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652B -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652B
CN112383652B CN202011244370.1A CN202011244370A CN112383652B CN 112383652 B CN112383652 B CN 112383652B CN 202011244370 A CN202011244370 A CN 202011244370A CN 112383652 B CN112383652 B CN 112383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display
side scre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43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652A (zh
Inventor
邓方东
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43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主板、设于壳体正面的主屏幕,以及侧屏幕,侧屏幕设置于壳体的侧面,侧屏幕包括显示部、电连接组件及连接于显示部与电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显示部包括显示面及背离显示面的背面,电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于显示部与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电连接组件沿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显示部折叠至显示部的背面后,使得显示部完全覆盖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不占用显示面的面积,从而增加了侧屏幕的显示部的显示面积,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侧屏幕。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的屏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屏幕及设有所述侧屏幕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幕设计和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出现了如折叠屏、水滴屏、刘海屏等显示屏幕,使得设有所述显示屏幕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更高。随着用户对屏占比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幕只覆盖移动终端的正面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双曲屏幕,四曲屏幕,环绕屏幕,折叠屏幕等新形态屏幕手机的出现带给手机行业更多科技感的,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手机的价值。在手机侧面上安装一个窄的长条形的侧屏幕成为一种屏幕创新的方向,所述侧屏幕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屏幕的屏占比,且也可以加入科技感呈现的内容,比如跑马灯,动态品牌log展示等,给手机带来差异化。
目前,实现移动终端的侧屏幕一般有两种主要方式,其中一种是环绕屏或者双曲,四曲的方式,即一个屏幕覆盖于移动终端的正面及左右侧面;然而,这种方式对屏幕的折叠要求高,贴合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且目前无法实现直角贴合。另外一种是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使用单独的屏幕,即使用侧屏幕安装至移动终端的侧面,这种方式的成本较低、贴合难度不大,能实现量产。
侧屏幕的长宽比大,侧屏幕的宽度一般在4mm-5mm,长度在140mm左右。为了实现屏幕定位外观好看,侧屏幕的驱动IC的放置位置关键。若驱动IC和侧屏幕之间的走线设置于侧屏幕的长边,则侧屏幕在设有所述走线的长边的黑边宽度比侧屏幕的另一长边及相对的两端边的黑边宽度明显宽1.5mm左右。然而,由于设有所述走线的长边的长度较长,较宽的黑边一方面缩小了侧屏幕的显示面积,另一方面影响移动终端的外观。若侧屏幕的驱动IC和侧屏幕之间的走线设置在侧屏幕的短边,即若走线设置在侧屏幕的端边;然而,由于侧屏幕的端边的长度较短,目前驱动IC的绑定所需的长度一般在7mm左右,因此,驱动IC无法设置在侧屏幕的短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屏幕及设有所述侧屏幕的移动终端,所述侧屏幕的制造成本较低,且能使得安装有所述侧屏幕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提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侧屏幕,设于移动终端的侧面,所述侧屏幕包括显示部、电连接组件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电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面及背离所述显示面的背面,所述电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所述电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所述显示部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后,使得所述显示部完全覆盖所述电连接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主屏幕,以及侧屏幕,所述侧屏幕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侧屏幕包括显示部、电连接组件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电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面及背离所述显示面的背面,所述电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所述电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所述显示部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后,使得所述显示部完全覆盖所述电连接组件。
本发明移动终端的侧屏幕的显示部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显示部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电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所述显示部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因此,所述电连接组件藏在所述侧屏幕的背面,所述电连接组件不占用显示面的面积,从而增加了所述侧屏幕的显示部的显示面积,进而提高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且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显示部之间只需增加弯折部即可使所述电连接组件完全藏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侧屏幕正面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侧屏幕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侧屏幕的第一电连接件相对于显示部弯折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侧屏幕的侧视图;
图6是图4中的侧屏幕的第二电连接件相对于第一电连接件折叠后,并连接有第三连接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侧屏幕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侧屏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侧屏幕正面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侧屏幕正面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20、设于壳体20内的主板30、设于壳体20正面的主屏幕40,以及至少一侧屏幕50,侧屏幕50设置于壳体20的侧面,主板30用于控制主屏幕40及侧屏幕50。具体地,壳体20包括正面、相对的两侧面及相对的两端面,主屏幕40设置于壳体20的正面,至少一侧屏幕50设置于壳体20的其中一侧面。本实施例中,壳体20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侧屏幕50,每一侧屏幕50电连接于主板30。侧屏幕50包括显示部51、电连接组件53及连接于显示部51与电连接组件53之间的第一弯折部55。显示部51包括显示面512及背离显示面512的背面514,电连接组件53用于电连接于显示部51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30,即侧屏幕50通过电连接组件53连接于主板30。电连接组件53沿第一弯折部55相对于显示部51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514后,显示部51完全覆盖电连接组件53。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所述显示部51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或LED显示屏等。主板30通过电连接组件53控制显示部51的工作。
本发明中侧屏幕50的显示部51通过电连接组件53连接于主板30,电连接组件53与显示部51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55连接,电连接组件53沿第一弯折部55相对于显示部51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因此,电连接组件53藏在侧屏幕50的背面514,电连接组件53不占用显示面512的侧边和/或端边,即电连接组件53不占用显示面512的面积,从而增加了侧屏幕50的显示部51的显示面积,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且电连接组件53与显示部51之间只需增加弯折部即可使电连接组件53完全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51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0的至少一端面上设有侧屏幕50,侧屏幕50的电连接组件53电连接于主板30。优选地,壳体20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一侧屏幕50,每一侧屏幕50通过电连接组件53电连接于主板30。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0相对的两侧面及相对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侧屏幕50,每一侧屏幕50通过电连接组件53电连接于主板30。
如图2所示,显示部51的显示面512为长方形,显示面512的长度值为Y1,显示面512的宽度值为X1,Y1远大于X1。本实施例中,显示面512的长度值Y1为140mm左右,显示面512的宽度值X1为4.5mm左右。第一弯折部55设置于显示部51的端部,即第一弯折部55连接于显示部51的其中一宽边,第一弯折部55设置为单层走层,显示部51与所述电连接组件53之间通过所述单层走层电连接。电连接组件53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相对于显示部51能折叠至所述显示部51的背面514。所述弯折轴线L1垂直于侧屏幕50的长度方向,即弯折轴线L1平行于侧屏幕50的宽度方向,具体地,所述弯折轴线L1垂直于显示面512的长度方向。第一弯折部55沿弯折轴线L1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值小于或等于显示面512的宽度值X1。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5沿弯折轴线L1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值等于显示面512的宽度值X1。
如图2及图3所示,电连接组件53包括第一电连接件531、第二电连接件533及第二弯折部535,第一电连接件531通过第一弯折部55连接于显示部51,第二电连接件533通过第二弯折部535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本实施例中,显示部51、第一弯折部55及第一电连接件531为一体结构,具体地,显示部51、第一弯折部55及第一电连接件531由矩形的一片柔性基板构成,即所述柔性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分为显示部51、第一弯折部55及第一电连接件531三部分,第一弯折部55是所述柔性基板的弯折区域。第一电连接件531为屏幕连接件,具体地,第一电连接件531为柔性导电片。第一电连接件531的长度值为Y2,第一电连接件531的宽度值为X2,Y2大于X2。第一弯折部55远离显示部51的一侧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其中一端部,第一电连接件531与第一弯折部55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531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相对于显示部51能折叠至所述显示部51的背面514。第一电连接件531的宽度值X2及长度值Y2分别小于或等于显示部51的宽度值X1及长度值Y1。具体地,第一电连接件531的长度值Y2小于显示面512的长度值Y1,第一电连接件531的宽度值X2小于或等于显示面512的宽度值X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531的宽度值X2等于显示面512的宽度值X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5与第一电连接件531为一体结构,第一弯折部55通过绑定方式连接于显示部51。具体地,第一弯折部55与第一电连接件531由一片柔性基板构成,显示部51可以是刚性屏或柔性屏,第一弯折部55远离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一侧绑定于显示部51,第一电连接件531能沿第一弯折部55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从而使第一电连接件531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由于显示部51可以采用刚性屏,刚性屏的成本低于柔性屏,因此,能降低侧屏幕的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5及第一电连接件531可以均柔性电路板。
在第一电连接件531与显示面512在展平状态时,显示面512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共面。第二电连接件533通过第二弯折部535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侧部,具体地,第二电连接件533通过第二弯折部535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的一侧。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平行于侧屏幕50的长度方向,即弯折轴线L2平行于显示面512的长度方向。第二弯折部535沿弯折轴线L2方向延伸的长度值Y3小于或等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长度值Y2;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535沿弯折轴线L2方向延伸的长度值Y3小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长度值Y2。
优选地,第二弯折部535可折弯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侧部,第二电连接件533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相对于第一电连接件531能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第一电连接件531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能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514。此时,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均完全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514,即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末外露出显示面512的四周。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533为覆晶薄膜。具体地,第二电连接件533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及设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的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第二弯折部535设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邻近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处。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平行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长度方向,当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能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相对于第一电连接件531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包括连接片5331及位于连接片5331一侧的延伸片5332,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设于延伸片5332的末端,第二弯折部535设于延伸片5332邻近连接片5331处,连接片5331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折叠后,连接片5331覆盖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具体地,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的长度值为Y3,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的宽度值为X3;连接片5331的长度值为Y4,连接片5331的宽度值为X4。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的长度值Y3小于连接片5331的长度值Y4,且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的宽度值X3小于连接片5331的宽度值X4;因此,当连接片5331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时,连接片5331能完全覆盖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连接片5331的长度值Y4小于或等于显示部51的长度值Y1,连接片5331的宽度值X4小于或等于显示部51的宽度值X1,能使连接片5331完全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514。本实施例中,连接片5331的长度值Y4小于显示部51的长度值Y1,连接片5331的宽度值X4小于显示部51的宽度值X1。
如图2所示,第二电连接件533上设有驱动芯片5336及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驱动芯片5336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5336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沿连接片5331的长度方向排列。驱动芯片5336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在第二电连接件533上的位置根据覆晶薄膜的走线来确定。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与驱动芯片5336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的正面和/或背面。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与驱动芯片5336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330的背面,驱动芯片5336较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更靠近第二弯折部535。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7,折叠侧屏幕50时,先将第一电连接件531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相对于显示部51折叠至所述显示部51的背面514,使第一电连接件531藏于所述显示部51的背面514(如图4及图5所示);再将连接片5331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相对于第一电连接件531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背面,使得第二电连接件533也藏于所述显示部51的背面514(如图6及图7所示)。此时,显示部51完全覆盖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驱动芯片5336及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背离显示部51的显示面512。
如图6及图7所示,电连接组件53还包括第三电连接件537,第三电连接件537为排线连接件。具体地,第三电连接件537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5371及设于第二柔性电路板5371端部的排线绑定部5373,排线绑定部5373连接于第二电连接件533。具体地,排线绑定部5373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第二柔性电路板5371沿垂直于显示部51的长度方向延伸。
安装侧屏幕50至壳体20时,将折叠完成的侧屏幕50安装至壳体20的侧面,且第二柔性电路板5371远离排线绑定部5373的一端电连接于主板30,以便主体30能控制侧屏幕50的开启、关闭或显示等。由于折叠完成的侧屏幕50的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均藏于显示部51的后面514。因此,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不会占用显示部51的显示面512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另外,从移动终端100的外部无法观看到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品质;还有,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只需分别通过第一弯折部55及第二弯折部535就能折叠于显示部51的后面514,结构简单,且驱动芯片5336等电子器件采用现有的标准尺寸,不需要驱动芯片5336的定制化,即无需修改驱动芯片5336等电子器件的尺寸,通用性强,驱动芯片5336的选择大,设计灵活,减少了制程成本。
请参阅图8,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侧屏幕5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侧屏幕50a的连接片5331的长度值为Y4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减少,并将驱动芯片5336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间隔平行地设置于连接片5331上,即驱动芯片5336与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沿连接片533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驱动芯片5336较柔性电路板绑定区5337更靠近第二弯折部535。由于连接片5331的长度减少,即连接片5331的用料减少,从而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请参阅图9,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侧屏幕5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535可折弯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端部,即第二弯折部535的一侧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端部,第二弯折部535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电连接件533的端部。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平行于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弯折轴线L1、L2平行于显示部51的宽度方向。第二电连接件533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第一电连接件531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从而使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完全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具体地,侧屏幕50b在展开状态时,显示部51、第一电连接件531、第二电连接件533沿侧屏幕50b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一弯折部55连接于显示部51与第一电连接件531之间,第二弯折部535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与第二电连接件533之间;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设置于第一电连接件531远离显示部51的一端。
请参阅图10,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侧屏幕50c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5可折弯地连接于显示部51的侧部,具体地,第一弯折部55的一侧连接于显示部51的侧部,第一弯折部55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侧部。第二弯折部535可折弯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侧部,第二弯折部535的一侧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的侧部,第二弯折部535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电连接件533的侧部。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平行于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弯折轴线L1、L2平行于显示部51的长度方向。第二电连接件533沿第二弯折部535的弯折轴线L2折叠至第一电连接件531的正面,第一电连接件531沿第一弯折部55的弯折轴线L1折叠至显示部51的背面,从而使第一电连接件531及第二电连接件533完全藏于显示部51的背面。具体地,侧屏幕50c在展开状态时,显示部51、第一电连接件531、第二电连接件533沿侧屏幕50c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弯折部55连接于显示部51与第一电连接件531之间,第二弯折部535连接于第一电连接件531与第二电连接件533之间;覆晶薄膜绑定区5335设置于第一电连接件531远离显示部51的一侧。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侧屏幕,设于移动终端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屏幕包括显示部、电连接组件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电连接组件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显示部包括显示面及背离所述显示面的背面,所述电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之间,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第二弯折部及第三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显示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上设有驱动芯片及柔性电路板绑定区,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区交错设置,所述第三电连接件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端部的排线绑定部,所述排线绑定部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区;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弯折部折叠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正面,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使得所述显示部覆盖所述电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垂直于所述侧屏幕的长度方向,或者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平行于所述侧屏幕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由一片柔性基板构成,所述第一弯折部是所述柔性基板的弯折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垂直于所述侧屏幕的长度方向,或者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平行于所述侧屏幕的长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宽度值及长度值分别小于所述显示部的宽度值及长度值;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宽度值及长度值分别小于所述显示部的宽度值及长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显示部的端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覆晶薄膜绑定区,所述覆晶薄膜绑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正面,所述第二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邻近所述覆晶薄膜绑定区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片及位于所述连接片一侧的延伸片,所述覆晶薄膜绑定区设于所述延伸片的末端,所述第二弯折部设于所述延伸片邻近所述连接片处,所述连接片沿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折叠后,所述连接片覆盖所述覆晶薄膜绑定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排线绑定部交错设置或平行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绑定部与所述驱动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正面和/或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显示部的端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轴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轴线折叠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正面,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轴线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显示部的侧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可折弯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侧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轴线,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二弯折部折叠至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正面,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弯折部折叠至所述显示部的背面。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主屏幕,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屏幕,所述侧屏幕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侧屏幕通过电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主板。
CN202011244370.1A 2020-11-09 2020-11-09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Active CN112383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4370.1A CN112383652B (zh) 2020-11-09 2020-11-09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4370.1A CN112383652B (zh) 2020-11-09 2020-11-09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52A CN112383652A (zh) 2021-02-19
CN112383652B true CN112383652B (zh) 2023-02-28

Family

ID=74579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4370.1A Active CN112383652B (zh) 2020-11-09 2020-11-09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6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194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侧屏的移动终端
CN106878498A (zh) * 2017-01-22 2017-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8369642U (zh) * 2018-06-29 2019-01-1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8954061U (zh) * 2018-09-05 2019-06-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CN209676293U (zh) * 2019-06-28 2019-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371926A (zh) * 2020-02-28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780746U (zh) * 2018-01-16 2018-08-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600425B (zh) * 2018-03-27 2024-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50364A (zh) * 2018-07-24 2018-10-12 长兴恒大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194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侧屏的移动终端
CN106878498A (zh) * 2017-01-22 2017-06-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8369642U (zh) * 2018-06-29 2019-01-1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08954061U (zh) * 2018-09-05 2019-06-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CN209676293U (zh) * 2019-06-28 2019-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11371926A (zh) * 2020-02-28 2020-07-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52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39788B1 (en)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boar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7384272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060116005A1 (en) Reinforc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08013070A1 (fr) Plaque de circuit imprimé flexible,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monté avec celle-ci, et procédé de pliage de plaque de circuit imprimé flexible
CN10861546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383652B (zh) 移动终端及其侧屏幕
CN112183396B (zh)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US75597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CN11286344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324971U (zh)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16483A (zh) 一种显示屏体组件
CN114731775B (zh) 电磁屏蔽膜、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JP200315835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874612B2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2178413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11107200B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JP2002184503A (ja) 導電部材
US20080102656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bodies
JP3699039B2 (ja) 携帯電話機の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CN11231198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289720A1 (en) Bracke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nic component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8041905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3129751A (zh) 显示面板、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05057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4170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