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363B -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363B
CN112437363B CN202011192707.9A CN202011192707A CN112437363B CN 112437363 B CN112437363 B CN 112437363B CN 202011192707 A CN202011192707 A CN 202011192707A CN 112437363 B CN112437363 B CN 112437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agnetic member
audio output
fan blad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27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363A (zh
Inventor
胡震宇
廖红亮
徐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27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1);发声部件(12),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第一磁性件(1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以通过与位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二磁性件(22)磁性配合而使所述第一壳体悬浮;以及电机(14)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扇叶(15),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能够驱动所述扇叶旋转,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悬浮状态时使外部空气对所述扇叶产生反向扭矩而使所述第一壳体旋转。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处于悬浮状态的扬声装置,当扇叶旋转时,第一壳体能够产生旋转,使得发声部件随之旋转。通过第一壳体的转动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扬声装置的声场均匀性,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Description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影音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装置是常用的电声换能器件,其通常固定安装在影音设备上,能够朝预定方向发声而产生声场。在相关技术中,有利用磁悬浮技术将扬声装置悬浮设置于影音设备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只是造型上与普通的扬声装置不同,虽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但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运动,且并不会对产生的声场有影响。此外,悬浮式的结构也存在不够稳定的问题,容易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平衡状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及具有该悬浮式扬声装置的音频输出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发声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第一磁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以通过与位于第一壳体外的第二磁性件磁性配合而使所述第一壳体悬浮;以及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扇叶,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能够驱动所述扇叶旋转,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壳体处于悬浮状态时使外部空气对所述扇叶产生反向扭矩而使所述第一壳体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构造为陀螺状且所述扇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陀螺状结构的旋转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扇叶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气孔。
可选地,所述气孔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两端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扇叶构造为能够在旋转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轴向的贯流。
可选地,所述发声部件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
可选地,所述发声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内沿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扬声装置还包括能够为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发声部件供电的充电式的电池,所述电池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中。
可选地,所述电池连接有充电接收线圈,所述充电接收线圈配置为能够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设备控制器;根据以上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设备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及基座,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设置在所述扬声装置的下方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扇叶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为永磁体,所述基座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二磁性件竖直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设备控制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中还设置有多个伺服电磁结构,多个所述伺服电磁结构围绕所述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设备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磁结构通信连接,以通过调整所述伺服电磁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将所述第一壳体的限定在预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顶部具有开口的柱状,以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第一壳体。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设置有与所述设备控制器通信连接的充电发射线圈,其中,所述扬声装置包括能够为所述电机以及所述发声部件供电的充电式的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电接收线圈,所述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接收线圈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为投影仪。
可选地,所述扬声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处于悬浮状态的扬声装置,当扇叶旋转时,利用扇叶与空气之间产生的反向扭矩,使得第一壳体能够产生旋转,进而使得发声部件随之旋转。这样,合理布置发声部件的发声方向,就能够利用其旋转来提高声场的均匀性。例如,当发声部件的发声方向大体与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平行时,可以将发声部件设计为偏离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设置,发声部件绕该旋转轴线旋转时,能够提高其声场影响范围,当旋转速度足够高时,相当于提高了发声部件的发声面积;或者发声部件可以配置为朝向该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在旋转时能够形成周向发声的效果。即,通过第一壳体的旋转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扬声装置的声场均匀性,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扬声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扬声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扬声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悬浮式扬声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壳体的部分结构;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音频输出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图7所示的音频输出设备中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9是沿图8中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音频输出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音频输出设备的控制原理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扬声装置,11-第一壳体,110-气孔,111-第一孔,112-第二孔,12-发声部件,13-第一磁性件,14-电机,15-扇叶,16-电池,17-充电接收线圈,20-基座,21-第二壳体,210-耳座,22-第二磁性件,23-驱动件,24-伺服电磁结构,25-充电发射线圈,30-设备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相关部件在正常使用状态的上和下,“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在表示两个部件的连接关系时,“连接”可以指二者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指间接连接。下面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图6,本公开提供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以下简称扬声装置),其包括用作外壳的第一壳体11、容纳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中并能够产生声场的发声部件12、第一磁性件13、电机14以及由该电机14驱动的扇叶15。
其中,第一磁性件13安装于第一壳体11,以通过与位于第一壳体11外的第二磁性件22磁性配合而使第一壳体11悬浮,即本公开中的扬声装置10依靠磁性而悬浮,参照图7和图10。本公开对第一磁性件13与第二磁性件22的磁极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对位置均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图7和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13设置在第二磁性件22的上方,二者相互产生斥力而使扬声装置10悬浮在基座20的上方;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磁性件13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磁性件22的下方,此时,二者相互产生吸力,以避免第一磁性件13在重力作用下而跌落。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稳定地悬浮,防止偏移和控制稳定,无论第一磁性件13位于第二磁性件22的上方或下方,都可以将二者设置为具有相同的中轴线。
本公开中,上述的电机14安装于第一壳体11并能够驱动扇叶15旋转,以能够在第一壳体11处于悬浮状态时使外部空气对扇叶15产生反向扭矩而使第一壳体11旋转。其中,电机14可以通过其旋转输出轴直接驱动扇叶15旋转,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结构来驱动扇叶15旋转。这样,第一壳体11在悬浮时处于空气环境中,当扇叶15旋转时,其与空气摩擦产生反向扭矩(即相反于扇叶15的旋转方向),在反向扭矩的带动下,第一壳体11产生旋转,即整个扬声装置10产生旋转,并能够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电机14的旋转方向,扇叶15的旋转方向也能够相应地改变,从而改变扬声装置10的旋转方向;而同理,通过改变电机14的输出速度,也能够最终改变扬声装置10的旋转速度。本公开对扇叶15的数量、形状以及尺寸不做限定,其具体参数可以依据使用环境而设定,只要能够通过自身旋转而产生使第一壳体11的反向旋转的扭矩即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处于悬浮状态的扬声装置10,当扇叶15旋转时,利用扇叶15与空气之间产生的反向扭矩,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1能够产生旋转,使得发声部件12随之旋转。这样,合理布置发声部件12的发声方向,就能够利用其旋转来提高声场的均匀性。例如,当发声部件12的发声方向大体与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平行时,可以将发声部件12设计为偏离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设置,发声部件12绕该旋转轴线旋转时,能够提高其声场影响范围,当旋转速度足够高时,相当于提高了发声部件12的发声面积;或者如下面的示例,发声部件12可以配置为朝向该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在旋转时能够形成周向发声的效果。即,通过第一壳体11的旋转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扬声装置10的声场均匀性,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提及的第一磁性件13、电机14安装于第一壳体11,二者可以容纳于第一壳体11的内部,也可以连接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外部,为了有效保护结构以及降低旋转时的阻力,本公开仅以前者为例做示例性说明。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第一壳体11可以构造为陀螺状结构且扇叶15的旋转轴线与该陀螺状结构的旋转轴线共线。利用陀螺旋转时具有定轴性的特点,第一壳体11能够稳定地旋转,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力干扰时也能保持平衡,不至于倾倒或脱离当前位置而使第一磁性件13与第二磁性件22之间的磁力解除。本公开对陀螺状的具体造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凹面也可以为凸面,只要能够使第一壳体11具有陀螺的转动特性即可。此外,为了提高第一壳体11的旋转稳定性,各部件可以按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设计,例如,第一磁性件13、电机14以及下述的电池16等结构均可以具有环形的外轮廓,该环形外轮廓的轴线与第一壳体的旋转轴线共线。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扇叶15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外部,以使扇叶15与第一壳体11外部的空气直接接触,确保产生足够的反扭矩。在第一壳体11构造为陀螺状的情况下,扇叶15可以设置在该陀螺状结构的尖端。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扇叶15还可以容纳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扇叶15与第一壳体11的外部空气接触,第一壳体11开设有能够使得第一壳体1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气孔110。通过调整气孔110的位置及开孔大小,可以相应地调整扇叶15与第一壳体11的外部空气的交互强度从而改变旋转速度。通过将扇叶15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可以有效保护扇叶15,避免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第一壳体11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流通,气孔110可以包括分别开设在第一壳体11的轴向两端的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扇叶15构造为能够在旋转时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形成轴向的贯流,使得空气能够从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中的一者进入第一壳体11,并从另一者流出第一壳体11。例如图4所示,扇叶15的扇面方向大体平行于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但具有一定的倾角,这样,在旋转时,扇叶15不仅能够产生周向的推动力来推动空气,也能够在轴向产生推力,从而加速空气从第一孔111流向第二孔112,或从第二孔112流向第一孔111。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扇叶15的其他整体造型或局部造型来实现贯流效果。
此外,为避免影响声场,无论使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还是第二实施方式,扇叶15可以设置在发声部件12的发声方向的相反方向,或设置在发声方向的侧方。例如在发声部件朝向上方发声的情况下,可以将扇叶15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底部。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上面所提及,参照图5,发声部件12可以配置为朝向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声部件12的发声方向并非线性,这里的发声方向指的是其大体的方向,例如,发声部件12的自身的轴线可以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其实际发声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范围,但整体上为朝向第一壳体11的侧向。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当第一壳体11旋转时,发声部件12能够周向发声,当第一壳体11的旋转速度足够快时,发声部件12将产生环形的声场,从而实现360°的无指向发声,使得扬声装置10的声场均匀性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发声部件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在垂直于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内沿周向间隔设置,从而降低对第一壳体11的旋转速度的需求。例如,该发声部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沿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声部件12围成环形,其中的每个发声部件12的发声方向均可以朝向该环形的外部,从而避免影响相互的声场。
此外,参照图6,在第一壳体11中设置有多个发声部件12的情况下,除上面提及的发声部件12可以朝向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之外,还可以设置发声方向与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相同的另一个发声部件12,该发声部件12大体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上。这样,扬声装置10既能够沿径向发声,也能够沿轴向发声,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场的影响范围以及均匀性。
参照图2和图4,扬声装置10还可以包括容纳在第一壳体11中的电池16,以为电机14以及发声部件12供电。根据一些实施例,电池16可以配置为充电式的电池16,以提高部件的重复利用率。
进一步地,该电池16可以从第一壳体11中拆卸下充电,或通过连线到第一壳体11的充电插座端口进行有线充电,也可以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在不拆卸第一壳体11的情况下进行充电,例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1内还可以设置有与电池16连接的充电接收线圈17,该充电接收线圈17配置为能够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为电池16充电。具体地,当扬声装置10在待机状态时,可以将其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也可以如下所述,在具有第二磁性件22的基座20上设置充电发射线圈25,实现在工作状态对电池16进行充电,参照图9。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扬声装置10的音频输出设备,该音频输出设备具有上述扬声装置10的全部有益效果。具体地,参照图7、图9以及图10,该音频输出设备还包括设置有上述的第二磁性件22的基座20,以及用于控制扬声装置10以及基座20的设备控制器30。其中,电机14和发声部件12分别与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以分别执行发声和驱动扇叶15的功能。此外,基座20可以为与扬声装置10配合的独立部件,且能够安装到音频输出设备的主体结构上,参照图7;也可以集成在该音频输出设备的主体结构上,参照图10。
如上所述,本公开对第一磁性件13与第二磁性件22的磁极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对位置均不做具体限定,下面仅以第一磁性件13设置在第二磁性件22上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即,扬声装置10在使用时悬浮于基座20的上方。具体地,基座20可以包括设置在扬声装置10的下方的第二壳体21,第二磁性件22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以及扇叶15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参照图8和图9,第二壳体21的外周可以形成有耳座210,以通过该耳座210安装到音频输出设备的主体结构上。
本公开对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2的配置形式不做限定,二者可分别为电磁体也可以分别为永磁体。在二者均为电磁体的情况下,在设备控制器30的作用下,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实现二者的吸引和排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大小变化。例如,在设备不使用时,扬声装置10可以依靠重力以及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2之间的吸引力而放置在基座20上,在设备投入使用需要扬声装置10悬浮时,扬声装置10可以依靠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2之间的排斥力而悬浮,通过改变前述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扬声装置10的高度调节。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2的控制电路中还需要设置与设备控制器30连接的电流换向结构以及电流大小调节结构,该结构为本领域常用部件,这里不做赘述。
在第一磁性件13和第二磁性件22均为永磁体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形成有排斥力,此时,基座20还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二磁性件22竖直移动的与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的驱动件23,驱动件23驱动第二磁性件22移动,以实现对第一磁性件13的高度的调节,进而调整扬声装置10的高度。在设备不使用时,下调第二磁性件22,使得扬声装置10相应地下降而放置在基座20上,在设备投入使用需要扬声装置10悬浮时,上调第二磁性件22,进而使扬声装置10相应地上升。需要说明的是,基座20中还设置有为驱动件23等结构供电的电源提供装置(图中未示出),该电源提供装置可以为蓄电池而直接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源适配器从市电取电进而实现供电。
本公开对驱动件23驱动第二磁性件22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任意能够实现第二磁性件22的竖直移动的驱动方式均可以适用于此。例如,第二磁性件22固定连接有竖直延伸的齿条,驱动件23的输出端连接有与该齿条配合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实现齿条的升降,进而驱动第二磁性件22升降。或者驱动件23也可以配置为能够竖直移动的直线推杆,第二磁性件22固定连接于该直线推杆。
参照图9,第二壳体21中还可以设置有多个伺服电磁结构24,多个伺服电磁结构24围绕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间隔设置。设备控制器30与伺服电磁结构24通信连接,能够调节伺服电磁结构24的电流而调整其磁性,进而调整伺服电磁结构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从而将第一壳体11的限定在预定位置。具体地,每个伺服电磁结构24均可以设置有与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的磁力检测件(例如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该伺服电磁结构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在扬声装置10处于平衡状态下,每个伺服电磁结构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可以配置为均相同,当扬声装置10偏离于平衡状态时,第一壳体11偏离于其旋转轴线,此时部分伺服电磁结构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产生变化,设备控制器30获取该变化,通过改变磁力大小进而驱使扬声装置10回复到平衡位置,使扬声装置10稳定地悬浮于基座20的上方,该平衡位置即为上述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伺服电磁结构24的数量可以设计为至少三个,沿周向围绕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以使第一磁性件13能够在水平面内朝向各个方向运动,这些伺服电磁结构24可以等间隔设置,且均匀围绕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使得在扬声装置10处于平衡状态时,每个伺服电磁结构24与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均相同。例如在图9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伺服电磁结构2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位于一个虚拟正方形的四角。
参照图7-图9,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1可以构造为顶部具有开口的柱状,以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第一壳体11。在设备不投入使用时,第一壳体11能够稳定地置于第二壳体21中。
在上面的说明中已经提出,扬声装置10可以包括能够为电机14以及发声部件12供电的充电式的电池16,以及与电池16连接的充电接收线圈17。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9,基座20还可以设置有与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的充电发射线圈25,具体地,该充电发射线圈25可以容纳在上述的第二壳体21的内部。充电发射线圈25与充电接收线圈17通信连接,二者在设备控制器30的控制下交互,从而对电池16进行充电。
本公开提供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为任意具有扬声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为普通的音箱或者也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投影仪。进一步地,扬声装置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声场的均匀性和强度,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以及观影体现。例如参照图10,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两个扬声装置10,两个扬声装置10对称于基座20的中线设置。
此外,针对音频输出设备,本公开提供的悬浮式的扬声装置10还可以与相关技术中的固定式的扬声器组合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声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悬浮式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1);
发声部件(12),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中;
第一磁性件(1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以通过与位于第一壳体(11)外的第二磁性件(22)磁性配合而使所述第一壳体(11)悬浮;以及
电机(14)和由所述电机(14)驱动的扇叶(15),所述电机(14)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并能够驱动所述扇叶(15)旋转,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壳体(11)处于悬浮状态时,使外部空气对所述扇叶(15)产生相反于扇叶旋转方向的反向扭矩而使所述第一壳体(11)旋转,所述扇叶(15)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1)开设有使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气孔(110),其中,所述气孔(110)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轴向两端的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所述扇叶(15)的扇面具有倾斜于旋转轴线的部分,以在旋转时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形成轴向的贯流,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构造为陀螺状结构且所述扇叶(15)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陀螺状结构的旋转轴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部件(12)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的侧向发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部件(12)的数量为多个,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内沿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装置(10)还包括能够为所述电机(14)以及所述发声部件(12)供电的充电式的电池(16),所述电池(16)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6)连接有充电接收线圈(17),所述充电接收线圈(17)配置为能够接收无线充电信号,以为所述电池(16)充电。
6.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控制器(30);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式扬声装置(10),其中,所述电机(14)和所述发声部件(12)分别与所述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以及
基座(20),所述第二磁性件(22)设置在所述基座(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包括设置在所述扬声装置(10)的下方的第二壳体(21),所述第二磁性件(22)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并且
所述第一壳体(11)以及所述扇叶(15)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13)和所述第二磁性件(22)分别为永磁体,所述基座(20)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二磁性件(22)竖直移动的驱动件(23),所述驱动件(23)与所述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中还设置有多个伺服电磁结构(24),多个所述伺服电磁结构(24)围绕所述第一壳体(11)的旋转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设备控制器(30)与所述伺服电磁结构(24)通信连接,以通过调整所述伺服电磁结构(24)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3)之间的磁力将所述第一壳体(11)的限定在预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构造为顶部具有开口的柱状,以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第一壳体(11)。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还设置有与所述设备控制器(30)通信连接的充电发射线圈(25),
其中,所述扬声装置(10)包括能够为所述电机(14)以及所述发声部件(12)供电的充电式的电池(16),以及与所述电池(16)连接的充电接收线圈(17),所述充电发射线圈(25)与所述充电接收线圈(17)通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为投影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装置(10)的数量为多个。
CN202011192707.9A 2020-10-30 2020-10-30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Active CN112437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707.9A CN112437363B (zh) 2020-10-30 2020-10-30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707.9A CN112437363B (zh) 2020-10-30 2020-10-30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363A CN112437363A (zh) 2021-03-02
CN112437363B true CN112437363B (zh) 2021-10-22

Family

ID=7469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2707.9A Active CN112437363B (zh) 2020-10-30 2020-10-30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73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6656A2 (en) * 2008-12-31 2010-07-08 Robert Katz Improved inertial type acoustic transducer
CN202563889U (zh) * 2012-04-28 2012-11-28 任思洪 磁悬浮播放器
CN105867702B (zh) * 2016-03-25 2019-02-19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悬浮式投影交互系统
CN207070316U (zh) * 2017-07-04 2018-03-0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置
CN109963238A (zh) * 2017-12-14 2019-07-02 东莞迪芬尼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漂浮扬声器
CN108111060A (zh) * 2017-12-18 2018-06-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装置的浮子和悬浮装置
CN108551614A (zh) * 2018-06-25 2018-09-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磁悬浮音箱
CN109151675A (zh) * 2018-09-04 2019-01-04 杭州奇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全息智能设备
CN209692651U (zh) * 2019-06-14 2019-11-26 深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控旋转的磁吸式悬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363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0178B1 (ko) 마이크로프로젝션 디바이스, 마그네틱 서스펜션 베이스, 및 마이크로프로젝션 장비
US10797578B2 (en) Vertically mounted and magnetically driv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JP4767488B2 (ja) 磁気浮上型ポンプ
KR100986151B1 (ko) 자기력 평형 전기발생장치
CN105406770A (zh) 一种磁悬浮装置
TWI676338B (zh) 節能發電裝置
CN112437363B (zh) 悬浮式扬声装置及音频输出设备
CN111884544A (zh) 磁斥式磁悬浮装置
CN1822487B (zh) 磁斥型悬浮装置
KR101237933B1 (ko) 공중 부양 전시 장치
TWM550508U (zh) 垂直式磁力傳動發電裝置
CN209748435U (zh) 可控旋转的磁悬浮装置
TWM563115U (zh) 節能發電裝置
CN209479978U (zh) 一种外缘支撑的无轴式电磁旋翼
CN110714870B (zh) 一种海底低速水流驱动发电装置
TWM555587U (zh) 直立式磁力傳動發電裝置
CN215817881U (zh) 一种适用于音圈马达的磁石排列结构及微型防抖云台
KR20220142161A (ko) 무저항 발전기
CN109751267B (zh) 一种天花板磁悬浮扇叶风扇
CN208285177U (zh) 一种悬浮力可调的错齿双凸极电机
CN113517800A (zh) 一种适用于音圈马达的磁石排列结构及微型防抖云台
CN215268704U (zh) 悬浮结构、扬声装置及投影设备
CN201824766U (zh) 磁悬浮工艺品
CN110769336B (zh) 一种悬浮旋转音箱
CN112350615A (zh) 可控旋转的磁斥型磁悬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