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639B -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 Google Patents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639B
CN112469639B CN201980049724.6A CN201980049724A CN112469639B CN 112469639 B CN112469639 B CN 112469639B CN 201980049724 A CN201980049724 A CN 201980049724A CN 112469639 B CN112469639 B CN 112469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ve
suction
drinking water
drinking
storag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7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639A (zh
Inventor
朴文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Wenzhi
Original Assignee
Pu Wenz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852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1000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851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1000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u Wenzhi filed Critical Pu Wenzhi
Publication of CN112469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22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with side walls of substantial depth for enclosing contents
    • B65D1/26Thin-walled containers, e.g. formed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27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mixing drinks; Hand-held sh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04Partitions
    • B65D25/08Partitions with provisions for removing or destroying, e.g. to facilitate mixing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 B65D81/3205Separate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joined to each other at their external surfaces
    • B65D81/3211Separate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joined to each other at their external surfaces coaxially and provided with means facilitating admix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6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sphe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构成:饮用水筒,包括下部筒和上部筒,下部筒的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从而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水储存空间,上部筒可拆装地结合于下部筒的上部,遮蔽上部开放的下部筒的上部,并形成有使用人员能够饮用饮用水储存空间的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口;添加物筒,可拆装地结合于饮用水筒的下端,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添加物的添加物储存空间;抽吸单元,以横跨并贯通饮用水筒和添加物筒的方式设置,抽吸添加物并供给到饮用水储存空间。如上所述,能够使能够储存及保管液态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筒可装卸地结合到储存有饮用水的饮用水筒,从而能够容易地储存液态的添加物,并且能够在随行杯内添加预定量的添加物,从而易于制造利用添加物的饮料,并通过维持气密而防止饮料泄漏到外部,能够提高卫生性。

Description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插入于其而使用的添加物储存囊:同时收容饮用水和添加物,根据使用人员的需求而将添加物抽吸并添加到饮用水,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饮料,并且保持气密而防止饮料泄漏至外部。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携带并饮用饮料的文化的发展以及根据一次性杯的有害性争议而引起的对环境的认识的变化,目前利用个人用随行杯来携带饮料并饮用饮料的使用人员正在广泛增加。
这种个人用随行杯通常利用圆筒形的容器主体和开闭容器主体上端的盖构成,从而构成为在容器主体储存饮料并开放盖来饮用饮料。
另外,随着这种随行杯的使用人员的增加,尤其是如运动员、健身教练、健美运动员等人员在水中混合诸如牛奶之类的饮料等来摄取的情况也增加,基于此正在开发多样的产品。
因此,作为关于上述的随行杯的技术的例,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8-0022408号公开了一种搅拌随行杯,所述搅拌随行杯包括:随行杯主体,包括构成为在内部收容内容物的收容部;随行杯盖,构成为可以结合于所述随行杯主体的一侧,且构成为防止收容于所述随行杯主体内部的内容物排出到外部;下部壳体,构成为位于所述随行杯主体下部,且构成为在内部包括搅拌齿轮,搅拌杆,构成为结合于所述下部壳体的上侧面而能够旋转,并且构成为混合收容于所述随行杯主体内部的内容物;齿轮按钮,构成为结合于所述下部壳体的一面,并且起到驱动所述搅拌齿轮以使所述搅拌杆旋转的作用。
但是,上述现有的随行杯在饮用水中添加添加物而制造饮料时,不仅需要单独保管添加物,而且使用人员需要亲自取出添加物并添加到饮用水中,因此存在由此带来的不便,尤其,在制造饮料时存在添加物泄漏的风险,因此存在可能发生添加物的浪费及卫生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提高气密性以在制造饮料时防止包括添加物在内的饮料泄漏到外部,从而防止添加物的浪费并提高卫生性。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设计为可以在随行杯内保管饮用水和液态的添加物,从而无需因单独保管添加物而单独取出添加物进而能够提高使用性及卫生性,并且设计为能够通过内置的抽吸单元添加预定量的添加物,从而容易制造饮料,而且构成为能够去除抽吸时可能产生的内部的负压,从而能够使抽吸顺畅并使添加物的流出量恒定。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与因难以分解抽吸部内部而难以清洗抽吸部内的流路的现有的随行杯不同,使用人员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进行拆卸且易于清洗,从而可以提高卫生性。
并且,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将盖部的结构构成为水平转动式,从而容易使用,并且能够防止盖部在携带时因意外的外力等而被开放,从而能够防止因内容物流出而导致的卫生上的问题。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添加物储存囊:在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直接收纳添加物储存容器而使用,从而容易投入添加物,并且能够防止在投入添加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添加物的流出。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收纳至随行杯并且更换容易的添加物储存囊。
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构成:饮用水筒,包括下部筒和上部筒,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从而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水储存空间,所述上部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的上部,遮蔽上部开放的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并形成有使用人员能够饮用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的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口;添加物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的下端,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添加物的添加物储存空间;抽吸单元,以横跨并贯通所述饮用水筒和所述添加物筒的方式设置,抽吸所述添加物并将所述添加物供给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可以包括如下构成:抽吸按钮部,可滑动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部筒,并随着使用人员的加压而移动;抽吸部,位于所述下部筒的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并通过所述抽吸按钮部的往返移动而升降,并分别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和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连通而连接,从而通过升降吸入所述添加物以使其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
并且,所述抽吸单元还可以包括如下构成:气密单元,结合于所述抽吸按钮部,将所述抽吸按钮部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划分而维持气密,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遮蔽所述抽吸按钮部。
并且,所述上部筒可以包括如下构成:闭锁部,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在上面贯通形成有所述饮用口,在上面以与所述饮用口隔开的方式贯通设置有所述抽吸单元;旋转盖部,以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的上部,并以向内侧下方延伸而形成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以使所述闭锁部暴露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旋转时通过所述开口部暴露所述饮用口或所述抽吸单元的上部;以及遮蔽支撑部,位于所述闭锁部的下部,上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盖部,构成为借由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及沿着所述旋转盖部的轴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旋转盖部旋转时开闭所述饮用口。
并且,所述遮蔽支撑部可以包括如下构成:旋转轴部,与所述旋转轴相结合并沿着所述旋转轴升降;支撑主体,在内侧可旋转地插入有所述旋转轴部,上端及下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并与所述旋转轴部联动而进行升降;以及遮蔽部,一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且从所述一端部延伸形成而另一端部开闭所述饮用口。
并且,本发明作为一种内置于随行杯而使用的添加物储存囊,所述添加物储存囊结合于随行杯下端,插入并配备于用于收容向随行杯主体内部抽吸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筒,所述添加物储存囊可以包括如下构成:侧壁部,接触于所述添加物筒的内侧面而布置;底部,接触于所述添加物筒的底部面而布置;以及密封膜,密封所述侧壁部的上部。
并且所述底部可以包括如下构成:底部凸出部,在所述底部的中央部向内侧上方凸出而形成;底部底面部,形成于所述底部凸出部与所述侧壁部之间。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提供如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气密单元来提高气密性,以防止在制造饮料时添加物向外部泄漏,从而防止在抽吸时或使用时添加物或饮料发生泄漏,由此可以防止添加物的浪费,并可以提高携带时的卫生性。
第二、能够使能够储存及保管液态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筒可装卸地结合到储存有饮用水的饮用水筒,从而能够容易地储存液态的添加物,并且无需单独保管添加物并单独取出,能够在随行杯内添加预定量的添加物,从而易于制造利用添加物的饮料。
第三、与因难以拆卸抽吸单元而难以清洗抽吸单元内部的现有技术不同,构成为能够容易地清洗抽吸单元内部,以能够清洗添加物的移动流路,从而能够提高卫生性。
第四、由于包括抽吸单元在内的上部筒的各个构成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拆卸组装,因此容易清洗且容易维护。
第五、配备有空气流入单元,从而能够防止因内部负压而导致的抽吸单元的功能下降,由此能够恒定地维持添加物的流出量,从而能够保持饮料制造时的均匀性及统一性。
第六、设计为在旋转盖部的开闭结构结合于筒的状态下,使用人员进行水平旋转而处于饮用状态、抽吸状态及保管状态时,能够与此对应地调节遮蔽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在携带时旋转盖部因意外的外力等而被开放,从而能够防止因内容物流出而导致的卫生上的问题。
第七、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不是直接向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投入添加物,而是收纳存储有添加物的囊来使用,从而具有如下的效果:解决了在将液态的添加物投入到随行杯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添加物的流出导致的添加物的损失、卫生上的问题等,并且能够容易地向随行杯投入添加物。
第八、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具有如下效果:在囊的外周面形成倾斜台阶部,从而添加物存储囊能够布置于添加物收纳空间的准确的位置,当更换囊时,通过利用倾斜台阶部的旋转力,能够容易地从随行杯取出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主要构成的抽吸单元的构成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正面图。
图3是图1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右侧面图。
图4是示出图2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内部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分解图。
图6是示出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抽吸按钮部的气密单元的正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空气流入单元的构成的正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空气流入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9是示出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添加物筒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内部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在饮用水筒形成有结合部的另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添加物筒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正面图和右侧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分解图。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上部筒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闭锁部的止动凸起和旋转盖部的引导槽的多样的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5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下部筒的构成的分解图。
图19是示出图15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添加物筒和添加物囊的正剖视图。
图20是用于示出图15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抽吸部的滑动开闭部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抽吸模式下的上部筒的构成的平面图及正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保管模式下的上部筒的构成的平面图及正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饮用模式下的上部筒的构成的平面图及正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图21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各个模式下的旋转盖部的位置及遮蔽支撑部的操作的图。
图25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配备有吸管部的上部筒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及正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图25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开放开闭塞的情形的平面图及正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图13所示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旋转盖部和闭锁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及侧剖视图。
图28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现例的添加物储存囊的立体图,(b)是其侧面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收纳于随行杯的添加物筒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0至图33是示出形成于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的外周面的台阶部的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34及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如下构成:饮用水筒,包括下部筒和上部筒,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从而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水储存空间,所述上部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的上部,遮蔽上部开放的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并形成有使用人员饮用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的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口;添加物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的下端,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添加物的添加物储存空间;抽吸单元,以横跨并贯通所述饮用水筒和所述添加物筒的方式设置,抽吸所述添加物并将所述添加物供给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包括如下构成:抽吸按钮部,可滑动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部筒,并随着使用人员的加压而移动;抽吸部,位于所述下部筒的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并通过所述抽吸按钮部的往返移动而升降,并分别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和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连通而连接,从而通过升降吸入所述添加物以使其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
此时,优选地,所述上部筒包括如下构成:闭锁部,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在上面贯通形成有所述饮用口,在上面以与所述饮用口隔开的方式贯通设置有所述抽吸单元;旋转盖部,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的上部,并以向内侧下方延伸而形成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以使上述闭锁部暴露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旋转时通过所述开口部暴露所述饮用口或所述抽吸单元的上部;以及遮蔽支撑部,位于所述闭锁部的下部,上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盖部,构成为借由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及沿着所述旋转盖部的轴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旋转盖部旋转时开闭所述饮用口。
具体而言,所述抽吸单元包括如下构成:气密单元,结合于所述抽吸按钮部,将所述抽吸按钮部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划分而维持气密,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遮蔽所述抽吸按钮部,所述遮蔽支撑部包括如下构成:旋转轴部,与所述旋转轴相结合并沿着所述旋转轴升降;支撑主体,在内侧可旋转地插入有所述旋转轴部,上端及下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并与所述旋转轴部联动而进行升降;以及遮蔽部,一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且从所述一端部延伸形成而另一端部开闭所述饮用口。
另外,本发明是内置于随行杯而使用的添加物储存囊,所述添加物储存囊结合于随行杯下端,插入并配备于用于收容向随行杯主体内部抽吸的添加物的添加物筒,所述添加物储存囊包括如下构成:侧壁部,接触于所述添加物筒的内侧面而布置;底部,接触于所述添加物筒的底部面而布置;以及密封膜,密封所述侧壁部的上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构成为能够向饮用水或饮料混合添加物而将其摄取,并且如图1所示,构成为借由配备于内部的抽吸单元根据已设定的量而添加添加物,并且将借由气密单元从饮用水储存空间遮蔽抽吸单元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
以下,对上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多样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参照图2及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包括饮用水筒100、添加物筒200、以及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的抽吸单元300。
在此,所述添加物筒200构成为结合于饮用水筒100的下部,在饮用水筒100的上部结合有抽吸单元300,从而使用人员能够进行操作。
参照图4及图5,所述饮用水筒100是构成随行杯的主体的部分,其构成为在内部形成有饮用水储存空间111,从而能够储存饮用水或饮料。
在此,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是向所储存的饮用水添加被抽吸的添加物来制造饮料的空间,构成为可以向使用人员提供所制造的饮料。
如图所示,所述饮用水筒100可以构成为圆筒形。但是,这是考虑到更好的使用感的优选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除了上述的圆筒形之外,横截面形状可以构成为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多样的形状。
所述饮用水筒100可以包括下部筒110和上部筒120而构成。
首先,所述下部筒110的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从而在其内侧形成有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并且在其下端底部形成有贯通孔114,以贯通插入所述抽吸单元300。
在此,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114形成为从所述下部筒110的中心部向外周方向脱离而相邻于下部筒110的内周侧面,从而所述抽吸单元300可以设置为相邻于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的内侧面。
所述上部筒120构成为可拆装地结合于下部筒110的上部而起到遮蔽上部开放的所述下部筒110的上部的作用,在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填充饮用水之后遮蔽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如图所示,所述上部筒120可以包括闭锁部121、塞部122及盖部123而构成。
所述闭锁部121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110并形成有所述饮用口124。
在此,所述饮用口124是使使用人员能够饮用所储存的饮料的部分,以使使用人员能够饮用饮用水储存空间111的饮用水或饮料的方式贯通形成,并且以使使用人员能够容易饮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形成。然而,这仅是一个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达成上述目的即可。
所述闭锁部121与下部筒110之间配备有O形形态的密封件126,从而可以提高下部筒100和闭锁部121的气密性。
另外,如图所示,所述闭锁部121可以由形成有所述饮用口124的上部部件1211和与所述上部部件1211结合并与下部筒110可拆装地结合的下部部件1212分别分离而构成。
所述闭锁部121的截面以与所述圆筒形的下部筒110的平截面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圆形,如图所示,可以沿着下部部件1212的外周面形成有凸起部,以使使用人员容易与下部筒110分离。
所述闭锁部121和下部筒110在下部筒110的上端外周面和闭锁部121的下端内周面分别形成有螺纹,从而所述闭锁部121和下部筒110可以通过螺纹结合而彼此可拆装地结合。
但是,这种以螺纹结合方式构成的闭锁部121和下部筒110的拆装方式为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只要是卡扣结合方式或按钮方式等可拆装且能够保持气密性的方式,就可以多样地应用。
在此,如上所述,以所述闭锁部121分别分离为上部部件1211和下部部件1212的情形作为实施例进行了示出,但这只是一个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上部部件1211和下部部件1212可以构成为一体。在此,未说明的附图标记129表示插入设置抽吸单元300的贯通孔。
所述塞部122起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121而开闭所述饮用口124的作用。
如图所示,所述塞部122可以构成为结合于与所述饮用口124对应的盖部123的内侧面,并根据盖部123的开闭而开闭饮用口124。
但是,这仅为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所述塞部122可以根据饮用口124的结构而利用线等与盖部123分离而构成为单独的构成品,或者可旋转地配备于盖部123上端等,能够以多样的方式构成。
所述盖部123构成为以覆盖所述闭锁部121和塞部122的方式结合于闭锁部121的上部,从而遮蔽包括饮用口124的所述饮用水筒100的上部,并根据使用人员的操作选择性地开闭饮用口124,从而使得能够容易地饮用储存于内部的饮料。
所述盖部123可以借由按钮部125而与所述闭锁部121连接。
如图所示,所述按钮部125构成为夹子形式,一侧结合于闭锁部121的外周侧面,另一侧结合于盖部123,并且构成为使盖部123能够相对于闭锁部121转动,从而构成为随着转动,盖部123能够开闭闭锁部121。
所述添加物筒200构成为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100的下部,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添加物的添加物储存空间201,从而能够储存液态的添加物。
所述添加物筒200为杯状,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在内侧形成有添加物储存空间201。
所述添加物筒200可以构成为开放的上部可拆装地结合于饮用水筒100的下部。
作为这种拆装结合的例,如图所示,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可以通过螺纹结合可拆装地结合。
为此,所述饮用水筒100在下部内侧面形成有第一螺纹113,所述添加物筒200在与所述饮用水筒100面对的上部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一螺纹113啮合的第二螺纹202,从而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可以通过第一螺纹113和第二螺纹202的螺纹结合而可拆装地结合。
在此,如图所示,以所述第一螺纹113和第二螺纹202分别形成于饮用水筒100的内侧面和添加物筒200的外侧面的情形为实施例进行了示出,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所述第一螺纹113和第二螺纹202也可以形成于饮用水筒100的外侧面和添加物筒200的内侧面。
另外,如上所述,在以螺纹结合方式可拆装地结合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的情况下,由于紧固力大,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过程中添加物筒200分离,并且由于气密性高,能够有效地防止添加物的泄漏。
但是,虽然未图示,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可以采用除了上述的螺纹结合方式之外的其他可拆装结合方式。
例如,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所述添加物筒200以卡扣方式可拆装地构成,从而能够易于拆装,并且借由单调的形状而能够易于制造。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以形成台阶来替代螺纹的方式形成有卡扣槽和卡扣凸起,从而可以通过按压以卡扣方式可拆装地结合。
如上所述,所述添加物筒200形成为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100的结构,因此,可以构成为根据添加物的种类构成为盒子形式,在使用人员选择添加物之后,将其结合于饮用水筒100,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饮料。
所述添加物筒200可以构成为形成能够用肉眼确认内部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确认部203(参照图2),并在所述确认部形成刻度部,从而能够确认添加物的量。
所述抽吸单元300分别设置于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而起到抽吸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添加物而将该添加物供给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的作用,构成为借由使用人员的抽吸而使添加物每次定量地移动,从而能够根据抽吸次数而调节添加物的添加量。
详细地,所述抽吸单元300可以包括抽吸按钮部310、抽吸部320及气密单元330。
所述抽吸按钮部310可滑动往返移动地设置于饮用水筒100的上部,并构成为根据使用人员的加压而进行往返移动。
所述抽吸按钮部310可以包括杆部311和引导套312而构成。
所述杆部311构成为以可滑动移动的方式贯通设置于形成在饮用水筒100的上部的插入口129,其上部从饮用水筒100的上部向外部暴露而供使用人员对上端部进行加压,下部向抽吸部320传递外力。
所述杆部311可以构成为在上端部结合有按钮盖313(参照图6)。所述按钮盖313形成为上端部的平面面积宽于杆部311的平面面积,以使使用人员能够容易地操作杆部311,而且可以螺纹紧固并可拆装地结合于杆部311的上端部。
所述引导套312呈管形状,构成为向内侧插入杆部311来引导进行往返移动的杆部311。
所述引导套312插入于气密单元330的上部内侧,且构成为形成于上端部的凸缘部的下端部侧面接触于插入口129的上表面而固定支撑于插入口,且构成为杆部311插入于内周面或内侧面。
所述引导套312提供如下效果:将气密单元330的上端部固定于插入口129内周面,在杆部311进行上下方向移动时减小与气密单元33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气密单元330受到损伤。
所述抽吸部320位于饮用水储存空间内而借由抽吸按钮部310的往返移动而进行升降,且分别与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和添加物储存空间201连通而连接,从而起到借由升降而吸入添加物,进而将该添加物流出至饮用水储存空间111的作用。
所述抽吸部320可以包括吸入管321、排出管322、活塞部323及开闭阀324而构成。
首先,所述吸入管321为中空管形状,贯通插入于形成在下部筒110的底面的贯通孔114而竖立,一侧以与添加物储存空间201连通的方式延伸到添加物筒200的内部,另一侧布置于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并且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添加物借由活塞部323而流入。
此时,所述吸入管321可以构成为如下:布置为与添加物筒200和饮用水筒100的内侧面相邻,下端部布置为与添加物筒200的底面相邻,从而能够使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内的添加物容易流入,并且能够倾斜添加物筒200而吸入残留量的添加物。
另外,尽管未示出,显而易见的是,所述抽吸单元300可以构成为位于所述添加物筒200和所述饮用水筒100的中心轴部。
所述吸入管321可以在下部配备有支撑管3211。所述支撑管3211在其内侧贯通插入有吸入管321,且位于形成在下部筒110的底部的贯通孔114的上端侧,从而能够确保添加物筒200内吸入管321的最小长度,并防止添加物从贯通孔114和吸入管321的外侧面之间流入到饮用水筒100。
所述支撑管3211利用弹性带构成而插入于吸入管321,或者形成为螺母形态而通过螺纹结合而紧固。
尽管未示出,所述吸入管321通过在吸入端部设置网孔网来防止杂质流入到抽吸按钮部310内,从而可以防止抽吸按钮部310的功能下降。
所述排出管322为中空管形状,设置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的内部,使流入的添加物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所述排出管322呈中空管形状,一侧与活塞杆3231的上部连通而连接,另一侧与饮用水储存空间111连通,从而向饮用水储存空间111供给经过活塞壳体3232的内部空间3232a和活塞杆3231的流路3231a的添加物。
如图所示,所述排出管322可以构成为向下方弯折形成,以使添加物能够向饮用水储存空间111落下。但是,这仅为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是除了上述的“┐”形状以外的多样的形状。
所述活塞部323位于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并与吸入管321的另一侧端部连通而连接,从而具有如下作用:借由抽吸按钮部310的往返移动来通过吸入管321吸入添加物,并使所吸入的添加物流出到所述排出管322。
所述活塞部323构成为与抽吸按钮部310联动并借由抽吸按钮部310的往返移动而进行升降,并且所述活塞部323包括活塞杆3231、活塞壳体3232及弹性部件3233而构成。
所述活塞杆3231的上部与抽吸按钮部310接触连接,下部插入于活塞壳体3232的内部空间3232a。
所述活塞杆3231在内部形成有流路3231a,以使在抽吸时由于在内部形成有流路3231a而使活塞壳体3232内的添加物能够移动。
所述活塞壳体3232中,活塞杆3231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内部空间3232a,并且所述活塞壳体3232分别与吸入管321和排出管322连通而连接。
所述活塞壳体3232位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并与吸入管321的另一端部连通,并且形成有内部空间3232a,活塞杆3231以升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3232a。
借由由活塞杆3231的升降引起的内部压力变化,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添加物流入到所述活塞壳体3232的内部空间3232a。
所述弹性部件3233与活塞杆3231结合而起到提供进行升降的活塞杆3231的复原力的作用。
如图所示,所述弹性部件3233可以利用套在活塞杆3231的外周面并插入于活塞壳体3232的弹性弹簧构成。然而,这仅是一实施例,只要可以实现上述目,这种弹性部件3233的构成可以以各种方式应用。
所述开闭阀324设置于与吸入管321连接的活塞壳体3232的下部而起到随着活塞杆3231的升降而选择性地开闭吸入管321的作用。
所述开闭阀324可以包括球阀3241而构成,所述球阀3241设置于与吸入管321和所述活塞壳体3232的内部空间3232a连通的阀流路上。
在此,所述球阀3241构成为如下方式:在阀流路中随着活塞部323的升降而移动,并且借由这种升降来开闭吸入管321和阀流路。
所述球阀3241起到选择性地遮蔽吸入管321的上端部的单向阻尼器的作用,在活塞壳体3232内产生吸入力的情况下向上方移动而开放吸入管321,在活塞壳体3232内产生压缩力的情况下向下方移动而遮蔽吸入管321的上端。
所述球阀3241形成为球形,可以利用金属、陶瓷或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刚性球构成。
另外,示出了如下情形的实施例,但是作为与此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利用吸入马达抽吸添加物: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通过手动方式对抽吸单元300加压而由使用人员抽吸添加物,进而将该添加物供给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若关于此进行考察,则尽管未示出,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构成有包括抽吸马达的抽吸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抽吸单元可以包括如下构成:吸入管,所述吸入管的一侧向添加物筒的内部延伸,另一侧布置于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吸入马达,与所述吸入管连接;开关部,构成为启动所述吸入马达,并暴露于所述饮用水筒的外部,从而能够由使用人员启动;以及排出管,与吸入马达连接而将添加物排出到饮用水储存空间。
所述气密单元330起到如下作用:结合于抽吸按钮部310而将抽吸按钮部310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划分进而维持气密,并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遮蔽所述抽吸按钮部310。
所述气密单元330构成为如下:形成为上部开放且下部封闭的圆筒管形状,在内侧面插入有抽吸按钮部310的杆部311,包围杆部311的下部侧面,使杆部311的下表面接触于内侧底面,外侧底面接触于所述抽吸部320的上端。
上述气密单元330起到如下作用:维持插入口129内侧面与杆部311外侧面之间的气密,从而防止在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制造的饮料或饮用水通过插入口129泄漏。
所述气密单元330可以使用在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褶皱部的波纹管,以相对于往返滑动移动的杆部311沿着上下方向伸缩。
另外,附图中未说明的附图标记126、127表示O形环形状的密封件,128表示结合于添加物筒200的下部而防止滑动的垫。
如上所述,所述气密单元330构成为如下:在不进行抽吸的状态下处于收缩的状态,当使用人员进行抽吸而使杆部311向下方移动时伸长。
图6是示出所述气密单元330a、330b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参照附图,所述气密单元330a可以在底面形成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个以上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a)示出气密单元330a的下面向上方凸出形成的实施例。
另外,如(b)所示,所述气密单元330b可以形成有上方及下方凸出的凸出部331。
在此情况下,所述气密单元330b可以减少与所述杆部311或活塞杆3231上端部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防止因接触摩擦等引起的损伤。
换言之,在上部筒120和下部筒110利用通过旋转的螺纹结合方式组装结合的情况下,若在抽吸按钮部310插入于上部筒120的插入口129的状态下将上部筒120以螺纹结合方式旋转并组装于下部筒110,则在组装过程中气密单元330的下端部旋转接触于活塞杆3231的上端部并产生摩擦,这种摩擦有可能导致气密单元330b的下端部受损。
因此,可以构成为如下:通过在所述气密单元330b的下端面形成凸出部331来最小化与活塞杆3231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在组装时因旋转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密单元330b的破损。
所述气密单元330、330a、330b利用诸如橡胶或硅胶等的具有弹力的材质形成,从而构成为在进行抽吸时在杆部311与活塞杆3231之间被压缩而使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在进行抽吸时使杆部311的下降移动力更有效地传递至活塞杆3231。
如上所述,所述气密单元330、330a、330b不仅划分抽吸按钮部310和抽吸部320,而且形成为围绕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的杆部311的包括下面和外周侧面的下部侧面的杯形状,而不是以往的O形环形态,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密封贯通插入有抽吸按钮部310的插入孔,可以确保插入口129的气密,由此,在使用时可以有效防止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的饮料或饮用水通过插入口129向外部泄漏,从而可以提供能够提高使用性及卫生性的效果。
另外,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因通过抽吸单元300抽吸添加物筒200的添加物并供给至饮用水储存空间111而在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形成负压,从而添加物的抽吸无法顺利进行,由此,针对一次抽吸所流出的添加物的量将减少,使得流出量变得不均匀,从而难以制造定量的混合饮料,进而,当要更换添加物筒200时,因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内部压力而难以开放。
因此,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构成有空气流入单元140,以便在抽吸时使外部空气流入到添加物储藏空间201内而消除形成于内部的负压(真空压),从而不仅使抽吸顺畅,而且使抽吸所带来的添加物的流出量恒定,并使添加物筒200的开放容易。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构成为如下:使添加物筒200的内外部连通,以根据添加物筒200的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而使添加物筒200外部的空气选择性地流入到所述添加物筒的内部。
参照图7,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设置于空气流入通道112上,借由添加物储存空间201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或诸如使用人员的操作等外力而选择性地开闭空气流入通道112,从而使空气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201。
在此,所述空气流入通道112形成为如下方式:形成于所述下部筒110的底面,以使外部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彼此连通。
所述空气流入通道112构成为如下方式:以不与下部筒110的饮用水储存空间111连通的方式一端形成于所述下部筒110的外侧下部而沿着厚度部分形成,另一端位于所述添加物筒200的上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内的添加物通过空气流入通道112泄漏。
另外,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可以使用借由外力而开闭的加压式结构和借由压力差而能够自动开闭的压力反应方式结构。
图7示出具有这种加压式结构的空气流入单元140,对此,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可以包括流入按钮主体141和弹性弹簧142而构成。
所述流入按钮主体141设置于空气流入通道112上,借由外力(加压)而进行往返移动,从而选择性地开闭空气流入通道112。
所述弹性弹簧142设置于所述流入按钮主体141,向遮蔽空气流入通道112的方向对流入按钮主体141提供复原力。
附加地,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以圆筒管形状插入结合于空气流入通道112内,内侧还可以配备有供所述流入按钮主体141插入的插入部144。
由此,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构成为如下:在因反复的抽吸或热的添加物的温度而在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内产生负压,从而流出的添加物的量不均匀或难以开放添加物筒200的情况下,在流入按钮主体141通过空气流入单元140借由弹性弹簧142而封闭空气流入通道112的状态下,由使用人员按压流入按钮主体141而开放空气流入通道112,并通过以如此方式开放的空气流入通道112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201,据此使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负压消除,从而能够使添加物筒200的开放变得容易。
随后,将参照图8对具有压力反应式结构的空气流入单元140a进行说明。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a构成为如下:设置于空气流入通道112上,并利用弹性材质形成,借由压力差或外力而被弹性变形,从而自动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112,据此使空气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201。
由于这种空气流入单元140a的自身材质构成为具有弹性复原力,因此可以省略上述的弹性弹簧142的构成,从而可以实现更简单的构成。
参照附图,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a利用弹性按钮构成,且设置于设置于空气流入通道112,所述弹性按钮利用弹性材料形成,并借由添加物筒200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而弹性变形,从而自动开闭空气流入通道112。
在此,所述空气流入通道112形成于下部筒110的底面而与添加物储存空间201连通,并且可以设置于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内的空气流入通道112的端部。
具体而言,所述弹性按钮可以包括按钮主体145及结合于按钮主体145的垫146而构成。
所述按钮主体145构成为如下:从添加物储存空间201侧插入于空气流入通道112,并且与空气流入通道112的内壁面形成隔开的空间,以使空气向外周面流入或流出到外周面。
所述垫146沿着所述按钮主体145的外周面结合并形成为覆盖从按钮主体145的外周面隔开而使空气流入或流出的隔开空间。
在此,所述垫146构成为如下:形成为其形状根据压力差而变形(箭头方向),从而当添加物储存空间201与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时能够自动开放空气流入通道112。
对此,对上述的空气流入单元140a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a中,在添加物筒500的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几乎没有的情况下,所述垫146紧贴于添加物筒200的内侧面,从而遮蔽空气流入通道112,由此防止添加物筒200内的添加物的流出。
此后,当借由所述抽吸按钮部310的操作等而添加物储存空间201内部的压力降低而产生与外部的压力差时,所述垫146如图所示地向箭头方向被弹性变形而使空气流入通道112开放,此时,外部的空气通过开放的空气流入通道112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201。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a设置于添加物筒200内部的储存空间201内,因此构成为从外部无法用肉眼看到,从而能够提高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审美性。
以下,将对包括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添加物的吸入及排出过程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所述饮用水筒100和添加物筒200分别填充有液态的饮用水和添加物,并在活塞壳体3232内也填充有添加物的状态下,若使用人员向下方按压抽吸按钮部310,则活塞部323也与此对应地向下方移动。
此后,活塞壳体3232内的活塞杆3231向下方移动,使得活塞壳体3232内部的压力增加。
如此,若活塞壳体3232内压力增加,则所述球阀3241向下方移动,据此,将关闭吸入管321的上端。
并且,活塞壳体3232内的添加物经由活塞杆3231的流路3231a和排出管322投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即,如上所述,若使用人员使抽吸按钮部310向下方移动,则添加物的吸入借由球阀3241而被阻断,活塞壳体3232内的添加物被投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另外,在上述的状态下,若使用人员解除施加于所述抽吸按钮部310的压力,则活塞部323借由弹性部件3233而向上方复原移动。此后,活塞部323向上方移动,活塞杆3231也向上方移动,同时活塞壳体3232内的压力变为低压。
然后,所述球阀3241向上方移动的同时开放吸入管321的上端,添加物储存空间201的添加物沿着吸入管321沿着吸入管321移动而流入到活塞壳体3232内,从而使添加物填充到活塞壳体3232内。
如上所述,使用人员通过所述抽吸单元300反复进行按压抽吸按钮部310的动作,从而能够将储存在添加物筒200的添加物每次以预定量投入到饮用水筒100。
另外,使用人员的这种抽吸作业借由根据活塞杆3231的移动的活塞壳体3232内的压力而使预定量的添加物投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显而易见的是,添加物的投入量可以根据基于活塞壳体3232的内部空间3232a的容积和活塞杆3231的升降距离产生的压力而不同。
图9是示出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添加物筒40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图9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内部结构的正剖视图。以下,将重点说明与上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构成不同的构成。
参照附图,如上所述,所述添加物筒400虽然可以可拆装地结合于饮用水筒100的下部,但是,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添加物筒400可以位于饮用水筒100a的侧面而在饮用水筒100a的侧面方向上可拆装地结合。
为此,所述下部筒150在侧面构成有引导主体151。所述引导主体151在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沿上下长度方向形成,并构成为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圆筒形状的结合空间,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供添加物筒400的凸出管部410插入的结合孔152。
在此,所述凸出管部410以沿着添加物筒400上部外侧凸出的方式延伸,其为中空管形状,在内侧插入有抽吸单元300。
所述添加物筒400在上部以凸出的方式贯通形成有凸出管部410,在内部形成有添加物储存空间401,并且所述添加物筒400竖立于所述结合空间而可拆装地结合。
另外,在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情况下,所述饮用水筒100a和添加物筒400构成为所述凸出管部410以卡扣方式可拆装地结合于结合孔152,由此,彼此可拆装地结合,并且构成为在下部筒150的下端部结合支撑部153而向上方支撑下部筒150和添加物筒400。
图11是示出在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饮用水筒100形成有引导管130的另一实施例的正剖视图,与上述的图4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结构相比,仅重点说明与此不同的构成。
参照附图,所述下部筒160还可以包括位于饮用水储存空间111内并供抽吸单元300插入的引导管130而构成。
所述引导管130从所述贯通孔114向饮用水储存空间111的内侧向上方延伸,并构成为管形状且向内侧插入抽吸单元300。
即,所述引导管130构成为使所述抽吸按钮部310、活塞部323及吸入管321的上部向内侧插入,从而提供如下效果:防止插入于内部的构成发生晃动,并防止添加物从贯通孔114流出并流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111。
另外,图中未说明的附图标记170表示上部筒,122a表示结合于上部筒170的塞部。
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使用易于制造并耐热的材料,因此,显然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PP)、特里坦(Tritan)、硅胶、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多样的材料制造。
图12是示出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添加物筒500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参照附图,所述添加物筒500是利用储存有添加物的添加物囊520的实施例,构成为将储存有添加物的添加物囊520以囊形式收纳于添加物筒500的内部的形态。
在此情况下,所述添加物筒500构成为如下:使用人员不向添加物储存空间201投入添加物原液,而是将收容有从制造商购买的添加物原液的添加物囊520插入于添加物储存空间201,从而能够简便地利用添加物。
若详细说明这种添加物筒500,则所述添加物筒500包括如下构成:添加物筒上部主体510;添加物筒下部主体530,与添加物筒上部主体510螺纹结合并在内部形成有添加物储藏空间201;添加物囊520,插入于添加物筒下部主体530的储存空间并在内部储存有添加物;以及垫540,结合于添加物筒下部主体530的下部而防止滑动。
在此,如图所示,所述添加物囊520形成为杯状且以插入到添加物筒下部主体530的储存空间的形状和大小形成,虽然未示出上部的开口面,但是为了防止携带时泄漏收容于内部的添加物,上部的开口面可以借由利用塑料材料等构成的遮蔽部件而被遮蔽。
另外,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构成为搭载有近距离无线通信(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据此可以向使用人员提供多样的信息。
即,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构成为如下:近距离无线通信部件设置于饮用水筒100或添加物筒200、400、500,从而能够感测与使用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相关的多样的信息,并将如此感测到的信息发送到设置有指定应用程序的使用人员的便携式终端,从而能够向使用人员提供多样的信息。
在此,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件可以应用公知的NFC芯片或NFC卡等多样的部件构成,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并且,对于上述的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信息应用而言,使NFC部件感测日期、添加物的种类、添加物的收容量、添加物的累积使用量等与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使用相关的多样的信息,由此,可以构成为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提供添加物的摄取量等使用人员的健康管理信息。但是,这种应用例为一实施例,显然可以构成为提供除此之外的多样的信息。
以下,将对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3及图14,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包括饮用水筒600、结合于饮用水筒600下部的添加物筒700、结合于饮用水筒600和添加物筒700的抽吸单元800(参照图15)而构成。
参照图15,所述饮用水筒600作为构成圆筒形的随行杯的主体的部分,构成为在内部形成有饮用水储存空间614而使其能够储存饮用水或饮料。
所述饮用水筒600可以包括下部筒610和上部筒620而构成。
首先,所述下部筒610的上部开放且下端封闭,从而在内部形成有用于储存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并且在下端底部形成有贯通孔615,以使所述抽吸单元800贯通插入。
在此,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贯通孔615形成为从上部筒620的中心部脱离而相邻于上部筒620的内周侧面,从而抽吸单元800可以设置为相邻于饮用水筒600和添加物筒700的内侧面。
所述上部筒620可拆装地结合于下部筒610的上部来遮蔽上部开放的下部筒610的上部,并且形成有使用人员能够饮用饮用水储存空间614的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口632。
详细地,所述上部筒620可以包括闭锁部630、旋转盖部640和遮蔽模块650而构成。
所述闭锁部630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610,在上面贯通形成有饮用口632以供使用人员饮用所储存的饮料,在上面以与所述饮用口632隔开的方式通过设置口631贯通设置有所述抽吸单元800。
在附图中,示出了所述闭锁部630通过彼此的螺纹结合而与下部筒610可拆装地结合的情形,但这仅是一实施例,只要是卡扣结合方式或按钮方式等可拆装且能够维持气密性的方式,就可以多样地应用。
所述旋转盖部640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630的上部,从而构成为当发生外力(使用人员的操作)时,以形成于下端部内侧中央部的旋转轴651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旋转盖部640构成为如下:形成有开口部641,从而暴露所述闭锁部630的上部,通过所述开口部641,随着旋转而暴露饮用口632和抽吸单元800。
在附图中,示出了如下情形的实施例:所述旋转盖部640作为杯形状,下部开放,从而以下部内侧面和闭锁部630的上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可旋转地结合于闭锁部630。
另外,所述上部筒620的使用状态可以根据所述闭锁部630和所述旋转盖部640的相对旋转位置而区分为保管模式、饮用模式及抽吸模式。
首先,所述保管模式表示如下状态:所述饮用口632及所述抽吸单元800被遮蔽,从而阻断使用人员的饮用水或饮料的摄取及所述抽吸单元800的操作,并且所述饮用口632借由所述遮蔽模块650而被遮蔽。
并且,所述饮用模式表示如下的状态:所述饮用口632借由所述开口部641而被开放,从而使使用人员可以通过所述饮用口632来摄取饮用水或饮料,并且抽吸单元800被遮蔽。
最后,所述抽吸模式表示如下状态:借由所述开口部641而所述饮用口632被遮蔽且所述抽吸单元800被开放,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操作所述抽吸单元800,此时,所述饮用口632借由所述遮蔽模块650而被遮蔽。
所述上部筒620可以将向所述保管模式、饮用模式及抽吸模式的转换随着从饮用模式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依次转换为保管模式及抽吸模式,或者随着从抽吸模式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依次转换为保管模式及饮用模式。
在后述的图20至图22中,示出了如下情形的实施例:所述上部筒620在抽吸模式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时成为保管模式状态,在所述保管模式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时成为饮用模式状态。但这仅是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所述各个模式可以在所述闭锁部630和所述旋转盖部640的相对旋转位置下多样地构成。
另外,对于上述的上部筒620的各个模式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的根据旋转盖部640的位置的各个模式及根据其的遮蔽模块650的操作说明中进行说明。
所述遮蔽模块650位于所述闭锁部630的下部,其上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盖部640,且构成为借由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而旋转并沿着所述旋转盖部640的轴方向移动,从而起到在所述旋转盖部640旋转时开闭所述饮用口632的作用。
参照图16详细说明,所述遮蔽模块650可以包括遮蔽支撑部652及弹性部件663而构成。
此时,所述遮蔽支撑部652包括旋转轴部6512、支撑主体661及遮蔽部662,与此同时,还可以包括空气遮蔽部664和平衡支撑部665而构成。
所述遮蔽支撑部652构成为如下:与所述旋转轴651轴结合,借由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而开闭所述饮用口632,并相对于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运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能够遮蔽所述饮用口632。
首先,所述旋转轴部6512构成为如下:固定结合于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轴651向内侧插入结合,并沿着所述旋转轴651升降。
为此,所述旋转轴651沿着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所述旋转轴部6512在供所述旋转轴651插入的插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螺纹部啮合的凸轮螺纹(未示出),随着所述旋转轴651的旋转,旋转轴部6512进行升降。
另外,在本发明的保管模式及抽吸模式下,饮用口及气孔需要维持被遮蔽的状态,在饮用模式下,饮用口及气孔需要处于被开放的状态。
为此,在本发明中,旋转轴部6512和遮蔽部662之间的隔开空间(隔开距离)设置为对应于抽吸模式和保管模式的角度值(例如,+22.5度)的旋转轴651的螺纹螺距值,因此即使旋转盖部640旋转,遮蔽模块650也可以在抽吸模式和保管模式(例如,+22.5度)下维持气密性。
在此,将对每种模式的旋转轴651的旋转和根据其的遮蔽模块650的具体操作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上文中示出了遮蔽模块650包括遮蔽支撑部652和弹性部件663而构成的实施例。然而,这仅是一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遮蔽模块650可以仅由遮蔽支撑部652构成,而没有弹性部件663。
对此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遮蔽支撑部652可以将所述凸轮螺纹划分为水平区间和倾斜区间,在水平区间中处于保管模式和抽吸模式,从而维持饮用口及气孔被遮蔽的状态,在倾斜区间中,处于饮用模式,从而使饮用口及气孔处于开放的状态。
即,对应于所述遮蔽支撑部652的升降位置,在所述抽吸模式与保管模式之间,将凸轮螺纹形成为水平凸轮,以使遮蔽支撑部652维持上升的状态,在保管模式与饮用模式之间,将凸轮螺纹形成为倾斜凸轮,以使遮蔽支撑部652能够下降。
所述支撑主体661构成为使所述旋转轴部6512可旋转地插入于内侧,并且与所述旋转轴部6512联动而下降,上升则借由弹性部件663而被支撑。
所述遮蔽部662构成为如下:一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撑主体661的外侧面,从所述一端部延伸形成而另一端部开闭所述饮用口632。
所述空气遮蔽部664以从所述支撑主体661的外侧面凸出的方式结合,并以借由所述旋转轴部6512的旋转而开闭形成于所述闭锁部630的气孔634的方式延伸形成。
所述平衡支撑部665从所述遮蔽部662与所述空气遮蔽部664之间的所述支撑主体661的外侧面凸出地结合,起到防止所述遮蔽部662和所述空气遮蔽部664之间以所述旋转轴部6512为中心发生偏心的作用。
所述弹性部件663与遮蔽支撑部652结合,起到向上方弹性支撑遮蔽支撑部652的作用。详细地,所述弹性部件663朝向旋转盖部640向上方支撑支撑主体661和遮蔽部662,使得遮蔽部662的密封件6621紧贴于饮用口632,从而可确保气密性。
另外,在所述闭锁部630可以形成有限制所述遮蔽模块650旋转的引导狭缝,以使在旋转盖部640旋转时遮蔽模块650不旋转而仅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引导狭缝呈下部开放且形成有垂直方向的狭缝的圆筒形,在所述狭缝插入有所述遮蔽部662、空气遮蔽部664及平衡支撑部665而引导所述遮蔽支撑部652沿着所述狭缝上下移动的同时限制旋转。
另外,所述上部筒620可以构成有引导槽642、防旋转用止动凸起635,以在所述抽吸模式、饮用模式及保管模式下引导所述闭锁部630和所述旋转盖部640的相对旋转位置位于所设定的位置,并且防止旋转盖部640过度旋转。
所述引导槽642形成于所述旋转盖部640的下端侧面,并且形成为与针对所述饮用模式、所述抽吸模式、所述保管模式的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半径对应的弧形状。
所述止动凸起635可以构成为如下:从所述闭锁部630的上表面凸出而插入于所述引导槽642,并且形成为在旋转时卡接在引导槽642的内侧面,从而限制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角度。
在附图中,与抽吸模式、保管模式及饮用模式均具有90°的旋转角的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角对应地,所述引导槽642形成为半圆形状,以使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角成为180°。但是,这仅是一实施例,显然可以对应于所述旋转盖部640的设定旋转角而设定其长度。
另外,虽然未示出,为了使使用人员能够确认或引导各个模式下的旋转盖部640的位置,引导槽642内可以包括能够安置止动凸起635的构成。作为这种构成,所述旋转盖部640可以构成为如下:将引导槽642的宽度对于各个模式的地点较宽地形成,从而引导止动凸起635的安置位置,或者通过使引导槽642的形成深度较深,从而引导止动凸起635的安置位置。
如上所述,上述的引导槽642和止动凸起635通过防止旋转盖部640的过度旋转,从而不仅可以防止弹性部件663的变形及遮蔽支撑部652的破损,还可以防止上部筒620的意外拆卸,并引导旋转盖部640在工作区间内稳定地转动。
参照图17,彼此面对的所述止动凸起635的侧面及所述引导槽642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可以形成有倾斜面,以减小所述止动凸起635脱离所述引导槽642的外力。
当施加预定的脱离外力时,所述倾斜面能够使所述止动凸起635越过所述引导槽642而移动,从而能够使旋转盖部640容易地从闭锁部630分离。
图17的(a)是示出没有形成倾斜面的情形的图,(b)和(c)分别是示出形成有倾斜面的情形的图。参照附图,所述倾斜面可以被多样地设定,可以如(b)所示地形成于止动凸起635,或者如(c)所示地形成于引导槽642等。
另外,所述倾斜面不应形成于需要防止旋转盖部640过度旋转的方向,而应形成于能够容易拆卸的其的相反方向。
因此,当如后述的图21至图23所示地依次转换抽吸模式、保管模式及饮用模式时,所述倾斜面形成于在抽吸模式的状态下彼此接触的引导槽642和止动凸起635的一侧面,在图23的饮用模式下彼此接触的引导槽642和止动凸起635的另一侧面可以形成有倾斜度大的直角形态的槽和凸起的形态,而不是倾斜面。
所述下部筒610可以被构成为通过在其内部形成空气层来确保保温性及隔热性。
参照图18,所述下部筒61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611、第二主体612及结合部613而构成。
所述第一主体611呈下部封闭而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形成有供所述抽吸单元800贯通设置的贯通孔615。
所述第一主体611以形成所述空气层的方式隔着隔开空间而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二主体612的内侧并在内部形成有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并且结合有所述抽吸单元800。此时,所述第一主体611和第二主体612可以通过熔接等来固定结合,并且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主体611和第二主体612的材质来应用多样的固定方法。
所述活塞壳体832可以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二主体612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二主体612可以如图所示地与所述活塞壳体832形成为一体而同时制造成型。
所述结合部613的下端部以与所述第二主体612的上端部接触的方式插入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611,并且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630。
所述添加物筒700构成为如下:以螺纹结合方式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600的下部,并且其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在内侧形成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从而能够储存液态的添加物。
参照图19,所述添加物筒700可以包括插入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内部并在内部储存有添加物的添加物囊710而构成。
另外,所述添加物囊710的上部开放且下端封闭,以与添加物筒700的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形状对应,从而其外侧面以与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内侧面接触的方式插入。
在此,所述添加物囊710可以形成有以上端部围绕所述添加物筒700的上端部侧面的方式弯曲的安置部711。
所述安置部711提高向添加物筒700内部的组装性,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添加物流入到添加物筒700的内部,不仅如此,还能够提供防止组装时上端部的形态变形等的效果。
所述抽吸单元800分别设置于饮用水筒600和添加物筒700,起到抽吸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添加物并供给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的作用。
所述抽吸单元800构成为借由使用人员的抽吸而使添加物每次定量地移动,从而构成为能够根据抽吸次数而调节添加物添加量。
如图所示,所述抽吸单元800可以构成为沿着添加物筒700和饮用水筒600的长度方向而设置,并与添加物筒700和饮用水筒600的内侧面相邻地布置。
详细地,所述抽吸单元800可以包括抽吸按钮部810、抽吸部820及气密单元850而构成。
所述抽吸按钮部810可滑动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部筒620,从而构成为根据使用人员的加压而移动。
所述抽吸按钮部810可以包括杆部811和引导套812而构成。
所述杆部811构成为如下:可滑动移动地设置于饮用水筒600的插入口633(参照图15),其上部暴露于饮用水筒600的外部而供使用人员对上端部进行加压,下部向抽吸部820传递外力。
所述引导套812呈管形状,在内侧插入有杆部811而引导进行往返移动的杆部811,并插入于气密单元850的上部内侧。所述引导套812可以构成为形成于上端部的凸缘部的下端部侧面接触于插入口633的上面而固定支撑于插入口633。
所述引导套812通过凸缘部将气密单元850的上端部固定于插入口633的内周面,当杆部81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时,减少与气密单元85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提供防止气密单元850受损的效果。
所述抽吸部820位于所述下部筒610的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内,借由所述抽吸按钮部810的往返移动而升降,并分别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和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连通而连接,从而起到借由升降来吸入所述添加物而使其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的作用。
所述抽吸部820可以包括吸入管821、活塞部830、排出管822及开闭阀840而构成。
所述吸入管821呈中空管形状,一侧以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连通的方式向所述添加物筒700的内部延伸,另一侧布置于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内,从而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添加物借由活塞部830而流入。
此时,所述吸入管821以相邻于添加物筒700和饮用水筒600的内侧面的方式布置,下端部以与添加物筒700的底面相邻的方式布置,从而使添加物容易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内,并且使添加物筒700倾斜而能够吸入残留量的添加物。
虽然未示出,所述吸入管821在吸入端部设置网孔网来防止杂质流入到抽吸部820内,从而能够防止抽吸部820的功能下降。
所述活塞部830位于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内并与吸入管821的另一侧端部连通而连接,从而起到借由抽吸按钮部810的往返移动来从吸入管821吸入添加物,并使所吸入的添加物流出到排出管822的作用。
所述活塞部830可以包括活塞杆831、活塞壳体832和弹性部件833而构成。
所述活塞杆831与所述抽吸按钮部810联动而借由所述抽吸按钮部810的往返移动而升降,并且在内部形成有流路,以便插入于活塞壳体832的内部空间而进行抽吸时活塞壳体832内的添加物能够移动。
在所述活塞壳体832中,活塞杆831可升降地设置于内部空间,吸入管821和排出管822分别连通而连接,并且添加物储藏空间701的添加物借由基于所述活塞杆831的升降的内部压力变化而向内部空间流入。
另外,所述活塞壳体832由于在其内部流入添加物,因此在使用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清洗。
因此,所述活塞壳体832包括活塞主体851和活塞盖852而彼此可拆装地构成,从而构成为在清洗时通过分离活塞盖852来开放内部空间,在使用时通过结合活塞盖852来封闭内部空间。
具体而言,所述活塞主体851的上部开放,下部以连通的方式连接有吸入管821,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
所述活塞主体851可以固定于后述的第二主体612,如图所示,可以与所述第二主体612形成为一体并同时制造。
并且,所述活塞盖852结合于所述活塞主体851的上部,从而遮蔽活塞主体851的上部,并且所述排出管822贯通插入于所述活塞盖852。
另外,所述活塞盖852借由弹性部件833而向上方得到支撑,从而紧贴于活塞主体851。
以下,将对所述活塞主体851和活塞盖852的拆装构成进行说明。
参照图20,所述活塞主体851在上端部内周侧面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拆装槽8511。
并且,所述活塞盖852可以在外周面形成有通过旋转而可拆装地紧固于所述拆装槽8511的拆装凸起8521。
在此,所述拆装凸起8521和拆装槽8511以彼此对应的形状及大小形成,从而构成为在彼此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拆装凸起8521的卡定被解除,在彼此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拆装凸起8521因干涉而被卡定。
因此,在想要清洗的情况下,使用人员按压活塞盖852以将活塞盖852从活塞主体851隔开,然后在此状态下旋转拆装凸起8521以使拆装凸起8521位于拆装槽8511的位置,从而解除拆装凸起8521从拆装槽8511的卡定,进而分离活塞盖852。
相反,在想要组装活塞盖852的情况下,与上述过程相反,使用人员使活塞盖852的拆装凸起8521位于拆装槽8511的位置,然后在此状态下按压并旋转拆装凸起8521,使得拆装凸起8521卡接在活塞主体851的上端部。
另外,所述拆装凸起8521和拆装槽8511的形成位置可能受限于抽吸单元对于下部筒610的结合位置。这是因为,排出管822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从而排出管822在旋转盖部640旋转时对下部筒610引起干涉,进而可能限制旋转。因此,优选地,所述拆装凸起8521和拆装槽8511的位置要考虑上述的排出管822的可旋转范围来设定。
所述弹性部件833位于活塞壳体832内部并且与活塞杆831结合,从而起到提供复原力的作用,使活塞杆831被加压而向下方移动之后能够向上方移动。
所述排出管822构成为如下:呈中空管形状,并从所述活塞部830的端部延伸而设置于饮用水储存空间614的内部,并使被抽吸的所述添加物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
所述排出管822的一侧以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活塞杆831的上部,另一侧连通于饮用水储存空间614而将添加物供给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如图所示,所述排出管822可以构成为另一侧端部向下方弯曲形成,从而能够使添加物向饮用水储存空间614落下。
另外,所述排出管822在外周侧面可以形成有滑动开闭部823,以使使用人员能够容易地清洗添加物的移动流路。
所述滑动开闭部823配备于排出管822的上表面,当使用人员沿水平方向滑动移动时,内部的添加物移动空间将被开放。
所述开闭阀840设置于与吸入管821连接的活塞壳体832的下部,起到随着活塞杆的升降而选择性地开闭吸入管821的作用。
所述开闭阀840可以包括球形的球阀843而构成,所述球阀843设置于与吸入管821和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阀流路842上,并随着活塞杆831的升降而移动,从而开闭阀流路842。未说明的附图标记841表示阀主体。
在此,所述球阀843在活塞壳体832内产生吸入力时向上方移动并打开阀流路842,并且在活塞壳体832内产生压缩力时向下方移动并遮蔽阀流路842。
所述球阀843形成为球形,可以利用金属、陶瓷或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刚性球构成。
所述气密单元850结合于抽吸按钮部810而划分抽吸按钮部810与抽吸部820,起到维持抽吸按钮部810与抽吸部820之间的气密的作用。
所述气密单元850构成为如下:形成为上部开放且下部封闭的圆筒管形状,在内侧面插入有抽吸按钮部810,使抽吸按钮部810的下表面接触于底面,下端面接触于所述抽吸部820。
所述气密单元850可以构成为在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褶皱部的波纹管,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伸缩。
在此,由于上述的气密单元850的详细构成与上述的图6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可以包括空气流入单元140b(参照图15、图18)而构成,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b设置于外部和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彼此连通的空气流入通道上,并自动开闭空气流入通道而使空气流入到添加物储存空间701。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b利用压力反应式的弹性按钮构成,从而构成为如下:在下部筒610的底部形成有空气流入通道,以使外部和添加物储存空间701彼此连通,并根据添加物筒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而自动开闭空气流入通道,从而使添加物筒外部的空气移动到添加物筒内部。在此,所述空气流入单元140b与上述图8的空气流入单元140a的构成及作用实质上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尽管在上面示出了将压力反应式弹性按钮应用于空气流入单元140b的情形,但是这仅是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应用图7所示的加压方式的构成。另外,未说明的附图标记6513、720分别表示固定帽和添加物筒盖。
以下,将参照图21至图24说明与保管模式、饮用模式及抽吸模式中的各个模式相关的包括所述旋转盖部640的旋转动作和据此的遮蔽模块650的升降移动的动作。
首先,如上所述,所述上部筒620可以根据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而分别构成为保管模式、饮用模式及抽吸模式。
此时,遮蔽模块650的升降移动可以包括弹性部件663在内而通过弹性部件663、旋转轴部6512和旋转轴651的螺纹结合的螺距移动来实现,或者尽管没有如上所述地图示,遮蔽模块650的升降移动可以在没有弹性部件663的情况下通过凸轮螺纹的倾斜度来实现。
以下,将说明遮蔽模块650的升降通过弹性部件663、旋转轴部6512和旋转轴651的螺纹结合而进行升降的实施例。
首先,图21示出在抽吸模式下的旋转盖部640的位置及遮蔽模块650的操作。
参照附图,在抽吸模式下,所述旋转盖部640的开口部641位于抽吸按钮部810所处的左侧,从而使用人员可以对抽吸按钮部810加压。
并且,此时的遮蔽模块650中,为了防止在抽吸时饮料等通过饮用口632而泄漏,遮蔽部662的密封件6621、6641、6651紧贴于饮用口632而遮蔽饮用口632,并且气孔634也被遮蔽而完全密封饮用水储存空间614。
此时,如上所述,所述引导槽642和止动凸起635可以在彼此接触的面形成有倾斜面。
继而,图22示出在保管模式下的旋转盖部640的位置及遮蔽模块650的操作。
参照附图,在所述保管模式下,所述旋转盖部640从抽吸模式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作为负方向),仅暴露闭锁部630的上表面,从而防止意外的抽吸或饮用口632的暴露。
此时,在保管模式下,所述遮蔽模块650构成为如下:即使所述旋转盖部640从抽吸模式旋转,所述遮蔽部662的密封件6621、6641、6651也紧贴于饮用口632,并且从抽吸模式到保管模式,遮蔽部662遮蔽饮用口632。
如上所述,在保管模式下,所述遮蔽模块650构成为遮蔽部662的密封件6621、6641、6651遮蔽饮用口632,以防止在保管时饮料等泄漏,并且气孔634也被遮蔽,从而使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完全密闭。
图23示出在饮用模式下的旋转盖部640的位置及遮蔽模块650的操作。
参照附图,在饮用模式下,所述旋转盖部640从抽吸模式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开口部641位于饮用口632所处的右侧,使用人员可以通过饮用口632饮用饮料等。
并且,此时的遮蔽模块650中,遮蔽部662下降而开放饮用口632,使得饮用水存储空间614内的饮料能够通过饮用口632流出。
另外,此时,所述气孔634被开放,当使用人员通过饮用口632摄取饮料时,外部空气流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内,从而帮助使用人员易于摄取饮料。
并且,如上所述,所述引导槽642和止动凸起635可以形成在彼此接触的面倾斜度较大的直角形态的槽和凸起的形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示出了所述旋转盖部640对于所述保管模式、饮用模式及抽吸模式以90°旋转角为基准变更各个模式的情形,但这仅是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以多样的旋转角为基准进行模式变更。
如上所述,所述遮蔽模块650的详细移动位置构成为如下:在抽吸模式和保管模式下,遮蔽部662维持上升的状态来遮蔽饮用口632,在饮用模式下,遮蔽部662下降来开放饮用口632。
以下,将说明借由弹性部件663而控制遮蔽模块650的升降的实施例。
首先,如图所示,所述弹性部件663构成为如下:上端支撑于支撑主体661下部,下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6512下端,从而向所述支撑主体661施加向上方的弹性支撑力。
由此,所述旋转轴部6512借由旋转轴651的旋转而从上端位置向下方移动的同时,凸缘部6512a在预设定的位置接触于所述支撑主体661,此后约束所述支撑主体661的同时一同下降。
此时,所述接触位置可以设定为所述保管模式位置(b地点),也可以将所述接触位置设定为所述保管模式与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位置(b'地点)。
另外,在上文中,说明了遮蔽模块650的升降借由弹性部件663、旋转轴部6512和旋转轴651的螺纹结合的螺距移动而被控制的实施例。以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当遮蔽模块650的向抽吸模式、保管模式及饮用模式的变换通过由倾斜凸轮形成的凸轮螺纹而实现时,对此时的遮蔽模块650在各个模式下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24的(a)是示出基于旋转盖部640的旋转的各个模式的图,a为饮用模式,b为保管模式,c为抽吸模式,(b)示出在这种各个模式下基于遮蔽部662的饮用口632的开闭操作。
在此,所述旋转轴部6512构成为如下:可滑动移动地插入于支撑主体661的插入口,在上端部形成有凸缘部6512a,以限制支撑主体661的上部移动。
首先,在饮用模式时,若旋转盖部640的开口部641的位置位于右侧((a)的a地点),则所述遮蔽部662以下降的状态开放饮用口632((b)的a地点)。
此后,若旋转盖部640的开口部641的位置位于中央下侧((a)的b地点)以成为保管模式,则遮蔽部662上升而遮蔽饮用口632((b)的b地点)。
另外,在抽吸模式时,旋转盖部640的开口部641的位置位于左侧((a)的c地点),从而维持遮蔽饮用口632的状态((b)的c地点)。
在上述的构成中,饮用口632的开放通过旋转盖部640从保管模式旋转到饮用模式的地点开始逐渐下降而实现。
即,饮用口632的开放可以视为从作为保管模式的b地点开始实现,据此,饮用口632被遮蔽的区间可以视为由从作为抽吸模式的c到作为保管模式的b区间构成。
由此,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如下:通过使饮用口632开放的时期从b地点移动到b'地点,从而增加饮用口632被遮蔽的区间,据此饮用口632不会因不期望的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而被开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气密性。即,即使所述旋转盖部640从保管模式的中心地点向饮用模式侧稍微旋转,也能够维持随行杯的气密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于调节饮用口632的开放时期,也可以通过上述的凸轮螺纹的凸轮倾斜角来进行调节。
在附图中,如上所述,假设调节饮用口632的开放时期时,θ1表示从抽吸模式到饮用模式为止的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角,θ2表示饮用口632被遮蔽的旋转盖部640的旋转角。
以下,对包括上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的添加物的吸入及排出过程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所述饮用水筒600和添加物筒700分别填充有液态的饮用水和添加物,并在活塞壳体832内也填充有添加物的状态下,操作抽吸单元800,以使添加物混合到液态的饮用水。
为此,使用人员为了处于抽吸模式而旋转旋转盖部640,以使抽吸按钮部810暴露于开口部641,若使用人员向下方按压抽吸按钮部810,则据此活塞部830也与此对应地向下方移动。
这样一来,活塞壳体832内的活塞杆831向下方移动,从而活塞壳体832内部的压力将增加,据此,所述球阀843向下方移动而遮蔽阀流路842,同时活塞壳体832内的添加物经由活塞杆831的流路和排出管822而投入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
在上述状态下,若使用人员解除施加于抽吸按钮部810的压力,则活塞杆831借由弹性部件663而向上方复原移动,活塞壳体832内的压力变为低压,据此,球阀843向上方移动并开放阀流路842。
如此,当阀流路842开放时,添加物储存空间701的添加物沿着吸入管821移动并流入活塞壳体832内而被填充。
在此,使用人员反复进行按压抽吸按钮部810的动作,从而能够将储存在添加物筒700的添加物每次以预定量投入到饮用水筒600。
如上所述,若在饮用水中储存添加物,则使用人员为了饮用其而使旋转盖部640旋转为饮用模式,从而开放饮用口632,并能够通过饮用口632饮用混合有添加物的饮料。
另外,为了保管所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旋转所述旋转盖部640而使开口部641借由闭锁部630而遮蔽。
以下,将对所述上部筒620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5及图26,所述上部筒620可以构成为配备吸管部673而使使用人员能够通过吸管部673来饮用饮用水或饮料,而不是饮用口632。
对此进行说明,所述上部筒620可以包括闭锁部671、旋转盖部640、672、吸管部673以及开闭塞674而构成。
所述闭锁部671与下部筒610可拆装地结合,在上面中央部贯通形成有第一贯通插入口6711,与第一贯通插入口6711隔开布置而在上面贯通插入有抽吸单元800。
所述旋转盖部672在与第一贯通插入口6711对应的上面中央部形成有第二贯通插入口6721,并结合于闭锁部671的上部,以便能够借由外力而沿着圆周方向旋转。
所述旋转盖部672以暴露闭锁部671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641,借由旋转而选择性地暴露所述抽吸单元800的上部。
所述吸管部673构成为呈管形状而使使用人员能够饮用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614的饮用水或饮料,并且所述吸管部673构成为同时插入于第一贯通插入口6711和第二贯通插入口6721,插入端部位于饮用水储存空间614内而可以使饮用水流入。
在此,所述吸管部673构成为如下:为了能够进行沿上下方向的弹性伸缩而形成有褶皱部6731,在保管时使其收缩而用开闭塞674遮蔽,在饮用时,若开放开闭塞674,则上述吸管部673伸长,从而可使使用人员容易利用。
所述开闭塞674可拆装地插入于第二贯通插入孔6721,以起到在吸管部673收缩的状态下遮蔽第二贯通插入孔6721,并且所述开闭塞674通过连接部件675而连接于旋转盖部672,从而可以防止丢失。
图27是示出饮料制造用随行杯中的旋转盖部和闭锁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在图27中,(a)表示旋转盖部的平面图,(b)表示旋转盖部的侧剖视图,(c)表示结合有抽吸单元的闭锁部的平面图。以下,重点观察与前述的旋转盖部和闭锁部不同的结构,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
首先,参照图27的(a)及(b),所述旋转盖部643在下部面形成有止动凸起635a和防漏槽644。
所述止动凸起635a从旋转盖部643的下端侧面凸出,并插入于后述的所述闭锁部680的引导槽642a。
所述止动凸起635a形成为在旋转盖部643旋转时卡接在所述引导槽642a的内侧面,以限制所述旋转盖部643的旋转角度,从而起到防止旋转盖部643过度旋转的作用。这与上述的止动凸起635的构成及目的相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附图中,所述止动凸起635a以旋转盖部643的中心为基准位于防漏槽644的内侧,但这仅是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其位置的选定可以多样。
另外,彼此面对的所述止动凸起635a的侧面及所述引导槽642a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有倾斜面,以减少所述止动凸起635a脱离所述引导槽642a的外力。
在此,如上所述,当施加预定的脱离外力时,所述倾斜面使所述止动凸起635a能够越过所述引导槽642a而移动,从而使旋转盖部643能够容易地从闭锁部680分离。此时,所述倾斜面不应形成于需要防止旋转盖部643的过度旋转的方向,而是应形成于可容易拆卸的其的相反方向,对此的详细说明与前述的图17的止动凸起635和引导槽642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所述防漏槽644形成于旋转盖部643的下面,且构成为在饮用模式下使气孔634位于槽的内侧,从而起到在空气遮蔽部664从气孔634脱离时防止因内部压力而逆流至气孔634的饮用水流出至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外部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防漏槽644可以具有如下作用:防止因气孔634的表面张力而附着于气孔634的饮用水借由抽吸压力而向气孔634外部泄漏时沿着旋转盖部643和闭锁部680之间的微小隔开空间而向外部扩散并泄漏。
即,所述防漏槽644具有如下作用:防止从气孔634逆流的饮用水接触于旋转盖部643与闭锁部680之间的接合端部,从而防止饮用水从接合端部沿着微小隔开空间扩散并向外部泄漏。
在此,所述防漏槽644可以构成为位于与气孔634同一圆周上,以在旋转盖部643旋转时与气孔634的移动路径一致。
并且,所述防漏槽644形成为具有比气孔634的直径大的宽度,从而构成为使气孔634位于内侧,并且优选地,形成为足够大的宽度,以能够包括逆流的饮用水的扩散范围。即,所述气孔634的大小和位置的布置可以设定为位于所述防漏槽644的宽度内并被收容。
在所述防漏槽644可以插入有安置凸起636。所述安置凸起636插入于防漏槽644而在旋转盖部643旋转时沿着防漏槽644移动,同时形成有防脱离部645,以在保管模式下使所述安置凸起363安置于相应地点而防止脱离。
所述防脱离部645构成为如下:当安置有所述安置凸起636时防止其脱离,并且在为了模式变更而由使用人员产生外力的情况下,仅通过外力而实现安置凸起636的脱离。
因此,即使在保管模式下产生较小的外力,所述安置凸起636借由所述防脱离部645而位于相应位置,因此可以防止在保管状态下因旋转盖部643的旋转而导致的饮用口的开放。
如图所示,所述防脱离部645可以包括如下构成:防脱离槽5461,形成于所述防漏槽644的底面,并安置所述安置凸起636;台阶部6452,分别形成于所述防脱离槽6451的前端和后端。在此情况下,当模式改变时,所述安置凸起636沿着防漏槽644移动,并且在诸如保管模式的特定模式(下安置凸起636安置于防脱离槽6451,从而防止脱离。
在此,所述防脱离槽6451形成为具有与防漏槽644相同的深度,并且由所述台阶部6452限制安置于防脱离槽6451的安置凸起636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将安置凸起636约束于防脱离槽6451。
另外,所述防脱离部645除了所述防脱离槽6451和台阶部6452以外,可以有多样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如上所述通过将防漏槽644的深度和宽度形成为不同而能够防止所述安置凸起636脱离的构成。
参照图27的(c),所述闭锁部680分别形成有安置凸起636和引导槽642a。所述安置凸起636从所述闭锁部680的上表面凸出并插入于所述防脱离槽6451。
所述引导槽642a形成于所述闭锁部680的上表面而插入有止动凸起635a,并且形成为弧形状,以使其对应于在所述抽吸模式及饮用模式下的旋转盖部643的旋转半径。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在单独储存饮料制造用添加物之后需要使用时收纳于随行杯而使用,图28的(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现例的添加物储存囊的立体图,(b)是其侧面图。
参照图28,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大致可以包括侧壁部11000、底部12000以及密封膜13000而构成。对此将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对使用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20000进行说明。
图29是示出添加物储存囊10000收纳于所述添加物筒23000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构成为可收纳于饮料制造用随行杯20000的添加物筒23000而使用。此时,在将添加物储存囊10000插入于添加物筒的情况下,侧壁部11000布置为接触于添加物筒23000的内侧面23200,底部12000布置为接触于所述添加物筒23000的底面。
由此,根据本发明,将储存有添加物的囊10000收纳于饮料制造用随行杯20000而使用,而不是直接将添加物投入到饮料制造用随行杯20000,从而解决了在将液态的添加物投入到随行杯20000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因添加物的流出而导致的添加物的损失、卫生上的问题等,并且能够容易地向随行杯投入添加物。
并且,如现有技术,在直接向随行杯20000的添加剂收纳空间投入液状的添加物的情况下,存在使用后每次都要清洗添加剂收纳空间的麻烦的问题。尤其,在诸如蜂蜜或红参液等粘性高的添加物的情况下,在去除固着于收纳空间的底部边缘等的添加物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但是,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通过将储存有添加物的囊10000直接插入于添加物筒23000而使用,从而能够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
再次参照图29,在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中,所述底部12000可以包括如下构成:底部凸出部12100,在所述底部12000的中央部向内侧上方凸出而形成;底部底面部12200,形成于所述底部凸出部12100与所述侧壁部11000之间。
在此,为了引出添加物,抽吸单元的吸入管的底面端部可以位于所述底部底面部12200的上部。此时,所述吸入管的端部可以位于所述底部底面部12200与所述底部凸出部12100上面之间。
由此,根据本发明,储存于囊10000内的添加物直到最后聚集到底部底面部12200,从而能够无残留地使用残留量的添加物。
此时,所述底部凸出部12100可以包括如下构成:倾斜面12100b,相对于底面12000的垂直方向,向内侧具有预定角度,并且向底面12000的内侧上方延伸;上表面12100a,从所述倾斜面12100b向内侧水平延伸。
由此,根据本发明,即使是诸如蜂蜜或红参原液等粘性高的添加物的情况下,添加物也会沿着所述底部凸出部12100的倾斜面12100b聚集到底部底面部12200,从而能够防止添加物的浪费。
在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中,在所述侧壁部11000的上端边缘可以形成有用于安置于所述添加物筒23000的上端边缘的安置部11100。
此时,所述安置部11100可以包括如下构成:水平板11100a,从所述侧壁部11000的上端向外侧平行地延伸相当于所述添加物筒23000的上端边缘厚度的距离;垂直板11100b,从所述水平板11100a的端部向下方延伸预定距离。
所述安置部11100不仅可以提高向添加物筒23000内部的组装性并能够有效地防止添加物流入到添加物筒23000内部,还能够提供防止组装时上端部的形态变形等的效果。并且,所述安置部11100的垂直板11100b提供未被污染的把持区域,从而能够如下所述地容易取出囊10000。
在本发明中,所述密封膜13000执行密封储存于囊10000的添加物的功能。因此,可以配备为在囊10000中填充添加物之后粘合于侧壁部11000的上端边缘。此时,所述密封膜13000可以利用诸如塑料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制造。另外,将添加物储存囊10000插入于添加物筒23000之后,将从所述侧壁部11000的上端边缘分离密封膜13000而使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侧壁部11000可以包括其外周面上部凸出的凸出部11200而构成。此时,在所述凸出部11200的边界可以形成有安置于添加物筒23000的内侧面23200的台阶部11300。
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10000借由所述台阶部11300而能够稳定地支撑于添加物筒23000的准确位置。
图30至图33是示出形成于根据本发明的添加物储存囊的外周面的台阶部的实施例的侧面图。
首先,参照图30,所述台阶部11300可以沿着所述侧壁部11000的外周面而沿水平方向a形成。
并且,参照图31,所述台阶部11300可以形成为相对水平方向具有正倾斜角的线段b和具有负倾斜角的线段c沿着所述侧壁部11000的外周面而彼此交叉并连续连接的形态。即,如图所示,所述台阶部13300可以形成为直线以Z字形连接的形态。
由此,所述添加物储存囊10000能够准确地布置于添加物筒23000内侧面23200的匹配位置。并且,能够防止在使用时囊10000在添加物筒23000内旋转。
并且,参照图32,所述台阶部11300可以形成为相对水平方向具有正曲率的圆弧d和具有负曲率的圆弧e沿着所述侧壁部11000的外周面而彼此交叉并连续连接的形态。即,如图所示,所述台阶部11300可以形成为波浪形状连接的形态。在此,具有正曲率的圆弧d是指向上凸起的圆弧,具有负曲率的圆弧e是指向下凸起的圆弧。
由此,所述添加物储存囊10000能够准确地布置于添加物筒23000内侧面23200的匹配位置。尤其,根据本实施例,在从添加物筒23000取出添加物储存囊10000时,用手把持安置部11100的垂直板11100b并使其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台阶部11300的波浪形状的倾斜的旋转力而容易地使其旋转并取出。
此外,参照图33,所述具有正曲率的圆弧及所述具有负曲率的圆弧可以分别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中心点的两个圆弧f和g彼此连接的形态。即,如图所示,所述台阶部11300可以形成为波浪形状的峰部分和谷部分尖锐的形态。
本实施例对应于采取了图31的实施例和图32的实施例的所有优点的形态的实施例。由此,所述添加物储存囊10000能够准确地布置与添加物筒23000内侧面23200的匹配位置,同时在取出添加物储存囊10000时能够通过台阶部11300的旋转力而容易地取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添加物储存囊10000可以使用制造容易、耐冲击且耐热的材料,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利用诸如聚丙烯(PP)、特里坦(Tritan)、硅胶、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多样的材料制造。
另外,所述添加物储存囊10000还可以额外包括QR码,从而可向使用人员提供多样的信息。
即,如图34所示,可以构成为如下:将QR码贴纸30000贴附于添加物筒23000的下部,从而再扫描时能够向使用人员的便携式终端提供使用饮料制造用随行杯时的多样的信息。
并且,如图3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如下:利用透明材质形成添加物筒23000的下部40000,并在添加物储存囊10000的下部贴附QR码贴纸41000。
在此,利用所述QR码的信息应用可以构成为提供添加物的种类、组成成分含量、保质期、添加物的制造源等多样的信息。但是,这种应用例仅为一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可以构成为提供除此之外的多样的信息。
尽管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多样的变形并可以实现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来确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下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插入其中而使用的添加物储存囊:同时收容饮用水和添加物,并根据使用人员的需要而抽吸添加物而添加到饮用水中,从而能够使饮料制造变得容易,并保持气密而防止饮料泄漏到外部。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气密单元而在制造饮料时提高气密性以防止添加物泄漏到外部,从而防止添加物或饮料在抽吸时或使用时发生泄漏,由此能够防止添加物的浪费,并且能够提高携带时的卫生性。

Claims (40)

1.一种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构成:
饮用水筒,包括下部筒和上部筒,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开放且下端遮蔽,从而在内部形成有储存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水储存空间,所述上部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的上部,遮蔽上部开放的所述下部筒的上部,并形成有使用人员能够饮用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的饮用水或饮料的饮用口;添加物筒,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的下端,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添加物的添加物储存空间;抽吸单元,以横跨并贯通所述饮用水筒和所述添加物筒的方式设置,抽吸所述添加物并将所述添加物供给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
其中,所述抽吸单元包括如下构成:
抽吸按钮部,可滑动往返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部筒,并随着使用人员的加压而移动;
抽吸部,位于所述下部筒的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并通过所述抽吸按钮部的往返移动而升降,并分别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和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连通而连接,从而通过升降吸入所述添加物以使其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
其中,所述上部筒包括如下构成:
闭锁部,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下部筒,在上面贯通形成有所述饮用口,在上面以与所述饮用口隔开的方式贯通设置有所述抽吸单元;
旋转盖部,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的上部,并以向内侧下方延伸而形成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以使所述闭锁部暴露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旋转时通过所述开口部暴露所述饮用口或所述抽吸单元的上部;以及
遮蔽支撑部,位于所述闭锁部的下部,上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盖部,构成为借由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及沿着所述旋转盖部的轴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在所述旋转盖部旋转时开闭所述饮用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单元还包括如下构成:气密单元,结合于所述抽吸按钮部,将所述抽吸按钮部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划分而维持气密,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遮蔽所述抽吸按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单元构成为如下:形成为上部开放且下部封闭的圆筒管形状,在内侧面插入有所述抽吸按钮部,所述抽吸按钮部的下表面接触于内侧底面,外侧底面接触于所述抽吸部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单元构成为以沿上下方向伸缩的方式在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褶皱部的波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按钮部包括如下构成:杆部,可滑动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饮用水筒的插入口,并构成为上部暴露于所述饮用水筒外部而供使用人员对上端部进行加压,下部向所述抽吸部传递外力,
所述气密单元的底面包括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个以上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而构成,构成为减小所述气密单元的底面与所述杆部或所述抽吸部之间的接触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按钮部包括如下构成:
杆部,可滑动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饮用水筒的插入口,并构成为上部暴露于所述饮用水筒外部而供使用人员对上端部进行加压,下部向所述抽吸部传递外力;
引导套,在内侧插入有所述杆部,并引导进行往返移动的所述杆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部包括如下构成:
吸入管,呈中空管形状,一侧以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连通的方式延伸到所述添加物筒的内部,另一侧布置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内;
活塞部,位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并与所述吸入管的另一侧端部连通而连接,从而借由所述抽吸按钮部的往返移动而从所述吸入管吸入所述添加物;以及
排出管,呈中空管形状,从所述活塞部端部延伸,并将被抽吸的所述添加物流出到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管还包括如下构成:滑动开闭部,配备于排出管的外周侧面,借由使用人员的操作而进行滑动移动来开放与所述排出管连通的添加物移动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在吸入端部设置有网孔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部包括如下构成:
活塞杆,与所述抽吸按钮部联动并借由所述抽吸按钮部的往返移动而进行升降,在内部形成有流路;
活塞壳体,在内部空间可升降地设置有所述活塞杆,并分别分别与所述吸入管和所述排出管连通而连接,并且借由所述活塞杆的升降而向所述内部空间流入所述添加物;以及
弹性部件,与所述活塞杆结合并向活塞杆提供复原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壳体包括如下构成:
活塞主体,形成有所述内部空间,且上部开放;
活塞盖,结合于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并遮蔽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
其中,所述活塞主体在上端部内周侧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拆装槽,
所述活塞盖在外周面形成有根据旋转而可拆装地紧固于所述拆装槽的拆装凸起,并借由所述弹性部件而弹性地插入并结合于所述拆装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部还包括如下构成:开闭阀,设置于与所述吸入管连接的所述活塞壳体的下部,并随着所述活塞杆的升降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吸入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阀包括如下构成:球形的球阀,设置于与所述吸入管和所述活塞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阀流路上,根据所述活塞杆的升降而移动并开闭所述阀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单元构成为沿着所述添加物筒和所述饮用水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布置为相邻于所述添加物筒和所述饮用水筒的内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筒的使用状态分为如下模式:
保管模式,根据所述闭锁部和所述旋转盖部的相对旋转位置,所述饮用口及所述抽吸单元被遮蔽,从而阻断使用人员的饮用水或饮料的摄取及所述抽吸单元的工作,并且所述饮用口借由所述遮蔽支撑部而被遮蔽;
饮用模式,所述饮用口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被开放,使使用人员能够通过所述饮用口来摄取饮用水或饮料;以及
抽吸模式,通过所述开口部而所述饮用口被遮蔽,且所述抽吸单元被开放,以使使用人员能够操作所述抽吸单元,所述饮用口借由所述遮蔽支撑部而被遮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筒随着从饮用模式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依次转换为保管模式及抽吸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支撑部包括如下构成:
旋转轴部,与所述旋转轴相结合并沿着所述旋转轴升降;
支撑主体,在内侧可旋转地插入有所述旋转轴部,上端及下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并与所述旋转轴部联动而进行升降;以及
遮蔽部,一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且从所述一端部延伸形成而另一端部开闭所述饮用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
所述旋转轴部在供所述旋转轴插入的插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螺纹部啮合的凸轮螺纹,并且从所述抽吸模式到所述保管模式之间的区间形成有水平螺纹,从所述保管模式到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区间形成有倾斜螺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
所述旋转轴部在供所述旋转轴插入的插入孔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螺纹部啮合的凸轮螺纹,并且从所述抽吸模式到所述保管模式和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预设定的位置为止的区间形成有水平螺纹,从所述保管模式到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预设定的位置到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区间形成有倾斜螺纹。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支撑部包括如下构成:
旋转轴部,与所述旋转轴相结合并沿着所述旋转轴升降;
支撑主体,在内侧可旋转地插入有所述旋转轴部,上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并与所述旋转轴部联动而进行升降;
弹性部件,上端支撑于所述支撑主体下部,下端支撑于所述旋转轴部下端,并向所述支撑主体施加向上方的弹性支撑力;以及
遮蔽部,一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且从所述一端部延伸形成而另一端部开闭所述饮用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部借由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从上端位置向下方移动,并在预设定的位置与所述支撑主体接触而与所述支撑主体一起下降,
其中,所述接触位置被设定为所述保管模式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部借由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从上端位置向下方移动,并在预设定的位置与所述支撑主体接触而与所述支撑主体一起下降,
其中,所述接触位置被设定为所述保管模式与所述饮用模式之间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支撑部还包括如下构成:
空气遮蔽部,以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凸出的方式结合,并以借由所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而开闭形成于所述闭锁部的气孔的方式延伸形成;
平衡支撑部,从所述遮蔽部与所述空气遮蔽部之间的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面凸出地结合,用于防止所述遮蔽部和所述空气遮蔽部之间以所述旋转轴部为中心发生偏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锁部形成有引导狭缝,所述引导狭缝供所述遮蔽支撑部的上部侧面插入,以引导所述遮蔽支撑部的上下移动并限制其旋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筒形成有:
弧形状的引导槽,形成于所述旋转盖部的下端侧面,与针对所述饮用模式、所述抽吸模式、所述保管模式的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半径对应;
止动凸起,从所述闭锁部的上表面凸出而插入于所述引导槽,并且限制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角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彼此面对的所述止动凸起的侧面及所述引导槽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倾斜面,以减少所述止动凸起脱离所述引导槽的外力。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盖部形成有:弧形状的防漏槽,形成于所述旋转盖部的下端侧面且弧形状对应于所述旋转盖部的旋转半径;止动凸起,向防漏槽的内侧隔开而布置并从所述旋转盖部的下端侧面凸出,
所述闭锁部以与饮用水储存空间连通的方式贯通形成有气孔,并形成有从上表面凸出形成而插入于所述防漏槽的安置凸起和形成于上表面而插入有所述止动凸起的弧形状的引导槽。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彼此面对的所述止动凸起的侧面及所述引导槽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倾斜面,以减少所述止动凸起脱离所述引导槽的外力。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漏槽位于与所述气孔同一圆周上,以在旋转盖部旋转时与所述气孔的移动路径一致,
所述气孔形成为比所述防漏槽的宽度小,并构成为位于所述防漏槽的宽度内侧。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盖部形成有形成于所述防漏槽而在所述保管模式下使所述安置凸起安置于对应地点而防止其脱离的防脱离部,
所述防脱离部可以包括如下构成:防脱离槽,形成于所述防漏槽的底面,并安置所述安置凸起;台阶部,分别形成于所述防脱离槽的前端和后端。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筒还包括如下构成:引导管,位于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内,并使所述抽吸单元插入于内侧。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筒包括如下构成:
第一主体,呈下部封闭而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并形成有供所述抽吸单元贯通设置的贯通孔;
第二主体,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并在内部形成有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并且结合有所述抽吸单元;以及
结合部,下端部以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接触的方式插入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且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
3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筒包括如下构成:
第一主体,呈下部封闭而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并形成有供所述抽吸单元贯通设置的贯通孔;
第二主体,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侧并在内部形成有所述饮用水储存空间,并且结合有所述抽吸单元;以及
结合部,下端部以与所述第二主体的上端部接触的方式插入结合于所述第一主体,并且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闭锁部,
其中,所述第二主体构成为在内侧形成有所述活塞壳体。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物筒上部被开放、下端被遮蔽而在内侧形成有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并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饮用水筒的下部。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构成:
空气流入单元,设置于外部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彼此连通的空气流入通道上,并通过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而使外部空气选择性地流入到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通道形成于所述下部筒的底面,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部筒外侧下部,构成为借由外力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而使空气流入到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包括如下构成:
流入按钮主体,设置于所述空气流入通道上,借由外力而进行往返移动,从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
弹性弹簧,设置于所述流入按钮主体,向遮蔽所述空气流入通道的方向对所述流入按钮主体提供复原力。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通道形成于所述下部筒的底面,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形成于所述下部筒的底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添加物筒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而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从而使所述添加物筒外部的空气流入到所述添加物筒内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利用弹性按钮而构成,所述弹性按钮利用弹性材料形成,并借由所述添加物筒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差而被弹性变形,从而自动开闭所述空气流入通道。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单元设置于所述添加物储存空间内的所述空气流入通道的端部。
CN201980049724.6A 2018-07-31 2019-07-31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Active CN112469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9275 2018-07-31
KR20180089275 2018-07-31
KR1020190085276A KR102210005B1 (ko) 2019-07-15 2019-07-15 음료제조용 텀블러
KR10-2019-0085276 2019-07-15
KR1020190085190A KR102210000B1 (ko) 2018-07-31 2019-07-15 음료제조용 텀블러
KR20190085278 2019-07-15
KR10-2019-0085190 2019-07-15
KR10-2019-0085278 2019-07-15
PCT/KR2019/009525 WO2020027567A1 (ko) 2018-07-31 2019-07-31 음료제조용 텀블러 및 이를 위한 첨가물 저장 캡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639A CN112469639A (zh) 2021-03-09
CN112469639B true CN112469639B (zh) 2022-06-03

Family

ID=6923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724.6A Active CN112469639B (zh) 2018-07-31 2019-07-31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9639B (zh)
WO (1) WO20200275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3263B (zh) * 2021-04-21 2023-1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排浆和清洗的食品加工机用阀体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1788A (ja) * 2002-05-30 2004-01-08 Yushin Giken Kk 液状被包装物の注出装置および注出構造
CN1516623A (zh) * 2001-06-13 2004-07-28 ̩����˹�عɷݹ�˾ 用于输送气-液混合物的波纹管式泵
KR200419746Y1 (ko) * 2006-03-13 2006-06-23 (주)민진 가압식 펌핑장치가 적용된 이중의 용기구조를 갖는포장용기
CN101853767A (zh) * 2009-03-30 2010-10-0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KR20120021781A (ko) * 2010-08-17 2012-03-09 임지성 기능성 텀블러
WO2017171443A1 (ko) * 2016-04-01 2017-10-05 박문식 첨가물 수납공간이 구비된 텀블러
KR20170113433A (ko) * 2017-03-31 2017-10-12 박문식 첨가물 수납공간이 구비된 텀블러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1944248T (pt) * 2007-01-15 2018-03-14 Swiss Caffe Asia Ltd Cápsula, meio de perfuração do fundo de uma cápsula e dispositiv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uma bebida
JP2010001062A (ja) * 2008-06-23 2010-01-07 Chidoriya Soke Kk 筒状容器
JP6030349B2 (ja) * 2012-06-18 2016-11-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高圧流体供給システム
EP3057479A1 (de) * 2013-10-18 2016-08-24 K-fee System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zubereiten eines getränks
WO2015120468A2 (en) * 2014-02-10 2015-08-13 W.E.T. Beverages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GB201420262D0 (en) * 2014-11-14 2014-12-31 Kraft Foods R & D Inc A method of forming a cup-shaped body for a beverage capsu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623A (zh) * 2001-06-13 2004-07-28 ̩����˹�عɷݹ�˾ 用于输送气-液混合物的波纹管式泵
JP2004001788A (ja) * 2002-05-30 2004-01-08 Yushin Giken Kk 液状被包装物の注出装置および注出構造
KR200419746Y1 (ko) * 2006-03-13 2006-06-23 (주)민진 가압식 펌핑장치가 적용된 이중의 용기구조를 갖는포장용기
CN101853767A (zh) * 2009-03-30 2010-10-0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
KR20120021781A (ko) * 2010-08-17 2012-03-09 임지성 기능성 텀블러
WO2017171443A1 (ko) * 2016-04-01 2017-10-05 박문식 첨가물 수납공간이 구비된 텀블러
KR20170113433A (ko) * 2017-03-31 2017-10-12 박문식 첨가물 수납공간이 구비된 텀블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639A (zh) 2021-03-09
WO2020027567A1 (ko)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0005B1 (ko) 음료제조용 텀블러
AU2010224375B2 (en) Drink additive delivery lid system
US9549633B2 (en) Shaker bottle
US8403168B2 (en) Cup assembly
US9924775B2 (en) Powder discharging container
CN109247018B (zh) 具有添加物收纳空间的随行杯
CN108697221B (zh) 用于制造双内容物封装及施放装置的充注组件
EP2947027A1 (en) Dual content mixing container
RU2015125892A (ru) Раздат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напитков
JP6792590B2 (ja) 液体吐出容器
CN112469639B (zh) 饮料制造用随行杯及用于其的添加物储存囊
JP2019156489A (ja) 液体吐出容器
US11871874B2 (en) Tumbler for preparing beverage and additive-storing capsule therefor
KR20210008820A (ko) 첨가물 저장 캡슐
KR102210000B1 (ko) 음료제조용 텀블러
CN212630190U (zh) 混合化妆品容器
JP5964069B2 (ja) 泡吐出器
JP4930979B2 (ja) 二液用吐出器
JP2016539867A (ja) 容器に適用され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流体を分配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関連した分配システム
KR102650077B1 (ko) 상압유로를 구비한 음료제조용 펌핑 텀블러
KR102655837B1 (ko) 음료제조용 펌핑 텀블러
JP6983081B2 (ja) ポンプ容器
JP6689532B2 (ja) 泡吐出容器
KR20230173049A (ko) 펌핑 텀블러용 첨가물 캡슐
KR20230173048A (ko) 상압유로를 구비한 음료제조용 펌핑 텀블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