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9107A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9107A
CN112369107A CN201980043986.1A CN201980043986A CN112369107A CN 112369107 A CN112369107 A CN 112369107A CN 201980043986 A CN201980043986 A CN 201980043986A CN 112369107 A CN112369107 A CN 112369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amble
resource
terminal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39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井敬
高田智史
铃木秀俊
山本哲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236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9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能够适当地进行随机接入处理。终端(100)包括:无线发送部(108),发送数据信号;以及控制部(101),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第一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二资源。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5G的标准化方面,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计划)已讨论了未必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dvanced(Long TermEvolution 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具有向后兼容性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R: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
在NR中,与LTE-LAA(License-Assisted Access,授权辅助接入)同样地,已讨论了非授权带域中的运用。LTE-LAA已支持授权带域中的运用所附带的非授权带域中的运用。另一方面,在NR中,要求不使用授权带域而实现非授权带域中的运用(Stand-aloneoperation,独立操作)。
因此,在NR中,已研究了向非授权带域导入终端(也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用于与基站(也称为gNB)进行初始连接的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2-1809940,LG Electronics Inc.,“Considerations on 2-StepCBRA procedure for NR-U SA”,3GPP TSG-RAN WG2 Meeting#AH-1807
非专利文献2:R1-1809726,Ericsson,“Feature lead summary for UL Signalsand Channels”,3GPP TSG-RAN WG1 Meeting#94
发明内容
但是,针对NR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尚未充分地研究。
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随机接入处理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发送数据信号;以及控制电路,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第一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二资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接收数据信号;以及控制电路,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资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方法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并发送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方法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并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此外,这些广泛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适当地进行随机接入处理。
将由说明书及附图清楚呈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的进一步的优点及效果。上述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的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块的交织设计(Block based interlace design)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局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局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及基站的工作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1的前导码部分(Preamble part)与数据部分(Datapart)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1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1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另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2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2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3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3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4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4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5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5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6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6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7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推导例7的发送资源分配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随机接入过程]
例如,授权带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通过四步随机接入(也称为“4-step 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或“4-Step CBRA(Contention Based RandomAccess,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实施。
在四步随机接入中,例如,如图1(a)所示,作为第一步的发送(MSG1),终端(UE)将前导码发送至基站(gNB)。基站在接收到MSG1并对MSG1解码后,作为第二步的发送(MSG2),将包含对于前导码的响应(RA response)及MSG3的上行发送时机的调度信息等通知终端。终端在接收到MSG2并对MSG2解码后,作为第三步的发送(MSG3),使用由MSG2指示的调度信息,将与终端有关的信息(例如,终端ID等)等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信息通知基站。最后,作为第四步的发送(MSG4),基站将终端用于进行RRC连接的控制信息或用于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的控制信息等通知终端。用于竞争解决的控制信息例如是由终端通知的控制信号。在竞争解决中,例如,终端在通过该终端已发送的控制信号与MSG4所含的用于竞争解决的控制信息的比较得知两者并非是同一信息的情况下,从MSG1起重新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由此,避免多个终端的RACH冲突。
另一方面,作为NR的非授权带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已研究了导入两步随机接入(也称为“2-step RACH”或“2-Step CBRA”)(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两步随机接入中,例如,如图1(b)所示,作为第一步的发送(MSG1),终端将前导码部分(相当于图1(a)的前导码(或者,MSG1))和数据部分(相当于图1(a)的MSG3)发送至基站。终端既可以同时发送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也可以在连续时间内发送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或者,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例如,一个时隙内)发送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
接着,如图1(b)所示,基站在接收到MSG1并对MSG1解码后,作为第二步的发送(MSG2),将上行发送时机和用于终端侧的RRC连接的控制信息或竞争解决用控制信息等(相当于图1(a)的MSG2及MSG4)通知终端。
通过对NR的非授权带域导入两步随机接入,例如可期待减少LBT(Listen BeforeTalk,对话前监听)处理或减少随机接入的延迟时间的效果。此外,两步随机接入的导入并不限定于非授权带域。例如,已研究了通过将两步随机接入挪用到授权带域,并应用在用于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高可靠低延迟)的服务中,减少数据收发的延迟时间。
[PRACH]
例如,在NR的授权带域中使用的四步随机接入用的PRACH(例如,图1(a)的MSG1)由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前导码及GP(guard period,保护区间)构成。前导码例如由相关特性良好的码序列(例如,循环移位Zadoff-Chu(Cyclic shifted Zadoff-Chu,CS-ZC)序列)等产生。另外,CP是复制了前导码的一部分的信号。GP是无发送区间。此外,前导码并不限定于CS-ZC序列,只要是相关特性良好的码序列即可。
这些与PRACH有关的信息例如作为基站的小区信息而被通知终端。例如,不同的CS-ZC序列唯一地与每个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终端将与随机地选择出的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CS-ZC序列作为前导码进行发送。例如,即使在多个终端使用同一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发送PRACH的情况下,只要多个终端分别选择不同的前导码编号,则基站仍能够通过CS-ZC序列的相关检测来同时检测出多个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多个终端的前导码)。
[B-IFDMA]
作为非授权带域中的四步随机接入用信道即PRACH(例如,图1(a)的MSG1)的频率资源分配方法之一,已研究了应用基于块的交织设计(也称为“B-IFDMA(Block-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块交织频分多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图2表示基于块的交织设计的一例。
基于块的交织设计被用于LTE-LAA中的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频率资源分配方法。B-IFDMA是为了遵守非授权带域的OCB(Occupied Channel Bandwidth,占用信道带宽)的限制,并缓和PSD(Power SpectralDensity,功率谱密度)限制的影响,使用系统带域内的均匀地分散在频率方向上的、被称为“交织(interlace)”的带域来发送信号的方法。
交织由连续的子载波群(连续的频率资源的块。例如是1PRB(Physical 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构成。例如,在将系统带域或系统带域的局部带域(例如,BWP(Bandwidth part,带宽部分))分割为多个块而成的带域(以下,称为“簇(Cluster)”或“簇块(Cluster block)”)内,包含多个交织。对各簇所含的交织标记有编号(以下,称为“交织编号”)。
此外,簇的含义与配置同一交织编号的交织的“间隔”相同。即,同一交织编号的交织跨越多个簇块而均匀地分散在频率方向上。
另外,簇不限于将系统带域分割为多个块而成的带域,也可被定义为将某个带域(例如,实施LBT(listen before talk)的带域、20MHz带域、或20MHz的整数倍的带域等)分割为多个块而成的带域。
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对分割了某个带域的簇内的5个交织分配有interlace#0、#1、#2、#3、#4这些交织编号。另外,在图2中,也对各簇分配有Cluster#0、#1、#2、#3、…这一簇编号。
例如,如图2所示,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对PRACH的发送资源设定有一个交织编号(图2中为interlace#0)的情况。例如,在终端A(UE#A)及终端B(UE#B)分别选择不同的前导码编号(例如,不同的CS-ZC序列(ZC#X及ZC#Y))的情况下,分别从终端A及终端B发送的前导码会被码复用。
但是,尚未充分地讨论NR的非授权带域中的两步随机接入的无线资源分配。特别是,尚未讨论对MSG1(例如,参照图1(b))的前导码部分应用基于块的交织设计(例如,参照图2)的情况下的MSG1的数据部分的无线资源分配。
如上所述,在对两步随机接入中的前导码部分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了基于块的交织设计的情况下,对分别由不同的前导码编号产生的多个终端的前导码使用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由此,能够在相同交织编号的频率资源中,对多个终端的前导码进行码复用。
另一方面,两步随机接入中的数据部分中包含数十比特的终端固有ID等发送信息,与前导码部分相比,数据部分的信息量更多。因此,难以对数据部分应用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码复用。
例如,在使不同的CS-ZC序列唯一地与数据部分的每个发送信息模式相对应的情况下,与发送信息模式相对应的CS-ZC序列的数量有可能会超过能够产生的序列数。另外,会产生基站的相关检测中的处理量增加或检测性能变差之类的问题。
因此,以下,说明如下方法,即,在终端在两步随机接入中发送PRACH的情况下,适当地分配数据部分的无线资源。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两步随机接入”是指前导码部分(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的MSG1)和数据部分(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的MSG3)同时被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由连续的无线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或在规定时间内(例如,时隙内)由无线资源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换句话说,两步随机接入是指数据部分与前导码部分一起被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或者,两步随机接入是指终端在接收针对前导码的响应(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的MSG2)之前发送数据部分,或者不等待针对前导码的响应而发送数据部分的随机接入过程。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00及基站200。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终端100(相当于发送装置)发送PRACH,基站200(相当于接收装置)接收PRACH。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终端100的局部结构的方框图。在图3所示的终端100中,无线发送部108发送数据信号(例如,数据部分)。控制部101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例如,前导码部分)的第一资源(例如,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码序列),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第二资源。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200的局部结构的方框图。在图4所示的基站200中,无线接收部202接收数据信号(例如,数据部分)。控制部203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例如,前导码部分)的资源(例如,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码序列),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
[终端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1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5中,终端100包括控制部101、前导码产生部104、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数据产生部106、数据资源分配部107、无线发送部108、天线109、无线接收部110及解调/解码部111。
控制部101例如决定分配PRACH的无线资源(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1所含的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的分配资源)。例如,控制部101包含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和数据资源设定部103。
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例如基于表示能够在基站200的小区内使用的用于PRACH的发送资源的PRACH发送资源信息(或者,也称为“随机接入配置(Random accessconfiguration)”),决定分配给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的候选。用于前导码的发送资源例如包含由交织编号及簇编号表示的表现频带的频率资源、或发送时机等时间资源。另外,分配给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的候选例如唯一地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
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从包含至少一个前导码编号的前导码编号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并将表示选择出的前导码编号及与该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发送资源的信息输出至数据资源设定部103、前导码产生部104及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
此外,终端100能够利用的PRACH发送资源信息中,例如包含用于前导码的序列编号、CS量、PRACH时间资源(例如,周期)、PRACH频率资源位置、前导码格式(Preambleformat)编号等与PRACH关联的设定信息。另外,PRACH发送资源信息包含在由连接的基站200(例如,服务小区)广播的控制信息中,并预先被通知终端100。此外,PRACH发送资源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例如也可以是由规格规定的系统公共信息,不从基站200被通知终端100。
数据资源设定部103基于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输入的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决定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数据资源设定部103基于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输入的前导码编号,决定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包含由交织编号及簇编号表示的频率资源、或发送时机等时间资源。数据资源设定部103将表示已设定的发送资源的信息输出至数据资源分配部107。此外,数据资源设定部103中的推导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方法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前导码产生部104使用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输入的表示发送资源的信息(例如,与所选择的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序列编号及循环移位量)产生CS-ZC序列,并将已产生的CS-ZC序列作为前导码部分信号(或者,前导码信号)向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输出。此处,若在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中选择的前导码编号不同,则前导码产生部104会产生正交或相关小的不同的码序列(CS-ZC序列等)。
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对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输入的发送资源信息(例如,与簇编号及交织编号相对应的频率资源)分配从前导码产生部104输入的前导码部分信号。另外,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基于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102输入的发送资源信息所示的发送时机,将前导码部分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08。
数据产生部106例如产生包含终端ID(Identifier,标识符)等RRC连接请求信息等的数据信号(例如,相当于四步随机接入中的MSG3)。数据产生部106对已产生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数据序列)作为数据部分信号输出至数据资源分配部107。
数据资源分配部107对从与数据资源设定部103输入的发送资源信息所示的簇编号及交织编号对应的频率资源分配从数据产生部106输入的数据部分信号。另外,数据资源分配部107基于从数据资源设定部103输入的发送资源信息所示的发送时机,将数据部分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08。
无线发送部108对从前导码资源分配部105输入的前导码部分信号及从数据资源分配部107输入的数据部分信号实施D/A(Digital to Analog,数字/模拟)转换、上变频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109向基站200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获得的无线信号(例如,相当于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1(参照图1(b)))。
无线接收部110对经由天线109从基站20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实施下变频、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向解调/解码部111输出通过接收处理获得的接收信号。从基站20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例如包含两步随机接入中的PRACH的响应数据信号(例如,图1(b)所示的MSG2)。
解调/解码部111对从无线接收部110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在解调/解码部111正确地接收了PRACH的响应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进行的RRC连接处理完成。
[基站的结构]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200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6中,基站200包括天线201、无线接收部202、控制部203、前导码检测部206、解调/解码部207、调度部208、数据产生部209、编码/调制部210及无线发送部211。
无线接收部202例如对能够在基站200的小区内使用的PRACH发送资源中经由天线201接收到的来自终端100的PRACH信号(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1)实施下变频、A/D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将通过接收处理获得的信号输出至前导码检测部206及解调/解码部207。
控制部203例如决定各终端100分配PRACH的无线资源(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1所含的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的分配资源)。此外,控制部203中的PRACH发送资源的设定方法与终端100(控制部101)中的PRACH发送资源的设定方法相同。例如,控制部203包含前导码资源设定部204和数据资源设定部205。
前导码资源设定部204例如将能够在基站200的小区内使用的前导码编号输出至数据资源设定部205及前导码检测部206。
数据资源设定部205基于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204输入的前导码编号,设定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数据资源设定部205将表示已设定的发送资源的信息输出至解调/解码部207。此外,数据资源设定部205中的推导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方法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前导码检测部206使用与从前导码资源设定部204输入的前导码编号对应的序列编号及CS编号,产生用于检测PRACH前导码(例如,CS-ZC序列)的复制信号。前导码检测部206进行已产生的复制信号与从无线接收部202输入的信号之间的相关处理,并进行PRACH前导码的检测及时机估计。前导码检测部206将检测结果及估计结果输出至调度部208。
此外,前导码检测部206中的相关处理既可以是通过在时域中进行相关处理,计算用于时机估计的延迟分布的处理,也可以是通过在频域中进行相关处理(除法处理)后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计算延迟分布的处理。
解调/解码部207对从无线接收部202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包含在从数据资源设定部205输入的发送资源信息所示的发送资源中的接收数据(数据部分信号)进行解调及解码处理,并将解码结果输出至调度部208。
调度部208基于从前导码检测部206输入的终端100的时机信息、或者从解调/解码部207输入的数据部分信号所含的终端ID信息等,设定与终端100之间的RRC连接。调度部208例如设定包含用于终端100侧的RRC连接的控制信息或竞争解决用控制信息的数据发送资源,并将数据发送资源信息输出至数据产生部209。
此外,在基站200中,例如由控制部203、前导码检测部206及解调/解码部207针对能够在基站200的小区内使用的各个前导码编号,尝试前导码部分检测以及数据部分信号的解调及解码处理。另一方面,由调度部208对数据部分信号的解码结果OK(无误)的终端100进行RRC连接处理。
数据产生部209使用从调度部208输入的数据发送资源信息所示的无线资源,产生包含用于终端侧的RRC连接的控制信息或竞争解决用控制信息的数据,并将已产生的数据信号(例如,相当于两步随机接入的MSG2)输出至编码/调制部210。
编码/调制部210对从数据产生部209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及编码,并将调制后的信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211。
无线发送部211对从编码/调制部210输入的信号实施D/A转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201向终端100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获得的无线信号(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2(例如,参照图1(b)))。
[终端100及基站200的工作]
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终端100及基站200的工作例。
图7是表示终端100(图5)及基站200(图6)的工作例的时序图。
在图7中,基站200向终端100通知(换句话说,广播)包含能够在小区内使用的PRACH发送资源信息的小区信息(ST101)。
终端100基于小区信息所示的PRACH发送资源信息,决定由终端100发送的PRACH所含的前导码部分信号的发送资源(ST102)。
终端100基于决定出的前导码部分信号的发送资源,决定数据部分信号的发送资源(ST103)。
终端100使用已决定的发送资源,向基站200发送包含前导码部分信号及数据部分信号的PRACH信号(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1)(ST104)。
基站200进行前导码部分信号的检测及数据部分信号的解码(ST105)。基站200在数据部分信号的解码OK的情况下,设定相对应的终端100与基站200之间的RRC连接,并决定(调度)包含用于终端侧的RRC连接的控制信息或竞争解决用控制信息的响应信号(例如,两步随机接入中的MSG2)的发送资源(ST106)。基站200向终端100发送包含响应信号的数据信号(ST107)。
终端100对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在能够无误地对数据信号进行解码,且未检测出与其他终端的RACH冲突的情况下,结束通过两步随机接入进行的与基站200之间的RRC连接处理(ST108)。此外,在数据信号解码错误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出与其他终端的RACH冲突的情况下,例如终端100从ST102的处理起,重新进行随机接入。
[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设定方法]
接着,说明终端100的数据资源设定部103及基站200的数据资源设定部205中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方法的一例。
对于本实施方式,在两步随机接入中,对前导码部分应用基于块的交织设计的情况下,基于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换句话说,推导)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
例如,终端100及基站200至少基于前导码部分的前导码编号及交织编号,推导数据部分的频率资源及时间资源。换句话说,在两步随机接入中,对前导码部分应用基于块的交织设计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的数据部分根据频率资源或时间资源而被分离及复用。
例如,如在后面叙述,以使与多个前导码编号分别对应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簇编号、交织编号或发送码元位置等)彼此不同的方式,将前导码编号和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关联对应。
由此,多个终端100的前导码部分在同一交织上被码复用,多个终端100的数据部分被频率复用或时间复用。
另外,PRACH例如通过使交织编号与应用了基于块的交织设计的其他上行信道(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等)不同,能够容易地将PRACH与其他上行信道进行频率复用。
另外,终端100及基站200根据与预先决定的前导码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推导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因此,能够削减用于指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信令(signaling)。
此外,也可以是,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前导码编号)与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预先由规格规定。由此,无需用于导入两步随机接入的新的信令。或者,也可以是,将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也可作为小区信息进行广播。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小区内的通信环境,半静态地更新对应关系。
另外,除了以下记载的推导处理之外,还可以使用从基站200向终端100通知的信息来推导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
以下,分别说明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推导例1~推导例7。
[推导例1]
图8表示推导例1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8中,作为一例,对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10个簇(例如,簇编号0~9)各自中的一个交织(例如,交织编号0)。换句话说,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分散配置于多个带域(例如,簇#0~#9)的各个带域。另外,在图8中,作为一例,对终端100设定5个前导码编号0~4。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相对应的。例如,终端100从前导码编号0~4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
另外,在推导例1中,如图8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交织(图8中为交织编号0)。此外,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交织编号也可与前导码部分的交织编号不同。
另外,在推导例1中,如图8所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配置于对前导码的发送资源设定的多个簇中的一部分簇。换句话说,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限制于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簇(或者,簇编号)中的一部分。另外,如图8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上述一部分簇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例如,如图8所示,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簇编号作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而相对应的。在图8中,作为一例,与各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簇的间隔是相隔5个簇的。
图9表示推导例1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9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例如,在图9中,设定交织的带宽为1PRB,簇的带宽为5PRB(换句话说,5个交织),交织编号为0~4,簇编号为#0、#1、#2、…。另外,图9中的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例如,在图9中为2个码元(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的情况下为包含CP(Cyclic Prefix)的OFDM码元)。此外,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的1个码元的长度也可以不同。
另外,图9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8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8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9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在该频带中,针对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由此,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在同一交织中被码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另外,如图9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同样地,如图9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1及簇编号6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
这样,对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使用彼此不同的簇(或者,簇编号)。因此,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在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由此,在推导例1中,能够无须与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有关的新的信令地对从多个终端100发送的数据部分信号进行频率复用。
此处,例如有为了IEEE802.11ax的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信号而决定的临时操作(temporarily operation)的规定(例如,“在同一COT(Channel Occupancy Time,信道占用时间)下,若一部分信号满足了80%-100%的OCB规定,则一部分信号的带域只要为2MHz以上即可”这一规定)。相对于此,在推导例1中,例如,如图8所示,前导码部分信号满足了80%-100%的OCB规定,因此,数据部分信号的带域例如只要为2MHz以上即可。
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被分配到较远离的簇编号(在图8中,簇间隔:5)的簇。由此,终端100能够向较宽的带域发送数据部分信号,因此,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够提高数据部分信号的接收性能。
此外,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并不限定于图8所示的例子。例如,在TDD(Time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等情况下,终端100能够估计上行接收质量,在能够确定质量好的簇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数据部分信号也可被分配到较接近的簇编号的簇。例如,在图10中,与各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簇编号是连续的编号。由此,终端100能够选择能够期待良好质量的簇(换句话说,前导码编号)发送数据部分信号,从而能够提高数据部分信号的接收性能。
此外,图8及图10所示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簇编号)为一例,对于数据部分,与各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簇编号并不限定于这些簇编号。
[推导例2]
图11表示推导例2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11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
在推导例2中,如图11所示,与推导例1同样地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交织(图11中为交织编号0)。此外,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交织编号也可以与前导码部分的交织编号不同。
另外,在推导例2中,与推导例1同样地,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在频域中,配置于对前导码的发送资源设定的多个簇中的一部分簇。在推导例2中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在时域中配置于3个码元(Symbol#0、Symbol#1及Symbol#2)。
在推导例2中,如图11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上述一部分簇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此时,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上述一部分簇是在多个码元(图11中为Symbol#0、Symbol#1及Symbol#2)间不同的。例如,如图11所示,作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各前导码编号的各码元是与彼此不同的簇编号相对应的。
图12表示推导例2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12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12所示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推导例1(例如,图9)相同。但是,在图12中,在时域中,对前导码部分设定1个码元,对数据部分设定3个码元。
另外,图12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11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11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12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12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在码元0(Sym#0)中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在码元1(Sym#1)中被分配到簇编号2及簇编号7的簇(簇编号7未图示)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在码元2(Sym#2)中被分配到簇编号4及簇编号9的簇(簇编号9未图示)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
同样地,如图12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在码元0(Sym#0)中被分配到簇编号1及簇编号6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在码元1(Sym#1)中被分配到簇编号3及簇编号8的簇(簇编号8未图示)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在码元2(Sym#2)中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
这样,对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使用各码元中的彼此不同的簇(或者,簇编号)。因此,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在各码元中的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另外,在推导例2中,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在多个码元之间跳频,因此,能够通过频率分集增益提高数据部分信号的接收性能。
此外,在图12中,表示了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在多个码元之间跳频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在多个码元中被分配到同一频带。
[推导例3]
图13表示推导例3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13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但是,在图13中,作为一例,对终端100设定10个前导码编号0~9。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相对应的。例如,终端100从前导码编号0~9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
另外,在推导例3中,如图13所示,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同样地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交织(图13中为交织编号0)、以及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簇(或者,簇编号)中的一部分簇。
而且,在推导例3中,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包含在所设定的簇中的至少一个sub-PRB。
此处,sub-PRB例如是以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例如,4个子载波或6个子载波)为单位,对1PRB(在LTE或NR中为12个子载波)进行分割所得的资源单位。换句话说,sub-PRB是包含在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中的多个簇各自的交织内的资源单位。此外,构成1PRB(或者,各簇内的1个交织)的子载波数并不限定于12个子载波,构成sub-PRB的子载波数(换句话说,对于1PRB的分割数)并不限定于4个或6个子载波。图13所示的sub-PRB是将1PRB一分为二所得的资源单位。
例如,如图13所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包含配置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的簇所含的多个sub-PRB的至少一个sub-PRB。
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上述至少一个sub-PRB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此时,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同一簇编号的多个前导码编号与不同的sub-PRB编号相对应。例如,在图13中,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的组分别与sub-PRB编号0(sub-PRB#0)及sub-PRB编号1(sub-PRB#1)相对应。对应了同一簇编号的其他的前导码编号的组也相同。
换句话说,图13所示的各前导码编号是与簇编号及sub-PRB编号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资源作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相对应的。
图14表示推导例3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14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14所示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推导例1(例如,图9)相同。但是,在图14中,各PRB(例如,12个子载波#0~#11)构成sub-PRB#0(例如,子载波#0~#5)和sub-PRB#1(例如,子载波#6~#11)。
另外,图14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13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13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14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14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sub-PRB#0。同样地,如图14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sub-PRB#1。
这样,使用簇编号及sub-PRB编号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频率资源作为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因此,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例如在同一编号的交织中的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另外,在推导例3中,如图14所示,也能够以sub-PRB为单位,对同一簇的同一交织分配不同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这样,根据推导例3,通过以sub-PRB为单位分配数据部分信号,能够增加同一交织中能够分配的PRACH数,从而能够减少随机接入的冲突率。
[推导例4]
图15表示推导例4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15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
在推导例4中,被分配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的多个簇各自由多个子载波(例如,也称为“Comb(梳齿)”或“Tone(音调)”)构成。
例如,以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中的多个簇各自的资源为单位(换句话说,以簇内的交织为单位),对多个子载波分别标记编号(例如,子载波编号、梳齿编号或音调编号)。例如,在图15中,簇内的各交织包含5个子载波(梳齿编号0~4)。
在推导例4中,如图15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以子载波为单位的频率资源。例如,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包含多个簇内的同一梳齿编号的子载波。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所含的梳齿编号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
例如,在图15中,各前导码编号0~4是分别与彼此不同的梳齿编号0~4相对应的。换句话说,针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应用以子载波为单位的交织分配(例如,称为音调交织设计(tone-interlace design)或IFDMA(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交织频分多址))。
图16表示推导例4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16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16所示的被分配前导码部分的码元中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推导例1(例如,图9)相同。
另一方面,在图16中,在被分配数据部分的码元中,各PRB包含5个梳齿#0~#4(子载波或子载波群)。此外,构成PRB的梳齿的数量并不限定于5个。也可以是其他个数。
另外,图16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15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15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16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16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0~#4各自的梳齿编号0的梳齿(或者,子载波)。同样地,如图16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0~#4各自的梳齿编号1的梳齿(或者,子载波)。
这样,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在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另外,在推导例4中,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分别被分配到各簇内的多个交织。换句话说,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被分配到,被分配前导码部分信号的各簇。因此,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信号被分配到与前导码部分信号相同的整个带域(图16中为簇#0~#9)。
此处,针对非授权带域中的信号发送,在已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制定的规定中,有应在载波监听带域(或者,被称为子带的20MHz的整数倍的带域)的80%-100%的带域中发送信号这一“OCB规定”。
在推导例4中,例如,如图16所示,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双方均使用簇编号0~9的各簇而被发送,因此,能够满足80%-100%的OCB规定。
[推导例5]
图17表示推导例5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17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但是,在图17中,作为一例,对终端100设定10个前导码编号0~9。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相对应的。例如,终端100从前导码编号0~9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
另外,在推导例5中,如图17所示,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同样地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在频域中,设定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交织(图17中为交织编号0)、以及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簇(或者,簇编号)中的一部分簇。
而且,在推导例5中,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在时域中,设定多个码元(图17中为2个码元)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的上述至少一个码元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此时,如图17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同一簇编号的多个前导码编号是分别与不同的码元编号(码元编号0及码元编号1)相对应的。例如,在图17中,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的组分别与码元编号0及码元编号1相对应。对应了同一簇编号的其他的前导码编号的组也相同。换句话说,图17所示的各前导码编号是与簇编号及码元编号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资源作为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相对应的。
图18表示推导例5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18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18所示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推导例1(例如,图9)相同。但是,在图18中,在时域中,对前导码部分设定1个码元,对数据部分设定多个码元(图18中为2个码元)。
另外,图18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17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17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18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18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码元编号0的码元(Sym#0)。同样地,如图18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及簇编号5的簇内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码元编号1的码元(Sym#1)。
这样,使用簇编号及码元编号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资源作为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因此,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例如在同一编号的交织中的正交的时间资源即码元中被时间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
另外,推导例5中,例如,与推导例1相比,用于发送数据部分信号的时间资源(例如,码元数)增加,由此,能够增加同一交织中能够分配的PRACH数,从而能够减少随机接入的冲突率。
[推导例6]
图19表示推导例6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19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但是,在图19中,作为一例,对终端100设定4个前导码编号0~3。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相对应的。例如,终端100从前导码编号0~3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
另外,在推导例6中,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在同一码元内的不同的交织中被频率复用。
例如,如图19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与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各簇中的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交织(图19中为交织编号0)不同的交织(或者,交织编号)。设定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交织与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前导码编号(换句话说,码序列)相对应。此时,使用不同的前导码编号的终端100的数据部分在同一码元内的不同的交织中被频率复用。
另外,如图19所示,对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设定与已对前导码部分设定的簇(图19中为簇编号0~9)相同的簇(或者,簇编号)。
图20表示推导例6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20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20所示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推导例1(例如,图9)相同。但是,在图20中,在时域中,对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双方设定1个码元。
另外,图20表示终端A(UE#A)选择了图19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选择了图19所示的前导码编号1的例子。
如图20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20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1的频带。另外,如图20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2的频带。
这样,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以及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在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在基站200中分离。换句话说,多个终端100能够使用同一码元发送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
由此,根据推导例6,通过频率复用前导码部分和数据部分,能够减少随机接入所需的延迟时间。
另外,在推导例6中,例如,如图20所示,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双方均使用簇编号0~9的各簇而被发送,因此,与推导例4同样地,能够满足80%-100%的OCB规定。
[推导例7]
图21表示推导例7的前导码部分与数据部分之间的发送资源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在图21中,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与推导例1(例如,参照图8或图9)相同。但是,在图21中,作为一例,对终端100设定4个前导码编号0~3。各前导码编号是与彼此不同的码序列(例如,CS-ZC序列)相对应的。例如,终端100从前导码编号0~3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编号。
另外,在推导例7中,与推导例1同样地,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配置于对前导码的发送资源设定的多个簇中的一部分簇。例如,如图21所示,各前导码编号是与用于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彼此不同的簇编号的簇相对应的。
而且,在推导例7中,如图21所示,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用的簇数是按前导码(换句话说,按用于前导码部分信号的码序列)不同的。例如,如图21所示,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分别与3个簇(或者,簇编号)相对应,而前导码编号2及前导码编号3分别与2个簇(或者,簇编号)相对应。
例如,可根据终端100的接收质量,设定终端100能够选择的前导码编号。终端100的接收质量例如可以是终端100(UE)与基站200(gNB)之间的路径损耗水平、或接收信号电平(例如,RSRP(Received Signal Reception Power,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也可以是其他参数。
在图21中,也可以是,在路径损耗水平大于阈值X的情况下,例如终端100能够选择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在路径损耗水平为阈值X以下的情况下,终端100能够选择前导码编号2及前导码编号3。此外,图21是一例,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中,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簇数并不限定于2个及3个,与前导码编号相对应的簇数的种类不限于两种,也可以是三种以上。
图22表示推导例7中的针对终端100的发送资源的设定例。
图22中的横轴表示频域(或者,频率资源分配),纵轴表示时域(例如,时间资源分配)。另外,图22所示的簇的结构及簇内的交织的结构与图9相同。
另外,图22表示如下例子,即,终端A(UE#A)的路径损耗水平大于阈值X而随机地选择了图21所示的前导码编号0,终端B(UE#B)的路径损耗水平为阈值X以下而随机地选择了图21所示的前导码编号2。
如图22所示,终端A及终端B的各前导码部分与图9同样地被分配到各簇的交织编号0的频带,并且使用与前导码编号0及前导码编号1各自对应的、彼此不同的CS-ZC序列。
另外,如图22所示,终端A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0、簇编号3及簇编号5这三个簇中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sub-PRB#0。另外,如图22所示,终端B的数据部分被分配到簇编号2及簇编号7这两个簇中的与前导码部分相同的交织编号0的sub-PRB#1。
这样,前导码编号不同的终端A及终端B的各数据部分在正交的频率资源中被频率复用,能够可在基站200中分离。
例如,在数据部分中被发送的数据量是固定的。因此,数据部分发送用的簇数越增加,数据部分的编码率越降低,性能越高。由此,例如,如图22所示,路径损耗水平大于阈值X的终端A与路径损耗水平为阈值X以下的终端B相比,使用更多的簇来发送数据部分,由此,能够提高数据部分的性能。
由此,根据推导例7,通过根据终端100的接收质量(例如,路径损耗水平)适当地改变用于发送数据部分信号的频率资源量或编码率,能够提高数据部分的性能。
以上,说明了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的推导例1~推导例7。
此外,也可将上述推导例1~推导例7中的至少两个加以组合。例如,通过组合推导例2和推导例3,能够对于数据部分获得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增加同一交织中能够分配的PRACH数,从而能够减少随机接入的冲突率。
或者,终端100及基站200例如也可根据终端100的设定(或者,终端100的状况)切换推导例1~推导例7中的至少两个推导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部分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部分的资源。例如,终端100能够选择的前导码编号除了与前导码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簇编号及交织编号)相对应之外,也与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例如,簇编号、交织编号、sub-PRB编号、梳齿编号或码元编号等)相对应。
由此,终端100及基站200能够根据所设定的前导码编号,确定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双方的发送资源。另外,从多个终端100发送的前导码部分被码复用,从多个终端100发送的数据部分被频率复用或时间复用。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随机接入处理。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非授权带域中的工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非授权带域,也能够应用在授权带域中,并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也能够在授权带域中,将本发明应用于预先规定发送资源的Grant free发送、或URLLC服务的发送,并能够获得本发明的减少延迟时间或改善性能的效果。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导码编号与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由图8、图10、图11、图13、图15、图17、图19及图21所示的表(table)规定,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由数学式规定。
作为一例,对于推导例2(例如,参照图11),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中的每个码元(码元编号)的簇编号(表示为C0、C1及C2)由下式表示。
C0=P,P+N/2
C1=P+2,mod(P+2+N/2,N)
C2=P+4,mod(P+4+N/2,N)
其中,
C0:由数据部分的码元编号0使用的簇编号(0~N-1的任一者)
C1:由数据部分的码元编号1使用的簇编号(0~N-1的任一者)
C2:由数据部分的码元编号2使用的簇编号(0~N-1的任一者)
P:前导码编号(例如,图11中为0~4)
N:簇数(例如,图11中为N=10)
(3)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PRACH(例如,前导码部分及数据部分)的发送资源不同的其他资源(例如,空闲资源)例如可以被设定为其他的RACH资源(RACH时机(occasion)),也可以用于其他的上行信道(例如,PUSCH、PUCCH、SRS)的调度。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PRACH作为发送信号的一例。但是,发送信号并不限定于PRACH。例如,既可以是终端100(对应于发送装置)向基站200(对应于接收装置)发送的其他信号,也可以是基站200(对应于发送装置)对终端100(对应于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
(5)交织例如也可由某个带域中的交织的数量(例如,表示为M。对应于簇内的交织数)和构成各交织的PRB数(例如,表示为N。对应于簇数)表示。另外,各交织并不限于以PRB为单位分散地配置于频域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以由比构成1PRB的子载波更少的子载波群构成的单位分散配置。另外,配置各交织的资源的频率间隔不限于等间隔。
(6)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已例示的特定的频带(例如,系统带域)中的簇数、各簇内的交织数及每个交织(或者,PRB)的子载波数,也可以是其他的值。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块的交织设计有时也被称为“基于PRB的交织设计(PRB-based interlace design)”。另外,交织有时也被称为“簇”。另外,簇有时也被称为“簇块(Cluster Block)”。例如,也可表现为在簇块内存在多个簇。
以上,说明了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LSI的组合控制。LSI可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而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ion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也可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发明也可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可列举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问诊)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受到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发明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的、或者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包括:发送电路,其发送数据信号;以及控制电路,其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第一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二资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第一资源分散配置于多个带域中的每一带域,所述第二资源配置于所述多个带域中的一部分带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一部分带域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在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多个码元间,所述一部分带域按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码元不同而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第一资源中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的资源分别包含多个资源单位,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一部分带域所含的所述多个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位,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单位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第二资源包含多个码元中的至少一个码元,所述至少一个码元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一部分带域所含的带域的数量是按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不同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多个带域各自由多个子载波构成,以所述第一资源中的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中的资源为单位,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分别标记编号,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多个带域内的同一编号的所述子载波,所述第二资源所含的所述子载波的编号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所述数据信号与所述前导码信号被频率复用,所述第一资源分散配置于多个带域中的每一个带域,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中的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电路,其接收数据信号;以及控制电路,其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资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以及发送所述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以及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在2018年11月1日申请的特愿2018-206734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终端
101、203 控制部
102、204 前导码资源设定部
103、205 数据资源设定部
104 前导码产生部
105 前导码资源分配部
106 数据产生部
107 数据资源分配部
108、211 无线发送部
109、201 天线
110、202 无线接收部
111、207 解调/解码部
200 基站
206 前导码检测部
208 调度部
209 数据产生部
210 编码/调制部。

Claims (12)

1.一种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电路,其发送数据信号;以及
控制电路,其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第一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二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分散配置于多个带域中的每一个带域,
所述第二资源配置于所述多个带域中的一部分带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一部分带域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多个码元间,所述一部分带域按配置所述第二资源的码元不同而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中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中的资源分别包含多个资源单位,
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一部分带域所含的所述多个资源单位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单位,
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单位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资源包含多个码元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所述至少一个码元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一部分带域所含的带域的数量是按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不同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带域各自由多个子载波构成,
以所述第一资源中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中的资源为单位,对所述多个子载波分别标记编号,
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多个带域内的同一编号的所述子载波,
所述第二资源所含的所述子载波的编号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数据信号与所述前导码信号被频率复用,
所述第一资源分散配置于多个带域中的每一个带域,
所述第二资源包含所述多个带域的每一个中的与所述第一资源不同的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与对所述前导码信号设定的码序列相对应。
10.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其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控制电路,其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资源。
11.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以及
发送所述数据信号。
12.一种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用于发送前导码信号的资源,决定用于发送数据信号的资源;以及
接收所述数据信号。
CN201980043986.1A 2018-11-01 2019-10-02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ending CN1123691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734 2018-11-01
JP2018-206734 2018-11-01
PCT/JP2019/038884 WO2020090334A1 (ja) 2018-11-01 2019-10-02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9107A true CN112369107A (zh) 2021-02-12

Family

ID=7046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3986.1A Pending CN112369107A (zh) 2018-11-01 2019-10-02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7075A1 (zh)
EP (1) EP3876653A4 (zh)
JP (2) JP7358380B2 (zh)
CN (1) CN112369107A (zh)
WO (1) WO2020090334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3341A1 (en) * 2006-06-21 2009-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50334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3703812A (zh) * 2011-08-05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前导码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05580483A (zh) * 2013-09-26 2016-05-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506A (zh) * 2016-01-20 2018-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255579A1 (en) * 2015-11-12 2018-09-06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605365A (zh) * 2016-01-29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1A (zh) * 2016-02-04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369108A (zh) * 2018-12-28 2021-02-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9768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US9451639B2 (en) * 2013-07-10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US10716149B2 (en) * 2016-01-29 2020-07-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9992800B2 (en) * 2016-05-13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8045247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Intel Corporation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design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in lte
RU2750617C2 (ru) * 2016-09-28 2021-06-30 Сони Корпорейшн Произвольный доступ в система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ледующего поколения
WO2018085205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Intel IP Corporation Two-elem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JP2018206734A (ja) 2017-06-09 2018-12-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41824B1 (en) * 2018-09-21 2023-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wo step or four 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1632801B2 (en) * 2018-10-03 2023-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ssage 1 of a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3341A1 (en) * 2006-06-21 2009-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50334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3703812A (zh) * 2011-08-05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前导码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05580483A (zh) * 2013-09-26 2016-05-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255579A1 (en) * 2015-11-12 2018-09-06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476506A (zh) * 2016-01-20 2018-08-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65A (zh) * 2016-01-29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1A (zh) * 2016-02-04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369108A (zh) * 2018-12-28 2021-02-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1-1700186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a 2-step RA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CCL/ITRI: "R1-99b03 "MAC Procedures for CPCH"",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R1-1700703 "2-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ZTE, ZTE MICROELECTRONICS: "R1-1611271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tructure and signaling"",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伍亚丽;康桂霞;: "M2M通信资源次优分配算法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no. 10 *
林木;苏寒松;刘高华;: "LTE系统随机接入过载控制的研究", 信息技术, no. 07 *
王嘉嘉;杨传伟;: "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研究", 电子产品世界,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76653A1 (en) 2021-09-08
EP3876653A4 (en) 2022-01-05
JPWO2020090334A1 (ja) 2021-09-24
WO2020090334A1 (ja) 2020-05-07
US20210307075A1 (en) 2021-09-30
JP7358380B2 (ja) 2023-10-10
JP2023175866A (ja)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0414B2 (ja)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US81349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781128B (zh)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MX2013008859A (es) Introduccion de portadores virtuales en el portador anfitrion de ofdm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es.
CN109804593B (zh) 系统信息块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7350018B2 (ja) 移動局、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CN112586058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964496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69108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13439422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7079425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和发送方法
US11659601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operation
US11201704B2 (en) Interlace hopping in unlicensed band
CN111147213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JP7358380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20210368505A1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JP7270638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RU2801312C9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TWI753305B (zh) 傳送ul訊號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RU2801312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