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6906A - 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6906A
CN112466906A CN202010823384.2A CN202010823384A CN112466906A CN 112466906 A CN112466906 A CN 112466906A CN 202010823384 A CN202010823384 A CN 202010823384A CN 112466906 A CN112466906 A CN 112466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ub
sensing
sensing electrodes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33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正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66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6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输入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第一感测电极对;以及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第二感测电极对。

Description

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包括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电视、便携式电话、平板计算机、导航仪、游戏机等多媒体显示装置配备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除了诸如按钮、键盘、鼠标等常规输入方式之外,显示装置可以配备有输入传感器,该输入传感器能够提供使用户能够轻易、直观且便利地输入信息或命令的基于触摸的输入方式。
输入传感器可以感测利用用户的身体的触摸或者压力。另外,针对用于利用书写工具的信息输入熟悉的用户或者特定应用程序(例如,用于素描或画图的应用程序)的精密的触摸输入的电子笔的使用需求正在增加。
因此,要求显示装置的输入传感器不仅能够感测用户的身体引起的触摸或者压力引起的输入,还能够感测诸如电子笔输入的多样的输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感测用户的身体引起的触摸和电子笔引起的触摸的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根据用于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一特征,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第一感测电极对;以及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第二感测电极对。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彼此绝缘。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可以感测第一输入,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对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对感测第二输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及所述第二连接线可以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的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一子连接部;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一端;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第一端;多个第三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其一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端;以及多个第四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其一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第二端。所述多个第一子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所述多个第二子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可以形成一个信号路径,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形成一个信号路径。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可以感测第一输入,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感测第二输入,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感测所述第二输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隔开,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别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可以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一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二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三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四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的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一子连接部;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三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之间;以及多个第四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对应的第三感测线对电连接,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对应的第四感测线对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从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至第四子传感器部、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至第四感测线从第二导电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布置有绝缘层。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隔开,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图像;输入传感器,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以及感测电路,从所述输入传感器接收第一输入信息及第二输入信息。所述输入传感器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一感测线,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感测线,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第一感测电极对;以及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第二感测电极对,其中,所述感测电路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接收第一输入信息,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通过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接收第二输入信息。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可以感测第一输入,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对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对感测第二输入。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
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输入传感器能够感测用户的身体引起的触摸和电子笔引起的触摸。尤其,利用形成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的感测电极的导电图案来形成用于感测电子笔引起的触摸的笔感测电极,从而能够最小化显示装置的厚度,并且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5a是放大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b是放大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绝缘层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7b是放大示出图7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第一区域的图。
图7c及图7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e是为了说明感测电子笔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感测模式而简略地图示了图7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的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8b是放大示出图8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第二区域的图。
图8c至图8e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9b是放大示出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第三区域的图。
图9c、图9d及图9e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2b是放大示出图12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第四区域的图。
图12c是图12b所示的输入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到某一构成要素(或者区域、层、部分等)在另一构成要素“之上”、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或者与另一构成要素“结合”时,其表示可以直接布置在另一构成要素之上或者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结合,或者在它们之间也可以布置有第三构成要素。
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且,在附图中,为了针对技术内容进行有效的说明,夸大了构成要素的厚度、比率以及尺寸。“和/或”包括相关的构成可以定义的一个以上的全部的组合。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应被所述术语限定。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进行区分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相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单数的表述只要在语境中没有明确表示不同含义,便包括复数的表述。
并且,“下方”、“下侧”、“上方”、“上侧”等术语用于说明附图中示出的构成的相关关系。所述术语为相对概念,以附图中表示的方向为基准而被说明。
“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应当被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者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者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的可能性。
只要没有被不同地定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与通常使用的词典中所定义的术语相同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的语境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只要没有被解释为理想的或者过度的形式性的含义,则在此明示性地定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通过显示面DD-IS显示图像IM。显示面DD-IS与第一方向轴DR1及第二方向轴DR2定义的面平行。显示面DD-IS的法线方向(即,显示装置DD的厚度方向)由第三方向轴DR3指示。
以下所述的各个部件或单元的前面(或者,上表面)与背面(或者,下表面)通过第三方向轴DR3区分。但是,本实施例中图示的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第三方向轴DR3仅为示例。以下,将第一方向至第三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轴DR1、第二方向轴DR2、第三方向轴DR3分别指示的方向,并且参照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图示了配备有平面型显示面的显示装置DD,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显示装置DD还可以包括曲面型显示面。显示装置DD也可以包括立体型显示面。立体型显示面可以包括指示互不相同的方向的多个显示区域,例如,也包括多棱柱型显示面。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可以是刚性显示装置。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DD可以是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装置或者一部分区域弯曲的弯曲型显示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图1示例性地图示了能够应用于便携式终端的显示装置DD。虽然未图示,贴装于主板的电子模块、相机模块、电源模块等与显示装置DD一同布置于支架/壳体等而可以构成便携式电话终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DD可以应用于诸如电视、监视器的大型电子装置以及诸如平板计算机、汽车导航仪、游戏机、智能手表的中小型电子装置等。
如图1所示,显示面DD-IS包括显示图像IM的图像区域DD-DA以及邻近于图像区域DD-DA的边框区域DD-NDA。边框区域DD-ND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图1图示了图标图像作为图像IM的一例。
如图1所示,图像区域DD-DA实质上可以是四边形形状。“实质上是四边形形状”不仅包括数学意义上的四边形形状,而且包括在顶点区域(或者,边角区域)未定义顶点而定义有曲线的边界的四边形形状。
边框区域DD-NDA可以包围图像区域DD-DA。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图像区域DD-DA和边框区域DD-NDA可以被设计为其他形状。边框区域DD-NDA也可以仅布置于图像区域DD-DA的一侧。根据显示装置DD与电子装置的其他构成要素的结合形态,边框区域DD-NDA也可以不暴露于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可以感测从外部施加的用户的第一输入TC1。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可以是用户身体的一部分、光、热和压力等多样形态的外部输入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用户的第一输入TC1为施加于前面的用户的手引起的触摸输入而进行说明,然而这仅为示例性的,如上文所述,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可以以多样的形态提供。并且,显示装置DD也可以根据显示装置DD的结构感测施加于显示装置DD的侧面或背面的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实施例。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可以感测从外部施加的第二输入TC2。第二输入TC2包括除了用户的手之外的电子输入装置(手写笔、触摸笔、电子笔、点读笔等)引起的输入。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第二输入TC2为电子笔EP引起的输入而进行说明。电子笔EP包括导电性材质的尖部TP。显示装置DD可以感测在内部发生的磁场与电子笔EP的尖部TP之间发生的电磁感应所引起的共振(电磁共振(EMR: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从而感测第二输入TC2。
图2图示了第一方向轴DR1与第三方向轴DR3定义的显示装置DD的截面。在图2中,为了说明显示装置DD的构成要素的叠层关系,而简单图示了显示装置DD的构成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部件(anti-reflector)RPP及窗口WP。显示面板DP、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部件RPP及窗口WP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要素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或者至少一部分构成要素通过粘结部件相互结合。粘结部件ADS可以是诸如压敏粘结膜(PSA:Pressure SensitiveAdhesive film)、光学透明粘结膜(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film)或光学透明粘结树脂(OCR:Optically Clear Resin)等透明的粘结部件。以下所述的粘结部件可以包括常规的粘结剂或粘合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防止部件RPP及窗口WP可以被其他构成要素代替或省略。
在图2中,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部件RPP及窗口WP中与显示面板DP通过连续工艺形成的输入传感器ISL直接布置于显示面板DP上。在本说明书中,“B构成要素直接布置于A构成要素上”表示A构成要素与B构成要素之间未布置额外的粘结层/粘结部件。在形成A构成要素之后,B构成要素通过连续工艺形成于A构成要素所提供的基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防止部件(anti-reflector)RPP及窗口WP为“面板”型,输入传感器ISL为“层”型。虽然“面板”型包括提供基面的基层(例如,合成树脂膜、复合材料膜、玻璃基板等),但是“层”型可以省略所述基层。换言之,“层”型的构成要素布置于提供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面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防止部件(anti-reflector)RPP及窗口WP也可以为“层”型。
显示面板DP生成图像,输入传感器ISL获取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的坐标信息。虽然未单独图示,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还可包括布置于显示面板DP的下表面的保护部件。保护部件与显示面板DP可以通过粘结部件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光型显示面板,并且不受特别限定。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所述面板根据发光元件的构成物质而被区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物质。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量子点和/或量子棒等。以下,以显示面板DP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来进行说明。
反射防止部件RPP减小从窗口WP的上侧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反射防止部件RPP可以包括相位延迟器(retarder)及偏光器(polarizer)。相位延迟器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并且可以包括λ/2相位延迟器和/或λ/4相位延迟器。偏光器也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膜型可以包括延伸型合成树脂膜,液晶涂覆型包括以预定的排列而排列的液晶。相位延迟器及偏光器还可以包括保护膜。相位延迟器(retarder)及偏光器(polarizer)自身或保护膜可以被定义为反射防止部件RPP的基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反射防止部件RPP可以包括滤色器。滤色器具有预定的排列。滤色器的排列可以考虑显示面板DP所包括的像素的发光颜色而被确定。反射防止部件RPP还可以包括与滤色器邻近的黑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反射防止部件RPP可以包括相消干涉结构物。例如,相消干涉结构物可以包括在互不相同的层上布置的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在第一反射层和第二反射层分别被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可以相消干涉,从而减小外部光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窗口WP包括基层WP-BS及阻光图案WP-BZ。基层WP-BS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和/或合成树脂膜等。基层WP-BS并不局限于单层。基层WP-BS可以包括通过粘结部件结合的两层以上的膜。
阻光图案WP-BZ部分重叠于基层WP-BS。阻光图案WP-BZ布置于基层WP-BS的背面,阻光图案WP-BZ可以实质上定义显示装置DD的边框区域DD-NDA。未布置阻光图案WP-BZ的区域可以定义显示装置DD的图像区域DD-DA。若限定窗口WP,则布置阻光图案WP-BZ的区域被定义为窗口WP的阻光区域,未布置阻光图案WP-BZ的区域被定义为窗口WP的透射区域。
阻光图案WP-BZ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可以包括有色彩的颜色层和无色彩(特别是黑色)的阻光层。有色彩的颜色层和无色彩的阻光层可以通过沉积、印刷、涂覆工艺形成。虽然未单独图示,但是窗口WP还可以包括在基层WP-BS的前面布置的功能性涂覆层。功能性涂覆层可以包括防指纹层、反射防止层以及硬涂层等。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DP包括基层BL、布置于基层BL上的电路元件层DP-CL、显示元件层DP-OLED及上部绝缘层TFL。与图1所示的图像区域DD-DA及边框区域DD-NDA对应的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可以在显示面板DP被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区域/部分与区域/部分对应”表示“相互重叠”,然而并不局限于具有相同的面积和/或相同的形状。
基层B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合成树脂膜。基层BL可以包括玻璃基板、金属基板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基板等。
电路元件层DP-CL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和电路元件。绝缘层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和至少一个有机层。所述电路元件包括信号线及像素驱动电路等。
显示元件层DP-OLED作为发光元件,至少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层DP-OLED还可以包括诸如像素定义膜的有机层。
上部绝缘层TFL包括多个薄膜。一部分薄膜为了提高光学效率而布置,一部分薄膜为了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而布置。在后文进行关于上部绝缘层TFL的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驱动电路SDC、多条信号线SGL(以下,称为“信号线”)、多个信号垫DP-PD、ISL-PD(以下,称为“信号垫”)以及多个像素PX(以下,称为“像素”)。
驱动电路SDC可以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生成多个扫描信号(以下,称为“扫描信号”),并将扫描信号依次输出到后文所述的多条扫描线GL(以下,称为“扫描线”)。扫描驱动电路还可以向像素PX的驱动电路输出另一个控制信号。
扫描驱动电路可以包括通过与像素PX的驱动电路相同的工艺(例如,低温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工艺或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工艺)形成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信号线SGL可以包括扫描线GL、数据线DL、电源线PL及控制信号线CSL。扫描线GL分别连接于像素PX中的对应的像素PX,数据线DL分别连接于像素PX中的对应的像素PX。电源线PL连接于像素PX。控制信号线CSL可以向扫描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线SGL还可以包括辅助线SSL。辅助线SSL是连接到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2)的信号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辅助线SSL可以被省略。
信号线SGL可以包括在互不相同的层上布置的多个部分。图4示例性地图示了包括四个部分P1、P2、P3、P4的数据线DL以及包括两个部分P10、P20的辅助线SSL。四个部分P1、P2、P3、P4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连接,两个部分P10、P2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连接。辅助线SSL的第一部分P10通过接触孔CNT与后文所述的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6)的信号线连接。
信号垫DP-PD、ISL-PD可以包括与数据线DL、电源线PL及控制信号线CSL连接的第一类型信号垫DP-PD以及与辅助线SSL连接的第二类型信号垫ISL-PD。第一类型信号垫DP-PD及第二类型信号垫ISL-PD彼此邻近地布置于在非显示区域DP-NDA的一部分区域定义的垫区域NDA-PA。垫区域NDA-PA可以邻近于显示面板DP的边缘DP-E。信号垫DP-PD、ISL-PD的叠层结构或构成物质可以不相互区分,并且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形成。
显示区域DP-DA可以定义为布置有像素PX的区域。在显示区域DP-DA布置有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包括配备于像素PX中的每一个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与其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电路SDC、信号线SGL、信号垫DP-PD、ISL-PD及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在图3所示的电路元件层DP-CL。
像素PX例如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电容器CP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虽然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即可,但是并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晶体管T1连接于扫描线GL及数据线DL。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接收由电源线PL提供的电源电压。
图4还图示了电连接于显示面板DP的电路基板PCB。电路基板PCB可以是刚性电路基板或柔性电路基板。
在电路基板PCB可以布置有控制显示面板DP的操作的面板控制电路PC。并且,在电路基板PCB可以布置有控制输入传感器ISL的输入感测电路ISL-C。面板控制电路PC和输入感测电路ISL-C分别可以以集成芯片的形态贴装于电路基板PCB。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面板控制电路PC和输入感测电路ISL-C可以以一个集成芯片的形态贴装于电路基板PCB。输入感测电路ISL-C可以包括感测图1所示的用户的第一输入TC1的第一感测电路TC-C以及用于感测电子笔EP引起的第二输入TC2的第二感测电路EP-C。第一感测电路TC-C及第二感测电路EP-C可以以一个集成芯片的形态贴装于电路基板PCB。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路TC-C及第二感测电路EP-C可以分别以独立的集成芯片的形态贴装于电路基板PCB。电路基板PCB可以包括与信号垫DP-PD、ISL-PD电连接的电路基板垫PCB-P。虽然未图示,但是电路基板PCB还包括连接电路基板垫PCB-P与面板控制电路PC和/或输入感测电路ISL-C的信号线。并且,电路基板垫PCB-P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垫以及至少一个输入垫。
显示面板DP的信号垫DP-PD、ISL-PD与电路基板垫PCB-P可以直接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信号垫DP-PD、ISL-PD与电路基板垫PCB-P可以通过诸如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连接基板电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面板控制电路PC可以贴装于显示面板DP的非显示区域DP-NDA,而不是贴装于电路基板PCB。
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DP可以一部分弯曲。非显示区域DP-NDA的一部分可以弯曲,可以以与第二方向DR2平行的弯曲轴为基准弯曲。弯曲轴可以定义为与数据线DL的第三部分P3及辅助线SSL的第一部分P10重叠。
图5a是放大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5b是放大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部绝缘层TFL的剖视图。
参照图5a,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多个绝缘层以及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信号线等。通过涂覆、沉积等方式形成绝缘层、半导体层和导电层。之后,可以通过光刻的方式选择性地对绝缘层、半导体层及导电层进行图案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包括在电路元件层DP-CL及显示元件层DP-OLED中的半导体图案、导电图案、信号线等。
基层BL可以包括合成树脂层。合成树脂层可以包括热固性树脂。基层BL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基层BL也可以具有合成树脂层、粘结层及合成树脂层的三层结构。尤其,合成树脂层可以是聚酰亚胺类树脂层,其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合成树脂层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尿烷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及二萘嵌苯类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除此之外,基层BL可以包括玻璃基板、金属基板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基板等。
基层BL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无机层。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及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层可以形成为多层。多层的无机层可以构成阻挡层和/或缓冲层。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显示面板DP包括缓冲层BFL的情形。
缓冲层BFL提高基层BL与半导体图案之间的结合力。缓冲层BFL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及氮化硅层。氧化硅层及氮化硅层可以交替层叠。
在缓冲层BFL上布置有半导体图案。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多晶硅。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半导体图案也可以包括非晶硅或金属氧化物。
图5a仅图示了一部分的半导体图案,在平面上,半导体图案还可以布置于像素PX的其他区域。半导体图案可以遍布于像素PX而以特定的规律排列。半导体图案根据是否掺杂而电特性不同。半导体图案可以包括掺杂区域和非掺杂区域。掺杂区域可以掺杂有N型掺杂物或P型掺杂物。P型的晶体管包括掺杂有P型掺杂物的掺杂区域。
掺杂区域的导电性优于非掺杂区域,并且实质上执行电极或信号线的作用。非掺杂区域实质上对应于晶体管的有源区(或沟道)。换言之,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有源区,另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又一部分可以是连接电极或连接信号线。
如图5a所示,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S1、有源区A1、漏极D1以半导体图案形成,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2、有源区A2、漏极D2以半导体图案形成。源极S1、S2及漏极D1、D2在截面上从有源区A1、A2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图5a图示了以半导体图案形成的连接信号线SCL的一部分。虽然未单独图示,但是连接信号线SCL可以在平面上连接于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2。
在缓冲层BFL上布置有第一绝缘层10。第一绝缘层10共同重叠于多个像素PX(参照图4),并且覆盖半导体图案。第一绝缘层10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第一绝缘层10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及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0可以是单层的氧化硅层。不仅是第一绝缘层10,后文所述的电路元件层DP-CL的绝缘层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无机层可以包括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一绝缘层10上布置有栅极G1、G2。栅极G1、G2可以是金属图案的一部分。栅极G1、G2与有源区A1、A2重叠。在掺杂半导体图案的工艺中,栅极G1、G2与掩模相同。
在第一绝缘层10上布置有覆盖栅极G1、G2的第二绝缘层20。第二绝缘层20共同重叠于多个像素PX(参照图4)。第二绝缘层20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20可以是单层的氧化硅层。
在第二绝缘层20上可以布置有上部电极UE。上部电极UE可以与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G2重叠。上部电极UE可以是金属图案的一部分。栅极G2的一部分和与其重叠的上部电极UE可以定义电容器CP(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部电极UE也可以被省略。
在第二绝缘层20上布置有覆盖上部电极UE的第三绝缘层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30可以是单层的氧化硅层。在第三绝缘层30上可以布置有第一连接电极CNE1。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通过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三绝缘层30的接触孔CNT-1而连接于连接信号线SCL。
在第三绝缘层30上可以布置有覆盖第一连接电极CNE1的第四绝缘层40。第四绝缘层40可以是单层的氧化硅层。在第四绝缘层40上布置有第五绝缘层50。第五绝缘层50可以是有机层。在第五绝缘层50上可以布置有第二连接电极CNE2。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通过贯通第四绝缘层40及第五绝缘层50的接触孔CNT-2而连接于第一连接电极CNE1。
在第五绝缘层50上布置有覆盖第二连接电极CNE2的第六绝缘层60。第六绝缘层60可以是有机层。在第六绝缘层60上布置有第一电极AE。第一电极AE通过贯通第六绝缘层60的接触孔CNT-3而连接于第二连接电极CNE2。在像素定义膜PDL定义有开口部OP。像素定义膜PDL的开口部OP使第一电极AE的至少一部分暴露。
如图5a所示,显示区域DP-DA可以包括发光区域PXA和邻近于发光区域PXA的非发光区域NPXA。非发光区域NPXA可以包围发光区域PXA。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区域PXA被定义为对应于第一电极AE的通过开口部OP暴露的一部分区域。
空穴控制层HCL可以共同布置于发光区域PXA和非发光区域NPXA。空穴控制层HCL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在空穴控制层HCL上布置有发光层EML。发光层EML可以布置于与开口部OP对应的区域。即,发光层EML可以分离形成于各个像素PX。
在发光层EML上布置有电子控制层ECL。电子控制层ECL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空穴控制层HCL和电子控制层ECL可以利用开放掩模而共同形成于多个像素。在电子控制层ECL上布置有第二电极CE。第二电极CE具有一体的形状,并且共同地布置于多个像素PX(参照图4)。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第二电极CE上布置有上部绝缘层TFL。上部绝缘层TFL可以包括多个薄膜。与本实施例相同,上部绝缘层TFL可以包括覆盖层CPL和薄膜封装层TFE。薄膜封装层TFE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层IOL1、有机层IOL2及第二无机层IOL3。
覆盖层CPL布置于第二电极CE上并与第二电极CE接触。覆盖层CPL可以包括有机物质。第一无机层IOL1布置于覆盖层CPL上并与覆盖层CPL接触。有机层IOL2布置于第一无机层IOL1上并与第一无机层IOL1接触。第二无机层IOL3布置于有机层IOL2上并与有机层IOL2接触。
覆盖层CPL保护第二电极CE免受后序工艺(例如,溅射工艺)的影响,并且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效率。覆盖层CPL可以具有大于第一无机层IOL1的折射率。
第一无机层IOL1及第二无机层IOL3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水分/氧气的影响,有机层IOL2保护显示元件层DP-OLED免受诸如灰尘颗粒的异物的影响。第一无机层IOL1及第二无机层IOL3可以包括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及氧化硅层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IOL1及第二无机层IOL3可以包括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等。有机层IOL2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有机层,然而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覆盖层CPL与第一无机层IOL1之间还可以布置有无机层,例如LiF层。LiF层可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效率。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输入传感器ISL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以下,称为“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第一导电层ISL-CL1、第二绝缘层(以下,称为“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第二导电层ISL-CL2及第三绝缘层(以下,称为“第三输入绝缘层”)ISL-IL3。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直接布置于上部绝缘层TFL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可以被省略。
第一导电层ISL-CL1及第二导电层ISL-CL2可以分别具有单层结构,或者具有沿第三方向轴DR3层叠的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中的至少两个以上。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包括包含互不相同的金属的金属层。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锌(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锌(ZnO:zinc oxide)、氧化铟锡锌(ITZO:indium tin zinc oxide)、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金属纳米线、石墨烯。金属层可以包括钼、银、钛、铜、铝及其合金。例如,第一导电层ISL-CL1及第二导电层ISL-CL2可以分别具有三层的金属层结构,例如,具有钛/铝/钛的三层结构。可以在外层应用相对来讲耐久性较高且反射率较低的金属,而在内层应用电导率较高的金属。
第一导电层ISL-CL1及第二导电层ISL-CL2分别包括多个导电图案。以下,对第一导电层ISL-CL1包括第一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层ISL-CL2包括第二导电图案的情形进行说明。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可以分别包括感测电极以及与其连接的信号线。
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至第三输入绝缘层ISL-IL3可以分别包括有机层或无机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可以是无机层。无机层可以包括铝氧化物、钛氧化物、硅氧化物、硅氮氧化物、锆氧化物及铪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三输入绝缘层ISL-IL3可以是有机层。有机层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尿烷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及二萘嵌苯类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平面图。图7b是放大示出图7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的第一区域AA的图。图7c及图7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7a及图7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包括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输入传感器ISL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分别对应的感测区域ISL-DA和布线区域ISL-NDA。感测区域ISL-DA可以被定义为布置有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区域。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布置于布线区域ISL-NDA。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传感器ISL可以是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某一个接收驱动信号,而另一个将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之间的电容量变化量输出为感测信号。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可以沿第一方向DR1排列而依次布置。
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可以沿第二方向DR2排列而依次布置。
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包括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
第一感测线SL1-1~SL1-1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与在垫区域NDA-PA的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连接。第二感测线SL2-1~SL2-8可以通过接触孔CNT与在垫区域NDA-PA的另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连接。
接触孔CNT贯通在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以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与辅助线SSL之间布置的绝缘层。接触孔CNT可以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六绝缘层60(参照图5a)中的一部分,并且贯通输入传感器ISL的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参照图6)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参照图6)。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和多个第一连接部CP1。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和多个第二连接部CP2。
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中的每一个电连接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对应的两个第一感测电极(以下,称为“第一感测电极对”)。例如,第一连接线CNL1-1电连接第一感测电极IE1-1、IE1-2,第一连接线CNL1-2电连接第一感测电极IE1-3、IE1-4。在图7a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电连接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彼此邻近的第一感测电极对,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线CNL1-1可以电连接彼此不邻近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IE1-3。
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的两侧末端中没有与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连接的另一端。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利用与第一传感器部SP1相同的物质形成于同一层。
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中的每一个电连接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对应的两个第二感测电极(以下,称为“第二感测电极对”)。例如,第二连接线CNL2-1电连接第二感测电极IE2-1、IE2-2,第二连接线CNL2-2电连接第二感测电极IE2-3、IE2-4。在图7a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电连接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彼此邻近的第二感测电极对,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二连接线CNL2-1可以电连接彼此不邻近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IE2-3。
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两侧末端中没有与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连接的另一端。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利用与第二传感器部SP2相同的物质形成于同一层。
图7c图示了与图7b的I-I'对应的截面。在图7c中图示了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二连接部CP2交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CP1可以相当于桥图案。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CP2也可以是桥图案。
参照图7b及图7c,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可以从第一导电层ISL-CL1(参照图6)形成,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及多个第二连接部CP2从第二导电层ISL-CL2形成。第一传感器部SP1与第一连接部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接触孔CNT-IL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多个第一连接部CP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CP2相互交叉的情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部CP1中的每一个可以变形为曲线“∧”和/或曲线“∨”形态,从而不与第二连接部CP2重叠。曲线“∧”和/或曲线“∨”形态的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在平面上与第二传感器部SP2重叠。
根据本发明,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以及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中的至少一种。
图7d图示了与图7a的II-II'对应的截面。示例性地图示了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中的第一感测线SL1-9至SL1-10。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至少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还可以包括从第一导电层ISL-CL1(参照图6)形成的部分。
再次参照图7a,在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模式期间,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并将感测信号输出到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至少一个。
在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的第二感测模式期间,第一感测电极对及第二感测电极对感测第二输入TC2,并输出到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例如由第一感测线SL1-1、第一感测电极IE1-1、第一连接线CNL1-1、第一感测电极IE1-2及第一感测线SL1-2形成的环可以与电子笔EP内部的电容器(未图示)共振而发射电磁力,或者接收触摸信息。
如图7a所示,除了用于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之外,输入传感器ISL还可以仅包括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及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而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因此,可以提供在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增加的同时,能够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和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的输入传感器ISL及显示装置DD(图2所示)。
图7e是为了说明感测电子笔的第二输入的第二感测模式而简略地图示了图7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图。
参照图7a及图7e,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作为因电流流过而感应磁力线的驱动线圈而操作,另一个作为通过磁力线感应电压的感测线圈而操作。
例如,由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和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形成的第一线圈C1-1至C1-5可以作为驱动线圈而操作。并且,由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和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形成的第二线圈C2-1至C2-4可以作为感测线圈而操作。
第一线圈C1-1至C1-5中的每一个从第二感测电路EP-C(参照图4)接收电流并形成闭环形态的电流路径。若电子笔EP(参照图1)接近第一线圈C1-1至C1-5中的某一个,则与电子笔EP内部的电容器(未图示)共振而在电流路径周围形成磁场。此时,第二线圈C2-1至C2-4中的某一个由于磁场而有电流流动,因此通过感测从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接收的信号变化,能够感测根据电子笔EP产生的第二输入TC2。
例如,假设在预定位置(x,y)输入第二输入TC2。当电流通过邻近于预定位置(x,y)的第一线圈C1-4而流动时,第一线圈C1-4与电子笔EP内部的电容器(未图示)可以共振,从而形成磁场。此时,电流通过与第一线圈C1-4正交且邻近于预定位置(x,y)的第二线圈C2-3而流动。第二感测电路EP-C可以在电流被提供到第一感测线SL1-7及第一感测线SL1-8的时刻感测第二感测线SL2-5及第二感测线SL2-6的电流变化,从而检测第二输入TC2的输入位置(x,y)。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2的平面图。图8b是放大示出图8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2的第二区域BB的图。图8c至图8e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2的局部剖视图。以下,省略关于与参照图1至图7e所述的构成相同的构成的详细说明。
如图8a及图8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2包括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输入传感器ISL2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对应的感测区域ISL-DA和布线区域ISL-NDA。感测区域ISL-DA可以被定义为布置有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区域。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布置于布线区域ISL-NDA。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可以布置为沿第一方向DR1依次排列。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可以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R2依次排列。
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包括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
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另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
接触孔CNT贯通在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以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与辅助线SSL之间布置的绝缘层。接触孔CNT可以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六绝缘层60(参照图5a)中的一部分,并且贯通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6)的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和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及第一子连接部SCP1。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R2隔开。第一子连接部SCP1电连接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第一子连接部SCP1的第一方向DR1的宽度及形状并不局限于图8b所示,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例如,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包括在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沿第一方向DR1隔开且平行排列的多个桥。
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和多个第二连接部CP2。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及第二子连接部SCP2。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布置为沿第一方向DR1隔开。第二子连接部SCP2电连接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第二子连接部SCP2的第二方向DR2的宽度及形状并不局限于图8b所示,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例如,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包括在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沿第二方向DR2隔开且平行排列的多个桥。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对应的两个第三感测线(以下,称为“第三感测线对”)各自的一端相互电连接。例如,作为第三感测线对中的一对的第三感测线SL3-1、SL3-2各自的一端相互电连接而具有环形状。
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包括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对应的两个第四感测线(以下,称为“第四感测线对”)相互电连接。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对应的两个第四感测线(以下,称为第四感测线对)各自的一端相互电连接。例如,作为第四感测线对中的一对的第四感测线SL4-1、SL4-2各自的一端相互电连接而具有环形状。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与在垫区域NDA-PA的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连接。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通过接触孔CNT与在垫区域NDA-PA的另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连接。
接触孔CNT贯通在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以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与辅助线SSL之间布置的绝缘层。接触孔CNT可以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六绝缘层60(参照图5a)中的一部分,并且贯通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6)的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参照图6)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参照图6)。
图8c图示了与图8b的III-III'对应的截面。图8d图示了与图8b的IV-IV'对应的截面。图8e图示了与图8b的V-V'对应的截面。在图8c及图8d中图示了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二连接部CP2交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CP1可以相当于桥图案。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CP2也可以是桥图案。
参照图8b、图8c、图8d及图8e,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多个第一子连接部SCP1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从第一导电层ISL-CL1(参照图6)形成,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及多个第二连接部CP2从第二导电层ISL-CL2形成。第一传感器部SP1与第一连接部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接触孔SCNT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多个第一连接部CP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CP2相互交叉的情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部CP1中的每一个可以变形为曲线“∧”和/或曲线“∨”形态,从而不与第二连接部CP2重叠。曲线“∧”和/或曲线“∨”形态的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在平面上与第二传感器部SP2重叠。
如图8c所示,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一子接触孔SCNT1而连接。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与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二子接触孔SCNT2而连接。并且,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一连接部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三子接触孔SCNT3而连接。如此,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可以通过第一子连接部SCP1及第一连接部CP1而电连接。并且,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如图8d所示,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四子接触孔SCNT4而连接。并且,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与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五子接触孔SCNT5而连接。如此,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可以通过第二子连接部SCP2而电连接。并且,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如图8e所示,第四感测线SL4-1与第三子连接部SCP3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六子接触孔SCNT6而连接。并且,第三子连接部SCP3与第四感测线SL4-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七子接触孔SCNT7而连接。如此,第四感测线SL4-1可以通过第三子连接部SCP3电连接。并且,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根据本发明,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以及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中的至少一种。
再次参照图8a,在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模式期间,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并将感测信号输出到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至少一个。
在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的第二感测模式期间,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第三感测线对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第四感测线对感测第二输入TC2,并将其输出到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例如由作为第三感测线对中的一对的第三感测线SL3-1、SL3-2形成的环可以与电子笔EP内部的电容器(未图示)共振而发射电磁力,或者接收触摸信息。
如图8a所示,除了用于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之外,输入传感器ISL2还可以包括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而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尤其,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从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相同的第一导电层ISL-CL1及第二导电层ISL-CL2形成,因此可以提供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增加的同时能够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和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的输入传感器ISL2及显示装置DD(图2所示)。
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因此不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二连接部CP2重叠。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与第二连接部CP2的重叠而造成的短路缺陷。并且,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因此能够最小化由于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之间的信号干扰或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而造成的影响。
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因此不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连接部CP1重叠。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与第一连接部CP1的重叠而造成的短路缺陷。并且,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因此能够最小化由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之间的信号干扰或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而造成的影响。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平面图。图9b是放大示出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三区域CC的图。图9c、图9d及图9e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a及图9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3包括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输入传感器ISL3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DP的显示区域DP-DA和非显示区域DP-NDA对应的感测区域ISL-DA和布线区域ISL-NDA。感测区域ISL-DA可以被定义为布置有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区域。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布置于布线区域ISL-NDA。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可以布置为沿第一方向DR1依次排列。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形状。并且,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可以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R2依次排列。
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包括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两侧末端中的至少一端。
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另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
接触孔CNT贯通在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以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与辅助线SSL之间布置的绝缘层。接触孔CNT可以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六绝缘层60(参照图5a)中的一部分,并且贯通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6)的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和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及第一子连接部SCP1。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布置为沿第二方向DR2隔开。第一子连接部SCP1电连接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第一子连接部SCP1的第一方向DR1的宽度及形状并不局限于图9b所示,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例如,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包括在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沿第一方向DR1隔开且平行排列的多个桥。
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和多个第二连接部CP2。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及第二子连接部SCP2。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布置为沿第一方向DR1隔开。第二子连接部SCP2电连接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第二子连接部SCP2的第二方向DR2的宽度及形状并不局限于图9b所示,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例如,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包括在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沿第二方向DR2隔开而平行排列的多个桥。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每一个的一端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的另一端连接。因此,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可以形成环形状的信号路径。例如,第一感测线SL1-1、第一感测电极IE1-1及第三感测线SL3-1可以形成环形状的信号路径而感测电子笔EP(参照图1)引起的第二输入TC2。
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包括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数量相同的信号线。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每一个的一端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的另一端连接。因此,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可以形成环形状的信号路径。例如,第二感测线SL2-1、第二感测电极IE2-1及第四感测线SL4-1可以形成环形状的信号路径而感测电子笔EP(参照图1)引起的第二输入TC2。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通过接触孔CNT而连接于在垫区域NDA-PA的另一侧布置的辅助线SSL(参照图4)的一部分。
接触孔CNT贯通在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以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与辅助线SSL之间布置的绝缘层。接触孔CNT可以贯通第一绝缘层10至第六绝缘层60(参照图5a)中的一部分,并且贯通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6)的第一输入绝缘层ISL-IL1(参照图6)及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参照图6)。
图9c图示了与图9b的VI-VI'对应的截面。图9d图示了与图9b的VII-VII'对应的截面。图9e图示了与图9b的VIII-VIII'对应的截面。在图9c及图9d中图示了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二连接部CP2交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CP1可以相当于桥图案。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CP2也可以是桥图案。
参照图9b、图9c、图9d及图9e,多个第一连接部CP1、多个第一子连接部SCP1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从第一导电层ISL-CL1(参照图6)形成,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及多个第二连接部CP2从第二导电层ISL-CL2形成。第一传感器部SP1与第一连接部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接触孔SCNT13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多个第一连接部CP1与多个第二连接部CP2相互交叉的情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部CP1中的每一个可以变形为曲线“∧”和/或曲线“∨”形态,从而不与第二连接部分CP2重叠。曲线“∧”和/或曲线“∨”形态的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在平面上与第二传感器部SP2重叠。
如图9c所示,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一子接触孔SCNT11而连接。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与第一子连接部S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二子接触孔SCNT12而连接。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一连接部CP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三子接触孔SCNT13而连接。如此,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可以通过第一子连接部SCP1及第一连接部CP1电连接。并且,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根据本发明,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以及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布置在同一层上的部分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9d所示,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四子接触孔SCNT14而连接。并且,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与第二子连接部SC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五子接触孔SCNT15而连接。如此,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可以通过第二子连接部SCP2而电连接。并且,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如图9e所示,第三感测线SL3-9与第四子连接部SCP4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六子接触孔SCNT16而连接。并且,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与第四子连接部SCP4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的第七子接触孔SCNT17而连接。如此,第三感测线SL3-2至SL3-9可以通过第四子连接部SCP4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而电连接。并且,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邻近的两个第三感测线(例如,SL3-9与SL3-10)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绝缘。
在图9a中,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中的一部分及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一部分可以在布线区域ISL-NDA交叉。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e所示,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某一个可以通过子连接部以桥图案连接。并且,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可以通过第二输入绝缘层ISL-IL2而彼此绝缘。再次参照图9a,在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模式期间,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并将感测信号输出到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至少一个。
在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的第二感测模式期间,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可以感测第二输入TC2。并且,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可以感测第二输入TC2。
如图9a所示,除了用于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参照图1)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之外,输入传感器ISL3还可以包括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而感测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参照图1)。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可以从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相同的第一导电层ISL-CL1及第二导电层ISL-CL2形成,因此可以提供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增加的同时能够感测用户的第一输入TC1和电子笔EP的第二输入TC2的输入传感器ISL3及显示装置DD(图2所示)。
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因此不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二连接部CP2重叠。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与第二连接部CP2的重叠而造成的短路缺陷。并且,由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分别布置于第二传感器部SP2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因此能够最小化由于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与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之间的信号干扰或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而造成的影响。
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因此不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连接部CP1重叠。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与第一连接部CP1的重叠而造成的短路缺陷。并且,由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分别布置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因此能够最小化由于第一传感器部SP1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与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之间的信号干扰或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而造成的影响。
并且,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使用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作为用于感测第二输入TC2的信号路径的一部分。因此,相比于图8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2,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在相同面积内第二输入TC2的感测分辨率更高。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4的平面图。
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具有与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相似的构成,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的一端与第k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分别布置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k-1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1)与第k-2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2)之间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参照图9b)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参照图9b)之间。例如,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10个第三感测线SL3-10的一端与第10个第一感测电极IE1-10的另一端连接。第10个第三感测线SL3-10布置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布置在第9个第一感测电极IE1-9与第8个第一感测电极IE1-8之间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与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之间。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2个第三感测线SL3-2可以布置于第1个第一感测电极IE1-1的一侧。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1个第三感测线SL3-1可以布置于第1个第一感测电极IE1-1的一侧。
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的一端与第k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分别布置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k+1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1)与第k+2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2)之间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参照图9b)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参照图9b)之间。例如,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1个第四感测线SL4-1的一端与第1个第二感测电极IE2-1的另一端连接。第1个第四感测线SL4-1分别布置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2个第二感测电极IE2-2与第3个第二感测电极IE2-3之间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与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之间。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7个第三感测线SL3-7可以布置于第8个第二感测电极IE2-8的一侧。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的第8个第四感测线SL4-8可以布置于第8个第二感测电极IE2-8的一侧。
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的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的一端与第k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分别布置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k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与第k-1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1)之间的第三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与第四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之间。虽然附图中未图示构成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的第三子传感器部及第四子传感器部,但是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图9b所示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相同的构成。
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的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中的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的一端与第k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分别布置于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的在第k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与第k+1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1)之间布置的第一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与第二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之间。虽然附图中未图示构成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子传感器部及第二子传感器部,但是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图9b所示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相同的构成。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5的平面图。
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具有与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相似的构成,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的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中的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的一端与第k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三感测线SL3-k分别布置于第二感测电极IE2-1~IE2-8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k-2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2)与第k-3个第一感测电极IE1-(k-3)之间的第三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与第四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之间。虽然附图中未图示构成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的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的第三子传感器部及第四子传感器部,但是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图9b所示的第三子传感器部SSP3及第四子传感器部SSP4相同的构成。
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的第四感测线SL4-1~SL4-8中的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的一端与第k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的另一端连接。第k个第四感测线SL4-k分别布置于第一感测电极IE1-1~IE1-10中的每一个的布置在第k+2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2)与第k+3个第二感测电极IE2-(k+3)之间的第一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与第二子传感器部(未图示)之间。虽然附图中未图示构成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子传感器部及第二子传感器部,但是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分别可以包括与图9b所示的第一子传感器部SSP1及第二子传感器部SSP2相同的构成。
第三感测线SL3-1至SL3-10及第四感测线SL4-1至SL4-8的布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图9a、图10、图11所示的示例,可以进行多样的变更。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6的平面图。图12b是放大示出图12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6的第四区域DD的图。图12c是图12b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2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6包括与图7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相同的构成,即,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第一连接线CNL1-1至CNL1-5、第二连接线CNL2-1至CNL2-4、第一感测线SL1-1至SL1-10及第二感测线SL2-1至SL2-8。
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SP1和多个第一连接图案BP1。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SP2和多个第二连接图案BP2。
如图12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6的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及第二连接图案BP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网格线MSL。网格线MSL包括沿第四方向DR4延伸的第一网格线MSL1以及沿第五方向DR5延伸而与第一网格线MSL1交叉的第二网格线MSL2。通过第一网格线MSL1和第二网格线MSL2可以定义预定的开口部MSL-OP。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传感器部SP1与第二传感器部SP2及第一连接图案BP1布置于同一层上,而与第二连接图案BP2布置于不同层上。
如图12c所示,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的第一传感器部SP1及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的第二传感器部SP2与第一连接图案BP1布置于第二绝缘层ISL-IL2上。第二连接图案BP2布置于第一绝缘层ISL-IL1上。第二连接图案B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绝缘层ISL-IL2而形成的连接接触孔CH_S与第二传感器部SP2连接。
图9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3、图10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4及图11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5可以与图12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6相似,第一感测电极IE1-1至IE1-10、第二感测电极IE2-1至IE2-8、第一连接部CP1及第二连接部CP2包括多个网格线MSL。
以上,虽然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或者具有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知识的人员,便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应该局限于说明书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的内容,而应当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18)

1.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
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
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
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第一感测电极对;以及
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第二感测电极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彼此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感测第一输入,
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对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对感测第二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还包括:
第一导电层;
第二导电层;以及
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
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及所述第二连接线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
7.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一子连接部;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
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一端;
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第一端;
多个第三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其一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端;以及
多个第四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其一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子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
所述多个第二子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形成一个信号路径,
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形成一个信号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在第一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感测第一输入,
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一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三感测线感测第二输入,
在第二感测模式期间,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线、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某一个第二感测电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的某一个第四感测线感测所述第二输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隔开,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还包括:
第一导电层;
第二导电层;以及
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别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一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
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二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
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三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第四子接触孔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
15.一种输入传感器,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一子连接部;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绝缘,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及多个第二子连接部;
多个第一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
多个第二感测线,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
多个第三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之间;以及
多个第四感测线,布置于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与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之间,并且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感测线中对应的第三感测线对电连接,所述多个第四感测线中对应的第四感测线对电连接,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及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从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至第四子传感器部、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线至第四感测线从第二导电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布置有绝缘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二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隔开,所述第三子传感器部及所述第四子传感器部布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入传感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多个第一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二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所述多个第二感测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多个第二传感器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三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子传感器部中的某一个。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输入传感器,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面;以及
感测电路,从所述输入传感器接收第一输入信息及第二输入信息,
其中,所述输入传感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输入传感器。
CN202010823384.2A 2019-09-06 2020-08-17 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466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10525 2019-09-06
KR1020190110525A KR20210029862A (ko) 2019-09-06 2019-09-06 입력 센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6906A true CN112466906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3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3384.2A Pending CN112466906A (zh) 2019-09-06 2020-08-17 输入传感器及包括该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43924B2 (zh)
KR (1) KR20210029862A (zh)
CN (1) CN1124669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6571B1 (ko) * 2021-03-26 2024-01-19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
KR20230045734A (ko) 2021-09-28 2023-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3856B2 (ja) * 2011-07-21 2015-01-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KR102007429B1 (ko) * 2012-04-27 2019-08-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975596B1 (ko) 2012-08-29 201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신호 왜곡 보상 구조를 가지는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20140077000A (ko) 2012-12-13 2014-06-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에 대한 디지타이저 펜의 위치 감지 방법
US9236421B2 (en) * 2013-08-16 2016-01-12 Superc-Touch Corporation In-cell active matrix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of narrow border
US9626049B2 (en) * 2014-05-05 2017-04-18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including a first sensor pattern for mutual sensing and a second sensor pattern for self sensing
KR101653719B1 (ko) 2014-05-22 2016-09-05 전자부품연구원 디지타이저 전극을 갖는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37621B1 (ko) 2015-11-25 2021-12-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80046708A (ko) 2016-10-28 2018-05-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324210B1 (ko) 2017-06-30 2021-1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펜, 터치 시스템, 터치 회로 및 펜 인식 방법
KR102382478B1 (ko) 2017-10-13 202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90047168A (ko) 2017-10-26 2019-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3924B2 (en) 2023-01-03
US20210072864A1 (en) 2021-03-11
US20230135717A1 (en) 2023-05-04
US11880221B2 (en) 2024-01-23
KR20210029862A (ko) 202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6094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073323B (zh) 显示装置
KR10260737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580109A (zh) 触摸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US11880221B2 (en) Input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19443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256373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896089A (zh) 显示装置
CN111883561A (zh) 显示装置
CN114429973A (zh) 显示装置
US116006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464268B1 (ko) 표시장치
KR20210070457A (ko)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US2022010902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060601A (ko)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1130110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uilt-in components to sense input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pen
KR20210005368A (ko) 표시장치
KR20200031001A (ko) 표시장치
US20230016234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09186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091649A (ko) 표시장치
CN117651454A (zh) 电子设备
KR20240044600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089741A (ko) 전자 장치
CN114975532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