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3199A - 虹膜锁 - Google Patents
虹膜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43199A CN112443199A CN201910836297.8A CN201910836297A CN112443199A CN 112443199 A CN112443199 A CN 112443199A CN 201910836297 A CN201910836297 A CN 201910836297A CN 112443199 A CN112443199 A CN 112443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positioning
- lock
- key
- front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RVCKCEDKBVEEHL-UHFFFAOYSA-N 2,3,4,5,6-pentachlorobenzyl alcohol Chemical compound OCC1=C(Cl)C(Cl)=C(Cl)C(Cl)=C1Cl RVCKCEDKBVEEH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05B9/002—Faceplates or front plat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4—Closures or guards for keyholes
- E05B17/18—Closures or guards for keyholes shaped as lids or slid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2—Means for 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 or fastening device accessories, i.e. other than the fastening members, e.g. switches, indica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2—Means for 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 or fastening device accessories, i.e. other than the fastening members, e.g. switches, indicators
- E05B17/226—Displays on locks, e.g. LED or LCD scree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虹膜锁,属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所述虹膜锁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外的前壳,前壳上设置有前把手,前壳内设置有真插芯锁体,前壳的正面与真插芯锁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应急钥匙插孔和锁芯保护盖,前壳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本发明将应急钥匙插孔设置在门锁前壳表面,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并用锁芯保护盖遮蔽应急钥匙插孔,增加了隐蔽性;同时由于使用了真插芯锁体,防盗性能好,安全性高;另外由于设置有检测装置,当锁芯保护盖打开时便能及时发现和报警,进一步提高了虹膜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虹膜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一种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性的复合型锁具,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人脸锁、虹膜锁,这些智能门锁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安全性高,在众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的安全性能最高。智能门锁广泛应用于银行、政府部门、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等地方。
现有智能门锁为应对设备没电或系统故障等小概率突发事件,使智能门锁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仍能可靠使用,一般都配有应急开锁(机械钥匙开锁)方式,然而对于智能门锁来说,锁芯一般使用假插芯锁体,其一般是一字形锁芯,锁芯处只有一条像一字的空位,靠锁芯前面的一字杆插进到一字空位中带动锁芯转动,使用一把一字螺丝刀代替一字杆,就可以轻松实现开锁,导致智能门锁安全性降低。同时,现有智能门锁有的将应急开锁的钥匙插孔设置在门锁壳体底部,以隐蔽锁孔,导致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的虹膜锁。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虹膜锁,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外的前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前把手,其中: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真插芯锁体,所述前壳的正面与所述真插芯锁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应急钥匙插孔和盖设在所述应急钥匙插孔上方的锁芯保护盖,所述前壳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内在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背面设置有用于锁定滑动支架位置的自锁开关;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环形本体和位于所述环形本体周围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带孔连接部,所述锁芯保护盖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上,所述环形本体和锁芯保护盖的尺寸均与所述开口的尺寸相一致;当锁芯保护盖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芯保护盖没入开口内且其上表面与前壳的表面齐平,当锁芯保护盖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芯保护盖从开口中升起且其下表面高于前壳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支架的一个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L形延伸杆,所述L形延伸杆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自锁开关的夹头相配合的压头;所述压头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四角为圆角;所述前壳内在所述滑动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壁。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保护盖的背面边缘设置有垂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环形连接槽;所述环形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环形本体的背面在所述连接孔的周围设置有若干弹性爪,所述弹性爪的末端伸至所述环形连接槽中。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为具有驱动杆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前壳内且位于其中一个定位柱的侧面,所述滑动支架在定位柱上滑动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内在所述滑动支架的背面固设有定位架,所述自锁开关固定在所述定位架上,所述真插芯锁体位于所述定位架的背面;所述定位架的背面设置有PCBA,所述微动开关连接至所述PCBA;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应急充电口,所述应急充电口也连接至所述PCBA。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内设置有与所述前把手固定连接的前离合件,所述前离合件包括第二轴向连接件和套设在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上的第二圆形限位件,其中:
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上部和下部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所述前壳上在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外侧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相配合的把手限位螺柱,所述把手限位螺柱位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的一侧;
所述前壳上在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的螺丝孔。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把手上设置有连接件插孔,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插接在所述连接件插孔中;
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的轴向上设置有方钢插孔,所述方钢插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透孔,所述连接件插孔内与所述第三透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三透孔和第二螺孔内安装有螺丝。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内绕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设置有前扭簧,所述前扭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位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的两侧,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在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前扭簧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所述前壳沿前把手轴线处设置有轴承。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背面设置有PCB转接板,所述PCB转接板和所述前壳内的主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连接PCB转接板一端的第一压线块,所述第一压线块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两侧;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连接前壳内主电路板一端的第二压线块。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前把手一体成型,所述前把手的外侧面上与转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按键的第一凹槽,所述前把手的内侧面上靠近转轴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用于容纳第二按键的第二凹槽,所述前把手上还设置有沿转轴方向延伸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前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按键为门铃按键,所述第二按键为屏幕唤醒按键;所述导线槽和第二凹槽位于转轴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FPC柔性板和连接在所述FPC柔性板上的第一轻触开关,所述第二按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PCB连接板和连接在所述PCB连接板上的第二轻触开关,所述FPC柔性板和所述PCB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FPC排线连接,所述FPC柔性板和所述PCB转接板之间通过第二FPC排线连接;所述FPC柔性板、第一FPC排线和第二FPC排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FPC排线穿过的排线透孔。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锁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内的后壳、盖设在所述后壳背面的后盖板和安装在所述后壳上的后把手,所述后壳内设置有定位支架和后离合件,其中:
所述定位支架为圆环形且与所述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环形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一凸耳;
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块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一透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所述第一凸耳的第二凸耳;
所述后离合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定位支架中部的第一轴向连接件,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后把手连接,后端用于驱动连接锁体机械联动部分。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架的环形内侧设置有若干键齿;所述后壳上穿设有管状连接件,所述管状连接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把手,后端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外径等于所述定位支架的内径,所述插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键齿相配合的开槽,所述插接头穿过所述定位支架中部后通过防脱卡簧固定。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支架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安装孔和第一螺孔内设置有螺丝;所述后壳沿后把手轴线处设置有轴承。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和定位支架之间围绕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设置有后扭簧,所述后壳内部在所述定位支架的水平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扭簧定位凸台和扭簧定位螺柱,所述后扭簧的两个末端同时位于所述扭簧定位凸台和扭簧定位螺柱的上侧或是下侧。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离合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上的第一圆形连接件,所述第一圆形连接件位于所述定位支架和定位块之间,所述第一圆形连接件的水平方向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后扭簧的末端驱动连接的L形驱动臂;所述后盖板上与所述扭簧定位螺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孔;所述后把手的转轴处设置有按键通孔,所述按键通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的方钢按键,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方钢通孔;所述定位支架的水平方向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后扭簧的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架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上下对称的第一限位块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之一上安装有用于实现上拉把手上锁的限位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虹膜锁,将应急钥匙插孔设置在门锁前壳表面,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并用锁芯保护盖遮蔽应急钥匙插孔,增加了隐蔽性;同时由于使用了真插芯锁体,必须用机械钥匙带动锁芯来进行开锁动作,不易通过钥匙套开,防盗性能好,安全性高;另外由于设置有用于检测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当锁芯保护盖打开时便能及时发现,如有需要可及时报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虹膜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虹膜锁的应急钥匙插孔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虹膜锁的锁芯保护盖移除后前壳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虹膜锁的应急钥匙插孔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虹膜锁中锁芯保护盖与滑动支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虹膜锁的前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虹膜锁中自锁开关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虹膜锁前锁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虹膜锁中前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虹膜锁沿前把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虹膜锁中前把手剖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虹膜锁中FPC柔性板、第一FPC排线和第二FPC排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所示虹膜锁中前离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虹膜锁后锁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虹膜锁中后壳内(已取下后盖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虹膜锁中后壳(带后盖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虹膜锁沿后把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虹膜锁,首先介绍应急钥匙插孔部分,如图1-6所示,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外的前壳1’,前壳1’上设置有前把手(图1中2”为前把手安装位置),其中:
前壳1’内设置有真插芯锁体3”,前壳1’的正面与真插芯锁体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4”,开口4”可以为各种形状,如方形、或是图中实施例所示的圆形等,开口4”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定,通常设置在前壳1’下部相对较为美观,图中所示实施例即设置在前壳1’下部且位于前把手的下方;开口4”内设置有应急钥匙插孔5”(亦称应急锁孔)和盖设在应急钥匙插孔5”上方的锁芯保护盖6”,前壳1’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锁芯保护盖6”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虹膜锁,将应急钥匙插孔设置在门锁前壳表面,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并用锁芯保护盖遮蔽应急钥匙插孔,增加了隐蔽性;同时由于使用了真插芯锁体,必须用机械钥匙带动锁芯来进行开锁动作,不易通过钥匙套开,防盗性能好,安全性高;另外由于设置有用于检测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当锁芯保护盖打开时便能及时发现,如有需要可及时报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虹膜锁的安全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应急钥匙插入锁孔之后才会报警,本申请中当用户打开锁芯保护盖时便可触发报警,加快了报警的速度。
在虹膜锁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锁芯保护盖一旦被打开意味着存在风险,故当检测到锁芯保护盖打开后,虹膜锁本地可以发出报警声,震慑开锁人员,同时还可以拍摄视频,通过视频数据记录开锁或者撬锁过程,并且视频数据还可以实时发送给虹膜锁主人和/或物业管理处,甚至还可以直接发送给报警平台。
本发明中,锁芯保护盖6”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设置在开口4”处,例如,锁芯保护盖铰接在开口处,此时检测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可以为设置在铰接轴处检测是否发生转动的角度传感器;再例如,锁芯保护盖通过回弹拉力线不脱离的设置在开口处,此时检测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回弹拉力线上检测线是否被拉动的位移传感器。综合考虑锁芯保护盖的使用方便性、结构美观性等因素,优选采用以下结构方式:
如图1-3所示,前壳1’内在开口4”周围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柱7”(图中所示实施例数量为4个,呈矩形排布),定位柱7”上套设有滑动支架8”,滑动支架8”用于带动锁芯保护盖6”沿定位柱7”前后移动,滑动支架8”的背面设置有用于锁定滑动支架8”位置的自锁开关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均是以虹膜锁安装在门上,用户正常使用时(正对虹膜锁)的位置方向为基准;
滑动支架8”包括环形本体81”和位于环形本体81”周围与定位柱7”相配合的带孔连接部82”,锁芯保护盖6”连接在环形本体81”上,环形本体81”和锁芯保护盖6”的尺寸均与开口4”的尺寸相一致,以使得能够在开口4”中进出;
当锁芯保护盖6”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芯保护盖6”没入开口4”内且其上表面与前壳1’的表面齐平(如图3所示),当锁芯保护盖6”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芯保护盖6”从开口4”中升起且其下表面高于前壳1’的表面(未图示)。
这样,通过设置滑动支架和自锁开关,可以实现锁芯保护盖按压一下后处于锁定状态,此时锁芯保护盖没入开口内不可操作,再按压一下后处于解锁状态,此时锁芯保护盖从开口中升起处于可操作状态(可转动从而露出开口内的应急钥匙插孔),从而提高使用方便性、美观性和安全性。
为方便通过自锁开关9”实现滑动支架8”位置的锁定和解锁,进而实现锁芯保护盖6”的锁定和解锁,优选的,如图1和图4所示,滑动支架8”的一个方向(图1中所示实施例为前壳1’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L形延伸杆83”,L形延伸杆83”的末端设置有与自锁开关9”的夹头90”相配合的压头84”。
自锁开关9”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下面对其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如图6所示,自锁开关9”可以由外壳91”、方钩92”、弹簧93”和内芯94”组成,首先将弹簧93”放入外壳91”的空腔95”底部的弹簧插柱上,这样弹簧93”就会保持稳定,然后,将内芯94”的方形主体插入空腔95”,使方形主体下部的弹簧容置腔套在弹簧93”的头上,方形主体和外壳91”的壳壁有对应的卡销,一旦方形主体插入外壳91”,方形主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滑动,但不会脱出;内芯94”的侧壁上具有引导方钩92”移动位置的心形凹槽96”。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自锁开关的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上述自锁开关的具体结构详细描述本申请虹膜锁的锁芯保护盖的打开和闭合过程。
在锁芯保护盖6”处于解锁状态下,锁芯保护盖6”的下表面高于前壳1’的表面,此时若用户按压锁芯保护盖6”,则锁芯保护盖6”上的力传导到滑动支架8”,滑动支架8”上的压头84”将力传导到自锁开关9”内芯94”的方形主体上的平台97”,使得平台97”被向下压动,自锁开关9”上的夹头90”(包括左夹子和右夹子)被外壳9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顶向中央靠拢,并将滑动支架8”上的压头84”夹紧,压头84”被限位,不能脱出,从而实现滑动支架8”和锁芯保护盖6”位置的锁定,此时即变为锁定状态,锁芯保护盖6”的上表面与前壳1’的表面齐平;若用户再次按压锁芯保护盖6”,方形主体被弹簧93”弹出,夹头90”脱离外壳9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重新张开,压头84”脱离夹头90”的限位,滑动支架8”和锁芯保护盖6”向前壳1’表面移动,使锁芯保护盖6”弹出并且其下表面高于前壳1’的表面,此时变回解锁状态,可以旋转锁芯保护盖6”,露出开口4”内的应急钥匙插孔5”。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滑动支架8”容易沿两个压头84”所在的水平横线上下晃动,为避免该问题,压头84”优选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四角为圆角,这样能够更好的适应自锁开关9”的夹头90”的形状,提高两者之间的咬合性,并且由于压头84”上表面(即等腰梯形的上表面)为平面,故滑动支架8”的压头84”和自锁开关9”的夹头90”配合后,能够提高滑动支架8”和锁芯保护盖6”的稳定性,从而在用户按压锁芯保护盖6”时给人的感觉更加平稳,不会有晃动的感觉。并且,前壳1’内在滑动支架8”的另一个方向(具体可以与前面的“一个方向”相垂直,即图1中实施例所示的前壳1’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壁10”,挡壁10”一方面能够限定滑动支架8”的安装方向,使之只能单向安装,另一方面还能挡住滑动支架8”,进一步提高滑动支架8”和锁芯保护盖6”的稳定性,增强用户体验。
本发明中,锁芯保护盖6”和滑动支架8”可以采用各种连接方式,为方便实现,可采用卡扣连接方式:
如图4所示,锁芯保护盖6”的背面边缘设置有垂直的连接轴61”,连接轴61”上设置有环形连接槽62”;滑动支架8”的环形本体81”上设置有用于使连接轴61”穿过的连接孔811”,环形本体81”的背面在连接孔811”的周围设置有若干弹性爪812”,弹性爪812”的末端伸至环形连接槽62”中。
这样,以连接轴61”为轴,在解锁状态下,锁芯保护盖6”可以相对于滑动支架8”随意转动。并且该卡扣连接方式能够使得锁芯保护盖6”易拆易装,方便后期更换。
针对图1-4中特定结构的锁芯保护盖6”和滑动支架8”,用于检测锁芯保护盖6”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开口4”处受锁芯保护盖6”触发的微动开关,然而,为提高检测装置的灵敏性和自身安全性,优选的,如图1和图5所示,检测装置为具有驱动杆111”的微动开关11”,微动开关11”设置在前壳1’内且位于其中一个定位柱7”的侧面,滑动支架8”在定位柱7”上滑动时能够驱动驱动杆111”,微动开关11”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驱动杆111”末端还可以铰接有滚轮112”,通过该滚轮112”接触滑动支架8”的带孔连接部82”,以降低磨损。
工作过程中,当锁芯保护盖6”处于锁定状态时,滑动支架8”不触发驱动杆111”,当锁芯保护盖6”变为解锁状态时,滑动支架8”沿定位柱7”向前壳1’表面移动,触发驱动杆111”,从而触发微动开关11”,发出报警。
本发明中,如图1和图5所示,前壳1’内在滑动支架8”的背面还可以固设(具体可以通过螺丝15”固定)有定位架12”,自锁开关9”固定在定位架12”上(具体可以卡接在定位架12”的固定孔121”中),真插芯锁体3”位于定位架12”的背面。定位架12”能够较好的限定滑动支架8”的移动范围,防止其从定位柱7”上脱出。定位架12”上还可以设置有延伸臂122”,以压住微动开关11”,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定位架12”的背面可以设置有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印制电路板总成)13”,PCBA 13”与前壳1’内的主电路板相连,微动开关11”连接至PCBA 13”。另外,开口4”内还可以设置有应急充电口14”,用于打开锁芯保护盖6”后为虹膜锁应急充电,应急充电口14”也连接至PCBA 13”。相对于直接连接至虹膜锁前壳1’内的主电路板,此处通过PCBA进行转接,能够较为简便的实现微动开关11”和应急充电口14”的功能需求。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的面板(即壳体)与把手之间的装配结构一般采用固定定向结构,即:先固定左把手或是右把手,将面板和把手装配好后,再将它们装配在门上。该结构一旦将面板和把手装配好后,把手的方向就固定不变,此时如想将把手换向,例如从左手位换为右手位,则必须重新将把手和面板之间的原安装拆卸开,然后将把手换向定位后与面板重新安装,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会造成安装人员重复劳动,使安装效率降低。
故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下面介绍前锁部分,如图7-12所示,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外的前壳1’和安装在前壳1’上的前把手2’,其中:
前壳1’内设置有与前把手2’固定连接的前离合件9’,前离合件9’用于将前把手2’的转动力传递至前壳1’内锁体机械联动部分,以实现向下转动把手开门、关门后在门外向上转动把手锁门等作用,前离合件9’包括第二轴向连接件91’和套设(固定连接)在第二轴向连接件91’上的第二圆形限位件92’;
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上部和下部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齿921’和第二限位齿922’,前壳1’上在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外侧固设有与第一限位齿921’和第二限位齿922’相配合的把手限位螺柱16’(尺寸例如为M5),把手限位螺柱16’与第一限位齿921’和第二限位齿922’相配合能够分别限定出前把手2’的向上最大转动位置和向下最大转动位置,把手限位螺柱16’位于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图中所示实施例位于远离前把手2’手柄的一侧);
前壳1’上在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水平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把手限位螺柱16’的螺丝孔17’。
当需要进行前把手换向时,只需要将把手限位螺柱16’从图8当前位置(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水平方向右侧)的螺丝孔拧下,然后将前把手2’向上(向沿着导线11’的方向,以免将走线扯断)旋转180度,再将把手限位螺柱16’拧至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水平方向左侧的螺丝孔17’内即可完成前把手2’换向。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不需要将前把手和前壳之间的原安装拆卸开,只需调整前壳内把手限位螺柱位置,并转动把手即可快速实现前把手换向,方便快捷,不会造成安装人员重复劳动,安装效率高;并且由于不需要拆卸把手内部的走线,能够避免损伤走线,确保智能门锁正常使用。
本发明中,前把手2’和前离合件9’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连接形式,为提高牢固性,优选采用如下连接形式:
如图7-10所示,前把手2’上设置有连接件插孔21’,第二轴向连接件91’插接在连接件插孔21’中,具体的,插孔21’可以为方孔,第二轴向连接件91’的插接端为相适应的方形(如图7和12所示),这样更加方便传递转动力;
第二轴向连接件91’的轴向上设置有方钢插孔911’,其中可以插设方钢(未示出)以驱动连接锁体机械联动部分(例如可以为6068锁体),从而由第二轴向连接件91’将前把手2’的转动力传递至前壳1’内锁体机械联动部分;
方钢插孔91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透孔912’,连接件插孔21’内与第三透孔9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22’,第三透孔912’和第二螺孔22’内安装有螺丝19’,从而由螺丝19’将前把手2’和前离合件9’固定连接在一起。图中所示实施例中,螺丝19’位于前把手2’转轴轴线上。
如图7-8所示,为方便前把手2’转动后复位保持在水平位置,前壳1’内绕第二轴向连接件91’可以设置有前扭簧18’,前扭簧18’的两个末端分别位于把手限位螺柱16’的两侧,第二圆形限位件92’在与把手限位螺柱1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前扭簧18’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923’(如图12所示)。这样一旦前把手2’转动,则前把手2’带动前离合件9’的第二轴向连接件91’和第二圆形限位件92’转动,进而第二圆形限位件92’带动前扭簧18’转动,从而使前扭簧18’产生把手复位力。另外,前壳1’沿前把手2’轴线处可以设置有轴承20’,从而便于前把手2’转动,降低转动摩擦力,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中,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背面可以设置有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转接板10’,PCB转接板10’和前壳1’内的主电路板8’之间通过导线11’(常规导线,如护套线)连接。如果前把手2’内的走线直接连接至前壳1’内主电路板8’,则由于前把手2’需要来回转动,容易磨损走线,此处设置PCB转接板10’则能够较好的避免该问题,提高走线安全性;并且,在前壳1’内主电路板8’相对静止,前离合件9’经常转动,故PCB转接板10’和主电路板8’之间的连接线会发生扭动,采用导线11’(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能较好的满足此处的使用需要。
进一步的,第二圆形限位件9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压线块12’,用于固定导线11’的一端(即导线11’连接PCB转接板10’的一端),第一压线块12’与把手限位螺柱16’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第二圆形限位件92’的水平方向两侧,从而有效避免导线11’在扭动过程中与转轴上的前扭簧18’、把手限位螺柱16’等部件接触造成磨损或刮伤;前壳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压线块13’,用于固定导线11’的另一端(即导线11’连接主电路板8’的一端),这样通过两个压线块12’、13’对导线11’进行固定以后,在前离合件9’转动过程中,能够保证导线11’牢固连接。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虹膜锁的前把手上通常不设置按键或者仅设置一个按键,屏幕唤醒按键和门铃按键通常设置在虹膜锁的不同位置上,开门时用户需要先按屏幕唤醒按键或门铃按键,然后识别通过(例如对于主人来说,是虹膜识别通过;对于客人来说,是图像采集后由主人本地或远程允许进入)后,再转动前把手才能实现开门,这样每次开门需要用户多个操作步骤,略显繁琐,有改进的必要。
故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前壳1’上可以设置有显示屏(未示出),前把手2’一体成型,前把手2’的外侧面(即背向于前壳1’的一侧)上与转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按键3’的第一凹槽4’,前把手2’的内侧面(即朝向于前壳1’的一侧)上靠近转轴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凹槽4’连通、用于容纳第二按键5’的第二凹槽6’,前把手2’上还设置有沿转轴方向延伸的导线槽7’,导线槽7’的一端连通第一凹槽4’,另一端连通至前壳1’的内部;第一按键3’和第二按键5’中的一个为屏幕唤醒按键,另一个为门铃按键。
使用时,用户将手搭在前把手上,对于主人来说,触发屏幕唤醒按键,进行虹膜识别通过后,直接转动前把手即可开门;对于客人来说,触发门铃按键,待图像采集且主人本地或远程允许进入后,直接转动前把手即可开门,这样用户的手无需来回移动,一步操作到底,操作简便。
本发明实施例的好处在于:
1、前把手上同时设置有屏幕唤醒按键和门铃按键,方便用户使用;使用时用户将手搭在前把手上,无需来回移动,可一步操作到底(直至开门),操作简便快捷;
2、前把手采用一体成型,且合理设计了开槽的位置,使得既能方便引线至前壳内部的主电路板,又较好的确保了前把手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经实验验证,同样开槽布置的情况下,如果前把手采用分体/分块式组装结构将容易断裂,难以满足前把手的强度设计要求。
对于客人来说,需要经常使用门铃按键,为方便辨识门铃按键位置,优选的,第一按键3’为门铃按键,第二按键5’为屏幕唤醒按键,这样,门铃按键朝向外侧,方便客户辨认使用,而屏幕唤醒按键藏于内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客人误触、保护的作用。如图9-10所示,导线槽7’和第二凹槽6’优选位于转轴的相对两侧,以进一步确保前把手强度和方便走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走线时第一和第二凹槽内可以均设置有PCB板,可以均通过导线进行引线,然而考虑到前把手内空间极其有限,为方便线路安装和引线,优选采用以下连接方式:
如图8-11所示,第一按键3’包括固设在第一凹槽4’内的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柔性板31’和连接在FPC柔性板31’上的第一轻触开关32’(又称按键开关,具有接触电阻荷小、精确的操作力误差、规格多样化等优势),考虑到第一凹槽4’与转轴位置相对应,空间较小,故采用FPC柔性板31’,以便于安装;第二按键5’包括固设在第二凹槽6’内的PCB连接板51’和连接在PCB连接板51’上的第二轻触开关52’,FPC柔性板31’和PCB连接板51’之间通过第一FPC排线33’连接,FPC柔性板31’和PCB转接板10’之间通过第二FPC排线34’连接,考虑到第二凹槽6’空间略大,故可以直接采用PCB连接板51’,并且由于前把手2’与前离合件9’固定连接,故FPC柔性板31’和PCB转接板10’之间的连接线不会发生扭动,采用第二FPC排线34’能够较好的适应把手2’内空间狭小的导线槽7’。进一步的,FPC柔性板31’和PCB连接板51’可以均通过螺丝固定在相应的凹槽内。第一轻触开关32’和第二轻触开关52’的行程可以为1mm,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FPC柔性板31’和PCB连接板51’上。此处对于第一轻触开关和第二轻触开关的行程和固定方式仅为举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方便触发按键,第一按键3’还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一轻触开关32’上的第一按键帽35’,第二按键5’还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二轻触开关52’上的第二按键帽53’。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6’的下端面优选为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斜面,这样当虹膜锁安装在室外,雨水不慎进入到凹槽中时,该斜面可以较好的引导雨水排出,避免雨水渗透到前把手内部对电路造成损伤。如图11所示,FPC柔性板31’、第一FPC排线33’和第二FPC排线34’优选为一体结构,以提高集成度,更加便于安装。另外,第二圆形限位件92’上可以设置有排线透孔924’(如图8和12所示),用于使第二FPC排线34’穿过,以方便走线。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下面介绍后锁部分,如图13-16所示,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内的后壳1、盖设在后壳1背面的后盖板2和安装在后壳1上的后把手3,后壳1内设置有定位支架4和后离合件5,其中:
定位支架4为圆环形且与后把手3固定连接,定位支架4上设置有环形定位块6,定位块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一凸耳61;
后盖板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定位块6的第一透孔21,第一透孔2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第一凸耳61的第二凸耳22;
后离合件5用于将后把手3的转动力传递至后壳1内锁体机械联动部分,以实现向下转动把手开门、关门后在门外向上转动把手锁门等作用,后离合件5包括穿设于定位支架4中部的第一轴向连接件51,第一轴向连接件51的前端与后把手3连接,后端用于驱动连接锁体机械联动部分(未示出)。
虹膜锁装配完毕后,定位块6位于后盖板2的第一透孔21中(如图15所示),由于定位支架4与后把手3固定连接,故后把手3转动时带动定位支架4转动,进而带动定位块6转动,当转至一定角度时,第一透孔21中的第二凸耳22挡住定位块6上的第一凸耳61,实现后把手3向上转动和向下转动的限位功能。
当需要进行后把手3换向时,无需将后把手3和后壳1之间的原安装拆卸开,仅将定位块6从定位支架4上拆下,然后将后把手3转动180°,最后再将定位块6装至定位支架4上即可完成后把手3换向。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不需要将后把手和后壳之间的原安装拆卸开,可快速实现后把手换向,方便快捷,不会造成安装人员重复劳动,安装效率高。
本发明中,定位支架4和后把手3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连接形式,然而为提高连接方便性和牢固性,优选采用如下连接形式:
定位支架4的环形内侧设置有若干(图中所示实施例为4个)键齿41;
后壳1上穿设有管状连接件7,管状连接件7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把手3(具体可以采用插接并配合螺丝固定、或是焊接等方式),管状连接件7的后端设置有插接头71,插接头71的外径等于定位支架4的内径,插接头71上设置有与键齿41相配合的开槽72,插接头71穿过定位支架4中部后通过防脱卡簧8固定,防脱卡簧8具体可以设置在插接头71末端圆周方向的安装槽73内。这样,管状连接件7与定位支架4插接配合,且通过插接头71和键齿41实现后把手3和定位支架4之间的转动力传递。
定位块6和定位支架4之间的连接形式优选如下:第一凸耳61处设置有安装孔62,定位支架4在与安装孔6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42,安装孔62和第一螺孔42内设置有螺丝9,这样,通过两个螺丝9将定位块6和定位支架4固定在一起,无论是否在后把手3换向时,安装和拆卸定位块6都较为方便。另外,后壳1沿后把手3轴线处可以设置有轴承10,从而便于后把手3转动,降低转动摩擦力,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后壳1和定位支架4之间围绕第一轴向连接件51可以设置有后扭簧11,用于使后把手3转动后复位保持在水平位置,后壳1内部在定位支架4的水平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扭簧定位凸台12(可以与后壳1一体成型)和扭簧定位螺柱13(螺纹连接在内壳1上,可拆卸),后扭簧11的两个末端同时位于扭簧定位凸台12和扭簧定位螺柱13的上侧或是下侧。
并且,后离合件5优选还包括套设(固定连接)在第一轴向连接件51上的第一圆形连接件52,第一圆形连接件52位于定位支架4和定位块6之间,可以起到防止第一轴向连接件51轴向移动的作用,同时第一圆形连接件52的水平方向两侧设置有与后扭簧11的末端驱动连接的L形驱动臂521。在图14所示实施例当前状态下,后扭簧11的两个末端同时位于扭簧定位凸台12和扭簧定位螺柱13的下侧,在设置有后扭簧11的情况下进行后把手3换向时,需要额外卸下扭簧定位螺柱13,后把手3换向过程中后把手3带动后离合件5转动(该实施例对应为顺时针转动180°),进而后离合件5的第一圆形连接件52通过L形驱动臂521使后扭簧11的两个末端变为同时位于扭簧定位凸台12和扭簧定位螺柱13的上侧,之后装上扭簧定位螺柱13,后扭簧11转动换位后仍能正常工作,仍能起到使后把手3转动后复位的作用,且不影响后把手3换向,从而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如图15所示,后盖板2上与扭簧定位螺柱13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二透孔23,通过该第二透孔23可以在不拆下后盖板2的情况下方便的实现扭簧定位螺柱13的拆卸和安装。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防盗门,在其上部中间位置一般都安装有玻璃或者塑胶制成的猫眼,其目的是窥探门外来人情况。但是防盗门的猫眼处存在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只需要破坏掉猫眼,就可以通过猫眼孔穿入铁丝等工具钩住后把手实现快速开启门锁。
为避免该问题,优选的,如图13和16所示,后把手3的转轴处设置有按键通孔31,按键通孔3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第一轴向连接件51的方钢按键32,第一轴向连接件51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方钢通孔511,方钢通孔511的前端用于容纳方钢按键32的末端以将后把手3的转动力传递给第一轴向连接件51,方钢通孔511的后端用于插设方钢以驱动连接后壳1内锁体机械联动部分(例如可以为6068锁体)以将转动力再传递给锁体机械联动部分。
当方钢按键32按下时,方钢按键32的末端伸入方钢通孔511内,从而使后把手3和第一轴向连接件51咬合/接合在一起,实现转动力传递,此时转动后把手3即可开启门锁;当方钢按键32弹起时,方钢按键32的末端从方钢通孔511中脱出,后把手3和第一轴向连接件51不再咬合,这样,当用户进入室内后,按压方钢按键32使之处于弹出状态,此时再转动后把手3,后把手3就会空转,不会带动后离合件5转动,不能开启门锁,即可有效避免不法分子通过猫眼非法开启门锁。至于方钢按键32如何实现按下和弹起,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然而,当用户想要在室内反锁时,如果不按下后把手3上的方钢按键32,后把手3就会空转,防猫眼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不法分子从外部开锁,如果用户反锁时也得按压方钢按键32,则会给用户操作繁琐的感觉,用户体验不好。为此,定位支架4上还可以设置有沿水平方向上下对称的第一限位块安装孔44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45,第一限位块安装孔44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45之一上安装有用于实现上拉把手上锁(反锁)的限位块14。
在图13-15所示实施例中,限位块14安装在位置靠下的第二限位块安装孔45上,限位块14抵靠第一圆形连接件52的L形驱动臂521,此时如果上拉后把手3,即使方钢按键32未按下(处于弹出状态),由于后把手3能带动定位支架4转动,定位支架4带动限位块14移动,进而带动后离合件5的第一圆形连接件52转动,实现上拉把手上锁,从而不需要按压方钢按键32便能够实现反锁;当后把手3换向时,可将限位块14换至另一个限位块安装孔(即第一限位块安装孔44),仍能方便实现反锁。图中,15为固定限位块14的螺丝,在第一限位块安装孔44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45旁边还有两个小孔为定位孔,限位块14的端面上可以设置有与该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以增加限位块14的固定牢固性。
当后把手3上设置有方钢按键32时,为便于后把手3在不咬合后离合件5的情况下转动后复位,定位支架4的水平方向两侧可以设置有与后扭簧11的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43。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虹膜锁,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外的前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真插芯锁体,所述前壳的正面与所述真插芯锁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应急钥匙插孔和盖设在所述应急钥匙插孔上方的锁芯保护盖,所述前壳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锁芯保护盖打开与否的检测装置;
所述前壳内在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至少三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背面设置有用于锁定滑动支架位置的自锁开关;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环形本体和位于所述环形本体周围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带孔连接部,所述锁芯保护盖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上,所述环形本体和锁芯保护盖的尺寸均与所述开口的尺寸相一致;当锁芯保护盖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芯保护盖没入开口内且其上表面与前壳的表面齐平,当锁芯保护盖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芯保护盖从开口中升起且其下表面高于前壳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的一个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L形延伸杆,所述L形延伸杆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自锁开关的夹头相配合的压头;
所述压头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四角为圆角;
所述前壳内在所述滑动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挡壁;
所述锁芯保护盖的背面边缘设置有垂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环形连接槽;所述环形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环形本体的背面在所述连接孔的周围设置有若干弹性爪,所述弹性爪的末端伸至所述环形连接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具有驱动杆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前壳内且位于其中一个定位柱的侧面,所述滑动支架在定位柱上滑动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
所述前壳内在所述滑动支架的背面固设有定位架,所述自锁开关固定在所述定位架上,所述真插芯锁体位于所述定位架的背面;
所述定位架的背面设置有PCBA,所述微动开关连接至所述PCBA;
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应急充电口,所述应急充电口也连接至所述PCB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内设置有与所述前把手固定连接的前离合件,所述前离合件包括第二轴向连接件和套设在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上的第二圆形限位件,其中:
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上部和下部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所述前壳上在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外侧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相配合的把手限位螺柱,所述把手限位螺柱位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的一侧;
所述前壳上在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的螺丝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把手上设置有连接件插孔,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插接在所述连接件插孔中;
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的轴向上设置有方钢插孔,所述方钢插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透孔,所述连接件插孔内与所述第三透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三透孔和第二螺孔内安装有螺丝;
所述前壳内绕所述第二轴向连接件设置有前扭簧,所述前扭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位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的两侧,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在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前扭簧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
所述前壳沿前把手轴线处设置有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背面设置有PCB转接板,所述PCB转接板和所述前壳内的主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连接PCB转接板一端的第一压线块,所述第一压线块与所述把手限位螺柱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的水平方向两侧;所述前壳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线连接前壳内主电路板一端的第二压线块;
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前把手一体成型,所述前把手的外侧面上与转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按键的第一凹槽,所述前把手的内侧面上靠近转轴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用于容纳第二按键的第二凹槽,所述前把手上还设置有沿转轴方向延伸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前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按键为门铃按键,所述第二按键为屏幕唤醒按键;所述导线槽和第二凹槽位于转轴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按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FPC柔性板和连接在所述FPC柔性板上的第一轻触开关,所述第二按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PCB连接板和连接在所述PCB连接板上的第二轻触开关,所述FPC柔性板和所述PCB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FPC排线连接,所述FPC柔性板和所述PCB转接板之间通过第二FPC排线连接;所述FPC柔性板、第一FPC排线和第二FPC排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圆形限位件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二FPC排线穿过的排线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锁包括用于设置在门内的后壳、盖设在所述后壳背面的后盖板和安装在所述后壳上的后把手,所述后壳内设置有定位支架和后离合件,其中:
所述定位支架为圆环形且与所述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环形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一凸耳;
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块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一透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阻挡所述第一凸耳的第二凸耳;
所述后离合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定位支架中部的第一轴向连接件,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的前端与所述后把手连接,后端用于驱动连接锁体机械联动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的环形内侧设置有若干键齿;
所述后壳上穿设有管状连接件,所述管状连接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把手,后端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的外径等于所述定位支架的内径,所述插接头上设置有与所述键齿相配合的开槽,所述插接头穿过所述定位支架中部后通过防脱卡簧固定;
所述第一凸耳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支架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安装孔和第一螺孔内设置有螺丝;所述后壳沿后把手轴线处设置有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和定位支架之间围绕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设置有后扭簧,所述后壳内部在所述定位支架的水平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扭簧定位凸台和扭簧定位螺柱,所述后扭簧的两个末端同时位于所述扭簧定位凸台和扭簧定位螺柱的上侧或是下侧;
所述后离合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上的第一圆形连接件,所述第一圆形连接件位于所述定位支架和定位块之间,所述第一圆形连接件的水平方向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后扭簧的末端驱动连接的L形驱动臂;
所述后盖板上与所述扭簧定位螺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孔;
所述后把手的转轴处设置有按键通孔,所述按键通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的方钢按键,所述第一轴向连接件沿轴线方向设置有方钢通孔;
所述定位支架的水平方向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后扭簧的末端驱动连接的前凸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虹膜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上下对称的第一限位块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块安装孔之一上安装有用于实现上拉把手上锁的限位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6297.8A CN112443199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虹膜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6297.8A CN112443199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虹膜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3199A true CN112443199A (zh) | 2021-03-05 |
CN112443199B CN112443199B (zh) | 2023-06-20 |
Family
ID=7473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36297.8A Active CN112443199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虹膜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4319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7937A (ja) * | 2002-09-17 | 2004-04-08 | Tokai Rika Co Ltd | ドア装置 |
CN107401336A (zh) * | 2017-09-06 | 2017-11-28 | 卫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识别全自动智能锁 |
WO2019057105A1 (zh) * | 2017-09-21 | 2019-03-28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锁以及智能锁自动上锁方法 |
US10253528B1 (en) * | 2018-02-21 | 2019-04-09 | Axtuator OY | Digital lock |
KR101989562B1 (ko) * | 2018-12-28 | 2019-06-14 | 밀레시스텍(주) | 축광수단을 구비한 도어 락 |
US10361880B1 (en) * | 2018-01-26 | 2019-07-23 | Edst, Llc | Controll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rooms using a modular intelligent door and frame |
-
2019
- 2019-09-05 CN CN201910836297.8A patent/CN1124431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7937A (ja) * | 2002-09-17 | 2004-04-08 | Tokai Rika Co Ltd | ドア装置 |
CN107401336A (zh) * | 2017-09-06 | 2017-11-28 | 卫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识别全自动智能锁 |
WO2019057105A1 (zh) * | 2017-09-21 | 2019-03-28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锁以及智能锁自动上锁方法 |
US10361880B1 (en) * | 2018-01-26 | 2019-07-23 | Edst, Llc | Controll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rooms using a modular intelligent door and frame |
US10253528B1 (en) * | 2018-02-21 | 2019-04-09 | Axtuator OY | Digital lock |
KR101989562B1 (ko) * | 2018-12-28 | 2019-06-14 | 밀레시스텍(주) | 축광수단을 구비한 도어 락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3199B (zh) | 2023-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60042B (zh) | 插槽结构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210863846U (zh) | 一种电网系统电表箱防盗装置 | |
CN209525725U (zh) | 智能门铃 | |
CN112443199A (zh) | 虹膜锁 | |
CN211736734U (zh) | 一种防盗门锁系统 | |
CN211369829U (zh) | 带应急钥匙插孔的虹膜锁 | |
CN209837936U (zh) | 一种具有监视功能的安全型智能门锁 | |
CN112443198B (zh) | 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 | |
CN201535121U (zh) | 智能防盗安全门系统 | |
CN114378772B (zh) | 一种持握件限位结构、助拔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5730860U (zh) | 硬盘柜 | |
CN211369862U (zh) | 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 | |
CN213927882U (zh) | 安全锁芯 | |
CN210955018U (zh) | 具有破拆保护功能的支付终端用输入装置 | |
CN211369823U (zh) | 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 | |
CN211229875U (zh) | 一种智能门锁的前门锁、后门锁及模块化智能门锁 | |
CN211144004U (zh) | 一种全面屏智能门锁及具有其的防盗门 | |
CN210725751U (zh) | 扳手组件和可插拔模块 | |
CN113560236A (zh) | 一种具有自动清洁探头结构的智能门及其门锁 | |
CN210955371U (zh) | 具有防窥功能的支付终端 | |
CN210955372U (zh) | 具有自毁功能的支付终端输入装置 | |
CN221524528U (zh) | 具有可更换样式的智能锁及安全门 | |
CN216053233U (zh) | 一种防爆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 |
CN211369817U (zh) | 虹膜锁 | |
CN218826774U (zh) | 一种开关及其按键连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ris loc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20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 Hebei Xiong'an Branch Pledgor: BEIJING EYECOO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28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