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794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8794A
CN112368794A CN201880095120.0A CN201880095120A CN112368794A CN 112368794 A CN112368794 A CN 112368794A CN 201880095120 A CN201880095120 A CN 201880095120A CN 112368794 A CN112368794 A CN 112368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coil
electronic
sea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1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8794B (zh
Inventor
池田康亮
比留间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68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8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0Single-phase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19Planar transformers with printed windings, e.g. surrounded by two cores and to be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次线圈10;二次线圈20,与所述一次线圈10相向配置;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与所述一次线圈10电连接;以及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与所述二次线圈20电连接,其中,所述一次线圈10具有:设置在所述二次线圈20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10a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10b,连接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连接部19穿过所述二次线圈20。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变压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50216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一次线圈、二次线圈以及芯的变压器,其二次线圈的线圈层原则上在与一次线圈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上重叠卷绕。具体来说,一次线圈为单层结构,二次线圈为多层结构,两者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
像这样,虽然在隔着绝缘材料重叠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的形态下能够实现容易地制造,但是作为变压器来说,其能量传递效率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能够减小装置尺寸,并且还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能量传递效率。
发明内容
【概念1】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线圈;
二次线圈,与所述一次线圈相向配置;
一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线圈电连接;以及
二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二次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线圈具有:设置在所述二次线圈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
连接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的连接部穿过所述二次线圈。
【概念2】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二次线圈具有:二次线圈部;以及从所述二次线圈部的两端部延伸的一对二次侧延伸部,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二次线圈部的两端部或是在所述一对二次侧延伸部之间穿过所述二次线圈。
【概念3】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进一步包括:
线圈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一次线圈、所述二次线圈以及所述连接部。
【概念4】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比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跟靠近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电连接,
所述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电连接。
【概念5】
在本发明【概念4】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延伸的一次侧第一延伸部上、或是所述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延伸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上。
【概念6】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进一步包括:
用于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或是用于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概念7】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子模块,具有: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有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基板、以及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或是
第二电子模块,具有: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有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基板、以及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概念8】
在本发明【概念1】涉及的电子装置中,
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或是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由引线框构成。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态中,当采用了:设置与一次线圈电连接的一次侧电子元件以及与二次线圈电连接的二次侧电子元件,并且一次线圈具有:设置在二次线圈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一次侧第一线圈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并且连接一次侧第一线圈与一次侧第二线圈的连接部穿过二次线圈的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由于能够将一次侧第一线圈和一次侧第二线圈夹着二次线圈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能量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子设备与引线框分离之前的平面图。
图2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线圈的平面图。
图3是展示沿第三方向观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时的侧视图。
图4是展示沿第二方向观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时的侧视图。
图5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
图6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次线圈的斜视图。
图7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电子元件和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初级侧电子元件和二次侧电子元件的另一个方面的侧向剖视图。
图9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件与芯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0是展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与散热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1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电子模块侧的方面的侧视图。
图12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形态的立体图,该形态不同于图11所示的形态。
图13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电子模块一侧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14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一个形态的立体图,该形态与图11所示的一个形态不同。
图15是展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与散热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6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与散热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7是展示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使用的线圈密封部、一次侧密封部以及二次侧密封部与散热体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8是展示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一次侧密封部和二次侧密封部的配置形态的示例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表示图3的上方侧,“另一侧”表示图3的下方侧。图3的上下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左右方向称为“第二方向”,纸面的正反方向称为“第三方向”。包含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的面内方向称为"面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次线圈10;与一次线圈10相向配置的二次线圈20;与一次线圈10电连接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以及与二次线圈20电连接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如图2和图3所示,一次线圈10可以具有设置在二次线圈20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以及设置在一次侧第一线圈10a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如图4所示,用于连接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与和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连接部19可以穿过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面方向。一次线圈10可以由引线框构成。二次线圈20的厚度可以比一次线圈10的厚度厚。
如图6所示,二次线圈20可以卷绕不超过一周,并设置间隙G。二次线圈20可以具有二次线圈部21、以及从二次线圈部21的两端部与二次线圈部21一体延伸的一对二次侧延伸部70,并在设置于一对二次侧延伸部70之间设置间隙G。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19可以在二次线圈部21的两端部之间或一对二次侧延伸部70之间穿过二次线圈20。连接部19无需与第一方向完全平行,可以向第一方向倾斜。“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形态也包括像这样向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形态。此外,与图3和图4所示的方式不同,可以在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一侧设置二次线圈20,也可以在一次侧第一线圈10a的另一侧设置二次线圈20。
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由密封一次线圈10、二次线圈20以及连接部19的密封树脂等构成的线圈密封部50。
可以设置具有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以及一次侧密封部150的第一电子模块100。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模块100可以具有一次侧基板120、设置在一次侧基板120的一个面上的多个一次侧导体层130、以及设置在一次侧导体层130的一个面上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一次侧基板120的一侧的面以及一次侧导体层130的一侧的面也可以由一次侧密封部150(参照图5)密封。一次侧密封部150可以由一次侧密封树脂构成。
如图7所示,可以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111和一次侧第二电极(例如栅极电极)112,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113。一次侧第一电极111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一次侧第一连接件116(参照图1)和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未图示)来连接。一次侧第二电极112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一次侧第二连接件117(参照图1)和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一次侧第三电极113与一次侧导体层130之间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一电极111,在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一次侧第二电极112。
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具有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参照图5)的第二电子模块200。如图1所示,第二电子模块200可以包括二次侧基板220、设置在二次侧基板220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二次侧导体层230、以及设置在二次侧导体层230的一个表面上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二次侧基板220的一侧的面以及二次侧导体层230的一侧的面可以由二次侧密封部250(参照图5)密封。二次侧密封部250也可以由二次侧密封树脂构成。一次侧密封树脂以及二次侧密封树脂可以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可以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一电极211,并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另一个面上设置二次侧第二电极212。二次侧第一电极211与二次侧导体层230之间可以通过二次侧第一连接端子216和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参照图1)。另外,如图7所示,可以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一个面上设置有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211以及二次侧第二电极(例如栅电极)212,并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另外一个面上设置有二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213。二次侧第三电极213与二次侧导体层230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
一次线圈10的一次侧第一线圈10a和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可以为相同的匝数,也可以为不同的匝数。作为一例,一次线圈10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以及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匝数可以各自为4.5,二次线圈20的匝数可以为1,也可以大于等于2。
如图2所示,一次线圈10与延伸到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延伸部60可以一体化。一次侧延伸部60可以具有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以及位于比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跟靠近一侧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与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可以一体化,一次侧第二线圈10b与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可以一体化。
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由穿过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的E芯构成的芯500。芯500可以具有脚部510,该脚部510穿过设置在线圈密封部50上的开口部51。芯500的脚部510也可以设置成与线圈密封部50的内周面抵接。也可以设置为芯500的外周部覆盖线圈密封部50的外周。
《效果》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一例进行说明。如下说明中的任何一种形态均可采用上述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采用:设置有与一次线圈10电连接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与二次线圈20电连接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并且一次线圈10具有设置在二次线圈20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以及设置在二次线圈20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并且连接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与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的连接部19穿过二次线圈20的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由于能够将一次侧第一线圈10a和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夹着二次线圈20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能量传递效率。
在采用连接部19在二次线圈部21两端部之间(参照图6的G1)或在一对二次侧延伸部70之间(参照图6的G2)穿过二次线圈20间的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长度较短的连接部19来连接一次侧第一线圈10a与一次侧第二线圈10b。
如图5所示,在采用了设置由密封一次线圈10以及二次线圈20的密封树脂构成的线圈密封部50的形态的情况下,就无需再设置以往的绝缘片,进而在绝缘片之间就不会不可避免地形成间隙。因此,可以提高热传导率,并提高散热性。
如图2所示,在采用一次线圈10的一次侧第一线圈10a和延伸到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一体化的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将一次线圈10和一次侧延伸部60预先形成在引线框上,并且通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容易地制造一次线圈10和一次侧延伸部60一体化后的部件。
如图1所示,在采用二次线圈20和延伸到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一体化的形态的情况下,能够将二次线圈20和二次侧延伸部70预先形成在引线框上,并且通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容易地制造二次线圈20和二次侧延伸部70一体化后的部件。
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另一面(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另一面(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另一面(背面)设置散热器那样的散热体。在采用这种形态的情况下,就能够可以用散热体来散热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以及设置在比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更靠近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可以设置在从一次侧第一线圈10a延伸的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上,并与一次侧第一线圈10a电连接。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可以设置在从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延伸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上,并与一次侧第二线圈10b电连接。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可以通过一次侧密封部150密封。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通过二次侧密封部250密封。
如上所述,可以采用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设置在从一次侧第一线圈10a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上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可以进一步缩短布线长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尺寸。同样的,也可以采用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设置在从一次侧第二线圈10b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上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同样可以进一步缩短布线长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大小。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上,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上。
另外,由于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和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设置在二次侧线圈20的另一侧和一侧,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和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分开的位置上,因此就能够抑制从设置在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的一个面上的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产生的噪声等对设置在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的一个面上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产生影响,或是反之从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110b产生的噪声等对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110a产生影响。另外,如图11所示,在从第二方向观察时,当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与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隔着连接部19位于相反侧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将一次侧第一延伸部60a与一次侧第二延伸部60b相互分开配置。
如图12所示,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可以分别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和另外一侧。也可以设置用于连接设置在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多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连接体190。作为一例,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111(参照图7)与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113(参照图7)可以通过一次侧延伸部60电连接(参照图12中位于左侧的两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另外,位于一次侧延伸部60的一侧的多个一次侧电子元件110的一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111(参照图7)也可以通过一次侧连接体190电连接(参照位于图12最左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和位于最右侧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从二次线圈2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除此以外的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本实施方式般,当采用二次侧电子元件210设置在从二次线圈20向线圈密封部50的外侧延伸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的形态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缩短布线长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大小。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通过焊锡等导电性粘接剂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上。如图13所示,二次侧延伸部70的基端部71在宽度方向的长度在第三方向上可以比二次侧电子元件210更长,在该基端部71上可以放置二次侧电子元件210。
如图14所示,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可以分别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和另外一侧。也可以设置用于连接设置在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的多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连接体290。作为一例,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的另一侧的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211(参照图7)和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的一侧的二次侧第三电极(例如漏电极)213(参照图7)可以通过二次侧延伸部70电连接(参照图14中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另外,位于二次侧延伸部70一侧的多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二次侧第一电极(例如源电极)211(参照图7)也可以通过二次侧连接体290电连接(参照图14中位于上方的左右配置的两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之间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设置第一弯曲部31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沿着面方向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同时还可以沿着相对于该面方向呈规定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的方向配置一次侧密封部150。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小某个面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通过这样进行弯曲,从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产生的噪声就不易对被封入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产生影响,并且从二次侧电子元件210产生的噪音也不易对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散热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散热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之间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设置有第二弯曲部32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时候死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形态。对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沿着面方向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同时沿着相对于该面方向以规定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的方向配置二次侧密封部250。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小某个面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通过这样弯曲,从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一次侧电子元件110产生噪声就不易对被封入二次侧密封部2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并且来自二次侧电子元件210的噪声也不易对被封入一次侧密封部150内的二次侧电子元件210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冷却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冷却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及二次侧密封部250。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密封部50与一次侧密封部150之间的一次侧延伸部60上设置有第一弯曲部310,并且在线圈密封部50与二次侧密封部250之间的二次侧延伸部70上设置由第二弯曲部320。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方式。对于已在上述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就能够将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分别沿着不同的面方向进行配置。另外,也能够将一次侧密封部1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配置成彼此背面相对。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可以以第一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配置,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可以以第二角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等)弯曲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线圈密封部50的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设置散热器这样的散热体350。在采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有利于用散热体350冷却线圈密封部50、一次侧密封部150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作为一例,例如在采用线圈密封部50和一次侧密封部150以90度弯曲配置,并且线圈密封部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以90度弯曲配置的情况下,有利于使线圈密封部50背面、一次侧密封部150的背面以及二次侧密封部250的背面分别与由散热器等构成的散热体350的三个面相抵接,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一次侧延伸部60和二次侧延伸部70不必沿着直线状配置,例如可以在面方向上相互垂直设置,也可以在面方向上以非90度的角度交差配置。在图13中,展示了一次侧延伸部60与二次侧延伸部70在面方向上相互垂直的形态。根据本实施方式,就能够在面方向上的任何方向上配置一次侧密封部150和二次侧密封部250,并且可以使用第一弯曲部310和第二弯曲部320来进行弯曲。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仅为用于说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的一例,因此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不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内容所限定。
【符号的说明】
10 一次线圈
10a 一次侧第一线圈
10b 一次侧第二线圈
19 连接部
20 二次线圈
21 二次线圈部
50 线圈密封部
60 一次侧延伸部
70 二次侧延伸部
110 一次侧电子元件
110a 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
110b 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150 一次侧密封部
210 二次侧电子元件

Claims (8)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线圈;
二次线圈,与所述一次线圈相向配置;
一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线圈电连接;以及
二次侧电子元件,与所述二次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线圈具有:设置在所述二次线圈的另一侧的一次侧第一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的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线圈,
连接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的连接部穿过所述二次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二次线圈具有:二次线圈部;以及从所述二次线圈部的两端部延伸的一对二次侧延伸部,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二次线圈部的两端部或是在所述一对二次侧延伸部之间穿过所述二次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线圈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一次线圈、所述二次线圈以及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具有: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比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跟靠近一侧的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
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电连接,
所述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延伸的一次侧第一延伸部上、或是所述一次侧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在从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延伸的一次侧第二延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或是用于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子模块,具有: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设置有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基板、以及密封所述一次侧电子元件的一次侧密封部,或是
第二电子模块,具有: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设置有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基板、以及密封所述二次侧电子元件的二次侧密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一次侧第一线圈或是所述一次侧第二线圈由引线框构成。
CN201880095120.0A 2018-06-2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368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4766 WO2020003483A1 (ja) 2018-06-29 2018-06-29 電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8794A true CN112368794A (zh) 2021-02-12
CN112368794B CN112368794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373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Denso Corp トランス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077307A (zh) * 2008-04-24 2011-05-2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变压器、使用变压器的电力变换装置、照明装置、车用照明装置和车辆
JP2012104724A (ja) * 2010-11-12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1223161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車載用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373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Denso Corp トランス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077307A (zh) * 2008-04-24 2011-05-2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变压器、使用变压器的电力变换装置、照明装置、车用照明装置和车辆
JP2012104724A (ja) * 2010-11-12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12231616A (ja) * 2011-04-27 2012-11-22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車載用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7018A4 (en) 2022-06-01
JPWO2020003483A1 (ja) 2021-08-12
EP3817018A1 (en) 2021-05-05
US20210272746A1 (en) 2021-09-02
US11967451B2 (en) 2024-04-23
WO2020003483A1 (ja) 2020-01-02
JP7149330B2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2615B2 (ja) Lc複合部品
US979504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8078178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5190638B2 (ja) コンデンサ
CN112368794B (zh) 电子装置
US10062633B2 (en) Substrate unit
WO2020003482A1 (ja) 電子装置
JP7280879B2 (ja) 電子装置
CN112368794A (zh) 电子装置
CN112352296B (zh) 电子装置
JP7130039B2 (ja) 磁性部品
CN112352298B (zh) 电子装置
JP2021100098A (ja) インダクタ
CN112292740B (zh) 磁性部件
JP4776185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325757B1 (ja) 電子装置
US202203017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10301A1 (en) Multi-layer inductor
KR102052762B1 (ko) 공통모드필터 및 공통모드필터가 구비된 전자장치
JP6402280B2 (ja) 電子機器
WO2020188758A1 (ja) 回路基板
JP2024024454A (ja) コイル部品
JP2007059840A (ja) Lc複合部品
TW201526045A (zh) 模組化平面線圈及包含該平面線圈的平面變壓器
TWM474239U (zh) 平面線圈模組及平面變壓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