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4016B -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4016B
CN112444016B CN201910826839.3A CN201910826839A CN112444016B CN 112444016 B CN112444016 B CN 112444016B CN 201910826839 A CN201910826839 A CN 201910826839A CN 112444016 B CN112444016 B CN 112444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temperature
ice making
ic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6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4016A (zh
Inventor
李钟汉
程志明
李伟
郑跃东
孙静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68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4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4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4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4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4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2Producing ice by freezing water on cooled surfaces, e.g. to form slab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2Freezing surface st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0Refrigerat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4Wate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C2600/04Control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其中,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将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冷凝器;冷凝器对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主毛细管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蒸发器;蒸发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作冰。本发明通过对蒸发器表面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在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的情况就进行了制冰而出现不透明且易破损的冰,从而能够制出透明坚固的冰。

Description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为了制冰,冷冻系统通过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组成的冷冻系统在蒸发器制冰。蒸发器制冰的方法有:(1)将水槽装满水的浸入式;(2)水通过喷嘴喷淋的喷淋式;(3)还有在水倾斜的地方,水从上往下流的流水式等多样的制冰方式。但是以上三种方式做的冰不透明,表面凹凸粗糙,有容易碎冰及破损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制的冰不透明,表面凹凸粗糙,容易碎冰及破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冰结构,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
所述主毛细管,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有风扇;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制冰水槽、常温水箱、冷水箱和循环泵;
所述常温水箱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冷水箱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循环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制冰水槽的上方,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制冰水槽连接;
所述常温水箱,用于将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
所述制冰水槽,用于对所述水进行循环,将所述水制成冷水,并将所述冷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将所述冷水制作成冰。
优选地,所述制冰水槽中放置有水用风扇和水用振动器;
所述水用风扇和所述水用振动器,均用于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器,所述电器包括电器本体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制冰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器为制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冰方法,其基于所述制冰结构,所述制冰结构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制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
所述主毛细管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有风扇;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制冰水槽、常温水箱、冷水箱和循环泵;所述制冰水槽中放置有水用风扇和水用振动器;
所述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之前,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常温水箱将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循环泵将所述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
所述制冰水槽对所述水进行循环,将所述水制成冷水,并将所述冷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蒸发器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将所述冷水制作成冰;
所述水用风扇和所述水用振动器均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本发明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所述主毛细管,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本发明通过对蒸发器表面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在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的情况就进行了制冰而出现不透明且易破损的冰,从而能够制出透明坚固的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110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第三实施例中制冰水槽185的功能模块图;
图6为本发明制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20 压缩机 130 冷凝器
110 蒸发器 140 主毛细管
170 风扇 112 入口传感器
150 第一辅助毛细管 115 中央传感器
160 第二辅助毛细管 117 出口传感器
155 第一控制阀 250 蒸发器的第一断面
165 第二控制阀 270 蒸发器的第二断面
300 制冰水 260 制冷剂
280 初期冰 290 中后期冰
185 制冰水槽 175 常温水箱
200 冷水箱 190 循环泵
178 蒸发器 180
220 制冰水 210 装冰箱
240 水用风扇 230 水用振动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冰结构。
参照图1,提出本发明制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20、冷凝器130、主毛细管140和蒸发器110,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110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缩机120,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130;
所述冷凝器130,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140;
所述主毛细管140,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110;
所述蒸发器110,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
应理解的是,所述预设状态为高温高压状态,所述高温高压状态为压力达到220个大气压、温度达到374℃。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包括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和制冰中后期的温度要求,调节所述蒸发器110表面温度的情况,所述制冰初期蒸发器110表面温度在冰点下偏高,假设总制冰时间为12分钟,所述制冰初期为制冰开始4分钟左右,所述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为-8℃~-13℃度左右制冰,所述制冰中后期为制冰时间4分到12分钟的时候,所述制冰中后期的温度要求为-17℃~-23℃。也即,在制冰开始4分钟左右-8℃~-13℃度左右,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冰,在制冰中后期4分到12分钟的时候,将温度调低节到-17℃~-23℃,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蒸发器110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附着在所述蒸发器110上,可包括附着在蒸发器110的入口侧的入口传感器、附着在蒸发器110中央的中央传感器和/或附着在蒸发器110出口上的出口传感器等,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多用的电热调节器等。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中的程序来进行实现的。
在具体实现中,在所述压缩机120中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制冷剂流动,送向所述冷凝器130,在所述冷凝器130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散热,送向毛细管,在所述毛细管制作低温的制冷剂送向蒸发器110,在所述蒸发器110上,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出想要的冰的大小及形状后再次送往所述压缩机120制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冰时冷冻循环持续反复上述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20、冷凝器130、主毛细管140和蒸发器110,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110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120,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130;所述冷凝器130,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140;所述主毛细管140,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110;所述蒸发器110,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通过对蒸发器表面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在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不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的情况就进行了制冰而出现不透明且易破损的冰,从而能够制出透明坚固的冰。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制冰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130上安装有风扇170;
所述蒸发器110,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130;
所述冷凝器130,还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170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所述冷凝器130上安装所述风扇170,根据风扇170的转速(RPM)增加风量,使所述冷凝器130温度降低,则所述蒸发器110温度也会降低。相反降低所述风扇170速度或关掉所述风扇170,所述冷凝器130温度升高,通过所述主毛细管140使所述蒸发器110中较高温度的制冷剂进入所述蒸发器110,可以提高所述蒸发器110的温度。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中的程序来进行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
所述蒸发器110,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应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一般适用的所述主毛细管140和第一辅助毛细管150,必要时添加第二辅助毛细管160,调整所述蒸发器110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情况。更具体地说,就是打开第一控制阀155,让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大,从而降低所述蒸发器110的温度,当需要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可打开第二控制阀165,使所述蒸发器110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反之,需要所述蒸发器110温度升高时,可通过关阀门使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所述蒸发器110的温度传感器将附着在所述蒸发器110上,所述蒸发器110的温度传感器包括附着在蒸发器110的入口侧的入口传感器112、附着在蒸发器110中央的中央传感器115和/或附着在蒸发器110出口上的出口传感器117等,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多用的电热调节器等。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的程序来进行的。
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3为所述蒸发器110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在断面图上,为了调节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一断面250至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二断面270的温度,将制冷剂260的流速在制冰初期稍微减少一些,将温度调高,在所述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将所述制冰水300制作成冰的初期冰280,从中后期开始将所述制冷剂260的流量变大,降低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一断面250至所述蒸发器110的第二断面270的温度,制作成中后期的中后期冰290。图3中的图形表示只是为了区分初期冰280和中后期的冰290,但实际上都是透明冰。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冷凝器130上安装的风扇170的转速,实现控制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还可通过控制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实现控制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使得蒸发器110的表面温度能够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从而制作出透明坚固的冰。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制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制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制冰水槽185、常温水箱175、冷水箱200和循环泵190;
所述常温水箱175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冷水箱200连接,所述冷水箱200上还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循环泵19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泵190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制冰水槽的上方,所述蒸发器178与所述制冰水槽连接;
所述常温水箱175,用于将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200;
所述循环泵190,用于将所述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185;
所述制冰水槽185,用于对所述水进行循环,将所述水制成冷水,并将所述冷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200;
所述蒸发器178,还用于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将所述冷水制作成冰。
可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通常在制冰柜中装上所述常温水箱175,将该水循环起来,装满冷水箱200,再用所述循环泵190将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185,制成冷水。将冷水装满所述冷水箱200后,利用所述循环泵190将所述冷水箱200的水通过所述制冰水槽185循环,再利用蒸发器178制成冰180。这时水流进制冰处,水中的气泡和杂质就被除去了。此时,所述循环泵190可以在冷水箱200内适用水泵,也可以设置在冷水箱200外,以进行循环冷水箱200中的水。
如上所述,将水槽185内的制冰水220循环至所述冷水箱200,使用所述循环泵190使制冰水220持续循环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清除更多的气泡和除冰水中的杂质,从而制造出更加坚固和透明的冰。制成的冰可存放于装冰箱2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水槽185中放置有水用风扇240和水用振动器230;
所述水用风扇240和所述水用振动器230,均用于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制冰水槽185的功能模块图,在水槽制冰水中使用所述水用风扇240使制冰水220在所述制冰水槽185内循环去除气泡。为了去除在所述制冰水槽185制冰水220中的气泡和杂质水,在所述制冰水220中增加波动,在所述制冰水槽185中适用水中用振动器230或水中用电磁石等。
同时图5中的所述制冰水槽185虽然小但是根据商用产品充分可以在大的制冰水槽185中适用水中用散热的所述水用风扇240、水用振动器230或水中用电磁石等。另外,通过对制冰水220施加波动的方式,在制冰水220外使用风扇或振动器等施加波动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本实施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器,所述电器包括电器本体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制冰结构,由于本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电器为制冰机。
本发明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所述主毛细管,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避免在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的情况就进行了制冰而出现不透明且易破损的冰,从而能够制出透明坚固的冰。
参照图6,本发明还提出本发明制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所述制冰方法基于制冰结构,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
步骤S20:所述冷凝器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
步骤S30:所述主毛细管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
步骤S40: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
应理解的是,所述预设状态为高温高压状态,所述高温高压状态为压力达到220个大气压、温度达到374℃。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包括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和制冰中后期的温度要求,调节所述蒸发器表面温度的情况,所述制冰初期蒸发器表面温度在冰点下偏高,假设总制冰时间为12分钟,所述制冰初期为制冰开始4分钟左右,所述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为-8℃~-13℃度左右制冰,所述制冰中后期为制冰时间4分到12分钟的时候,所述制冰中后期的温度要求为-17℃~-23℃。也即,在制冰开始4分钟左右-8℃~-13℃度左右,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冰,在制冰中后期4分到12分钟的时候,将温度调低节到-17℃~-23℃,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附着在所述蒸发器上,可包括附着在蒸发器的入口侧的入口传感器、附着在蒸发器中央的中央传感器和/或附着在蒸发器出口上的出口传感器等,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多用的电热调节器等。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中的程序来进行实现的。
在具体实现中,在所述压缩机中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制冷剂流动,送向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冷凝器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散热,送向毛细管,在所述毛细管制作低温的制冷剂送向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上,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制出想要的冰的大小及形状后再次送往所述压缩机制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冰时冷冻循环持续反复上述动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所述主毛细管,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通过对蒸发器表面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在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的情况就进行了制冰而出现不透明且易破损的冰,从而能够制出透明坚固的冰。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本发明制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有风扇;
在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所述风扇,根据风扇的转速(RPM)增加风量,使所述冷凝器温度降低,则所述蒸发器温度也会降低。相反降低所述风扇速度或关掉所述风扇,所述冷凝器温度升高,通过所述主毛细管使所述蒸发器中较高温度的制冷剂进入所述蒸发器,可以提高所述蒸发器的温度。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中的程序来进行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应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一般适用的所述主毛细管和第一辅助毛细管,必要时添加第二辅助毛细管,调整所述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情况。更具体地说,就是打开第一控制阀,让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大,从而降低所述蒸发器的温度,当需要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可打开第二控制阀,使所述蒸发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反之,需要所述蒸发器温度升高时,可通过关阀门使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所述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将附着在所述蒸发器上,所述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包括附着在蒸发器的入口侧的入口传感器、附着在蒸发器中央的中央传感器和/或附着在蒸发器出口上的出口传感器等,所述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多用的电热调节器等。当然,这部分控制一般是通过微处理器的程序来进行的。
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3为所述蒸发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在断面图上,为了调节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断面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断面的温度,将制冷剂的流速在制冰初期稍微减少一些,将温度调高,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初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所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将所述制冰水制作成冰的初期冰,从中后期开始将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变大,降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断面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断面的温度,制作成中后期的中后期冰。图3中的图形表示只是为了区分初期冰和中后期的冰,但实际上都是透明冰。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冷凝器上安装的风扇的转速,实现控制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还可通过控制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实现控制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使得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能够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从而制作出透明坚固的冰。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本发明制冰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制冰水槽、常温水箱、冷水箱和循环泵;所述制冰水槽中放置有水用风扇和水用振动器;
所述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之前,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常温水箱将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循环泵将所述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
所述制冰水槽对所述水进行循环,将所述水制成冷水,并将所述冷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蒸发器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将所述冷水制作成冰;
所述水用风扇和所述水用振动器均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可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通常在制冰柜中装上所述常温水箱,将该水循环起来,装满冷水箱,再用所述循环泵将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制成冷水。将冷水装满所述冷水箱后,利用所述循环泵将所述冷水箱的水通过所述制冰水槽循环,再利用蒸发器制成冰。这时水流进制冰处,水中的气泡和杂质就被除去了。此时,所述循环泵可以在冷水箱内适用水泵,也可以设置在冷水箱外,以进行循环冷水箱中的水。
如上所述,将制冰水槽内的制冰水循环至所述冷水箱,使用所述循环泵使制冰水持续循环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清除更多的气泡和除冰水中的杂质,从而制造出更加坚固和透明的冰。制成的冰可存放于装冰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水槽中放置有水用风扇和水用振动器;
所述水用风扇和所述水用振动器,均用于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制冰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在水槽制冰水中使用所述水用风扇使制冰水在所述制冰水槽内循环去除气泡。为了去除在所述制冰水槽制冰水中的气泡和杂质水,在所述制冰水中增加波动,在所述制冰水槽中适用水中用的水用振动器或水中用电磁石等。
同时图5中的所述制冰水槽虽然小但是根据商用产品充分可以在大的制冰水槽中适用水中用散热的所述水用风扇、水用振动器或水中用电磁石等。另外,通过对制冰水施加波动的方式,在制冰水外使用风扇或振动器等施加波动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本实施对此不加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制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用于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
所述主毛细管,用于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所述制冰时期包括制冰初期和制冰中后期,所述制冰初期对应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冰中后期对应的温度;
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有风扇;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用于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制冰水槽、常温水箱、冷水箱和循环泵;
所述常温水箱上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冷水箱连接,所述冷水箱上还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循环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泵的第二端与第三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制冰水槽的上方,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制冰水槽连接;
所述常温水箱,用于将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水循环到所述制冰水槽;
所述制冰水槽,用于对所述水进行循环,将所述水制成冷水,并将所述冷水输送至所述冷水箱;
所述蒸发器,还用于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将所述冷水制作成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水槽中放置有水用风扇和水用振动器;
所述水用风扇和所述水用振动器,均用于对所述冷水增加波动。
5.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包括电器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为制冰机。
7.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方法基于制冰结构,所述制冰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其中,所述蒸发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制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压缩机将制冷剂制成预设状态,使预设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将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送向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对所述预设状态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将散热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主毛细管;
所述主毛细管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降压降温,将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送向所述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通过降压降温获得的制冷剂制作冰,所述制冰时期包括制冰初期和制冰中后期,所述制冰初期对应的温度大于所述制冰中后期对应的温度;
所述冷凝器上安装有风扇;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调整所述风扇的转速,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辅助毛细管;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之后,所述制冰方法还包括: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不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时,反馈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至所述辅助毛细管;
所述辅助毛细管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辅助毛细管的控制阀的开关,以控制是否对散热获得的制冷剂进行辅助降压降温,直至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满足所述制冰时期的温度要求。
CN201910826839.3A 2019-08-30 2019-08-30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Active CN112444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6839.3A CN112444016B (zh) 2019-08-30 2019-08-30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6839.3A CN112444016B (zh) 2019-08-30 2019-08-30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4016A CN112444016A (zh) 2021-03-05
CN112444016B true CN112444016B (zh) 2022-03-25

Family

ID=7473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6839.3A Active CN112444016B (zh) 2019-08-30 2019-08-30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40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538A (zh) * 2005-10-21 2007-04-25 清湖乃思(株) 用一个蒸发器来同时制冰和冷水的水净化系统及设备
JP2013174396A (ja) * 2012-02-27 2013-09-05 Fuji Electric Co Ltd オーガ式製氷機および冷却装置
CN103759395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空调工况变化的调节系统
CN204460814U (zh) * 2015-02-10 2015-07-08 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的制冷系统
CN108253726A (zh) * 2018-03-08 2018-07-06 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过冷水冰浆的满液式蒸发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2118B2 (en) * 2002-02-06 2003-09-02 Imi Cornelius Inc. Ice maker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538A (zh) * 2005-10-21 2007-04-25 清湖乃思(株) 用一个蒸发器来同时制冰和冷水的水净化系统及设备
JP2013174396A (ja) * 2012-02-27 2013-09-05 Fuji Electric Co Ltd オーガ式製氷機および冷却装置
CN103759395A (zh) * 2014-01-24 2014-04-3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空调工况变化的调节系统
CN204460814U (zh) * 2015-02-10 2015-07-08 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环境试验箱的制冷系统
CN108253726A (zh) * 2018-03-08 2018-07-06 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过冷水冰浆的满液式蒸发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4016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5580B2 (en) Carbon dioxide cooling system with subcooling
KR101798553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CN204787513U (zh) 水冷式制冷设备
KR20090094267A (ko) 언인터럽터블 냉각수용 모듈형 얼음 저장소
CN106403442A (zh) 冰箱及其除霜方法
JP2007255804A (ja) 冷蔵庫
EP3139111A1 (en) Carbon dioxide cooling system with subcooling
CN112444016B (zh) 制冰结构、方法及电器
JP5716207B1 (ja) 冷却装置
JP2017003158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貯湯式給湯機
JP2006010181A (ja) 自動製氷機の除氷運転方法
CN105805872A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13514492U (zh) 断电防冻结空调机组
CN214250295U (zh) 冰箱
CN11521844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09519178B (zh) 用于高温环境下盾构冷却循环系统的降温体系及方法
JP3000907B2 (ja) 蓄氷型冷水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KR102392194B1 (ko) 구형 또는 다면체 형상의 얼음 제빙기, 이를 구비하는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및 냉장고
US2688855A (en) Evaporator circuit
JP2004233009A (ja) 蓄氷型冷水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19078470A (ja) 製氷機
CN116222126A (zh) 制冷设备的化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N207963245U (zh) 一种注塑用新型冷水机
JP2002318050A (ja) 冷水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07274B2 (ja) 蓄氷型冷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