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7164A - 降噪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降噪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7164A
CN112447164A CN201910824190.1A CN201910824190A CN112447164A CN 112447164 A CN112447164 A CN 112447164A CN 201910824190 A CN201910824190 A CN 201910824190A CN 112447164 A CN112447164 A CN 112447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zoelectric film
substrate
vehicle
signal
nois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41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梅峰
冉鹏
胡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41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7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7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G10K11/178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by electro-acoustically regenerating the original acoustic waves in anti-pha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20Accessories, e.g. wind deflectors, blin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2210/00Details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ANC] covered by G10K11/178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G10K2210/10Applications
    • G10K2210/128Vehicles
    • G10K2210/1282Automob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降噪装置及车辆。降噪装置包括压电薄膜及电路模块,电路模块电连接于压电薄膜,电路模块用于接收经第一声波信号转换的第一电信号,并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且将第二电信号传输给压电薄膜,第一声波信号为降噪装置的外部声波信号,压电薄膜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形成第二声波信号,并将第二声波信号传出降噪装置的外部,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与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该降噪装置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较小。当降噪装置应用于车辆时,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Description

降噪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生活的噪音包括车噪音、风噪音以及设备噪音。噪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此外,随着噪音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降噪装置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降噪装置包括麦克风、电路模块以及扬声器。麦克风用于接收声波并转为电信号。电路模块用于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新的电信号。扬声器根据新的电信号输出与所接收声波完全反向的声波,从而达到降噪消音的目的。然而,传统的降噪装置因麦克风与扬声器的器件体积较大,使得降噪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占用空间较小的降噪装置以及当降噪装置应用于车辆时,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包括压电薄膜及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压电薄膜。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接收经第一声波信号转换的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二电信号传输给所述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为所述降噪装置的外部声波信号。所述压电薄膜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形成第二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传出所述降噪装置的外部。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压电薄膜的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压电薄膜产生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的第二声波信号,从而利用所述第二声波信号来抵消所述降噪装置外部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而降低所述降噪装置外部所产生的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本实施例的所述压电薄膜为薄膜状,所以所述压电薄膜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此时,当所述降噪装置应用于车辆时,所述压电薄膜能够与所述车辆的相关部件相互配合(例如,所述压电薄膜可以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辆外壳或者所述车辆的内部设备的外壳上),从而有效地利用所述车辆上的相关器件的所在空间,以提高所述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此外,相较于通过在所述车辆的内部设置扬声器,本实施例的所述压电薄膜的体积较小,也即具有所述压电薄膜的降噪装置的体积较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薄膜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本实施例的所述压电薄膜为薄膜状,且所述压电薄膜的材质为透明材料,所以所述压电薄膜能够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窗玻璃上时,既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述车窗玻璃的空间,以提高所述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又不会影响所述车窗玻璃的透光功能,保证所述车窗玻璃具有外观一致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此外,当所述压电薄膜能够固定连接于所述车窗玻璃上时,所述压电薄膜更接近于用户的耳部。此时,所述压电薄膜所产生的第二声波信号能够更快地抵消靠近用户的耳部的噪音。此时,所述降噪装置的降低噪音的效果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薄膜的透光率在93%至95%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透光率在此范围的所述压电薄膜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窗玻璃20的透光率较接近,所以所述压电薄膜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窗玻璃的整体性较佳,也即所述车辆的所述车窗玻璃的外观一致性较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降噪装置的扬声器设置在车辆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压电薄膜能够在有效地利用所述车辆的所述车窗玻璃的空间的同时,又不会占用所述车窗玻璃太多的空间,也即所述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高。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压电薄膜不会显著地增加所述车窗玻璃的厚度,也即所述压电薄膜不会影响所述车窗玻璃的外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薄膜还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电路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压电薄膜具有“一物两用”的效果。具体的,所述压电薄膜既能够用于将接收的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又能够用于将接收的第二电信号转换成第二声波信号。所述压电薄膜的功能较丰富,省去了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使用。
此外,相较于通过麦克风将接收的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压电薄膜的体积较小。此时,具有所述压电薄膜的所述降噪装置的体积进一步地减小,也即当所述降噪装置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减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模块。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电路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麦克风的设置方式较灵活。例如,所述麦克风可以设置于所述车辆内振动源上。此时,所述车辆的降噪效果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压电薄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压电薄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材,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基材来有效地承载所述压电薄膜,进而一方面方便所述压电薄膜的搬运或者移动,另一方面避免所述压电薄膜因与其他物件碰撞而发生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还包括第二表面及周侧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所示周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压电薄膜自所述第一表面经所述周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基材与所述第一基材相对设置。所述压电薄膜背离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材。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所述压电薄膜自所述第一表面经所述周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可以增大所述压电薄膜的面积,从而使得当所述压电薄膜装配在所述车辆的车窗玻璃上时,所述压电薄膜能够增大传出第二声波信号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降噪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所述降噪装置的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包括车窗玻璃。所述压电薄膜安装于所述车窗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薄膜能够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窗玻璃上时,既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述车窗玻璃的空间,以提高所述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又不会影响所述车窗玻璃的透光功能,保证所述车窗玻璃具有外观一致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降噪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降噪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降噪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降噪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车辆的降噪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车辆100包括外壳10、车窗玻璃20以及降噪装置30。车窗玻璃20安装于外壳10上。车窗玻璃20既可以用于遮风挡雨,又可以方便用户观察车辆20外部的环境状况。降噪装置30可以安装于外壳10的内部,也可以安装于外壳10的外部。降噪装置30用于除去车辆100外部的噪音,从而实现降低噪音的功能,进而提高车辆100的用户体验性。附图1简单的示意了降噪装置30的位置及大小。但降噪30的位置及大小并不局限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和大小。
如图2所示,降噪装置30包括压电薄膜31及电路模块32。电路模块32电连接于压电薄膜31。电路模块32用于接收经第一声波信号转换的第一电信号,并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且将第二电信号传输给压电薄膜31。第一声波信号为降噪装置30的外部声波信号,也即噪声信号。压电薄膜31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形成第二声波信号,并将第二声波信号传出降噪装置30的外部。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与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电薄膜31形成第二声波信号时,第二声波信号可以与第一声波信号相互抵消。此时,降噪装置30便起到降低噪音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路模块32与压电薄膜31的相互配合,以使压电薄膜31产生与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的第二声波信号,从而利用第二声波信号来抵消降噪装置30的外部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而降低降噪装置30外部所产生的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压电薄膜31为薄膜状,所以压电薄膜3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此时,当降噪装置30应用于车辆100时,压电薄膜31能够与车辆100的相关部件相互配合(例如,压电薄膜31可以固定连接在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或者车辆100外壳10上),从而有效地利用车辆100上的相关器件的所在空间,以提高车辆10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相较于在车辆100的内部安装扬声器,由于本实施例的压电薄膜31的体积较小,使得降噪装置30占用车辆100的空间也较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电薄膜31的厚度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降噪装置的扬声器设置在车辆10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压电薄膜31能够在有效地利用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空间的同时,又不会占用车窗玻璃20太多的空间,也即车辆100的空间利用率较高。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电薄膜31不会显著地增加车窗玻璃20的厚度,也即压电薄膜31不会影响车窗玻璃20的外观。
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电薄膜31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压电薄膜31为薄膜状,且压电薄膜31的材质为透明材料,所以压电薄膜31能够在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时,既能够有效地利用车窗玻璃20的空间,以提高车辆100的空间利用率,又不会影响车窗玻璃20的透光功能,保证车窗玻璃20具有外观一致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此外,当压电薄膜31能够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时,压电薄膜31更接近于用户的耳部。此时,压电薄膜31所产生的第二声波信号能够更快地抵消靠近用户的耳部的噪音。此时,降噪装置30的降低噪音的效果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电薄膜31安装于车窗玻璃20上。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的外表面,也即车窗玻璃20远离用户的表面。此时,压电薄膜31更接近于噪音的声源,从而快速地降低噪音。进一步的,压电薄膜31铺满车辆100所有的车窗玻璃20的外表面,此时,压电薄膜31的降低噪音的效果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模块32安装于外壳10的内部,从而通过外壳10保护电路模块32,避免电路模块32因受到外部的水汽或者灰尘的影响而失效。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模块32包括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可用于对第一电信号进行滤波、反相以及放大等处理。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可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模块32与压电薄膜31的电连接位置在车窗玻璃20与外壳10的连接处。此时,电路模块32与压电薄膜31的电连接位置不会影响车窗玻璃20的外观。
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电薄膜31的透光率在93%至95%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透光率在此范围的压电薄膜31与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透光率较接近,所以压电薄膜31与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整体性较佳,也即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外观一致性较佳。
可选的,压电薄膜31的透光率与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透光率一致。此时,当压电薄膜31安装在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上时,压电薄膜31与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的整体性较佳。
在本实施例中,降噪装置30接收第一声波信号的方式具有多种方式,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压电薄膜31还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第一电信号传输给电路模块3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压电薄膜31具有“一物两用”的效果。具体的,压电薄膜31既能够用于将接收的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又能够用于将接收的第二电信号转换成第二声波信号。压电薄膜31的功能较丰富,省去了麦克风和扬声器的使用。
此外,相较于通过麦克风将接收的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本实施方式的压电薄膜31的体积较小。此时,具有压电薄膜31的降噪装置30的体积进一步地减小,也即当降噪装置3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减少。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降噪装置30还包括麦克风33。麦克风33电连接于电路模块32。麦克风33可设置在外壳10的内部。麦克风33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第一电信号传输给电路模块32。电路模块32用于接收经第一声波信号转换的第一电信号,并将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且将第二电信号传输给压电薄膜31。压电薄膜31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形成第二声波信号,并将第二声波信号传出降噪装置30的外部。第二声波信号可以与第一声波信号相互抵消。
在本实施方式中,麦克风33的设置方式较灵活。例如,麦克风33可以设置于车辆100内振动源上。此时,车辆100的降噪效果更佳。
如图4所示,降噪装置30还包括第一基材34。第一基材34包括第一表面341。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第一表面341。可以理解的是,压电薄膜31可以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表面341,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表面34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34,从而通过第一基材34来有效地承载压电薄膜31,进而一方面方便压电薄膜31的搬运或者移动,另一方面避免压电薄膜31因与其他物件碰撞而发生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电薄膜31需要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时,可将第一基材34与压电薄膜31共同贴在车窗玻璃20上。此时,第一基材34背离压电薄膜31的表面可以通过透明胶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或者,压电薄膜31背离第一基材34的表面可以通过透明胶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电薄膜31也可以先与第一基材34分离,再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此外,第一基材34也可以充当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也即当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34时,将第一基材34安装于车辆100的外壳10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材34的材质为透明材料。例如,第一基材34可以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者透明偏光片。
可选的,第一基材34的透光率与压电薄膜31的透光率一致。此时,第一基材34与压电薄膜31的整体性较佳。当第一基材34与压电薄膜31共同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时,第一基材34不会影响车窗玻璃20的外观。
可选的,第一基材34的材料为软质材料。此时,第一基材34更容易贴合于车窗玻璃20。
可选的,压电薄膜31通过透明胶粘接于第一基材34。可以理解的是,压电薄膜31与第一基材34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且容易操作。
可选的,透明胶的透光率与压电薄膜31的透光率一致。此时,压电薄膜31、透明胶与第一基材34的整体性较佳。
可选的,第一基材34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位于第一表面341,压电薄膜31安装连接于凹槽内。此时,第一基材34既可以起到保护压电薄膜31的作用,又可以降低降噪装置100的厚度。
如图5所示,第一基材34还包括第二表面342及周侧面343。第二表面342与第一表面341相背设置。周侧面343连接于第一表面341与第二表面342之间。压电薄膜31自第一表面341经周侧面343延伸至第二表面34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压电薄膜31自第一表面341经周侧面343延伸至第二表面342,可以增大压电薄膜31的面积,从而使得当压电薄膜31装配在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上时,压电薄膜31能够增大传出第二声波信号的面积。
可选的,压电薄膜31通过透明胶粘接于周侧面343与第二表面342。
如图6所示,降噪装置30还包括第二基材36。第二基材36与第一基材34相对设置。压电薄膜31背离第一基材34的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基材3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压电薄膜31背离第一基材34的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基材36,从而通过第二基材36来有效地承载压电薄膜31,进而一方面方便压电薄膜31的搬运或者移动,另一方面避免压电薄膜31因与其他物件碰撞而发生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电薄膜31需要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时,压电薄膜31可通过第一基材34或者第二基材36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此时,第一基材34、压电薄膜31以及第二基材36共同贴在车窗玻璃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电薄膜31也可以先与第一基材34与第二基材36分离,再固定连接于车窗玻璃20上。此外,第一基材34与第二基材36也可以充当车辆100的车窗玻璃20,也即当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34与第二基材36时,将第一基材34、压电薄膜31与第二基材36共同安装于车辆100的外壳10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材36的材质为透明材料。第二基材36的材质与第一基材34的材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基材36的透光率与第一基材34的透光率一致。
可选的,压电薄膜31背离第一基材34的表面通过透明胶固定连接于第二基材36。
以上具体描述了降噪装置30应用于车辆100,以下将介绍降噪装置30应用于房屋建筑。在本实施例中,降噪装置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降噪装置30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降噪装置30可以安装于房屋建筑的外部,也可以安装于房屋建筑的内部。降噪装置30可以除去房屋建筑外部的噪音,从而提高用户居住的舒适感。
可选的,降噪装置30的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房屋建筑的窗户玻璃上。此时,一方面,降噪装置30能够有效地利用窗户玻璃的空间,以提高房屋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保证能够除去窗户玻璃外部的噪音的同时,不影响窗户玻璃的透光功能以及厚度。
可选的,当降噪装置30包括上文描述的第一基材34时,第一基材34与压电薄膜31可以共同贴在窗户玻璃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电薄膜31也可以先与第一基材34分离,再固定连接于窗户玻璃上。此外,第一基材34也可以充当窗户玻璃,也即当压电薄膜31固定连接于第一基材34时,将第一基材34与压电薄膜31共同安装于房屋建筑上。
可选的,当降噪装置30包括上文描述的第二基材36时,第二基材36可参与上述第一基材34的用途,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薄膜及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压电薄膜,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接收经第一声波信号转换的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二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二电信号传输给所述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为所述降噪装置的外部声波信号,所述压电薄膜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形成第二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传出所述降噪装置的外部,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的透光率在93%至95%的范围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在10微米至50微米的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还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电路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模块,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第一声波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电路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压电薄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还包括第二表面及周侧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所示周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压电薄膜自所述第一表面经所述周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基材与所述第一基材相对设置,所述压电薄膜背离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窗玻璃,所述压电薄膜安装于所述车窗玻璃。
CN201910824190.1A 2019-09-02 2019-09-02 降噪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2447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190.1A CN112447164A (zh) 2019-09-02 2019-09-02 降噪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190.1A CN112447164A (zh) 2019-09-02 2019-09-02 降噪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7164A true CN112447164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3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4190.1A Pending CN112447164A (zh) 2019-09-02 2019-09-02 降噪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716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1A (zh) * 1988-09-26 1990-04-25 德国电子厂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02095725A1 (en) * 2001-05-21 2002-11-28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A construction for active sound attenuation
JP2007041110A (ja) * 2005-08-01 2007-02-15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透明な制御対象板用振動・騒音低減デバイス及び透明窓用振動・騒音低減装置
CN101255543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微电子株式会社 薄膜形成基板及其薄膜形成装置
US20130322663A1 (en) * 2011-02-07 2013-12-05 Deutsches Zentrum Fue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ransparent Acoustically Active Device
WO2014207820A1 (ja) * 2013-06-25 2014-12-31 株式会社 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70033276A1 (en) * 2014-02-26 2017-02-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Bimorph-type piezoelectric film
CN107799111A (zh) * 2017-10-20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组件和声波消除方法
US20180122356A1 (en) * 2016-11-03 2018-05-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icropho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9103017A1 (ja) * 2017-11-21 2019-05-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消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1A (zh) * 1988-09-26 1990-04-25 德国电子厂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02095725A1 (en) * 2001-05-21 2002-11-28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A construction for active sound attenuation
JP2007041110A (ja) * 2005-08-01 2007-02-15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透明な制御対象板用振動・騒音低減デバイス及び透明窓用振動・騒音低減装置
CN101255543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微电子株式会社 薄膜形成基板及其薄膜形成装置
US20130322663A1 (en) * 2011-02-07 2013-12-05 Deutsches Zentrum Fuer Luft- Und Raumfahrt E.V. Transparent Acoustically Active Device
WO2014207820A1 (ja) * 2013-06-25 2014-12-31 株式会社 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70033276A1 (en) * 2014-02-26 2017-02-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Bimorph-type piezoelectric film
US20180122356A1 (en) * 2016-11-03 2018-05-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icropho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799111A (zh) * 2017-10-20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组件和声波消除方法
WO2019103017A1 (ja) * 2017-11-21 2019-05-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消音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210015556A (ko) 공기 흡착 부재 및 스피커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28465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199225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ホンの実装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06585710U (zh) 麦克风组件及其电子产品
CN206629108U (zh) 一种音孔的防水结构及移动终端
US11057507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115606U (zh) 麦克风结构和耳机
CN113992223B (zh) 一种基于麦克风阵列降噪的机内通话系统
WO2022045027A1 (ja) ガラス板構成体、振動板および開口部材
CN112447164A (zh) 降噪装置及车辆
US20070133820A1 (en) Channel capacity improvement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by voice SNR advancements
CN207783066U (zh) 一种拾音耳机
JP2007043397A (ja) 防水マイク
CN211702319U (zh) 一种多咪头噪音消除装置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US10623545B2 (en) Receiver module
WO2020063415A1 (zh) 发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010467A (zh) 电子设备
CN210093541U (zh) 一种三防终端的喇叭导音结构及手持终端
CN205793158U (zh) 耳骨导耳机
CN216404291U (zh) 一种防尘手机膜
CN217935881U (zh)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7753831U (zh) 透声耳机
CN107333218A (zh) 一种陶瓷骨传导蓝牙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5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