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5866A -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5866A
CN112425866A CN202011562412.6A CN202011562412A CN112425866A CN 112425866 A CN112425866 A CN 112425866A CN 202011562412 A CN202011562412 A CN 202011562412A CN 112425866 A CN112425866 A CN 112425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directional
bidirectional slider
fastener
channel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2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yi Hubei Zipp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yi Zhejiang Garment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yi Zhejiang Garment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yi Zhejiang Garment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24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58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5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58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其特征在于,双向拉头包括基座以及活动安装在基座上的改变件,以基座为基础构建有用于链牙通过的链牙通道,改变件用于对基座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宽度分别实施管理,其中,基于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改变件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链牙通过时啮合起来滑出双向拉头,同时也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双向拉头内;改变件能够适应双向拉头的移动方向进行调整位于两端的改变件的位置从而管理这两端的链牙通道的宽度,大大提高双向拉头的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啮合拉链以及用在双向啮合拉链上的双向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是人们常用到的产品,为了提搞拉链使用的便捷性,本申请人在早期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3168188U,发明名称为“能够便捷快脱的织物品”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缝制在裤管1上的快脱拉链3,所述快脱拉链3包括一对左右分置的链带以及拉链头32,一对所述链带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上止结构件及下止结构件33,一对所述链带的中段位置链齿部分为易脱牙区域31,在所述易脱牙区域31侧边位置的织物上缝制有拉扯构件2;在使用时,一对所述链带的下止结构件33结合后,经由拉链头32向上拖拉并卡定在该上止结构件上,从而使所述快脱拉链3 完全闭锁;若此时希望快速打开所述快脱拉链3,使用者可抓住所述拉扯构件2向外侧拖拽,使所述拉扯构件2旁的易脱牙区域31的链齿分开脱离,随后继续拉扯一对所述链带进而使所述拉链3的所有的链齿被完全打开。
虽然这种快脱拉链具有打开快速方便的优点,但在应用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所述快脱拉链3的部分链齿分开脱离后,分离的链齿会阻碍所述拉链头32从上向下反向拉动,此时想通过所述拉链头32把分离的链齿拉合是十分困难的,拉合一对部分脱齿的链带,需要把所述快脱拉链3的一对链带完全打开后每次都是需要沿从头到尾一个方向再重新进行拉合,即每一次都要将拉头放在拉链的一个固定的起始部(也有俗称下止),再将链牙头部插入到拉头中开始啮合到上止位置才行,这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特别是基本上不能应用于口袋类织物例如小包箱、衣物口袋等两端闭尾拉链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用于对所述双向拉头两边所分别打开的链牙,直接正向或反向移动拉头即可以直接实施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头包括基座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改变件,以所述基座为基础构建有用于链牙通过的链牙通道,所述改变件用于对所述基座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宽度分别实施管理,其中,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所述改变件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链牙通过时啮合起来滑出所述双向拉头,同时也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
其中,所述链牙通道,是用于让链牙通过的空间,一对左右排列的链牙能够在所述链牙通道中来回滑动,其中所述链牙通道的宽度能够在其它构件(例如所述改变件)的影响下而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改变件,是能够在所述基座上进行位置移动从而管理所述链牙通道的宽度的构件;所述改变件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在所述链牙通道的上、下侧位置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也可以是在所述链牙通道的左、右侧位置进行移动或摆动,其目的都是让所述改变件的至少部分壁体能够配合所述基座的壁体改变所述链牙通道的宽度。
其中,所述改变件用于对所述基座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宽度实施管理,是指所述链牙通道的至少两段区域的宽度能够通过所述改变件实现可变化的调整,所述基座的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是指位于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链牙通道宽度的管理至少包括链牙通道宽度变宽、收窄以及由宽到窄的收拢过渡。
其中,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是指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是可以变换的,她随拉头与链牙相对移动方向而确定;即在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方向切换时原所述链牙进入一端的链牙通道会变成链牙输出一端的链牙通道,原所述链牙输出一端的链牙通道会变成链牙进入一端的链牙通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所述基座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改变件共同构建了用于让链牙通过的链牙通道,并且通过所述改变件能够实现对所述链牙通道的宽度进行管理,这既可以让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变宽以便于一对没有啮合的链牙并排通过,也可以让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变窄以便于一对没有啮合的链牙实现啮合并让一对啮合后的链牙从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离开;第二、所述改变件用于对所述基座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宽度实施管理,所述双向拉头在进行正向方向或反向方向移动时,所述改变件都能够适应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方向进行调整位于两端的所述改变件的位置从而管理这两端的链牙通道的宽度,以实现所述双向拉头无论在正向还是反向移动均能够让打开的链牙啮合,大大提高所述双向拉头的使用便利性。
为了让链牙在所述链牙通道输出端输出时能够形成啮合状态,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所述改变件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构建为沿链牙移动方向逐渐变窄的八字形槽道,所述八字形槽道能够引导一对没有啮合而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逐渐收拢使其啮合。
其中,所述链牙移动方向,是指链牙相对于拉头移动的方向,例如拉头在拉链上沿正向方向移动,那么链牙相对于拉头来说就是沿反方向移动。所述八字形槽道是用于让所述链牙通过的空间通道,是所述链牙通道中的其中一段;而把所述八字形槽道设置为沿链牙移动方向逐渐变窄,即被啮合的链牙进入所述八字形槽道时通道宽度开始比较宽,随着链牙前行的步伐而通道宽度逐渐变窄;这样一方面宽大的入口有利于让一对没有啮合且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能够进入所述八字形槽道,另一方面所述八字形槽道的改变件的壁体是朝链牙输出端方向倾斜布置的,有利于引导链牙向所述八字形槽道收窄的出口移动并挤压一对链牙使其啮合在一起。所述改变件形成所述八字形槽道的形式是多样的,以下以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改变件呈条状而且在所述改变件中央位置设置有摆轴,两个所述改变件通过其摆轴分别摆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边,两个所述改变件分别延伸到所述基座的两端位置,两个所述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摆动并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八字形槽道,同时将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能够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在这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八字形槽道是由两个摆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边的改变件所界定的,其中两个所述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摆动,是指在所述双向拉头进行正向方向或反方向移动时,两个所述改变件能够自行或在拉头的其它辅助构件的推动下进行相向摆动,并且两个所述改变件摆动后能够形成沿链牙移动方向逐渐变窄的八字形槽道,这样就能够方便地通过两个所述改变件管理链牙通道特别是链牙输出端、链牙输入端的宽度。
第二种实现方式,所述改变件呈鞍马状具有左、右侧壁并且所述左、右侧壁构建出所述八字形槽道;两个所述改变件分置在所述基座的两端部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位于链牙输出端的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伸入到链牙通道中从而能够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构建为八字形槽道,位于链牙输入端的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向上移动避让链牙从而让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能够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在这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八字形槽道是由所述改变件的左、右侧壁本身所形成,通过沉入所述链牙通道中而进一步管理链牙通道,通过在所述基座两端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所述改变件,并且两个所述改变件能够随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方向而改变在所述链牙通道的位置,这既有利于一对没有啮合的链牙进入所述链牙通道,又能够通过所述左、右侧壁将通过所述八字形槽道的链牙收拢并啮合在一起。
为了让所述改变件能够响应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移动,所述双向拉头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响应于驱动所述双向拉头正、反移动的驱动力而能够在所述基座上对应地移动,所述改变件响应于所述致动件的移动而对链牙通道的宽度实施管理。其中,所述致动件响应于驱动所述双向拉头正、反移动的驱动力而能够在所述基座上对应地移动,是指所述致动件移动是因为受到驱动所述双向拉头移动的作用力,即在外力驱动所述双向拉头移动的同时所述致动件也会进行移动;而另一方面所述致动件的移动方向与方式却是多样的,可以是跟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移动,也可以是摆动或转动,但其目的都是通过所述致动件移动碰触所述改变件移动以实现增大链牙输入一端的链牙通道的宽度以及收窄链牙输出一端的链牙通道的宽度从而便于链牙的进入与啮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方的第二板体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中央柱体,所述链牙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所述中央柱体将链牙通道的中央区域的分隔为能够让拉链的左、右链牙通过的左链牙通道、右链牙通道,所述致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这样,通过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能够较好地控制所述链牙通道的高度,有利于链牙在所述链牙通道中能够平稳移动;而所述中央柱体则能够让经过所述链牙通道的一对链牙重新进行左右整齐排列以及为后续的啮合做好准备。
由于所述双向拉头具有以上优点,故此可以应用到拉链制品上,在一对所述链牙上滑动设置有所述双向拉头;一对所述链带内侧的全部链牙中包含有快脱链牙区,所述快脱链牙区链牙的啮合力度适合于能够在不借助于所述双向拉头的情况下被打开,所述双向拉头用于将其两边中的任何一边上的已经打开的链牙予以啮合。这样的拉链不但能够通过所述快脱链牙区实现快速打开一对所述链带上啮合的链牙,还能够通过一个所述双向拉头把在一对打开链带上没有啮合的链牙予以啮合,大大提高所述拉链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拉链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止、下止,所述上止把一对所述链带的左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把一对所述链带的右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与下止的宽度不大于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的宽度,在所述双向拉头移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时,所述上止或下止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的链牙通道中。这样,所述双向拉头向左或向右移动到所述拉链的左端或右端时,通过所述上止或下止能够让所述双向拉头停止移动;若此时在反向作用力下让所述双向拉头进行反向移动,无论一对所述链带被打开与否,所述上止与下止的宽度都是不变的,此时链牙输出端的所述改变件能够轻松地移动到所述上止或下止的两侧从而实现收窄所述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的宽度,并让所述双向拉头在进行反向移动时能够让一对链带上的链牙啮合在一起。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双向拉头及应用所述双向拉头的双向啮合拉链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所述双向拉头的双向啮合拉链正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双向拉头第一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双向拉头第一种实施例正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双向拉头第二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双向拉头第二种实施例正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双向拉头第三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所述拉链正视方向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双向拉头位于最左端时的状态;
图11 是图10中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双向拉头以及应用所述双向拉头的双向啮合拉链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双向啮合拉链,包括一对左右排列并沿轴向延伸的链带1,在一对所述链带1的内侧沿轴向分别设置有链牙2。一对所述链带1内侧的全部链牙2中包含有快脱链牙区21与非快脱区域22,所述快脱链牙区21位于所述链带1的中部区域,所述非快脱区域22分布在所述快脱链牙区21的两侧,所述快脱链牙区21的链牙啮合力度小于非快脱区域22的链牙啮合力度,而且所述快脱链牙区21的链牙2能够被用户在不借助于拉头的情况下撕开从而顺着所述快脱链牙区21已经打开的链牙2能够顺道将全部啮合链牙2打开,使用十分方便。
为了能够让打开的链牙2重新啮合在一起,如图1~图5所示,所述双向啮合拉链还包括有在一对所述链带1上设置的双向拉头3及拉片9,所述拉片9设置在所述双向拉头3上,通过拉动所述拉片9使所述双向拉头3能够在所述链牙2上沿轴向进行正向方向或反向方向滑动,所述双向拉头3用于接纳位于其两端中的任何一端的已经打开的链牙2并将其予以啮合从而让一对所述链带1连接在一起。所述双向拉头3包括基座4,以所述基座4为基础构建有用于让所述链牙2通过的链牙通道40,所述基座4或者说所述链牙通道40包括两个端部,一个是链牙输入端,它是所述链牙通道40的前端部分,所述链牙2通过所述链牙输入端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3内,另一个是链牙输出端,它是所述链牙通道40的后端部分,所述链牙2通过所述链牙输出端离开所述双向拉头3。
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4上的改变件(5a、5b、5c、5d),所述改变件(5a、5b、5c、5d)用于对所述基座4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40宽度实施管理,其中,所述改变件(5a、5b、5c、5d)能够让拉头3当前移动方向上即图1所示的正向方向(即图示之K向)上的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宽度适合于让一对链牙2通过时啮合起来滑出所述双向拉头3,同时也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宽度适合于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2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3内;这样布置的所述改变件(5a、5b、5c、5d)实现了让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的链牙进行滑动并啮合在一起。在本发明方案中,所述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需要根据所述双向拉头3与链牙2的相对移动方向而确定的,即图1所示所述双向拉头3沿向左的正向方向(即图示之K向)移动时,所述双向拉头3右端为链牙输出端,所述双向拉头3左端为链牙输出端;反之,如果所述双向拉头3沿图1所示移动方向相反的向右方向移动时,所述双向拉头3左端改变为链牙输出端,所述双向拉头3右端改变为链牙输出端。
所述改变件(5a、5b、5c、5d)能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3的移动方向而对应地对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进行管理,这有利于让所述双向拉头3无论正向方向移动还反向方向移动均能实现让一对没有啮合的链牙2啮合在一起,大大提高所述双向拉头3的使用便利性。所述改变件(5a、5b、5c、5d)实现该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多样的,以下通过三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双向拉头3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种实施例:
如图2~图5所示,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板体4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1上方的第二板体42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的中央柱体43,所述第一板体41与第二板体42之间形成有能够让所述链牙2通过的链牙通道40,从俯视图看如图4所示所述中央柱体43像个孤岛位于所述链牙通道40的中央区域,将链牙通道40的中央区域分隔为能够让拉链的左、右链牙2通过的左链牙通道40a、右链牙通道40b,由于所述双向拉头3正向方向移动与反向方向移动只是移动方向相反而动作原理是相同的,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双向拉头3沿正向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K方向)移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两个呈长条状的所述改变件(5a、5b)摆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布置在左边的为左改变件5a,布置在右边的为右改变件5b,在所述左改变件5a中央位置设置有左摆轴53a,所述左改变件5a通过所述左摆轴53a摆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并构成链牙通道的左边界,所述左改变件5a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所述右改变件5b中央位置设置有右摆轴53b,所述右改变件5b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左右对称布置的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的结构基本一致,所述左改变件5a呈L型包括水平左连接板51a及竖向左侧板52a,在所述水平左连接板51a上设置有左摆轴孔510a,所述左摆轴53a通过所述左摆轴孔510a连接到所述水平左连接板51a上,所述竖向左侧板52a构成的链牙通道40的左边界。同理,所述右改变件5b也呈L型包括水平右连接板51b及竖向右侧板52b,在所述水平右连接板51b上设置有右摆轴孔510b,所述右摆轴53b通过所述右摆轴孔510b连接到所述水平右连接板51b上,所述竖向右侧板52b构成链牙通道40的右边界。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左安装孔426a与第二右安装孔426b,所述左改变件5a、右改变件5b通过所述左摆轴53a、右摆轴53b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二板体42的第二左安装孔426a、第二右安装孔426b上。所述左改变件5a、右改变件5b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3的移动方向而对应摆动从而管理所述基座4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
为了让所述左改变件5a、右改变件5b实现响应所述双向拉头3进行摆动,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致动件6,所述拉片9连接在所述致动件6上,所述致动件6响应于驱动所述双向拉头3正、反移动的驱动力而能够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对应地沿正、反方向移动,所述致动件6包括滑动块61以及连接在所述滑动块61上的连接块62,所述滑动块61上设置有长条槽610,所述第二板体42上设置有与所述长条槽610相配合的滑轨45,所述滑动块61通过所述长条槽61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45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滑轨45的两端还设置有前限位块451a与后限位块451b,通过所述前限位块451a与后限位块451b能够很好地防止所述致动件6脱出所述滑轨4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致动件6用于在其移动时驱动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摆动从而管理所述基座4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40宽度。其中,在所述左改变件5a的水平左连接板51a上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两个左定位柱,分别为第一左定位柱54a与第二左定位柱55a,所述第一左定位柱54a、第二左定位柱55a分别布置在所述左摆轴53a的前、后两边;同理,所述右改变件5b的水平右连接板51b上同样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两个右定位柱,分别为第一右定位柱54b与第二右定位柱55b,所述第一右定位柱54b、第二右定位柱55b分别布置在所述右摆轴53b的前、后两边。在所述致动件6上设置有向两边延展的左翼边63a和右翼边63b,所述左翼边63a、右翼边63b连接在所述滑动块6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翼边63a布置于所述第一左定位柱54a与第二左定位柱55a之间,而所述右翼边63b布置于所述第一右定位柱54b与第二右定位柱55b之间,所述致动件6移动时,所述左翼边63a能够碰触所述第一左定位柱54a或第二左定位柱55a进而推动所述左改变件5a摆动,所述右翼边63b能够碰触所述第一右定位柱54b或第二右定位柱55b进而推动所述右改变件5b摆动。
让一对链牙2相啮合需要把所述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改变为刚好让一对啮合的链牙2刚好通过的宽度,为了对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侧边设置有适配于两个所述左定位柱的两个左凹坑,分别为第一左凹坑421a与第二左凹坑422a,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右侧边设置有适配于两个所述右定位柱两个右凹坑,分别为第一右凹坑421b与第二右凹坑422b。当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位于链牙输出端一侧的壁体向所述链牙通道40中间方向摆动,所述第二左定位柱55a、第二右定位柱55b能够摆动进入所述第二左凹坑422a、第二右凹坑422b中并相结合从而限定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的最大摆动幅度;当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进行反向摆动,位于链牙输入端一侧的壁体会向所述链牙通道40方向进行摆动,所述第一左定位柱54a、第一右定位柱54b能够摆动进入所述第一左凹坑421a、第一右凹坑421b中并相结合从而限定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的在反向摆动时的最大摆动幅度。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左凹坑421a、第一右凹坑421b、第二左凹坑422a与第二右凹坑422b对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的摆动角度进行限定就能够让所述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调整到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2啮合并滑出所述双向拉头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5所示,所述左侧板52a与所述第一板体41之间设置有左链带间隙401a,所述右侧板52b与所述第一板体41之间设置有右链带间隙401b,通过设置所述左链带间隙401a与右链带间隙401b能够让一对链带1上的织带通过,这样所述双向拉头3才能够在一对链带上进行正向方向与反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右两侧边呈夹层结构,如图2与图5所示,所述第二板体42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层壁体423与第二层壁体424,所述第一层壁体423与第二层壁体424间隔布置从而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右两侧形成左夹槽与右夹槽,所述水平左连接板51a插入到所述左夹槽中,所述水平右连接板51b插入到所述右夹槽中,所述第二板体42的第二左安装孔426a与第二右安装孔426b贯通所述第一层壁体423与第二层壁体424,这样,所述左改变件5a的水平左连接板51a通过所述左摆轴53a摆动连接到所述左夹槽的第一层壁体423与第二层壁体424上,所述右改变件5b的水平右连接板51b通过所述右摆轴53b摆动连接到所述右夹槽的第一层壁体423与第二层壁体424上。这样有利于提高所述左改变件5a、右改变件5b与第二板体42的连接强度,由所述所左改变件5a、右改变件5b所界定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更稳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板体41的左侧壁体上设置有左安装辅助孔411a,在所述第一板体41的右侧壁体上设置有右安装辅助孔411b,所述左安装辅助孔411a、右安装辅助孔411b分别与所述第二左安装孔426a、第二右安装孔426b相对应,这样,安装夹具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左安装孔426a与第二右安装孔426b伸入到所述第二板体42的下方为安装所述左摆轴53a、右摆轴53b提供辅助支撑,有利于提高所述双向拉头3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拉链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止91、下止92,所述上止91把一对所述链带1的左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92把一对所述链带1的右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91与下止92的宽度不大于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40的宽度,由于所述上止91与下止92是固定构件并不随一对所述链带1的分离而分离,这样,在所述双向拉头3移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时所述上止91或下止92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3的链牙通道40中。这有利于在所述双向拉头3在进行反向移动时,所述左改变件5a或右改变件5b能够轻松地移动到所述上止91或下止92的两侧从而实现收窄所述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40的宽度。
以所述双向拉头3进行正向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K方向)移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拉片9在外部驱动力驱动作用下拉动所述致动件6,所述致动件6因受力不仅能够在所述滑轨45上相对所述基座4进行正向方向滑动,而且也能带着整个所述双向拉头3在所述链牙2上沿正向方向移动。所述致动件6上的左翼边63a在进行正向移动过程中能够碰触所述左改变件5a上的第一左定位柱54a进而推动所述左改变件5a位于链牙输入端的壁体向外侧摆动,所述左改变件5a位于链牙输出端的壁体会相应地向中间摆动并部分伸入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而所述右翼边63b在进行正向移动过程中能够碰触所述右改变件5b上的第一右定位柱54b进而推动所述右改变件5b位于链牙输入端的壁体向外侧摆动,所述右改变件5b位于链牙输出端的壁体会相应地向中间摆动并部分伸入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如图2所示,当所述左改变件5a的第二左定位柱55a摆动到所述第二左凹坑422a中并相结合,所述右改变件5b的第二右定位柱55b摆动到所述第二右凹坑422b中并相结合,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停止摆动;此时,所述左改变件5a与右改变件5b将所述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界定为沿链牙移动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八字形槽道。在这个状态下,所述致动件6能够进一步驱动所述基座4一起在链牙2上作正向方向移动,一对没有啮合的链牙2能够通过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3中并沿所述八字形槽道并向链牙输出端方向移动,而由于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宽度收窄从而能够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2逐渐收拢并啮合在一起后再离开链牙输出端。当所述双向拉头3沿正向方向行进到所述链带1或者说所述链牙2的最左端位置时,所述上止91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并让所述双向拉头3止步,所述双向拉头3对位于其正前方的不论是已经打开的链牙2或没有打开的链牙2全部予以啮合整理完成。如果此后位于其后方(也即与所述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又出现被打开的链牙2,则反向移动所述双向拉头3到所述链牙2右端的终点位置,反向移动时对所述链牙2的啮合方法与上述正向啮合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双向拉头3的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因所述双向拉头3的移动方向的改变而调换。
第二种实施例:
如图6~图8所示,所述双向拉头3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板体4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1上方的第二板体42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的中央柱体43,所述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之间布置有能够让链牙2通过的链牙通道40,所述中央柱体43将链牙通道40的中央区域分隔为能够让所述拉链1的左、右链牙2通过的左链牙通道40a、右链牙通道40b。在所述第一板体4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左竖向侧板418a以及第一右竖向侧板418b,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以及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所述第一左竖向侧板418a与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第一右竖向侧板418b与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分别相对布置但并未完全封闭所述第一板体41与第二板体42之间空间的左、右侧而是预留有能够让链带1穿过的链带间隙;所述第一左竖向侧板418a、第一右竖向侧板418b、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以及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用于阻挡进入到链牙通道40中的链牙2沿左右两个方向脱出。由于所述双向拉头3正向方向移动与反向方向移动只是移动方向相反而动作原理是相同的,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双向拉头3沿正向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K方向)移动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分置在所述中央柱体43两端部的两个改变件(5c、5d),分别为布置在所述中央柱体43前方链牙输入端的前改变件5c以及布置在所述中央柱体43后方链牙输出端的后改变件5d,这便于所述前改变件5c与后改变件5d能够对这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40的宽度进行管理。所述前改变件5c与后改变件5d结构相同但前后放置的朝向相反。呈鞍马状的所述前改变件5c包括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之间的前横壁53c,所述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呈八字形排列从而形成八字形槽道,所述后改变件5d包括后左侧壁51d、后右侧壁52d以及后横壁53d,所述后左侧壁51d、后右侧壁52d同样呈八字形排列。在所述第二板体42位于所述链牙输入端一侧的壁体上设置有前左通孔425c、前右通孔426c,位于所述链牙输出端一侧的壁体上设置有后左通孔425d、后右通孔426d,所述前改变件5c骑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链牙输入端一侧,所述后改变件5d骑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链牙输出端一侧,以位于所述链牙输入端一侧的所述前改变件5c为例,能够上下移动的所述改变件(5c、5d)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所述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能够穿过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前左通孔425c、前右通孔426c延伸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把这一端的链牙通道40改变为八字形槽道,通过所述八字形槽道能够引导一对没有啮合而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2逐渐收拢使其啮合;第二种状态是所述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能够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前左通孔425c、前右通孔426c中并让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板体41之间留有能够让所述链牙通过的高度,同时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的具有较宽的宽度,这有利于让一对没有啮合而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2进入所述双向拉头3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链牙输入端设置有前凹坑420a,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链牙输出端的设置有后凹坑420b,所述前改变件5c设置在所述前凹坑420a中,所述前改变件5d设置在所述后凹坑420b中,由于两个凹坑的结构相同只是朝向相反,所述前凹坑420a包括有前底壁421c,前左通孔425c、前右通孔426c布置在所述前底壁421c上,所述前改变件5c骑在所述前凹坑420a的前底壁421c上,所述前左侧壁51c、前右侧壁52c能够穿过所述前凹坑420a的前底壁421c延伸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从而对所述链牙通道40的宽度进行管理。同理所述后凹坑420b包括有后底壁421d,所述后改变件5d的后左侧壁51d、后右侧壁52d能够穿过布置在所述后底壁421d上的所述后左通孔425d、后右通孔426d延伸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致动件6,所述致动件6包括连接块62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块62前、后两端的前滑动块61a、后滑动块61b,所述前滑动块61a、后滑动块61b上分别设置有前长条槽610a、后长条槽610b,所述第二板体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所述致动件6通过所述前长条槽610a与后长条槽610b套装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上并能够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的引导下沿正反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上设置有前限位块46a,所述后定位柱45b上设置有后限位块46b,通过所述前限位块46a与后限位块46b能够很好地防止所述致动件6脱出以及限定所述致动件6的移动最大行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通过移动所述致动件6还能够影响所述前改变件5c与后改变件5d移动从而让所述前改变件5c与后改变件5d对链牙通道40两端的宽度实施管理。所述前滑动块61a的下端面具有呈坡状的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3c,所述后滑动块61b下端面具有呈坡状的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3d,并且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3c与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3d是沿轴向相向布置。进一步的,在所述前改变件5c的顶端面设置有呈坡状的第二前顶压工作面54c,所述后改变件5d的顶端面设置有呈坡状的第二后顶压工作面54d。这样,所述致动件6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3c与第二前顶压工作面54c推动所述前改变件5c向下移动,或者借助于所述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3d与第二后顶压工作面54d推动所述后改变件5d向下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10所示,所述拉链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止91、下止92,所述上止91把一对所述链带1的左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92把一对所述链带1的右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91与下止92的宽度不大于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40的宽度,由于所述上止91与下止92是固定构件并不随一对所述链带1的分离而分离,这样,在所述双向拉头3移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时所述上止91或下止92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的链牙通道40中。这有利于所述双向拉头3在进行反向移动时,所述左改变件5a或右改变件5b能够轻松地移动到所述上止91或下止92的两侧从而实现收窄所述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40的宽度。
以所述双向拉头3进行正向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K方向)移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拉片9在外部驱动力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致动件6先在所述前定位柱45c与后定位柱45d上相对所述基座4进行正向方向滑动。在所述基座4的链牙输出端,所述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3d在作正向方向移动过程时与第二后顶压工作面54d相碰触并推动所述后改变件5d下移动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中从而让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改变为八字形槽道并保持在这个状态;而在所述基座4的链牙输入端,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3c作正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二前顶压工作面54c并为所述前改变件5c腾挪出不妨碍所述前改变件5c向上移动的上方空间。在所述致动件6向前移动到与所述前限位块46a相结合时,所述致动件6会驱动所述基座4一起在所述链牙2上进行正向移动,这样,没有啮合且并排排列的一对链牙2从链牙输入端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时,所述链牙2能够向上挤压所述前左侧壁51c与前右侧壁52c从而让所述前改变件5c向上移动,所述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由八字形槽道恢复到较宽的原始状态从而让没有啮合的链牙2能够方便地进入;没有啮合的链牙2在继续向链牙输出端的八字形槽移动并啮合到一起后再离开所述双向拉头3。当所述双向拉头3沿正向方向行进到所述链带1或者说所述链牙2的最左端位置时,所述上止91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并让所述双向拉头3止步,所述双向拉头3对位于其正前方的不论是已经打开的链牙2或没有打开的链牙2全部予以啮合整理完成。如果此后位于其后方(也即与所述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又出现被打开的链牙2,则反向移动所述双向拉头3到所述链牙2右端的终点位置,反向移动时对所述链牙2的啮合方法与上述正向啮合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双向拉头3的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因所述双向拉头3的移动方向的改变而调换。
第三种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4包括第一板体4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41上方的第二板体42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的中央柱体(图中被所述第二板体遮挡而未示出),所述第一板体41、第二板体42之间布置有能够让链牙2通过的链牙通道40。在所述第二板体42的左右两侧边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与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所述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与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并未完全封闭所述第一板体41与第二板体42之间空间的左右两侧而是预留有能够让链带2穿过的链带间隙,所述第二左竖向侧板428a与第二右竖向侧板428b用于阻挡进入到链牙通道40中的链牙2沿左右两个方向脱出。两个呈鞍马状的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的活动布置方式与第二种实施例相同。
但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不同,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左、右两侧的左压条7a与右压条7b,所述左压条7a与右压条7b位于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的上方,所述左压条7a、右压条7b与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之间布置有顶压弹簧8。所述顶压弹簧8能够为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提供移向到所述链牙通道40中的弹簧作用力,但如果在所述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下方提供相反的作用力并克服所述顶压弹簧8的弹簧作用力就能够让所述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向离开所述链牙通道4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双向拉头3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42上的致动件6,所述致动件6的两端设置有前长条槽610a与后长条槽(在图9中未示出),述第二板体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上设置有前限位块46a,在所述后定位柱45b上设置有后限位块46b,所述致动件6通过所述前长条槽610a与后长条槽套装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上并能够在所述前定位柱45的引导下沿正反方向移动。在所述致动件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块61a、后滑动块61b,所述前滑动块61a的下端面具有呈坡状的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5a,所述后滑动块61b下端面具有呈坡状的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5b,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5a与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5b沿轴向相向布置。这样,所述致动件6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5a、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5b推动所述前改变件5c、后改变件5d向下移动。
以所述双向拉头3进行正向方向(如图1中标示的K方向)移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拉片9在外部驱动力驱动作用下驱动所述致动件6先在所述前定位柱45a与后定位柱45b上相对所述基座4进行正向方向滑动。在所述基座4的链牙输出端,所述第一后顶压工作面65b在作正向方向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后改变件5d的后横壁53d相碰触,在所述致动件6与顶压弹簧8的共同作下所述后改变件5d下移动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中从而让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40改变为八字形槽道并保持在这个状态;而在所述基座4的链牙输入端,所述第一前顶压工作面65a在作正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前改变件5c的前横壁53c并为所述前改变件5c腾挪出不妨碍前改变件5c向上移动的上方空间,但此时在所述顶压弹簧8的作用下仍留在所述链牙通道40中。在所述致动件6向前移动到与所述前限位块46a相结合时,所述致动件6会驱动所述基座4一起在所述链牙2上进行正向移动,这样,没有啮合且并排排列的一对链牙2从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进入所述双向拉头3时,所述链牙2能够向上挤压所述前左侧壁51c与前右侧壁52c,在克服所述顶压弹簧8的向下作用力后能够让所述前改变件5c向上移动,所述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40由八字形槽道恢复到较宽的原始状态从而让没有啮合的链牙2能够方便地进入,而在所述顶压弹簧8的作用下所述前改变件5c是轻压在所述链牙2上,但这并不影响链牙2的移动,反而是能够控制所述链牙4与第二板体42之间的活动间隙让链牙的移动更为稳定;没有啮合的链牙2在继续向链牙输出端的八字形槽移动并啮合到一起离开所述双向拉头3。当所述双向拉头3沿正向方向行进到所述链带1或者说所述链牙2的最左端位置时,所述上止91进入所述链牙通道40并让所述双向拉头3止步,所述双向拉头3对位于其正前方的不论是已经打开的链牙2或没有打开的链牙2全部予以啮合整理完成。如果此后位于其后方(也即与所述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又出现被打开的链牙2,则反向移动所述双向拉头3到所述链牙2右端的终点位置,反向移动时对所述链牙2的啮合方法与上述正向啮合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双向拉头3的链牙输入端与链牙输出端因所述双向拉头3的移动方向的改变而调换。

Claims (8)

1.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用于对所述双向拉头两边所分别打开的链牙实施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拉头包括基座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改变件,以所述基座为基础构建有用于链牙通过的链牙通道,所述改变件用于对所述基座的至少两端位置的链牙通道宽度分别实施管理,其中,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所述改变件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链牙通过时啮合起来滑出所述双向拉头,同时也能够让当前的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宽度适合于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头,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所述改变件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构建为沿链牙移动方向逐渐变窄的八字形槽道,所述八字形槽道能够引导一对没有啮合而左右并排排列的链牙逐渐收拢使其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件呈条状而且在所述改变件中央位置设置有摆轴,两个所述改变件通过其摆轴分别摆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右两边,两个所述改变件分别延伸到所述基座的两端位置,两个所述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摆动并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八字形槽道,同时将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能够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件呈鞍马状具有左、右侧壁并且所述左、右侧壁构建出所述八字形槽道;两个所述改变件分置在所述基座的两端部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基于所述双向拉头当前移动方向所确定的链牙输出端和链牙输入端,位于链牙输出端的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伸入到链牙通道中从而能够将链牙输出端的链牙通道构建为八字形槽道,位于链牙输入端的改变件响应于所述双向拉头的移动而向上移动避让链牙从而让链牙输入端的链牙通道改变为能够让一对没有啮合并左右排列的链牙并排通过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双向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响应于驱动所述双向拉头正、反移动的驱动力而能够在所述基座上对应地移动,所述改变件响应于所述致动件的移动而对链牙通道的宽度实施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方的第二板体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中央柱体,所述链牙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所述中央柱体将链牙通道的中央区域的分隔为能够让拉链的左、右链牙通过的左链牙通道、右链牙通道,所述致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7.拉链,包括一对链带,在一对所述链带内侧分别设置有链牙;其特征在于,在一对所述链牙上滑动设置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双向拉头;一对所述链带内侧的全部链牙中包含有快脱链牙区,所述快脱链牙区链牙的啮合力度适合于能够在不借助于所述双向拉头的情况下被打开,所述双向拉头用于将其两边中的任何一边上的已经打开的链牙予以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止、下止,所述上止把一对所述链带的左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止把一对所述链带的右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止与下止的宽度不大于链牙输出端链牙通道的宽度,在所述双向拉头移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时,所述上止或下止的至少部分能够进入到所述双向拉头的链牙通道中。
CN202011562412.6A 2020-12-25 2020-12-25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Pending CN1124258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412.6A CN112425866A (zh) 2020-12-25 2020-12-25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412.6A CN112425866A (zh) 2020-12-25 2020-12-25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5866A true CN112425866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2412.6A Pending CN112425866A (zh) 2020-12-25 2020-12-25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58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600B (zh) * 2023-02-04 2024-02-01 墾青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開尾拉鏈之下止裝置及其組裝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600B (zh) * 2023-02-04 2024-02-01 墾青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開尾拉鏈之下止裝置及其組裝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25735B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quick open-type slide fastener
CN112425866A (zh)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TWI375535B (zh)
JP3618288B2 (ja) 線条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554225B (zh) zipper
CN107495547B (zh) 方便双头脱开的拉链
CN213785739U (zh) 双向啮合拉链用的双向拉头及拉链
JPWO2012144003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上下噛み合わせ式スライダー
CN214103491U (zh) 双向切换啮合式拉链头及拉链
CN214103490U (zh) 仿开关式双向拉链头及拉链
US20240000199A1 (en)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for slide fastener
CA1068477A (en) Three-way slide fastener
CN112401416A (zh) 双向切换啮合式拉链头及拉链
US11140949B2 (en) Dock slider
CN112425867A (zh) 仿开关式双向拉链头及拉链
US20180070684A1 (en) Link chain zipper device
TWI484926B (zh) Zipper with slider and zipper
JPS582683B2 (ja) 開離嵌插具付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左右ストリンガ−仮組合せ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01019283Y (zh) 抽屉及滑轨
CN210054846U (zh) 拉链并链机构
CN210445910U (zh) 包含活动尾止的拉链
CN213074739U (zh) 一种桥型自锁拉头
CN213154416U (zh) 一种尼龙互拼拉链
CN217827000U (zh) 防滑拉链
DE837683C (de) Reissverschlu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1

Address after: 448000 East of Longjing Avenue and North of Fuyao Second Road, Duodao District,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aiyi (Hubei) Zipper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4100 No.116 Jinjia Avenue, Huimin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KAIYI (ZHEJIANG) GARMENT FITTING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