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3896A - 加湿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3896A
CN112443896A CN201910803118.0A CN201910803118A CN112443896A CN 112443896 A CN112443896 A CN 112443896A CN 201910803118 A CN201910803118 A CN 201910803118A CN 112443896 A CN112443896 A CN 112443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moisture absorption
communicated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3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兆龙
武凤玲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31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3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吸湿模块,被配置为可在气流中吸收水分,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壳体,内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设置有吸湿模块;第一气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进气口与气流连通,第二进气口与加热后的气流连通,第一出气口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出气口与第二通道连通。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气阀对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进行管理,加湿模块的位置保持不动,通过切换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加湿模块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加湿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干燥寒冷,空气含湿量低。室内空气含湿量低,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加速皮肤衰老,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较冷不方便开窗换气,室内空气不流通,易引起细菌滋生,不利于身体健康。传统方式采用的加湿器多采用加水槽储水,通过蒸发水槽内的水分对空气进行加湿。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无水加湿技术,采用吸湿材料在气流内吸湿,然后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加湿,可解决水槽容易结垢滋生细菌的问题。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吸湿材料需要通过运动在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切换,需要复杂的机构实现吸湿材料的移动,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以解决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包括:吸湿模块,被配置为可在气流中吸收水分,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壳体,内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设置有吸湿模块;第一气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进气口与气流连通,第二进气口与加热后的气流连通,第一出气口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出气口与第二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气阀对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进行管理,加湿模块的位置保持不动,通过切换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加湿模块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200、第一通道;300、第二通道;400、第一气阀;401、气阀腔体;402、第一进气口;403、第二进气口;404、第一出气口;405、第二出气口;406、换向开关;407、凹槽;408、驱动装置;409、齿条;410、齿轮;411、电机;500、吸湿模块;501、边框;502、吸湿板;600、气流加热通道;601、加热器;700、第二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一个结构、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另一个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湿模块500,被配置为可在气流中吸收水分,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壳体100,内部包括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设置有吸湿模块500;第一气阀400,包括第一进气口402、第二进气口403、第一出气口404和第二出气口405,其中第一进气402口与气流连通,第二进气403口与加热后的气流连通,第一出气口404与第一通道连通200,第二出气口405与第二通道300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第一气阀400对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进行管理,加湿模块的位置保持不动,通过切换气流和加热后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的加湿模块完成吸湿和加湿的过程,不需要机械结构带动加湿模块移动位置,简化结构。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包括:边框501;吸湿板502,嵌入在边框501内。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利用边框501对吸湿板502进行保护可防止吸湿板502变形,提高整个吸湿模块500的稳定性。
可选地,边框501包裹吸湿模块500侧边的周圈。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对吸湿模块500的侧边进行防护,防止吸湿模块500的侧边损坏,并且可防止气流从吸湿模块500的侧边泄露,使气流能够完全经过吸湿模块500穿过,提高加湿效率。
可选地,吸湿板502包括:基材,为多孔结构;干燥剂,设置在基材的多孔结构的缝隙内。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增加吸湿板502整体与气流接触的面积,提高吸湿板502的吸湿率。
可选地,基材可采用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纸或铝箔等材料。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使基材的结构稳定,并且具有疏松的间隙。
可选地,干燥剂采用硅胶、分子筛或者复合盐等材料。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吸水量大,可提高加湿效率。
可选地,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在工作时内部有气流或者加热后的气流通过。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垂直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的气流方向设置。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吸湿模块500垂直气流方向,使气流更容易穿过加湿板。
可选地,气流方向为气流或者加热后的气流流通的方向。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的周边与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的内壁连接,连接方式为采用螺丝连接,或者卡扣连接。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将吸湿模块500固定在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的内壁上,将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封闭,同时采用螺丝或者卡扣连接,便于对吸湿模块500进行拆卸,便于清洗或更换。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为一整体结构,其一部分位于第一通道20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通道300内。
可选地,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邻接。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结构紧凑,降低加湿装置的体积。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的宽度和第一通道200深度以及第二通道300的深度相同,吸湿模块500的长度等于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的宽度之和。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使吸湿模块500的尺寸能够完全封闭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均可进行水分的吸收和水分的释放,提高加湿效率。
可选地,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之间设有活动口,吸湿模块500贯穿活动口将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封闭,活动口与吸湿模块500之间的缝隙通过密封条封闭。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利用一个整体的吸湿模块500将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同时封闭,其中一个通道内吸收水分另一个通道内释放水分。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的宽度为吸湿模块500前侧面与后侧面之间的距离;第一通道200的深度为第一通道200的前侧内壁与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第二通道300的深度为第二通道300的前侧内壁与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的长度为吸湿模块500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第一通道200的宽度为第一通道200的左侧内壁与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第二通道300的宽度为第二通道300的左侧内壁与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吸湿模块包括一个以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部均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吸湿模块。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在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分别设有吸湿模块500,使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均可进行水分的吸收和水分的释放,并且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之间完全相互独立,不会相互影响,提高加湿效率和加湿的稳定性,且可根据设置不同数量的吸湿模块500增加吸湿量和加湿量,对整体加湿功率进行调整。
可选地,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为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通道。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防止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之间相互影响。
可选地,吸湿模块500的宽度和所述第一通道200深度以及第二通道300的深度相同,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的宽度均与其各自内部设置的吸湿模块500的长度相同。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吸湿模块500的尺寸能够完全封闭其所处的第一通道200或第二通道300,使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均可进行水分的吸收和水分的释放,并且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之间完全相互独立,不会相互影响,提高加湿效率和加湿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气阀400为四通阀。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直接采用成品四通阀,结构稳定,能更好的控制气流的通路。
可选地,第二进气口403通过气流加热通道600与气流连通,气流加热通道600内设有加热器601,被配置为使气流经过气流加热通道600后成为加热后的气流。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加热器601的加热作用,将通入第二进气口403的气流加热,便于通过吸湿模块500,将吸湿模块500上的水分释放,提高加湿效率。
可选地,气流加热通道600一端与第二进气口403连通,另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附近的气流连通。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利用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对气流进行预热,提高进入到气流加热通道600内的气流的温度,增加热量的利用率,提高加湿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气阀700,包括第三进气口、第四进气口、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其中第三进气口与第一通道200的出风口连通,第四进气口与第二通道300的出风口连通,第三出气口与加湿空间连通,第四出气口与非加湿空间连通。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可通过第二气阀700控制将加湿后的气流始终通入到加湿空间内,持续对加湿空间进行加湿。
可选地,加湿空间为需要加湿的空间。例如需要加湿的室内。
可选地,非加湿空间为不需要加湿的空间。如室外、或者需要除湿的室内。
可选地,第二气阀700与第一气阀400可采用相同的结构。
可选地,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均与风机的进气口连通。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在出口部位采用离心风机或者直流风机,可利用负压在第一通道200和第二通道300内形成气流,进而使气流经过吸湿模块500时更加均匀稳定,提高吸湿过程和加湿过程的稳定性,并且根据需求选择离心风机或直流风机,直流风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离心风机产生负压较大并且可改变风向。
可选地,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均与直流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或均与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连通。
可选地,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中的一个与直流风机的进气口连通,另一个与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连通。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利用直流风机直流导风,离心风机改变风向导风的原理,便于控制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的排出的气流方向。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阀的结构。
可选地,第一气阀400包括;气阀腔体401,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402、第二进气口403、第一出气口404和第二出气口405,其中第一进气口402、第一出气口404和第二出气口405位于同一侧壁,且第一进气口402位于第一出气口404和第二出气口405的中间位置;换向开关406,包括凹槽407,可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一出气口404,或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二出气口405;驱动装置408,与换向开关406连接,可带动换向开关406平移,使换向开关406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一出气口404,或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二出气口405。采用该可选实施例,便于流量较大时使用,能更好的控制气流的通道。
可选地,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二进气口403中的一个与气流连通,另一个与加热后的气流连通。
可选地,第一出气口404和第二出气口405中的一个与第一通道200连通,另一个与第二通道300连通。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
可选地,驱动装置408包括:齿条409,设置于换向开关406上;齿轮410,与齿条409啮合;电机411,包括与齿轮410固定连接的动力输出部;齿轮410在电机411的驱动下发生转动,带动齿条409和换向开关406平移。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齿轮410和齿条409啮合的结构,并由电机411带动齿轮410旋转,换向开关406可平移,使换向开关406切换位置,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一出气口404,或连通第一进气口402和第二出气口405,结构稳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包括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湿模块,被配置为可在气流中吸收水分,在加热后的气流中释放水分;
壳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所述吸湿模块;
第一气阀,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第一进气口与气流连通,第二进气口与加热后的气流连通,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模块为一整体结构,其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模块的宽度和所述第一通道深度以及第二通道的深度相同,所述吸湿模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模块包括一个以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部均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吸湿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模块的宽度和所述第一通道深度以及第二通道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均与其各自内部设置的所述吸湿模块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阀为四通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气流加热通道与气流连通,所述气流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器,被配置为使气流经过所述气流加热通道后成为加热后的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气阀,包括第三进气口、第四进气口、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其中第三进气口与第一通道的出风口连通,第四进气口与第二通道的出风口连通,第三出气口与加湿空间连通,第四出气口与非加湿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气口和所述第四出气口分别与风机的进气口连通。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CN201910803118.0A 2019-08-28 2019-08-28 加湿装置、空调 Pending CN112443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118.0A CN112443896A (zh) 2019-08-28 2019-08-28 加湿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3118.0A CN112443896A (zh) 2019-08-28 2019-08-28 加湿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896A true CN112443896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1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3118.0A Pending CN112443896A (zh) 2019-08-28 2019-08-28 加湿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389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98602A2 (en) * 2004-05-21 2005-11-23 LG Electronics Inc. Humidity adjusting apparatus using desiccant
CN101014808A (zh) * 2004-09-09 2007-08-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湿度控制装置
JP4103563B2 (ja) * 2002-11-29 2008-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646577A (zh) * 2007-03-30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除湿、加湿装置
CN203857591U (zh) * 2014-04-30 2014-10-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水加湿设备和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3563B2 (ja) * 2002-11-29 2008-06-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1598602A2 (en) * 2004-05-21 2005-11-23 LG Electronics Inc. Humidity adjusting apparatus using desiccant
CN101014808A (zh) * 2004-09-09 2007-08-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湿度控制装置
CN101646577A (zh) * 2007-03-30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除湿、加湿装置
CN203857591U (zh) * 2014-04-30 2014-10-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水加湿设备和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32008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112303788A (zh) 新风系统的湿度控制方法
CN218820768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
CN112443896A (zh) 加湿装置、空调
JP7015844B2 (ja) 床置き式エアコン
CN211575324U (zh) 空调
CN206459296U (zh)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WO2019131086A1 (ja) 空調装置及びバルブ
CN210891932U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106949586B (zh) 一种无水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12443913A (zh) 吸湿模块、加湿装置
CN112443897A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210892013U (zh) 吸湿模块、加湿装置
CN112443895B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112443898B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112747385B (zh)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CN112443893B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111928353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2443894B (zh) 加湿装置、空调
CN112443900B (zh) 空调
CN112747383B (zh)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CN112747384A (zh) 用于加湿的装置、空调
CN215336794U (zh) 调湿机
CN216132009U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CN210891931U (zh) 加湿装置、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