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2233A -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2233A
CN112442233A CN201910832646.9A CN201910832646A CN112442233A CN 112442233 A CN112442233 A CN 112442233A CN 201910832646 A CN201910832646 A CN 201910832646A CN 112442233 A CN112442233 A CN 112442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xide
polypropylene
polypropylene resin
polar monom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26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2233B (zh
Inventor
乔金樑
王崧合
张晓红
戚桂村
宋志海
蔡传伦
王湘
赖金梅
李秉海
蒋海斌
茹越
张江茹
高建明
张红彬
韩朋
姜超
郭照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108326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2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2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2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2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2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5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51/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膜是采用溶剂法使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产生相分离制备而成,所得膜一面亲水,一面疏水;且所述聚丙烯膜不含引发剂残留。本发明的聚丙烯膜能够覆盖在水面上可以有效减少水蒸发,也可以用于集水、覆盖在污水表面防止污水池中VOC蒸发。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

Description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聚丙烯膜用于集水,减少水蒸发,覆盖在污水表面防止污水池中VOC蒸发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造成的高温天气,干旱以及不断增长的市政和灌溉用水需求,人类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水的大规模蒸发是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地区;高温会导致露天水库,河流和农田灌溉渠道中的水,以及露水和雾气都会蒸发到空气中。蒸发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例如露天水库的蒸发损失占全球农业,工业和家庭用水量的25%(E.Haghighi,K.Madani,A.Y.Hoekstra,The water footprint of waterconservation using shade balls in California.Nature Sustainability 1,358-360(2018).);三峡水库每年蒸发超过3亿立方米的水。
因此,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对于缓解水危机至关重要,人们一直在开发新的节水技术,对露水或雾水收集,抑制露天水池,水库和湖泊等的水蒸发。1952年澳大利亚的W.W.Mansfield用16碳醇在小水池试验;1964年施成熙教授在南京做了16醇和18醇的抑制蒸发试验;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干旱带研究计划对单分子薄膜抑制水面蒸发进行了总结;198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也做过抑制水面蒸发试验。
美国专利US8696987B2提供了一种减少水蒸发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在水体表面形成底层水溶性高分子,上层为不溶于水的单分子链化合物的结构,抑制水的蒸发。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蒸发但是容易被强风吹走,因此需要经常重新添加所述化学物质,导致成本提高,而且频繁添加势必会造成水体污染。洛杉矶水库将黑色塑料球覆盖在水库表面来抑制水蒸发,但是仍有大量的水分从球缝隙中蒸发,而且科学家仍然担心遮阳球制造过程中的耗水量是否大于节省的水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需要继续开发抑制水蒸发的新材料,其中低成本的耐用超亲水聚合物材料是被期待最有效的抑制水蒸发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水性效果较好、持久稳定的聚丙烯膜产品,该产品的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其特点是将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与溶剂混合,蒸发溶剂后得到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聚丙烯膜。经本发明得到的聚丙烯膜能够有效减少水蒸发,且能够起到集水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聚丙烯膜。
本发明所述聚丙烯膜包含聚丙烯树脂,并不含引发剂残留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丙烯膜,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一个表面为亲水表面,另一个表面为疏水表面;所述聚丙烯膜亲水表面接枝有极性单体。
以上所述疏水表面的接触角疏水,所述亲水表面的接触角亲水;
进一步地,疏水表面水接触角大于等于90°;亲水表面水接触角数值小于90°,优选小于65°,更优选为50°-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丙烯膜,其中所述极性单体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吸收微波从而使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度升高至高于200℃的极性单体。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可以优选选自含有碳碳双键的极性单体,例如含有选自氧、硫、氮和卤素及其组合的杂原子或其取代基并且含有碳碳双键的极性单体。更优选为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的衍生物包括有机酸的酸酐、酯、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有机酸包括但不限于羧酸、磺酸、亚磺酸、硫羧酸等。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进一步优选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酸酐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酸乙烯酯、烯基磺酸及其衍生物(例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磺酸、乙烯基苯磺酸、乙烯基磺酸等)、对苯乙烯甲酸、对苯乙烯乙酸、衣康酸、油酸、花生烯酸及其组合以及它们的成盐形式。以上所述(甲基)丙烯酸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膜的一个优选方案是:聚丙烯膜的亲水表面接枝的极性单体,特别优选包括有机酸的盐与有机酸、有机酸的酸酐、有机酸的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有机酸的盐为所述极性单体的50~99.9wt%,更优选50~90wt%,最优选55~70%wt%。
在本发明所述聚丙烯膜的亲水表面接枝的有机酸盐的极性单体与其他所述的极性单体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所述聚丙烯膜亲水表面达到优异的亲水效果,甚至可以实现超亲水。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膜,其中还包含有助剂,即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膜的通用助剂。所述助剂优选抗氧剂,紫外吸收剂,阻燃剂,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其用量也为通常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并将溶剂挥发的步骤。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与有机溶剂在内的组分进行充分混合;
2)对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蒸发溶剂,得到所述聚丙烯膜。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用量为有机溶剂的0.01~100wt%;优选为0.1~50wt%;更优选为0.1~20wt%。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能在任何温度下溶解聚丙烯的溶剂,即聚丙烯树脂的良溶剂;优选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再优选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四氢萘,十氢萘,石油醚,矿物油和石蜡。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的混合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各种混合方法,比如搅拌、超声等;其混合设备也为通常设备。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与有机溶剂混合时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通常助剂,优选抗氧剂,紫外吸收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等,采用通常用量。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溶液的蒸发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已有的蒸发方法及设备。优选在聚丙烯树脂熔点以下蒸发溶剂,优选在小于等于溶剂沸点温度蒸发溶剂,更优选50~210℃下蒸发溶剂。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优选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包括有机酸的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和有机酸、有机酸的酸酐、有机酸的酯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的这种组合形式;所述有机酸的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优选为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50~99.9wt%,更优选50~90wt%,最优选55~70%wt%。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中,其中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优选采用按照中国专利CN201810389316.2、CN201810389343.X及PCT国际专利申请PCT/CN2019/084622中所述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中国专利CN201810389316.2,CN201810389343.X及PCT/CN2019/084622所述的有关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的内容全文引入本发明说明书。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接枝率为0.01%-8%,优选0.01%-6%。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极性单体与聚丙烯树脂在不添加引发剂的情况下使用微波辐照进行接枝反应的步骤,任选地将接枝反应后所得产物进一步与碱反应。
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a.将极性单体与固体聚丙烯树脂进行充分混合;任选地加入无机微波吸收介质;所述极性单体为液体或溶液形式;
b.对步骤a中所得混合物进行微波辐照,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
以上所述步骤a中,作为聚丙烯膜的原料,也作为接枝基础物的聚丙烯树脂的聚丙烯树脂包括现有技术中的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及其混合物。
所述聚丙烯树脂可选自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优选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所述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可以选自乙烯、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及其组合,优选乙烯、C4、C5、C6至C8-α-烯烃及其组合。更优选,所述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中只包含乙烯或一种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作为共聚单体。
所述聚丙烯树脂也可以是抗冲聚丙烯树脂,其除了包含丙烯均聚物外还包含橡胶相。所述橡胶相可以是由丙烯与选自乙烯、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乙烯、C4、C5、C6至C8α-烯烃的共聚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优选,所述抗冲聚丙烯树脂的橡胶相是由丙烯与乙烯或一种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聚合而形成的。
所述聚丙烯树脂包括粉料、粒料或制品的固体形式,优选是使用球形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丙烯粉料优选不含抗氧剂的聚丙烯树脂,更优选不含抗氧剂的聚丙烯粉料。
以上所述步骤a中,极性单体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吸收微波从而使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度升高至高于200℃的极性单体。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可以优选选自含有碳碳双键的极性单体,例如含有选自氧、硫、氮和卤素及其组合的杂原子或其取代基并且含有碳碳双键的极性单体。更优选为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的衍生物包括有机酸的酸酐、酯、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有机酸包括但不限于羧酸、磺酸、亚磺酸、硫羧酸等。
以上所述极性单体进一步优选包括马来酸酐、马来酸酐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酸乙烯酯、烯基磺酸及其衍生物(例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磺酸、乙烯基苯磺酸、乙烯基磺酸等)、对苯乙烯甲酸、对苯乙烯乙酸、衣康酸、油酸、花生烯酸及其组合以及它们的成盐形式。以上所述(甲基)丙烯酸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混合物。
以上所述步骤a中,极性单体的用量为基于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1-8wt%。
以上所述步骤a中,当极性单体为溶解在溶剂中的溶液形式,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醇、酮、酯、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丙酮或乙醇。
以上所述步骤a中,无机微波吸收介质的用量为基于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为1-8wt%。
所述无机微波吸收介质选自金属氢氧化物,优选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锌、氢氧化镁、氢氧化钴、氢氧化金、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铍、稀土氢氧化物;金属盐,优选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锰、硝酸锌、硝酸铁、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银、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磷酸二氢钾、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铜钙;金属氧化物,优选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石墨类材料,优选炭黑、石墨粉、氧化石墨烯及其还原产物、石墨烯、碳纳米管、活性炭;铁电类材料;电解石;黄铜矿;以及它们的组合。
以上所述步骤a中,所述无机微波吸收介质为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的形式,优选其中添加入表面活性剂;所述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水、醇、酮、酯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充分混合优选在真空条件下进行。
以上在步骤b之前,优选对步骤a中所得混合物进行干燥。
以上所述步骤b中,微波辐照的辐照功率为100w-2000w,优选500w-1000w;辐射时间为1s-120min,优选1min-30min。所用微波设备可采用现有技术通常的微波设备。
以上所述步骤b中,获得的辐照后的混合物优选进行清洗以除去未反应的极性单体,或者还包括不参加反应的无机微波吸收介质,并进行干燥。用于清洗的溶剂为有机溶剂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醇、酮、酯、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水。清洗方法和设备也均可采用通常的方法和设备。
以上所述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的方法中,当极性单体是有机酸或其酸酐或酯,将在微波辐照下进行接枝反应后所得产物进一步与碱进行反应,更优选将有机酸接枝聚丙烯粉料与碱的水溶液在真空下充分混合反应,任选地使用溶剂清洗去除未反应的碱并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得到有机酸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
所述碱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碱,优选氢氧化物,更优选选自氨水和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锌、氢氧化镁、氢氧化钴、氢氧化金、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铍、稀土氢氧化物,最优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及其组合。
所述碱的用量为基于所用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1-8wt%。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聚丙烯膜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膜可以用于集水,减少水蒸发,覆盖在污水表面防止污水池中VOC蒸发。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露天水库,河流和农田灌溉渠道中根据水面尺寸制备该聚丙烯膜,将膜亲水一面与水接触,用来减少水蒸发;或将膜垂直于地面,用于在清晨收集空气中的露水和雾气,起到集水作用;根据污水处理池的尺寸制备该聚丙烯膜,将膜亲水一面与污水接触,起到防止污水池中VOC蒸发的作用。
本发明的聚丙烯膜采用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制备,其本质上是聚丙烯树脂与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接枝物的混合物,其相容性极好,因此在宏观上看不出相分离。当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并导入平面托盘中;溶剂挥发的过程中,所述的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其中接枝物和未接枝的聚丙烯就会产生相分离,最终会产生一面是纯聚丙烯,一面为纯接枝物的聚丙烯膜。因此聚丙烯膜中纯接枝物的一面其表面能相比作为原料的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表面能更低,其接触角也会更低。
减少水库等储水设备的水蒸发量,其效率关键在于覆盖物与水的浸润性,本方法制备的亲水膜,其亲水一面能够与水面紧密接触,且膜不存在防止水蒸发球一样的缝隙,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水蒸发。因此该聚丙烯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作为集水材料其表面非常亲水,水雾在聚丙烯膜表面能够快速浸润并凝并成液滴,进而实现集水。
本发明聚丙烯膜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制备方法和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制备的聚丙烯膜亲水一面的扫描电镜图及能谱面扫图。其中图1-A为亲水膜表面结果,图1-B、图1-C、图1-D分别为膜亲水一面的C、O、Na元素分布结果,说明表面均匀且大量分布着马来酸钠接枝聚丙烯胶束,亲水基团及表面的微纳结构共同促使表面实现超亲水。
图2-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制备的聚丙烯膜疏水一面的扫描电镜图,图2-B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聚丙烯膜疏水一面的能谱图,说明膜疏水一面仅含有聚丙烯组分,因此表现为疏水。
图3为实施例15中制备的聚丙烯膜亲水一面的能谱图,其元素含量如下表所示:有机酸接枝聚丙烯和有机酸盐接枝聚丙烯的混合,使得O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幅提升。如果单独是钠盐接枝聚丙烯,O元素的原子数应该是Na元素的原子数的大致2倍;实施例15是按照接枝有机酸,接枝有机酸盐1:1的比例,所以氧元素大概是Na元素的4倍左右。
元素 Wt% At%
CK 83.71 88.53
OK 12.23 09.12
NaK 04.07 02.35
Matrix Correction ZA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意于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而是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属的权利要求书中提出。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实验数据用以下仪器设备及测定方法测定:
(1)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水接触角测定仪器是:德国EASYDROP接触角测试仪。
(2)水蒸发量测试是将聚丙烯膜裁剪成直径10cm的圆片,放置于直径10cm内有50g去离子水的表面皿中,将表面皿放入40℃烘箱12小时,测试12小时前后水的质量,进而计算水蒸发率。
(3)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的接枝率红外光谱表征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标准曲线。采用耐高温的十二烯基丁二酸酐(DDSA)与纯聚丙烯树脂的不同比例混合样品为标样,测定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中的酸酐基团(C=O基团)在1818-1755cm-1(峰尖位置约为1782cm-1)的红外吸收峰面积与聚丙烯内标峰在484-435cm-1(峰尖位置约为460cm-1)的吸收面积,由二者的比值对马来酸酐的含量作图,可得到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标准曲线;
接枝聚丙烯树脂接枝率的具体测试过程为:实施例中和对比例中使用的接枝聚丙烯树脂,由于在接枝完毕后,已使用去离子水充分去除未反应MAH单体,因此只需将样品在平板硫化机上(温度200℃)压制成厚度100μm左右的透明薄膜,用红外光谱仪测定特征吸收峰,然后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接枝率。
本专利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原料及其生产厂商如下:
均聚聚丙烯粉料(镇海炼化M60,MI=60g/10min,球形催化剂聚合得到),无规共聚聚丙烯粉料(镇海炼化M60ET,MI=60g/10min,球形催化剂聚合得到)、抗冲共聚聚丙烯粉料(镇海炼化M30RH,MI=30g/10min,球形催化剂聚合得到)、马来酸酐(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丙烯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钠(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丙酮(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抗氧剂1010(巴斯夫)、抗氧剂168(巴斯夫)、硬质酸钙(天津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二甲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氢萘(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白油(26号,天马克拉玛依石油公司)。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接枝聚丙烯如下:
1、接枝聚丙烯1#(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按均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将马来酸酐(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马来酸酐丙酮溶液;将马来酸酐丙酮溶液在真空伴随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聚丙烯粉料中充分混合,之后将混合物烘干(80℃鼓风干燥烘箱烘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7min;微波完毕的粉料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分钟并更换去离子水重复3遍以确保去除未参与接枝反应的马来酸酐单体,然后将粉料置于80℃鼓风干燥箱烘干。最后将粉料与0.1质量份(按均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抗氧剂1010、0.1质量份抗氧剂168以及0.1质量份硬脂酸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机加料段温度为190~200℃,混合段温度为200~210℃,机头温度为190~200℃,挤出造粒后将样品进行所述接枝率的测试,所得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的接枝率为0.8%。
2、接枝聚丙烯2#(马来酸酐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
除按无规共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1#的制备相同。将所得马来酸酐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3%。
3、接枝聚丙烯3#(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除将丙烯酸(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丙烯酸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丙烯酸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7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1#的制备相同。将所得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7%。
4、接枝聚丙烯4#(甲基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除将甲基丙烯酸(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甲基丙烯酸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1#的制备相同。将所得甲基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3%。
5、接枝聚丙烯5#(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按均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将马来酸酐(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马来酸酐丙酮溶液;将氢氧化钠(5质量份)溶解在去离子水(50质量份)中得到氢氧化钠水溶液;将马来酸酐丙酮溶液在真空伴随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聚丙烯粉料中充分混合,之后将混合物烘干(80℃鼓风干燥烘箱烘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7min;微波完毕的粉料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分钟并更换去离子水重复3遍以确保去除未参与接枝反应的马来酸酐单体,然后将粉料置于80℃鼓风干燥箱烘干;将氢氧化钠水溶液在真空搅拌的条件下加入至烘干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粉料中充分混合,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入后再搅拌混合并反应5分钟。反应完毕后使用去离子水按同上清洗步骤清洗粉料然后将粉料置于80℃鼓风干燥箱烘干。最后将粉料与0.1质量份(按均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抗氧剂1010、0.1质量份抗氧剂168以及0.1质量份硬脂酸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机加料段温度为190~200℃,混合段温度为200~210℃,机头温度为190~200℃,挤出造粒后将样品进行所述接枝率的测试,所得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的接枝率为0.8%。
6、接枝聚丙烯6#(丙烯酸钠接枝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
除按抗冲共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将丙烯酸(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丙烯酸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丙烯酸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5#的制备方法相同。将所得丙烯酸钠接枝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4%。
7、接枝聚丙烯7#(马来酸钠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
除按无规共聚聚丙烯粉料100质量份计,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5#的制备方法相同。将所得马来酸钠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3%。
8、接枝聚丙烯8#(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除将丙烯酸(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丙烯酸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丙烯酸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5#的制备方法相同。将所得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4%。
9、接枝聚丙烯9#(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除将甲基丙烯酸(5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甲基丙烯酸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5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5#的制备方法相同。将所得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0.3%。
10、接枝聚丙烯10#(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
除将马来酸酐(10质量份)溶解在丙酮(50质量份)中得到马来酸酐丙酮溶液,将烘干后干燥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混合物的粉料在氮气的氛围下微波(功率700W)7min,其余均与接枝聚丙烯5#的制备方法相同。将所得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进行接枝率的测试,接枝率为2.1%。
本发明所述聚丙烯膜的制备:
实施例1: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1#(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接枝率0.8%)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1#聚丙烯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5#(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5#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2#(马来酸酐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2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3:
将2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2#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6#(丙烯酸钠接枝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2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4:
将2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6#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7#(马来酸钠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5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5:
将5质量份接枝聚丙烯7#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按照十氢萘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3#(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十氢萘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60℃,在十氢萘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6: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3#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按照十氢萘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8#(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十氢萘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60℃,在十氢萘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7: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8#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按照十氢萘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4#(甲基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十氢萘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60℃,在十氢萘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8: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4#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按照十氢萘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9#(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十氢萘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60℃,在十氢萘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9:
将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4#(甲基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50℃,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0:
将1质量份接枝聚丙烯4#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1:
按照白油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9#(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5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白油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200℃,在白油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1:
将5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2:
按照白油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10#(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3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白油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200℃,在白油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2:
将3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10#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此外,将原料聚丙烯树脂(所述的均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抗冲共聚聚丙烯)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13:
按照白油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1#(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9质量份,接枝聚丙烯10#(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21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白油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200℃,在白油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对比例13:
将将接枝聚丙烯1#(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9质量份,接枝聚丙烯10#(马来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21质量份机械搅拌均匀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实施例14:
按照白油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2#(马来酸酐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22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28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白油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200℃,在白油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对比例14:
将22质量份接枝聚丙烯2#和28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机械搅拌均匀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实施例15:
按照二甲苯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1#(马来酸酐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5质量份,接枝聚丙烯7#(马来酸钠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5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二甲苯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40℃,在二甲苯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1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对比例15:
将5质量份接枝聚丙烯1#,5质量份接枝聚丙烯7#机械搅拌均匀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实施例16:
按照十氢萘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4#(甲基丙烯酸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0.1质量份,接枝聚丙烯8#(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1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十氢萘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160℃,在十氢萘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对比例16:
将0.1质量份接枝聚丙烯4#,1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8#机械搅拌均匀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实施例17:
按照白油100质量份计,将接枝聚丙烯2#(马来酸酐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0.06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甲基丙烯酸钠接枝均聚聚丙烯树脂)50质量份放入装有100质量份白油的三口瓶中,开启加热装置至200℃,在白油沸腾的情况下保持加热1小时形成均相溶液。将溶液倒入平面托盘中,然后放置于100℃鼓风干燥烘箱中蒸发溶剂,半小时后取出样品得到聚丙烯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对比例17:
将0.06质量份接枝聚丙烯2#,50质量份接枝聚丙烯9#机械搅拌均匀使用平板硫化机在200℃下压成平面膜。将膜的两侧进行水接触角和水蒸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1
Figure BDA0002191203790000191
表2
Figure BDA00021912037900002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聚丙烯膜,任一膜样品亲水一面的接触角相比对应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的接触角均大幅降低。且有机酸成盐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通过此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膜其亲水一面可以实现超亲水,这样的膜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水蒸发;而有机酸和有机酸成盐的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混合复配制备的聚丙烯膜其亲水一面也具有优异的亲水效果。

Claims (22)

1.一种聚丙烯膜,其中所述聚丙烯膜的一个表面为亲水表面,另一个表面为疏水表面,其亲水表面接枝有极性单体;所述聚丙烯膜包含聚丙烯树脂,并不含有引发剂残留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为能够吸收微波从而使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度升高至高于200℃的极性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含有选自氧、硫、氮和卤素及其组合的杂原子或其取代基并且含有碳碳双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选自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的衍生物包括有机酸的酸酐、酯、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极性单体优选选自马来酸酐、马来酸酐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乙酸乙烯酯、烯基磺酸及其衍生物、对苯乙烯甲酸、对苯乙烯乙酸、衣康酸、油酸、花生烯酸及其组合以及它们的成盐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包括有机酸的盐与有机酸、有机酸的酸酐、有机酸的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有机酸的盐为所述极性单体的50~99.9wt%,更优选50~90wt%,最优选55~70%wt%;和/或,
所述疏水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等于90°;所述亲水表面的水接触角数值小于90°,优选小于65°,更优选为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选自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优选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中的共聚单体优选选自乙烯、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及其组合,更优选乙烯、C4、C5、C6至C8-α-烯烃及其组合,更优选所述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中只包含乙烯或一种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作为共聚单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是抗冲聚丙烯树脂,其除了包含丙烯均聚物外还包含橡胶相,所述橡胶相是由丙烯与选自乙烯、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乙烯、C4、C5、C6至C8α-烯烃的共聚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优选所述抗冲聚丙烯树脂的橡胶相是由丙烯与乙烯或一种除了丙烯以外的α-烯烃聚合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膜包含有助剂,所述助剂优选抗氧剂,紫外吸收剂,阻燃剂,抗静电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聚丙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并将溶剂挥发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括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与有机溶剂在内的组分进行充分混合;
2)对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蒸发溶剂,得到所述聚丙烯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用量为有机溶剂的0.01~100wt%;优选为0.1~50wt%;更优选为0.1~20wt%。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的接枝率为0.01%-8%,优选0.01%-6%。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能在任何温度下溶解聚丙烯的溶剂,优选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中的至少一种,再优选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四氢萘,十氢萘,石油醚,矿物油和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溶液在聚丙烯树脂熔点以下蒸发溶剂,优选在小于等于溶剂沸点温度蒸发溶剂,更优选50~210℃下蒸发溶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极性单体与聚丙烯树脂在不添加引发剂的情况下使用微波辐照进行接枝反应的步骤,任选地将接枝反应后所得产物进一步与碱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极性单体与固体聚丙烯树脂进行充分混合;任选地加入无机微波吸收介质;所述极性单体为液体或溶液形式;
b.对步骤a中所得混合物进行微波辐照,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极性单体的用量为基于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1-8wt%;和/或,
所述步骤a中,聚丙烯树脂不含抗氧剂;和/或,
所述步骤a中,极性单体为能够吸收微波从而使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度升高至高于200℃,优选选自有机酸、有机酸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马来酸酐、马来酸酐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乙酸乙烯酯、烯基磺酸及其衍生物、对苯乙烯甲酸、对苯乙烯乙酸、衣康酸、油酸、花生烯酸及其组合以及它们的成盐形式;和/或,
所述步骤a中,当极性单体为溶解在溶剂中的溶液形式,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醇、酮、酯、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丙酮或乙醇;和/或,
所述步骤a中,无机微波吸收介质的用量为基于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为1-8wt%;和/或,
所述步骤a中,无机微波吸收介质选自金属氢氧化物,优选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锌、氢氧化镁、氢氧化钴、氢氧化金、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铍、稀土氢氧化物;金属盐,优选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钙、硝酸镁、硝酸铝、硝酸锰、硝酸锌、硝酸铁、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银、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磷酸二氢钾、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铜钙;金属氧化物,优选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石墨类材料,优选炭黑、石墨粉、氧化石墨烯及其还原产物、石墨烯、碳纳米管、活性炭;铁电类材料;电解石;黄铜矿;以及它们的组合;和/或,
所述步骤a中,所述无机微波吸收介质为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的形式,优选添加入表面活性剂;所述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水、醇、酮、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步骤a中,在真空条件下充分混合;和/或,
在步骤b之前对步骤a中所得混合物进行干燥;和/或
所述步骤b中,微波辐照的辐照功率为100w-2000w,优选500w-1000w;辐射时间为1s-120min,优选1min-30min;和/或,
所述步骤b中,获得的辐照后的混合物进行清洗,并进行干燥,用于清洗的溶剂为有机溶剂和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醇、酮、酯、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水。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是有机酸或其酸酐或酯,将在微波辐照下进行接枝反应后所得产物进一步与碱进行反应,更优选将有机酸接枝聚丙烯粉料与碱的水溶液在真空下充分混合反应,任选地使用溶剂清洗去除未反应的碱并进行干燥处理,从而得到有机酸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是氢氧化物,优选选自氨水和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锌、氢氧化镁、氢氧化钴、氢氧化金、氢氧化铝、氢氧化铜、氢氧化铍、稀土氢氧化物,优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锂、氢氧化锶、氢氧化钙,及其组合;和/或,
所述碱的用量为基于所用聚丙烯树脂重量计的0.1-10wt%;优选1-8wt%。
20.根据权利要求9~19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包括有机酸的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和有机酸、有机酸的酸酐、有机酸的酯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的盐接枝的聚丙烯树脂为所述极性单体接枝的聚丙烯树脂的50~99.9wt%,优选50~90wt%,更优选55~70%wt%。
21.根据权利要求9-20中任一项的方法得到的聚丙烯膜。
2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聚丙烯膜,或根据权利要求21的聚丙烯膜的应用。
CN201910832646.9A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442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2646.9A CN112442233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2646.9A CN112442233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2233A true CN112442233A (zh) 2021-03-05
CN112442233B CN112442233B (zh) 2022-08-19

Family

ID=7473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2646.9A Active CN112442233B (zh) 2019-09-04 2019-09-04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22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0904A (zh) * 2022-09-06 2022-12-20 浙江大学 一种微波诱导pp膜表面接枝mah的方法和改性pp膜、复合膜
CN115612158A (zh) * 2022-11-16 2023-01-17 山东华业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类玻璃纸聚丙烯薄膜
CN115819833A (zh) * 2021-09-17 2023-03-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2207A (zh) * 2018-05-30 2018-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Janus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930410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Janus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21734A (zh) * 2019-01-29 2019-04-16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新型Janus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410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Janus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22207A (zh) * 2018-05-30 2018-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一种Janus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9621734A (zh) * 2019-01-29 2019-04-16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新型Janus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LDMAN, RZ 等: "Janus Membranes via Diffusion‐Controll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DV. MATERIALS INTER.》 *
YANG, HC等: "Janus Membranes with Asymmetric Wettability for Fine Bubble Aeration", 《ADV. MATERIALS INTER.》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9833A (zh) * 2021-09-17 2023-03-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9833B (zh) * 2021-09-17 202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90904A (zh) * 2022-09-06 2022-12-20 浙江大学 一种微波诱导pp膜表面接枝mah的方法和改性pp膜、复合膜
CN115612158A (zh) * 2022-11-16 2023-01-17 山东华业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类玻璃纸聚丙烯薄膜
CN115612158B (zh) * 2022-11-16 2023-06-20 山东华业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类玻璃纸聚丙烯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2233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2233B (zh) 一种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eng et al. Efficient de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pullulan/polydopamine hydrogels
WO2019206288A1 (zh) 极性单体接枝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Radiation synthesis and Cr (VI) removal of cellulose microsphere adsorbent
DE69934536T2 (de) Vernetzes Polymerteilch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CN107082894B (zh) 一种双网络水凝胶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应用
CN107824612B (zh) 一种Fe3O4基生物炭土壤钝化剂的制备方法
US5962578A (en) Poly(dialkylaminoalkyl (meth)acrylamide)-based superabsorbent gels
Ma et al. Polypyrrole–dopamine nanofiber light-trapping coating for efficient solar vapor generation
US20010007064A1 (en) Poly (vinylamine) - base superabsorbent ge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403282B (zh) 一种双亲聚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34237B (zh) 一种掺氮多孔炭/石墨烯二维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76135A (zh) 一种腐植酸基农林保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农林保水剂
CN114524910B (zh) 一种耐光照耐盐水耐用型腐植酸抗旱保水剂的制备方法
Mosaffa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ationic dye removal from synthe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using a semi-natural curcumin grafted biochar/poly acrylic acid composite hydrogel
CA2883448A1 (en) Porous gels and uses thereof
Taher et al. Radiation grafting of acrylic acid onto polypropylene films
Saltan et al. Synthesis of a new adsorbent poly (allylisothiocyanate‐co‐hydroxyethylmethacrylate‐co‐vinylimidazole) via photopolymer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vy metal adsorption capacity
Kiatkamjornwong et al. Enhancement of the grafting performance and of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cassava starch graft copolymer by gamma radiation
CN112409628B (zh) 一种超浸润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11862A (zh) 一种浮油清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833B (zh) 隔离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58747B (zh) 电子束预辐照制备尼龙‑66接枝丙烯酸的方法
CN106311188A (zh) 壳聚糖/坡缕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0392014C (zh) 含有伊利石和粉煤灰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