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8495A - 分割芯 - Google Patents

分割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8495A
CN112448495A CN202010646506.5A CN202010646506A CN112448495A CN 112448495 A CN112448495 A CN 112448495A CN 202010646506 A CN202010646506 A CN 202010646506A CN 112448495 A CN112448495 A CN 112448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plit
back yoke
teeth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65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裵钟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4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8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8Suction cleaners with handles and nozzles fixed on the casings, e.g. wheeled suction cleaners with steering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2Mountings for motor fan assembl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割芯,使形成定子芯的分割芯之间的分割面最小化,在结合所述分割面时,能够在保持同心的同时确保分割芯之间的结合力,并且,能够增加分割芯的生产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割芯,包括:定子芯,所述定子芯包括多个芯段;背轭,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以及齿部,从所述背轭朝向所述背轭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芯段沿着所述定子芯的轴向层叠,并且防止在层叠时产生所述各个齿部彼此重叠的区域。

Description

分割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马达的定子的单相分割芯。
背景技术
通常,马达是通过定子和转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驱动力的装置,定子和转子的结构基本上相同。
然而,根据转子通过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旋转的原理,区分马达的种类。此外,也根据施加于定子线圈上的电源种类或相,区分马达的种类。还可以根据定子线圈的卷绕方法,区分马达的种类。例如,有直流式变压电动机和交流式三相流动电动机等。
对所述马达的一般结构而言,具有:形成旋转轴的轴;与轴结合的转子;以及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定子,定子沿着转子的外周被设置成隔着规定间隔。
此外,在定子上设置有齿部(Teeth),并在所述齿部卷绕用于形成旋转磁场的线圈,以产生与转子的电性相互作用,从而引导转子的旋转。
线圈根据其卷绕的方法,分为集中绕组(concentrated winding)和分布绕组(distributed winding),集中绕组是将线圈集中卷绕于一个插槽的卷绕方式,并且,分布绕组是将线圈分别缠绕于两个以上插槽的卷绕方式。
与分布绕组相比,集中绕组可以减少卷绕量并降低铜损(Copper loss),然而,由于线圈过度集中于插槽,从而磁通密度的变化大,并且增加铁芯损耗(Core loss或Ironloss)、即铁芯的电损耗。因此,以集中绕组方式卷绕的线圈通常用于小型马达。
近年来,随着用于各种家用电器(例如,吹风机、吸尘器等)的马达趋于小型化,为了平滑地卷绕线圈,使用了分割齿部。这是因为,在小型马达中将线圈卷绕于齿部时,存在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在将线圈卷绕于齿部之后,通过组合各个分割齿部来形成定子。
通常,如专利文献1(10-1135251,2012.04.03.登记),分割齿部可以分割背轭,或者,如专利文献2(10-2002-0011819,2002.02.09.公开),可以分割背轭和齿部。
在专利文献1(10-1135251,2012.04.03.登记)中公开了一种分割芯,在组装分割的背轭时,使用了结合部位形成为台阶形状而组装的方式,而不是分割芯之间的过盈配合方式,并且,由于台阶的结合面变宽,因此能够彼此紧贴并对准同心。
在专利文献2(10-2002-0011819,2002.02.09.公开)中公开了一种定子芯,在背轭形成多个插槽,根据设计人员的用途,将齿部插入到插槽并结合于背轭。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粘接台阶的结合面的方式来结合各个分割芯,因此,难以精确地对准同心,并且,在每个结合面产生铁芯损耗(core loss)的增加和反电动势的损失。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根据所述多个插槽数量,磁通密度的分布可能不同,因此,在结合面也产生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问题。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马达的层叠铁芯,分割芯通过背轭部分的连接部来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层叠铁芯,连接部可以通过结合相邻的两个分割芯来对准层叠铁芯的同心。
然而,在专利文献3中,在背轭的分割面上,因磁阻增大而降低了马达的效率,与前述专利文献1相同,由于在背轭的接触部分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因此存在难以精确地对准同心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形成有多个分割面、切开面,由此在保持定子芯的整体刚性方面也存在限制。尤其,在小型马达的情况下,背轭的厚度较薄,因此,当在背轭形成切开面或背轭的一部分形成凹入的插槽时,存在为了保持刚性而形成必要以上的厚度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分割芯的结构进行改善,使得在组装分割芯时,能够精确地保持同心,通过使每个分割芯彼此接触的切开面最小化来使反电动势的损失最小化,并防止铁芯损耗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10-1135251(2012.04.03.登记)
专利文献2:10-2002-0011819(2002.02.09.公开)
专利文献3:10-2015-0132717(2015.11.26.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各种课题中的一个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小型马达中通过自动化设备执行整齐卷绕的分割芯。
本发明的各种课题中的一个是提供一种分割芯,能够通过使分割芯产生的切开面最小化来减少铁芯损耗(core loss)和反电动势(Back ElectroMotive Force,BEMF)的损失。
本发明的各种课题中的一个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分割芯的背轭与齿部的同心度的分割芯。
本发明的各种课题中的一个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齿部的分割面最小化来使磁阻的损失最小化的分割芯。
本发明的各种课题中的一个是提供一种分割芯,分割芯的背轭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增加生产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各种课题,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割芯,由于背轭没有被分割,从而能够保持同心并确保分割芯之间的结合力。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割芯,能够通过使齿部的分割面最小化来使磁阻的损失最小化,并且,由于分割芯的背轭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增加生产率。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割芯,能够在小型马达中通过自动化设备执行整齐卷绕,并且,在进行卷绕时,能够防止线圈从供线圈卷绕的区间脱离。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组装分割芯时提高同心度和真圆度的分割芯。
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割芯,包括:定子芯,所述定子芯包括多个芯段;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的背轭;以及从所述背轭朝向所述背轭的径向延伸的齿部,所述多个芯段沿着所述定子芯的轴向层叠,并且防止在层叠时产生所述各个齿部彼此重叠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齿部的高度形成为高于所述背轭的高度并卷绕有线圈,所述齿部的高度可以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另外,所述齿部可以包括:从所述背轭延伸的主齿部;以及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分割齿部,所述主齿部和所述分割齿部的高度之和可以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主齿部的高度可以与所述背轭的高度相同。
并且,所述芯段包括:所述分割齿部分别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两侧的第一芯段;以及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的第二芯段,所述第二芯段设置有两个以上,从而可以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芯段的不同侧面,以形成所述定子芯。
此外,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的齿部的高度可以都与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另外,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割芯,包括:由多个芯段层叠而形成的定子芯;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的背轭;从所述背轭朝向所述背轭的径向延伸并卷绕有线圈的齿部;以及绝缘体,围绕所述齿部,并使所述齿部和所述线圈之间绝缘,所述齿部的高度形成为高于所述背轭的高度,所述绝缘体包括弯曲部,沿着所述背轭的内周面弯曲而形成供所述线圈卷绕的区间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齿部的高度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所述弯曲部围绕所述背轭的内周面中的一部分并弯曲形成,所述弯曲部的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齿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由此,所述弯曲部能够使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芯的内周面之间绝缘。
并且,所述齿部包括:从所述背轭延伸的主齿部;以及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分割齿部,所述主齿部和所述分割齿部的高度之和可以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并且,所述主齿部的高度可以与所述背轭的高度相同。
另外,所述芯段包括:所述分割齿部分别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两侧的第一芯段;以及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的第二芯段,所述第二芯段设置有两个以上,从而可以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芯段的不同侧面,以形成所述定子芯,并且,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的齿部的高度可以都与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另外,所述芯段包括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的至少两个以上的芯段,两个以上的芯段形成所述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每个相,从而可以由所述芯段层叠而形成所述定子芯,所述两个以上的芯段的齿部高度可以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除非与其他实施例矛盾或排他,否则上述实施例的每个特征可以以组合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诸如吸尘器马达的小型马达中,通过自动化设备来执行整齐卷绕。
并且,能够通过使分割芯产生的切开面最小化来减少铁芯损耗和反电动势损失。
并且,能够通过使在分割芯的分割面可能产生的扭曲最小化来使其适合于自动化工序。
并且,当组装分割芯时,能够提高轭部和齿部的同心度和真圆度。
并且,分割芯的背轭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增加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马达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子芯立体图。
图4是形成图3的定子芯的分割芯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是用于说明在图4的分割芯结合有绝缘体并卷绕有线圈的图。
图6A、图6B是图4的芯段的立体图。
图7是拆除图4中的绝缘体和线圈的分割芯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8中的压紧部的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割芯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定子芯 110:外周面
130:内周面 150:背轭
170:齿部 300:绝缘体
500:线圈 101:第一芯段
102:第二芯段 171:主齿部
173:分割齿部 310: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形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详细描述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说明书中记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而提供。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当判断对于与本发明相关的已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后述的术语是考虑了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用户、操作者的意图或习惯而变化。因此,所述术语应该基于本说明书中的整体内容进行定义。详细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应该是限制性的。除非另有明确使用,否则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的含义。在本说明书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表达旨在表示某些特征、数字、步骤、动作、要素以及它们的一部分或组合,除了所描述的之外,不应将其解释为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要素以及它们的一部分或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
并且,在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中的每一个都不用于定义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顺序或序列,而仅用于区分相应构成要素和其他构成要素。
图1是现有吸尘器的立体图。
参照图1,真空吸尘器可以包括:设置有用于产生吸入力的马达的吸尘器本体1;吸入包含灰尘的空气的吸嘴6;以及连接所述吸尘器本体1和所述吸嘴6的延长管5。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未设置所述延长管5的情况下,所述吸嘴6可以直接与所述吸尘器本体1连接。
所述吸尘器本体1可以包括用于储存从空气分离的灰尘的灰尘桶2。由此,经由所述吸嘴6吸入的灰尘可以通过所述延长管5储存到所述灰尘桶2。
在所述吸尘器本体1可以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把持的把手3。用户可以在把持所述把手3的状态下进行清扫。
所述吸尘器本体1设置有电池(未图示),并且,在所述吸尘器本体1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未图示)的电池容纳部4。所述电池容纳部4可以设置于所述把手3的下部。所述电池(未图示)可以与所述吸嘴6连接,以向所述吸嘴6供应电源。
图2是马达的整体结构图。
在图2中,对整体马达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分割芯,将在以下图3至图10中进行说明,并且,在图2的整体结构中可以应用图3至图10的特征。
参照图2对马达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其包括:马达部20;壳体,所述马达部20容纳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形成所述马达的整体骨架;流动产生部30,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以产生空气的流动;以及扩散器40,使所述流动产生部30产生的空气流动分散。
马达部20包括:环形的定子21;贯通所述定子21的中心的轴23;以及转子22,设置在所述轴23上,并由所述定子21产生旋转力。所述轴23由轴承24旋转支撑。
所述马达部20被示例为无刷直流马达(BLDC;brushless direct currentmotor)。在该附图中,作为BLDC马达示出了定子21配置在转子22的外侧的结构,但是,并不排除定子21配置在转子22内侧的马达。
在所述马达部20的下部设置有马达壳体10以形成容纳所述马达部20的空间,所述马达壳体10包括:上部开放的圆筒形状的马达安装部11;从所述马达安装部11的上端部沿着径向以放射状向外延伸的连接臂14;以及环形的主体结合部15,设置于所述连接臂14的端部,具有大于所述马达安装部11的直径,并且,在所述马达安装部11的底部中心部分可以设置有固定支撑马达部20下部的所述轴承24的轴承支撑部12。
所述轴承24可以设置为由轴承座70和弹性网布60依次缠绕于所述轴承24的外周面的轴承组装体形式。
在所述马达部2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支架50、扩散器40以及流动产生部30,所述流动产生部30可以包括叶轮31和叶轮盖33。
所述支架50可以形成有:与形成于所述扩散器的中心部分的孔45对齐的中心部54;以及支撑部51,形成大于所述中心部54的半径,并设置为环形,并且还可以形成有连接所述中心部54和所述支撑部51的连接部53。
并且,所述支撑部51设置有在径向上凸出形成的紧固部52,以与所述马达壳体10紧固,从而能够支撑马达部20的上部。
所述扩散器40在中心部分形成孔45,并沿着所述孔45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制冷剂流路出口43,以形成吐出所述马达部20产生的热量的流路。
另外,沿着所述扩散器40的径向形成有具有与所述马达安装部11的侧壁的外径相对应的外径的圆筒部412,并沿着所述圆筒部412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轮叶42,以引导由所述叶轮31加压流动的空气流动。
所述叶轮31设置于扩散器40的上部,并且,在叶轮31的中心设置有供轴23插入的轴向孔312。所述轴向孔312形成于支撑叶轮31的整体刚性的轮毂311,所述轮毂311具有越从旋转中心沿着径向逐渐远离越向下倾斜的面,并且可以是设置有放射状的叶片313的斜流式叶轮。
所述叶轮盖33可以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在上部中心部设置有作为空气流动通路的空气吸入口331,以所述空气吸入口331为基准,盖结合部332以向下倾斜的形式设置于叶轮盖33的下端,所述盖结合部332设置为台阶形状,使得所述主体结合部15插入到所述台阶形状内部。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子芯立体图,图4是形成图3的定子芯的分割芯立体图,图5A、图5B、图5C是用于说明在图4的分割芯结合有绝缘体并卷绕有线圈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齿部应用整齐卷绕、集中绕组卷绕,并且,多个芯段可以沿着定子芯的轴向(长度方向)层叠而形成定子芯。这是因为,因马达的小型化而使定子芯的尺寸受到空间限制,从而难以在马达径向上将分割芯与定子的背轭紧固,并且,难以确保用于卷绕线圈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定子芯设置为圆筒形,径向是指包括所述定子芯的径向外侧和内侧的含义,本实施例是对于吸尘器等中使用的小型马达有利的类型,例举了齿部朝向背轭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内置型(Inner Type)马达。
此外,本实施例的分割芯以包括形成与三相电源的每个相对应的单相的芯段的含义使用,但是,所述芯段和分割芯可以互换使用。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定子芯由多个分割芯结合而形成,所述多个分割芯中的一部分虽然是形成对应于三相电源的每个相的单相的铁芯,但是,其结构、外观的形状可以相同。
参照图3至图5C,定子芯100包括多个芯段101、102,所述定子芯100的背轭150可以形成所述各个芯段101、102的外周。
所述定子芯100可以设置为圆筒形状,在其内部形成用于设置齿部170的空间,在所述定子芯100的外周面110具有一部分以平坦的方式设置的平面部110a,从而,所述定子芯100可以设置为所述圆筒形状中的一部分凹入的形状。
所述平面部110a减小了所述定子芯100的径向上的厚度,从而,不仅能够使马达的整体尺寸小型化,而且通过部分地去除可以用作流过所述定子芯100的磁通量(Magneticflux)的阻力的部分,还能提高马达的性能。
当然,所述平面部不仅设置于定子芯100的外周面110,而且还可以设置于内周面130,尤其,可以形成在定子芯100的内周面130中的与齿部170连接的部分。
沿着定子芯100的外周可以形成有背轭150,所述定子芯100的背轭150可以由每个芯段101、102的背轭层叠而形成。
此外,齿部170从背轭150朝向所述背轭150的径向内侧延伸,从而本实施例的定子芯可以形成为内置型(inner type),并且,所述齿部170的外周面可以由绝缘体300围绕,并卷绕有线圈500。
另外,形成所述定子芯100的多个芯段101、102沿着所述定子芯100的轴向a层叠,当所述定子芯100层叠时,所述各个齿部不产生彼此重叠的区域。
即,所述各个芯段形成三相电源中的一个单相,所述芯段彼此层叠而结合,由此,所述芯段的齿部可以在定子芯的内周面上分别隔开120度间隔而设置。
然而,所述齿部并不是一定要在定子芯的内周面隔开120度间隔而设置,根据设计人员的用途,齿部可以设置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各个齿部隔开的位置可以不同。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芯段也已经是由其自身完成一个相的铁芯,当所述芯段层叠而形成定子芯时,从每个芯段延伸的齿部形成在彼此不产生干涉的位置。
所述芯段可以包括第一芯段101和第二芯段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芯段102可以在所述第一芯段101的上侧和下侧沿着定子芯的轴向a层叠而结合,其之间设置有第一芯段101
所述第一芯段101可以向所述背轭1501的上下部延伸而设置齿部1701。即,所述背轭1501可以在所述齿部1701的中间高度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芯段101的外周。
所述第二芯段102可以向所述背轭1502的上部或下部中的任意一部分延伸而设置齿部1702。即,所述背轭1502可以在所述齿部1702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芯段102的外周。
第一芯段101的背轭1501形成所述定子芯100的背轭150中的中间层,并且,在所述第一芯段101的不同侧面分别层叠所述第二芯段102,从而形成所述定子芯100。
在生产过程中,第一芯段101与第二芯段10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齿部的高度中背轭所处的部分不同,并且,分别在所述第一芯段101的上部和下部层叠的第二芯段102可以被制成相同的形状。
然而,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并不一定从生产过程中就彼此不同,通过后述的主齿部171和分割齿部173的结构,所述单个铁芯都被制成相同的形状,根据所述分割齿部173层叠在从所述单个铁芯的背轭延伸形成的主齿部171的位置,可以区分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
图5A、图5B、图5C是示出了在第二芯段102结合有绝缘体300并卷绕线圈500的过程的图,其中,所述绝缘体300从齿部1702的上部和下部围绕所述齿部,并使卷绕有线圈500的部分绝缘。
本实施例的齿部的高度170h形成为高于背轭高度,并且,所述齿部的高度170h优选为与所述定子芯100的高度100h相对应。因此,当在单个铁芯中将线圈500卷绕于齿部170时,在卷绕所述线圈500的过程中,可能在齿部中的不与背轭接触的部分产生脱离的问题。
在所述线圈500的卷绕过程中,为了防止线圈脱离,所述绝缘体300可以沿着所述背轭150的内周面弯曲,以形成弯曲部310,所述弯曲部310形成供所述线圈500卷绕的区间的一端。
所述弯曲部310的高度310h可以形成为与所述齿部的高度170h相对应的高度,以使所述线圈500和所述定子芯的内周面130之间绝缘。此外,所述弯曲部310可以形成所述齿部170中的供线圈500卷绕的区间的一端。
另外,参照图8,所述齿部170可以包括:形成供线圈卷绕的区间的绕组部174;极片175,从所述绕组部174的两侧以沿着所述定子芯100的内侧假想的圆周面弯曲的形式延伸,以在所述假想的圆周面内部形成用于设置转子的空间,并且,可以通过所述极片175和所述弯曲部310来防止线圈500从卷绕有线圈的区间的两侧脱离。
参照图5A、图5B、图5C,根据所述结构对分割芯的卷绕过程进行说明,绝缘体300结合于分割芯的齿部1702,并设置为围绕所述齿部1702的绕组部174、从所述绕组部174延伸的极片175的一部分以及背轭1502的内周面中的一部分。如上所述,齿部的高度170h和弯曲部的高度310h可以形成为与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同。
如果所述弯曲部310仅是用于在卷绕所述线圈500时防止线圈500脱离,则所述弯曲部的高度310h无需形成为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同。
然而,若没能确保所述线圈500和所述定子芯的内周面130之间的绝缘,则不能顺利地进行马达的驱动,因此,如本实施例所述,所述弯曲部310优选为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对应。
另外,在所述绝缘体300结合于所述齿部1702之后,卷绕所述线圈500,以形成芯段,所述芯段形成一个分割芯、即三相中的一个相。图5A、图5B、图5C中示出的芯段是背轭1502在齿部1702一端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的第二芯段102。
图6A和图6B是图4的芯段的立体图,图7是拆除图4中的绝缘体和线圈的分割芯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顶视图,图9是示出了图8中的压紧部的图。
图6A是示出第二芯段102的图,图6B是示出第一芯段101的图。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二芯段102形成与背轭1502的高度1502h相同的高度,并且可以包括:从所述背轭1502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的主齿部171;以及层叠于所述主齿部171的一侧的分割齿部173。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一芯段101也形成为与背轭1501的高度1051h相同的高度,并且可以包括:从所述背轭1501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的主齿部171;以及层叠于所述主齿部171的两侧的分割齿部173。
所述分割齿部173可以被制成两片并层叠于所述主齿部171。这是因为,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来制造所述背轭1502和从所述背轭1502延伸的主齿部171,并且,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来制造所述分割齿部173,因此,当所述分割齿部173依次层叠于所述主齿部171的一侧时,可以形成所述第二芯段102,当所述分割齿部173分别层叠于所述主齿部171的两侧时,可以形成所述第一芯段101。
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主齿部171的高度和两个分割齿部173的高度之和可以与所述定子芯100的高度100h相对应。
然而,并不一定限于这种实施例,为了使分割齿部173和主齿部171的接触面(分割面)最小化,层叠于第二芯段102的主齿部171的分割齿部173可以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只要分割齿部和主齿部的高度之和与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对应就可以。这是因为,分割面引起铁芯损耗和反电动势的损失。
即,如上所述,为了增加生产率,优选为制造相同形状的分割齿部并根据层叠所述分割齿部的位置来区分单个铁芯,并且,为了提高马达的效率,可以通过单独制造层叠于第一芯段的主齿部的分割齿部和层叠于第二芯段的主齿部的分割齿部来使分割面最小化。
参照图9,在主齿部171、分割齿部173以及背轭150可以形成有多个压紧部190。可以通过形成于所述主齿部171和所述分割齿部173的压紧部来使所述主齿部171和所述分割齿部173彼此固定并结合,并且,可以通过形成于背轭150的压紧部来使第一芯段101和第二芯段102彼此固定并结合。
所述分割齿部和所述主齿部以及各个芯段的固定和结合并不一定通过所述压紧部来结合,为了增大结合力,还可以通过粘接方式来粘接各个接触面、通过压紧部来对齐各个齿部的结合位置、或者通过粘接来结合。
参照图7,如上所述,图7中的第一芯段101和第二芯段102的齿部可以由分割齿部173层叠于主齿部171而形成。
或者,第一芯段101的齿部1701可以由分割齿部分别层叠于主齿部171的上部、下部层而形成,第二芯段102的齿部1702可以由一个分割齿部层叠,所述分割齿部与在主齿部171的一侧层叠于第一芯段101的两个分割齿部形成相同高度。
或者,所述第一芯段101和所述第二芯段102的各个齿部注塑成型而没有分割面,并且可以形成为单个结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芯段和第二芯段的齿部的高度170h优选地形成为与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同,所述芯段的各个背轭的高度1501h、1502h相同地形成,并且,多个所述背轭的高度之和优选地形成为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100h相同。
参照图8对本实施例的定子芯的俯视图进行说明,当与形成轭部被分割的单个铁芯的定子比较时,本实施例的定子芯不在背轭上形成分割面,从而能够确保刚性,并且,能够防止铁芯损耗增加,当结合各个单个铁芯时,具有能够更加精确地对准同心的优点。
此外,当与形成齿部和定子芯被分割的单个铁芯的定子比较时,本实施例的定子芯可以使齿部和定子芯之间的分割面减小1/3,并且,可以使用于结合齿部和定子芯之间的粘接最小化,从而能够发挥如上所述的优点。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割芯的立体图。
参照图10,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在一个单个铁芯上形成多个齿部。
即,第一芯段201和第二芯段202可以以180度间隔形成朝向背轭的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并且,本实施例的背轭高度250h可以形成为由所述芯段结合而形成的定子高度的1/3,所述齿部的高度270h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定子高度相同。
即,根据用户的要求,在三相电源用马达的定子芯中,在如本实施例形成六个齿部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相上形成两个齿部并结合有三个分割芯段。
本实施例的芯段形成三相电源的每个相,因此可以设置有三个芯段,每个芯段向背轭的径向内侧凸出形成有齿部,并且,所述齿部可以在所述背轭上隔着180度的间隔从面向彼此的位置凸出形成。
并且,所述每个芯段的齿部的高度可以形成为高于每个芯段的背轭的高度,如上所述,各个芯段可以由单个铁芯层叠而形成,或者还可以由一个铁芯形成。
然而,第二芯段202的背轭2502可以在齿部所形成的高度的端部设置成环形,第一芯段201的背轭2501可以在齿部所形成的高度的中间侧设置成环形。
详细地,第一芯段201位于定子芯的中间侧,所述第二芯段202可以在所述第一芯段201的一侧和另一侧层叠而形成定子芯。
如前所述的实施例,所述一侧和另一侧是指可以表示为附图中的第一芯段201上侧和下侧,然而,在制造定子芯的过程中,在将第一芯段201的中心轴设置成与地面平行之后,还可以在第一芯段201的左侧和右侧结合所述第二芯段202。
此外,所述第二芯段202层叠于第一芯段201的一侧和另一侧而形成定子芯,因此,第一芯段201的背轭2501可以形成在定子芯的背轭的中间部分。
因此,第一芯段201的背轭2501可以在第一芯段201的齿部高度中间部分形成为环形,所述齿部的其余高度可以与第二芯段202的背轭的内侧面接触。
第二芯段202的背轭2502可以在第二芯段202的齿部高度的端部形成为环形。即,在第一芯段201的一侧和另一侧层叠的第二芯段202可以被制成相同的形状。
当然,在每个芯段中,齿部的高度270h优选为都相同,并且,所述齿部的高度270h优选为与由所述芯段层叠而形成的定子芯的高度相对应。
另外,当本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单相电源用马达时,可以在没有上述的第一芯段的情况下,由两个第二芯段层叠而形成定子芯。
更具体而言,在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情况下,芯段形成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每个相,并且,包括分割齿部层叠于主齿部的一侧的两个以上的芯段,从而,在单相两极马达的情况下,每个芯段可以由一个齿部构成,在单相四极马达的情况下,每个芯段可以由两个齿部构成。
在该情况下,所述芯段的背轭的高度可以优选地形成定子芯的整体高度的1/2的高度,所述分割齿部与主齿部层叠的高度可以与定子芯的整体高度相对应。
即,在三相马达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需要设置并层叠与每个相相对应的芯段铁芯,相反,在单相马达的情况下,可以在芯段的背轭根据单相马达的极数设置齿部,并层叠所述芯段而形成定子芯。
并且,在单相马达的情况下,制造相同形状的芯段(优选为两个芯段),从而,在单相两极马达的情况下,齿部可以沿着环形的背轭以隔着180度间隔的方式层叠而形成定子芯,在单相四极马达的情况下,齿部可以沿着环形背轭以隔着90度间隔的方式层叠而形成定子芯。
即,与三相电源用马达不同,每个芯段可以被制成相同的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应该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应该由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和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确定。

Claims (17)

1.一种分割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芯,所述定子芯包括形成三相或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每个相的多个芯段;
背轭,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以及
齿部,从所述背轭朝向所述背轭的径向延伸,
多个所述芯段沿所述定子芯的轴向层叠,并且防止在层叠时产生各所述齿部彼此重叠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的高度形成为高于所述背轭的高度并卷绕有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的高度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包括:
主齿部,从所述背轭延伸;以及
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齿部和所述分割齿部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齿部的高度与所述背轭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段包括:
第一芯段,所述分割齿部分别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两侧;以及
第二芯段,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芯段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芯段的不同侧面,以形成所述定子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的齿部的高度均与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9.一种分割芯,其中,包括:
定子芯,由形成三相或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每个相的多个芯段层叠而形成;
背轭,形成所述芯段的外周;
齿部,从所述背轭朝向所述背轭的径向延伸并卷绕有线圈;以及
绝缘体,围绕所述齿部,并使所述齿部与所述线圈之间绝缘,
所述齿部的高度形成为高于所述背轭的高度,
所述绝缘体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沿所述背轭的内周面弯曲而形成供所述线圈卷绕的区间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的高度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围绕所述背轭的内周面中的一部分并弯曲形成,
所述弯曲部的高度形成为与所述齿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由此,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芯的内周面之间绝缘。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包括:
主齿部,从所述背轭延伸;以及
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
所述主齿部和所述分割齿部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齿部的高度与所述背轭的高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段包括:
第一芯段,所述分割齿部分别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两侧;以及
第二芯段,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芯段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分别层叠于所述第一芯段的不同侧面,以形成所述定子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段和所述第二芯段的齿部的高度均与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段包括所述分割齿部层叠于所述主齿部的一侧的两个以上的芯段,两个以上的所述芯段形成所述单相电源用马达的每个相,
由所述芯段层叠而形成所述定子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割芯,其特征在于,
两个以上的所述芯段的齿部高度与所述定子芯的高度相同。
CN202010646506.5A 2019-09-04 2020-07-07 分割芯 Pending CN1124484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9496 2019-09-04
KR20190109496 2019-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8495A true CN112448495A (zh) 2021-03-05

Family

ID=69571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6506.5A Pending CN112448495A (zh) 2019-09-04 2020-07-07 分割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7281B2 (zh)
EP (1) EP3790165A1 (zh)
CN (1) CN1124484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9431S1 (en) * 2020-08-28 2024-05-28 Lg Electronics Inc. Body of the vacuum cleaner
JP1748158S (ja) * 2020-08-28 2023-07-06 掃除機本体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9000A1 (de) * 2003-07-12 2005-01-19 Grundfos a/s Segmentierter Stator
US20070138876A1 (en) * 2003-04-29 2007-06-21 Robert Bosch Gmbh Electrical machine
CN101926073A (zh) * 2008-01-24 2010-1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US20120098381A1 (en) * 2010-10-20 2012-04-26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545446A (zh) * 2010-12-23 2012-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最小化电磁干扰的电马达结构
CN202334020U (zh) * 2011-10-31 2012-07-11 日德电机(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改进定子芯体和转子芯体组件
CN202550704U (zh) * 2010-11-18 2012-11-21 艾默生电气公司 具有高槽填充的全圆定子组件、电磁电机和电动马达
CN103384955A (zh) * 2011-02-25 2013-1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15786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定子芯、分立芯组、制造定子的方法及旋转电机
CN105850008A (zh) * 2013-12-26 2016-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06030984A (zh) * 2014-04-04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05756A (zh) * 2016-12-15 2017-03-1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685110A (zh) * 2016-12-19 2017-05-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06685109A (zh) * 2016-12-15 2017-05-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712326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其的水泵
CN106712325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712346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其的水泵
CN107070009A (zh) * 2016-12-15 2017-08-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7707043A (zh) * 2016-01-29 2018-02-1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子泵
WO2019093205A1 (ja) * 2017-11-13 2019-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7819U (zh) 1979-08-10 1981-03-16
KR20020011819A (ko) 2000-08-04 2002-02-09 이충전 전동기의 스테이터 코어
JP2003250252A (ja) 2002-02-22 2003-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2004120958A (ja) 2002-09-27 2004-04-15 Aisin Seiki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固定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35251B1 (ko) 2010-10-08 2012-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Eps모터 스테이터의 분할 코어
JP5627819B2 (ja) 2012-04-18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送風機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1679470B1 (ko) 2014-05-16 2016-11-25 뉴모텍(주) 모터의 적층 코어 및 제조 방법
US10983528B2 (en) * 2018-07-25 2021-04-20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ienting a robot in a space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8876A1 (en) * 2003-04-29 2007-06-21 Robert Bosch Gmbh Electrical machine
EP1499000A1 (de) * 2003-07-12 2005-01-19 Grundfos a/s Segmentierter Stator
CN101926073A (zh) * 2008-01-24 2010-1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US20120098381A1 (en) * 2010-10-20 2012-04-26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02550704U (zh) * 2010-11-18 2012-11-21 艾默生电气公司 具有高槽填充的全圆定子组件、电磁电机和电动马达
CN108574359A (zh) * 2010-12-23 2018-09-25 通用电气公司 最小化电磁干扰的电马达结构
CN102545446A (zh) * 2010-12-23 2012-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最小化电磁干扰的电马达结构
CN103384955A (zh) * 2011-02-25 2013-11-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2334020U (zh) * 2011-10-31 2012-07-11 日德电机(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改进定子芯体和转子芯体组件
CN103715786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定子芯、分立芯组、制造定子的方法及旋转电机
CN105850008A (zh) * 2013-12-26 2016-08-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定子和定子制造方法
CN106030984A (zh) * 2014-04-04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44270A1 (en) * 2014-04-04 2016-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707043A (zh) * 2016-01-29 2018-02-1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电子泵
CN106505756A (zh) * 2016-12-15 2017-03-1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685109A (zh) * 2016-12-15 2017-05-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712326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其的水泵
CN106712325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712346A (zh) * 2016-12-15 2017-05-24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和具有其的水泵
CN107070009A (zh) * 2016-12-15 2017-08-1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6685110A (zh) * 2016-12-19 2017-05-1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WO2019093205A1 (ja) * 2017-11-13 2019-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0165A1 (en) 2021-03-10
US11677281B2 (en) 2023-06-13
US20210066976A1 (en)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9762B2 (en) Motor
US20230163653A1 (en) Motor
JP2018125951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CN112448495A (zh) 分割芯
JP2018125950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US11303185B2 (en) Motor
KR102277265B1 (ko) 모터 어셈블리
US20230188005A1 (en) Motor assembly
AU2020342033B2 (en) Stator
US20200161926A1 (en) Stator, motor, and blowing device
KR102548047B1 (ko) 모터
US11728706B2 (en)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KR102469628B1 (ko) 모터
KR102300043B1 (ko) 모터
KR100556961B1 (ko) 단상 직권 전동기용 회전자의 절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