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2886B - 磁性液体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磁性液体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2886B
CN112392886B CN202011254790.8A CN202011254790A CN112392886B CN 112392886 B CN112392886 B CN 112392886B CN 202011254790 A CN202011254790 A CN 202011254790A CN 112392886 B CN112392886 B CN 112392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iquid
pipe
sliding rod
hole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4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2886A (zh
Inventor
李德才
李倩
韩鹏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547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2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2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2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2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2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6/00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 F16F6/005Magnetic springs; Fluid magnetic springs, i.e. magnetic spring combined with a fluid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16F7/112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on fluid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液体减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空腔;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在所述空腔内;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管道;第一多孔介质件,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和第一磁性液体,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填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具有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稳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磁性液体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振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液体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减振器是一种具有零耗能、对惯性力敏感、结构简单、减振速度快、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适合于低频率、小振幅振动的被动减振器,因此特别适用于低频小振幅的振动。磁性液体减振器在地面系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隔振台、大功率天线的减振等等。
相关技术中,磁性液体减振器以二阶浮力原理减振器为主,其主要采取的形式为减振质量块是永磁体,通过永磁体和磁性液体的相对运动产生流体剪切,从而达到黏滞耗能的作用,如文献1(公开号CN104074903A的申请专利)、文献2(公开号CN102032304A的申请专利),现有的磁性液体二阶浮力原理减振器大多具有如下缺点:1.永磁体材料脆性较大,在经历加速度极大的过程,很有可能引起碰撞,从而导致永磁体破碎;2.起到减振效果的摩擦面较少,减振效果较差等。
因此急需对磁性液体减振器进行重新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使其具有实际工程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磁性液体减振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空腔;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在所述空腔内;
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管道;
第一多孔介质件,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和
第一磁性液体,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填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具有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稳定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水平部,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为L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还包括: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沿预设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质量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二管道;
第二多孔介质件,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二管道内;和
第二磁性液体,所述第二磁性液体填充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磁性液体在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内,所述第二磁性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滑动杆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二水平部,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道为L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或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或第二缓冲件,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或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或第二缓冲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内的空间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空间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在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一塞子,所述第四通孔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二塞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块进一步包括永磁体,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永磁体相连,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永磁体相连,其中所述永磁体上吸附有第三磁性液体,所述第三磁性液体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还包括:
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复位部与所述质量块配合以便向所述质量块施加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回复力;和
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与所述质量块配合以便向所述质量块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回复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向所述空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有滤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空腔110,第三通孔120,第一塞子121,第四通孔130,第二塞子131,通气孔140,滤网141;
第一管道200,第一竖直部210,第一水平部220,第一通孔230;
第二管道300,第二竖直部310,第二水平部320,第二通孔330;
质量块400,第一滑动杆410,第二滑动杆420,永磁体430,多孔介质环440,多孔介质圆柱450;
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第二多孔介质件520;
第一磁性液体610,第二磁性液体620,第三磁性液体630;
第一密封圈710,第二密封圈720,第一弹性件730,第二弹性件7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包括壳体100、第一管道200、质量块400、第一多孔介质件510和第一磁性液体610。
壳体100限定出空腔110,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管道200设在空腔110内。
质量块400包括第一滑动杆410,第一滑动杆410沿第一管道200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管道200内,第一滑动杆410的一部分伸出第一管道200。第一多孔介质件510设在第一管道200内。第一磁性液体610填充在第一管道200内,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与第一滑动杆410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杆410,且第一滑动杆410沿第一管道200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管道200内。因此,在振动机械能的影响下,第一滑动杆410可在第一管道200的至少一部分内移动。
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与第一滑动杆410之间。使得第一滑动杆410在向第一磁性液体610移动过程中,第一滑动杆410与第一磁性液体610接触后,第一滑动杆410可以推动第一磁性液体610流入第一多孔介质件510内,以便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孔隙内移动。由此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可以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摩擦。由此增加了固液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摩擦的热能,增加减振效果。
同时,穿过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不同孔隙的第一磁性液体610的流速不同,不同流速的第一磁性液体610相遇时会相互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内部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部分第一磁性液体610可填充在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孔隙中,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磁性液体610的挥发,使磁性液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更稳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具有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稳定等优点。
如图1所示,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包括壳体100、第一管道200、质量块400、第一多孔介质件510和第一磁性液体610。
壳体100限定出空腔110,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壳体100上设有通向空腔110的通气孔140,通气孔140上设有滤网141。通气孔140使得空气可以进入空腔110内,减少空腔110内的压强,便于质量块400的移动。滤网141过滤杂质,保证空腔110内的清洁。
第一管道200设在空腔110内,第一管道2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竖直部210和第一水平部220。可选地,第一管道200为L型。例如,第一竖直部210为L型管道的竖直管道,第一水平部220为L型管道的水平管道。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第一水平部220从第一竖直部210向右延伸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质量块400包括第一滑动杆410,第一滑动杆410沿第一管道200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管道200内。具体地,第一滑动杆410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水平部220内。第一滑动杆410的一部分伸出第一水平部220。具体地,第一滑动杆410的一部分向右伸出第一水平部220。因此,当质量块400水平移动时,第一滑动杆410沿左右方向在第一管道200的第一水平部220内移动。
第一多孔介质件510设在第一管道200内,具体地,第一多孔介质件510设在第一竖直部210内。第一磁性液体610填充在第一管道200内,具体地,第一磁性液体61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竖直部210和第一水平部220的连接处,即第一磁性液体61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管道200的拐角处。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与第一滑动杆41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磁性液体610的两端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一多孔介质件510与第一滑动杆410。例如,部分第一磁性液体610可填充在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孔隙中,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磁性液体610的挥发,使磁性液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更稳定。
因此,当质量块400在振动机械能的影响下向第一磁性液体610移动时,第一滑动杆410向第一磁性液体610的移动(例如第一滑动杆410向左移动)并将第一磁性液体610推向第一多孔介质件510,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孔隙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可以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摩擦。增加了固液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摩擦的热能,增加减振效果。
同时,穿过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不同孔隙的第一磁性液体610的流速不同,不同流速的第一磁性液体610相遇时会相互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内部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
而且,当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滑动杆410的推动下进入到第一竖直部210内后,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滑动杆410的推动下从下向上移动,即位于第一竖直部210内的第一磁性液体610在第一滑动杆410的推动下从下向上移动。
当质量块400移动到第一极限位置后(此时第一竖直部210内的第一磁性液体610移动到最高点后),例如当质量块400向左移动到第一极限位置后,质量块400向其平衡位置移动时,例如质量块400向右移动。第一磁性液体610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在第一磁性液体610内部产生较大压强,并推动第一滑动杆410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移动(例如第一磁性液体610推动第一滑动杆410向右移动)。质量块400的平衡位置是指:当质量块400没有发生减振运动时所处的位置,此时质量块400与壳体100相对静止。
当质量块400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后,例如当质量块400向右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后,质量块400受到回复力以便再次向左移动,从而重复上述过程,在此不再详细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质量块400在振动机械能的影响下移动时,可以先(向左)朝第一极限位置移动,也可以先(向右)朝第二极限位置移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还包括第二管道300、第二多孔介质件520和第二磁性液体620。
第二管道300设在空腔110内,第二管道3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竖直部310和第二水平部320。可选地,第二管道200为L型。例如,第二竖直部310为L型管道的竖直管道,第一水平部220为L型管道的水平管道。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第二水平部320从第二竖直部310向左延伸、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质量块400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动杆420,第一滑动杆410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管道200内,第二滑动杆420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二管道300内,第二滑动杆420的一部分伸出第二管道300。第二滑动杆420的一部分伸出第二水平部320。具体地,第二滑动杆420的一部分向左伸出第二水平部320。因此,当质量块400水平移动时,第二滑动杆420沿左右方向在第二管道300的第二水平部320内移动。
第二多孔介质件520设在第二管道300内,具体地,第二多孔介质件520设在第二竖直部310内。第二磁性液体620填充在第二管道300内,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管道3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二多孔介质件520与第二滑动杆420之间。具体地,第二磁性液体62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二竖直部310和第二水平部320的连接处,即第二磁性液体62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二管道300的拐角处。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管道3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二多孔介质件520与第二滑动杆420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磁性液体620的两端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多孔介质件520与第二滑动杆420。例如,部分第二磁性液体620可填充在第二多孔介质件520的孔隙中,进而可以减少第二磁性液体620的挥发,使磁性液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更稳定。
因此,当质量块400振动机械能的影响下向第二磁性液体620移动时,第二滑动杆420向第二磁性液体620的移动(例如第二滑动杆420向右移动)并将第二磁性液体620推向第二多孔介质件520,使得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多孔介质件520的孔隙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磁性液体620可以与第二多孔介质件520的摩擦。增加了固液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摩擦的热能,增加减振效果。
同时,穿过第二多孔介质件520的不同孔隙的第二磁性液体620的流速不同,不同流速的第二磁性液体620相遇时会相互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二磁性液体620内部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
而且,当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滑动杆420的推动下进入到第二竖直部310内后,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滑动杆420的推动下从下向上移动,即位于第二竖直部310内的第二磁性液体620在第二滑动杆420的推动下从下向上移动。
当质量块400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后(此时第二竖直部310内的第二磁性液体620移动到最高点后),例如当质量块400向右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后,质量块400向其平衡位置移动时,例如质量块400向左移动。第二磁性液体620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在第二磁性液体620内部产生较大压强,并推动第二滑动杆420向与原来相反的方向移动(例如第二磁性液体620推动第二滑动杆420向左移动)。
当质量块400移动到第一极限位置后,例如当质量块400向左移动到第一极限位置后,质量块400受到回复力以便再次向右移动,从而重复上述过程,在此不再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200和第二管道300沿预设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一管道200和第二管道300沿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例如,第一管道200位于质量块400左侧,第二管道300位于质量块400右侧。质量块400可以先向左移动到第一极限后再向右移动到第二极限,质量块400也可以先向右移动到第二极限后再向左移动到第一极限,从而重复上述过程,在此不再详细地描述。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00与第一滑动杆41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10,第一密封圈710防止第一磁性液体610从第一管道200和第一滑动杆410之间泄漏。第二管道300与第二滑动杆4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720,第二密封圈720防止第二磁性液体620从第二管道300和第二滑动杆420之间泄漏。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杆410的第一端部(例如左端部411)位于第一管道200内,第一滑动杆410的第一端部和第一管道200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730或第一缓冲件,第一弹性件730和第一缓冲件可以防止第一滑动杆410与第一管道200在非正常工作(猛烈撞击)的情况下碰撞损坏。第二滑动杆420的第一端部(例如右端部421)位于第二管道300内,第二滑动杆42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管道300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40或第二缓冲件,第二弹性件740和第二缓冲件可以防止第二滑动杆420与第二管道300在非正常工作(猛烈撞击)的情况下碰撞损坏。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液体减振器1000的振幅小于第一滑动杆410的第一端部在第一管道200内可移动的距离。
可选地,第一滑动杆410的第一端部和第一管道200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一弹性件730或第一缓冲件,第二滑动杆42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管道300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弹性件740或第二缓冲件。如图1所示,第一滑动杆410的左端部411上设有第一弹性件730,第一弹性件730防止第一滑动杆410与第一管道200在非正常工作(猛烈撞击)的情况下碰撞损坏第二滑动杆420的右端部421设有第二弹性件740,第二弹性件740防止第二滑动杆420与第二管道300在非正常工作(猛烈撞击)的情况下碰撞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00上设有第一通孔230,第一管道200内的空间通过第一通孔230与空腔110连通。第一多孔介质件510在第一管道2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一通孔230与第一滑动杆410之间,即第一通孔230在第一磁性液体61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第一多孔介质件510的下游,由此防止第一磁性液体610从第一通孔230泄漏。且使得第一磁性液体610在向下游的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管道200内的压强降低,不会对质量块400的移动进行限制,不会损失磁性液体减振器的对加速度敏感的特性。
第二管道300上设有第二通孔330,第二管道300内的空间通过第二通孔330与空腔110连通,第二多孔介质件520在第二管道30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二通孔330与第二滑动杆420之间,即第二通孔330在第二磁性液体62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第二多孔介质件520的下游,由此防止第二磁性液体620从第二通孔330泄漏。且使得第二管道300内的压强降低,不会对质量块400的移动进行限制,不会损失磁性液体减振器的对加速度敏感的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设有第三通孔120和第四通孔130。第一管道200与第三通孔120连通。第一磁性液体610和第一多孔介质件510可以通过第三通孔120放置在第一管道200内,从而便于将第一磁性液体610和第一多孔介质件510放置在第一管道200内。第三通孔120设有用于封堵第三通孔120的第一塞子121,防止杂物进入第一管道200内。第二管道300与第四通孔130连通,第二磁性液体620和第二多孔介质件520可以通过第四通孔130放置在第二管道300内,从而便于将第二磁性液体620和第二多孔介质件520放置在第二管道300内。第四通孔130设有用于封堵第四通孔130的第二塞子131,防止杂物进入第二管道3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400进一步包括永磁体430,第一滑动杆410的一部分与永磁体430相连,第二滑动杆420的一部分与永磁体430相连,其中永磁体430上吸附有第三磁性液体630,第三磁性液体630与空腔110的壁面接触。
在质量块400受到振动机械能的影响下,质量块400会进行移动,永磁体430吸附第三磁性液体630并使得第三磁性液体630内部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三磁性液体630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永磁体430的周面上设有多孔介质环440,穿过多孔介质环440的不同孔隙的第三磁性液体630的流速不同,孔隙的存在增大了固液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三磁性液体630内部的速度梯度,不同流速的第三磁性液体630相遇时会相互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三磁性液体630内部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永磁体430上开设有多个多孔介质通孔,多孔介质通孔的轴向与永磁体430移动方向相同,多孔介质通孔设有多孔介质圆柱450。多孔介质圆柱450的孔隙填充有第三磁性液体630,穿过多孔介质圆柱450的不同孔隙的第三磁性液体630的流速不同,孔隙的存在增大了固液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三磁性液体630内部的速度梯度,不同流速的第三磁性液体630相遇时会相互剪切、摩擦,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得第三磁性液体630内部可以黏滞耗能,进一步增加减振效果。第三磁性液体630有助于质量块400稳定悬浮在空腔110中。
如上所述,第一磁性液体610和第二磁性液体620具有使质量块400复位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设置第一复位部和第二复位部,以便利用第一复位部和第二复位部使质量块400复位。
第一复位部与质量块400(永磁体430)配合以便向质量块400施加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回复力。第二复位部与质量块400(永磁体430)配合以便向质量块400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回复力,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部为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质量块400(永磁体430)配合以便向质量块400施加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回复力。第二复位部为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与质量块400(永磁体430)配合以便向质量块400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回复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空腔;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在所述空腔内;
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管道;
第一多孔介质件,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和
第一磁性液体,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填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内,所述第一磁性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水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沿预设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质量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二管道;
第二多孔介质件,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二管道内;和
第二磁性液体,所述第二磁性液体填充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磁性液体在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设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内,所述第二磁性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滑动杆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二水平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或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或第二缓冲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内的空间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多孔介质件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空间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多孔介质件在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一塞子,所述第四通孔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四通孔的第二塞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进一步包括永磁体,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永磁体相连,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永磁体相连,其中所述永磁体上吸附有第五磁性液体,所述第五磁性液体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复位部与所述质量块配合以便向所述质量块施加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回复力;和
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复位部与所述质量块配合以便向所述质量块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回复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向所述空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有滤网。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为L型。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为L型。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性液体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或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或第二缓冲件。
CN202011254790.8A 2020-11-11 2020-11-11 磁性液体减振器 Active CN112392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790.8A CN11239288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磁性液体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790.8A CN11239288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磁性液体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2886A CN112392886A (zh) 2021-02-23
CN112392886B true CN112392886B (zh) 2021-06-15

Family

ID=7460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4790.8A Active CN112392886B (zh) 2020-11-11 2020-11-11 磁性液体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288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0379A (ja) * 1997-12-25 1999-07-13 Nec Eng Ltd 揺動部材の緩衝装置
WO2000068595A1 (en) * 1999-05-06 2000-11-16 Lord Corporation Damping or brak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trix structure and transmission
CN104565167A (zh) * 2014-12-29 2015-04-29 北京交通大学 自适应变刚度直线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613121A (zh) * 2015-01-26 2015-05-13 北京交通大学 外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04533318U (zh) * 2015-01-28 2015-08-05 北京交通大学 永磁体提供回复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6678257A (zh) * 2017-01-24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体积补偿隔离式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
CN106838089A (zh) * 2016-12-14 2017-06-1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未充满型磁性液体一阶浮力原理减振器
CN108708928A (zh) * 2018-06-21 2018-10-26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磁流变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0953286A (zh) * 2019-11-05 2020-04-03 清华大学 刚度和阻尼可调式磁性液体减振器
DE102019206330A1 (de) * 2019-05-03 2020-11-05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Magnetorheologisches Ventil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0379A (ja) * 1997-12-25 1999-07-13 Nec Eng Ltd 揺動部材の緩衝装置
WO2000068595A1 (en) * 1999-05-06 2000-11-16 Lord Corporation Damping or brak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trix structure and transmission
CN104565167A (zh) * 2014-12-29 2015-04-29 北京交通大学 自适应变刚度直线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4613121A (zh) * 2015-01-26 2015-05-13 北京交通大学 外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04533318U (zh) * 2015-01-28 2015-08-05 北京交通大学 永磁体提供回复力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6838089A (zh) * 2016-12-14 2017-06-1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未充满型磁性液体一阶浮力原理减振器
CN106678257A (zh) * 2017-01-24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体积补偿隔离式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
CN108708928A (zh) * 2018-06-21 2018-10-26 山东大学 一种半主动磁流变调谐质量阻尼器
DE102019206330A1 (de) * 2019-05-03 2020-11-05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Magnetorheologisches Ventil
CN110953286A (zh) * 2019-11-05 2020-04-03 清华大学 刚度和阻尼可调式磁性液体减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2886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304B (zh)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CN112196927B (zh)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392886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213981781U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196926B (zh)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392885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214146389U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214007867U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392890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727973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KR101372972B1 (ko) 하이브리드 충격 흡수장치
CN214578511U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211940B (zh) 磁性液体减振装置
CN112392891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392884B (zh) 基于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392887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392888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2392889B (zh) 基于一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减振器
US11306795B1 (en) Magnetic fluid damper
CN214221873U (zh)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214007869U (zh) 基于一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减振器
CN117231664A (zh) 利用颗粒碰撞阻尼的磁性液体被动动力吸振器
JP2022077488A (ja) 二次浮力の原理に基づく磁性流体ダンパー
CN219413950U (zh) 波纹管的滑动减震支座
CN214007879U (zh) 基于一阶和二阶浮力原理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