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1628A -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1628A
CN112411628A CN202011233930.3A CN202011233930A CN112411628A CN 112411628 A CN112411628 A CN 112411628A CN 202011233930 A CN202011233930 A CN 202011233930A CN 112411628 A CN112411628 A CN 112411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vel gear
gear
driving wheel
fla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39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月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2339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1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1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162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28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cleaning watercourses or other 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包括有车底架板、推动手杆、运行控制屏、车顶板、车轮、锄式绞泥系统、防护通道吊放系统、回土系统和液压升降机;车底架板上方与推动手杆进行焊接。本发明实现了对人工挖掘土坑的修复,将土坑内底部的积水和淤泥清理分离,并且将土坑内部的地下水暗流通道出口和入口进行保护连接,对土坑进行自动掩埋修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地下采石和地下挖沙后,在地表会产生许多的土坑,部分土坑靠近地下水暗流,即地下水暗流被挖断,此时土坑中侧壁底部的暗流出口盒入口裸露,但是此时由于挖掘深度比暗流的深度更深,进而暗流出口的地下水流出积存在土坑中,形成一个水坑,长时间不进行处理,水坑中水会变质,同时水坑底部会出现淤泥,堵塞地下水暗流,导致地下水难以循环,造成部分区域的干旱,如若进行人工简单填埋,填埋用土结构松散,其会直接塌陷将地下水暗流通道填埋堵塞,造成地下水堵塞,无法流通,进而地下水溢出形成湿地沼泽,影响地下水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地下采石和地下挖沙后,在地表会产生许多的土坑,部分土坑靠近地下水暗流,即地下水暗流被挖断,此时土坑中侧壁底部的暗流出口盒入口裸露,但是此时由于挖掘深度比暗流的深度更深,进而暗流出口的地下水流出积存在土坑中,形成一个水坑,长时间不进行处理,水坑中水会变质,同时水坑底部会出现淤泥,堵塞地下水暗流,导致地下水难以循环,造成部分区域的干旱,如若进行人工简单填埋,填埋用土结构松散,其会直接塌陷将地下水暗流通道填埋堵塞,造成地下水堵塞,无法流通,进而地下水溢出形成湿地沼泽,影响地下水循环,破坏生态环境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包括有车底架板、推动手杆、运行控制屏、车顶板、车轮、锄式绞泥系统、防护通道吊放系统、回土系统和液压升降机;车底架板上方与推动手杆进行焊接;车底架板上方与车顶板进行螺栓连接;推动手杆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车底架板与液压升降机相连接;液压升降机下方与车轮相连接;车底架板与锄式绞泥系统相连接;锄式绞泥系统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与车底架板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与回土系统相连接;回土系统与车底架板相连接;回土系统与车顶板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锄式绞泥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机、第一传动轮、电机架板、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三平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一隔离舱板、第五平齿轮、安装座板、弧形滑块、固定圆盘、绞龙、上料渠板、固定插块、固定插套、顶部连接柱、电动滑柱、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七传动轮和刨土机构;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动力电机下方与电机架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平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轴心与电机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下方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电机架板相连接;第二平齿轮下方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电机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外环面后侧通过皮带与第四平齿轮相连接;第四平齿轮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隔离舱板与电机架板相连接;第四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与安装座板进行固接;安装座板与弧形滑块进行螺栓连接;弧形滑块与固定圆盘进行滑动连接;固定圆盘与第一隔离舱板相连接;弧形滑块与绞龙进行转动连接;绞龙下方设置有上料渠板;上料渠板与弧形滑块进行固接;上料渠板与固定插块相连接;固定插块外表面与固定插套进行套接;固定插套与顶部连接柱相连接;顶部连接柱与电动滑柱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柱与第一隔离舱板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固定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轴心与绞龙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上料渠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刨土机构进行传动连接;刨土机构下方与上料渠板相连接;第一隔离舱板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防护通道吊放系统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一轴承架板、第二电动推杆、第四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转轴杆、第六平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齿盘、第一外套滑环、第一固定轴承套环、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第二外套滑环、第二固定轴承套环、第一伸缩转轴、第一丝杆、固定控制框、后侧衔接板、内螺纹滑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六平齿轮和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下方与齿盘进行啮合;齿盘外表面与第一外套滑环进行固接;第一外套滑环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套环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下方与第一升降柱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下方与第二升降柱相连接;第二升降柱与第二外套滑环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与第一升降柱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与第二固定轴承套环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下方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下方与固定控制框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与后侧衔接板相连接;后侧衔接板上方依次与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块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块一侧与第一夹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内螺纹滑块另一侧与第二夹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夹板与固定控制框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与第一夹板;第一轴承架板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三锥齿轮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转轴杆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二固定轴承套环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与回土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回土系统包括有第五传动轮、第二轴承架板、第七平齿轮、第三电动推杆、第一齿轮架、第八平齿轮、第九平齿轮、第六传动轮、转动圆盘、第一控制凸柱、矩形条框、第一滑槽板、第二控制凸柱、内螺纹集合块、第一限位滑杆、第一集合板、第二丝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升降控制拨盘、推进杆、弧形铲和进位控制系统;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平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齿轮架相连接;第一齿轮架上方与第二轴承架板相连接;第一齿轮架依次与第八平齿轮和第九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平齿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转动圆盘进行固接;转动圆盘与第一控制凸柱进行固接;第一控制凸柱外表面与矩形条框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下方与第一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内侧与第二控制凸柱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控制凸柱与推进杆相连接;推进杆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集合块内侧与第一限位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杆上方与第一集合板相连接;第一集合板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丝杆上方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轴心与第一集合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轴心与升降控制拨盘进行固接;推进杆与弧形铲相连接;推进杆与进位控制系统相连接;进位控制系统与车顶板相连接;第一齿轮架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齿轮架与车顶板相连接;转动圆盘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滑槽板下方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一限位滑杆下方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二丝杆下方与车底架板相连接;第五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刨土机构包括有衔接固定座、传动圆盘、穿孔凸柱、内插滑杆、刨土板和转动限位框;衔接固定座与传动圆盘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圆盘与穿孔凸柱进行转动连接;穿孔凸柱与内插滑杆进行插接;内插滑杆与刨土板相连接;内插滑杆与转动限位框进行滑动连接;转动限位框与衔接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衔接固定座下方与上料渠板相连接;传动圆盘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进位控制系统包括有弹性套杆、弹性伸出杆、拨杆和限位顶板;弹性套杆内侧与弹性伸出杆相连接;弹性伸出杆与拨杆相连接;弹性伸出杆上方与限位顶板相接触;限位顶板与车顶板相连接;弹性套杆与推进杆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插块、固定插套和顶部连接柱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料渠板前侧和后侧。
进一步优选地,车顶板上方设置有一个水平仪。
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地下采石和地下挖沙后,在地表会产生许多的土坑,部分土坑靠近地下水暗流,即地下水暗流被挖断,此时土坑中侧壁底部的暗流出口盒入口裸露,但是此时由于挖掘深度比暗流的深度更深,进而暗流出口的地下水流出积存在土坑中,形成一个水坑,长时间不进行处理,水坑中水会变质,同时水坑底部会出现淤泥,堵塞地下水暗流,导致地下水难以循环,造成部分区域的干旱,如若进行人工简单填埋,填埋用土结构松散,其会直接塌陷将地下水暗流通道填埋堵塞,造成地下水堵塞,无法流通,进而地下水溢出形成湿地沼泽,影响地下水循环,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2)、设计了锄式绞泥系统,防护通道吊放系统和回土系统,在使用时首先控制锄式绞泥系统对土坑内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分离,然后控制防护通道吊放系统依次将多块n形水泥罩板开口朝下固定放置在地下暗流开口和出口之间,使其连续排列形成一个隔离泥土的保护通道,最后通过回土系统将地表的土推进土坑中进行掩埋修复。
(3)、实现了对人工挖掘土坑的修复,将土坑内底部的积水和淤泥清理分离,并且将土坑内部的地下水暗流通道出口和入口进行保护连接,对土坑进行自动掩埋修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锄式绞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护通道吊放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回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刨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进位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车底架板,2:推动手杆,3:运行控制屏,4:车顶板,5:车轮,6:锄式绞泥系统,7:防护通道吊放系统,8:回土系统,9:液压升降机,601:动力电机,602:第一传动轮,603:电机架板,604:第一平齿轮,605:第二平齿轮,606:第一电动推杆,607:第三平齿轮,608:第四平齿轮,609:第一隔离舱板,6010:第五平齿轮,6011:安装座板,6012:弧形滑块,6013:固定圆盘,6014:绞龙,6015:上料渠板,6016:固定插块,6017:固定插套,6018:顶部连接柱,6019:电动滑柱,6020:第二传动轮,6021:第一锥齿轮,6022:第二锥齿轮,6023:第七传动轮,6024:刨土机构,701:第三传动轮,702:第一轴承架板,703:第二电动推杆,704:第四传动轮,705:第三锥齿轮,706:第四锥齿轮,707:第一转轴杆,708:第六平齿轮,709:第五锥齿轮,7010:第六锥齿轮,7011:齿盘,7012:第一外套滑环,7013: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4:第一升降柱,7015:第二升降柱,7016:第二外套滑环,7017: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8:第一伸缩转轴,7019:第一丝杆,7020:固定控制框,7021:后侧衔接板,7022:内螺纹滑块,7023:第一夹板,7024:第二夹板,801:第五传动轮,802:第二轴承架板,803:第七平齿轮,804:第三电动推杆,805:第一齿轮架,806:第八平齿轮,807:第九平齿轮,808:第六传动轮,809:转动圆盘,8010:第一控制凸柱,8011:矩形条框,8012:第一滑槽板,8013:第二控制凸柱,8014:内螺纹集合块,8015:第一限位滑杆,8016:第一集合板,8017:第二丝杆,8018:第七锥齿轮,8019:第八锥齿轮,8020:升降控制拨盘,8021:推进杆,8022:弧形铲,8023:进位控制系统,602401:衔接固定座,602402:传动圆盘,602403:穿孔凸柱,602404:内插滑杆,602405:刨土板,602406:转动限位框,802301:弹性套杆,802302:弹性伸出杆,802303:拨杆,802304:限位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车底架板1、推动手杆2、运行控制屏3、车顶板4、车轮5、锄式绞泥系统6、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回土系统8和液压升降机9;车底架板1上方与推动手杆2进行焊接;车底架板1上方与车顶板4进行螺栓连接;推动手杆2与运行控制屏3相连接;车底架板1与液压升降机9相连接;液压升降机9下方与车轮5相连接;车底架板1与锄式绞泥系统6相连接;锄式绞泥系统6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与回土系统8相连接;回土系统8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回土系统8与车顶板4相连接。
在使用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时,首先通过推动手杆2推动装置运动,即装置通过车轮5运动至要进行处理的裸露土坑上方,使装置横跨在土坑上方,然后首先人工将土坑内部的积水抽干,然后外接蓄电池,打开运行控制屏3,然后首先控制锄式绞泥系统6对土坑内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分离,然后控制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依次将多块n形水泥罩板开口朝下固定放置在地下暗流开口和出口之间,使其连续排列形成一个隔离泥土的保护通道,最后通过回土系统8将地表的土推进土坑中进行掩埋修复,实现了对人工挖掘土坑的修复,将土坑内底部的积水和淤泥清理分离,并且将土坑内部的地下水暗流通道出口和入口进行保护连接,对土坑进行自动掩埋修复的效果。
如图2所示,锄式绞泥系统6包括有动力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电机架板603、第一平齿轮604、第二平齿轮605、第一电动推杆606、第三平齿轮607、第四平齿轮608、第一隔离舱板609、第五平齿轮6010、安装座板6011、弧形滑块6012、固定圆盘6013、绞龙6014、上料渠板6015、固定插块6016、固定插套6017、顶部连接柱6018、电动滑柱6019、第二传动轮6020、第一锥齿轮6021、第二锥齿轮6022、第七传动轮6023和刨土机构6024;动力电机6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固接;动力电机601下方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平齿轮6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604轴心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604下方与第二平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605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6与电机架板603相连接;第二平齿轮605下方与第三平齿轮607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607轴心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607外环面后侧通过皮带与第四平齿轮608相连接;第四平齿轮608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隔离舱板609与电机架板603相连接;第四平齿轮608与第五平齿轮601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6010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10与安装座板6011进行固接;安装座板6011与弧形滑块6012进行螺栓连接;弧形滑块6012与固定圆盘6013进行滑动连接;固定圆盘6013与第一隔离舱板609相连接;弧形滑块6012与绞龙6014进行转动连接;绞龙6014下方设置有上料渠板6015;上料渠板6015与弧形滑块6012进行固接;上料渠板6015与固定插块6016相连接;固定插块6016外表面与固定插套6017进行套接;固定插套6017与顶部连接柱6018相连接;顶部连接柱6018与电动滑柱6019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柱6019与第一隔离舱板60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6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0轴心与第一锥齿轮6021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6021与固定圆盘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6021与第二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22轴心与绞龙601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6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6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23轴心与上料渠板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2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刨土机构6024进行传动连接;刨土机构6024下方与上料渠板6015相连接;第一隔离舱板609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2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相连接。
首先动力电机601带动第一传动轮602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602带动第一平齿轮604进行转动,然后首先控制第一电动推杆606推出,即第一电动推杆606带动第二平齿轮605运动至第二平齿轮605与第一平齿轮604和第三平齿轮607啮合的位置,即第一平齿轮604带动第二平齿轮605进行转动,然后第二平齿轮605带动第三平齿轮607进行转动,然后第三平齿轮607带动外环面后侧通过皮带带动第四平齿轮608进行转动,然后第四平齿轮608转动带动第五平齿轮6010进行转动,然后第五平齿轮6010通过安装座板6011带动弧形滑块6012在固定圆盘6013内侧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弧形滑块6012带动绞龙6014和上料渠板6015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绞龙6014和上料渠板6015转动后其右侧接触插入到土坑底部的淤泥中,同时第一传动轮602带动第二传动轮6020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6020带动第一锥齿轮6021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6021带动第二锥齿轮6022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锥齿轮6022带动绞龙6014进行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轮6020带动第七传动轮6023进行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6023带动刨土机构6024进行运转,即刨土机构6024将土坑底部的淤泥向上料渠板6015的一侧拨动,即刨土机构6024将土坑底部的淤泥刨起,然后土坑底部淤泥进入到上料渠板6015内侧,绞龙6014转动将上料渠板6015内侧的淤泥向左上方传送,即绞龙6014转动带动土坑里面的淤泥通过上料渠板6015向上料渠板6015左侧传送至地表,完成了土坑内底部的淤泥的清除。
如图3所示,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包括有第三传动轮701、第一轴承架板702、第二电动推杆703、第四传动轮704、第三锥齿轮705、第四锥齿轮706、第一转轴杆707、第六平齿轮708、第五锥齿轮709、第六锥齿轮7010、齿盘7011、第一外套滑环7012、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第一升降柱7014、第二升降柱7015、第二外套滑环7016、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第一伸缩转轴7018、第一丝杆7019、固定控制框7020、后侧衔接板7021、内螺纹滑块7022、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第三传动轮701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702与第二电动推杆703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703与第四传动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锥齿轮7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第四锥齿轮706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706轴心与第一转轴杆707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707外表面依次与第六平齿轮708和第五锥齿轮709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709与第六锥齿轮7010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708下方与齿盘7011进行啮合;齿盘7011外表面与第一外套滑环7012进行固接;第一外套滑环7012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下方与第一升降柱7014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下方与第二升降柱7015相连接;第二升降柱7015与第二外套滑环7016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7016与第一升降柱7014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7016与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7010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7018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7018下方与第一丝杆7019进行固接;第一丝杆7019下方与固定控制框7020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7020与后侧衔接板7021相连接;后侧衔接板7021上方依次与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相连接;第一丝杆7019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块7022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块7022一侧与第一夹板702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内螺纹滑块7022另一侧与第二夹板7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夹板7024与固定控制框7020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7020与第一夹板7023;第一轴承架板702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转轴杆70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1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704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1与回土系统8相连接。
首先控制第二电动推杆703收缩,即第二电动推杆703带动第四传动轮704向下运动,进而第四传动轮704带动第三锥齿轮705和第一传动轮602之间的皮带绷紧,进而第一传动轮602带动第三锥齿轮705和第四传动轮704进行转动,然后第三锥齿轮705带动第四锥齿轮706进行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706带动第一转轴杆707进行转动,进而第一转轴杆707带动第六平齿轮708和第五锥齿轮709进行转动,然后第五锥齿轮709带动第六锥齿轮7010进行转动,进而第六锥齿轮7010带动第一伸缩转轴7018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伸缩转轴7018带动第一丝杆7019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丝杆7019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块7022向下运动,进而内螺纹滑块7022带动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与内螺纹滑块7022连接的一侧向下运动,进而由于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与固定控制框7020具有转动连接的支点,进而在第一丝杆7019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块7022向下运动时,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向两侧张开,然后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分别夹持在n形水泥罩板的两侧,然后控制带动第一丝杆7019反转,然后第一丝杆7019带动内螺纹滑块7022向上运动,同理内螺纹滑块7022带动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向中间靠拢,进而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将n形水泥罩板夹紧,然后控制液压升降机9向下推出,车轮5保持支撑状态,进而液压升降机9带动装置进行整体升高,此时装置将n形水泥罩板从地面夹起,然后移动装置,使n形水泥罩板停放在土坑上方的位置,此时控制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向下伸出,进而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带动第一丝杆7019、固定控制框7020、后侧衔接板7021、内螺纹滑块7022、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整体向下运动,即此时第一伸缩转轴7018向下伸出,待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带动n形水泥罩板运动至土坑底部时,此时第六平齿轮708带动齿盘7011进行小角度转动,进而齿盘7011带动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进行转动,即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带动第一丝杆7019、固定控制框7020、后侧衔接板7021、内螺纹滑块7022、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整体进行轻微转动,进而使n形水泥罩板两侧开口分别朝向地下水暗流的入口和出口,同理控制带动内螺纹滑块7022向下运动,进而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向两侧打开,进而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将n形水泥罩板放下,进而n形水泥罩板将地下水暗流的入口和出口连接封闭保护,完成了对地下水暗流的保护。
如图4所示,回土系统8包括有第五传动轮801、第二轴承架板802、第七平齿轮803、第三电动推杆804、第一齿轮架805、第八平齿轮806、第九平齿轮807、第六传动轮808、转动圆盘809、第一控制凸柱8010、矩形条框8011、第一滑槽板8012、第二控制凸柱8013、内螺纹集合块8014、第一限位滑杆8015、第一集合板8016、第二丝杆8017、第七锥齿轮8018、第八锥齿轮8019、升降控制拨盘8020、推进杆8021、弧形铲8022和进位控制系统8023;第五传动轮801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平齿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803与第三电动推杆8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804与第一齿轮架805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上方与第二轴承架板802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依次与第八平齿轮806和第九平齿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八平齿轮8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808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8轴心与转动圆盘809进行固接;转动圆盘809与第一控制凸柱8010进行固接;第一控制凸柱8010外表面与矩形条框8011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8011下方与第一滑槽板8012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8011内侧与第二控制凸柱8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控制凸柱8013与推进杆8021相连接;推进杆8021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8014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集合块8014内侧与第一限位滑杆80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杆8015上方与第一集合板8016相连接;第一集合板8016与第二丝杆8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8017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8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丝杆8017上方与第七锥齿轮8018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8018与第八锥齿轮8019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8019轴心与第一集合板8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8019轴心与升降控制拨盘8020进行固接;推进杆8021与弧形铲8022相连接;推进杆8021与进位控制系统8023相连接;进位控制系统8023与车顶板4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与车顶板4相连接;转动圆盘809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滑槽板8012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限位滑杆8015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二丝杆8017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1与第三传动轮701相连接。
首先移动装置,使弧形铲8022正对事先准备好的土堆,然后首先第三传动轮701带动第五传动轮801进行转动,进而第五传动轮801带动第七平齿轮803进行转动,然后控制第三电动推杆804向左推出,进而第三电动推杆804带动第七平齿轮803运动至其与第八平齿轮806啮合的位置,进而第七平齿轮803带动第八平齿轮806进行转动,然后第八平齿轮806带动第六传动轮808进行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808带动转动圆盘809进行转动,然后转动圆盘809转动带动第一控制凸柱8010进行运动,即第一控制凸柱8010带动矩形条框8011在第一滑槽板8012内侧进行左右往复滑动,然后矩形条框8011通过第二控制凸柱8013带动推进杆8021在内螺纹集合块8014内侧进行左右往复滑动,进而推进杆8021带动弧形铲8022进行往复运动,即弧形铲8022将其右侧的土堆推动至土坑内部进行填埋修复,同时在推进杆8021向左运动时,其带动进位控制系统8023向左运动,然后进位控制系统8023触碰到升降控制拨盘8020,即升降控制拨盘8020进行转动,然后升降控制拨盘8020带动第八锥齿轮8019进行转动,进而第八锥齿轮8019带动第七锥齿轮8018进行转动,第七锥齿轮8018带动第二丝杆8017进行转动,进而第二丝杆8017转动带动内螺纹集合块8014向下运动,进而内螺纹集合块8014带动推进杆8021向下运动,第二控制凸柱8013同样在矩形条框8011内侧向下滑动,进而弧形铲8022可以在土堆高度逐渐降低时同步降低高度,进而弧形铲8022将土堆全部推进土坑,完成了对土坑的填埋。
如图5所示,刨土机构6024包括有衔接固定座602401、传动圆盘602402、穿孔凸柱602403、内插滑杆602404、刨土板602405和转动限位框602406;衔接固定座602401与传动圆盘602402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圆盘602402与穿孔凸柱602403进行转动连接;穿孔凸柱602403与内插滑杆602404进行插接;内插滑杆602404与刨土板602405相连接;内插滑杆602404与转动限位框602406进行滑动连接;转动限位框602406与衔接固定座602401进行转动连接;衔接固定座602401下方与上料渠板6015相连接;传动圆盘602402与第七传动轮6023相连接。
首先第七传动轮6023带动传动圆盘602402进行转动,进而传动圆盘602402带动穿孔凸柱602403进行转动,进而穿孔凸柱602403转动带动转动限位框602406进行上下摆动,同时穿孔凸柱602403带动内插滑杆602404进行运动,即在穿孔凸柱602403运动至传动圆盘602402右上侧时,此时穿孔凸柱602403相对位置右移,即穿孔凸柱602403带动内插滑杆602404在转动限位框602406内侧向右推出,即带动刨土板602405向右伸出,然后穿孔凸柱602403运动至传动圆盘602402下侧时,此时穿孔凸柱602403相对位置左移,即穿孔凸柱602403带动内插滑杆602404在转动限位框602406内侧向左收回,即刨土板602405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缓慢向左收回,进而刨土板602405将右侧的淤泥向左刨,将淤泥刨到上料渠板6015内侧。
如图6所示,进位控制系统8023包括有弹性套杆802301、弹性伸出杆802302、拨杆802303和限位顶板802304;弹性套杆802301内侧与弹性伸出杆802302相连接;弹性伸出杆802302与拨杆802303相连接;弹性伸出杆802302上方与限位顶板802304相接触;限位顶板802304与车顶板4相连接;弹性套杆802301与推进杆8021相连接。
在推进杆8021带动弹性套杆802301和弹性伸出杆802302向左运动时,即弹性伸出杆802302顶部贴合限位顶板802304向左滑动,然后运动到最左侧时拨杆802303拨动升降控制拨盘8020进行转动,进而升降控制拨盘8020可通过一系列传动实现内螺纹集合块8014位置下移,在内螺纹集合块8014下移后,弹性套杆802301不断带动弹性伸出杆802302向上伸出,即弹性伸出杆802302顶部始终接触到限位顶板802304,进而保证了拨杆802303的高度不变,即保证了拨杆802303能够持续往复拨动升降控制拨盘8020进行转动,即实现内螺纹集合块8014位置的持续下移。
固定插块6016、固定插套6017和顶部连接柱6018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料渠板6015前侧和后侧。
以便于保证上料渠板6015在水平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
车顶板4上方设置有一个水平仪。
以便于保证放置n形水泥罩板时其处于水平状态。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包括有车底架板(1)、推动手杆(2)和运行控制屏(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车顶板(4)、车轮(5)、锄式绞泥系统(6)、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回土系统(8)和液压升降机(9);车底架板(1)上方与推动手杆(2)进行焊接;车底架板(1)上方与车顶板(4)进行螺栓连接;推动手杆(2)与运行控制屏(3)相连接;车底架板(1)与液压升降机(9)相连接;液压升降机(9)下方与车轮(5)相连接;车底架板(1)与锄式绞泥系统(6)相连接;锄式绞泥系统(6)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与回土系统(8)相连接;回土系统(8)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回土系统(8)与车顶板(4)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锄式绞泥系统(6)包括有动力电机(601)、第一传动轮(602)、电机架板(603)、第一平齿轮(604)、第二平齿轮(605)、第一电动推杆(606)、第三平齿轮(607)、第四平齿轮(608)、第一隔离舱板(609)、第五平齿轮(6010)、安装座板(6011)、弧形滑块(6012)、固定圆盘(6013)、绞龙(6014)、上料渠板(6015)、固定插块(6016)、固定插套(6017)、顶部连接柱(6018)、电动滑柱(6019)、第二传动轮(6020)、第一锥齿轮(6021)、第二锥齿轮(6022)、第七传动轮(6023)和刨土机构(6024);动力电机(6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602)进行固接;动力电机(601)下方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平齿轮(6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604)轴心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604)下方与第二平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605)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6)与电机架板(603)相连接;第二平齿轮(605)下方与第三平齿轮(607)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607)轴心与电机架板(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607)外环面后侧通过皮带与第四平齿轮(608)相连接;第四平齿轮(608)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隔离舱板(609)与电机架板(603)相连接;第四平齿轮(608)与第五平齿轮(601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6010)轴心与第一隔离舱板(6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6010)与安装座板(6011)进行固接;安装座板(6011)与弧形滑块(6012)进行螺栓连接;弧形滑块(6012)与固定圆盘(6013)进行滑动连接;固定圆盘(6013)与第一隔离舱板(609)相连接;弧形滑块(6012)与绞龙(6014)进行转动连接;绞龙(6014)下方设置有上料渠板(6015);上料渠板(6015)与弧形滑块(6012)进行固接;上料渠板(6015)与固定插块(6016)相连接;固定插块(6016)外表面与固定插套(6017)进行套接;固定插套(6017)与顶部连接柱(6018)相连接;顶部连接柱(6018)与电动滑柱(6019)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柱(6019)与第一隔离舱板(60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6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0)轴心与第一锥齿轮(6021)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6021)与固定圆盘(6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6021)与第二锥齿轮(6022)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22)轴心与绞龙(601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6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6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23)轴心与上料渠板(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602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刨土机构(6024)进行传动连接;刨土机构(6024)下方与上料渠板(6015)相连接;第一隔离舱板(609)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2)与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防护通道吊放系统(7)包括有第三传动轮(701)、第一轴承架板(702)、第二电动推杆(703)、第四传动轮(704)、第三锥齿轮(705)、第四锥齿轮(706)、第一转轴杆(707)、第六平齿轮(708)、第五锥齿轮(709)、第六锥齿轮(7010)、齿盘(7011)、第一外套滑环(7012)、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第一升降柱(7014)、第二升降柱(7015)、第二外套滑环(7016)、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第一伸缩转轴(7018)、第一丝杆(7019)、固定控制框(7020)、后侧衔接板(7021)、内螺纹滑块(7022)、第一夹板(7023)和第二夹板(7024);第三传动轮(701)轴心与第一轴承架板(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702)与第二电动推杆(703)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703)与第四传动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锥齿轮(7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第四锥齿轮(706)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706)轴心与第一转轴杆(707)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707)外表面依次与第六平齿轮(708)和第五锥齿轮(709)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709)与第六锥齿轮(7010)进行啮合;第六平齿轮(708)下方与齿盘(7011)进行啮合;齿盘(7011)外表面与第一外套滑环(7012)进行固接;第一外套滑环(7012)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下方与第一升降柱(7014)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下方与第二升降柱(7015)相连接;第二升降柱(7015)与第二外套滑环(7016)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7016)与第一升降柱(7014)进行固接;第二外套滑环(7016)与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7010)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7018)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7018)下方与第一丝杆(7019)进行固接;第一丝杆(7019)下方与固定控制框(7020)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7020)与后侧衔接板(7021)相连接;后侧衔接板(7021)上方依次与第一升降柱(7014)和第二升降柱(7015)相连接;第一丝杆(7019)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块(7022)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块(7022)一侧与第一夹板(702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内螺纹滑块(7022)另一侧与第二夹板(7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夹板(7024)与固定控制框(7020)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控制框(7020)与第一夹板(7023);第一轴承架板(702)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转轴杆(70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固定轴承套环(7013)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二固定轴承套环(7017)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1)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704)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三锥齿轮(705)与第一传动轮(6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1)与回土系统(8)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回土系统(8)包括有第五传动轮(801)、第二轴承架板(802)、第七平齿轮(803)、第三电动推杆(804)、第一齿轮架(805)、第八平齿轮(806)、第九平齿轮(807)、第六传动轮(808)、转动圆盘(809)、第一控制凸柱(8010)、矩形条框(8011)、第一滑槽板(8012)、第二控制凸柱(8013)、内螺纹集合块(8014)、第一限位滑杆(8015)、第一集合板(8016)、第二丝杆(8017)、第七锥齿轮(8018)、第八锥齿轮(8019)、升降控制拨盘(8020)、推进杆(8021)、弧形铲(8022)和进位控制系统(8023);第五传动轮(801)轴心与第二轴承架板(8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平齿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803)与第三电动推杆(8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804)与第一齿轮架(805)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上方与第二轴承架板(802)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依次与第八平齿轮(806)和第九平齿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八平齿轮(8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808)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8)轴心与转动圆盘(809)进行固接;转动圆盘(809)与第一控制凸柱(8010)进行固接;第一控制凸柱(8010)外表面与矩形条框(8011)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8011)下方与第一滑槽板(8012)进行滑动连接;矩形条框(8011)内侧与第二控制凸柱(8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控制凸柱(8013)与推进杆(8021)相连接;推进杆(8021)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8014)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集合块(8014)内侧与第一限位滑杆(80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滑杆(8015)上方与第一集合板(8016)相连接;第一集合板(8016)与第二丝杆(8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8017)外表面与内螺纹集合块(8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丝杆(8017)上方与第七锥齿轮(8018)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8018)与第八锥齿轮(8019)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8019)轴心与第一集合板(8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8019)轴心与升降控制拨盘(8020)进行固接;推进杆(8021)与弧形铲(8022)相连接;推进杆(8021)与进位控制系统(8023)相连接;进位控制系统(8023)与车顶板(4)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齿轮架(805)与车顶板(4)相连接;转动圆盘(809)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滑槽板(8012)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一限位滑杆(8015)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二丝杆(8017)下方与车底架板(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1)与第三传动轮(701)相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刨土机构(6024)包括有衔接固定座(602401)、传动圆盘(602402)、穿孔凸柱(602403)、内插滑杆(602404)、刨土板(602405)和转动限位框(602406);衔接固定座(602401)与传动圆盘(602402)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圆盘(602402)与穿孔凸柱(602403)进行转动连接;穿孔凸柱(602403)与内插滑杆(602404)进行插接;内插滑杆(602404)与刨土板(602405)相连接;内插滑杆(602404)与转动限位框(602406)进行滑动连接;转动限位框(602406)与衔接固定座(602401)进行转动连接;衔接固定座(602401)下方与上料渠板(6015)相连接;传动圆盘(602402)与第七传动轮(6023)相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进位控制系统(8023)包括有弹性套杆(802301)、弹性伸出杆(802302)、拨杆(802303)和限位顶板(802304);弹性套杆(802301)内侧与弹性伸出杆(802302)相连接;弹性伸出杆(802302)与拨杆(802303)相连接;弹性伸出杆(802302)上方与限位顶板(802304)相接触;限位顶板(802304)与车顶板(4)相连接;弹性套杆(802301)与推进杆(8021)相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固定插块(6016)、固定插套(6017)和顶部连接柱(6018)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料渠板(6015)前侧和后侧。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其特征是,车顶板(4)上方设置有一个水平仪。
CN202011233930.3A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Withdrawn CN112411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3930.3A CN112411628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3930.3A CN112411628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1628A true CN112411628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8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3930.3A Withdrawn CN112411628A (zh) 2020-11-07 2020-11-07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16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112A (zh) * 2021-07-28 2021-11-16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地基快速挖掘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35464U (zh) * 2014-11-28 2015-05-20 杨殿琪 葡萄埋藤清土机
CN108252345A (zh) * 2018-02-28 2018-07-06 王亚超 一种道路建设用推土机
CN111305027A (zh) * 2020-03-04 2020-06-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及修复结构
CN111496574A (zh) * 2020-06-05 2020-08-07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的机床加工用夹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35464U (zh) * 2014-11-28 2015-05-20 杨殿琪 葡萄埋藤清土机
CN108252345A (zh) * 2018-02-28 2018-07-06 王亚超 一种道路建设用推土机
CN111305027A (zh) * 2020-03-04 2020-06-1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岩溶区路面塌陷的快速修复施工方法及修复结构
CN111496574A (zh) * 2020-06-05 2020-08-07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于调节的机床加工用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112A (zh) * 2021-07-28 2021-11-16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用地基快速挖掘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1742B (zh) 一种灌溉沟渠污泥清理设备
CN2063956U (zh) 微型通用液压挖掘机
CN112411628A (zh) 一种暗流保护式地下水修复装置
JP5787315B2 (ja) プレキャスト擁壁推進工法
CN110158694A (zh) 一种清理水底杂物的水面工作平台
CN207934081U (zh) 一种履带式斗轮挖掘机
CN214695808U (zh)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112982456A (zh) 一种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用的防滑坡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59610B (zh) 一种煤矿井下排水沟淤泥清洗装置
CN217136293U (zh) 一种沙漠植树机
CN106948395A (zh) 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
CN212786894U (zh) 一种用于露天煤矿的边坡种植装置
JP3594758B2 (ja) オールケーシング工法の既設構造物回収方法及び既設構造物回収装置
CN111577127B (zh) 一种煤矿挖掘装置
CN109653266B (zh) 一种耙斗链式成槽机
JP4648991B1 (ja) 雨水浸透坑掘削装置
CN112970386A (zh) 一种煤矿边坡绿化设备
CN216194999U (zh) 一种净水池施工用基坑挖掘装置
CN201354460Y (zh) 一种土建基坑挖掘装置
CN219961311U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挖土装置
CN219863031U (zh) 一种地埋管道的挖掘装置
CN220814019U (zh) 一种水利清淤装置
CN212479222U (zh) 一种煤矿采矿车
JP3691911B2 (ja) 中掘工法の排土方法
CN218204869U (zh) 一种施工排水沟的清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