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7196A -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7196A
CN112447196A CN202010013003.4A CN202010013003A CN112447196A CN 112447196 A CN112447196 A CN 112447196A CN 202010013003 A CN202010013003 A CN 202010013003A CN 112447196 A CN112447196 A CN 112447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ad
memory
retr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30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松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4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71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9Fixed mounting or arrangements, e.g. one head per track
    • G11B5/4969Details for track selection or address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8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 G11B5/58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otating 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5/0002Special dispositions or recording techniques
    • G11B2005/0005Arrangements, methods or circuits
    • G11B2005/0008Magnetic conditionning of heads, e.g. bias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5/0002Special dispositions or recording techniques
    • G11B2005/0005Arrangements, methods or circuits
    • G11B2005/001Controlling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cord carriers or transduc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ducers by means not being part of their structure
    • G11B2005/0013Controlling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cord carriers or transduc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ducers by means not being part of their structure of transducers, e.g. linearisation, equa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3Testing wherein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attempt is made to read or write the data when a first attempt is unsuccessfu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12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disks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涉及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具备:第1盘;第2盘;第1头,其向所述第1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1盘读取数据;第2头,其向所述第2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2盘读取数据;第1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1头;第2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2头;第1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1头和所述第1致动器;以及第2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2头和所述第2致动器,所述第1控制器将发生读取错误的第1数据传输给所述第2控制器,所述第2控制器对从所述第1控制器传输来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

Description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161315号(申请日:2019年9月4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括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read retry)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磁盘装置的记录容量的增大,磁盘的片数也在增加。为了应对磁盘的增加,提出了具有多个、例如两个致动器的所谓的分体式致动器(split actuator)磁盘装置。分体式致动器磁盘装置为了分别对多个致动器独立进行控制而具备多个控制器。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能够提高读取处理性能的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具备:第1盘;第2盘;第1头(head),其向所述第1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1盘读取数据;第2头,其向所述第2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2盘读取数据;第1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1头;第2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2头;第1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1头和所述第1致动器;以及第2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2头和所述第2致动器,所述第1控制器将发生读取错误的第1数据传输给所述第2控制器,所述第2控制器对从所述第1控制器传输来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磁盘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读取系统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仅为一例,并非限定发明的范围。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磁盘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
磁盘装置1具备后述的头盘组件(HDA)、驱动器IC20、头放大器集成电路(以下,称为头放大器IC或者前置放大器)30、易失性存储器40、缓冲存储器(缓冲器)50、非易失性存储器60以及作为单芯片集成电路的系统控制器130。另外,磁盘装置1与主机系统(以下简称为主机)100连接。磁盘装置1是能够分别对多个、例如两个后述的致动器16独立进行驱动的分体式致动器磁盘装置。此外,磁盘装置1也可以具有多于两个的致动器16。
HDA具有磁盘(以下称为盘)10、主轴马达(以下称为SPM)12、搭载着头15的臂(arm)13、以及音圈马达(以下称为VCM)14。盘10安装于主轴马达12,通过主轴马达12的驱动而旋转。盘10例如具有盘10A以及10B。此外,盘1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盘。另外,盘10A以及10B也可以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盘。臂13例如具有臂13A以及13B。此外,臂13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臂。臂13A以及13B也可以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臂。VCM14例如具有VCM14A以及14B。此外,VCM14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VCM。头15例如具有头15A以及15B。此外,头15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头。另外,头15A以及15B也可以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头。例如,头15A搭载于臂13A。另外例如,头15B搭载于臂13B。
致动器16具有致动器16A以及16B。此外,致动器16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致动器。致动器16A以及16B安装于共通的枢轴,能够彼此独立地绕枢轴转动。致动器16A由臂13A以及VCM14A构成。此外,致动器16A也可以包括头15A、驱动器IC20以及头放大器IC30。致动器16A利用VCM14A的驱动,控制搭载于臂13A的头15A移动到盘10A的预定的位置。致动器16B由臂13B以及VCM14B构成。此外,致动器16B也可以包括头15B、驱动器IC20以及头放大器IC30。致动器16B利用VCM14B的驱动,控制搭载于臂13B的头15B移动到盘10B的预定的位置。
盘10在其能够写入数据的区域分配有能够由用户利用的用户数据区域、和写入系统管理所需的信息的系统区。例如,盘10A分配有用户数据区域10A1和系统区10A2。盘10B分配有用户数据区域10B1和系统区10B2。以下,将与盘10的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圆周方向。
头15将滑块作为主体,具备安装于该滑块的写(写入)头和读(读取)头。写头对盘10写入数据。读头读取写入到盘10的数据。例如,头15A具备对盘10A写入数据的写头15WA、和读取写入到盘10A的数据的读头15RA。例如,头15B具备对盘10B写入数据的写头15WB、和读取写入到盘10B的数据的读头15RB。
驱动器IC20按照系统控制器130的控制,控制SPM12以及VCM14的驱动。换言之,驱动器IC20按照系统控制器130的控制,控制SPM12以及致动器16(致动器16A以及16B)的驱动。此外,驱动器IC20也可以根据致动器16的数量而设置有多个。例如,驱动器IC20也可以具有:按照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是后述的系统控制器130A)的控制对致动器16A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器IC;和按照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是后述的系统控制器130B)的控制对致动器16B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驱动器IC。
头放大器IC(前置放大器)30具备读取放大器以及写入驱动器。读取放大器将从盘10(盘10A以及10B)读取到的读取信号放大,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是后述的读取/写入(R/W)通道131A以及131B)。写入驱动器将与从系统控制器130(详细而言是后述的R/W通道131A以及131B)输出的信号相应的写电流输出到头15。此外,头放大器IC30也可以根据致动器16的数量而设置有多个。例如,头放大器IC30也可以具有:具有对通过搭载于致动器16A的头15A从盘10A读取到的读取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读取放大器的头放大器IC;和具有对通过搭载于致动器16B的头15B从盘10B读取到的读取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读取放大器的头放大器IC。
易失性存储器40是在电力供给断开时所保存的数据会丢失的半导体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40存储在磁盘装置1的各部分中的处理所需的数据等。易失性存储器40例如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缓冲存储器50是暂时地记录在磁盘装置1与主机100之间收发的数据等的半导体存储器。此外,缓冲存储器50也可以与易失性存储器40一体地构成。缓冲存储器50例如是DRAM、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FeRAM(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MRAM(MagnetoresistiveRandom Access Memory,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60是即使电力供给断开也记录所保存的数据的半导体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60例如是NOR型或者NAND型的闪速ROM(Flash Read Only Memory:FROM,闪速只读存储器)。
系统控制器(控制器)130例如使用多个元件集成于单一芯片而成的被称作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来实现。系统控制器130与驱动器IC20、头放大器IC30、易失性存储器40、缓冲存储器50、非易失性存储器60以及主机系统100电连接。系统控制器130例如具有系统控制器130A以及130B。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与驱动器IC20、易失性存储器40、缓冲存储器(缓冲器)50、非易失性存储器60以及系统控制器130B电连接。另外,系统控制器130A与主机100连接。例如,系统控制器130B与驱动器IC20、头放大器IC30以及系统控制器130A电连接。此外,系统控制器13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系统控制器。
以下,在盘10(盘10A以及10B)、头15(头15A以及15B)、头放大器IC30、以及系统控制器130(系统控制器130A以及130B)中,有时也将对从盘10读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系统称为读取系统。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读取系统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在图2中,仅表示了说明所需的构成。
系统控制器130A作为读取系统,具有读取/写入(R/W)通道(以下有时也称为读取通道)131A、盘管理器132A、缓冲管理器133A、串行接口(串行IF)134A以及主机接口(主机IF)135A。
R/W通道131A具有存储器、例如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缓冲存储器FB1。R/W通道131A在读取系统中将从盘10A读取到的数据(以下有时也称为读取数据)暂时记录于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1。R/W通道131A在读取系统中执行读取数据的信号处理。R/W通道131A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内的读取数据执行对无法读取的数据执行各种处理并再次进行读取的处理(以下有时也称为重试读取处理)。R/W通道131A对读取数据进行解码(或者有时也称为译码处理)。R/W通道131A在重试读取处理中能够执行各种译码处理。例如,R/W通道131A在重试读取处理中执行一边变更条件、一边对无法读取的数据反复进行解码直到变为能够读取的数据为止的译码处理。在一例中,R/W通道131A在重试读取处理中执行重新同步,即、一边将在预定的扇区读取了无法读取到同步标记的数据时开始该数据的读取的位置错开,一边反复进行译码处理。R/W通道131A具有测定读取数据的信号品质的电路或者功能。例如,R/W通道131A在重试读取处理中判定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发生了读取错误还是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A判定系统控制器130B(详细而言是后述的R/W通道131B)是否有进行重试读取处理的空闲容量(可用空间)(或者处理能力),例如判定R/W通道131B是否为空闲状态。R/W通道131A能够将记录于系统控制器130A的预定的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1内的数据,经由各部分、例如盘管理器132A、缓冲管理器133A、缓冲存储器50、串行IF134A以及系统控制器130B的各部分等,传输并复制(copy,拷贝)到系统控制器130B(详细而言是后述的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等。例如,R/W通道131A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B(详细而言是后述的R/W通道131B)有进行重试读取处理的空闲容量(或者处理能力)、例如R/W通道131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记录于系统控制器130A的预定的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1内的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B(详细而言是后述的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另外,R/W通道131A也能够将保持于记录介质、例如缓冲存储器50以及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的数据接收到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1中。
盘管理器132A控制与盘10、例如盘10A的数据传输。例如,盘管理器132A在读取系统中控制经由头15A(读头15RA)、头放大器IC30、R/W通道131A、缓冲管理器133A、串行IF134A、主机IF135A以及系统控制器130B的各部分等而从盘10A读取到的数据(读取数据)的传输。
缓冲管理器133A控制与缓冲存储器50的数据传输。例如,缓冲管理器133A控制R/W通道131A、盘管理器132A、串行IF134A、主机IF135A以及系统控制器130B等与缓冲存储器50之间的数据传输。
串行IF134A控制数据传输。例如,串行IF134A与系统控制器130B(详细而言是后述的串行IF134B)连接,控制与系统控制器130B的数据传输。
主机IF135A与主机100连接,控制与主机100的数据传输。例如,主机IF135A与主机100连接,控制主机100与系统控制器130A以及130B之间的数据传输。
系统控制器130B作为读取系统,具有R/W通道(读取通道)131B、盘管理器132B以及串行IF134B。
R/W通道131B具有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2。R/W通道131B在读取系统中将从盘10B读取到的数据(读取数据)暂时记录于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2。R/W通道131B在读取系统中执行读取数据的信号处理。R/W通道131B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内的读取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R/W通道131B对读取数据进行解码。R/W通道131B在重试读取处理中能够执行各种译码处理。例如,R/W通道131B在重试读取处理中执行一边变更条件、一边对无法读取的数据反复进行解码直到变为能够读取的数据为止的译码处理。在一例中,R/W通道131B执行重新同步。R/W通道131B具有测定读取数据的信号品质的电路或者功能。例如,R/W通道131B在重试读取处理中判定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B判定系统控制器130A(详细而言是R/W通道131A)是否有进行重试读取处理的容量、例如是否为空闲状态。R/W通道131B能够将记录于系统控制器130B的预定的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2内的数据,经由各部分、例如盘管理器132B、串行IF134B、系统控制器130A的各部分以及缓冲存储器50等,传输并复制到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等。例如,R/W通道131B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A(详细而言是R/W通道131A)有进行重试读取处理的容量、例如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记录于系统控制器130B的预定的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2内的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A(详细而言是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另外,R/W通道131B也能够将保持于记录介质、例如缓冲存储器50以及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的数据接收到存储器、例如FIR缓冲存储器FB2中。
盘管理器132B控制与盘10、例如盘10B的数据传输。例如,盘管理器132B在读取系统中控制经由头15B(读头15RB)、头放大器IC30、R/W通道131B、串行IF134B以及系统控制器130A的各部分等而从盘10B读取到的数据(读取数据)的传输。
串行IF134B控制数据传输。例如,串行IF134B与系统控制器130A的串行IF134A连接,控制与系统控制器130A的数据传输。
例如,R/W通道131A读取被写入到盘10A的预定的扇区的数据,将读取到的数据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并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的读取数据进行解码。R/W通道131A判定能否读取解码后的读取数据(以下有时也称为译码数据)。换言之,R/W通道131A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R/W通道131A判定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是否为空闲状态。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R/W通道131A将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的与判定为发生了读取错误的译码数据对应的读取数据(以下有时也称为重试对象数据),经由缓冲存储器50复制到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在将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2后,R/W通道131A执行重试读取处理,重试读取处理反复进行如下处理:再次读取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盘10A的预定的扇区,将读取到的数据(重试对象数据)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进行解码,判定解码后的重试对象数据(以下有时也称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A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B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换言之,R/W通道131A在判定为能够读取对象译码数据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B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能够读取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
在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R/W通道131B执行反复进行如下处理的重试读取处理:将从FIR缓冲存储器FB1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B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A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换言之,R/W通道131B在判定为能够读取对象译码数据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A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能够读取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
例如,R/W通道131B读取被写入到盘10B的预定的扇区的数据,将读取到的数据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并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的读取数据进行解码。R/W通道131B判定能否读取译码数据。换言之,R/W通道131B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R/W通道131B判定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是否为空闲状态。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R/W通道131B将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经由缓冲存储器50复制到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在将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1后,R/W通道131B执行重试读取处理,重试读取处理反复进行如下处理:再次读取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盘10B的预定的扇区,将读取到的数据(重试对象数据)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对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进行解码,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B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A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
在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R/W通道131A执行反复进行如下处理的重试读取处理:将从FIR缓冲存储器FB2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R/W通道131A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停止R/W通道131B中的重试读取处理,将判定为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经由缓冲存储器50传输给主机100。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系统控制器130读取盘10的数据(B301)。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通过头15A读取盘10A的数据,或系统控制器130B通过头15B读取盘10B的数据。系统控制器130将从盘10读取到的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B302),并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B303)。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将从盘10A读取到的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并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系统控制器130B将从盘10B读取到的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并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03: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03:否),系统控制器130判定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是否为空闲状态(B304)。例如,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判定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是否为空闲状态。例如,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B判定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是否为空闲状态。在判定为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不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B304:否),系统控制器130判定是否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B305)。在判定为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05: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异常(出错)结束。在判定为没有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05:否),系统控制器130前进至B301的处理。
在判定为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B304: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记录于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的存储器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空闲状态的系统控制器的存储器中(B306)。例如,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将记录于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B的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中。例如,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B将记录于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A的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中。
系统控制器130由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再次对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盘10的扇区进行读取(B307),将读取到的读取数据(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对象译码数据)(B308),并前进至B310的处理。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再次对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盘10A的扇区进行读取,将读取到的读取数据(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系统控制器130B再次对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盘10B的扇区进行读取,将读取到的读取数据(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对象译码数据)。
系统控制器130由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将复制到存储器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B309)。例如,系统控制器130B由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将从FIR缓冲存储器FB1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由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将从FIR缓冲存储器FB2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
系统控制器130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B310)。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例如,系统控制器130B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10: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例如,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B停止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的重试读取处理,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例如,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停止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的重试读取处理,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
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10:否),系统控制器130判定是否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B311)。在判定为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11: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异常结束。在判定为没有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11:否),系统控制器130前进至B307以及B309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磁盘装置1具有分别独立驱动的多个致动器16、例如致动器16A以及16B;和分别与多个致动器对应的多个系统控制器130、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以及130B。系统控制器130A具备具有FIR缓冲存储器FB1的R/W通道131A。系统控制器130B具备具有FIR缓冲存储器FB2的R/W通道131B。系统控制器130A经由搭载于致动器16A的头15A以及头放大器IC30从盘10A读取数据。系统控制器130B经由搭载于致动器16B的头15B以及头放大器IC30从盘10B读取数据。系统控制器130A将从盘10A读取到的数据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将记录于FIR缓冲存储器FB1的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并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判定系统控制器130B、例如R/W通道131B是否为空闲状态。在判定为R/W通道131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将记录于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系统控制器130A再次对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扇区进行读取,对读取到的重试对象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系统控制器130B对由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从FIR缓冲存储器FB1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当在重试读取处理中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停止R/W通道131B的重试读取处理,经由缓冲存储器50将判定为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传输给主机100。当在重试读取处理中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B停止R/W通道131A的重试读取处理,经由缓冲存储器50将判定为没有读取错误的对象译码数据例如传输给主机100。磁盘装置1能够由分别与多个致动器对应的多个系统控制器、例如多个R/W通道执行重试读取处理。所以,磁盘装置1能够高效地执行重试读取。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取处理的性能。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磁盘装置进行说明。在变形例中,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变形例1)
变形例1涉及的磁盘装置1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试读取处理方法不同。
图4是表示变形例1涉及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系统控制器130读取盘10的数据(B301),将从盘10读取到的数据解码为译码数据(B302),判定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B303)。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03: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03:否),系统控制器130判定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是否为空闲状态(B304)。
在判定为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B304: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的存储器所记录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空闲状态的系统控制器的存储器(B306),并结束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的重试读取处理。例如,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A将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所记录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B的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并根据指令等,读取要在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扇区之后接着读取的盘10A的预定的扇区。例如,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A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30B将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所记录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A的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并根据指令等,读取要在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扇区之后接着读取的盘10B的预定的扇区。
系统控制器130由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以外的系统控制器将复制到存储器的重试对象数据解码为对象译码数据(B309),判定对象译码数据中有没有发生读取错误(B310)。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10: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正常结束。在判定为对象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B310:否),系统控制器130判定是否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B311)。在判定为已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11:是),系统控制器130将读取处理异常结束。在判定为没有将重试读取处理执行规定次数的情况下(B311:否),系统控制器130前进至B309的处理。
根据变形例1,磁盘装置1在判定为译码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判定除读取了数据的系统控制器、例如系统控制器130A以外的系统控制器、例如系统控制器130B是否为空闲状态。在判定为系统控制器130B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磁盘装置1将系统控制器130A的R/W通道131A的FIR缓冲存储器FB1所记录的重试对象数据复制到系统控制器130B的R/W通道131B的FIR缓冲存储器FB2,并根据指令等,读取要在写有与重试对象数据对应的数据的扇区之后接着读取的盘10A的预定的扇区。系统控制器130B对由系统控制器130A、例如R/W通道131A从FIR缓冲存储器FB1复制到FIR缓冲存储器FB2的重试对象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因此,磁盘装置1能够提高读取处理的性能。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内,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磁盘装置,具备:
第1盘;
第2盘;
第1头,其向所述第1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1盘读取数据;
第2头,其向所述第2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2盘读取数据;
第1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1头;
第2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2头;
第1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1头和所述第1致动器;以及
第2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2头和所述第2致动器,
所述第1控制器将发生读取错误的第1数据传输给所述第2控制器,
所述第2控制器对从所述第1控制器传输来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控制器具有第1读取通道,所述第1读取通道具有第1存储器,
所述第2控制器具有第2读取通道,所述第2读取通道具有第2存储器,
所述第1读取通道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还具备连接于所述第1控制器的缓冲存储器,
所述第1读取通道经由所述缓冲存储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2读取通道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2读取通道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3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读取通道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后,对记录于所述第1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读取通道将记录于所述第1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4数据,在所述第4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控制器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后,对与写入有所述第1数据的所述第1盘的第1扇区不同的第2扇区进行读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1控制器具有第1读取通道,所述第1读取通道具有第1存储器,
所述第2控制器具有第2读取通道,所述第2读取通道具有第2存储器,
所述第1读取通道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有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的空闲容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所述第2读取通道对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盘装置,
所述第2读取通道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11.一种重试读取处理方法,是应用于磁盘装置的方法,
所述磁盘装置具备:第1盘;第2盘;第1头,其向所述第1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1盘读取数据;第2头,其向所述第2盘写入数据,从所述第2盘读取数据;第1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1头;第2致动器,其具有所述第2头;第1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1头和所述第1致动器;以及第2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2头和所述第2致动器,
所述重试读取处理方法包括:
将发生读取错误的第1数据从所述第1控制器传输给所述第2控制器;
在所述第2控制器中对从所述第1控制器传输来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重试读取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所述第1控制器具有第1读取通道,所述第1读取通道具有第1存储器,
所述第2控制器具有第2读取通道,所述第2读取通道具有第2存储器,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所述磁盘装置还具备连接于所述第1控制器的缓冲存储器,
在所述重试读取处理方法中,经由所述缓冲存储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中,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中,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发生了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中将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3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所述第1读取通道中,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后,对记录于所述第1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所述第1读取通道中,将记录于所述第1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4数据,在所述第4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后,对与写入有所述第1数据的所述第1盘的第1扇区不同的第2扇区进行读取。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所述第1控制器具有第1读取通道,所述第1读取通道具有第1存储器,
所述第2控制器具有第2读取通道,所述第2读取通道具有第2存储器,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有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的空闲容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数据从所述第1存储器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中,对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执行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在所述第2读取通道中,将复制到所述第2存储器的所述第1数据解码为第2数据,在所述第2数据中没有发生读取错误的情况下结束所述重试读取处理。
CN202010013003.4A 2019-09-04 2020-01-07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Withdrawn CN1124471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1315 2019-09-04
JP2019161315A JP2021039811A (ja) 2019-09-04 2019-09-04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リードリトライ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7196A true CN112447196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68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3003.4A Withdrawn CN112447196A (zh) 2019-09-04 2020-01-07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65738A1 (zh)
JP (1) JP2021039811A (zh)
CN (1) CN11244719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5549A (ja) * 1989-12-06 1996-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5613088A (en) * 1993-07-30 1997-03-18 Hitachi, Ltd. Raid system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read/write heads for each disk drive
CN1239287A (zh) * 1995-01-25 1999-12-22 Dva公司 用于信息存储设备的伺服控制系统
CN1534657A (zh) * 2002-12-25 2004-10-06 ��ʽ���綫֥ 盘驱动器中的写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070041120A1 (en) * 2005-07-29 2007-02-22 Fujitsu Limited Data sav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isk storage device and disk storage system
CN101149942A (zh) * 2006-06-09 2008-03-26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头阵列在数据存储介质上的定位
US9911442B1 (en) * 2016-11-23 2018-03-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for multi-actuator hard drives
US10037779B1 (en) * 2017-10-31 2018-07-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ead-after-write methodology using multiple actuators moveable over the same magnetic recording disk surface
US10043543B1 (en) * 2017-12-18 2018-08-07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to re-characterize mechanical coupling used in multiple-actuator servo compensation
US10083714B1 (en) * 2017-03-21 2018-09-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CN10942661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株式会社东芝 磁盘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5549A (ja) * 1989-12-06 1996-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5613088A (en) * 1993-07-30 1997-03-18 Hitachi, Ltd. Raid system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read/write heads for each disk drive
CN1239287A (zh) * 1995-01-25 1999-12-22 Dva公司 用于信息存储设备的伺服控制系统
CN1534657A (zh) * 2002-12-25 2004-10-06 ��ʽ���綫֥ 盘驱动器中的写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070041120A1 (en) * 2005-07-29 2007-02-22 Fujitsu Limited Data sav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isk storage device and disk storage system
CN101149942A (zh) * 2006-06-09 2008-03-26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头阵列在数据存储介质上的定位
US9911442B1 (en) * 2016-11-23 2018-03-06 Seagate Technology Llc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for multi-actuator hard drives
US10083714B1 (en) * 2017-03-21 2018-09-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disk de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CN109426617A (zh) * 2017-08-28 2019-03-05 株式会社东芝 磁盘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US10037779B1 (en) * 2017-10-31 2018-07-3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ead-after-write methodology using multiple actuators moveable over the same magnetic recording disk surface
US10043543B1 (en) * 2017-12-18 2018-08-07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to re-characterize mechanical coupling used in multiple-actuator servo compens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傅颖勋等: "纠删码存储系统单磁盘错误重构优化方法综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9811A (ja) 2021-03-11
US20210065738A1 (en)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9893B1 (ko) 하이브리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하이브리드 디스크드라이브의 데이터 제어방법
JP2009110287A (ja)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8291190B2 (en) Disk drive including a host interface supporting different sizes of data sectors and method for writing data thereto
US74117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netization test of write head in a disk drive
US10438615B2 (en) Disk device, controll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JP5886803B2 (ja)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復旧方法
JP2020038744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US20010010605A1 (en) Read/write control system for a disk drive
CN112447196A (zh) 磁盘装置以及重试读取处理方法
US11450343B2 (en) Magnetic disk devi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JP2021136045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ライトリトライ処理方法
US9053746B2 (en) Disk device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CN110232033B (zh) 磁盘装置及写入方法
US20050154950A1 (en) Method for saving self-test output to both flash and media
US20230306990A1 (en) Disk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919010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JP2022143789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20070274000A1 (en) Disk dr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157278A (ja)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欠陥処理方法
US8711503B2 (en) Protecting information written to recording medium
JPH09320209A (ja)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及びそのアクセス方法
US20160253111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storing method
JPH05233448A (ja) 磁気ディスク記憶装置
JP2002237005A (ja)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286973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制御装置、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