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8240A -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8240A
CN112438240A CN202011339731.0A CN202011339731A CN112438240A CN 112438240 A CN112438240 A CN 112438240A CN 202011339731 A CN202011339731 A CN 202011339731A CN 112438240 A CN112438240 A CN 112438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ping
tube
collecting
insects
l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9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8240B (zh
Inventor
王建赟
陈俊谕
李磊
韩冬银
张方平
符悦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3397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8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8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8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3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crawl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1Crawl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诱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本发明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在使用时,昆虫从引诱管爬到引诱区上时,进入了一个单向通道,在引诱物的吸引下走入陷阱区,并掉落到陷阱中,即使昆虫在接触到陷阱区的上壳体时,爬到了下壳体的外部,由于本装置中引诱区引诱管的特点,昆虫也会在无目的爬行过程中回到陷阱区的下壳体的内部,从而掉落在陷阱区域诱杀药剂中。

Description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诱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中对虫害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绿色防控,其中物理防控措施是空间上阻止害虫与农作物的接触,如利用防虫网阻隔昆虫飞入温室,利用高压电网击灭飞向诱虫灯的昆虫,使用粘虫色板粘住飞虫等。为提高诱虫效率,越来越多的物理防控装置中也加入化学诱剂,如具诱芯的诱虫色板,糖醋液害虫诱杀灯等。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属于一种杂食性的蚂蚁,红火蚁在受到震动等机械刺激后会迅速出动,并具有强烈的攻击性,通常会攻击任何骚扰物体,利用上颚钳住目标物的同时,尾部的毒针不断蛰刺。人畜极易遭受红火蚁的攻击,被其蜇伤会带来强烈的疼痛感,部分人群会出现过敏、休克甚至死亡。红火蚁筑巢和捕食能力强,被其侵犯的领域生物丰富度下降,破坏生态平衡。红火蚁在我国扩散速度较快,防治难度较大。
由于红火蚁的攻击性很强,采集捕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此,中国专利CN200620022783.4公开了红火蚁取样器,然而其中的取样器的收集器存在转出虫体样本困难、操作人员易受伤等问题。中国专利CN201210313813.7公开了一种红火蚁工蚁定量采集装置,同样的,存在虫体通过漏斗爬出收集瓶,虫体样本取下同样存在一定逃逸风险。其次,虽然也有中国专利CN201210313813.7公开了一种红火蚁工蚁定量采集装置,但也存在不能实现较长时间的诱杀用途等问题。
此外,传统的诱瓶结构上均是标准的瓶体,开口同时也是出口,昆虫在进入瓶口以后仍有较大机会逃逸。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高效诱捕收集红火蚁等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为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诱管为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上端连接,并与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引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并且穿过所述下壳体,并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中设置有引诱剂。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诱管为上端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穿过所述陷阱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并与所述陷阱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诱管的下端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引诱管上端尺寸相同;所述开口与所述引诱管上端相连接或者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9mm。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诱管通过挡板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为镂空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在红火蚁诱捕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在使用时,昆虫从引诱管爬到引诱区上时,进入了一个单向通道,在引诱物的吸引下走入陷阱区,并掉落到陷阱中,即使昆虫在接触到陷阱区的上壳体时,爬到了下壳体的外部,由于本装置中引诱区引诱管的特点,昆虫也会在无目的爬行过程中回到陷阱区的下壳体的内部,从而掉落在陷阱区域诱杀药剂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诱管,2-上壳体、3-下壳体、4-引诱剂、5-诱杀药剂、6-入口、7- 管口、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
本发明中对所述诱杀药剂的种类的含量并不作特殊限定,可以选用本领域常规诱杀药剂即可,例如糖醋液等。本发明中对所述诱杀药剂的液位高度并不做特殊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也为高度不高于下壳体的高度。有助于避免药剂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漏出。
本发明中的所述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其中引诱区主要用来引诱爬行昆虫进入陷阱区,利用陷阱区中设置的诱杀药剂进行困住或诱杀。本发明中的引诱区和陷阱区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两者独立设置之后进行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密封连接。本发明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口连接,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是陷阱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在可拆卸连接过程中可以采用密封条等有助于密封的配件或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为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本发明中所述的环形凹槽结构的环形壁可以是标准的圆柱形外壁,也可以是类似圆底烧瓶等曲面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诱管为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上端连接,并与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引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并且穿过所述下壳体,并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如图1所示,引诱管与陷阱区上壳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引诱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内部空间直接连通,另一端直接与下壳体底部连通,并且引诱管设置在壳体底部的那端设置开口状态,供昆虫从引诱管的此端开口处进入,沿着弯曲的引诱管进入到陷阱区的上壳体部分,而由于上壳体的曲面体结构从而掉落到下壳体中的诱杀药剂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中设置有引诱剂。通过在陷阱区的上壳体中设置的引诱剂,引诱昆虫在引诱剂的作用下吸引更多更快的进入到陷阱区,避免昆虫从引诱管开口处逃逸等问题。
由于诱捕装置的特定结构,当昆虫沿着引导管爬到陷阱区上,接触到上壳体以后,进入的是一个有限面积的相对封闭的平面,昆虫在此平面爬动即进入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此平面上,分别划出一部分作为引诱昆虫的区域(上壳体),另一部分作为昆虫陷阱(下壳体),从而达到吸引进而诱杀昆虫的目的。而从透明诱捕装置外侧观察呈现出的状态是昆虫从诱捕装置的外部被诱剂吸引,进入了诱捕装置的内部,然后掉落在诱捕装置内部的药剂中,从而有效避免昆虫的逃逸,提高诱捕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诱管为上端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穿过所述陷阱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并与所述陷阱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诱管的下端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其中陷阱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是标准的圆柱形外壳,也可以是圆锥形、曲面等外壳结构形状。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卡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因此上壳体的下端尺寸与下壳体的上端尺寸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引诱管上端尺寸相同。本发明的上述上壳体的开口与引诱管弯曲一端的管口直接接触或不接触,当两者之间不接触时,最大距离不超过单头红火蚁普通工蚁的体长。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与所述引诱管上端相连接或者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9mm。这样有利于从引诱管底部爬上来的昆虫从引诱管上管口进入陷阱区的上壳体时,可以有效避免昆虫从管口与上壳体开口之间的缝隙中逃逸。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诱管与上壳体连接的管口进行内表面光滑处理。经过内表面光滑处理,有助于促进昆虫掉落进下壳体中的诱杀药剂中,结合朝下的引诱管管口设计,能够更好的避免昆虫的逃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诱管通过挡板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为镂空结构,以便容许昆虫从空隙中爬行通过。
本发明中对所述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的材质并不作特殊限定,可以采用玻璃材质、塑料材质或其他可行的材质进行制造或设计上述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在红火蚁诱捕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1,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1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5。
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之间可拆卸密封连接。
所述下壳体3为曲面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5。
所述引诱管1为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1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2上端连接,并与上壳体2内部连通;所述引诱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6,并且穿过所述下壳体3,与所述下壳体3的底部连接。
所述上壳体2中设置有引诱剂4。
工作原理:如附图中示意的结构设计相应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并且在下壳体3的曲面环形凹槽中加入诱杀药剂5,并且在上壳体2上设置引诱剂4,并通过卡口的方式连接上壳体2和下壳体3,然后将该诱捕装置置于目标昆虫出没之地。昆虫从下壳体3底部的入口6处进入到引诱管1中,并在引诱剂的作用下,沿着弯曲的引诱管爬行进入陷阱区的上壳体2中,由于上壳体的光滑曲面不利于昆虫立足,迫使其落进下壳体3中的诱杀药剂5中被困住或灭杀。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1,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1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5。
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之间可拆卸密封连接。
所述下壳体3为圆柱形的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5。
所述引诱管1为上端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1穿过所述陷阱区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并与所述陷阱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诱管1的下端伸出所述下壳体3的底部。
所述上壳体2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引诱管1上端管口7尺寸相同;所述引诱管上端管口从上壳体2开口深入上壳体内部。
所述引诱管1通过挡板8与所述下壳体3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8为镂空结构。
工作原理:根据图2的示意图设计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的上壳体2、下壳体3,以及组成引诱区的引诱管1,然后在环形下壳体3中加入适量的诱杀药剂5,保持诱杀药剂的液面不高于下壳体3的高度,并且在上壳体2中设置引诱剂(根据需求进行设置),然后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3通过螺纹连接,并且将引诱管1 穿过上壳体2和下壳体3,并通过挡板8与上壳体2、下壳体3固定连接,最后将引诱管1伸出下壳体3底部的那一端插入在红火蚁出没的地点。红火蚁从引诱管1的底部入口6进入到引诱管1中,并且在上壳体2中的引诱剂的作用下沿着引诱管1爬行,并通过引诱管弯曲一端的管口7进入到陷阱区中,掉落进下壳体 3中的诱杀药剂5中而亡。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1,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1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5。
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一体成型,统称上壳体2.
所述上壳体2为曲面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5。
所述引诱管1为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1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2上端连接,并与上壳体2内部连通;所述引诱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6,并且穿过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连接。
所述上壳体2中设置有引诱剂4。
工作原理:如附图中示意的结构设计相应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并且在上壳体2的曲面环形凹槽中加入诱杀药剂5,并且在上壳体2上设置引诱剂4,然后将该诱捕装置置于目标昆虫出没之地。昆虫从下壳体3底部的入口6处进入到引诱管1中,并在引诱剂的作用下,沿着弯曲的引诱管爬行进入陷阱区的上壳体2中,由于上壳体的光滑曲面不利于昆虫立足,迫使其落进上壳体2中的诱杀药剂5中被困住或灭杀。
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更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诱区和陷阱区,所述引诱区包括引诱管,所述引诱区通过所述引诱管与所述陷阱区连接;所述陷阱区内设置有诱杀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阱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环形凹槽结构,其中设置有所述诱杀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管为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上端连接,并与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引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并且穿过所述下壳体,并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中设置有引诱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管为上端弯曲的空心管道;所述引诱管穿过所述陷阱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并与所述陷阱区可拆卸连接;所述引诱管的下端伸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尺寸与所述引诱管上端尺寸相同;所述开口与所述引诱管上端相连接或者其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9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管通过挡板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镂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在红火蚁诱捕中的应用。
CN202011339731.0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438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731.0A CN112438240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9731.0A CN112438240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240A true CN112438240A (zh) 2021-03-05
CN112438240B CN112438240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73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9731.0A Active CN112438240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8240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0310A (ja) * 1995-11-27 1997-06-03 Nitto Denko Corp 害虫誘引捕獲器
CN2368291Y (zh) * 1999-05-28 2000-03-15 金鸿飞 蟑螂捕杀器
US20030014904A1 (en) * 2001-03-12 2003-01-23 Chrestman Gerald W. Insect trap with elliptical or oblong inlet
US20030070348A1 (en) * 2001-10-17 2003-04-17 Rockwell Laboratories,Ltd. Insect baiting and trapping station
US20040128902A1 (en) * 2002-09-30 2004-07-08 Ticks Or Mosquitoes, Llc Insect/arthropod trap
CN2875065Y (zh) * 2006-03-08 2007-03-07 杨子旸 简易蟑螂诱捕器
CN201248333Y (zh) * 2008-03-31 2009-06-0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昆虫诱捕器
TWM360578U (en) * 2009-02-19 2009-07-11 Univ Nat Changhua Education Trunk-hanging tunnel trap
US20100139151A1 (en) * 2003-07-31 2010-06-10 Basf Se Trap for Catching Woodland, Garden and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and Method for Trapping and Storing Woodland, Garden and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WO2011028688A2 (en) * 2009-09-03 2011-03-10 Fmc Corporation Bed bug capturing device
CN201894139U (zh) * 2010-08-20 2011-07-13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
CN102396439A (zh) * 2011-09-07 2012-04-04 李小骥 环保灭蟑器
US20120186137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Stink bug trap
CN102715143A (zh) * 2012-05-25 2012-10-10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3027953U (zh) * 2012-03-13 2013-07-03 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仓库甲虫诱捕器
US20140007489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Instituto Nacional De Tecnologia Agropecuaria Insect-Killing Monitoring Trap for Mass Capturing and Controlling Cotton Boll Weevils
US20150164060A1 (en) * 2012-06-21 2015-06-18 Set Bartlomiej Pankowski Trap for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insects
CN205357858U (zh) * 2016-01-30 2016-07-06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8064317U (zh) * 2018-04-03 2018-11-09 练雪云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0054351U (zh) * 2019-02-25 2020-02-14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计数诱捕器
CN111200932A (zh) * 2017-10-09 2020-05-26 鲁道夫·普劳特 昆虫诱捕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0310A (ja) * 1995-11-27 1997-06-03 Nitto Denko Corp 害虫誘引捕獲器
CN2368291Y (zh) * 1999-05-28 2000-03-15 金鸿飞 蟑螂捕杀器
US20030014904A1 (en) * 2001-03-12 2003-01-23 Chrestman Gerald W. Insect trap with elliptical or oblong inlet
US20030070348A1 (en) * 2001-10-17 2003-04-17 Rockwell Laboratories,Ltd. Insect baiting and trapping station
US20040128902A1 (en) * 2002-09-30 2004-07-08 Ticks Or Mosquitoes, Llc Insect/arthropod trap
US20100139151A1 (en) * 2003-07-31 2010-06-10 Basf Se Trap for Catching Woodland, Garden and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and Method for Trapping and Storing Woodland, Garden and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CN2875065Y (zh) * 2006-03-08 2007-03-07 杨子旸 简易蟑螂诱捕器
CN201248333Y (zh) * 2008-03-31 2009-06-0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昆虫诱捕器
TWM360578U (en) * 2009-02-19 2009-07-11 Univ Nat Changhua Education Trunk-hanging tunnel trap
WO2011028688A2 (en) * 2009-09-03 2011-03-10 Fmc Corporation Bed bug capturing device
CN201894139U (zh) * 2010-08-20 2011-07-13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爬行昆虫诱捕器
US20120186137A1 (en) * 2011-01-24 2012-07-26 Sterling International Inc. Stink bug trap
CN102396439A (zh) * 2011-09-07 2012-04-04 李小骥 环保灭蟑器
CN203027953U (zh) * 2012-03-13 2013-07-03 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仓库甲虫诱捕器
CN102715143A (zh) * 2012-05-25 2012-10-10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昆虫诱捕器
US20150164060A1 (en) * 2012-06-21 2015-06-18 Set Bartlomiej Pankowski Trap for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insects
US20140007489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Instituto Nacional De Tecnologia Agropecuaria Insect-Killing Monitoring Trap for Mass Capturing and Controlling Cotton Boll Weevils
CN205357858U (zh) * 2016-01-30 2016-07-06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111200932A (zh) * 2017-10-09 2020-05-26 鲁道夫·普劳特 昆虫诱捕
CN208064317U (zh) * 2018-04-03 2018-11-09 练雪云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0054351U (zh) * 2019-02-25 2020-02-14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计数诱捕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明江等: "害虫诱捕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韩冬银等: "不同药剂对农田生境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评价", 《热带农业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240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5576B1 (ko) 해충 포획기
CN205180147U (zh) 一种果蝇诱捕器
KR100856377B1 (ko) 해충유인 포획장치
CN108124839B (zh) 一种农用智能昆虫除害装置
KR100372362B1 (ko) 해충포집장치
JP5268408B2 (ja) 飛翔昆虫類捕獲器
CN112438240B (zh) 一种收集爬行昆虫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
CN214546687U (zh) 一种多用型的害虫诱捕装置
KR20160008284A (ko)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CN201213407Y (zh) 林木害虫诱捕器
CN210470743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3095645U (zh) 诱捕器
CN205912732U (zh) 农林害虫诱捕器
CN213756339U (zh) 一种用于果蝇诱捕的盖子及果蝇诱捕器
CN205337302U (zh)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CN211064739U (zh) 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
CN210143631U (zh) 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装置
CN209965021U (zh) 一种橘小实蝇的诱捕装置
CN100459860C (zh) 果蝇诱捕器
CN208191969U (zh) 一种电击式捕虫器
CN214677261U (zh) 一种蔬菜害虫诱捕装置
CN220756239U (zh) 一种森林病虫害防治装置
CN212345066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7337131U (zh) 一种简便的甜菜夜蛾诱捕器
CN217657826U (zh) 一种林业昆虫标本无伤型诱捕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