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0164A -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0164A
CN112450164A CN202011211368.4A CN202011211368A CN112450164A CN 112450164 A CN112450164 A CN 112450164A CN 202011211368 A CN202011211368 A CN 202011211368A CN 112450164 A CN112450164 A CN 112450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trawl
frames
ne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13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0164B (zh
Inventor
杨炳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2113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0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0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0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0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3/00Drawn nets
    • A01K73/02Trawling 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3/00Drawn nets
    • A01K73/02Trawling nets
    • A01K73/04Devices for spreading or positioning, e.g.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及使用方法,包括:串行并列设置的若干个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相邻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调节机构滑移;相邻框架之间设置有网衣,所述滑块连接在所述网衣上,所述滑块滑动过程中使所述网衣对应区域形成缓冲区;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流流速信息,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网衣内侧渔获物重量信息;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任二所述框架之间的间距。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网框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背景技术
拖网是海洋捕捞渔业中最主要的渔具之一,捕捞产量最大且效率最高。拖网是用渔船拖曳作业,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囊的网具。拖网按结构可分为单囊、多囊、有袖单囊、有袖多囊、桁杆、框架、双联、双体。其中,框架拖网是重要的作业方式。框架拖网是指由框架和网身、网囊构成的拖网。
传统的拖网框架主要用于实现网口的有效扩张,但是由于框架一般为固定的刚性结构且规格较大,使得起放网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传统的拖网框架在进行渔获物捕捞过程中,无法进行选择性的控制拖网长度以及拖网内部空间的改变,渔获物挤压网囊,容易造成网具破损,使渔获物逃逸,影响捕捞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及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包括:串行并列设置的若干个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
相邻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调节机构滑移;
相邻框架之间设置有网衣,所述滑块连接在所述网衣上,所述滑块滑动过程中使所述网衣对应区域形成缓冲区;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流流速信息,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网衣内侧渔获物重量信息;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任二所述框架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调节杆套接方式连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杆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尺寸。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框架尺寸呈梯度分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框架尺寸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所述框架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一侧设置有牵引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牵引绳将拖网固定在渔船上,
初始状态下,若干个框架并列串行分布,进行渔获物的收集;
当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监测到流速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大于第一阈值时,调整相邻框架之间的间距;
当水流信息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调节滑块位置,调整拖网对应区域的缓冲区面积,
捕捞作业完成后,通过调节机构调整若干框架并列贴合并进行收网操作。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框架沿水流流动方向逐个依次展开。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缓冲区开口大小与对应滑块之间的间距相配合。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个串行并列设置的框架结构进行拖网的起放网操作,在使用时,通过监测水流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进行选择框架展开数量,实现渔获物的灵活收集,收集效率较高,且起放网过程比较简单灵活。
(2)拖网内渔获物重量高于预定值时,通过增加框架展开数量,或通过调整滑块之间的间距形成缓冲区对收集的渔获物进行脱网过程中进行缓冲,防止渔获物直接撞击拖网,提高拖网使用安全性。
(3)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框架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拖网长度及拖网内的收集区域面积,提高捕捞效率,同时,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调节过程中,同步实现滑块的滑动长度,进而能够调整缓冲区的调节范围,实现框架多功能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框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1、固定环;2、牵引绳;3、第一调节杆;4、滑块;5、第二调节杆;6、网衣,7、第二传感器,8、缓冲区,9、第一传感器,10、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而言,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10,包括:串行并列设置的若干个框架10以及设置在框架10上的至少一个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
相邻框架10之间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滑块4,滑块4能够沿调节机构滑移;
相邻框架10之间设置有网衣6,滑块4连接在网衣6上,滑块4滑动过程中使网衣6对应区域形成缓冲区8;
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9与第二传感器7,第一传感器9用于监测水流流速信息,第二传感器7用于检测网衣6内侧渔获物重量信息;
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任二框架10之间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个串行并列设置的框架10结构进行拖网的起放网操作,在使用时,通过监测水流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进行选择框架10展开数量,实现渔获物的灵活收集,收集效率较高,且起放网过程比较简单灵活,拖网内渔获物重量高于预定值时,通过增加框架10展开数量,或通过调整滑块4之间的间距形成缓冲区8对收集的渔获物进行脱网过程中进行缓冲,防止渔获物直接撞击拖网,提高拖网使用安全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框架连接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套接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拖网长度及拖网内的收集区域面积,提高捕捞效率,同时,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调节过程中,同步实现滑块4的滑动长度,进而能够调整缓冲区8的调节范围,实现框架10多功能利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调节杆3尺寸大于第二调节杆5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杆3部分套设在第二调节杆5外部,形成伸缩式结构进行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框架10尺寸呈梯度分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框架10尺寸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靠近渔业船舶的框架10尺寸最大,由船舶头部至尾部方向的框架10尺寸逐渐减小,使拖网形成逐渐收口结构,有利于渔获物的收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框架10一侧设置有牵引绳2。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端部的框架10四角均设置有牵引绳2,4个牵引绳2端部设置有固定环1,通过固定环1将框架10固定在渔业船舶尾部,渔业船舶行进过程中,带动框架10移动,进行渔获物收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10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牵引绳2将拖网固定在渔船上,
初始状态下,若干个框架10并列串行分布,进行渔获物的收集;
当第一传感器9与第二传感器7监测到流速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大于第一阈值时,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间距;
当水流信息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调节滑块4位置,调整拖网对应区域的缓冲区8面积,
捕捞作业完成后,通过调节机构调整若干框架10并列贴合并进行收网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框架10沿水流流动方向逐个依次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渔获物捕捞过程中,根据捕捞渔获物的重量进行逐渐将框架10进行展开,保证渔获物的体积始终处于拖网总体积的三分之二,保证拖网有效利用的同时,不会造成拖网过负荷承载,保证拖网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缓冲区8开口大小与对应滑块4之间的间距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10上还设置有摄像机,通过摄像机能够实时观测进入拖网内渔获物的状态,保证拖网安全高效使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套接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拖网长度及拖网内的收集区域面积,提高捕捞效率,同时,第一调节杆3与第二调节杆5调节过程中,同步实现滑块4的滑动长度,进而能够调整缓冲区8的调节范围,实现框架10多功能利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调节杆3尺寸大于第二调节杆5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杆5部分套设在第一调节杆3外部,形成伸缩式结构进行调整相邻框架10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框架10尺寸呈梯度分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框架10尺寸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靠近渔业船舶的框架10尺寸最大,由船舶头部至尾部方向的框架10尺寸逐渐减小,使拖网形成逐渐收口结构,有利于渔获物的收集。
综上所述,通过多个串行并列设置的框架10结构进行拖网的起放网操作,在使用时,通过监测水流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进行选择框架10展开数量,实现渔获物的灵活收集,收集效率较高,且起放网过程比较简单灵活,拖网内渔获物重量高于预定值时,通过增加框架10展开数量,或通过调整滑块4之间的间距形成缓冲区8对收集的渔获物进行脱网过程中进行缓冲,防止渔获物直接撞击拖网,提高拖网使用安全性。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包括:串行并列设置的若干个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至少一个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调节机构滑移;
相邻框架之间设置有网衣,所述滑块连接在所述网衣上,所述滑块滑动过程中使所述网衣对应区域形成缓冲区;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监测水流流速信息,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网衣内侧渔获物重量信息;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任二所述框架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调节杆套接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调节杆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框架尺寸呈梯度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框架尺寸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相邻所述框架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一侧设置有牵引绳。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牵引绳将拖网固定在渔船上,
初始状态下,若干个框架并列串行分布,进行渔获物的收集;
当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监测到流速信息及渔获物重量信息大于第一阈值时,调整相邻框架之间的间距;
当水流信息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调节滑块位置,调整拖网对应区域的缓冲区面积,
捕捞作业完成后,通过调节机构调整若干框架并列贴合并进行收网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框架沿水流流动方向逐个依次展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区开口大小与对应滑块之间的间距相配合。
CN202011211368.4A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Active CN112450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1368.4A CN11245016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1368.4A CN11245016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0164A true CN112450164A (zh) 2021-03-09
CN112450164B CN112450164B (zh) 2022-09-23

Family

ID=7483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1368.4A Active CN11245016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01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442A (zh) * 2022-04-19 2022-07-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智能调控的南极磷虾拖网深度快速调节动力桁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8100A (en) * 1919-10-31 1921-01-31 Lewis Evan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ish trawling gear or the like
US20090282723A1 (en) * 2006-08-31 2009-11-19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wl net layer-by-layer collecting device
KR20100043391A (ko) * 2008-10-20 2010-04-29 한국해양연구원 트롤어구
CN103478088A (zh) * 2013-09-09 2014-01-01 浙江海洋学院 带有串行多组囊袋的拖网及其捕捞方法
US20170105397A1 (en) * 2015-10-19 2017-04-20 Smart Catch LLC Catch Monitoring Device
CN109997806A (zh) * 2019-05-08 2019-07-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目传感器的拖网网囊渔获物重量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8100A (en) * 1919-10-31 1921-01-31 Lewis Evan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ish trawling gear or the like
US20090282723A1 (en) * 2006-08-31 2009-11-19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wl net layer-by-layer collecting device
KR20100043391A (ko) * 2008-10-20 2010-04-29 한국해양연구원 트롤어구
CN103478088A (zh) * 2013-09-09 2014-01-01 浙江海洋学院 带有串行多组囊袋的拖网及其捕捞方法
US20170105397A1 (en) * 2015-10-19 2017-04-20 Smart Catch LLC Catch Monitoring Device
CN109997806A (zh) * 2019-05-08 2019-07-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网目传感器的拖网网囊渔获物重量监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442A (zh) * 2022-04-19 2022-07-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智能调控的南极磷虾拖网深度快速调节动力桁杆
CN114766442B (zh) * 2022-04-19 2023-03-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智能调控的南极磷虾拖网深度快速调节动力桁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0164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8089B (zh) 带有并行多组囊袋的拖网及其捕捞方法
CN103478088B (zh) 带有串行多组囊袋的拖网及其捕捞方法
CN112450164B (zh) 一种能够智能化调整起放网的拖网框架
CN203523584U (zh) 带有并行多组囊袋的拖网
Potvin et al. A perfectly inelastic collision: bulk prey engulfment by baleen whales and dynam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ld's largest cetaceans
CN209201906U (zh) 一种漂浮式捕鱼装置
CN112450163B (zh) 一种用于收集逃逸渔获物的双层套网
CN203505350U (zh) 带有串行多组囊袋的拖网
CN108263564B (zh) 一种自动捕鱼船及其工作方法
JP5028632B2 (ja) 網口傾斜維持型トロール網採集装置
CN214853761U (zh) 一种捕捞小龙虾的地笼装置
CN113291423B (zh) 一种基于水面捕捞的渔船前置延展式拖网装置
CN208016734U (zh) 一种吞食式捕鱼装置
CN211211054U (zh) 一种卵形鲳鲹养殖用的捕捞装置
CN210184224U (zh) 水产养殖用的拉网结构
CN208291437U (zh) 一种环保便携式水产品捕捞船
CN210681092U (zh) 一种打捞装置
CN116897896A (zh) 一种去除其他海洋生物的毛虾捕捞网
CN112314491A (zh) 一种不同水流层的鱼类诱捕悬浮网箱
CN206744335U (zh) 一种船载式鱼苗鱼卵收集装置
CN110984104A (zh) 一种湖泊水藻打捞装置
CN208086734U (zh) 一种捕捞野生三疣梭子蟹专用收集装置
CN220868156U (zh) 一种水池藻类打捞装置
CN203913053U (zh) 套管式杆子操控螺蛳拖网
CN115720878B (zh) 一种大型网箱养殖鱼类分批分级起捕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