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2841A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2841A
CN112412841A CN201910785883.4A CN201910785883A CN112412841A CN 112412841 A CN112412841 A CN 112412841A CN 201910785883 A CN201910785883 A CN 201910785883A CN 112412841 A CN112412841 A CN 112412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otor structure
air supply
fan blade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85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2841B (zh
Inventor
邱水兵
罗伟锦
叶似锦
梁显堂
陈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858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2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2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2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2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2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6Linear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扇叶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扇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结构内或外,且扇叶和支撑结构中设于内侧的一个的中空结构形成贯通的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扇叶直接连接;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可拆卸连接,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驱动装置与扇叶之间的偏心设置,可减小整体的空间占用,还可根据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改变转子结构以及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有利于实现轻量化,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风扇电机由内外相互套设的定子和转子构成,在电机对外驱动时,通过定子驱动转子进而带动电机的转轴转动实现扇叶或其它负载的运转,其中,定子和转子同轴设置,且需在周向方向形成封闭结构,转轴会沿轴向向外伸出,从而使得由于电机自身的结构的限制,会增加整个产品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定子与转子的相互位置关系不灵活,不利于风扇的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扇叶为中空结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扇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结构内或外,且扇叶和支撑结构中设于内侧的一个的中空结构形成贯通的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转子结构,转子结构与扇叶直接连接;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包括扇叶、支撑结构、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通过扇叶的转动,搅动空气形成气流,并使气流向送风装置的出风侧流动,实现送风装置的运行;通过在扇叶可转动地设有支撑结构内或外,以在扇叶沿径向方向的内侧设有过风通道,使空气能够由扇叶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从而减少扇叶对气流的阻挡,增大送风装置的出风气流,有利于保持出风气流的稳定,可以理解,在扇叶转动地设于支撑结构内时,扇叶内侧可直接设有过风通道,在扇叶转动地设于支撑结构外时,过风通道设于支撑结构内,但在扇叶套设于支撑结构外的基础上,过风通道也可以理解为设于扇叶的内侧。具体地,扇叶与支撑结构均具有中空结构,扇叶可以整体设于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中,由扇叶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也可以是支撑结构整体设于扇叶的中空结构内,有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可以理解,传统的风扇在扇叶的转动轴的位置无过风通道,会在局部对气流产生阻挡,出风侧的气流容易产生气旋,造成气流紊乱。
此外,通过转子结构直接与扇叶连接,从而取消了传统风扇中的驱动轴,改变了传统风扇中的定子结构以及转子结构相对于扇叶的设置方式,使定子结构无需与扇叶沿轴向设置,从而可减小送风装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有效降低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设计。可选地,转子结构可设于扇叶的外侧面、内侧面、端面,还可以同时设于侧面和端面上,甚至也可以根据扇叶的结构特点设于其他可以与扇叶直接连接的位置,只需在定子结构的驱动下,转子结构无需驱动轴,直接对扇叶驱动即可实现方案。此外,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改变了现有传统送风装置中定子的结构,即无需在转子结构内或外沿周向形成封闭环状结构或对称结构,仅需将至少一个定子铁芯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即设于转子结构的一侧即可驱动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运动;同时,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还可进一步减小送风装置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尤其可以缩减送风装置的轴向方向的空间占用,可取消传统风扇的扇叶后方的电机安装位,有利于实现送风装置的扁平化,减小送风装置机头部分的重量以及偏心影响,减少不必要的配重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体稳定性。
其中,由于定子结构和转子结构之间可拆卸,故而在风扇的扇叶转动时,可单独将扇叶连通转子结构一起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便于操作。
还需强调的是,定子结构根据转子结构的设置位置对应设置于转子结构的一侧,使送风装置整体形成偏心结构,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扇叶。可选地,定子结构可设于转子结构沿周向方向的外侧、内侧,也可设于转子结构轴向方向的一侧,或者根据扇叶的具体结构设于其他位置。
其中,转子结构整体可以为圆环状、方形环状、椭圆环状或其它封闭环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送风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套设于支撑结构外,过风通道形成于支撑结构的内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扇叶套设于支撑结构外,即扇叶的内径尺寸大于或等于支撑结构的外径,以使扇叶可在支撑结构外绕支撑结构转动;过风通道形成于支撑结构的内侧,即支撑结构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气流可由扇叶的一端穿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以形成补偿气流,增强出风侧的气流强度。
进一步地,扇叶沿轴向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卡扣,以限制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卡扣,以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卡扣的配合限制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从而保持扇叶的稳定。具体地,第一限位部由扇叶的内侧壁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支撑结构由另一端伸入扇叶内后,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面与第一限位部相抵,在扇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卡扣对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面进行卡紧,从而限制支撑结构的周向位移,进而使扇叶在支撑结构上保持轴向方向的固定,从而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扇叶发生轴向移动,以免扇叶与支撑结构脱离或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提高送风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支撑结构的外侧壁与扇叶的内侧壁相抵,以限制支撑结构与扇叶之间的径向位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套设于扇叶外,过风通道形成于扇叶的内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结构套设于扇叶外,即支撑结构的内径尺寸大于或等于扇叶的外径,以使扇叶可在支撑结构内绕转动轴线转动;过风通道形成于扇叶的内侧,即扇叶的中空结构形成过风通道,以使气流可由扇叶的一端穿过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以形成补偿气流,增强出风侧的气流强度。
进一步地,扇叶沿轴线的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二限位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卡扣,以限制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沿轴向方向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和第二限位卡扣,以限制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从而保持扇叶的稳定。具体地,第二限位部由扇叶的外侧壁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扇叶的一端伸入支撑结构内后,支撑结构的一个端面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扇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卡扣对支撑结构的另一个端面进行卡紧,从而限制支撑结构的周向位移,进而使扇叶在支撑结构上保持轴向方向的固定,从而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扇叶发生轴向移动,以免扇叶与支撑结构脱离或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提高送风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支撑结构的内侧壁与扇叶的外侧壁相抵,以限制支撑结构与扇叶之间的径向位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结构分别设于扇叶的两端,在扇叶的轴向方向上,两个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容纳转子结构的容纳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共同对扇叶进行支撑,两个支撑结构沿轴向方向可以存在间距,即扇叶的内侧壁面或外侧壁面仅两端与支撑结构相接触,从而缩减支撑结构的轴向尺寸,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同时便于扇叶拆装。
此外,通过在扇叶的两端设置支撑结构,在扇叶的外侧壁上还可留出容纳转子结构的空间,即容纳槽,从而可减少转子结构和定子结构之间的间距,以提高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风通道沿扇叶的轴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过风通道沿扇叶的轴向设置,以使穿过过风通道流向送风装置的出风侧的气流与扇叶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多股气流相互冲散影响送风装置的整体出风气流的稳定。
进一步地,扇叶的转动轴线穿过过风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扇叶的转动轴线穿过过风通道,即至少部分过风通道沿扇叶的转动轴线由扇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从而减少扇叶的转动轴线附近对气流的阻挡,以通过过风通道补充出风气流的中心部分的气流,同时提高出风气流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在扇叶的转动轴的位置无过风通道时,会在局部对气流产生阻挡,送风装置出风气流容易产生气旋,造成气流紊乱,通过过风通道对出风气流的中心部分进行气流补充,可有效减少气旋的产生,有利于保持出风气流的稳定。
进一步地,过风通道呈圆柱状,且过风通道与扇叶同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具体限定过风通道为与扇叶同轴的圆柱状,以使穿过过风通道流向送风装置的出风侧的气流处于整体出风气流的中心,可减少气流之间的相互冲散作用,有利于穿过过风通道的气流与扇叶形成的气流相互融合,从而增强出风气流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风通道与扇叶的转动轴线呈预设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过风通道与扇叶的转动轴线呈预设角度,以使过风通道与扇叶的转动轴线呈倾斜状,以根据具体的送风需求,使穿过过风通道的气流沿预设角度流向送风装置的出风侧,并与扇叶形成的出风气流汇合形成向某一方向倾斜的气流。
具体地,预设角度为任一非零角度,进一步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0°至3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过风通道呈螺旋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旋状的过风通道,以使穿过过风通道流向送风装置的出风侧的气流以螺旋形态流动,可促进与扇叶形成的气流进行融合,有利于增强出风气流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扇叶的轴向方向上,过风通道的内径尺寸不变。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过风通道的内径尺寸沿扇叶的轴线方向保持不变,以使得过风通道的流量保持恒定,以免因过风通道的内径尺寸变化造成影响穿过过风通道的气流的流量。可以理解,若过风通道的流量过小,则无法起到补充气流的作用,若过风通道的流量过大,容易对扇叶形成的气流造成冲散,不利于气流的融合,影响送风装置的整体出风气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驱动区,驱动区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铁芯,及转子结构中与定子结构正对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驱动区,具体地,驱动区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铁芯以及转子结构中与定子结构正对的部分,即通过驱动区中定子铁芯对转子结构与定子铁芯正对的部分产生驱动力,驱动转子结构转动。其中,随着转子结构的转动,在驱动区中与定子结构正对的转子结构的部分随之改变,但所受到的驱动力不变,进而驱动转子结构持续进行转动,实现扇叶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结构具有第一曲面,第一曲面朝向转子结构,第一曲面为弧形,转子结构呈圆环形,至少部分定子结构朝向转子结构的侧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转子结构呈圆环形,定子结构具有朝向转子结构弧形的第一曲面,且至少部分第一曲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以使至少部分第一曲面与转子结构形成等间距,从而使至少部分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形成的驱动力保持均衡,有利于提高转子结构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第一曲面的至少部分弧面与转子结构的弧面相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曲面为圆弧形,转子结构呈圆环形,第一曲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转子结构呈圆环形,第一曲面为圆弧形,且第一曲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使得定子结构整体与转子结构形成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形成的驱动力在转子结构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可进一步提高转子结构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若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力大小发生变化,容易造成转子结构转动速率的改变,影响转子结构的转动稳定性。
其中,第一曲面的弧面与转子结构的弧面始终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的最大距离小于4mm。
通过设定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的最大距离小于4mm,既可满足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之间保持间隙,以防止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转动产生干涉,又可以使得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驱动力尽可能大,从而提高转子结构的转动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结构包括设于至少一个定子铁芯上且朝向转子结构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齿。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铁芯上设有定子齿,通过限定至少一个定子铁芯上朝向转子结构设置有至少两个设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齿,以通过两个定子齿形成对转子结构的磁场作用力,驱动转子结构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在该技术方案中,定子铁芯上设有定子齿,通过限定定子铁芯上的定子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对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可使转子结构依次受到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作用,产生同一方向的作用力,使转子结构向同一方向持续转动;此外,也可以对任意两个定子齿上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通过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对转子结构产生相同方向的持续的作用力,驱动转子结构向同一方向持续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齿朝向转子结构设置,以使定子绕组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可对转子产生驱动,从而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发生转动。
可以理解,至少两个定子齿可以设于同一个定子铁芯,也可以设于不同的定子铁芯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定子齿的定子铁芯,三个定子齿的定子齿靴的端面距转子结构的距离均相等。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定子结构包括具有三个定子齿的定子铁芯,且三个定子齿的定子齿靴的端面距转子结构的距离均相等,使转子结构与每个定子齿的定子齿靴的端面保持相同的间距,以确保转子结构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磁场作用力的大小保持均衡,从而提高扇叶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具有三个定子齿的定子铁芯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定子铁芯可以均布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定子铁芯上的定子齿的数量为至少三个,通过对任意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可使转子结构依次受到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作用,产生同一方向的作用力,使转子结构向同一方向持续转动;此外,也可以对任意两个定子齿上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通过两个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对转子结构产生相同方向的持续的作用力,驱动转子结构向同一方向持续转动。
例如,定子结构的定子齿的数量为三个,对三个定子绕组中相邻的两个同时通电,具体地,先对第一定子绕组和第二定子绕组通电,再对第二定子绕组和第三定子绕组通电,其中,第一定子绕组产生N极磁场对转子结构中磁性件的S极吸引,第二定子绕组产生S极磁场对转子结构中磁性件的N极吸引,对转子结构整体形成一个切向的作用力,然后,对第二定子绕组和第三定子绕组通电,第二定子绕组产生N极磁场对磁性件的N极排斥,第三定子绕组产生S极磁场对磁性件的S极排斥,使转子组件继续转动,依此循环,使转子组件不断旋转。
特别地,本申请送风装置,通过调整三个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还可实现反向运行,简言之,先对第三定子绕组和第二定子绕组通电,而后对第二定子绕组和第一定子绕组通电即可实现反向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一个磁性判断装置,磁性判断装置沿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用于获取转子结构相对于定子结构的转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沿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的磁性判断装置,用于获取转子结构相对于定子结构的转动方向,以使转子结构沿某一确定的方向进行转动,例如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其中,磁性判断装置可以为霍尔元件,还可以为其它用于检测磁性的传感器,以确定转子结构的转动方向,减少出现停转或反转等转动异常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在定子结构包括两个定子齿时,可通过对两个定子齿上的绕组分别通电或同时通电实现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具体地,在分别通电时,第一定子绕组先通N极,吸引转子结构上S极的磁性件向第一定子绕组移动,此时第二定子绕组对应的磁性件的极性为N极,随后,第二定子绕组通N极,通过排斥力驱动转子旋转,两个定子绕组依次通电即可实现转动;在同时通电时,两个定子绕组通电后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次通电,两个定子绕组的磁极分别为N-S,等转子转动至对应位置时,再调整定子绕组的磁极为S-N,从而对当前转子产生斥力,形成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铁芯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定子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定子齿,多个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多个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且每个定子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定子齿,以使与定子结构相对应的转子结构部分与定子结构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有利于转子结构在径向方向的受力均衡。进一步地,在多个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周向均匀设置时,有助于转子结构在周向方向的受力均衡,减轻了转子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保持转子结构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减小了送风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延长了送风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增加定子齿的数量,可以增大定子结构整体的磁场作用力,从而加速转子结构的转动速率,因此,可根据扇叶的转速需求,设置相应数量的定子齿,从而扩大适用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磁性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通过与磁性件对应设置的定子结构上的定子绕组的磁场,对磁性件产生作用力,且多个磁性件所受到的作用力方向相同,从而驱动磁性件转动,实现带动扇叶转动。可以理解,磁性件沿周向的长度越长,受到定子结构的磁力作用时间越长,即使转子结构仅包括一个磁性件,只要磁性件沿周向的长度足够长,仍能够在定子结构在作用下实现持续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的侧面或端面上设有多个容纳槽,磁性件对应设于容纳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的侧面或端面上设有可容纳磁性件的容纳槽,以便于磁性件在扇叶上的安装与连接,同时,容纳槽的形状与磁性件的形状相适配,以对磁性件进行限位和固定,防止磁性件在转动过程中与扇叶发生脱离或碰撞,可有效降低送风装置的磨损,提高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性件为磁性片,磁性片组成环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磁性件为磁性片,可降低单个磁性件的重量,有利于送风装置的轻量化。同时,磁性片便于在扇叶上安装,通过磁性片组成环形结构,可保持转子结构的转动过程中受力均衡,且不会导致扇叶在径向或轴向的厚度过度增加,不会对送风装置的整体形状或结构造成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性件沿周向连续设置。
通过将磁性件沿周向连续设置,使转子结构形成环形带状结构,从而使转子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受到均衡的磁力作用,有利于保持转子结构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性件沿周向均匀设置,且任两个相邻的磁性件之间存在周向间隙。
通过将磁性件沿周向均匀布置,且任两个相邻的磁性件直接存在周向间隙,使转子结构形成间断结构,且多个磁性件等沿周向间隔排列,使得每个磁性件受到的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从而保持转子结构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性件为一体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磁性件为一体结构,以便于磁性件的安装和限位,减少了多个磁性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晃动,有助于减少磁性件发生移动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以使定子结构的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相对设置,并产生相应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的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有利于缩小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之间的间距,增强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内,以使定子结构的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相对设置,并产生相应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的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内,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减少空间占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即扇叶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腔,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而将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以使定子结构沿扇叶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即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凹腔内,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同时,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减少空间占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即扇叶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腔,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而将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以使定子结构沿扇叶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即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的凹腔内,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同时,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减少空间占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且定子结构的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相对设置,并产生相应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而将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且定子结构沿扇叶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以在扇叶内不适于安装定子结构时,例如扇叶整体尺寸较小或扇叶内设有其他部件时,仍能使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以免影响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作用,同时,可以使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之间保持较小的径向间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而将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且定子结构沿扇叶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以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外,以在扇叶内不适于安装定子结构时,例如扇叶整体尺寸较小,或扇叶内设有其他部件时,仍能使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以免影响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内,且定子结构的定子铁芯沿转子结构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并产生相应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的转动。同时,可缩减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之间的径向间距,增强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即扇叶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腔,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即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凹腔内,且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沿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以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的整体尺寸,同时可通过缩减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之间的间距增大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即扇叶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腔,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而将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以使定子结构沿扇叶的径向方向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即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之内的凹腔内,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同时,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减少空间占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呈环形,即扇叶上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凹腔,通过将转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定子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即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的凹腔内,且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沿径向方向对应设置,以通过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产生的磁力作用,驱动转子结构带动扇叶转动。其中,定子结构设于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有利于缩减送风装置沿径向的整体尺寸。可以理解,在扇叶的内圈不适于安装定子结构时,例如扇叶整体尺寸较小或扇叶内设有其他部件时,仍能使定子结构与转子结构对应设置,以免影响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扇叶具体包括:第一风叶支架,以及多个第一风叶,多个第一风叶沿扇叶的周向设于第一风叶支架的外侧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具体包括第一风叶支架和多个第一风叶,通过多个第一风叶沿扇叶的周向设于第一风叶支架的外侧壁面上,以使第一风叶支架在转子结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使设于第一风叶支架的外侧壁面上的多个第一风叶扰动空气,产生气流,实现送风装置的送风运行。
进一步地,扇叶还包括:第二风叶支架,与第一风叶支架同轴设置,且第二风叶支架套设于第一风叶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叶外设有与第一风叶支架同轴的第二风叶支架,使得第一风叶可通过内侧的第一风叶支架以及外侧的第二风叶支架同时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扇叶转动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扇叶还包括:多个第二风叶,沿扇叶的周向设于扇叶的外侧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扇叶的外侧壁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风叶,可使扇叶形成内外两圈风叶,从而增大气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可以是相同形态的风叶,也可以是不同形态的风叶,例如第一风叶与第二风叶的形状不同,或者尺寸不同,或者倾斜角度不同。此外,通过设于扇叶内外两圈的多个第一风叶和多个第二风叶,还有利于对经过扇叶送出的气流的扩散运动,使得气流更加柔和,有利于提高送风装置的送风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结构设于第一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上;和/或转子结构设于第二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扇叶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风叶支架和第二风叶支架,第一风叶支架设于第二风叶支架的内侧,此时,转子结构可以设于第一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可以缩减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之间的间距,有利于增强磁力作用,增大驱动力;转子结构也可以设于第二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有利于延长扇叶受力的力臂,提高转动效率。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和第二风叶支架的内侧壁面上同时设有转子结构,以通过多个转子结构进一步增大定子结构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第二风罩与第一风罩连接后内部形成至少可容置转子结构的容纳空腔,和/或定子结构设于容纳空腔外,其中,定子结构设于容纳空腔内,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上均设有与过风通道对应的过风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通过第一风罩与第二风罩可拆卸地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随扇叶一同容置于容纳空腔内,定子结构可以对应设于多个位置,其中,定子结构设于容纳空腔内时,可使电机整体置于容纳空腔内,通过第一风罩与第二风罩对电机以及扇叶起到保护作用,以免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干涉;定子结构设于容纳空腔外时,有利于减小空间占用,便于定子结构的拆装;在定子结构包括多个定子铁芯时,也可以同时在容纳空腔内和外设有定子铁芯。此外,通过第一风罩与第二风罩可拆卸,以便对电机以及扇叶进行维护或清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的支撑结构设于第一风罩朝向第二风罩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结构设于第一风罩朝向第二风罩的一侧,即支撑结构设于第一风罩上,且在第一风罩与第二风罩连接后支撑结构处于容纳空间内,通过支撑结构对设有转子结构的扇叶进行支撑,以防止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风罩和/或第二风罩上设有通风格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风罩和/或第二风罩上设有通风格栅,以在扇叶转动时,使气流穿过第一风罩和/或第二风罩上的通风格栅进行流动,以实现送风装置的送风运行。具体地,通风格栅可以沿扇叶的轴向方向设置,也可以同时沿扇叶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底座,定子结构设于底座上,且底座与扇叶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与扇叶可拆卸连接的底座,以便于送风装置的使用,以便在扇叶进行清洗维护;而定子结构设于底座上,即定子结构可与转子结构独立拆卸,也便于定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分别进行清理和维护。可以理解,常用的风扇电机的定子与转子通常为一体安装,无法对内部进行清理,内部附着的灰尘等杂质容易对风扇电机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示出了一个无过风通道的送风装置的流线示意图;
图1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流线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机,12转子结构,122磁性件,14定子结构,142定子铁芯,144定子齿,1442定子齿靴,16支撑结构,2送风装置,21过风通道,22扇叶,222容纳槽,224第一限位部,225第一限位卡扣,226第二限位部,227第二限位卡扣,24第一风罩,26第二风罩,28通风格栅,32底座,34第一风叶支架,342第一风叶,36第二风叶支架,362第二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的实施例,其中,送风装置2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扇叶22,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内侧、外侧、内端、外端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
可选地,多个磁性件122合围形成环形,还可选地,多个磁性件122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间断的环形。
需要说明的是,偏心的电机1是指定子结构14处于转子结构12的一侧或一端,可以是轴向方向的一端,也可以是径向方向的一侧,以使定子结构14形成不连续的磁场。
可以理解的,扇叶22仅为负载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电机1应用于不同产品上时,负载的形态也发生改变,例如,在应用到滚筒洗衣机上时,负载可为洗衣机内部的转筒,在应用到破壁机或榨汁机上时,负载可为刀片。除此之外,负载还可以是台地扇、吊扇、壁扇、塔扇、冷风扇、暖风机或油烟机中的旋转组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送风装置。
实施例一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如图1和图5所示,送风装置2包括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扇叶22,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当然,定子结构14也可以对应设于容纳空腔外,或者定子结构14的多个定子铁芯142同时设于容纳空腔内或外。
其中,如图4所示,在支撑结构16套设于扇叶22内的基础上,为保证支撑结构16与扇叶22之间连接的稳定,扇叶22上设有与支撑结构16对应的第一限位部224以及三个第一限位卡扣225,从而二者可在支撑结构16的外周面上实现连接,其中,第一限位部224设于扇叶22的进风端,第一限位卡扣225设于扇叶22的出风端,更利于二者的装配。
为提高装配的效率,在第一限位卡扣225沿径向的内侧设有导向面,以利于支撑结构16的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16设于第一风罩24朝向第二风罩26的一侧,以在第一风罩24与第二风罩26连接时,支撑结构16置于容纳空腔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上均设有通风格栅28,通风格栅28沿径向分别向外延伸至第一风罩24的侧面和第二风罩26的侧面。
其中,支撑结构16呈轴承状,扇叶22套设于支撑结构16上,支撑结构16的空心部分形成一个过风通道21,可使空气能够由扇叶22的一端通过过风通道21流向另一端,支撑结构16的过风通道沿扇叶的轴向设置,且过风通道21呈直筒形,过风通道21的轴线与扇叶22的轴线相重合。
实施例二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送风装置2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扇叶22,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
其中,支撑结构16呈空心轴状,扇叶22套设于支撑结构16上,支撑结构16的空心部分形成多个直筒形的过风通道21,多个过风通道21由扇叶的进风侧向出风侧呈扩张状,每个过风通道与扇叶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相同,为0°~30°,可选地,夹角呈20°。
实施例三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送风装置2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扇叶22,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
其中,支撑结构16呈空心轴状,扇叶22套设于支撑结构16上,支撑结构16的空心部分形成一个或多个螺旋状的过风通道21,多个过风通道21绕扇叶22的轴线旋转。
实施例四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如图6所示,送风装置2包括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支撑结构16,扇叶套设于支撑结构16内,且扇叶22内设有中空结构以形成过风通道,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
其中,扇叶22的过风通道21沿扇叶22的轴向设置,且过风通道21呈直筒形,过风通道21的轴线与扇叶22的轴线相重合。
其中,如图7所示,在支撑结构16套设于扇叶22外的基础上,为保证支撑结构16与扇叶22之间连接的稳定,扇叶22上设有与支撑结构16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26以及三个第二限位卡扣227,从而二者可在扇叶22的外周面上实现连接,其中,在扇叶22的出风端,第二限位部226和三个第二限位卡扣227形成一个限制支撑结构16移动的空间,同样地,在扇叶22的进风端,也存在第二限位部226和三个第二限位卡扣227,其中在两个第二限位部226之间形成容纳转子结构12的磁性件122的容纳槽222。
为提高装配的效率,在第二限位卡扣227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导向面,以利于支撑结构16的装配。
实施例五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送风装置2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支撑结构,扇叶套设于支撑结构16内,且扇叶22内设有中空结构以形成过风通道,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
其中,扇叶22内包括多个直筒形的过风通道21,多个过风通道21由扇叶22的进风侧向出风侧呈扩张状,每个过风通道21与扇叶2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相同,为0°~30°,可选地,夹角呈20°。
实施例六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2,送风装置2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支撑结构16,扇叶22套设于支撑结构16内,且扇叶22内设有中空结构以形成过风通道,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24和第二风罩26,第二风罩26与第一风罩24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纳空腔,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设于容纳空腔内。
其中,扇叶22的空心部分形成一个或多个螺旋状的过风通道21,多个过风通道21绕扇叶22的轴线旋转。
实施例七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1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转子结构12和定子结构14。其中,转子结构12呈圆环形,定子结构14设于转子结构12的一侧且与转子结构12之间存在间隙,定子结构14包括至少一个沿转子结构12周向设置的定子铁芯142,以通过定子铁芯142对转子结构12形成驱动力,进而驱动转子结构12转动。电机1上设有驱动区,驱动区包括一个定子铁芯142以及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正对的部分,以在驱动区内的定子结构14与转子结构12相互作用,产生驱动转子结构12转动的驱动力;在驱动区中,定子结构14位置保持固定,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正对的部分随着转子结构12的转动而发生变化,但处于驱动区内的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正对的部分均受到相同的驱动力的作用,进而带动转子结构12沿相同方向持续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定子结构14包括三个定子齿144,其中两侧的定子齿144朝向转子结构12的侧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12的曲率相同,中间的定子齿144朝向转子结构12的侧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定子结构14包括三个定子齿144,每个定子齿144朝向转子结构12的侧面均为圆弧面,且圆弧面的曲率与转子结构12的曲率相同。
可选地,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之间的最大间隙h不大于4mm。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12和定子结构14之间的间隙为1mm、2mm、3mm、4mm。
实施例八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转子结构12和定子结构14,其中,转子结构12呈圆环形,定子结构14设于转子结构12的一侧且与转子结构12之间存在间隙,定子结构14包括至少一个沿转子结构12周向设置的定子铁芯142,以通过定子铁芯142对转子结构12形成驱动力,进而驱动转子结构12转动。如图1所示,定子结构14包括设有三个定子齿144的定子铁芯142,且在定子齿144上设有绕组,相邻的两个定子绕组的极性不同,通过对相邻的两个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以使定子结构14产生磁场驱动转子结构12转动,具体地,先对第一定子绕组和第二定子绕组通电,使第一定子绕组产生N极磁场对转子结构12中磁性件122的S极吸引,第二定子绕组产生S极磁场对转子结构12中磁性件122的N极吸引,从而形成对转子结构12整体形成切向方向的作用力,转子结构12在该作用力作用下转动一段距离后,再对第二定子绕组和第三定子绕组通电,使第二定子绕组产生N极磁场对磁性件122的N极排斥,第三定子绕组产生S极磁场对磁性件122的S极排斥,使转子组件继续转动,依此循环,使转子组件持续旋转。此外,通过改变三个定子绕组的通电顺序,还可实现转子结构12的反向转动。
进一步地,三个定子齿144的定子齿靴1442的端面均为圆弧面,且每个定子齿靴1442的端面距转子结构12的距离均相等。
更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定子铁芯14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定子铁芯142沿转子结构12周向均匀设置。
如图11所示,定子结构14包括设有两个定子齿144的定子铁芯142,且在定子齿144上设有定子绕组,相邻的两个定子绕组的极性不同。进一步地,电机1还包括磁性传感器,以检测转子结构12相对于定子结构14的转动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芯142上的定子齿144的数量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也可以每个定子铁芯142上仅设有一个定子齿144,两个定子齿144分别设于两个定子铁芯142上。
其中,在定子结构14包括两个定子齿144时,可通过对两个定子齿144上的绕组分别通电或同时通电实现对转子结构的驱动,具体地,在分别通电时,第一定子绕组先通N极,吸引转子结构上S极的磁性件向第一定子绕组移动,此时第二定子绕组对应的磁性件的极性为N极,随后,第二定子绕组通N极,通过排斥力驱动转子旋转,两个定子绕组依次通电即可实现转动;在同时通电时,两个定子绕组通电后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次通电,两个定子绕组的磁极分别为N-S,等转子转动至对应位置时,再调整定子绕组的磁极为S-N,从而对当前转子产生斥力,形成转动。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定子铁芯14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定子铁芯142沿转子结构12周向均匀设置。
实施例九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1,包括转子结构12和定子结构14,转子结构12与转子结构12可拆卸连接。其中,转子结构12呈圆环形,定子结构14设于转子结构12的一侧且与转子结构12之间存在间隙,定子结构14包括至少一个沿转子结构12周向设置的定子铁芯142,以通过定子铁芯142对转子结构12形成驱动力,进而驱动转子结构12转动。
如图1所示,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与磁性件122对应设置。其中,多个磁性件122沿周向连续设置。
进一步地,磁性件122为磁性片,且多个磁性片组成环形结构,每个磁性片设于扇叶侧面或端面上的容纳槽222中。
如图13所示,多个磁性件122沿周向均匀设置,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磁性件122之间存在周向间隙。
实施例十
如图1所示,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外侧壁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外侧。
实施例十一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外侧壁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内侧。
实施例十二
如图14所示,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内侧壁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内侧。
实施例十三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内侧壁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外侧。
实施例十四
如图15所示,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进风侧和/或出风侧端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外侧。
实施例十五
上述任一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电机的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设于扇叶22进风侧和/或出风侧端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内侧。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12和定子结构14均设于扇叶组件的内部。
实施例十六
一种送风装置2,如图16所示,包括有由定子结构14和转子结构12组合形成偏心的电机1,以及直接与转子结构12相接触的扇叶22,其中,转子结构12包括多个形成封闭图形的磁性件122,定子结构14设于多个磁性件12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对应设置,以在对定子结构14中绕设于定子齿144上的定子绕组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时,可产生不同极性的磁场,此时通过至少两个极性不同的定子绕组,可对转子结构12实现驱动,使得转子结构12带动负载实现转动。送风装置2还包括有底座32,底座32与扇叶22可拆卸的连接,定子结构14设于底座32上,定子结构14可随底座32一起与转子结构12分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电机1还包括壳体,支撑结构16具体为设于壳体上的支撑轴,通过转子结构12可转动地设于支撑轴上,以使转子结构12绕支撑轴转动,防止转子结构12发生径向位移;而通过将定子结构14固定设于壳体上,以使得转子结构12与定子结构14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以防止定子结构14受到转子结构12的反作用力而发生位移,以免影响转子结构转动12的稳定性。
此外,转子结构12可相对于定子结构14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可根据负载的转动需要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可满足不同的负载需求,灵活性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扇叶22包括第一风叶支架34以及设于第一风叶支架34的外侧壁上的第一风叶342。其中,在扇叶22内形成过风通道21时,过风通道21形成于第一风叶支架34沿径向的内侧,在支撑结构16上形成过风通道21时,支撑结构16设于第一风叶支架34内。
如图4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为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在第一风叶342的外侧套设有与第一风叶支架34同轴的第二风叶支架36。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为提高风量,在第二风叶支架36上还设有第二风叶362。
如图17a和图17b对比可明显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通过设置过风通道,对整个流动区域的补充气流作用明显,图17a的无过风通道的散风装置在转动时,气流流动中心被电机阻挡,一定距离的后续气流会发生打旋,虽然流动到一定区域之后也能由于压力作用补充,但整体压力场的不平均导致后续气流较为紊乱,容易不均匀的偏向一侧,图17b的本申请的送风装置的中心能够补充气流,使整个流场更加均匀稳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驱动装置与扇叶之间的偏心设置,可减小整体的空间占用,还可根据送风装置的具体结构改变转子结构以及定子结构的设置位置,有利于实现轻量化,适用范围广,此外,通过风洞的设置还可通过过风通道对风产生补偿,增大送风装置的出风气流,有利于保持出风气流的稳定。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7)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扇叶,所述扇叶为中空结构;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扇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结构内或外,且所述扇叶和所述支撑结构中设于内侧的一个的中空结构形成贯通的过风通道,以使空气能够由所述扇叶的一端通过所述过风通道流向另一端;
转子结构,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扇叶直接连接;
定子结构,与所述转子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转子结构一侧的定子铁芯,用于驱动所述转子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扇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套设于所述支撑结构外,所述过风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沿轴向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卡扣,以限制所述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套设于所述扇叶外,所述过风通道形成于所述扇叶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沿轴线的一端的外侧设有第二限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卡扣,以限制所述支撑结构的轴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设于所述扇叶的两端,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容纳所述转子结构的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沿所述扇叶的轴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过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为圆柱状,且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扇叶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与所述扇叶的转动轴线呈预设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呈螺旋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扇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径尺寸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区,所述驱动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铁芯,及所述转子结构中与所述定子结构正对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具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朝向所述转子结构,所述第一曲面为弧形,所述转子结构呈圆环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为圆弧形,所述转子结构呈圆环形,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与所述转子结构的曲率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与所述定子结构的最大距离小于4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铁芯上且朝向所述转子结构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括具有三个所述定子齿的定子铁芯,三个所述定子齿的定子齿靴的端面距所述转子结构的距离均相等。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且极性相同;或
所述定子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同时通电且极性不同,并且,任意两个所述定子齿上的定子绕组的磁极交替。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一个磁性判断装置,所述磁性判断装置沿所述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用于获取所述转子结构相对于所述定子结构的转动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定子铁芯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多个所述定子铁芯沿所述转子结构的周向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性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侧面或端面上设有多个容纳槽,所述磁性件对应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磁性片,多个所述磁性片均匀设于所述扇叶的侧面或端面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沿周向连续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沿周向均匀设置,且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磁性件之间存在周向间隙。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一体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外。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内。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的外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的内圈之内。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外。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外。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外。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内。
3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的内圈之内。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呈环形,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扇叶的内圈的内侧壁面,所述定子设于所述扇叶的外圈与内圈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
第一风叶支架,以及多个第一风叶,多个所述第一风叶沿所述扇叶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一风叶支架的外侧壁面上。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还包括:
第二风叶支架,与所述第一风叶支架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风叶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一风叶外。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还包括:
多个第二风叶,沿所述扇叶的周向设于所述扇叶的外侧壁面上。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第一风叶支架内侧的端面上;和/或所述转子结构设于所述第二风叶支架外侧的端面上。
4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风罩和第二风罩,所述第二风罩与所述第一风罩连接后内部形成至少可容置所述转子结构的容纳空腔,
其中,所述定子结构设于所述容纳空腔内,和/或所述定子结构设于所述容纳空腔外所述第一风罩和所述第二风罩上均设有与所述过风通道对应的过风孔。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的支撑结构设于第一风罩朝向所述第二风罩的一侧。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罩和/或所述第二风罩上设有通风格栅。
4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或13至21或23至28中任一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定子结构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与所述扇叶可拆卸连接。
CN201910785883.4A 2019-08-23 2019-08-23 送风装置 Active CN112412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883.4A CN112412841B (zh) 2019-08-23 2019-08-23 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85883.4A CN112412841B (zh) 2019-08-23 2019-08-23 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2841A true CN112412841A (zh) 2021-02-26
CN112412841B CN112412841B (zh) 2023-01-24

Family

ID=74778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85883.4A Active CN112412841B (zh) 2019-08-23 2019-08-23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28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306A (ja) * 2002-03-20 2003-10-03 Minebea Co Ltd 薄型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CN101534031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刘新广 悬浮叶轮式直流电机
CN102549883A (zh) * 2009-10-08 2012-07-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风扇电机以及具备该风扇电机的空气调节器
CN107002698A (zh) * 2014-09-24 2017-08-01 施乐百欧洲公司 风扇叶轮
CN107313966A (zh) * 2017-09-05 2017-11-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叶栅式无轴电风扇
CN107461354A (zh) * 2017-09-23 2017-12-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缘驱动式无轴风机
CN109067127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张英华 无轴落地风扇、无轴抽油烟机和无轴鱼虾泵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306A (ja) * 2002-03-20 2003-10-03 Minebea Co Ltd 薄型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CN101534031A (zh) * 2008-03-14 2009-09-16 刘新广 悬浮叶轮式直流电机
CN102549883A (zh) * 2009-10-08 2012-07-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风扇电机以及具备该风扇电机的空气调节器
CN107002698A (zh) * 2014-09-24 2017-08-01 施乐百欧洲公司 风扇叶轮
CN107313966A (zh) * 2017-09-05 2017-11-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叶栅式无轴电风扇
CN107461354A (zh) * 2017-09-23 2017-12-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缘驱动式无轴风机
CN109067127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张英华 无轴落地风扇、无轴抽油烟机和无轴鱼虾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2841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7510A1 (en) Coreless donut-type motor fan for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US9017011B2 (en)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with enlarged backward curved impel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KR101565808B1 (ko) 숨 쉬는 전기 모터
US11306725B2 (en)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assembly utilizing a motor connected to an impeller fan that is suspended with mounting arms
JP2017184606A (ja) 回転電気機械の改良されたフロントフランジ、及びこのタイプのフランジを含む回転電気機械
CN112412841B (zh) 送风装置
CN112412839B (zh) 送风装置
CN112412843B (zh) 送风装置
KR102147730B1 (ko) 송풍량을 증대하며 진동소음을 최소화한 bmc모터를 이용한 블로어
CN112421806A (zh) 电机、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WO2016181477A1 (ja) 回転電機
CN112421877B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2412844A (zh) 送风装置
CN112421875B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US6379116B1 (en) Impeller and structure for an impeller housing
US20090202342A1 (en) Fan unit having a fan
CN112421876A (zh) 电机、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2412840B (zh) 送风装置
CN112421808A (zh) 电机、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JP2007069288A (ja) 遠心投射装置
JP5353513B2 (ja) 天井扇
CN210769416U (zh) 风扇
CN112412838B (zh) 送风装置
CN112412835A (zh) 送风装置
CN217010582U (zh) 高精度电动机自动化转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