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3649B -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3649B
CN112433649B CN202011441645.0A CN202011441645A CN112433649B CN 112433649 B CN112433649 B CN 112433649B CN 202011441645 A CN202011441645 A CN 202011441645A CN 112433649 B CN112433649 B CN 112433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electrode
sens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16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3649A (zh
Inventor
江振豪
陈政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33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3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基板上;多个子像素,排列于基板上,每一子像素包括: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与数据线及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有源元件;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基板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排列于基板上且对应多个子像素设置。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电性连接。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不电性连接。还提出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含上述触控阵列基板。

Description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阵列基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手持装置中,已经成熟地运用了触控显示面板,来作为输入及显示界面。近年来,在中尺寸与大尺寸的电子装置中,如车用中央信息显示器(CenterInformative Display)、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也产生了运用触控显示面板的需求。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是将触控装置整合于显示面板中的技术,具有轻薄的优点,最近这几年来已广为发展。然而,当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尺寸越大,触控装置的电阻电容负荷(RC loading)也就越大,将导致触控装置的驱动效能下降,且会使得触控装置的稳定时间(settling time)超出规范(spec)。
一般而言,可增加触控装置中的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之间的膜层厚度、或是增加驱动芯片的数量,便可降低电阻电容负荷,但这两种方法都会让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能够有效地降低电阻电容负荷,且能使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符合规范,并能够提升驱动效能。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多个子像素、多条触控走线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基板上。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列于基板上,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与数据线;及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有源元件。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基板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阵列排列于基板上、且对应于所述子像素而设置。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源元件包括:栅极,设置于基板上;半导体图案,设置于栅极的上方;以及源极与漏极,设置于半导体图案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像素电极具有多条狭缝,且每一狭缝为V字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线属于第一导电层,所述数据线属于第二导电层,所述触控走线属于第三导电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为不同膜层。触控走线重叠于数据线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经由通孔而电性连接触控感测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线属于第一导电层,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触控走线属于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为不同膜层。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为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感测电极作为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储存电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对向于触控阵列基板而设置;以及显示介质,设置于触控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与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并且,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与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如此一来,能够使触控感测电极对触控走线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进而,让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符合规范,且能够提升驱动效能,适合使用在中尺寸与大尺寸的电子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是图2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B是沿着图3A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图2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不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是图6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B是沿着图7A的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图6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不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B是沿着图8A的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300、410:触控阵列基板
110、210、310:基板
120、220、320:栅极线
130、230、330:数据线
140、240、340:子像素
142、242、342:有源元件
142G、242G、342G:栅极
142C、242C、342C:半导体图案
142S、242S、342S:源极
142D、242D、342D:漏极
144、244、344:像素电极
144v、244v:狭缝
150、150-1~150-7、250、250-1~250-7、350:触控走线
160、160-1~160-4、260、260-1~260-4、360:触控感测电极
400: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420:彩色滤光基板
430:显示介质430
A-A’、B-B’、C-C’、D-D’:剖面线
C:储存电容
E1:第一导电层
E2:第二导电层
E3:第三导电层
H:通孔
I1:第一绝缘层
I2:第二绝缘层
I3:第三绝缘层
I4:第四绝缘层
I5:第五绝缘层
I6:第六绝缘层
P1、P2: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图1中,没有绘示后述的像素电极144,以清楚表示出:多个独立且彼此分开设置的触控感测电极160、以及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有进行电性连接的位置P1。在图2中,才进一步示出像素电极144。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以理解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100的构成。此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100,包括:基板110、多条栅极线120与多条数据线130、多个子像素140、多条触控走线15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0。
多条栅极线120与多条数据线130设置于基板110上。多个子像素140阵列排列于基板上。每一个子像素140包括:有源元件142,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120与数据线130;及像素电极144,电性连接到有源元件142。
请参照图2,有源元件142包括:栅极142G、半导体图案142C(作为沟道层)、源极142S与漏极142D。在图2的实施例中,将栅极线120的一部份作为栅极142G。
像素电极144可具有多条狭缝144v,且每一狭缝144v为V字形。藉由狭缝144v来达成多域配向,可使得显示器具有广视角(wide view angle)的显示效果。
多条触控走线150设置于基板110上。请参照图1,单数行的触控走线标示为150-1、150-3、150-5、150-7,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示出的单数行的触控走线;并且,偶数行的触控走线标示为150-2、150-4、150-6,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示出的偶数行的触控走线。图1中仅示出,位于行方向中的7条触控走线150-1至150-7,关于触控走线150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在此不予以限定。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0阵列排列于基板110上、且对应于所述子像素140而设置(如图2所示)。从图1可看出,多个触控感测电极160为彼此独立且分开的电极,阵列排列在基板100上。从图2可看出,使三个子像素140对应于一个触控感测电极160而设置,在此仅为举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视设计需求而设定子像素140的数量与触控感测电极160的数量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三个子像素140可以是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子像素组合(RGB sub pixels)。
请参照图1,可注意到,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标示为160-1、160-3等,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示出的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并且,偶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标示为160-2、160-4等,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绘示的偶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图1中仅示出,在列方向中的4列触控感测电极160-1至160-4,关于触控感测电极160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在此不予以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1,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150-1、150-3、150-5、150-7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1、160-3的交叉位置(即,图1中的位置P1)、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150-2、150-4、150-6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2、160-4的交叉位置(即,图1中的位置P1),使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进行电性连接。如图1与图2所示,在位置P1处,使触控走线150经由通孔H而电性连接触控感测电极160。
并且,请再参照图1,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150-2、150-4、150-6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1、160-3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150-1、150-3、150-5、150-7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2、160-4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不进行电性连接。
承上述,在此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100中,通过上述的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的电性连接方式,使得只有一半的触控感测电极160与触控走线150之间会彼此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可使触控感测电极160对于触控走线150的电阻电容负荷(RC loading)降低一半,进而提升触控阵列基板100的驱动效能。
图3A是图2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2、图3A与图3B,在具有通孔H的位置P1,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进行观察,可看到:栅极142G设置于基板110上;半导体图案142C设置于栅极142G的上方;源极142S与漏极142D设置于半导体图案142C的上方。栅极142G、半导体图案142C、源极142S与漏极142D构成有源元件142。
请再参照图3B,可看到触控阵列基板100的膜层结构,其中:栅极142G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一绝缘层I1覆盖栅极142G。半导体图案142C设置于第一绝缘层I1上,且位于栅极142G的上方。第二绝缘层I2覆盖半导体图案142C。源极142S与漏极142D设置于第二绝缘层I2上。第三绝缘层I3覆盖了源极142S与漏极142D。第四绝缘层I4设置在第三绝缘层I3上。触控走线150设置在第四绝缘层I4上。第五绝缘层I5覆盖了一部分的触控走线150。可注意到,第五绝缘层I5具有通孔H,暴露出所述触控走线150。触控感测电极160设置于第五绝缘层I5上,且经由通孔H而与触控走线150电性连接。第六绝缘层I6覆盖触控感测电极160。像素电极144设置在第六绝缘层I6上。
请参照图1、图2、图3A与图3B,栅极线120(图3B中的栅极142G,与栅极线120为同一膜层)属于第一导电层E1。数据线130(图3B中的源极142S与漏极142D,与数据线130为同一膜层)属于第二导电层E2。触控走线150属于第三导电层E3。第一导电层E1、第二导电层E2以及第三导电层E3为不同膜层。从图3B可看到,触控走线150重叠于数据线130的上方。在触控阵列基板100中,触控走线150属于第三导电层E3,也就是说,可额外使用另一道的微影蚀刻制程,来制作触控走线150。
图4A是图2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不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4A与图4B,在不具有通孔H的位置P2,沿着剖面线B-B’的剖面进行观察,可看到与图3B大致类似的剖面,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图4B中,于位置P2处的第五绝缘层I5中,并没有设置通孔H,也就是说,在所述位置P2处,第五绝缘层I5会完全覆盖触控走线150,而使得在位置P2处的触控感测电极160与触控走线150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
承上述,在图1~图4B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100中,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150-1、150-3、150-5、150-7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1、160-3的交叉位置(即,位置P1)、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150-2、150-4、150-6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2、160-4的交叉位置(即,位置P1),使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进行电性连接。并且,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150-2、150-4、150-6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1、160-3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150-1、150-3、150-5、150-7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160-2、160-4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150与触控感测电极160不进行电性连接。
从图1可看出,多个进行电性连接的位置P1彼此之间,采用间隔连接的方式(上、下、左、右,进行间隔);只在有触控走线150的地方作连接,此设计可让触控感测电极160对触控走线150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使得触控阵列基板100的安定时间符合规范,且能够提升驱动效能。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同样地,在图5中,没有绘示像素电极244,以清楚表示出:多个独立且彼此分开设置的触控感测电极260、以及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有进行电性连接的位置P1。在图6中,才进一步绘示像素电极244。
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6,以理解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200的构成。此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200,包括:基板210、多条栅极线220与多条数据线230、多个子像素240、多条触控走线25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60。
多条栅极线220与多条数据线230设置于基板210上。多个子像素240阵列排列于基板上。每一个子像素240包括:有源元件242,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栅极线220与数据线230;及像素电极244,电性连接到有源元件242。
请参照图6,有源元件242包括:栅极242G、半导体图案242C(作为沟道层)、源极242S与漏极242D。在图6的实施例中,将栅极线220的一部份作为栅极242G。
像素电极244可具有多条狭缝244v,且每一狭缝244v为V字形。藉由狭缝244v来达成多域配向,可使得显示器具有广视角(wide view angle)的显示效果。
多条触控走线250设置于基板210上。请参照图5,单数行的触控走线标示为250-1、250-3、250-5、250-7,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绘示的单数行的触控走线;并且,偶数行的触控走线标示为250-2、250-4、250-6,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绘示的偶数行的触控走线。图5中仅绘示出,位于行方向中的7条触控走线250-1至250-7,关于触控走线250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在此不予以限定。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60阵列排列于基板210上、且对应于所述子像素240而设置(如图6所示)。从图5可看出,多个触控感测电极260为彼此独立且分开的电极,阵列排列在基板200上。从图6可看出,使三个子像素240对应于一个触控感测电极260而设置,在此仅为举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视设计需求而设定子像素240的数量与触控感测电极260的数量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三个子像素240可以是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子像素组合(RGB sub pixels)。
请参照图5,可注意到,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标示为260-1、260-3等,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示出的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并且,偶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标示为260-2、260-4等,且可以此规则类推其他未示出的偶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图5中仅示出,在列方向中的4列触控感测电极260-1至260-4,关于触控感测电极260的数量,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在此不予以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5,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250-1、250-3、250-5、250-7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1、260-3的交叉位置(即,图5中的位置P1)、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250-2、250-4、250-6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2、260-4的交叉位置(即,图5中的位置P1),使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进行电性连接。如图5与图6所示,在位置P1处,使触控走线250经由通孔H而电性连接触控感测电极260。
并且,请再参照图5,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250-2、250-4、250-6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1、260-3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250-1、250-3、250-5、250-7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2、260-4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不进行电性连接。
承上述,在此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200中,通过上述的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的电性连接方式,使得只有一半的触控感测电极260与触控走线250之间会彼此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可使触控感测电极260对于触控走线150的电阻电容负荷(RC loading)降低一半,进而提升触控阵列基板100的驱动效能。
图7A是图6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7B是沿着图7A的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6、图7A与图7B,在具有通孔H的位置P1,沿着剖面线C-C’的剖面进行观察,可看到:栅极242G设置于基板210上;半导体图案242C设置于栅极242G的上方;源极242S与漏极242D设置于半导体图案242C的上方。栅极242G、半导体图案242C、源极242S与漏极242D构成有源元件242。
请参照图7B,可看到触控阵列基板200的膜层结构,其中:栅极242G设置于基板210上。第一绝缘层I1覆盖栅极242G。半导体图案242C设置于第一绝缘层I1上,且位于栅极242G的上方。第二绝缘层I2覆盖半导体图案242C。源极242S、漏极242D与触控走线250设置于第二绝缘层I2上。第三绝缘层I3覆盖了源极242S、漏极242D与触控走线250。第三绝缘层I3覆盖了一部分的触控走线250。可注意到,第三绝缘层I3具有通孔H,暴露出所述触控走线250。触控感测电极260设置于第三绝缘层I3上,且经由通孔H而与触控走线250电性连接。第四绝缘层I4覆盖触控感测电极260。像素电极244设置在第四绝缘层I4上。
请参照图5、图6、图7A与图7B,栅极线220(图7B中的栅极242G,与栅极线220为同一膜层)属于第一导电层E1。数据线230(图7B中的源极242S与漏极242D,与数据线230为同一膜层)与触控走线250属于第二导电层E2。第一导电层E1与第二导电层E2为不同膜层。从图5、图6与图7A可看到,触控走线250与数据线230为并列设置。在触控阵列基板200中,数据线230与触控走线250都属于第二导电层E2,也就是说,可使用制作数据线230的同一道的微影蚀刻制程,来制作触控走线250。
图8A是图6的触控阵列基板的不具有通孔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8B是沿着图8A的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图8A与图8B,在不具有通孔H的位置P2,沿着剖面线D-D’的剖面进行观察,可看到与图7B大致类似的剖面,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图8B中,于位置P2处的第三绝缘层I3中,并没有设置通孔H,也就是说,在所述位置P2处,第三绝缘层I3会完全覆盖触控走线250,而使得在位置P2处的触控感测电极260与触控走线250成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状态。
承上述,在图5~图7B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200中,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250-1、250-3、250-5、250-7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1、260-3的交叉位置(即,位置P1)、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250-2、250-4、250-6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2、260-4的交叉位置(即,位置P1),使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进行电性连接。并且,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250-2、250-4、250-6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1、260-3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250-1、250-3、250-5、250-7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260-2、260-4的交叉位置,使触控走线250与触控感测电极260不进行电性连接。如此一来,能够使触控感测电极260对触控走线250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使得触控阵列基板200的安定时间符合规范,且能够提升驱动效能。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可看到触控阵列基板300的膜层结构,其中:栅极342G设置于基板310上。第一绝缘层I1覆盖栅极342G。半导体图案342C设置于第一绝缘层I1上,且位于栅极342G的上方。第二绝缘层I2覆盖半导体图案342C。源极342S与漏极342D设置于第二绝缘层I2上。第三绝缘层I3覆盖了源极342S与漏极342D。第四绝缘层I4设置在第三绝缘层I3上。触控走线350设置在第四绝缘层I4上。第五绝缘层I5覆盖了一部分的触控走线350。可注意到,第五绝缘层I5具有通孔H,暴露出所述触控走线350。触控感测电极360设置于第五绝缘层I5上,且经由通孔H而与触控走线350电性连接。第六绝缘层I6覆盖触控感测电极360。像素电极344设置在第六绝缘层I6上,延伸到触控感测电极360的上方。
可注意到,如图9所示,在触控阵列基板300中,触控感测电极360可作为共用电极(common electrode)。触控感测电极360与像素电极344之间形成了储存电容C;也就是说,触控感测电极360除了做为触控用的感测垫外,还可做为显示用的共用电极。举例而言,在显示器中,可于交替进行的触控时段及显示时段,分别执行触控感测动作及显示动作;于触控时段内,触控感测电极360用以侦测触碰位置;于显示时段内,触控感测电极360作为共用电极,触控感测电极360与像素电极344之间的电压差用以驱动显示介质(未示出),而使显示器进行画面的显示。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400包括:触控阵列基板410、彩色滤光基板420以及显示介质430。彩色滤光基板420对向于触控阵列基板410而设置。显示介质430设置于触控阵列基板410与彩色滤光基板420之间。显示介质430可以是液晶。
请参照图10,触控阵列基板410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阵列基板100、200、300的任一个,可使得触控感测电极160、260、360对触控走线150、250、350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进而,让触控阵列基板100、200、300的安定时间符合规范,且能够提升驱动效能。
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的模拟结果
习知的触控阵列基板,作为比较例
表一
Figure BDA0002830429090000121
Figure BDA0002830429090000131
表一列出了习知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各个参数条件、以及利用各个参数条件所模拟出的稳定时间与总触控时间的结果。一般而言,触控阵列基板的安定时间的设计规范,需要小于4.0μsec。然而,在习知的触控阵列基板中,每一个触控感测电极都会连接到对应的触控走线,因此,触控感测电极对于触控走线的电阻电容负荷较大,如此一来,从模拟的结果可知,习知的触控阵列基板的总触控时间为2.376msec;而且,稳定时间为4.4μsec,超出了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的设计规范(4.0μsec)的范围。
本发明的触控阵列基板,作为实例
表二
Figure BDA0002830429090000132
Figure BDA0002830429090000141
表二列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的各个参数条件、以及利用各个参数条件所模拟出的稳定时间与总触控时间的结果。可注意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中,经由上述设计的电性连接方式,可使触控感测电极对于触控走线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从模拟的结果可知,触控阵列基板的总触控时间为2.015msec;而且,稳定时间为3.58μsec,位于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的设计规范(4.0μsec)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能够使触控感测电极对触控走线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荷降低一半,使得触控阵列基板的稳定时间符合规范,且能够提升驱动效能,适合使用在中尺寸与大尺寸的电子装置。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
一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及
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所述有源元件;
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且对应于所述子像素而设置,其中,
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栅极线属于一第一导电层,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触控走线属于一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不同膜层,
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为并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包括:
一栅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半导体图案,设置于所述栅极的上方;以及
一源极与一漏极,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图案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多条狭缝,且
每一所述狭缝为V字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走线经由一通孔而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作为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一储存电容。
6.一种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
一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及
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所述有源元件;
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且对应于所述子像素而设置,其中,
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栅极线属于一第一导电层,
所述数据线属于一第二导电层,
所述触控走线属于一第三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为不同膜层,且
所述触控走线重叠于所述数据线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包括:
一栅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半导体图案,设置于所述栅极的上方;以及
一源极与一漏极,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图案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多条狭缝,且
每一所述狭缝为V字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走线经由一通孔而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作为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一储存电容。
11.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控阵列基板,包括:
一基板;
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
一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及
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所述有源元件;
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且对应于每一所述子像素而设置,其中,
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
一彩色滤光基板,对向于所述触控阵列基板而设置;以及
一显示介质,设置于所述触控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所述栅极线属于一第一导电层,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触控走线属于一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为不同膜层,
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为并列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包括:
一栅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半导体图案,设置于所述栅极的上方;以及
一源极与一漏极,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图案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多条狭缝,且
每一所述狭缝为V字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走线经由一通孔而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作为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一储存电容。
16.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控阵列基板,包括:
一基板;
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子像素包括:
一有源元件,电性连接到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及
一像素电极,电性连接到所述有源元件;
多条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触控感测电极,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且对应于每一所述子像素而设置,其中,
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在双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单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以及在单数行的触控走线与双数列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交叉位置,使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不进行电性连接;
一彩色滤光基板,对向于所述触控阵列基板而设置;以及
一显示介质,设置于所述触控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所述栅极线属于一第一导电层,
所述数据线属于一第二导电层,
所述触控走线属于一第三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为不同膜层,且
所述触控走线重叠于所述数据线的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包括:
一栅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半导体图案,设置于所述栅极的上方;以及
一源极与一漏极,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图案的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多条狭缝,且
每一所述狭缝为V字形。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走线经由一通孔而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作为一共用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形成一储存电容。
CN202011441645.0A 2020-06-24 2020-12-11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2433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1528 2020-06-24
TW109121528A TWI750709B (zh) 2020-06-24 2020-06-24 觸控陣列基板以及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3649A CN112433649A (zh) 2021-03-02
CN112433649B true CN112433649B (zh) 2023-05-12

Family

ID=7469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1645.0A Active CN112433649B (zh) 2020-06-24 2020-12-11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3649B (zh)
TW (1) TWI75070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69A (zh) * 2015-03-26 2015-10-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5487719A (zh) * 2016-01-29 2016-04-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包含其的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77112A (zh) * 2016-02-24 2016-06-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50770A (zh) * 2017-04-28 2017-1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826816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触摸电源电路及使用其的触摸显示装置
TWI677812B (zh) * 2018-11-01 2019-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927B (zh) * 2018-04-28 2021-0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69A (zh) * 2015-03-26 2015-10-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5487719A (zh) * 2016-01-29 2016-04-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包含其的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77112A (zh) * 2016-02-24 2016-06-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6816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触摸电源电路及使用其的触摸显示装置
CN107450770A (zh) * 2017-04-28 2017-1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TWI677812B (zh) * 2018-11-01 2019-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1194A (zh) 2022-01-01
CN112433649A (zh) 2021-03-02
TWI750709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22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71285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30301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minimized bezel area
US9665222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elf-capacitance electrodes
CN111509026B (zh) 显示面板及其裂纹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US8643802B2 (en) Pixel array, polymer stablized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pixel array driving method
US11320710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CN10469871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5629597A (zh) 阵列基板及其显示驱动方法、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99340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8255350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2394247A (zh)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与驱动电路
CN101833200A (zh) 水平电场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1872092B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8355087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CN101276076B (zh) 膜芯片复合体、膜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928696B2 (en) Wir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961400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957537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66382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433649B (zh) 触控阵列基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1673157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装置
CN110176464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显示装置
CN110134289B (zh) 像素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4777689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