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5377B -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5377B
CN112435377B CN202110116988.8A CN202110116988A CN112435377B CN 112435377 B CN112435377 B CN 112435377B CN 202110116988 A CN202110116988 A CN 202110116988A CN 112435377 B CN112435377 B CN 112435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opening
door
preset
time
cent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6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5377A (zh
Inventor
任海东
任佳怡
任嘉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69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5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5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5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5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5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10Plc systems
    • G05B2219/11Pl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1105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包括:门禁对通道的通行进行权限设置;采集模块对进出门的用户信息进行采集;读取模块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读取;开锁模块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中控模块接收采集模块和读取模块传输的信息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至开锁模块实现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门禁内用户的数量与用户的开锁方式,确定出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中控模块根据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与下一次门开的时间间隔确定门开的门开密度和根据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时进出人数与下一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楼宇自控是指楼宇中电力设备,如电梯、中水、风机、空调等,其主要工作性质是强电驱动。通常这些设备是开放性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只要接通电源,设备就在工作,至于工作状态、进程、能耗等,无法在线及时得到数据,更谈不上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现在楼宇自控是将上述的电器设备进行在线监控,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行程开关、光电控制等,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线路返回控制机房的中心电脑,由电脑得出分析结果,再返回到设备终端进行调解。
现有的楼宇自控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楼宇自控系统对门禁的调节仅限于对门禁的门开保持时间的统一调整,不能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对门禁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调整,造成了门禁在高峰期的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对门禁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调整,造成了门禁在高峰期的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包括:
门禁,其设置在需要进出的通道上,用以对通道的通行进行权限设置;
采集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摄像头,通过对进出门的用户信息进行采集;
读取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读取器,用以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读取;
开锁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
中控模块,其为PLC控制板,所述中控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并接收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读取模块连接,用以接收到所述读取模块传输的输入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开锁模块连接,用以将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传输至所述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
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开锁方式矩阵K(K1、K2、K3…Kn),其中,K1表示第一预设开锁方式,K2表示第二预设开锁方式,K3表示第三预设开锁方式,Kn表示第n预设开锁方式;
在所述综合管理系统运行前,对当前门禁内的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录入所述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信息和各门禁开锁方式初步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并根据各门禁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计算出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与下一次门开的时间间隔分别与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对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门开密度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开时的进出人数确定当前的门开流量,并对连续若干次的门开流量进行计算确定门开流量密度,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门禁内用户的信息与开锁方式的统计,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确定为,
z=N/N0+a1×NK1/NK0+ a2×NK2/NK0+ a3×NK3/NK0+…+ an×NKn/NK0
其中,N表示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人数数量,N0表示当前门禁内预设用户的人数数量,a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2使用第二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3使用第三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NK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0表示预设的人数数量,NK2表示使用第二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3表示使用第三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用户的年龄矩阵Y和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
对于所述用户的年龄矩阵Y(Y1、Y2、Y3…Yn),其中,Y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年龄,Y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年龄,Y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年龄,Y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年龄;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A1、A2、A3…An),其中,A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系数值,A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系数值,A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系数值,A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系数值;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使用当前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为Yi,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为ai,设定i=1、2、3…n,则,
若Yi≤Y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1;
若Y1<Yi≤Y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2;
若Y2<Yi≤Y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3;
若Y(n-1)<Yi≤Y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n;
通过分别确定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进行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和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Z1、Z2、Z3…Zn),其中,Z1表示第一预设参数值,Z2表示第二预设参数值,Z3表示第三预设参数值,Zn表示第n预设参数值;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T1、T2、T3…Tn),其中,T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n表示第n预设门开保持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
若z≤Z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1;
若Z1<z≤Z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2;
若Z2<z≤Z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3;
若Z(n-1)<z≤Z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n。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间隔时间矩阵t和门开密度矩阵P;
对于所述间隔时间矩阵t(t1、t2、t3…t(n-1)),其中,t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到第二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到第三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到第四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n-1)表示第n-1次门开时到第n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
对于所述门开密度矩阵P(P1、P2、P3…P(n-2)),其中,P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密度,P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密度,P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密度,P(n-2)表示第n-2预设门开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次数和每次门开时间与下一次门开时间的间隔进行分析,对门开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与第i+1次门开时的时间间隔为ti,设定t0为预设时间间隔,则,
若ti和t(i+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1;
若ti、t(i+1)和t(i+2)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2;
若ti、t(i+1)、t(i+2)和t(i+3)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4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3;
若ti、t(i+1)、t(i+2)、t(i+3)…t(n-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n-1-i)。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流量矩阵Q和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矩阵Q (Q1、Q2、Q3…Qn),其中,Q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n表示第n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Pr1、Pr2、Pr3…Pr(n-1)),其中,Pr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n-1)表示第n-1预设门开流量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门开流量进行分析对门开流量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为Qi,设定Q0为预设的进出人数,则,
若[Qi+Q(i+1)]/2≥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1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1;
若[Qi+Q(i+1)+Q(i+2)]/3≥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2;
若[Qi+Q(i+1)+Q(i+2)+Q(i+3)]/4≥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3;
若[Qi+Q(i+1)+Q(i+2)+…+Qn]/(n-i+1)≥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n-i)。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门开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α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β,设定门开密度为Ps,s=1、2、3…n-2,设定门开流量密度为Prq,q=1、2、3…n-1,在存在第三次门开及以上的情况下,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i,Ti=(Ps×α+Prq×β)×Ti,设定门开保持时间的最大值为Tmax,若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Ti大于Tmax,以Tmax为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人数数量与当前门禁内用户的开锁方式,并结合考虑了使用不同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开锁方式系数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出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并根据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并根据所述综合管理系统运行至预设时间时,通过对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与下一次门开的时间间隔分别与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对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门开密度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开时的进出人数确定当前的门开流量,并对连续若干次的门开流量进行计算确定门开流量密度,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从而使门禁的门开保持时间更加贴合门禁内用户的生活习惯,提供门禁的通行能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对开锁方式进行加权计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门禁的打开方式的便捷性,通过将对用户选择开锁方式的便捷性和年龄段的考虑,设定不同的开锁方式的不同系数,提高了门禁在用户通行时的安全性,以使门开保持时间更加贴合当前门禁内用户的通行时间,进一步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
尤其,本发明通过采集每次门开打开时间和下一次门开时间的时间间隔,并通过对若干次的门开打开时间和下一次门开时间的时间间隔确定若干次的门开打开时间和下一次门开时间的门开密度,并根据门开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需要调整的时间段进行确定,从而使门开保持时间的调整更加符合用户的出入时间,进一步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
尤其,本发明通过每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对时间段内的进出人数进行加权计算,确定门开的流量密度,并通过门开流量密度和门开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并通过确定若门开密度为最大值时,则直接调整门开保持时间为最大值,将门开保持时间调整为最大值可以避免用户频繁的需要进出,同时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块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包括:门禁,其设置在需要进出的通道上,用以对通道的通行进行权限设置;采集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摄像头,通过对进出门的用户信息进行采集;读取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读取器,用以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读取;开锁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中控模块,其为PLC控制板,所述中控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并接收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读取模块连接,用以接收到所述读取模块传输的输入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开锁模块连接,用以将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传输至所述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开锁方式矩阵K(K1、K2、K3…Kn),其中,K1表示第一预设开锁方式,K2表示第二预设开锁方式,K3表示第三预设开锁方式,Kn表示第n预设开锁方式;本实施例中开锁方式包括密码开锁,钥匙开锁,指纹开锁,远程开锁和刷卡开锁,本发明并不限定具体的开锁方式和开锁排序,以具体实施为准。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综合管理系统运行前,对当前门禁内的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录入所述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信息和各门禁开锁方式初步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并根据各门禁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计算出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与下一次门开的时间间隔分别与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对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门开密度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开时的进出人数确定当前的门开流量,并对连续若干次的门开流量进行计算确定门开流量密度,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门禁内用户的信息与开锁方式的统计,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确定为,
z=N/N0+a1×NK1/NK0+ a2×NK2/NK0+ a3×NK3/NK0+…+ an×NKn/NK0
其中,N表示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人数数量,N0表示当前门禁内预设用户的人数数量,a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2使用第二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3使用第三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NK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0表示预设的人数数量,NK2表示使用第二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3表示使用第三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N0为100人,NK0为30人。本发明通过对开锁方式进行加权计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门禁的打开方式的便捷性,比如老人的指纹难以识别,可以采取刷卡的方式,或者小孩的身高不够,难以触碰到刷卡的地方,可以采用远程开锁的方式,或者视力不佳者对屏幕上的字体识别困难,可以避免采用密码的方式,采用刷卡或其他方式,本发明综合考虑到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门禁的便捷性,并对不同门禁的使用人群的平均年龄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更加精准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考值,便于对后续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更合理的设计。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用户的年龄矩阵Y和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
对于所述用户的年龄矩阵Y(Y1、Y2、Y3…Yn),其中,Y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年龄,Y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年龄,Y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年龄,Y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年龄。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A1、A2、A3…An),其中,A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系数值,A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系数值,A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系数值,A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系数值。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使用当前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为Yi,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为ai,设定i=1、2、3…n,则,
若Yi≤Y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1;
若Y1<Yi≤Y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2;
若Y2<Yi≤Y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3;
若Y(n-1)<Yi≤Y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n;
通过分别确定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进行计算。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对用户选择开锁方式的便捷性和年龄段的考虑,设定不同的开锁方式的不同系数,从而实现在年长者门开时,门开保持时间较长,避免出现年长者还未完全出门,门就已经贴近年长者的事情发生,也间接的增加了年长者进出门的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还考虑到小孩普遍出入门时相比成人的速度要快,及时的关闭门禁,提高了门禁内用户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和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Z1、Z2、Z3…Zn),其中,Z1表示第一预设参数值,Z2表示第二预设参数值,Z3表示第三预设参数值,Zn表示第n预设参数值。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T1、T2、T3…Tn),其中,T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n表示第n预设门开保持时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
若z≤Z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1;
若Z1<z≤Z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2;
若Z2<z≤Z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3;
若Z(n-1)<z≤Z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n。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人数数量与当前门禁内用户的开锁方式,并结合考虑了使用不同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开锁方式系数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出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并根据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个性化的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设置门禁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间隔时间矩阵t和门开密度矩阵P,对于所述间隔时间矩阵t(t1、t2、t3…t(n-1)),其中,t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到第二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到第三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到第四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n-1)表示第n-1次门开时到第n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所述门开密度矩阵P(P1、P2、P3…P(n-2)),其中,P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密度,P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密度,P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密度,P(n-2)表示第n-2预设门开密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次数和每次门开时间与下一次门开时间的间隔进行分析,对门开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与第i+1次门开时的时间间隔为ti,设定t0为预设时间间隔,则
若ti和t(i+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1;
若ti、t(i+1)和t(i+2)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2;
若ti、t(i+1)、t(i+2)和t(i+3)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4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3;
若ti、t(i+1)、t(i+2)、t(i+3)…t(n-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n-1-i)。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当前门开时间与下一次门开时间间隔对门开密度进行确定,考虑到上班高峰期或者下班高峰期的特殊时间调整门开保持时间能有利于用户更快的进出,而且减少用户进出的门开次数,提高门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进出效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ti和t(i+1)均大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密度值较低,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ti、t(i+1)和t(i+2)均大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密度值较低,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ti、t(i+1)、t(i+2)和t(i+3)均大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密度值较低,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ti、t(i+1)、t(i+2)、t(i+3)…t(n-1)均大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密度值较低,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间隔时间符合t0内的最大连续间隔时间对门开密度进行确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时间T0为24h,本发明并不限定预设时间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设定的预设时间T0为大于24h的值时,可以根据每天每一段时刻的门开密度加权取平均值为最后门开密度。若设定的预设时间小于24h时,可以根据可计算出的门开密度进行确定,从而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流量矩阵Q和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矩阵Q (Q1、Q2、Q3…Qn),其中,Q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n表示第n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Pr1、Pr2、Pr3…Pr(n-1)),其中,Pr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n-1)表示第n-1预设门开流量密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门开流量进行分析对门开流量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为Qi,设定Q0为预设的进出人数,则,
若[Qi+Q(i+1)]/2≥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1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1;
若[Qi+Q(i+1)+Q(i+2)]/3≥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2;
若[Qi+Q(i+1)+Q(i+2)+Q(i+3)]/4≥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3;
若[Qi+Q(i+1)+Q(i+2)+…+Qn]/(n-i+1)≥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n-i)。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Qi+Q(i+1)]/2<Q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通行人数较少,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Qi+Q(i+1)+Q(i+2)]/3<Q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通行人数较少,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Qi+Q(i+1)+Q(i+2)+Q(i+3)]/4<Q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通行人数较少,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若[Qi+Q(i+1)+Q(i+2)+…+Qn]/(n-i+1)<Q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通行人数较少,不足以构成门开保持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本实施例中对门开的流量密度较低的数据不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时间T0为24h,本发明并不限定预设时间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设定的预设时间T0为大于24h的值时,可以根据分别采集每天同一时刻的门开流量密度加权取平均值为最后门开流量密度。若设定的预设时间小于24h时,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用户进出人数确定不同的门开流量密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计算出的进出人数符合Q0的最大连续门开进出次数内的进出人数对门开的流量密度进行确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门开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α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β,设定门开密度为Ps,s=1、2、3…n-2,设定门开流量密度为Prq,q=1、2、3…n-1,在存在第三次门开及以上的情况下,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i,Ti=(Ps×α+Prq×β)×Ti,设定门开保持时间的最大值为Tmax,若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Ti大于Tmax,以Tmax为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密度所在时间段内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从而在一段时间内用户频繁进出时,减少用户的门开次数,提高通行能力。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门开密度为最大值时,则直接调整门开保持时间为最大值,门开密度为最大值,表面该段时间可以存在有人搬家或者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用户集中离开的情景,将门开保持时间调整为最大值可以避免用户频繁的需要门开时,同时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整,提高门禁的通行能力,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通过采集模块对进出人员的信息进行采集,若出现丢东西的情况时,还可以通过查看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筛查,提高了门禁设置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用户居住的安全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禁,其设置在需要进出的通道上,用以对通道的通行进行权限设置;
采集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摄像头,通过对进出门的用户信息进行采集;
读取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读取器,用以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读取;
开锁模块,其为设置在所述门禁上的电控锁,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
中控模块,其为PLC控制板,所述中控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并接收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用户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读取模块连接,用以接收到所述读取模块传输的输入信息并处理,所述中控模块与所述开锁模块连接,用以将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传输至所述开锁模块,所述开锁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处理后的输入信息和/或处理后的用户信息对电控锁的状态进行控制;
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开锁方式矩阵K(K1、K2、K3…Kn),其中,K1表示第一预设开锁方式,K2表示第二预设开锁方式,K3表示第三预设开锁方式,Kn表示第n预设开锁方式;
在所述综合管理系统运行前,对当前门禁内的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录入所述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信息和各门禁开锁方式初步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并根据各门禁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计算出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当前门开与下一次门开的时间间隔分别与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对若干次连续门开时的门开密度进行确定,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当前门开时的进出人数确定当前的门开流量,并对连续若干次的门开流量进行计算确定门开流量密度,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
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门禁内用户的信息与开锁方式的统计,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确定为,
z=N/N0+a1×NK1/NK0+ a2×NK2/NK0+ a3×NK3/NK0+…+ an×NKn/NK0
其中,N表示当前门禁内用户的人数数量,N0表示当前门禁内预设用户的人数数量,a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2使用第二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3使用第三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NK1表示使用第一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0表示预设的人数数量,NK2表示使用第二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3表示使用第三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NKn表示使用第n开锁方式的人数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用户的年龄矩阵Y和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
对于所述用户的年龄矩阵Y(Y1、Y2、Y3…Yn),其中,Y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年龄,Y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年龄,Y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年龄,Y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年龄;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的系数矩阵A(A1、A2、A3…An),其中,A1表示用户的第一预设系数值,A2表示用户的第二预设系数值,A3表示用户的第三预设系数值,An表示用户的第n预设系数值;
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使用当前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对当前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进行确定,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的用户的平均年龄为Yi,设定使用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为ai,设定i=1、2、3…n,则,
若Yi≤Y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1;
若Y1<Yi≤Y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2;
若Y2<Yi≤Y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3;
若Y(n-1)<Yi≤Y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第i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ai=An;
通过分别确定开锁方式人数数量的计算系数,对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和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矩阵Z(Z1、Z2、Z3…Zn),其中,Z1表示第一预设参数值,Z2表示第二预设参数值,Z3表示第三预设参数值,Zn表示第n预设参数值;
对于所述门开保持时间矩阵T(T1、T2、T3…Tn),其中,T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保持时间,Tn表示第n预设门开保持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的参数值z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确定,
若z≤Z1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1;
若Z1<z≤Z2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2;
若Z2<z≤Z3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3;
若Z(n-1)<z≤Zn时,则所述中控模块控制确定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间隔时间矩阵t和门开密度矩阵P;
对于所述间隔时间矩阵t(t1、t2、t3…t(n-1)),其中,t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到第二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到第三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到第四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t(n-1)表示第n-1次门开时到第n次门开时的间隔时间;
对于所述门开密度矩阵P(P1、P2、P3…P(n-2)),其中,P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密度,P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密度,P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密度,P(n-2)表示第n-2预设门开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所述开锁模块的门开次数和每次门开时间与下一次门开时间的间隔进行分析,对门开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与第i+1次门开时的时间间隔为ti,设定t0为预设时间间隔,则,
若ti和t(i+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1;
若ti、t(i+1)和t(i+2)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2;
若ti、t(i+1)、t(i+2)和t(i+3)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4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3;
若ti、t(i+1)、t(i+2)、t(i+3)…t(n-1)均小于等于t0时,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门开密度为P(n-1-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预设有门开流量矩阵Q和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矩阵Q (Q1、Q2、Q3…Qn),其中,Q1表示第一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2表示第二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3表示第三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Qn表示第n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
对于所述门开流量密度矩阵Pr(Pr1、Pr2、Pr3…Pr(n-1)),其中,Pr1表示第一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2表示第二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3表示第三预设门开流量密度,Pr(n-1)表示第n-1预设门开流量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确定的门开保持时间Ti进行运行至预设时间T0时,所述中控模块对门开流量进行分析对门开流量密度进行确定,设定第i次门开时的进出人数为Qi,设定Q0为预设的进出人数,则,
若[Qi+Q(i+1)]/2≥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1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1;
若[Qi+Q(i+1)+Q(i+2)]/3≥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2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2;
若[Qi+Q(i+1)+Q(i+2)+Q(i+3)]/4≥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i+3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3;
若[Qi+Q(i+1)+Q(i+2)+…+Qn]/(n-i+1)≥Q0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次门开至第n次门开的流量密度为Pr(n-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内设有门开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α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的调节系数β,设定门开密度为Ps,s=1、2、3…n-2,设定门开流量密度为Prq,q=1、2、3…n-1,在存在第三次门开及以上的情况下,中控模块根据确定的门开密度和门开流量密度对门开保持时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为Ti,Ti=(Ps×α+Prq×β)×Ti,设定门开保持时间的最大值为Tmax,若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Ti大于Tmax,以Tmax为调整后的门开保持时间。
CN202110116988.8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Active CN112435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6988.8A CN11243537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6988.8A CN11243537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5377A CN112435377A (zh) 2021-03-02
CN112435377B true CN112435377B (zh) 2021-04-27

Family

ID=7469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6988.8A Active CN11243537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53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5315A (ja) * 2001-12-17 2003-07-03 Hitachi Ltd 冷蔵庫安否確認装置
CN106127906A (zh) * 2016-07-13 2016-11-16 尹博实 一种门禁锁的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46561A (zh) * 2016-12-22 2017-06-13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具及打开智能锁具的方法
CN106846580A (zh) * 2017-01-25 2017-06-13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7195043B (zh) * 2017-05-16 2020-09-29 徐坚 智能安保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05791A (zh) * 2018-10-26 2020-05-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121388B1 (ko) * 2018-10-29 2020-06-10 오영석 문 장착형 시간측정장치 및 그 시스템
JP7234581B2 (ja) * 2018-10-31 2023-03-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制御装置
CN111275873B (zh) * 2018-11-19 2022-07-26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 通行控制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5377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8274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小区物业管理门禁和进出管理方法
CN113223221A (zh) 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实验室人员行为识别方法和系统
US2010006364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energy utilization of a large building or facility
CN107833329B (zh) 一种用于区域控制及防潜回管理的门禁系统
CN110428109B (zh) 地铁屏蔽门故障间隔时间预测模型建立及预测方法
CN210323870U (zh) 一种楼宇能耗管理系统
CN109671001A (zh) 智慧社区安全监控系统及安全监控方法
CN109685482A (zh) 人、机、物信息融合的智能建筑管理方法、系统与应用
WO2021217011A1 (en) Enhanced property access with video analytics
CN10887372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寓管理系统
CN112435377B (zh) 一种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
JP4228862B2 (ja) 設備運用計画システム及び設備運用システム
CN110751766A (zh) 一种出入口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10466518U (zh) 一种工地通道管理系统
CN112731995A (zh) 一种基于智能机柜的微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313861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智能一体化门禁系统
CN209906125U (zh) 一种多功能联动式电梯控制装置
CN111899395A (zh) 一种基于统计学的门禁管理系统
CN207895517U (zh) 一种门禁控制系统
CN215729960U (zh) 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CN207909218U (zh) 一种用于公租房的智能管理系统
CN115909567A (zh) 一种门禁新式互锁系统
CN214101574U (zh) 一种动物园笼舍监控及通行控制系统
CN114821883A (zh) 一种街道社区常住人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CN108010172A (zh) 一种门禁设备及门禁设备的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Room 2101-18, building 1, Lugang building, Oujiang Road,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Applicant after: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no.1167-86, Fushan 1st Road, Xiaol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ounty,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yunbe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7

Pledgee: Zhejiang Wenzhou Luche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Wuma Branch

Pledgor: WENZHOU YUEKAIG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3000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