与该第三开口2106并排且平齐设置,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朝第三容置腔2103的第三开口2106穿出,并第一抵接部2224的顶端可凸出该第三开口2106设置,可略高于该第三开口2106设置,从而实现与该侧壁212不相交。该第二线路板60可位于该第三开口2106的上方,并与该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弹性抵接。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支架21注塑成型后,可采用常规的红外检测装置从该第三开口2106的一侧向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发射红外光源并获取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红外图像,并通过对该红外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是否完全重合,具体地,可判断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第二抵接部2234的红外图像是否完全重合,完全重合是指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红外图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偏差在预定范围内,当该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完全重合,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可与该第二线路板60良好接触。当第一导电件22a和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大部分不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重合范围未在预定范围内),则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未被安装于同一水平线上,该第二线路板60与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安装后,该第二线路板60施加到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预压力会不同,从而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和该第二导电件22b的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与该第二线路板60的接触电阻存在差异,使得该第一导电件22a和该第二导电件22b与该第二线路板60的接触稳定性不好。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与该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支架21上的第二夹持结构2122可以省去。该侧壁212上且位于该第三容置腔2103的两相对侧可设置限位凸台2125,该限位凸台2125可使得该第三容置腔2103更为封闭,并可用于供该第二线路板60装入该第三容置腔2103进行限位,避免该第二线路板60脱出。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容电芯(30)的支架(2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至少两个导电件(22a,22b);
每个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和/或,每个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所述至少两个导电件的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顶端的连线与所述支架(21)的侧壁(212)不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1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2123),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包括第一抵接部(2224),所述第一避让孔(2123)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是否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12)上设有第二避让孔(2124),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包括第二抵接部(2234),所述第二避让孔(2124)用于红外检测装置检测至少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是否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开口(2104)和与所述第一开口(2104)相对的底壁,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所述第一开口(2104)伸出且所述顶端高于所述侧壁(21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端壁(213,214);所述端壁(213,214)包括与所述导电件(22a,22b)相对设置的平面;
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件(22a,22b)的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平行于所述平面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供第一线路板(40)安装的第二开口(2105);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朝所述第二开口(2105)穿出与所述第一线路板(40)弹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
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另一端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供第二线路板(60)安装的第三开口(2106);
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朝所述第三开口(2106)穿出与所述第二线路板(60)弹性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导电连接部(221);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结合的第一结合部(2222);所述第一结合部(2222)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21)上;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部(221)结合的第三结合部(2232);所述第三结合部(2232)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一抵接部(222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和所述第一结合部(2222)的第二结合部(2223);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还包括用于设置于所述支架(21)上的线路板抵接的第二抵接部(223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和所述第三结合部(2232)的第四结合部(223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和所述第二结合部(2223)之间的第一主体部(2221),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一端的第一导引部(2225);
和/或,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和所述第四结合部(2233)之间的第二主体部(2231),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一端的第二导引部(223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与所述第一导引部(2225)相接处设有第一导电层;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与所述第二导引部(2235)相接处设有第二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224)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221)的宽度;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2234)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31)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对应设置的第一镂空结构(2114);
和/或,所述支架(21)上设有与所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对应设置的第二镂空结构(211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底壁(211);所述导电件(22a,22b)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架(21)的底壁(21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11)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的第一支撑结构(215);
和/或,所述底壁(211)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的第二支撑结构(216)。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22a,22b)包括容置所述电芯(30)的第一容置腔(2101)、容置第一线路板(40)的第二容置腔(2102)和/或容置第二线路板(60)的第三容置腔(2103);
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电极(222)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2102),和/或所述第二弹性抵接电极(223)穿至所述第三容置腔(2103)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上设有夹持第一线路板(40)的第一夹持结构(2120);
和/或,所述支架(21)上设有夹持第二线路板(60)的第二夹持结构(2122)。
20.一种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20)。
2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供电组件、以及与所述供电组件连接的雾化器。
CN202120295892.8U 2021-02-02 2021-02-02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Active CN215124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5892.8U CN215124316U (zh) 2021-02-02 2021-02-02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5892.8U CN215124316U (zh) 2021-02-02 2021-02-02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4316U true CN21512431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5892.8U Active CN215124316U (zh) 2021-02-02 2021-02-02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43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444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座、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444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座、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17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284173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284173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CN11249057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1249059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2151243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2721224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支架和支架制备方法
KR20100090066A (ko) 램프 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상기 램프 소켓의 제조 방법
CN2151243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US2022020018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1266820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512431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51243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
CN11249059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CN110173435B (zh) 泵机组
CN21422984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下座
KR20040022190A (ko) 배터리 커넥터
CN21568479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11319735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US20230363448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power supply component, and holder component
CN11249060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CN211263528U (zh) 三电极扣式电池夹具
CN218790568U (zh) 雾化设备
CN2142039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组件
CN2146729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