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939A -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939A
CN112383939A CN202011181145.8A CN202011181145A CN112383939A CN 112383939 A CN112383939 A CN 112383939A CN 202011181145 A CN202011181145 A CN 202011181145A CN 112383939 A CN112383939 A CN 112383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que identification
iot
test
determining
test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11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939B (zh
Inventor
廖宸宇
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11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包括: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如果能,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窄带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属于广域低功率(Low Power Wide Area,LPWA)技术,是发展物联网业务的无线承载网络。其中,NB-IoT设备是将负责通信的NB-IoT模组加装在需监控的设备上,例如由NB-IoT模组和被监控的设备集成在一起构成的计量表计、烟感、灭火器、垃圾桶、跟踪器和可穿戴设备等体现出各行业特点的各类设备。
但是,NB-IoT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位置的不同,NB-IoT网络信号的强弱也可能会受影响,如果NB-IoT设备的安装位置没有选择合适,那么就会影响NB-IoT设备的网络通信。
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001633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网络的信号测试仪及信号测试系统,具体公开了该NB-IoT网络的信号测试仪用于对NB-IoT网络信号的检测参数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检测参数可较好地对NB-IoT网络的稳定性进行监控,从而可对整体的NB-IoT网络部署进行相应的调整,起到部署指导作用。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需要测试人员随身携带信号测试仪,如此不便于测量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来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确定在接收到所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解析所述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识别码;
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所述NB-IoT平台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号,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所述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如果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对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之后和在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之前,进一步包括:
如果不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测试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第一时间戳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接收到所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唯一标识号赋予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识别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所述NB-IoT平台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判断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号,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所述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第二时间戳确定模块,用于如果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对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包括:丢包确定模块;
所述丢包确定模块,用于如果不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上述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终端、服务器、NB-IoT平台和待测试NB-IoT设备;
所述测试终端、所述服务器、所述NB-IoT平台和所述待测试NB-IoT设备依次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为如上述所述的服务器。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识别码;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NB-IoT平台将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标识号,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如果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如此设置,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通过这种计算NB-IoT设备的响应时间的间接测量方式,从而可以避免测试人员需要随身携带信号测试仪,进而方便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即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NB-IoT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位置的不同,NB-IoT网络信号的强弱也可能会受影响,如果NB-IoT设备的安装位置没有选择合适,那么就会影响NB-IoT设备的网络通信。现有技术公开的方案需要测试人员随身携带信号测试仪,如此不便于测量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在NB-IoT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排查当前位置的信号强度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地下室这种偏僻地方的信号强度会较差,此时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当前位置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使测试人员选择出一个信号强度较好的NB-IoT设备的安装位置。
以上就是本方案的发明构思,基于该发明构思就可以得到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以下对本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测试终端102、服务器104、NB-IoT平台106和待测试NB-IoT设备108,测试终端102、服务器104、NB-IoT平台106和待测试NB-IoT设备108依次通信连接,其中:
测试终端102,用于向服务器104发送测试请求和接收由服务器104发来的信号强度的测试结果,其中,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108的唯一识别码;
服务器104,用于执行如下操作: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识别码;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NB-IoT平台将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标识号,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如果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NB-IoT平台106,用于接收由服务器104发来的第一测试命令、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待测试NB-IoT设备108、接收由待测试NB-IoT设备108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以及将第二测试命令发送给服务器104;
待测试NB-IoT设备108,用于接收由NB-IoT平台106发来的第一测试命令、解析第一测试命令并生成第二测试命令以及将第二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10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测试终端102、服务器104、NB-IoT平台106和待测试NB-IoT设备108的协调配合,使得服务器104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如此利用这种计算NB-IoT设备108的响应时间的间接测量方式,从而可以避免测试人员需要随身携带信号测试仪,进而方便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即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步骤204、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步骤206、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识别码;
步骤208、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NB-IoT平台将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步骤210、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标识号,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步骤212、如果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步骤214、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识别码;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NB-IoT平台将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标识号,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如果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如此设置,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通过这种计算NB-IoT设备的响应时间的间接测量方式,从而可以避免测试人员需要随身携带信号测试仪,进而方便了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即提高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测试的便捷性。
其中,NB-IoT设备是将负责通信的NB-IoT模组加装在需监控的设备上,例如由NB-IoT模组和被监控的设备集成在一起构成的计量表计、烟感、灭火器、垃圾桶、跟踪器和可穿戴设备等体现出各行业特点的各类设备。
基于图2所示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唯一标识号对应的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第一响应时长和第一时长阈值的方式,可以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是否为强或弱。采用这种方式计算出的第一响应时长是考虑了所有的唯一标识号对应的差值,因此第一响应时长中可能存在噪声,即这种方式确定出的信号强度可能精准度不是很精准。
基于图2所示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对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唯一标识号对应的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第二响应时长和第二时长阈值的方式,可以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是否为强或弱。采用这种方式计算出的第二响应时长首先是对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如此可以降低所有的唯一标识号对应的差值的噪声,从而可以提高信号强度判断的精准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聚类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基于K-Means算法、基于DBSCAN算法、基于BIRCH算法以及基于MeanShift算法,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基于图2所示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之后和在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之前,进一步包括:
如果不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号强度判断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丢包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50193610000111
其中,ε表示丢包率,M表示服务器未获取到第二测试命令的次数,N表示服务器获取到第一测试命令的次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且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
在本步骤中,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以使服务器和NB-IoT平台可以利用该唯一识别码将测试请求的内容发送给与该唯一识别码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其中,唯一识别码可以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IMEI),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待测试NB-IoT设备的识别码,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步骤304、确定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在本步骤中,第一时间戳可以通过国家授时中心获取,服务器通过确定或记录在接收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用于计算后续的第一响应时长或第二响应时长,以利于间接判断待测试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强度。例如,第一时间戳可以是2020年10月21日11点12分10秒,即第一时间戳是一个时间点。
步骤306、解析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
在本步骤中,通过向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以标识该条第一测试命令,从而使得服务器针对每一个唯一标识号来确定对于同一个测试请求时的第一响应时长或第二响应时长。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测试一台待测试NB-IoT设备的不同测试请求所对应的唯一标识号均不同,而且对于测试多台待测试NB-IoT设备的不同测试请求所对应的唯一标识号也均不同,如此使得服务器能够利用唯一标识号确定第一响应时长或第二响应时长。
此外,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识别码,以使NB-IoT平台可以利用该唯一识别码将测试请求的内容发送给与该唯一识别码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步骤308、将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
在本步骤中,NB-IoT平台在接收到由服务器发来的第一测试命令时,NB-IoT平台将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可以理解的是,NB-IoT平台为运营商的基站或服务器。
步骤310、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
在本步骤中,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其中,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唯一标识号。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可以由测试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地选择,例如可以选择为2020年10月21日11点10分0秒至2020年10月21日11点30分0秒。通过设置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可以采集在该测试时间段内的服务器记录的第一测试命令的个数、第二测试命令的个数以及同一个唯一标识号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以确定待测试NB-IoT的网络信号强度。
步骤312、如果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例如,第二时间戳可以是2020年10月21日11点12分15秒,即第二时间戳是一个时间点。
步骤314、如果不能获取由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在本步骤中,如果确定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则可以在服务器记录未获取到该唯一标识号对应的第二测试命令。
步骤316、根据与每一个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本步骤中,可以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一步确定第一响应时长或第二响应时长(参见上文)。
对于第一响应时长,例如第一响应时长为12s,第一时长阈值为10s,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再例如第一响应时长为8s,第一时长阈值为10s,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对于第二响应时长,例如第二响应时长为10s,第二时长阈值为8s,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再例如第二响应时长为6s,第二时长阈值为8s,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对于丢包率,例如丢包率不超过预设的丢包率阈值(如10%)时,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反之信号强度为弱。
在本步骤中,为进一步提高信号强度判断的精度,当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一时长阈值且丢包率不超过预设的丢包率阈值时,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只要上述两个条件(即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一时长阈值、丢包率不超过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中的一个不满足时,则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或者,当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丢包率不超过预设的丢包率阈值时,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只要上述两个条件(即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丢包率不超过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中的一个不满足时,则确定该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和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线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等等。以软件实现为例,如图5所示,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CPU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应用于服务器中,包括:
测试请求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第一时间戳确定模块504,用于确定在接收到所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唯一标识号赋予模块506,用于解析所述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识别码;
发送模块508,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所述NB-IoT平台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判断模块510,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号,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所述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第二时间戳确定模块512,用于如果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14,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请求获取模块50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2,第一时间戳确定模块504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4,唯一标识号赋予模块506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6,发送模块508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8,判断模块51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10,第二时间戳确定模块51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12,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14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14,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14,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对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丢包确定模块;
所述丢包确定模块,用于如果不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514,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的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上述装置内的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使一计算机执行如本文所述的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的指令。具体地,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方法或者装置,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且使该方法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项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实施例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光盘(如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可选择地,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上下载程序代码。
此外,应该清楚的是,不仅可以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方法等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功能。
上述对本发明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确定在接收到所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解析所述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识别码;
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所述NB-IoT平台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号,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所述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如果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对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之后和在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之前,进一步包括:
如果不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所述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包括: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5.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测试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测试终端发来的测试请求,其中,所述测试请求携带有待测试NB-IoT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第一时间戳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接收到所述测试请求时的第一时间戳;
唯一标识号赋予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测试请求,生成第一测试命令,并向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赋予一个唯一标识号,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识别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送给NB-IoT平台,以使所述NB-IoT平台将所述第一测试命令转发给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
判断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判断是否能够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其中,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号,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是通过待测试NB-IoT设备解析由所述NB-IoT平台转发的第一测试命令获得;
第二时间戳确定模块,用于如果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测试命令时的第二时间戳;
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测试时间段内且针对相同的唯一识别码,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一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时长等于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一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对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进行聚类处理,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第二响应时长,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时长等于经过聚类处理后的所有所述唯一标识号对应的所述差值的平均值;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弱;
如果所述第二响应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为强。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丢包确定模块;
所述丢包确定模块,用于如果不能获取由所述NB-IoT平台发来的第二测试命令,则确定所述第一测试命令发生丢包;
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模块,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与每一个所述唯一标识号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的差值以及丢包率,确定与所述唯一识别码相对应的待测试NB-IoT设备的信号强度。
9.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机器可读程序;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机器可读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终端、服务器、NB-IoT平台和待测试NB-IoT设备;
所述测试终端、所述服务器、所述NB-IoT平台和所述待测试NB-IoT设备依次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
CN202011181145.8A 2020-10-29 2020-10-29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383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1145.8A CN112383939B (zh) 2020-10-29 2020-10-29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1145.8A CN112383939B (zh) 2020-10-29 2020-10-29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939A true CN112383939A (zh) 2021-02-19
CN112383939B CN112383939B (zh) 2022-04-19

Family

ID=7457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1145.8A Active CN112383939B (zh) 2020-10-29 2020-10-29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93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792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WiFi Positioning Bench Test Method and Instrument
US20160302093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ignal Quality in Digital Radio Broadcast Signals
CN107770786A (zh) * 2016-08-15 2018-03-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21862A (zh) * 2017-12-08 2019-06-2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CN10999628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49159A (zh) * 2019-03-30 2019-08-20 深圳市新益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天线灵敏度测试方法
CN110212936A (zh) * 2018-05-17 2019-09-06 北京北科驿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检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0286302A (zh) * 2019-06-26 2019-09-27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0636514A (zh) * 2019-10-16 2019-12-31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现场网络质量分析方法
CN111225383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57923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WiFi Positioning Bench Test Method and Instrument
US20160302093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ignal Quality in Digital Radio Broadcast Signals
CN107770786A (zh) * 2016-08-15 2018-03-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21862A (zh) * 2017-12-08 2019-06-21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CN10999628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强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12936A (zh) * 2018-05-17 2019-09-06 北京北科驿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检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1225383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NB-IoT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149159A (zh) * 2019-03-30 2019-08-20 深圳市新益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天线灵敏度测试方法
CN110286302A (zh) * 2019-06-26 2019-09-27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10636514A (zh) * 2019-10-16 2019-12-31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现场网络质量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镇江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及经验总结", 《HTTPS://WENKU.BAIDU.COM/VIEW/C800FB47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C.HTM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939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6674B2 (en) Concept of generating experience messages for updating a reference database
CN111506489A (zh) 测试方法、系统、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9918245B2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control method, measurement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8900319B (zh) 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88060B (zh) 无线通信模块的抗干扰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383939B (zh) NB-IoT设备的网络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0996244B (zh) 麦克风阵列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4898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sing data quality measurements i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07174176A (ja) 通信端末の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JP2003046431A (ja) 移動端末機送信パワー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CN109086185B (zh) 一种存储集群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412180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signal train which can be played back on a tester for testing a mobile radio
JP2003018646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呼びの喪失場所を特定する方法。
CN112235665B (zh) 光网络单元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17555A1 (en) Measur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method
KR101862617B1 (ko) 전력설비관리를 위한 사물인터넷 센서의 테스트 시스템
CN111901470B (zh) 终端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CN109922123B (zh) 服务器间调用关系的展示方法及展示装置
CN104685564B (zh) 语音类问题检测方法及应用语音通信网络系统的网元设备
JP6822941B2 (ja) 通信端末、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9660503A (zh) 分析用户终端异常使用行为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827337A (zh) 一种物体行为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691945B (zh) Pdt同播时的基站确定方法、设备、基站和系统
KR101079449B1 (ko) 인터넷 아이피 주소의 위치 정보 수집 방법 및 장치
CN110798258A (zh) 光纤纤芯质量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