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7574A -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7574A
CN112417574A CN202011498736.8A CN202011498736A CN112417574A CN 112417574 A CN112417574 A CN 112417574A CN 202011498736 A CN202011498736 A CN 202011498736A CN 112417574 A CN112417574 A CN 11241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particles
void
model
ga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87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987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7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7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Road Rep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首先计算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并记录各档空隙的最大值Nimax,还包括第一步,建模;第二步,收集砂浆颗粒;第三步,删除并记录砂浆颗粒;第四步,还原模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能够分析空隙位置分布不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填补了目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空白,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多次重复建模,有利于快捷计算且提高了不同空隙级配模型对比分析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大,空隙数目多,虽然空隙的存在能够快速排出路表水分,但是空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面病害的发生,使得不同沥青混凝土之间存在性能差异,主要表现在路面永久变形、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目前虽然已经对空隙数量、空隙尺寸、空隙结构等有一定研究,但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研究较少。因此,关于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级配对大空隙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形等方面的影响十分必要。
离散元建模与仿真是土木工程材料领域一种热门的研究方法,能够生成不同细观特征(空隙数量、级配、空隙率)的虚拟试件,该技术可以将特定的空隙特征应用于虚拟模型研究。然而,由于离散元建模过程中空隙位置根据随机函数生成,在分析不同模型时会由于多次调用随机函数使得空隙位置无法保持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建模方法使得每次分析不同级配空隙时空隙分布位置差异较小,提高空隙级配建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便评价空隙级配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供
技术方案: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首先计算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并记录各档空隙的最大值Nimax,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模——
在离散元模型中用预设半径的基球在合适的空隙等效直径区间进行建模,所述的空隙等效直径为等面积圆形空隙的等效直径;
第二步,收集砂浆颗粒——
根据多组不同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统计出每组中各档粒径对应的最大个数并生成对应个数的基点,所述基点为由离散元中math.random均匀分布函数随机生成的x轴、y轴坐标,在每一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下通过搜索接触的方式寻找周边的六个接触颗粒,且所述六个接触颗粒均为砂浆颗粒,若不满足要求,则再次创建随机坐标,直至满足要求;
第三步,删除并记录砂浆颗粒——
删除基点砂浆颗粒及其附近的砂浆颗粒,重复删除步骤,直至每档空隙删除个数为Nimax,所述Nimax为每一档砂浆颗粒个数的最大值;记录下每一次删除的砂浆颗粒的ID号;
第四步,空隙级配模型建立
从所有记录的砂浆颗粒中依次挑选NNi个与基球半径相同的砂浆颗粒,还原第一步的模型后删除挑选的砂浆颗粒,完成空隙级配模型的建立。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合适的空隙等效直径区间包括0.8~1mm、1mm~2mm、2mm~3mm及3mm~4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寻找接触颗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通过离散元中ball.near函数寻找基点位置最近的颗粒;
步骤2:判断步骤1中搜索到的颗粒是否属于砂浆颗粒并且存在6个接触,如果满足,则删除该颗粒及与该颗粒接触的砂浆颗粒;如果不满足,则继续寻找直至找到基点位置满足要求的砂浆颗粒;
步骤3:删除步骤2中寻找到的满足要求的砂浆颗粒及与其解除的砂浆颗粒若干个;
步骤4:重复步骤1~3,直至满足各档空隙所需的个数。
作为优选,在第四步中,将所有被删除颗粒的ID号记录进txt中,并通过excel的0-1分布按顺序排列后生成可供pfc识别的命令行,调用该命令行直接删除原模型中的砂浆颗粒从而生成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模型。
作为优选,所述计算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根据空隙级配对应的各档空隙直径通过率计算出各档空隙占比,记为实际面积占比;
步骤102:挑选要模拟的空隙粒径范围,将该范围内各档空隙的实际面积占比转化为模型占比Si,默认空隙直径只有该范围内的各档空隙构成,其余直径空隙不参与计算;
步骤103:根据模型占比计算出各档空隙数目
Figure BSA0000228001040000041
式中A为模型空隙总面积,由模型总面积与空隙率的乘积算得,di取为0.4的整数倍;
步骤104:分别计算出不同k、λ下的各档空隙数目的最大值Nimax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采用正三角形堆积的方式生成由基球半径为0.4mm组成的长300mm、宽50mm的车辙板模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能够分析空隙位置分布不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填补了目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空白,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多次重复建模,有利于快捷计算且提高了不同空隙级配模型对比分析的可靠性;本发明基于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特征建立的模型,具有代表性和后续仿真研究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空隙级配离散元模型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离散元软件pfc构建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模型的方法,首先根据函数
Figure BSA0000228001040000042
中的形状参数k和比例参数λ,计算出各档空隙直径范围内的空隙面积占比,各档空隙数目
Figure BSA0000228001040000043
A=300×50×VV,式中A为模型空隙总面积,由模型总面积与空隙率的乘积算得,di取为0.4的整数倍,VV为空隙率,统计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记录下各档空隙的最大值Nimax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离散元中hexagonal命令在离散元中采用正三角形堆积的方式生成由0.4mm半径的圆形颗粒组成的长300mm、宽50mm的车辙试件,保存试件模型。
第二步,利用math.random函数生成x轴、y轴基点坐标,并搜索基点附近砂浆颗粒,通过搜索接触的方式寻找周边的六个接触,要求接触另一端颗粒均为砂浆颗粒。若不满足要求,则再次创建随机坐标,直至满足要求;
第三步,通过ball.delete函数分别删除包含基点附近处的砂浆颗粒1、4、9、16,以分别模拟直径为0.8mm、1.6mm、2.4mm、3.2mm的空隙;每一档空隙重复第三步Nimax次,将每一次被删除砂浆颗粒的ID号记录进数组中,并保存成可由pfc直接识别的命令行,可供后期直接调用删除对应颗粒。
第四步,每一档粒径空隙删除了0.4mm的砂浆颗粒共NNi=Ni×j,其中j=1,4,9,16。从所有被记录颗粒中依次挑选NNi个。利用restore命令还原步骤二的模型后删除挑选的砂浆颗粒,完成空隙级配模型的建立。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阐述说明。
不断调试两参数,由面积占比统计0.8mm-1mm、1mm-2mm、2mm-3mm、3mm-4mm四档的通过率以计算模型占比,再次经过威布尔分布拟合后获取了一下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Figure BSA0000228001040000061
根据各组的空隙通过率曲线,可以计算出各档模型占比,如下表所示:
Figure BSA0000228001040000062
模型由半径0.4mm的基球组成,为了方便后续的空隙生成,本实施例在0.8-1mm只选用直径0.8mm的小球作为空隙,在1.0-2.0mm只选用直径1.6mm的小球作为空隙,在2.0-3.0mm只选用直径2.4mm的小球作为空隙,在3.0-4.0mm只选用3.2mm的小球作为空隙。为了后期空隙面积的准确性,将1个直径1.6mm小球视为4个直径0.8mm的小球组成,将1个直径2.4mm小球视为9个直径0.8mm的小球组成,以此类推。最后,根据每一档所需面积,即可计算出各档小球个数。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每个空隙分布位置的不同会改变离散元模型的接触键的空间分布,即使空隙级配一致和空隙率一致,得到的粘结失效个数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新的空隙建模方法,
首先,计算出不同的空隙级配下各档小球个数,得到五组试验中每一档小球个数的最大值Nimax
其次,生成空隙率为0的车辙板试件模型,利用math.random随机数生成各档空隙的基点坐标。寻找离基点坐标最近的颗粒,判断是否属于砂浆以及存在6个接触。因为正三角形堆积决定了一个颗粒周边最多有6个颗粒接触,删除的目的是为了构造特定尺寸的空隙块,当条件成立后,删除该颗粒以及在此接触上的砂浆颗粒,总计删除的颗粒数1、4、6、9个,删除9个颗粒是在删除6个砂浆颗粒的基础上继续删除基点最近的砂浆颗粒三个。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每档空隙删除个数为Nimax。考虑到此方法会误删集料颗粒,所以需先将所有集料颗粒信息记录并且删除,待空隙形成后重新生成集料颗粒。
然后,记录并调用数据。记录所有被删除砂浆颗粒的ID号,在txt中生成一个可供pfc调用的命令行,将砂浆颗粒ID号通过EXCEL中的0-1分布函数按升序依次排列。还原车辙板模型后,按需在每一档空隙中挑选NNi个进行删除,完成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建模。
建模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不同空隙级配模型的空隙位置大致不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隙位置分布对于后续分析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可知,本发明能够构造出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的级配特征,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分析不同空隙级配对于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首先计算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并记录各档空隙的数目最大值Nimax,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模——
在离散元模型中用预设半径的基球在合适的空隙等效直径区间进行建模,所述的空隙等效直径为等面积圆形空隙的等效直径;
第二步,收集砂浆颗粒——
根据多组不同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统计出每组中各档粒径对应的最大个数并生成对应个数的基点,所述基点为由离散元中math.random均匀分布函数随机生成的x轴、y轴坐标,在每一组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下通过搜索接触的方式寻找周边的六个接触颗粒,且所述六个接触颗粒均为砂浆颗粒,若不满足要求,则再次创建随机坐标,直至满足要求;
第三步,删除并记录砂浆颗粒——
删除基点砂浆颗粒及其附近的砂浆颗粒,重复删除步骤,直至每档空隙删除个数为Nimax,所述Nimax为每一档砂浆颗粒个数的最大值;记录下每一次删除的砂浆颗粒的ID号;
第四步,空隙级配模型建立
从所有记录的砂浆颗粒中依次挑选NNi个与基球半径相同的砂浆颗粒,还原第一步的模型后删除挑选的砂浆颗粒,完成空隙级配模型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适的空隙等效直径区间包括0.8~1mm、1mm~2mm、2mm~3mm及3mm~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寻找接触颗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通过离散元中ball.near函数寻找基点位置最近的颗粒;
步骤2:判断步骤1中搜索到的颗粒是否属于砂浆颗粒并且存在6个接触,如果满足,则删除该颗粒;如果不满足,则继续寻找直至找到基点位置满足要求的砂浆颗粒;
步骤3:删除步骤2中寻找到的满足要求的砂浆颗粒及与其接触的砂浆颗粒若干个;
步骤4:重复步骤1~3,直至满足各档空隙所需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步中,将所有被删除颗粒的ID号记录进txt中,并通过excel的0-1分布按顺序排列后生成可供pfc识别的命令行,调用该命令行直接删除原模型中的砂浆颗粒从而生成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模型。
5.根据利要求1所述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不同空隙级配下的各档空隙数目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根据空隙级配对应的各档空隙直径通过率计算出各档空隙占比,记为实际面积占比;
步骤102:挑选要模拟的空隙粒径范围,将该范围内各档空隙的实际面积占比转化为模型占比Si,默认空隙直径只有该范围内的各档空隙构成,其余直径空隙不参与计算;
步骤103:根据模型占比计算出各档空隙数目
Figure FSA0000228001030000031
式中A为模型空隙总面积,由模型总面积与空隙率的乘积算得,di取为0.4的整数倍;
步骤104:分别计算出不同k、λ下的各档空隙数目的最大值Nima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采用正三角形堆积的方式生成由基球半径为0.4mm组成的长300mm、宽50mm的车辙板模型。
CN202011498736.8A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Pending CN112417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8736.8A CN112417574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8736.8A CN112417574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7574A true CN112417574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8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8736.8A Pending CN112417574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75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116A (zh) * 2021-06-15 2021-09-07 浙江工业大学 按指定级配孔隙率生成均质土样的离散元土样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7793A (ja) * 2003-06-25 2005-02-24 Kenji Izumo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内の空隙管理方法
CN103218480A (zh) * 2013-03-20 2013-07-24 东南大学 一种随机构建沥青混合料多层次结构仿真模型的方法
CN104537674A (zh) * 2015-01-08 2015-04-22 东南大学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
CN106126820A (zh) * 2016-06-24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生成的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数值模拟方法
CN108509686A (zh) * 2018-03-06 2018-09-07 东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各向异性多尺度损伤变量量化方法
CN109001049A (zh) * 2018-01-12 2018-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元的钢桥面铺装层间剪切试验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7793A (ja) * 2003-06-25 2005-02-24 Kenji Izumo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内の空隙管理方法
CN103218480A (zh) * 2013-03-20 2013-07-24 东南大学 一种随机构建沥青混合料多层次结构仿真模型的方法
CN104537674A (zh) * 2015-01-08 2015-04-22 东南大学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
CN106126820A (zh) * 2016-06-24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生成的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数值模拟方法
CN109001049A (zh) * 2018-01-12 2018-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元的钢桥面铺装层间剪切试验模拟方法
CN108509686A (zh) * 2018-03-06 2018-09-07 东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各向异性多尺度损伤变量量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天竺;: "基于颗粒流程序的沥青混合料单边切口梁试验模拟分析", 上海公路, no. 01, 31 March 2013 (2013-03-31) *
周军;: "空隙形态及分布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层断裂行为的影响", 北方交通, no. 12, 28 December 2016 (2016-12-28) *
基敏雪;王宏畅;: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孔沥青混合料细观空隙特征规律", 中外公路, no. 05, 25 October 2018 (2018-10-25) *
李智;王子硕;邓志刚;吴文亮;孙杨勇;: "沥青混合料三维仿真设计及虚拟剪切试验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8, 15 August 2018 (2018-08-15) *
陈俊;黄晓明;: "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断裂过程模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7, 15 July 2012 (2012-07-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116A (zh) * 2021-06-15 2021-09-07 浙江工业大学 按指定级配孔隙率生成均质土样的离散元土样制备方法
CN113361116B (zh) * 2021-06-15 2024-04-09 浙江工业大学 按指定级配孔隙率生成均质土样的离散元土样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tty et al.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Leao et al. Simulating urban growth in a developing nation’s region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a-based model
CN104677363B (zh) 一种道路生成方法和装置
Pittman et al. A measurement study of virtual populations in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games
CN112417574A (zh) 一种大空隙沥青混凝土空隙级配的离散元建模方法
CN106850321A (zh) 一种集群服务器的模拟测试系统
CN109030246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虚拟重复荷载蠕变试验方法
CN112712169A (zh) 基于图卷积的全残差深度网络的模型建立方法及应用
CN112258643A (zh) 岩土边坡任意形状落石运动轨迹三维分析方法
CN112199894A (zh) 一种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CN112347670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响应面的堆石料蠕变参数预测方法
CN113836625A (zh) 一种基于能力谱法的输电塔抗震性能等级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12199850A (zh) 一种基于过程特征的系统弹性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CN115481559A (zh) 基于相交判别和凸优化的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07239629B (zh) 一种岩石结构面实验室合理尺寸确定的分形维数分析方法
CN107704653B (zh) 一种水泥基材料三维颗粒分组均匀化投放方法
CN116561875B (zh) 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
CN109684297B (zh) 一种三维激光扫描海量点数据存储方法
CN111077894A (zh) 一种确定待清扫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15346A (zh)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颗粒模型损伤表征方法
CN113405966B (zh) 一种水泥基材料颗粒堆积体系孔径分布计算方法
Mongold et al. Simulating post-disaster landlord residence and rental unit recovery
CN116259375A (zh) 沥青混合料三维细观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iabin et al.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in dynamic slip sweep efficiency estimation and optimization
CN115468689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力链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