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4177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84177A
CN112484177A CN201910859826.6A CN201910859826A CN112484177A CN 112484177 A CN112484177 A CN 112484177A CN 201910859826 A CN201910859826 A CN 201910859826A CN 112484177 A CN112484177 A CN 112484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water
heat exchanger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98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84177B (zh
Inventor
大森宏
周宏亮
刘和成
岳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98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84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84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84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84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8Treatment of condensate, e.g. sterilis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风机,适配为驱动空气流动,其中,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且第一换热器位于压缩机沿空气流的上游侧,使得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向压缩机。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风机所驱动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吹向压缩机,使得流经压缩机的气流与压缩机形成强制对流换热,提升压缩机的散热降温效率,防止压缩机周围热量富集的问题,改善压缩机的运行环境,解决压缩机长期高温运行容易效率低下和寿命缩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热量,现有空调中,压缩机通过自然对流方式散热降温,该方式的散热效率低,长期如此会引起压缩机高温运行,导致压缩机效率低下,寿命缩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风机,适配为驱动空气流动,其中,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且第一换热器位于压缩机沿空气流的上游侧,使得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向所述压缩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设计风机所驱动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换热后吹向压缩机,这样可使得流经压缩机的气流与压缩机形成强制对流换热,提升压缩机的散热降温效率,防止压缩机周围热量富集的问题,改善压缩机的运行环境,解决压缩机长期高温运行容易效率低下和寿命缩短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使得所述风机所驱动的气流经过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本方案中,设置风机所驱动的气流流经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集水盘为空调器内适于储水的部件,气流流经集水盘表面的过程中,会与集水盘内的水强制对流换热,促进集水盘内的水蒸发,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可以进一步促进空调器内部降温,从而进一步改善空调器内部工作器件(如压缩机等)的工作环境,延缓空调器部件老化,且同时促进集水盘内的水蒸发,这样,空调器不会有水流出,也无需用户频繁地向外倒水,使用更为舒适方便,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所述集水盘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集水盘内,这样,排气管的温度可以进一步加速集水盘内的水蒸发,防止集水盘水满溢出,反过来,集水盘内的水的蒸发吸热作用可以促进排气管内的冷媒降温,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空气流的下游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压缩机的风向下游侧,这样,气流经与第一换热器及压缩机换热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这样,与集水盘内的水进行换热的气流温度更高,集水盘内的水的蒸发效果更好,同时,通过使气流流经压缩机后再吹向集水盘,这也使得吹向集水盘的风力有一定程度地降低,避免风力过大导致集水盘内的水被吹出。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
在本方案中,设置集水盘位于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这样,水蒸发产生的降温效果可直接作用于压缩机周围的环境,降低压缩机周围环境温度,进一步提升对压缩机的散热降温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集水盘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具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排风口位于压缩机的上侧,这样,风机所驱动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作用到压缩机的四周,使得压缩机表面的散热更均匀、高效。
设置排风口位于压缩机的侧方,这样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压缩机的高温侧(如压缩机的排气侧)作为迎风面,低温侧(如压缩机的吸气侧)作为背风面,这样,压缩机的降温更具针对性,减小高温报警频次和概率。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上形成有适于供空气流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风机,风机设置在机壳内,风机配置为驱动空气流动,使得在机壳内形成从流入口流向流出口的空气流;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机壳内,并设置在空气流上风机的上游侧;压缩机,压缩机设置在机壳内,并设置在空气流上风机的下游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风机的驱动作用下,沿流入口进入的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后吹向压缩机,然后沿流出口排出,实现与第一换热器换热目的的同时,可使得流经压缩机的气流与压缩机形成强制对流换热,提升压缩机的散热降温效率,防止压缩机周围热量富集的问题,改善压缩机的运行环境,解决压缩机长期高温运行容易效率低下和寿命缩短的问题。
更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中,如移动空调、一体窗机等,将压缩机、风机、换热器等集成于机壳内实现一体化布局,可具有产品搬运更方便、使用更灵活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了压缩机设置空间存在局限性的问题,使得现有压缩机采用自然对流散热的形式难以满足压缩机的散热需求,本设计中,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及风机集成于机壳内,同样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且通过使压缩机设置在机壳内部空气流上的风机的下游侧,在风机的驱动作用下,沿流入口进入的气流流经第一换热器后吹向压缩机,使得气流对压缩机强制对流散热后沿流出口排出,本结构在实现提升压缩机散热效率的同时,无需增设额外的散热部件,也无需额外增加产品的体积空间,兼顾了压缩机散热与一体化设计的内容,更利于产品的实施和推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使得所述风机所驱动的气流经过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本方案中,设置风机所驱动的气流流经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集水盘为空调器内适于储水的部件,气流流经集水盘表面的过程中,会与集水盘内的水强制对流换热,促进集水盘内的水蒸发,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可以进一步促进空调器内部降温,从而进一步改善空调器内部工作器件(如压缩机等)的工作环境,延缓空调器部件老化,且同时促进集水盘内的水蒸发,这样,空调器不会有水流出,也无需用户频繁地向外倒水,使用更为舒适方便,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空气流的下游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压缩机的风向下游侧,这样,气流经与第一换热器及压缩机换热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这样,与集水盘内的水进行换热的气流温度更高,集水盘内的水的蒸发效果更好,同时,通过使气流流经压缩机后再吹向集水盘,这也使得吹向集水盘的风力有一定程度地降低,避免风力过大导致集水盘内的水被吹出。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
在本方案中,设置集水盘位于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这样,水蒸发产生的降温效果可直接作用于压缩机周围的环境,降低压缩机周围环境温度,进一步提升对压缩机的散热降温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集水盘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盘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所述压缩机与多个所述凸台连接并被多个所述凸台支撑,所述集水盘位于相邻所述凸台之间的部位形成适于对所述压缩机避空的避空位。
在本方案中,在集水盘内设置凸台对压缩机支撑和连接,实现压缩机装配目的的同时,可以避免压缩机被水浸泡,且通过使集水盘位于相邻凸台之间的部位形成避空位以对压缩机避空,这样,避空位可作为散热通道以供压缩机的底部散热,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的散热均匀性和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所述集水盘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集水盘内,这样,排气管的温度可以进一步加速集水盘内的水蒸发,防止集水盘水满溢出,反过来,集水盘内的水的蒸发吸热作用可以促进排气管内的冷媒降温,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集水盘这三者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滴到其下方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压缩机或所述集水盘上;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对应设置并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与所述集水盘连通,且所述接水盘将冷凝水排放至所述集水盘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一换热器和/或压缩机的上方,这样,供冷工况下,空气在第二换热器表面遇冷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滴到第一换热器上以促进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冷凝,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能效,或者直接滴到压缩机上,促进压缩机表面蒸发吸热降温,降低压缩机表面温度,防止压缩机长期高温运行导致效率下降或寿命缩短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第二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在第一换热器的表面和/或压缩机的表面蒸发,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冷凝水外排需求,产品使用更舒适。
设置第二换热器向集水盘内滴水,这样,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被集水盘收集并通过集水盘蒸发,可以避免用户频繁倒水的繁琐性,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设置接水盘对第二换热器接水,并使接水盘的水排入集水盘内进行蒸发,这样,更易于控制滴水距离,使得空调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滴答声,利于提升产品的静音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具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风机从第一换热器处吸风,向压缩机处排风,这样,保障第一换热器处的换热效果的同时,使得气流可维持一定风力地吹到压缩机表面,更能保证对压缩机的强制对流散热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侧或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侧方。
在本方案中,设置排风口位于压缩机的上侧,这样,风机所驱动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作用到压缩机的四周,使得压缩机表面的散热更均匀、高效。
设置排风口位于压缩机的侧方,这样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压缩机的高温侧(如压缩机的排气侧)作为迎风面,低温侧(如压缩机的吸气侧)作为背风面,这样,压缩机的降温更具针对性,减小高温报警频次和概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箭头示意空气流方向。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压缩机,110排气管,200第一换热器,300风机,310吸风口,320排风口,400集水盘,411凸台,412避空位,421底盘,422侧围边,500第二换热器,510接水盘,511排水孔,600导管,710节流元件,720蓄能装置,721第一流路,722第二流路,730取冷取热风机,740泵,750四通阀,800机壳,810流入口,820流出口,830腔体,840底盘,850行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和风机300。
具体地,风机300适配为驱动空气流动,其中,第一换热器200和压缩机100位于风机300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且第一换热器200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使得与第一换热器200换热后的气流吹向压缩机100。
值得说明的是,空气流,顾名思义,也即流动的空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可相应理解为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该流动的空气所流经的路途上,使该流动的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及压缩机的表面即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设计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200换热后吹向压缩机100,这样可使得流经压缩机100的气流与压缩机100形成强制对流换热,提升压缩机100的散热降温效率,防止压缩机100周围热量富集的问题,改善压缩机100的运行环境,解决压缩机100长期高温运行效率下降和寿命缩短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400,集水盘400的一部分设置在空气流上,使得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经过集水盘400的该一部分的表面。其中,气流流经集水盘400的过程中,会与集水盘400内的水强制对流换热,促进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可以进一步促进空调器内部降温,同时促进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既改善了空调内部部件的工作环境,且空调器不会有水流出,也无需用户频繁地向外倒水,使用更为舒适方便,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置集水盘400的整体设置在空气流上,使得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经过集水盘400的整体的表面。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包括排气管110,排气管110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连通,排气管110的整体或局部伸入集水盘400内。这样,排气管110的温度可以进一步加速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防止集水盘400水满溢出,反过来,集水盘400内的水的蒸发吸热作用可以促进排气管110内的冷媒降温,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效率。
实施例4
具体例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集水盘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
例如,本实施例中,集水盘400的左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集水盘400的右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或者集水盘400的整体(全部)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
更详细地,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300位于压缩机100的上侧并向下朝压缩机100吹风,集水盘400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100的下侧,风机300驱动的气流流经压缩机100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400。
进一步地,压缩机100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集水盘400内。这样,集水盘400内蒸发上升的水汽可以直接到达压缩机100周围的环境中,使得压缩机100周围的水汽量增加,可以产生更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且压缩机100的表面上未完全蒸发的水汽可经由重力或气流带动进一步向下流回到集水盘400中,形成水汽循环利用,同时防止空调器有冷凝水溢出,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集水盘400位于压缩机100的下方并位于压缩机100的风向上游侧,使得气流将水汽向上吹到压缩机100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集水盘400位于压缩机100的侧方,并位于压缩机100的风向上游侧或风向下游侧。
更进一步地,排气管110的一端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110向下延伸并伸入压缩机100下方的集水盘400内,这样,气流从上向下流经压缩机100以及集水盘400的过程中,排气管110位于集水盘400液面以上的部位可以与气流强制对流换热,位于集水盘400液面以下的部位可以集水盘400内的水换热。
实施例5
如图3、图4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机壳800、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和风机300。
具体地,机壳800上形成有流入口810和流出口820,流入口810适于供空气进入机壳800,流出口820适于供机壳800向外排气。
风机300设置在机壳800内,风机300配置为驱动空气流动,使得在机壳800内形成从流入口810流向流出口820的空气流;第一换热器200设置在机壳800内,并设置在空气流上风机300的上游侧;压缩机100设置在机壳800内,并设置在空气流上风机300的下游侧。
值得说明的是,空气流,顾名思义,也即流动的空气,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可相应理解为第一换热器和压缩机位于该流动的空气所流经的路途上,使该流动的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及压缩机的表面即可。
其中,通过设计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风机300等容置于机壳800内,在实现提升压缩机100散热效率的同时,无需增设额外的散热部件,也无需额外增加产品的体积空间,兼顾了压缩机100散热与一体化设计的内容,更利于产品的实施和推广。
进一步地,机壳800包括腔体830、底盘840,腔体830和底盘840合围限定出容纳空间,该空调器的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等部件容置于该容纳空间内。
更进一步地,底盘840上设有行走装置850以方便空调器的移动,其中,行走装置850具体可为附图8中所示滚轮,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根据需求,行走装置850也可设置为万向轮、履带机构等。
实施例6: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5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机300适配为驱动气流向下吹向压缩机100。这样,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作用到压缩机100的四周,使得压缩机100表面的散热更均匀、高效。
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300具有吸风口310和排风口320,排风口320位于压缩机100的上侧,使得风机300朝下将气流吹向压缩机100。
详细示例1: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30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具有更大的风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兼顾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的换热效率。其中,第一换热器200位于离心风机的侧方,并与离心风机的吸风口310对应设置,压缩机100位于离心风机的下方,并与离心风机的排风口320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贯流风机替换该离心风机。
详细示例2:如图6所示,风机300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具有更大的风量,可利于提升气流与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的换热充分性和均匀性。其中,第一换热器200位于轴流风机的上方,并与轴流风机的吸风口310对应设置,压缩机100位于轴流风机的下方,并与轴流风机的排风口320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贯流风机替换该轴流风机。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5或6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机300适配为驱动气流从侧方吹向压缩机100。可以实现促进压缩机100与气流强制对流换热,实现对压缩机100散热降温。且这样设计还可实现针对性地选择压缩机100的高温侧(如压缩机100的排气侧)作为迎风面,低温侧(如压缩机100的吸气侧)作为背风面,这样,压缩机100的降温更具针对性,减小高温报警频次和概率。
举例而言,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风机300具有吸风口310和排风口320,排风口320位于压缩机100的侧方,使得风机300将气流从侧方吹向压缩机100。
详细示例2:如图1所示,风机30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具有更大的风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兼顾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的换热效率。其中,第一换热器200位于离心风机的上方,并与离心风机的吸风口310对应设置,压缩机100位于离心风机的侧方,并与离心风机的排风口320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贯流风机替换该离心风机。
详细示例3:如图2所示,风机300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具有更大的风量,可以提升压缩机100的迎风面积及散热效果。其中,轴流风机位于第一换热器200与压缩机100之间,且分别位于压缩机100和第一换热器200的侧方,轴流风机的吸风口310与第一换热器200对应设置,轴流风机的排风口320与压缩机100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贯流风机替换该轴流风机。
详细示例4:如图5所示,风机300为离心风机,其中,第一换热器200位于离心风机的下方,并与离心风机的吸风口310对应设置,压缩机100位于离心风机的侧方,并与离心风机的排风口320对应设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以上举例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贯流风机替换该离心风机。
实施例8: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5-7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400,集水盘400的一部分设置在空气流上,使得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经过集水盘400的该一部分的表面。其中,气流流经集水盘400的过程中,会与集水盘400内的水强制对流换热,促进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可以进一步促进空调器内部降温,从而进一步改善空调器内部工作器件(如压缩机100等)的工作环境,延缓空调器部件老化,且同时促进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这样,空调器不会有水流出,也无需用户频繁地向外倒水,使用更为舒适方便,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置集水盘400的整体设置在空气流上,使得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经过集水盘400的整体的表面。
例如,沿风机300所驱动的气流的流向,集水盘400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100的风向下游侧,也即,集水盘400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这样,气流经与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换热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400,使得与集水盘400内的水进行换热的气流的温度更高,集水盘400内的水的蒸发效果更好,同时,通过使气流流经压缩机100后再吹向集水盘400,这也使得吹向集水盘400的风力有一定程度地降低,避免风力过大导致集水盘400内的水被吹出。
具体例如图3所示,集水盘400的左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集水盘400的右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或者集水盘400的整体(全部)位于压缩机100沿空气流的下游侧。
更详细地,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300位于压缩机100的上侧并向下朝压缩机100吹风,集水盘400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100的下侧(具体例如图3所示,集水盘400的左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的下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中,也可选择设计集水盘400的右半部分位于压缩机100的下方或集水盘400整体位于压缩机100的下方),风机300驱动的气流流经压缩机100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400。进一步地,压缩机100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集水盘400内。这样,集水盘400内蒸发上升的水汽可以直接到达压缩机100周围的环境中,使得压缩机100周围的水汽量增加,可以产生更好的降温散热效果,且压缩机100的表面上未完全蒸发的水汽可经由重力或气流带动进一步向下流回到集水盘400中,形成水汽循环利用,同时防止空调器有冷凝水溢出,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集水盘400位于压缩机100的下方并位于压缩机100的风向上游侧,使得气流将水汽向上吹到压缩机100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集水盘400位于压缩机100的侧方,并位于压缩机100的风向上游侧或风向下游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集水盘400内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411,压缩机100与多个凸台411连接并被多个凸台411支撑,这在实现压缩机100装配目的的同时,可以避免压缩机100被水浸泡。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集水盘400位于相邻凸台411之间的部位形成适于对压缩机100避空的避空位412。这样,避空位412可作为散热通道以供压缩机100的底部散热,进一步提升压缩机100的散热均匀性和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集水盘400包括底盘421和侧围边422,底盘421与侧围边422相连并合围出凹腔结构,压缩机100位于底盘421上且位于侧围边422的内侧。这样,气流向下吹到集水盘400内时,利用侧围边422的阻挡拦截作用,可以防止集水盘400内的水向四周被吹出集水盘400,这样,空调器不会有冷凝水流出,使用体验更好。
实施例9: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5-8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包括排气管110,排气管110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连通,排气管110的整体或局部伸入集水盘400内。这样,排气管110的温度可以进一步加速集水盘400内的水蒸发,防止集水盘400水满溢出,反过来,集水盘400内的水的蒸发吸热作用可以促进排气管110内的冷媒降温,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的冷凝效果,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效率。
实施例10:
除上述实施例5-9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500,其中,第一换热器200位于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方,第二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滴到其下方的第一换热器200上。这样,供冷工况下,空气在第二换热器500表面遇冷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滴到第一换热器200上以促进第一换热器200内的冷媒冷凝,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供冷能效,同时,通过使第二换热器500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在第一换热器200的表面蒸发,可进一步提升蒸发效率,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冷凝水外排需求,产品使用更舒适。
实施例11:
除上述实施例5-10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500,其中,压缩机100位于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方,第二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滴到其下方的压缩机100上。这样,供冷工况下,空气在第二换热器500表面遇冷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直接滴到压缩机100上,促进压缩机100表面蒸发吸热降温,降低压缩机100表面温度,防止压缩机100长期高温运行导致效率下降或寿命缩短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第二换热器500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在压缩机100的表面蒸发,可进一步提升蒸发效率,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的冷凝水外排需求,产品使用更舒适。
实施例12:
除上述实施例5-11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500,其中,集水盘400位于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方,第二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滴到其下方的集水盘400上。这样,第二换热器500的冷凝水被集水盘400收集并通过集水盘400蒸发,可以避免用户频繁倒水的繁琐性,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当然,本设计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10、11、12所示例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可以将上述实施例10、11、12的方案以不冲突的方式进行结合从而获得新的实施例。
例如,设计第二换热器500位于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的上方,且第二换热器500的一部分与第一换热器200对应设置,另一部分与压缩机100对应设置,使得第二换热器500的冷凝水可滴到第一换热器200及压缩机100上。进一步地,压缩机100和第二换热器500位于集水盘400的上方,压缩机100和第二换热器500上未蒸发完全的冷凝水滴到集水盘400上。
或如,第二换热器500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00、压缩机100、集水盘400对应设置,并使冷凝水滴到三者上,或者第二换热器500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00及集水盘400对应设置,并使冷凝水滴到第一换热器200及集水盘400上等。
再如,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500位于第一换热器200的上侧,第一换热器200位于压缩机100的上侧,压缩机100位于集水盘400的上侧,形成叠摞布置形式,更节省产品的空间,利于产品小型化。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500与第一换热器20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区域对应分布,使得第二换热器500的冷凝水滴到第一换热器200上;更进一步地,压缩机100与第一换热器20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区域对应分布,使得第一换热器200上未蒸发完全的冷凝水滴到压缩机100上;更进一步地,压缩机100与集水盘40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区域对应分布,使得压缩机100上未蒸发完全的冷凝水滴到集水盘400内。
实施例13:
除上述实施例1-12中任一项限定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500,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方设有接水盘510,接水盘510与第二换热器500对应设置并收集第二换热器500产生的冷凝水,接水盘510与集水盘400连通,且接水盘510将冷凝水排放至集水盘400内。这样,更易于控制滴水距离,使得空调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滴答声,利于提升产品的静音性。
更详细地,如图3所示,接水盘510位于集水盘400的上侧,换而言之,接水盘510的位置高于集水盘400,这样,接水盘510内的水可依靠重力排入集水盘400,无需额外的驱动力,产品更节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接水盘510上设有排水孔511,且排水孔511上连接有导管600,且导管600延伸至集水盘400处并与集水盘400连通。这样,集水盘400与接水盘510之间不会产生滴水声,且这样设计更利于空调器内部水电分离,避免水滴到电器元件上,产品更安全。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不同,第一换热器200既可近似作为蒸发器,也可近似作为冷凝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无论第一换热器200近似作为蒸发器,还是近似作为冷凝器,与第一换热器200换热后的气流吹向压缩机100,均可对压缩机100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且与第一换热器200换热后的气流吹向集水盘400,均可对集水盘400内的水起到促进蒸发的作用。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实施例10~13,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器500和第一换热器200中的一者可近似作为蒸发器,另一者可近似作为冷凝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及其效果可具体参照第一换热器200近似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500近似作为冷凝器的情况进行理解,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200近似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500近似作为蒸发器的情况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
具体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200、压缩机100、第二换热器500、风机300、集水盘400、导管600等。
更详细地,如图7所示,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其中,空调器设有蓄能装置720,蓄能装置720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换热器,例如蓄能装置720内设有一个换热器,该一个换热器包括第一流路721和第二流路722,或者,例如图7所示,蓄能装置720内设有多个换热器,具体如蓄能装置720内设有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其中之一具有第一流路721,另一个具有第二流路722。蓄能装置720内设有蓄能介质,蓄能介质用于与蓄能装置720内的换热器换热,并对换热器释放的热(冷)量进行储存。
第一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元件710及第一流路721,且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元件710及第一流路721经由管路串联形成回路;第二循环回路包括第二换热器500及第二流路722,第二换热器500及第二流路722经由管路串联形成回路。
第一循环回路中流通有第一介质,第二循环回路中流通有第二介质,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可为同种介质,也可为不同种类的介质。
进一步地,第二循环回路中设有泵740用于驱动第二介质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200设有风机300用于驱动气流与之换热。第二换热器500设有取冷取热风机730用于驱动气流与之换热。
例如,第二介质为水或其他载冷剂。
例如,第一介质为制冷剂。
运行蓄冷模式时,在第一循环回路中,第一介质进入压缩机100,压缩机100压缩第一介质后,将第一介质送入第一换热器200,第一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00内经由第一换热器200与环境换热实现冷凝,冷凝后的第一介质进入节流元件710进行节流处理,然后,节流处理后的第一介质进入蓄能装置720内的第一流路721进行蒸发,其中,蒸发所释放的冷量储存到蓄能介质中,最后,完成蒸发的第一介质回到压缩机100实现循环。
运行供冷模式时,在第二循环回路中,第二介质在蓄能装置720内的第二流路722中向蓄能介质放热,完成放热后的第二介质进入第二换热器500,并在第二换热器500中经由第二换热器500吸收环境的热量,实现对环境供冷,完成吸热的第二介质重新回到蓄能装置720内的第二流路722完成循环。
反之,运行蓄热模式时,在第一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00排出的第一介质进入蓄能装置720内的第一流路721,使得第一介质经由第一流路721向蓄能介质放热,使得蓄能介质吸热热量进行储存,相应地,第一介质通过放热实现冷凝,冷凝后的第一介质进入节流元件710进行节流处理,然后,节流处理后的第一介质进入第一换热器200进行蒸发,其中,蒸发所释放的冷量释放到环境中,最后,完成蒸发的第一介质回到压缩机100实现循环。
运行供热模式时,在第二循环回路中,第二介质在蓄能装置720内的第二流路722中从蓄能介质吸热,完成吸热后的第二介质进入第二换热器500,并在第二换热器500中经由第二换热器500向环境的放热,实现对环境供热,完成放热的第二介质重新回到第二流路722完成循环。
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循环回路中设有四通阀750,蓄冷模式和蓄热模式可经由四通阀750进行切换。当然,根据具体需求情况,空调系统也可为不设置四通阀750的结构。
进一步地,本具体实施例中,集水盘400位于所有零部件的最下方,集水盘400的上方为压缩机100,压缩机100位于集水盘400内,或者理解为压缩机的水平投影位于集水盘400内,压缩机100的上方为风机300和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500位于最上部。
其中,在供冷模式中,蓄能装置将冷量提供给第二换热器500,并通过第二换热器500散发到环境中实现对环境供冷,此时,第二换热器500近似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500会产生冷凝水,在第二换热器500的底部开有排水孔或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方用于对第二换热器500接水的接水盘510设有排水孔511,通过排水孔和导管600将供第二换热器500的冷凝水导入集水盘400中存储。
在蓄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200从环境中获取冷量,并将冷量提供给蓄能装置内的蓄能介质进行储存,蓄能介质可为冰,此时,第一换热器200近似作为冷凝器。其中,风机300驱动气流第一换热器200换热并使换热后的气流进一步吹向压缩机100,可以理解的是,风机300运行时吹出的热风温度低于压缩机100表面温度,风机300为离心冷凝风机,其从空调器的背部吸风,排风口320正对下方的压缩机100,可以通过强制对流加强压缩机100表面散热,风机300吹出的热风经过压缩机100后,进一步吹向集水盘400表面,加强冷凝水的蒸发效果,这样,在无需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可实现冷凝水的自动处理。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第一换热器;
风机,适配为驱动空气流动,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风机所驱动形成的空气流上,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空气流的上游侧,使得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吹向所述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使得所述风机所驱动的气流经过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所述集水盘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空气流的下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集水盘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具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适于供空气流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配置为驱动空气流动,使得在所述机壳内形成从所述流入口流向所述流出口的空气流;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所述风机的上游侧;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并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所述风机的下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上,使得所述风机所驱动的气流经过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空气流的下游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或侧方。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水平投影的一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集水盘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盘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所述压缩机与多个所述凸台连接并被多个所述凸台支撑,所述集水盘位于相邻所述凸台之间的部位形成适于对所述压缩机避空的避空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整体或局部伸入所述集水盘内。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具有第二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集水盘这三者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滴到其下方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压缩机或所述集水盘上;或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对应设置并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接水盘与所述集水盘连通,且所述接水盘将冷凝水排放至所述集水盘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具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压缩机对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上侧或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侧方。
CN201910859826.6A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器 Active CN112484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9826.6A CN112484177B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9826.6A CN112484177B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177A true CN112484177A (zh) 2021-03-12
CN112484177B CN112484177B (zh) 2022-11-29

Family

ID=7492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9826.6A Active CN112484177B (zh) 2019-09-11 2019-09-1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8417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2505Y (zh) * 2008-03-24 2009-06-24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蒸发冷凝水装置
CN201811405U (zh) * 2010-09-29 2011-04-27 路野 不淌水的空调机
CN202853082U (zh) * 2012-09-27 2013-04-03 朱坚立 一种外置冷凝水系统的分体空调器
CN203758140U (zh) * 2014-02-24 2014-08-06 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由滑动的压缩机余热蒸发皿
JP2015010733A (ja) * 2013-06-27 2015-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CN104792087A (zh) * 2015-04-21 2015-07-22 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水自干式上置压缩冷凝蒸发整体型冰箱结构
CN105180408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沈阳立德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机房专用空调及实现方法
CN105423442A (zh) * 2015-12-23 2016-03-23 东莞市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 节能水冷空调
CN205641757U (zh) * 2016-05-04 2016-10-12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冰箱
CN106440092A (zh) * 2016-11-15 2017-02-22 佛山市蓝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桌面空调
CN207019375U (zh) * 2017-07-17 2018-02-16 上海申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冷凝水的双重蒸发装置
CN208186796U (zh) * 2018-03-12 2018-12-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压缩机冷却装置及空调器
CN109737514A (zh) * 2017-10-30 2019-05-10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2505Y (zh) * 2008-03-24 2009-06-24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蒸发冷凝水装置
CN201811405U (zh) * 2010-09-29 2011-04-27 路野 不淌水的空调机
CN202853082U (zh) * 2012-09-27 2013-04-03 朱坚立 一种外置冷凝水系统的分体空调器
JP2015010733A (ja) * 2013-06-27 2015-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CN203758140U (zh) * 2014-02-24 2014-08-06 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由滑动的压缩机余热蒸发皿
CN104792087A (zh) * 2015-04-21 2015-07-22 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水自干式上置压缩冷凝蒸发整体型冰箱结构
CN105180408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沈阳立德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机房专用空调及实现方法
CN105423442A (zh) * 2015-12-23 2016-03-23 东莞市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 节能水冷空调
CN205641757U (zh) * 2016-05-04 2016-10-12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冰箱
CN106440092A (zh) * 2016-11-15 2017-02-22 佛山市蓝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桌面空调
CN207019375U (zh) * 2017-07-17 2018-02-16 上海申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冷凝水的双重蒸发装置
CN109737514A (zh) * 2017-10-30 2019-05-10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
CN208186796U (zh) * 2018-03-12 2018-12-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压缩机冷却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84177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6641A (zh) 水冷式除湿机
CN112484177B (zh) 空调器
JP2019074256A (ja) 送風機付輻射式冷暖房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搭載されるパネル用送風機
CN21662006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0986184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644762U (zh)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211290497U (zh) 空调器
CN114110852A (zh) 空调烟机
CN111503942A (zh) 压缩机驱动板冷却装置及空调器
CN220065844U (zh) 空调
CN220065786U (zh) 空调
CN217876176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216716448U (zh) 空调烟机
CN219350380U (zh) 空调
CN215929871U (zh) 一种一体化空调器
CN220209067U (zh) 空调
CN215062477U (zh) 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20021312U (zh) 空调
CN219476819U (zh) 空调
CN219141422U (zh) 烘干机组风道结构
CN219934163U (zh) 一种空调器及集成灶
CN219457760U (zh) 空调
CN217817101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7274511U (zh) 一种移动空调
CN21655743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