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7069A -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57069A CN112457069A CN202011304525.6A CN202011304525A CN112457069A CN 112457069 A CN112457069 A CN 112457069A CN 202011304525 A CN202011304525 A CN 202011304525A CN 112457069 A CN112457069 A CN 1124570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itchen waste
- temperature
- container
- microbial agent
- organic fertil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9/00—Fertilisers from household or town refuse
- C05F9/04—Biological compos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10—Addition or removal of substances other than water or air to or from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treatment
- C05F17/15—Addition or removal of substances other than water or air to or from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material being ga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80—Separation, elimination or disposal of harmful substances during the treat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水除盐的预处理操作;S2预处理过的餐厨垃圾放入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内;S3容器内的餐厨垃圾边搅拌边加热边补充氧气直到餐厨垃圾到达适合发酵的温度和湿度;S4将预先制备好的可以分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进容器内,控制好温度湿度氧含量以利于餐厨垃圾的充分发酵分解;S5容器内的餐厨垃圾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S6将发酵完成的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本发明所制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分解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减量化效率达到最高,同时本法所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更早地消除臭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分为“生餐厨垃圾”和“熟餐厨垃圾”两部分。生餐厨垃圾指食物在烹煮前的处理过程中所废弃不用或不适合食用的部分,熟餐厨垃圾指家庭厨房或餐饮业经烹煮而未食用完的部分。
如下表1所示是餐厨垃圾成分及分类表;餐厨垃圾成分主要可以分为糖类、脂质、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6种。其中,糖类、脂质、蛋白质属于微生物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且较容易分解,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则因分子结构不易水解氧化,属于分解时间较长的种类。餐厨垃圾化学成分以C含量最高,达到40%以上,其次分别为N, Na,K,Ca,P。尽管餐厨垃圾成分、产生和特性会受到地区差异、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季节的不同变化而变化,但总体来说具有如下特征:
表1
餐厨垃圾分类及成分
Assortment and composition of food waste composts
(1)具有很高的含水率。餐厨垃圾含水率达到85%-90%,对于处理、收集和运输,这会带来很大的难度。对于垃圾渗滤水可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渗透作用和地表径流,并且餐厨垃圾不能应对焚烧发电的热值需求由于其热值低。
(2)极其容易腐败变臭。有机物在餐厨垃圾中的含量高,约占干物质95%,很容易腐败发臭,滋生细菌和蚊蝇,这将导致疾病的传播。
(3)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磷、氮、钙、钾及微量元素餐厨垃圾除了含有很高的有机物含量,还含有丰富的具有很齐全的营养元素、价值很高的再利用性的特点。
(4)一般含有致病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如果不适当的进行处理而直接进行利用,则会造成病菌的传播及感染,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危害。
(5)其在感觉器官上,表现为湿媲媲,油腻,会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给人们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餐厨垃圾目前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粉碎直排等方法,目前尚无更好地处理并充分利用餐厨垃圾的有效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餐厨垃圾不能有效及时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水除盐的预处理操作;
S2:预处理过的餐厨垃圾放入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内;
S3:对容器内的餐厨垃圾边搅拌边加热边补充氧气以使餐厨垃圾混合均匀,餐厨垃圾内的微生物不坏死;
S4:将预先制备好的可以分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进容器内,使餐厨垃圾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发酵;
S5:将发酵完成的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
本发明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是根据市面上各种堆肥复合微生物菌剂及自然发酵分离得到的降解能力较强的菌种,且采用的是固态形式制备的,所以能更好地降解餐厨垃圾。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彻底地分解餐厨垃圾,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使餐厨垃圾减量化,从而达到对餐厨垃圾的充分有效利用,最终制成的有机肥还可以作为肥料施在田地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固态微生物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容器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为:
容器的底部是半圆形柱体,半圆形柱体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沿半圆形柱体轴向方向布置有用于搅拌餐厨垃圾物料的搅拌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通入氧气的输气管道,容器的下部输气管道底部打满细的气孔,输气管道上放置一层用以防止气孔堵塞的S型镂空隔层;外界空气经空气泵泵入输气管道并到达容器以保证容器内氧气充足,空气泵泵入的空气从容器下方通入餐厨垃圾堆体,从上方流出。本发明中机械搅拌装置的搅拌轴,搅拌均匀,有利于氧气的流通,杜绝厌氧环境产生。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餐厨垃圾被放入容器内时,视餐厨垃圾的含水率情况将餐厨垃圾与木屑混合后放入容器内,放入步骤为:
先添加一层经过预处理的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继续再放一层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采用此种混合放置方法直到餐厨垃圾被均匀地全部放置在容器内,混合后的餐厨垃圾的含水率始终控制在55~60%。餐厨垃圾经过除水除盐装置后,含水率为70%,添加17%~20%木屑后,使餐厨垃圾含水率总体在55~60%或达到6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容器内的物料在底部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下加热使餐厨垃圾物料升温,搅拌轴搅拌物料使得加热升温更加均匀,输气管道间歇式分阶段地压入氧气通气以防止餐厨垃圾内的有机质死亡达到局部厌氧环境及防止餐厨垃圾物料堆体垛堆结块成团。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还包括如下操作:
容器内的物料在加热升温时压入空气通气的频率为每隔30分钟通气2分钟,容器的有效体积约为3.15m3时,通气速率为30升/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SR1:经过S3的加热升温后到达发酵的初始阶段,此时温度40℃左右,接种主要成分是嗜温细菌和真菌的中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中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微生物菌剂后搅拌轴搅动10分钟,使菌剂与餐厨垃圾均匀混合,期间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30升/分钟,1-3天,该通气速率所适用的容器的有效体积约为3.15m3;初始阶段中加热装置继续持续加热;通气供氧,杜绝因微生物生长耗氧量大而产生的厌氧发酵。
SR2:经SR1的初始阶段后继续加热到高温阶段,高温阶段温度在65℃左右,此时接种主要成分是嗜热微生物的高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高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微生物菌剂后搅拌轴搅动10分钟,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期间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15升/分钟,1-2天,该通气速率所适用的容器的有效体积约为3.15m3;高温阶段中加热装置仅保温;
SR3:经过经SR2的高温阶段后到达腐殖质类物质快速形成与稳定化的降温阶段,降温阶段接种主要成分是木质素降解菌的降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降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之后搅拌轴搅动10分钟,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期间一直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20升/分钟,1-2天,该通气速率所适用的容器的有效体积约为3.15m3。
本发明中,分不同阶段投入不同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微生物更好的分解餐厨垃圾各种成分,最大量使其减量化。
进一步地,在步骤SR1~SR3中,搅拌轴间歇搅拌以对餐厨垃圾物料形成的堆体进行翻堆,当餐厨垃圾物料堆体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每1天翻堆一次,堆体温度低于50℃后,每1~2天翻堆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态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Ⅰ、以餐厨垃圾样品为原料,制备各种微生物菌种发酵液;
Ⅱ、预处理固体基质并碾碎为细粉末;
Ⅲ、将细粉末和发酵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发酵引物,制成发酵堆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后风干即可。
本发明中,容器内的餐厨垃圾堆体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充分分解腐熟后,被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成有机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得到了减量化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消除了臭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最终制成了可以施于农田的有机肥。在制备有机肥的过程中添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分解餐厨垃圾各种成分,使餐厨垃圾减量化效率达到最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原理中的好氧堆肥反应过程的过程图;
图2为本发明背景原理中的好氧堆肥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具体参数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中,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水除盐的预处理操作;
S2:预处理过的餐厨垃圾放入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内;
S3:容器内的餐厨垃圾边搅拌边加热边补充氧气直到餐厨垃圾到达适合发酵的温度和湿度;
S4:将预先制备好的可以分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进容器内控制好温度湿度氧含量以利于餐厨垃圾的充分发酵分解;
S5:容器内的餐厨垃圾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
S6:将发酵完成的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
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装置放置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在其内发酵分解,当然也可以采用类似装置:
放置餐厨垃圾的容器为由lcm厚不锈钢制造而成,由一个长方体和半个圆柱组成,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200×110×72cm,底部是一个半径50cm的半圆柱,有效体积约为3.15m3,反应器外壁粘贴两层5mm厚的保温层进行保温处理。装置主体为中间带有搅拌轴的反应室,底部具有加热装置。上述尺寸仅供参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所需要的外形尺寸。
用空气泵通入空气,保证反应氧气充足,将输气管道埋于生化舱正中距底部30cm处,输气管底部打满了细小的气孔,并且在输气管道上放置一层S型镂空隔层,防止气孔的堵塞。气体从下方通入堆体,从上方流出,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升温期频率设定为每隔30min 通气2min,通气速率为30L/min;高温期和降温期频率设定为每隔15min通气1min,通气速率为20L/min。上述时间间隔仅供参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餐厨垃圾经过除水除盐装置后,固体残渣用垃圾桶收集后倒入该不锈钢的餐厨垃圾容器中。添加方法为:首先添加一层经过除水除盐的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与之混合,直到均匀地将原料铺入不锈钢容器内。木屑的添加量为17%-20%,以木屑添加与堆肥物料鲜重的比位计算。所有物料混合均匀后,调节堆肥初始含水率60%左右。
容器内的物料在底部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下加热使餐厨垃圾物料升温,搅拌轴搅拌物料使得加热升温更加均匀,输气管道间歇式分阶段地压入氧气通气以防止餐厨垃圾内的有机质达到局部厌氧环境及防止餐厨垃圾物料堆体垛堆结块成团。
容器内的物料在加热升温期压入空气通气的频率为每隔30分钟通气2分钟,通气速率为30升/分钟;搅拌轴间歇搅拌以对餐厨垃圾物料形成的堆体进行翻堆,当餐厨垃圾物料堆体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每1天翻堆一次,堆体温度低于50℃后,每1~2天翻堆一次。
餐厨垃圾物料堆体可分为初始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三个阶段微生物的种类各不同,对应的微生物生长温度不同,分解餐厨垃圾的组分也不同。因此,各个阶段分别制作其特有的微生物菌剂并进一步将制作的微生物菌剂制作成固态微生物菌剂,且微生物菌剂是复合微生物菌剂。
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种微生物种类的确定仅选用自然比例,以尽量不破坏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而只是从数量上对微生物量进行扩增,从而起到促进堆肥的作用。微生物接种比例按照自然堆肥过程的自然比例进行确定。
1)在初始阶段,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物料温度约40℃,接种中温微生物菌剂,中温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嗜温细菌和真菌,其添加量为0.5%,0.5%是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机械轴搅动10min,使菌剂与餐厨垃圾物料均匀混合,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min通气1min,通气速率为30L/min,1-3天;初始阶段中加热装置继续持续加热;
2)在高温阶段,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物料温度约65℃,接种高温微生物菌剂,高温微生物菌剂主要是嗜热微生物,其添加量为0.5%,0.5%是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机械轴搅动10min,使菌剂与餐厨垃圾物料均匀混合,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 30min通气1min,通气速率为15L/min,1-2天;高温阶段中加热装置仅保温;
3)在降温阶段,是腐殖质类物质快速形成与稳定化阶段,对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物料接种降温微生物菌剂,降温微生物菌剂主要是木质素降解菌,其添加量为0.5%,0.5%是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机械轴搅动10min,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min通气1min,通气速率为20L/min,1-2天。
固态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餐厨垃圾样品为原料,制备各种微生物菌种发酵液;
从预先保存的甘油管中吸取100μL餐厨垃圾的菌液接入4mL灭菌后的预先制备好的试管LB培养基中,在40-60℃摇床中过夜培养。从试管LB培养基中以1%的接种量将活化好的菌种接入含有100mL LB培养基的摇瓶中。在40-60℃摇床中连续培养24小时。
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种微生物种类的确定仅选用自然比例,以尽量不破坏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而只是从数量上对微生物量进行扩增,从而起到促进堆肥的作用。微生物接种比例按照自然堆肥过程的自然比例进行确定。
通过液体发酵手段分别培养各种微生物菌种,4℃条件保存,用于固态剂型的制备。
(2)预处理固体基质并碾碎为细粉末
将5Kg细鼓皮、5Kg细锯末用蒸馏水清洗后进行灭菌锅高压灭菌。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灭菌后在太阳下晾晒,并利用紫外线或其他灭菌灯等继续灭菌,晾晒的干燥后收集,并将结块的基质碾碎,使基质尽可能为细粉末。
(3)配置过程
取各种微生物菌种液体各2L,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效菌含量≥100亿/ml,各个阶段微生物种类的自然比例同等放大倍数,确定每种菌种具体的液体体积。复合微生物菌液总体积与载体按照1∶1的比例混匀。具体比例如:复合微生物菌液总体积为2000mL,固体基质重量就是2000g。
中温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乳球菌:黑曲霉:假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光合细菌:链霉菌:解钾菌:固氮菌的集落数目比1.2:1:2.5:1.4:0.8:0.4:0.3:1.1:1.2:0.2:0.5。
高温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绿色木霉:高温放线菌:康宁木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集落数目比0.8:0.71:1.5:3.4:2.1:0.9。
降温微生物菌剂:腐质霉: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链霉菌的集落数目比2.8: 1:1.5:0.8。
将细鼓皮与细锯末以1:3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载体。
复合微生物菌液总体积与载体按照1∶1的比例混匀,添蒸馏水,使菌液与固体基质混合物的含水率达到60%,并加入465g葡萄糖,作为发酵引物,搅拌均匀。将发酵体堆叠在塑料箱中,堆置高度不宜过高也不易过低,中温微生物菌剂处理组堆制高度成8cm,高温微生物菌剂处理组堆制高度成4cm,降温微生物菌剂阶段处理组堆制高度成8cm。分别将三组固体基质与菌液的混合发酵体放入不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中温微生物菌剂的培养温度设置成 40℃,高温微生物菌剂温度设置成65℃,降温微生物菌剂温度设置为55℃。培养过程中每隔 2小时对发酵体进行温度测定,并进行翻搅,组织堆温上升。培养2天,将中温微生物菌剂放入40℃设定温度的循环通气烘箱中进行风干,将高温微生物菌剂放入65℃设定温度的循环通气烘箱中进行风干,将降温微生物菌剂放入55℃设定温度的循环通气烘箱中进行风干;复合微生物固体菌剂即可制作完成。本发明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均是固态微生物菌剂。
餐厨垃圾物料堆体经过降温阶段后,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物料已经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既可作为有机肥使用。
本发明中,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是基于以下原理:
好氧堆肥的基本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方程式:
有氧条件下,堆肥物料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固体和胶体有机物质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使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使另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提供微生物各种生理活动斤需的能量,使机体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好氧堆肥反应过程如附图的图1所示,好氧堆肥法的工艺流程图如附图的图2所示。
目前,根据堆肥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情况,主要有三大类堆肥系统:条垛式、静态垛式和反应器系统。所以本发明采用在特定的反应容器内进行餐厨垃圾发酵除臭,该三种系统的优缺点如下表2所示:
表2
Advantages and disad vantages of three composting systems
一般情况下,堆肥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生物氧化阶段和腐熟阶段(固定化阶段)。生物氧化阶段通过三个步骤发生:(1)初始温度阶段持续1-3d,其中嗜温细菌和真菌降解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氨基酸、蛋白质等,从而使得堆肥温度迅速上升;(2)高温阶段由嗜热微生物降解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些木质素,在此阶段最大限度的降解有机物并杀死病原菌;(3)腐熟降温阶段,温度的下降是由于可利用的有机物质的减少,导致微生物活动减弱,堆肥的质量可以通过检测能被嗜热微生物降解的残余的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来判断,在腐熟降温阶段和有机物腐殖化发生过程中,产生了含有腐殖质的成熟堆肥。
所以本发明采用三个阶段即初始温度阶段、高温阶段和腐熟降温阶段来制成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是参与堆肥化过程的主体,微生物菌剂不仅加快堆肥进度,还能显著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同时微生物菌剂使高温期提前到来,且能延长高温期的持续时间,高温期时间的延长对杀死堆体中的有害菌及寄生虫卵,改善卫生状况有益。添加微生物菌剂,在堆肥中调控N的代谢,不但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产生,还能为堆肥产品中保留更多的N素,提高肥效。对堆肥材料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如一些农药、焦油等。
所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成有机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得到了减量化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消除了臭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最终制成了可以施于农田的有机肥。在制备有机肥的过程中添加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分解餐厨垃圾各种成分,使餐厨垃圾减量化效率达到最高。
Claims (9)
1.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餐厨垃圾进行除水除盐的预处理操作;
S2:将预处理过的餐厨垃圾放入可搅拌可加热可补充氧气的容器内;
S3:对容器内的餐厨垃圾边搅拌边加热升温边补充氧气以使餐厨垃圾混合均匀不结块、微生物不坏死;
S4:将预先制备好的可分解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进容器内,使餐厨垃圾在微生物菌剂的作用下被有氧发酵分解腐熟;
S5:将发酵完成的腐熟的餐厨垃圾导出到外界作为有机肥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是固态微生物菌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部是半圆形柱体,半圆形柱体底部设置加热装置;沿半圆形柱体轴向方向布置有用于搅拌餐厨垃圾物料的搅拌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通入氧气的输气管道,容器的下部输气管道底部打满细的气孔,输气管道上放置一层用以防止气孔堵塞的镂空隔层;外界空气经空气泵泵入输气管道并到达容器以保证容器内氧气充足,空气泵泵入的空气从容器下方通入餐厨垃圾堆体,从上方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餐厨垃圾被放入容器内时的步骤为:
先添加一层经过预处理的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继续再放一层餐厨垃圾再铺一层木屑,采用此种混合放置方法直到餐厨垃圾被均匀地全部放置在容器内,混合后的餐厨垃圾的含水率始终控制在55~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容器内的物料在低于40℃温度时压入空气,压入空气的频率为每隔30分钟通气2分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SR1:经过S3的加热升温后到达发酵的初始阶段,此时餐厨垃圾温度到达40℃,初始阶段时向容器内接种主要成分是嗜温细菌和真菌的中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中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中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使菌剂与餐厨垃圾均匀混合,初始阶段期间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30升/分钟,初始阶段持续1-3天;
SR2:经SR1的初始阶段后继续加热到高温阶段,高温阶段餐厨垃圾温度达到65℃,达到65℃后加热装置仅保温不再加热,此时接种主要成分是嗜热微生物的高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高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添加高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高温阶段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15升/分钟,高温阶段持续1-2天;
SR3:经过经SR2的高温阶段后到达腐殖质类物质快速形成与稳定化的降温阶段,降温阶段接种主要成分是木质素降解菌的降温微生物菌剂,以初始投入容器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为基数,降温微生物菌剂的添加量为0.5%;之后添加降温微生物菌剂后继续搅拌轴搅动10分钟,使菌剂与物料均匀混合,降温阶段采用间歇式分阶段通气,每隔30分钟通气1分钟,通气速率为20升/分钟,降温阶段持续1-2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R1~SR3中,搅拌轴间歇搅拌以对餐厨垃圾物料形成的堆体进行翻堆,当餐厨垃圾物料堆体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每1天翻堆一次,堆体温度低于50℃后,每1~2天翻堆一次。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态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Ⅰ、以餐厨垃圾样品为原料,制备各种微生物菌种发酵液;
Ⅱ、预处理固体基质并碾碎为细粉末;
Ⅲ、将细粉末和发酵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发酵引物,制成发酵堆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后风干即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525.6A CN1124570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525.6A CN1124570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57069A true CN112457069A (zh) | 2021-03-09 |
Family
ID=7483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4525.6A Pending CN1124570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5706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5179A (zh) * | 2022-04-22 | 2022-06-10 | 中农创达(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厨余垃圾联合微生物超高温发酵的方法及制得的处理菌剂 |
CN114920594A (zh) * | 2022-06-30 | 2022-08-1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餐厨垃圾和沼渣共堆肥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5466148A (zh) * | 2022-10-18 | 2022-12-13 | 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5378A (zh) * | 2013-08-21 | 2013-12-11 | 北京水木清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厨余垃圾微生物好氧堆肥的方法 |
CN105601351A (zh) * | 2016-03-01 | 2016-05-25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餐厨垃圾堆肥系统及方法 |
CN109503219A (zh) * | 2018-11-26 | 2019-03-22 | 中山大学 | 一种农村有机垃圾高温高效好氧堆肥的方法 |
CN110819579A (zh) * | 2019-12-24 | 2020-02-21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固态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4525.6A patent/CN1124570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5378A (zh) * | 2013-08-21 | 2013-12-11 | 北京水木清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厨余垃圾微生物好氧堆肥的方法 |
CN105601351A (zh) * | 2016-03-01 | 2016-05-25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餐厨垃圾堆肥系统及方法 |
CN109503219A (zh) * | 2018-11-26 | 2019-03-22 | 中山大学 | 一种农村有机垃圾高温高效好氧堆肥的方法 |
CN110819579A (zh) * | 2019-12-24 | 2020-02-21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固态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制备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5179A (zh) * | 2022-04-22 | 2022-06-10 | 中农创达(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秸秆、厨余垃圾联合微生物超高温发酵的方法及制得的处理菌剂 |
CN114920594A (zh) * | 2022-06-30 | 2022-08-1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餐厨垃圾和沼渣共堆肥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5466148A (zh) * | 2022-10-18 | 2022-12-13 | 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466148B (zh) * | 2022-10-18 | 2023-08-15 | 深圳市中兴恒熙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952972B1 (en) | Process for thermophilic, aerobic fermentation of organic waste | |
CN102557772B (zh) | 污泥堆肥处理用发酵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4030738A (zh) | 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 |
CN112457069A (zh) | 一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
KR20110055442A (ko) | 유기성폐기물 자원화 처리시스템 | |
CN108715818A (zh) | 一种复合高温菌剂及其在堆肥中协同降解聚苯乙烯的方法 | |
CN111995476A (zh) | 利用餐厨垃圾沼渣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
CN105087411A (zh) | 一种用于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堆肥的复合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3083869A (zh) |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方法 | |
CN112441859A (zh) | 一种好氧-厌氧两步发酵处理疫病动物废水的方法 | |
JP2004261714A (ja) | 有機質物の無臭発酵分解促進液とそれを用いて有機質物を悪臭防止しながらコンポストに製造する方法。 | |
CN110981563A (zh) | 一种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947679A (zh) | 一种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289053B1 (ko) | 복합발효를 이용한 슬러지 감량화 및 자원화 물질 형성 방법 | |
CN102676481A (zh) | 一种广谱性复合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 | |
KR101976009B1 (ko) | 고형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고형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퇴비 | |
KR100721059B1 (ko) | 바실러스 스미시를 사용하여 유기성폐기물을 고온 퇴비화시키는 방법과 바실러스 스미시를 퇴비화 발효 미생물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는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의 발효기재 및 바실러스 스미시 | |
JPH07275830A (ja) | 植物性廃棄物の微生物処理及びその生成物の有効利用法 | |
KR100268680B1 (ko) |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음식물찌꺼기 주재의 반건식 사료 제조방법 | |
CN109824395A (zh) | 一种有机质好氧发酵催化剂 | |
JPH07246381A (ja) | 有機質廃棄物の処理方法 | |
JP3753627B2 (ja) | 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方法 | |
JP2000327465A (ja) | 未利用水産廃棄物の利用方法 | |
JP4105563B2 (ja) | し尿を濃縮、分解、処理する微生物製剤及びし尿の処理方法 | |
KR102747047B1 (ko) | 슬러지 저감과 악취 제거를 위한 복합발효미생물 배양액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러지 저감과 악취 제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