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7180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7180B
CN112437180B CN202011372556.5A CN202011372556A CN112437180B CN 112437180 B CN112437180 B CN 112437180B CN 202011372556 A CN202011372556 A CN 202011372556A CN 112437180 B CN112437180 B CN 112437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opening
display panel
panel accord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25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7180A (zh
Inventor
王海亮
李雅缨
林艳
杨雁
周婷
李俊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25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7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7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7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38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包括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像素位于第一开口内;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包括多条信号线,第一显示区内信号线毗邻第一像素的部分为第一分部,并且第一分部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可以降低像素区域的图案规则化程度,从而减少干涉和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手机的屏占比有助于增加人们观看视频和游戏互动时的体验效果,因此手机厂商们通过将屏幕顶部的摄像头、听筒、传感器等器件转移,以设置在屏幕下方,实现手机的全面屏显示。
对于设置在屏幕下方的摄像头,其工作时,光线会经过对应位置处的显示面板进入感光元件。由于光线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干涉和衍射,影响了成像效果,从而降低了摄像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技术中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遮光层在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像素位于第一开口内;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多条信号线,信号线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彩膜基板的一侧,信号线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信号线的第一分部在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毗邻第一开口的位置,信号线的第一分部在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不规则形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通过在第一显示区设置摄像头等光感元件,使得第一显示区可以同时实现显示功能和摄像功能。其中,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将信号线靠近第一像素间的部分设置为第一分部,第一分部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可以降低成像光路上的图案规则化程度,从而减小干涉和衍射现象。同时,可以进一步将第一像素及其对应开口设置成中心对称或边缘弧形的形状,进而在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时,避免像素区域过多规则图形出现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A是一种光学现象示意图;
图9B是另一种光学现象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15B是另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16是图10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了实现智能手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屏下摄像头的技术应运而生。所谓屏下摄像头,即将显示装置中的感光元件等设置在屏幕下方。当感光元件不工作时,感光元件处的显示面板显示正常画面;当感光元件工作时,感光元件处的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此时感光元件可以接收外界光线以实现特定功能,如摄像功能等。在感光元件处的显示面板中,存在规则形状的图案,形成光栅,当外界光线经过显示面板进入感光元件时,会发生强的干涉和衍射条纹,这些明暗相间的干涉或衍射条纹在感光元件内会形成衍射现象,造成图像失真,影响照片的清晰度,从而影响全面屏显示的摄像质量。
同时,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位贴合时,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垂直方向上,信号线的投影位于黑矩阵内,不进入像素区域内,从而不影响成像;但是,也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移,那么在垂直投影方向,信号线就会进入像素区域,加重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从而影响全面屏显示的摄像质量。
为了同时实现高的屏占比和优质的成像质量,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关于本申请中具体的发明内容,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0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显示面板000在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04,显示面板000在第二显示区AA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A2;
显示面板00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0和阵列基板1,彩膜基板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一遮光层02,第一遮光层0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1靠近阵列基板1的一侧,第一遮光层02在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开口03,第一像素04位于第一开口03内;阵列基板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1和多条信号线N,信号线N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1靠近彩膜基板0的一侧,信号线N包括第一分部N1和第二分部N2,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毗邻第一开口03的位置,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不规则形状。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通过在第一显示区AA1设置摄像头等光感元件,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可以同时实现显示功能和摄像功能。其中,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04,第二显示区AA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A2。显示面板0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0和阵列基板1,彩膜基板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01和第一遮光层02,并且第一遮光层02在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开口03,其中第一像素04位于对应位置的第一开口03内。第一像素04位于第一开口03内,避开第一遮光层02,有利于实现显示功能;第一遮光层02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像素04之间、第二像素A2之间及第一像素01和第二像素A2之间发生混色,提高显示质量。
阵列基板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1和多条信号线N,信号线N包括扫描线NG、数据线ND及其他能够用于传输驱动信号的信号线,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且扫描线NG和数据线ND交叉限定出第一像素01和第二像素A2所在区域。信号线N包括第一分部N1和第二分部N2,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毗邻第一开口03的位置,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不规则形状。
光在穿过狭缝、小孔或者圆盘之类的障碍物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传播,从而偏离原来的直线传播路径,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衍射;其中,衍射条纹的分布会受到例如狭缝的宽度、小孔的尺寸等影响,因此相等宽度的规则线条产生的衍射条纹的位置一致,叠加之后会出现更为明显的衍射效应。通过设置信号线N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第一遮光层02的位置,可以防止信号线N进入像素区域,影响显示效果,同时,将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设置在毗邻第一开口03的位置,且第一分部N1的投影边缘为不规则形状,可以避免形成过多的规则形状图形,进一步形成光栅,进而在第一显示区AA1实现成像功能时,减少或避免光感元件工作时由于光栅作用出现干涉和衍射现象;其中不规则形状的设计会产生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的衍射条纹,互相抵消之后会降低衍射条纹,从而减小衍射现象,提高成像效果。在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0进行对位贴合时,有可能会出现偏移,进而使信号线N进入第一遮光层02的第一开口03内,即进入像素区域,若此时将其第一分部N1设置成不规则形状,可以减少像素区域的图形规则化程度,有效降低干涉和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是示意性画出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设置为任意的形状,比如圆角矩形,圆形和水滴形等;信号线N毗邻第一开口03的位置可以全部设置第一分部N1,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第一显示区AA1内设置的光感元件结构设计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图4和图5均是图2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弧形。
具体而言,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弧形,除了图4中的形状外,还可以是图5所示的波浪形。由于弧形的边缘会产生各个方向的衍射条纹,且不同方向的衍射条纹会互相抵消,因此会降低衍射条纹的数量,改善成像时的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其中波浪形的边缘产生的衍射条纹更多,因此互相抵消的衍射条纹会更多,即成像时的衍射现象会更弱,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意性画出波浪形边缘的形状,具体的弧形边缘可以任意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至图6,图4至图6均是图2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可以为凹结构,如图6所示,或者,也可以为凸结构,如图4、图5所示。
由于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可以设置为凹结构或凸结构,此时,凹结构或者凸结构的不规则的弧形边缘会产生各个方向的衍射条纹,且不同方向的衍射条纹会互相抵消,因此会降低衍射条纹的数量,改善成像时的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具体选择凹结构或凸结构可以根据工艺条件和像素开口设计,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图7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03的边缘为弧形,比如,第一开口03可以为圆形、椭圆,或其他弧形。
具体而言,当第一开口03为规则开口时,其中互相平行的两条边会产生相同方向的衍射条纹,并且和邻近第一开口03的衍射条纹叠加,因此会造成强的衍射现象。如果第一开口03的边缘为弧形,将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衍射条纹,且不同方向的衍射条纹会互相抵消,改善成像时的衍射现象。结合信号线N第一分部N1的不规则边缘形状,可以极大地降低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开口0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和椭圆形,此设计不仅可以降低衍射现象,同时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易于实现量化生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和图8,图8是图7中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设置在相邻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
具体而言,当第一开口03的形状为圆形时,信号线N的衍射条纹影响最大的则是距离最近的第一开口03部分,即两个第一开口相切的位置Q,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相切,并不一定是指完全相切,也可以是近似相切,如图8所示,位置Q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开口的中心C彼此连接的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即,位置Q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开口的最靠近彼此的边缘处;并且当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位发生偏移时,信号线N最容易与第一开口03交叠的位置也是两个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因此将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设置在相邻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位贴合时,如果信号线N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进入第一遮光层02的第一开口03内,那么进入像素区域的第一分部N1是不规则形状,可以减少像素区域的图形规则化程度,有效降低干涉和衍射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可以解释的是,任意两个第一开口03相切位置处Q的信号线N可以全部设置第一分部N1,也可以部分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9A和图9B,图9是图1中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A和图9B是两种光学现象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03为中心对称的图形,第一开口03可以为正方形、菱形、正六边形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中心对称图形。
具体而言,当第一开口03为非中心对称的图形时,比如长方形,长度和宽度的不同会导致产生两种方向的衍射条纹,并且会和邻近第一开口03的衍射条纹叠加,从而造成两种方向不同程度的强衍射现象。如图9A所示,当第一开口03为长方形时,由于长度和宽度的差异,会产生L1和L2两个方向且强度不同的强衍射条纹(L1<L2),不利于算法优化处理,影响成像效果。若将第一开口03设计为中心对称的图形,如图9所示的正方形时,由于边长相同,因此产生的衍射条纹不同方向强度均相等(都为L3),,利于进行算法优化,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均是图1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04包括第一子像素041和第二子像素042,第一开口03包括第一子开口031和第二子开口032,第一子像素041位于第一子开口031内,第二子像素042位于第二子开口032内,其中,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大于等于1:1。
具体而言,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像素04,第一像素04包括第一子像素041和第二子像素042,第一开口03包括第一子开口031和第二子开口032,并且第一子像素041位于第一子开口031内,第二子像素042位于第二子开口032内。其中第一子像素041是白色像素或透明区域,第二子像素042是红色像素、绿色像素或蓝色像素中的一种。在光感元件不工作时,即第一显示区实现显示功能时,第一子像素041、第二子像素042与第二像素A2共同作用,即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共同显示画面,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效果。在光感元件工作时,即第一显示区AA1实现成像功能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041为白色子像素或透明区域,具有高的光线透过率,为感光元件接收光线提供通道,实现感光元件成像效果。在光感元件工作时,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子开口031处对应的第一子像素041进入感光元件,实现成像功能;为了使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满足光感元件的要求,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子开口03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开口032的面积,即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大于1:1,即第一子像素04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042的面积,提高第一显示区AA1成像时的光透光率,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示意性画出大小不同的第一子开口031和第二子开口032的排布方式,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排布,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均是图1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等于2:1。可选的是,第一子开口031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范围为40um-60um,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范围为20-30um。
具体而言,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等于2:1时,第一子开口031的面积足够大,有利于采集更多的外界光线,提高光线透过率,实现感光元件的信号采集;同时第二子开口032也占有一定比例的面积,可以在实现显示功能时减小与第二显示区的视觉区别。
另外,设置第一子像素041和第二子像素042的大小等于整数个第二像素A2的大小,如图10所示,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子像素041的长度等于两个第二像素A2的长度,第二子像素042的长度等于一个第二像素A2的长度;在第二方向,第一子像素041的长度等于四个第二像素A2的长度,第二子像素042的长度等于两个第二像素A2的长度。由于,第一子像素041和第二子像素042的大小等于整数个第二像素A2的大小,这样就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程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图12是图10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信号线N包括扫描线NG,扫描线NG的第一分部N1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第一子开口031与扫描线NG相切的位置Q1,或者第二子开口与扫描线相切的位置Q2。同样地,这里的相切,并不一定是指完全相切,也可以是近似相切,扫描线可以与第一开口31间隔一定的距离,位置Q1可以是第一子开口031的中心C与扫描线NG距离最短的位置处,即,位置Q1可以是第一子开口031与扫描线NG最靠近彼此的边缘处。关于Q2的具体可能情况,可以与Q1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子开口031与扫描线NG的相切位置处Q1对应的第一分部N1为第一支分部NG1,第一支分部NG1沿相切位置处Q1的中心点对称分布;第二子开口032与扫描线NG的相切位置处Q2对应的第一分部N1为第二支分部NG2,第二支分部NG2沿相切位置处Q1的中心点对称分布;
同时,信号线N包括数据线ND,数据线ND的第一分部ND0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相邻第一子开口031或相邻第二子开口032之间相切的位置Q0,其中,数据线ND的第一分部ND0沿相切位置Q0处的中心点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相切,并不一定是指完全相切,也可以是近似相切,位置Q0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子开口031的中心C彼此连接的连接线的中间位置,即,位置Q0可以是相邻两个第一子开口031的最靠近彼此的边缘处;
具体而言,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位贴合时,有可能会出现偏移,进而使信号线N进入第一遮光层02的第一开口03内,即进入像素区域。当第一开口03的形状为圆形时,信号线N的衍射条纹影响最大的则是距离最近的开口部分,即信号线N与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并且当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位发生偏移时,信号线N最容易与第一开口03交叠的位置也是信号线N与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因此将信号线N的第一分部N1设置在信号线N与第一开口03相切的位置Q。当信号线N为扫描线NG,且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等于2:1时,在第一子开口031与扫描线NG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切的位置Q1设置第一支分部NG1,同时在第二子开口032与扫描线NG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相切的位置Q2设置第二支分部NG2。其中,第一支分部NG1沿相切位置处Q1的中心点对称分布,第二支分部NG2沿相切位置处Q2的中心点对称分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成像光路上的衍射条纹,并实现对扫描线NG上第一支分部NG1和第二支分部NG2的利用最大化,提高成像质量。
对于数据线ND,设置第一分部ND0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相邻第一子开口031之间相切的位置Q0,并且数据线ND的第一分部ND0沿相切位置处Q0的中心点对称分布,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成像光路上的衍射条纹,并实现对数据线ND上第一分部ND0的利用最大化,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3,图13是图12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开口031在第一方向长度为60um,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为30um,其中扫描线的宽度NGW为2.0um-4.0um,第一支分部NG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NG1L为5.0um-8.0um,在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G1W为2.5um-4.5um;第二支分部NG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NG2L为3.0um-6.0um,在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G2W为2.5um-3.5um。
具体而言,在工艺流程中,扫描线的常规宽度NGW(即信号线的第二分部)为2.0um-4.0um,当设置第一子开口031在第一方向长度为60um,第二子开口032在第一方向长度为30um,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将第一支分部NG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NG1L设置为5.0um-8.0um,且第一支分部NG1在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G1W设置为2.5um-4.5um;将第二支分部NG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NG2L设置为3.0um-6.0um,在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G2W设置为2.5um-4.5um。具体的参数可以匹配所述相切位置Q处第一遮光层02大小及扫描线NG与第一子开口031和第二子开口032的距离设置,原则上尽量设置第一支分部NG1和第二支分部NG2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02内,不进入第一子开口031和第二子开口032,即像素区域,最大程度的减少成像光路上的衍射条纹,提高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4,图14是图12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数据线ND的宽度NDW为2.0um-4.0um,相切位置Q0处对应的第一遮光层02在第一方向的宽度范围02W为3.5um-5.5um,数据线ND的第一分部ND0在第一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D0W为2.5um-4.5um,在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ND0L为4.0um-7.0um。
具体而言,在工艺流程中,数据线的常规宽度NDW(即信号线的第二分部)为2.0um-4.0um,相邻两个第一子开口03在相切位置Q0处对应的第一遮光层在第一方向的宽度范围02W为3.5um-5.5um,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将第一分部ND0在第一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ND0W设置为2.5um-4.5um,在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ND0L设置为4.0um-7.0um;原则上设置第一分部ND0在第一方向的宽度ND0W小于第一遮光层02在第一方向的宽度02W,并且第一分部ND0在第一遮光层02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遮光层02内,不进入第一开口03,即像素区域;同时第一分部ND0在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匹配第一开口02的大小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成像光路上的衍射条纹,并实现对数据线上第一分部的利用最大化,提高成像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图12所示的设计时,即,将第一开口03设置为圆形、并且将信号线的第一分部N1设置成如图13与图14所示的位置、以及将信号线的第一分部N1设置成上述相关参数时,发明人通过试验,可以得到如图15B所示的效果示意图,相对于图15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效果示意图,本设计将十字形衍射的光晕改善收缩为圆形光晕,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光的衍射现象,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当然,可以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仅详细描述了第一子开口031之间的第一分部ND0的尺寸范围,对于第二子开口032之间的第一分部尺寸范围,符合等于或等比例小于第一子开口031对应的第一分部ND0的尺寸范围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图16是图10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包括第二遮光层12,并且第二遮光层12包括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口03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同时,第二开口13包括第三子开口131和第四子开口132,其中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三子开口131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第二子开口032与第四子开口132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
具体而言,有效光线会以G1所示的方向进入光感元件S,但也会有部分杂散光会进入光感元件S,影响成像效果,因此设置第一遮光层02对如G2所示方向的杂散光进行吸收或反射,阻止其进入光感元件S。此外还会有如G3所示方向的杂散光进入膜层内,因此在阵列基板1侧设置第二遮光层12,对如G3所示方向的杂散光进行吸收和反射。第二遮光层12包括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口03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同时,第二开口13包括第三子开口131和第四子开口132,其中第一子开口031与第三子开口131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第二子开口032与第四子开口132在第一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遮光层设置两层并且在垂直方向投影重叠,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或反射杂散光,提高光感元件S接收光线的精确度,从而提升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1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17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通过在第一显示区设置摄像头等光感元件,使得第一显示区可以同时实现显示功能和摄像功能。其中,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将信号线靠近第一像素间的部分设置为第一分部,第一分部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可以降低成像光路上的图案规则程度,从而减小干涉和衍射现象。同时,可以进一步将第一像素及其开口设置成中心对称或边缘弧形的形状,进而在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时,避免像素区域过多规则图形出现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提高成像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复用为光感元件设置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和多条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毗邻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不规则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边缘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分部为凹结构或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为弧形,所述第一开口为圆形、椭圆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第一分部设置在所述相邻第一开口相切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中心对称的图形,所述第一开口为正方形、菱形、正六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子开口内,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子开口内,其中,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二子开口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大于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二子开口在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比例等于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范围为40um-60um,所述第二子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长度的最大值范围为20um-30u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扫描线相切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子开口与所述扫描线相切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扫描线的所述相切位置处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部为第一支分部,所述第一支分部沿所述相切位置处的中心点对称分布;
所述第二子开口与所述扫描线的所述相切位置处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部为第二支分部,所述第二支分部沿所述相切位置处的中心点对称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60um,所述第二子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30um;
所述扫描线的宽度范围为2.0um-4.0um;
所述第一支分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为5.0um-8.0um,在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为2.5um-4.5um;
所述第二支分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为3.0um-6.0um,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为2.5um-3.5um;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遮光层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处于相邻所述第一子开口或相邻所述第二子开口之间相切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分部沿所述相切位置处的中心点对称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线的宽度为2.0um-4.0um;
所述相切位置处对应的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范围为3.5um-5.5um;
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宽位置处的宽度范围为2.5um-4.5um,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为4.0um-7.0um。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遮光层;
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三子开口和第四子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三子开口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所述第二子开口与所述第四子开口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交叠。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1372556.5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437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2556.5A CN112437180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2556.5A CN112437180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180A CN112437180A (zh) 2021-03-02
CN112437180B true CN112437180B (zh) 2022-07-01

Family

ID=7469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2556.5A Active CN112437180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7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6721B (zh) * 2021-04-29 2022-08-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672B (zh) * 2018-08-06 2020-11-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106B (zh) * 2018-09-30 2020-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7180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6866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253002A1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7327519B2 (en)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and projector
JP2791668B2 (ja) 微小画素列による画像光学系の画素間マスクのコントラスト低下装置
TWI463179B (zh) 立體顯示裝置
CN11127605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863215B2 (ja)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1209925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5399615B2 (ja) 表示装置
CN1124371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0372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974099B2 (ja) 透過型液晶パネル及び投写形液晶表示装置
US6709113B2 (en) Reduction of moire effect in pixelated rear-projection displays
CN112987386A (zh) 彩膜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US6905215B2 (en) Reduction or moiré effect in pixelated rear-projection displays
US7639326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482476B1 (ko) 액정 패널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전자 기기
CN112462553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7953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45650A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07422408B (zh) 彩色滤光片及显示面板
EP3953761B1 (en) Device comprising a display and a camera on the same optical axis
JP7477537B2 (ja) 車載表示装置
JP622653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211392A (ja) 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光学的ローパス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及び当該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を利用した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