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393A -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393A
CN112437393A CN201910727418.5A CN201910727418A CN112437393A CN 112437393 A CN112437393 A CN 112437393A CN 201910727418 A CN201910727418 A CN 201910727418A CN 112437393 A CN112437393 A CN 112437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area
reachability
message
reachabilit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74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393B (zh
Inventor
周叶
范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74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9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0810 priority patent/WO20210229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7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网络侧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采用本发明,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更灵活、更优化地配置可达性区域,避免了以小区粒度配置可达性区域过于粗糙的问题,由于寻呼、接入开销与执行寻呼、接入的小区数量成正比,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了寻呼开销或接入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可以寻呼当前未与网络连接的用户终端,其用途包括主动向用户终端传输数据,或者指示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按照现有技术,如果用户终端已注册但未与网络连接,网络并不清楚用户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甚至也不知道其当前驻留的小区是哪一个。
为了尽量使得网络能够通过寻呼找到未与网络连接的用户终端,网络可以在用户终端业已接入网络之时为其配置一个可达性区域。可达性区域可能表现为TA(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列表、RANA(无线接入网区域,RAN Area;R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的列表,或者小区的列表。当网络需要寻呼该用户终端之时,网络通常会在其可达性区域之内的所有小区上寻呼该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在每次执行小区重选操作时均会检测重选后的驻留小区是否属于其当前的可达性区域。如果发现重选后的驻留小区不在其当前的可达性区域范围之内,该用户终端通常会主动接入网络,此后网络通常会为其重新配置一个可达性区域。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现有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机制下,信令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用以减少信令开销。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实施中,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实施中,所述RRC消息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实施中,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实施中,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实施中,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实施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用户终端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实施中,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实施中,所述RRC消息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实施中,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实施中,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实施中,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实施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用户终端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可达性区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非地面网络等单个小区覆盖面积较大的网络,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来配置可达区域,因此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更灵活、更优化地配置可达性区域,避免了以小区粒度配置可达性区域过于粗糙的问题,由于寻呼、接入开销与执行寻呼、接入的小区数量成正比,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了寻呼开销或接入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跟踪区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侧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可达性区域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可达性区域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1;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2;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1;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2;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中用户终端通过注册请求消息触发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五中用户终端通过RRC消息触发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六中核心网寻呼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七中RAN寻呼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八中核心网向RAN节点传递可达性区域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九中RAN节点之间传递可达性区域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
以当前的5G系统为例,已注册但未与网络连接的用户终端可能处于以下两种状态之中的一种: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空闲态(RRC_IDLE)或者RRC非活跃态(RRC_INACTIVE)。通常情况下,当网络需要寻呼处于RRC空闲态的用户终端之时,它会在注册区域(Registration Area)之内发起寻呼;当网络需要寻呼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之时,它会在RNA(基于无线接入网的通知区域,RAN-based Notification Area)之内发起寻呼。
相应地,处于RRC空闲态的用户终端在每次执行小区重选操作时均会检测重选后的驻留小区是否属于其当前的注册区域,如果不属于则将在新的驻留小区发起NAS(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注册过程,使核心网配置一个新的注册区域。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每次执行小区重选操作时均会检测重选后的驻留小区是否属于其当前的RNA,如果不属于则将在新的驻留小区发起RRC连接恢复过程,使无线接入网重新配置一个新的RNA。
在当前的5G系统中,注册区域由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单元,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配置,其配置格式均为TA的列表。而RNA由NG-RAN node(NG-RAN节点,下一代无线接入网节点,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配置,其配置格式有三种:TA的列表,RANA(无线接入网区域,RAN Area)的列表,或者小区列表。小区广播中包含TA信息,以供用户终端进行检测。如果该小区属于某一个RANA,那么广播中还会包含RANA信息,以供用户终端进行检测。
对于非地面网络,为了实现全球无线接入覆盖,业界提出了NTN(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架构。非地面网络是指将至少一部分无线接入网网元放入非地面载体(例如低轨卫星)之中,称为非地面载荷。用户终端将与非地面载荷连接,而非地面载荷再与固定于地面的网元连接。
在NR(新空口,New Radio)系统中,当前研究较多的非地面载荷分为以下三种:
非地面载荷为射频转发器、非地面载荷为gNB-DU(下一代基站-分布式单元;D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非地面载荷为gNB。
在非地面网络中,单个小区的覆盖面积往往较大,相比之下用户终端的移动就显得较为缓慢,这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出于降低用户终端由于移出可达性区域而重新接入网络的频率这一目的而将可达性区域配置得较大,进而使得可达性区域的线度不再显著大于小区覆盖范围的线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未能掌握用户终端的精确地理位置的这一情况就会阻碍网络足够优化地为用户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
图1为终端与跟踪区配置关系示意图,以注册区域的配置为例。假设某运营商所管辖的所有TA均为互不交叠的矩形,如图1所示,由于用户终端自身的变化,或者注册区域本身覆盖范围的变化(对于非地面网络来说,因为小区覆盖范围通常会快速变化,注册区域本身的覆盖范围通常也会随之快速变化),用户终端有可能先后处于不同TA的覆盖中。
按照传统方法,用户终端在注册时不上报地理位置信息,AMF将不了解用户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只能通过接入层所上报的TAI(跟踪区标识)了解到该用户终端在接入时处于哪个TA的覆盖中。为了防止用户终端由于先后处于不同的TA覆盖下而频繁触发旨在更新注册区域的注册过程,造成空口资源浪费,AMF会将该用户终端的注册区域配置得不仅包含所上报的TA,而且包含该TA周边的所有TA。
以图1为例,对于A与B这两个终端(接入网络时所处位置如图中黑点所示),AMF只能了解到这两个用户终端当前处于TA5覆盖下,因而会将这两个用户终端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1至TA9。当这两个用户终端进入了空闲态,而AMF需要寻呼这两个用户终端之时,AMF必须指示TA1至TA9之中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
但实际上,相比于TA的线度(通常为数百甚至数千千米),用户终端的移动能力非常有限,有极大概率依旧处于注册时的地理位置附近。对于终端A,通常情况下其依旧处于TA5的覆盖内,在其他TA内寻呼该终端A的行为几乎必然是无用的。对于终端B,由于其注册时的位置比较接近TA5的边界,AMF发起寻呼时,终端B处于TA5、TA2、TA6甚至TA3覆盖下的概率均比较可观,在这几个TA下寻呼终端B是比较有用的,相对而言在TA1、TA4、TA7、TA8与TA9的寻呼操作则几乎必然无用。
由上述可知,传统的可达性区域是基于小区进行划分与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会为用户终端配置一个可达性区域,其编码可能为跟踪区域TA的列表、无线接入网区域RANA的列表,或者小区的列表。当无线通信网络(通常为核心网)需要寻呼用户终端时,会指示所有处于可达性区域内的小区执行寻呼。在非地面网络系统中,小区的覆盖范围可能是快速变化的。例如,在近地轨道组网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小区的覆盖通常会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这种变化速度使得无线通信网络难以基于小区划定或配置寻呼范围。
同时,在当前的5G系统中,网络侧通常并不清楚用户终端的精确地理位置,只掌握用户终端处于哪个小区或者哪个波束的覆盖范围内。常见的地面通信系统中,小区的覆盖面积通常不是太大,用户终端很容易移出小区的覆盖范围。
网络为了避免用户终端由于频繁移出可达性区域而重新接入网络,增大能耗与相应信令开销,通常会为用户终端配置一个较大的可达性区域,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寻呼范围较大,进而寻呼所造成的信令开销较大,同时造成了空口资源的浪费,而不断变化的小区、TA与RANA覆盖情况也使核心网算法更为复杂。
因此,发明人注意到,在实际网络应用中,所有信令中寻呼信令的占比往往相当可观。由于可达性区域的线度显著大于小区覆盖面积的线度,网络在未掌握用户终端的精确地理位置的情况下,仅凭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哪一小区的覆盖之下这一信息就能比较优化地配置可达性区域。
例如,在典型的低轨卫星组网的非地面网络中,单个小区的覆盖面积总是显著大于地面无线通信系统之中的小区面积,并且每个小区均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使得不同地理位置的覆盖经历完全不同。相比之下,用户终端的移动就显得较为缓慢,这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出于降低用户终端由于移出可达性区域而重新接入网络的频率这一目的而将可达性区域配置得较大,进而使得可达性区域没必要配置得显著大于小区覆盖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完全可以直接记录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当前能够覆盖该地理位置或其周边的波束进行寻呼。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案,以使寻呼范围的优化,使得无线通信网络可以直接基于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避免了传统基于小区配置可达性区域的诸多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说明过程中,先对方案进行说明,然后以实例进行说明,在以实例说明过程中,主要以AMF、NG-RAN节点、用户终端的实施为主进行说明,此时则有当“可达性区域”为5G系统中的注册区域之时,进行配置的是AMF。当“可达性区域”为5G系统中的RNA(基于无线接入网的通知区域)之时,进行配置的是NG-RAN节点。
图2为网络侧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步骤202、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方案实施中,是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中,可以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在实施中采用上述消息,是因为这些消息是较为典型的消息;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用其它的消息、或者方式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将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传达给网络侧即可,上述消息仅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如何实施本发明,但不意味仅能使用上述消息,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践需要来确定相应的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的方式。
实施中,针对不同的消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通知用户终端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具体的,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实施中,也可以指示用户终端上报位置信息,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相应的,对于终端侧,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下面进行说明。
图3为用户终端侧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301、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步骤302、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实施中,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可以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实施中,所述RRC消息可以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实施中,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NAS注册接纳消息;或,
在通过NAS消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NAS消息;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NAS接纳消息;或,
在通过RRC消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RRC释放消息;或,
在网络侧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RRC释放消息;或,
在网络侧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RRC释放消息。
实施中,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AMF或NG-RAN节点。
实施中,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NAS消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时,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是RRC释放消息。
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例中,在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AMF据此配置注册区域。
图4为实施例一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401:用户终端向AMF发送一条NAS注册请求消息,其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此处地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
步骤402:AMF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注册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注册区域,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403:AMF向用户终端反馈一条NAS注册接纳消息,其中包含所配置的注册区域,其中包含所配置的以地理位置编码的可达性区域。
实施例二:
本例中,用以说明的NAS消息是一般的NAS消息,也即在一般的NAS消息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AMF据此配置注册区域。
图5为实施例二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501:AMF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NAS消息,其中包含请求用户终端上报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此处地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
本步骤可选,也即,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步骤502:用户终端向AMF发送一条NAS消息,其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503:AMF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注册区域。
步骤504:AMF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NAS消息,其中包含所配置的注册区域。
实施例三:
本例中,在上行RRC消息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NG-RAN节点将地理位置信息上报至AMF,AMF据此配置注册区域。
图6为实施例三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601: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消息,其中包含请求用户终端上报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此处地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
本步骤可选,也即,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步骤602:用户终端向NG-RAN节点发送一条RRC消息,其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603:NG-RAN节点立即,或在后续的某一时刻向AMF发送一条NGAP消息,其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这条NGAP消息可以是NGAP PDU会话资源释放响应消息、NGAP PDU会话资源修改响应消息、NGAP PDU会话资源通知消息、NGAP UE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NGAP UE上下文修改相应消息、NGAP RRC非活跃态转变报告消息、NGAP切换通知消息、NGAP路径转换消息、NGAP初始UE消息消息、NGAP上行NAS传输消息、NGAP位置报告消息等等。
步骤604:AMF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注册区域。
步骤605:AMF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NAS接纳消息,其中包含所配置的注册区域。
实施例四:
本例中,用以说明的RRC消息是一般的RRC消息,也即在一般RRC消息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NG-RAN节点据此配置RNA。
图7为实施例四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701: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消息,其中包含请求用户终端上报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此处地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
本步骤可选,也即,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步骤702:用户终端向NG-RAN节点发送一条RRC消息,其中包含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703:NG-RAN节点立即,或在后续的某一时刻,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RNA。
步骤704: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释放消息,用以指示该用户终端进入RRC非活跃态,消息中包含所配置的RNA。
实施例五:
本例中,在NG-RAN节点通过Xn接口获得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据此配置RNA。本例中,将已为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的NG-RAN节点称为旧NG-RAN节点,而将需要用户终端可达性区域用以执行各种可能服务的NG-RAN节点称为新NG-RAN节点。
图8为实施例五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801:旧NG-RAN节点向新NG-RAN节点发送一条XnAP(Xn应用流程协议,XnApplication Protocol)接口消息,其中包含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此处地理位置信息为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
步骤802:新NG-RAN节点立即,或在后续的某一时刻,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RNA。
步骤803:新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释放消息,用以指示该用户终端进入RRC非活跃态,消息中包含所配置的RNA。
实施例六:
本例中,在NG-RAN节点通过NG接口获得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据此配置RNA。
图9为实施例六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901:AMF向NG-RAN节点发送一条NGAP(NG应用流程协议,NG ApplicationProtocol)接口消息,其中包含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902:NG-RAN节点立即,或在后续的某一时刻,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为该用户终端配置RNA。
步骤903: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释放消息,用以指示该用户终端进入RRC非活跃态,消息中包含所配置的RNA。
下面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过程中的可达性区域的编码方式的实施进行说明。
实施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七:
图10为实施例七中可达性区域示意图,如图所示,可达性区域为以某一点为圆心,半径不超过某一数值的圆内区域。
可达性区域由圆心的地理位置以及圆的半径所指示。
如果无线通信系统之中的网元之间需要传输某一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信息,相应信令中则包含以下两项之中的至少一项:
圆心的地理位置;
圆的半径。
圆心的地理位置可以是该点的经纬度位置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经纬度位置信息的等价参数,例如其在地心坐标系之中的三维位置矢量。
“半径”可以是以千米、米或其他长度单位为单位的长度信息,或为能够推算出该圆的半径长度的等价参数,例如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圆的半径对地心的张角、或者预先设定好的用以代表半径的指数等等。
圆心的地理位置可以缺省。若缺省则取默认值。该默认值可以是信令的发送方最近一次所接收的相应用户终端所上报的地理位置信息。
实施例八:
图11为实施例八中可达性区域示意图,如图所示,可达性区域为若干条经纬线围成的区域。
可达性区域由围成该区域的经纬线的经纬度所指示。
如果无线通信系统之中的网元之间需要传输某一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信息,相应信令中应当包含至少一条上述经纬线的经纬度信息,或者能够推算出至少一条上述经纬线的经纬度信息的等价参数,例如矩形的中心位置以及东西向长度、矩形的中心位置以及南北向长度,或者预先设定好的能够代表经纬度的指数等等。
下面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过程中的可达性区域的配置方式的实施进行说明。
也即,实施中,可以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注册区域的配置方式一。
实施例九:
本例中,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图12为实施例九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1,如图所示,在某一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中,某一运营商将某一地理区域规划为TA′1,并且规定当且仅当一个小区的中心位于TA′1范围内,该小区属于TA1。在该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自身的运动以及地球自转使得小区的中心可以遍历TA′1的任何一处。因此,上图的虚线框内的任何一处均存在至少一个时刻,在该时刻该点由属于TA1的小区所覆盖。为了叙述方便,实施例中称该虚线框为TA″1。
对于其他规划的TA′,情况也是类似的。
图13为实施例九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2,如图所示,现在有两个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终端A与终端B。考虑到这两个终端自身的移动,网络为这两个终端各自预设了一个阈值,如图中小圆的半径所示。网络希望适当配置注册区域,以使得用户终端在相应的小圆内移动时,无论如何均不会由于驻留小区所属的TA不属于其注册区域而触发旨在获得一个新的注册区域的注册过程。
对于终端A,该圆仅与TA″5有所交叠,与其他TA″均无交叠。因此,网络将终端A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5。
对于终端B,该圆与TA″2、TA″3、TA″5、TA″6均有所交叠。因此,网络将终端B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2+TA3+TA5+TA6。
RNA的配置算法也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注册区域的配置方式二。
实施例十:
本例中,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
图14为实施例十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1,如图所示,在某一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中,某一运营商将某一地理区域规划为TA′1,并且规定当且仅当一个小区的中心位于TA′1范围内,该小区属于TA1。在该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自身的运动以及地球自转使得小区的中心可以遍历TA′1的任何一处。因此,上图的虚线框内的任何一处均存在至少一个时刻,在该时刻该点由属于TA1的小区所覆盖。为了叙述方便,下文称该虚线框为TA″1。
对于其他规划的TA′,情况也是类似的。
图15为实施例十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2,如图所示,现在有两个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终端A与终端B。网络希望适当配置注册区域,以使得用户终端在原地静止不动的前提下,无论如何均不会由于驻留小区所属的TA不属于其注册区域而触发旨在获得一个新的注册区域的注册过程。
终端A所处的位置仅在TA″5内部,并且在其他TA″外部。因此,网络将终端A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5。
终端B所处的位置在TA″2、TA″3、TA″5、TA″6内部。因此,网络将终端B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2+TA3+TA5+TA6。
RNA的配置算法也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注册区域的配置方式三。
实施例十一:
本例中,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图16为实施例十一中可达性区域配置说明示意图,如图所示,网络规划了若干个TA,其中包含TA1至TA9。
现在有两个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终端A与终端B。考虑到这两个终端自身的移动,网络为这两个终端各自预设了一个阈值,如图中小圆的半径所示。网络希望适当配置注册区域,以使得用户终端在相应的小圆内移动时,无论如何均不会由于驻留小区并未广播该用户终端的注册区域之中任何TA所对应的TAI,终端判断驻留小区不属于其注册区域,进而触发旨在获得一个新的注册区域的注册过程。
对于终端A,该圆仅与TA5有所交叠,与其他TA均无交叠。因此,网络将终端A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5。
对于终端B,该圆与TA2和TA5均有所交叠。因此,网络将终端B的注册区域配置为TA2+TA5。
RNA的配置算法也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再用实例对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中,可以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相应的,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实施例十二:
本例中,由AMF主动配置可达性区域。
图17为实施例十二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1701:AMF主动为用户终端配置注册区域,例如在用户终端的连接过程中,由于用户终端的位置移动,决定为其配置一个更合适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注册区域,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1702:AMF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NAS消息,其中包含所配置的以地理位置编码的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
实施例十三:
本例中,由NG-RAN节点主动配置可达性区域。
图18为实施例十三中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1801:NG-RAN节点决定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并为其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RNA,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1802:NG-RAN节点向用户终端发送一条RRC释放消息,用以指示该用户终端进入RRC非活跃态,消息中包含所配置的以地理位置编码的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
实施中,所述注册请求消息可以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实施例十四:
本例中,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发现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触发注册过程。
图19为实施例十四中用户终端通过注册请求消息触发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1901:用户终端通过某种方式(例如GPS、北斗定位系统等)获得了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1902:用户终端推算出自身的地理位置位于先前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注册区域,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1903:用户终端向AMF发送一条注册请求消息,以请求AMF配置一个新的可达性区域。通常情况下,AMF在接收到这条注册请求消息之后会随即为用户终端重新配置一个可达性区域。
实施中,RRC消息可以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实施例十五:
本例中,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发现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触发RRC连接恢复过程。
图20为实施例十五中用户终端通过RRC消息触发可达性区域配置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001: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通过某种方式(例如GPS、北斗定位系统等)获得了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
步骤2002:用户终端推算出自身的地理位置位于先前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RNA,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2003:用户终端触发RRC恢复过程,向NG-RAN节点发送一条RRC恢复消息。通常情况下,NG-RAN节点在接收到这条RRC恢复消息之后会随即为用户终端重新配置一个可达性区域。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例十六:
本例中,说明核心网寻呼过程的实施。
图21为实施例十六中核心网寻呼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101:由于下行数据到达等原因,AMF需要寻呼一个用户终端。
步骤2102:AMF向至少一个相关的NG-RAN节点发送一条寻呼消息,其中包含该用户终端的身份标识,以及以地理位置编码的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注册区域,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2103:NG-RAN节点在接收到寻呼消息之后,根据消息中的可达性区域计算需要在哪些小区执行寻呼。
步骤2104:NG-RAN节点在上述小区中执行寻呼。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例十七:
本例中,说明RAN寻呼过程的实施。本例中,将已为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的RAN节点称为旧RAN节点,而将需要用户终端可达性区域用以执行各种可能服务的RAN节点称为新RAN节点。
图22为实施例十七中RAN寻呼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201:由于下行数据到达等原因,旧NG-RAN节点需要寻呼一个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
步骤2202:旧NG-RAN节点向至少一个相关的新NG-RAN节点发送一条RAN寻呼消息,其中包含该用户终端的身份标识,以及以地理位置编码的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所述可达性区域可以为RNA,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2203:新NG-RAN节点在接收到RAN寻呼消息之后,根据消息中的可达性区域计算需要在哪些小区执行寻呼。
步骤2204:新NG-RAN节点在上述小区中执行寻呼。
实施中,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实施例十八:
本例中,说明核心网向RAN节点传递可达性区域过程的实施。
图23为实施例十八中核心网向RAN节点传递可达性区域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301:AMF为用户终端配置了NAS层可达性区域。所述NAS层可达性区域可以为注册区域,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2302:为了支持NG-RAN节点自主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的功能,AMF需要告知NG-RAN节点上述NAS层可达性区域,以使NG-RAN节点在决定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能够为其正确配置或维护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十三),以及使用所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十七)。所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可以为RNA,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所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可以等同于NAS层可达性区域。因此,AMF向NG-RAN节点发送了一条NGAP消息,其中包含以地理位置编码的该用户终端的NAS层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
实施中,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可以进一步包括:
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实施例十九:
本例中,说明RAN节点之间传递可达性区域过程的实施。本例中,将已为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的NG-RAN节点称为旧NG-RAN节点,而将需要用户终端可达性区域用以执行各种可能服务的NG-RAN节点称为新NG-RAN节点。
图24为实施例十九中RAN节点之间传递可达性区域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401:旧NG-RAN节点为用户终端配置了接入层可达性区域。所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可以为RNA,也可以是以其他名义命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区域。
步骤2402:为了支持接入层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见于实施例十三),旧NG-RAN节点可以告知新NG-RAN节点上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所述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可以等同于NAS层可达性区域。因此,旧NG-RAN节点向新NG-RAN节点发送了一条XnAP消息,其中包含以地理位置编码的该用户终端的接入层可达性区域,具体编码方式参见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八。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用户终端、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图25为网络侧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基站中包括:
处理器2500,用于读取存储器2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收发机2510,用于在处理器2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实施中,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实施中,所述RRC消息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实施中,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实施中,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实施中,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实施中,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实施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其中,在图2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2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520可以存储处理器2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图26为用户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户终端包括:
处理器2600,用于读取存储器2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收发机2610,用于在处理器2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实施中,用户终端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其中,在图2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620可以存储处理器2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可达性区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具体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网络侧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的实施。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具体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用户终端侧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的实施。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提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实施可以参见上述网络侧和/或用户终端侧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的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某一网元为某一用户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之前,根据该用户终端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来进行配置。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无线通信系统在寻呼所述用户终端之时,用以确定寻呼范围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区域,或者基于无线接入网的通知区域,或者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配置信息。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为满足如下条件的信息:或者包含用户终端的经纬度坐标信息,或者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先验信息除外,例如地球半径等),仅凭所述精确地理位置信息即可推算出用户终端的经纬度坐标。当“可达性区域”为5G系统中的注册区域之时,“网元”是指AMF。当“可达性区域”为5G系统中的RNA(基于无线接入网的通知区域)之时,“网元”是指NG-RAN节点。具体的:
用户终端可达性区域的配置方案,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之中的网元,在为用户终端配置可达性区域之前,接收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消息,然后根据该用户终端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来进行配置。
将可达性区域配置为所有满足以下条件的预设区域的列表:所述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地理区域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代表的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预设的阈值。所述所对应的地理区域是指所述预设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每一时刻所覆盖的地理区域的并集。
将可达性区域配置为所有满足以下条件的预设区域的列表:所述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地理区域包含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代表的终端的地理位置。所述所对应的地理区域是指所述预设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每一时刻所覆盖的地理区域的并集。
将可达性区域配置为所有满足以下条件的预设地理区域的列表:所述预设地理区域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所代表的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预设的阈值。
网元还可以发送一条消息,其中包含一个指示,用以指示所述用户终端上报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对于用户终端,可以发送一条非接入层NAS消息,其中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也可以在接收到指示所述用户终端上报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指示后,发送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消息。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之中的其他网元,在获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之后,可以网元发送一条接口消息,其中包含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可达性区域是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确定的。
在网元为AMF时,发送的消息为NAS消息,可达性区域为注册区域。
在网元为NG-RAN节点时,发送的消息为RRC消息,可达性区域为RNA。
还可以其他网元发送接口消息,用于告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接口消息为寻呼消息,或者RAN寻呼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网节点所控制的所有小区之中,哪些小区需要执行寻呼。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非地面网络等单个小区覆盖面积较大的网络,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更灵活、更优化地配置可达性区域,避免了以小区粒度配置可达性区域过于粗糙的问题,由于寻呼、接入开销与执行寻呼、接入的小区数量成正比,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了寻呼开销或接入信令开销。
例如,在典型场景中,为了寻呼一个用户终端,网络往往需要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区中执行寻呼,而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仅需在用户终端当前驻留小区以及周边的几个小区之中执行寻呼。由于寻呼开销与执行寻呼的小区数量成正比,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了寻呼开销。
例如,在典型场景中,为了避免出现乒乓注册的情况,按传统方法需要将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TA以及周边TA都配入注册区域,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大多数用户终端仅需要将注册区域配置为一两个与用户终端当前位置相距较近的TA。由于寻呼开销与注册区域的面积成正比,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了寻呼开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7)

1.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非接入层NAS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C消息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单元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下一代无线接入网节点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15.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18.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指示用户终端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Xn接口消息、NG接口消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是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发送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RRC消息是处于RRC非活跃态的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在RRC连接恢复过程发送的RRC消息。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通过RRC消息中的注册请求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注册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AS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上行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NAS接纳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RRC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Xn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或,
在通过NG接口消息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时,通过RRC释放消息向用户终端返回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配置。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的是由AMF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或,是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由AMF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NAS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或,
在由NG-RAN节点根据需要配置可达性区域后,通过RRC释放消息将配置的可达性区通知用户终端。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AMF向NG-RAN节点发送针对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发起寻呼。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向其他NG-RAN节点发送针对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用户终端的寻呼消息,所述寻呼消息中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发起寻呼。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AMF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AMF通知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NG-RAN节点在将用户终端移入RRC非活跃态时为该用户终端配置或维护可达性区域,和/或使用所述可达性区域进行RAN寻呼。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NG-RAN节点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后,进一步包括:
该NG-RAN节点通知其他NG-RAN节点该用户终端的所述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用以供其他NG-RAN节点进行可达性区域的增量重配。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方式之一或者其组合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至少存在一个时刻,在该时刻下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区域中;或,
可达性区域中包括若干区域,其中,对于每一个区域,在该区域中的某一点与所述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划分的。
32.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网络侧指示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或,
用户终端在根据自身的定位信息确定自身位于所配置的可达性区域之外后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用户终端通过以下消息之一或者其组合上报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NAS消息、RRC消息。
35.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
可达性区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理位置配置可达性区域,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所述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
36.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携带有可达性区域信息的消息,其中,所述可达性区域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用户终端的寻呼范围,所述可达性区域是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的地理位置配置的;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达性区域信息配置可达性区域。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0727418.5A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Active CN112437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7418.5A CN112437393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PCT/CN2020/100810 WO2021022963A1 (zh) 2019-08-07 2020-07-08 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7418.5A CN112437393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393A true CN112437393A (zh) 2021-03-02
CN112437393B CN112437393B (zh) 2022-05-31

Family

ID=7450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7418.5A Active CN112437393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7393B (zh)
WO (1) WO20210229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088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重选小区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6809A1 (zh) * 2021-10-08 2023-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4903A (zh) * 2021-10-26 2023-05-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卫星基站、地面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75A (zh) * 2010-12-17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终端位置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428853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和设备
US20140295896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dle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6201674A1 (zh) * 2015-06-18 2016-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08024332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77516A (zh) * 2016-10-11 2018-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寻呼区域的方法、接入网节点及核心网节点
CN109429174A (zh) * 2017-07-17 2019-03-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终端、基站及网络控制节点
CN109691196A (zh) * 2017-03-20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227B (zh) * 2015-07-24 2021-0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位置报告和寻呼方法和装置
US10542515B2 (en) * 2016-08-03 2020-0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cation track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948915A (zh) * 2016-10-13 2018-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寻呼区域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645753B (zh) * 2017-09-15 2020-08-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ue小区重选时的位置上报方法
CN109699051B (zh) * 2017-10-21 2022-12-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75A (zh) * 2010-12-17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终端位置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428853A (zh) * 2012-05-23 2013-1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寻呼方法和设备
US20140295896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dle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6201674A1 (zh) * 2015-06-18 2016-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08377516A (zh) * 2016-10-11 2018-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寻呼区域的方法、接入网节点及核心网节点
CN108024332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91196A (zh) * 2017-03-20 2019-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29174A (zh) * 2017-07-17 2019-03-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终端、基站及网络控制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ALES,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HNS: "NR-NTN: Preliminary solutions for NR to support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3GPP TSG RAN MEETING #80 RP-18066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088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重选小区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6809A1 (zh) * 2021-10-08 2023-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393B (zh) 2022-05-31
WO2021022963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34285B1 (en) Satellite tracking area update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JP4855340B2 (ja) 通信品質情報に基づくエリアマップを作成するエリアマップ構築システム
US20210377845A1 (en) Tracking area determin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CN112437393B (zh) 一种可达性区域配置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2223603B (zh) 一种传输用户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6639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2055388B (zh)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64219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20088291A1 (zh) 一种进行寻呼的方法、设备及对应关系更新的方法、设备
US2023015648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362775A1 (en) Managing non-coordina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TW202046771A (zh) 小區選擇方法、網路設備及終端
US20220345942A1 (en)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and Usage for V2X
CN115152277A (zh) 提供网络切片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3765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device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
US947990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moving UE/vehicle speed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6158136A (zh) 用于确定用户设备是否位于注册区域中的装置和方法
US10932162B2 (e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98043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其通信设备、芯片、芯片模组
GB2609623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320137B (zh)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72449A1 (en) Method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 based on blockchain
WO202322109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ogging and reporting cell switch event
CN116057978A (zh) 收发器设备、网络实体和基站
CN117796067A (zh) 小区身份确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