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609B -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8609B
CN112368609B CN201880095072.5A CN201880095072A CN112368609B CN 112368609 B CN112368609 B CN 112368609B CN 201880095072 A CN201880095072 A CN 201880095072A CN 112368609 B CN112368609 B CN 112368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opaque
groove
ligh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0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8609A (zh
Inventor
陈振宇
方银丽
丁海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68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8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03B7/091Digital circuits
    • G03B7/095Digital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aper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0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movabl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适于一摄像模组的摄影摄像,其包括一主体、一流体通道和一流体收纳腔,其中该主体用于被设置在该摄像模组,其中该主体具有一透光区域,其中该流体通道被设置在该主体的该透光区域,其中该流体存储腔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以供一不透光流体被可驱动地在该流体存储腔和该流体通道来回流动,以扩大或缩小该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Description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影摄像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更进一步地,涉及一实现在一移动设备占用空间较小的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如手机、iPad或智能手表等移动智能设备逐渐成为几乎每个人的随时携带的日用品。因此,其结构尺寸的轻薄化、小型化就成为了人们的选择购买及日常方便使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特别地,随着人们对手机的拍照功能的挑剔及高端需求,如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双摄模组、像素大小或者可变光圈等,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或使用摄像功能更加优良、更加轻薄的手机,以满足日常拍照方便、清晰及功能丰富等。
在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由于摄像模组的镜头尺寸固定,普遍采用在该镜头的镜孔的进光口设置能够改变形状、位置或面积的可变光圈,用于改变遮挡进入该镜孔的光线面积,以达到通过该可变光圈装置的变化调整该摄像模组获取的进光量的大小。随着而来的,在摄像模组的镜口增加了该可变光圈调节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就会增大该摄像模组的厚度,而导致该手机的厚度增大,因此,更为合理地设计具有可变光圈的摄像模组的厚度越薄,就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的可变光圈大多采用多个金属片或者孔状光栅等制成的机械结构,通过复杂的机械运动或重叠等以实现控制遮挡光线的面积大小,以实现调节进光量。比如,虹膜型可变光圈,其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薄金属片组成的中心圆孔的类圆形结构,通过机械操控各金属片的离合,以改变该圆形结构的中心圆形孔径大小,使得光线仅能够通过可变的中心圆孔射入该摄像模组的镜组,进而控制进光量的大小。不可避免地,该可变光圈的机械结构及运动会占用很大的空间,使得该摄像模组的厚度及重量均会严重增大,占用了大量的手机内部空间,无法适应人们的使用需求。
因此,在目前手机市场中,为了适应该手机的尺寸更薄,使得该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尺寸就必须越小、越薄,进而需要舍弃部分拍照功能,如上述可变光圈、光学变焦等。普遍地,为了提高用户的拍照体验,通常做法是在该手机中运用软件APP调整方法,以通过对拍摄的图像通过算法后期调整图像的亮暗程度,以实现类似的可变光圈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是对该摄像模组拍摄后的图像进行亮暗程度处理的,而并没有改变该摄像模组本身结构的光圈大小,进而不能控制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大小,也就无法体现出拍摄图像的景深或者背景虚化等效果。
此外,在未作业前,该可变光圈的初始位置通常是保持在最大进光量位置或者最小进光量位置,在工作时,其仅能单向地朝向一个方向改变光圈的进光量大小,增加了调节光圈的时间。如初始位置在最大进光量位置,在需要较小的进光量时,用户需要调节光圈从最大进光量位置开始逐渐变化至较小的进光量位置,调节时间明显较长,降低用户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适用于一移动智能设备的摄影摄像,使用者能够调整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面积大小,以控制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大小,即调整该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大小,进而具有可调的景深,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多样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结构的的可变光圈,其尺寸更薄,以实现在该移动智能设备占用较小的空间,以方便人们携带及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具有一透光区域和一不透光区域,其中该不透光区域分布在该透光区域的周边,在拍摄时,其能够被调整地从外至内地缩小该透光区域的面积,以及从内至外地扩大该透光区域的面积,进而调整进光量的大小,即调整该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采用螺旋式从外至内地以及从内至外地均匀调整该可变光圈的大小,使得摄影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能够驱动不透光流体出入该透光区域,用以缩小或扩大该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进而调整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中该不透光流体能够呈螺旋式进出该透光区域,使得进光量得到良好的掌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包括一驱动件,该驱动件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该不透光流体进出该透光区域,以调节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通过涂漆或者镀膜等工艺手段形成不透光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能够储存该不透光流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应用蚀刻或者模压等工艺手段形成该不透光流体流动或者储存的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槽型可以被实施为弧形或者V形或者梯形或者其他形状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通过热量或者制冷或者机械力等直接或者间接作用驱动该不透光流体的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通过气体析出或溶解的方式驱动该不透光流体的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可被实施为双流体槽型,以双向驱动该不透光流体的流动,以增加驱动效率和均匀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能被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在未工作时,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被维持在最大进光量位置和最小进光量位置之间,在工作时,其能够朝向两个方向增大或者减小进光量,进而缩短调节光圈变化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制造,实用性较高。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其适于一摄像模组的摄影摄像,其包括:
一主体,其中所述主体具有一透光区域;
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透光区域;以及
一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流体存储腔被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以供一不透光流体被可驱动地在所述流体存储腔和所述流体通道来回流动,以扩大或缩小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主体的所述透光区域的外周侧壁被涂覆不透光区域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内的所述不透光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基体和一盖体,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所述腔体槽与所述流体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盖体被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并密封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以形成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流体收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通过蚀刻或者模压所述主体形成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流体槽是一弧形槽或者V形槽或者梯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内的所述不透光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还包括一分隔件,其中所述分隔件被设置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将所述流体收纳腔分隔成一流体腔和一气体腔,其中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流体腔用于存储着所述不透光流体,其中所述气体腔用于被密封存储着一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气体腔内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分隔件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一驱动力作用于所述分隔件以推动或者复位所述不透光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分隔件被实施为一隔膜或者一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分隔件被横向或者纵向地设置于所述流体收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流体腔被设置于所述气体腔的上侧或者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是一温度控制设备,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流体缓冲腔的一侧相对应,其中所述流体缓冲腔的该侧的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加热析出一气体或者降温溶解一气体以使该不透光流体来回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贴附安装于所述基体的侧壁或者所述基体的上侧面或者所述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是一单螺旋通道或双螺旋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不透光流体在未作业时被维持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或者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通道或者部分存储于所述流体通道和其余部分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
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包括一摄像模组主体和至少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被分别安装于所述摄像模组主体以调整可变光圈的大小。
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i、蚀刻一基体的一侧面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和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其中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上下两面形成一透光区域;
ii、设置一分隔件将所述腔体槽分隔一流体腔和一气体腔,其中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槽相连通,其中所述气体腔被密封存储着一气体,其中所述流体腔被填充一不透光流体;
iii、将一盖体贴附密封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侧面,以密封所述流体槽形成一流体通道和密封所述腔体槽形成一流体收纳腔;以及
iv、将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侧,用于向所述气体腔内传递热量以使所述空气膨胀使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流体腔隆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i可替换成步骤,将一透明材料在融化状态下填充在一模具中,其中所述模具具有一形成一流体槽的螺旋纹路和一形成一腔体槽的凸起,其中所述流体槽与所述腔体槽相连通,经冷却固化所述透明材料后,形成一基体和所述基体的一侧面的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然后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
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可变光圈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X、蚀刻或者模压一基体的一侧面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所述流体槽与所述腔体槽相连通,和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其中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上下两面形成一透光区域;
Y、.将一驱动件贴附安装于一盖体;以及
Z、将所述盖体贴附密封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侧面,以密封所述流体槽形成一流体通道和密封所述腔体槽形成一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驱动件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的一侧的不透光流体升温析出一气体或者降温溶解一气体,以使所述不透光流体从所述流体收纳腔的其他侧流入或者流出该流体通道。
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可变光圈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蚀刻或者模压在一基体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将所述基体在与所述腔体槽相邻的右侧壁打通一豁口,所述豁口连通所述腔体槽,其中所述腔体槽的左侧连通所述流体槽的槽口;
B、将一分隔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基体的所述豁口用于密封所述腔体槽的右侧;
C、将一盖体密封安装于所述基体以封闭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以及
D、将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侧壁并作用于所述分隔件。
依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一不透光流体被推动;和
b、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入一透光区域缩小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b被替换为步骤c、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出一透光区域扩大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1、一气体被加热膨胀使一分隔件隆起;和a2、所述分隔件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1A、一气体被冷却使一分隔件复位;和a2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3、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加热析出一气体;和a4、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3A、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冷却溶解一气体;和a4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隆起;和a6、所述分隔件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A、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复位;和a6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b中:所述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外至内地流入所述透光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步骤c中,所述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内至外地流出所述透光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基体和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流体通道进入不透光流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通过热量向上驱动不透光流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储存不透光流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通过热量向下驱动不透光流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制作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不透光区域的制作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流体槽和腔体槽的制作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弧形流体槽的制作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V形流体槽的制作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梯形流体槽的制作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批量生产的制作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流体槽和腔体槽批量制造的制作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的腔体槽填充不透光流体的制作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盖体的制作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盖体的安装位的制作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和盖体组装成主体的制作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主体的批量制造的制作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模压基体的模具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模具模压基体形成流体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基体形成不透光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工艺的最终成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不透光流体通过析出气体进入流体通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不透光流体通过析出气体进入流体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不透光流体被从底侧挤压进入流体通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不透光流体被从侧面挤压进入流体通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双螺旋通道的主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双螺旋通道的主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提供的可变光圈装置应用于一摄像模组的模块示意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减小光圈的平面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减小光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增大光圈的平面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的增大光圈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其适用于一移动智能设备的摄影摄像,如手机、摄像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等摄像装置。在摄影摄像时,使用者能够调整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面积大小,以控制该移动智能设备的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大小,进而具有可调的景深,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多样化。
正常地,该可变光圈装置被设置在该移动智能设备的摄像模组的进光区域(或者通光区域),用于调整该进光区域的进光面积大小,进而控制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多少,即调整该摄像模组的通光区域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大小。也就说说,该可变光圈装置的尺寸恰好匹配该摄像模组的进光区域的尺寸,使得进入该进光区域的外界光线必须穿过该可变光圈装置才能够被该摄像模组接收。在摄影摄像时,进入该进光区域的外界光线需穿过该可变光圈装置的透光区域,才能够进入该摄像模组,其中该可变光圈装置采用可被用户驱动地不透光流体来回流动地进出遮挡或复原该可变光圈装置的透光区域,用以改变该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的大小,进而控制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结构的的可变光圈,其采用流体流动地调整进光量大小,使得整体尺寸更薄,以实现在该移动智能设备占用较小的空间,以方便人们携带及使用。
特别地,对于一些向外发射光线的设备比如激光设备,医院光学仪器,化学光线设备或者物理学设备等外射光设备,该外射光设备内部产生光线通过通光区域(出光区域)向外界照射光线,其中该可变光圈装置也可以是被设置在该外射光设备的通光区域,以控制该通光区域的通光面积大小,使得该外射光设备射出的光线经过该可变光圈装置被可控地调节出光量的大小,以满足出射需求。在本发明中,该可变光圈装置以调节该移动智能设备的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为例。
在本发明中,该外界光线可以是用户在户外或者室内自由拍摄时的自然光,该外界光线也可以是由特殊设备发出的特定光线如红外光线、过滤光线(偏振光线)或激光光线等。也就是说,该摄像模组可以是拍摄自然光照片,也可以是拍摄特殊光线照片,以适用不同摄像领域如医学摄影、电影摄像、场景摄影等。相应地,该可变光圈装置的材质如遮光(不透光)或者透光材质也可以被设置为不损伤(不磨损)该外界光线的材质,使得该外界光线能够稳定地穿过该可变光圈装置的该透光区域,而无法穿过该可变光圈装置的不透光区域或该不透光流体。
如图1至24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100,其包括一主体10、一流通通道20、一不透光流体30、一流体收纳腔40和一驱动件50,其中该主体10用于被设置在一摄像模组200的摄像模组主体210,使得射入或射出该摄像模组主体210的光线均需经过或射入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该主体10,即该光线不会从该主体10的侧面泄露,防止影响该摄像模组200对光线的采集。该流通通道20被设置在该主体10,该流通收纳腔40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其中该驱动件50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通通道20和该流体收纳腔40来回流动。
当该不透光流体30被驱动逐渐流入该流通通道20时,射到该不透光流体30的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不透光流通30,即该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主体10,而其他部分光线依然可以穿过该主体10,进而缩小了该主体10的透光面积,进而减少了进光量(或者通光量,出光量等)。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被驱动流回该流通收纳腔40时,该主体10的透光面积被增大,进而增加了进光量,以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能够被可控地改变进光量大小,即调整该摄像模组的通光区域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该不透光流体30是一可以流动地无法被光线穿过的液体(如黑色、棕色液体等),或者该液体中加入黑色材料或者不透光材料等如颜料、塑料颗粒等,或者其他材质的无法穿过光线的流体等,该不透光流体30的粘附性较低,或者在该不透光流体30中加入去除粘性的介质,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体通道20内流动时不会沾附于该流体通道20的内壁,进而保证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效果良好。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具有一透光区域101和一不透光区域102,其中该透光区域101优选地被设置在该主体10的中部,使得进入该摄像模组主体210的光线从该主体10的中部穿过该透光区域101,其中该不透光区域102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的外围,用于防止杂光穿过该不透光区域102,以消除其他方向的杂光(非进光区域的光线)进入该透光区域101,进而确保该摄像模组主体210的进光量的可控性。
其中,该流通通道20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当该不透光流体30被所述驱动件50驱动地从该流体收纳腔40流入该流通通道20时,该不透光流体30占据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无法穿过光线,即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被缩小。当该不透光流体30被驱动地逐渐进入该流通通道20,即该不透光流体30占据该流通通道20的管道长度逐渐增大时,该不透光流体30占据的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也逐渐增大,使得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逐渐减小,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的光线量逐渐减少,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减少了该摄像模组200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减小。由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能够根据拍摄者的需求调整光圈大小,使得该摄像模组200具有可调的景深,拍摄效果更加多样。
当该驱动件50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从该流体通道20逐渐流入该流体缓冲腔40时,该流体通道20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逐渐减少,即该不透光流体30占据该流体通道20的管道长度逐渐减小,该不透光流体30占据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逐渐减小,使得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逐渐增大,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的光线量逐渐增大,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增大该摄像模组200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增大,即调整该摄像模组的通光区域的有效面积大小。
调整该摄像模组的通光区域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该不透光流体30被推动;和
b、该不透光流体30流入该透光区域101缩小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
其中步骤b被替换为步骤c、该不透光流体30流出透光区域101扩大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包括一基体11和一盖体12,其中所述盖体12被密封安装于基体11的其中一侧面(举例为下侧面),其中该基体11的下侧面具有一流体槽111(即该流体槽111是一螺旋状通道或者类螺旋状通道)和一腔体槽112,其中该腔体槽112被设置在该流体槽111的槽口1111与该流体槽111相通。也就是说,该流体槽111被该盖体12密封并形成该流体通道20,该腔体槽112被该盖体12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即该流体通道20是一螺旋型或者类螺旋型的流体通道,其中该流体通道20的通道口21与该流体收纳腔40相连通。其中,在该盖体12被密封于该基体11之前,先将该不透光流体30注入该流体收纳腔40,然后再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和该流体收纳腔40,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被密封在该流体收纳腔40和该流体通道20,并且可在该流体收纳腔40和该流体通道20内来回流动,而无法泄露。其中,该驱动件50被设置在该可变光圈100的该主体10的外侧如上下面或者侧面,并从该可变光圈100的该主体10的侧壁或者上壁或者下壁作用于该流体收纳腔40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体收纳腔40和该流体通道20之间来回流动,以完成可变光圈。
在该基体11的外周侧壁采用喷黑漆或者涂覆或者附着不透光材料或者镀不透光膜等方法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该基体11的中部留出圆形形状的可透光的该透光区域101。也就是说,该透光区域101是在该基体11的中间圆形的透光面,其中该基体11的该透光区域101的外周侧壁的正反面以及侧面均被喷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使得仅能够进入该摄像模组200的通光区域的光线穿过该透光区域101,而其他方向的光线如从该摄像模组200侧面反射或者折射的杂光均被该不透光区域102阻挡,使得杂光无法进入该透光区域101,进而保证了进光量的可控性,消除了杂光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该基体11可以是透明的玻璃板,树脂板,或者是透明的塑料板,或者其他透明主体制成的方形板,或者斜形板,或者圆形板或者椭圆形板等,其中该基体11的形状和尺寸优选为正方形板以匹配该摄像模组200的进光区域的形状和尺寸,在该基体11的周边的正反面以及侧面通过涂黑色漆或者镀膜如金属膜等以形成无法透光的该不透光区域102,其中在该基体11的中部的上下两侧面预留出圆形的该透光区域101(即在该基体11的中部的上下两侧面没有涂漆或者镀膜以保留透光性)。当然,该透光区域101也可以是方形的透光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的透光区域或者其他任意形状的透光区域。
该盖体12是采用透明玻璃板或者透明塑料板或者其他透明主体制成的方形主体,其中该盖体12的尺寸形状与该基体11的尺寸形状近似相等,其中该盖体12与该基体11的下侧面的平面均比较平整,使得该盖体12能够良好地密封该流体槽111和该腔体槽112,其中该盖体12不会影响该基体11的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量。可以看出的是,该可变光圈装置100仅采用两层厚度的薄板制成,其尺寸较薄,适用于安装于手机中,使得手机具有调节可变光圈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12被粘合地密封在该基体11的该下侧面,如采用固体胶或者玻璃胶或者液态胶或者光照胶等胶体粘接,或者该盖体12被一体热塑地密封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或者该盖体12是该基体11的一体结构等。
如图2所示,优选地,该基体11的该透明区域101的上述下侧面通过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其中该流体槽111自该透光区域101的中心呈螺旋状地向外延伸至该不透光区域102(优选地,该流体槽111的中心是该基体11的中心,也是该透光区域101的中心),即该流体槽111的最外圈与该不透光区域102一体相连,该流体槽111能够被优选地布满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也就是说,通过蚀刻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形成该流体槽111,然后,在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的周边的上下侧面以及该基体11的侧壁面通过涂漆或者镀膜等方法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即仅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的上下侧面未被涂漆或者镀膜,以预留出该透光区域101。
优选地,该流体槽111是一类圆形的单向的螺旋槽,使得该流体通道20呈类圆形单向螺旋通道,使得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形状呈类圆形。当该不透光流体30逐渐沿该流体通道20来回螺旋流动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的形状始终保持在类圆形形状,进而有利于该摄像模组200的采光效果。而且,可以看出的是,通过蚀刻技术,可以将该流体槽111蚀刻成任意形状,比如方形槽、三角形槽、菱形槽或者椭圆形槽等,以适配于不同型号的摄像模组的通光孔。此外,该流体槽111的槽体宽度也可以是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者局部增大或者局部减小等,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所述流体槽111由多个同心环110环形相通形成,其中每个该同心环110自外向内依次连通形成螺旋形的该流体槽111,优选地,该同心环110的宽度均一致相等,使该流体槽111被设置为均匀的螺旋槽。当然,该同心环110的宽度也可以部分相等,部分不相等,或者均不相等,以使该流体槽111的局部环段的宽度不相等,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体槽111的不同环段的流速能够被控制,以适应调节不同类型的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的变化速率。
进一步地,该流体槽111的槽体内径大小均匀一致,使形成的该流体通道20的通道内径光滑、均匀一致、无坑洼等,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沿该流体通道20均匀地来回流动,而且该不透光流体30也不会粘在或者残留在该流体通道20的内壁,以保证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效果。其中,该流体通道20的径向横截面不宜过大,使得进入该流体通道20的该不透光流体30的体积不会过多,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在该流体通道20内尽量不受重力的影响而流动,以确保该不透光流体30仅能够受该驱动件50的驱动作用而来回流动,即确保可控性。
相应地,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的该流体槽111的槽口1111一体相通地蚀刻形成该腔体槽112,其中该腔体槽112被蚀刻在该流体槽111和该基体11的侧壁之间。在该盖体12被密封于该基体11的下侧面时,该流体收纳腔40与该流体通道20的通道口21相连通,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沿着该流体通道20呈螺旋式来回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
可以理解的是,该腔体槽112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在蚀刻工艺中,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和该腔体槽112,然后通过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其中该腔体槽112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该流体槽111位于该透光区域101,然后将该盖体12密封贴附于该基体11的下侧面,以使该流体槽111被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和该腔体槽112被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其中该基体11的该流体通道20的上下侧面是该透光区域101,其它区域是该不透光区域102,即该流体收纳腔40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以防止影响调节该透光区域101的可控透光面积。相应地,当该流体通道20被充满该不透光流体30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小值,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完全流出该流体通道20全部进入该流体收纳腔40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大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体11的中心预留一面积较小的中心面113,其中该流体槽111的槽心1112被延伸至该中心面113,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无法继续流入到该基体11的该中心面113,以保证该透光区域101无法被该不透光流体30完全地遮挡,即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的最小值等于该中心面113的面积,以达到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最小透光量。并且,该中心面113的面积接近于或者等于零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为零,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透光量为零。
该流体收纳腔40被优选为长方体腔体,当然在该制造工艺中,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的腔体。其中该流体收纳腔40能够存储一定容积的该不透光流体30,该流体收纳腔40的容积略大于或者等于该流体通道20的容积,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被驱动完全地收纳于该流体收纳腔40,以使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被驱动地全部流出该流体通道20而没有遮挡该透光区域101,以达到该可变光圈装置200的该透光区域101的最大透光面积。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不透光流体30被预先全部储存于该流体收纳腔40,在工作前,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进光量处于最大状态,在工作时,该不透光流体30从该流体收纳腔40流入该流体通道20时,该可变光圈进光量减小,在流回该流体收纳腔40时,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增大,以使光圈进光量从大变小后然后回复。可以理解的是,该不透光流体30也可以是被预先全部储存于该流体通道20,在工作前,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进光量处于最小状态,在工作时,该不透光流体30从该流体通道20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时,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增大,在流回该流体通道20时,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减小,以使光圈进光量从小变大然后回复。也就是说,该不透光流体30被预先存储于该流体通道20使进光量从小变大然后回复的实施方式与该不透光流体30被预先存储于该流体收纳腔40,使光圈进光量从大变小然后回复的实施方式的基本原理恰好相反。换句话说,所述不透光流体在未作业时可以被维持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或者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通道。因此,优选地,本实施例以该不透光流体30被预先存储于该流体收纳腔40,使光圈进光量从大变小然后回复作为详细描述,熟知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这两种实施方式均应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1至13所示,进一步地,该流体槽111的内壁形状可以是弧形槽,即该流体槽111的底部是弧形,其中该流体槽111的槽沿逐渐变窄,即该流体槽111从槽底到槽顶的槽宽尺寸逐渐增大,优选地,该流体槽111的槽沿的宽度越窄越好,进而使该流体通道20的通道的最大径向截面面积之和几乎占据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也就是说,在该不透光流体30被填充入该流体通道20时,该外界光线几乎无法从该流体通道20的壁穿过去,完全被该不透光流体30遮挡。
当然,该流体槽111的内壁形状也可以是V字型槽,其中该流体槽111的底部是V形,其中该流体槽111的槽沿是尖端形状,使得该流体槽111的槽面面积之和等于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也能够使得该流体通道20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完全遮挡该外界光线,而不会从该流体通道20的壁中泄露过去。
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槽111的槽沿均与该基体11的下侧面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当该盖体12被密封于该基体11的下侧面形成该流体通道20时,该流体通道20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道之间互不相通,即该流体通道20的所有的壁均被密封于该主体12平面,进而防止该不透光流体30越过该流体通道20的壁直接进入相邻的通道内(即该不透光流体30仅能够沿着该流体通道20成螺旋状来回流动)或者从该基体11的两侧泄露。
还有,该流体槽111的内部形状也可以是梯形槽或者类倒V形槽,即该流体槽111的槽底宽度大于该流体槽111的槽顶宽度,其中该流体槽111的槽底的两侧壁的厚度越小越好,使得该流体槽111的槽底的径向面积之和略等于该透光区域101的面积。在形成该流体通道20时,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体通道20的底部将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完全遮挡。可以看出的是,该流体槽111的槽沿的平面宽度较大,即该盖体12与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的密封面积较大,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更加方便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槽111的中心是封堵着的,当该流体槽111被该盖体12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时,该流体通道20的中心被封闭,即该流体通道20仅有一个该通道口21连通着该流体收纳腔40。当该驱动件50产生该作用力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进入该流体通道20时,该流体通道20内的空气处于被压缩状态。一般情况下,该流体通道20的容积较小,内部气压较小,可以近似于真空状态,使得该驱动件50产生的该作用力能够均匀且不需要太大,即可完成调节可变光圈的进光量大小,以便于精准操作,提高精确度。当该驱动件50的作用力逐渐消失时,该流体通道20内的被压缩的空气逐渐将该不透光流体30推出该流体通道20逐渐返回该流体收纳腔40,或者该驱动件50也可以在该流体收纳腔40内产生一负压(或者吸力)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流回该流体收纳腔40,进而完成可变光圈的进光量的可控调节。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还包括一分隔件60,其中该分隔件60被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将该流体收纳腔40分隔成一流体腔41和一气体腔42,其中该流体腔41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20,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被收纳于该流体腔41。该气体腔42被处于封闭状态,且用于存储一气体421(即该气体腔42即不与该流体腔41相通,也不与该流体通道20相通),其中该分隔件60将该气体腔42中的该气体421和该流体腔41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相互隔离,即该分隔件60不允许空气和流体通过。
该分隔件60是一具有韧性的不透气的薄膜或者隔膜,当受到外界压力时,该分隔件60能够发生形变,其能够被拉伸弯曲,表面积增大,而当外界压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能够回复到之前的状态。优选地,该分隔件60的周边被固定连接在该基体11的该流体收纳腔40的内壁中部,并在该分隔件60受到外力作用时,该分隔件60的周边不会脱落或者移动,该分隔件60的中部会发生形变产生隆起(即表面积增大),进而使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的体积发生相对改变(即该流体腔41体积增大时,该气体腔42体积减小,该气体腔42体积增大时,该流体腔体积减小),当该外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回复到正常状态,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的体积也回复到之前的状态。
如图5所示,优选地,该驱动件50被设置于向该基体11的该气体腔42的外侧壁传递热量,通过使该基体11的该流体收纳腔40的该气体腔42的壁升高温度,使得该气体腔42内的该气体421膨胀产生一作用力作用于该分隔件60,进而使该分隔件60朝向该流体腔41隆起,使该流体腔41的体积减小,进而将该流体腔41内的流体挤压流入该流体通道20,进而减小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完成可变光圈的缩小。当该驱动件50取消传递热量至该气体腔42时,该气体腔42内的温度逐渐减低,使得该气体腔42内的气体体积减小,进而使该分隔件60复原,该流体腔41的体积复原(增大至正常的体积大小),进而该流体腔41内产生负压,将该流体通道20内的流体重新吸回该流体腔41,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复原(增大至正常的透光面积),进而完成可变光圈的扩大(或者复原)。
优选地,该驱动件50可以是一温度控制设备,如加热装置或制冷装置,如电阻丝,电热片等或者带有加热装置的设备如加热器或者制冷设备如冷凝器或者同时具备加热和制冷效果的设备等,其中该驱动件50的加热部分或者制冷部分被间接或者直接接触地设置于该主体10的该气体腔42的外侧,该驱动件50通过产生热量或者吸收热量并将热量直接(如接触传热)或者间接(如空气传热)地传递或者吸收该气体腔42以加热或者制冷该气体421。当然,该驱动件50的交互界面可以被设置在该摄像模组200,也可以被设置在该智能移动设备,或者该交互界面是一款APP等,用于该用户能够操控该驱动件50控制该可变光圈100的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大小,进而控制该摄像模组200的进光量大小。
进一步地,该分隔件60可以是被横向地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的中部,即该分隔件60将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上下隔离,其中该流体通道20的高度不大于该流体腔41的高度,即该气体腔42未连通该流体通道20。当该气体腔42内的气体421被加热膨胀时,该分隔件60向上隆起,进而将该流体腔41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挤压进入该流体通道20,相应地,降温时,该分隔件60向下回复到原来状态。也就是说,该流体腔41位于该气体腔42的下侧,即该流体腔41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与该盖体12相接触(由该盖体12密封该基体11的下侧面形成),该流体腔41与该流体通道20相连通,该气体腔42位于该流体腔41的上方不与该流体通道20相连通(由于该流体通道20的高度不大于该流体腔41的高度,而无法连通到该流体腔41)。该驱动件50被胶水(或者固体胶)粘接地贴附安装于该基体11的上侧面与该气体腔42相对应(在该气体腔42的上侧),用于将热量通过该基体11传递至该气体腔42。当然,该驱动件50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螺接,卡接,挤压等。或者该驱动件50被设置在该基体11的上方不与该基体11接触,通过空气传播将热量传递给该基体11,进而加热该气体腔42内的空气。
如图6和图7所示,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流体腔41位于该气体腔42的上侧,即该气体腔41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与该盖体12相接触,其中该流体通道20的高度大于该气体腔42的高度,使得该流体通道20与该流体腔41相连通,其中该分隔件60三边被密封固定于该流体收纳腔40的内壁以隔开该气体腔42和该流体腔41,其中该分隔件60另一边(即自由边,与该流体通道20相邻的一边)被粘接地密封固定于该盖体12以将该气体腔42与该流体通道20相隔离。或者,在制造工艺中,该基体11在该通道口21预留出由一挡板,该挡板用于隔离该流体通道20和该气体腔42,其中该分隔件60的周边被密封设置于该挡板和该流体收纳腔40的内壁以隔离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该驱动件50被贴附安装于该盖体12与该气体腔41相对应(即位于该气体腔41的下方),通过加热该盖体12使得该气体腔41的温度升高,进而使该气体421膨胀。
或者,在又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分隔件60还可以是被纵向地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的中部,即该分隔件60将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左右隔离,其中该流体腔41位于左侧与该流体通道20相连通,其中该气体腔42被密封存储着该气体421。当该气体腔42内的气体421被加热膨胀时,该分隔件60向左侧隆起,进而将该流体腔41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挤压进入该流体通道20,相应地,降温时,该分隔件60向右回复到原来状态。该驱动件50被贴附安装于该主体10的该流体收纳腔40的右侧壁,用于加热该主体10的右侧壁将该气体腔41的温度升高,以控制该气体421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该主体10可以自然冷却降温,或者该主体10的周围被贴附导热材料以帮助该主体10导热(包括升温和降温),或者该驱动件50可以产生冷气帮助该主体10降温或者制冷等。
相反原理地,在该不透光流体30被预先存储于该流体通道20使进光量从小变大然后回复的实施方式中,在未调节光圈前,该不透光流体30被储存于该流体通道20,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进光量处于最小状态,其中该驱动件50可以持续传递热量使该气体腔42内的气体膨胀或者产生机械力作用该分隔件60维持朝向该流体腔41隆起以使该流体腔41的容积维持在较小状态,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维持保留在该流体通道20内,不会自然回流。在作业时,可以操控该驱动件50停止传递热量或者释放冷气降温等使该气体421自然冷却或者冷气降温制冷或者产生相反作用的机械力使该分隔件60回复,使该不透光流体30流入该流体腔41,进而增大进光量,如此反复即可完成可变光圈的进光量的调节。或者,在未调节光圈前,该气体421处于常温状态,或者该分隔件60处于自然状态,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被维持储存于该流体通道20,在作业时,该驱动件50通过冷气降温使该气体421降温收缩或者产生机械力作用该分隔件60朝向该气体腔42隆起以形成负压,该气体腔42的容积变小,该流体腔41的容积变大,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流入该流体腔41,增大进光量,当该驱动件50停止降温或者升温使该气体421回复常温状态,或者产生相反作用的机械力使该分隔件60回复时,该不透光流体30回流,进而减小进光量。
在上述的调整该摄像模组有效透光区域的面积的方法中,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1、该气体421被加热膨胀使该分隔件60隆起;和a2、该分隔件60推动该不透光流体30流动。
或者,步骤a包括步骤:a1A、该气体421被冷却使该分隔件60复位;和a2A、形成负压使该不透光流体30回流。
其中步骤b中:该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外之内地流入该不透光区域。
其中步骤c中,该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内之外地流出该不透光流体。
可以理解的是,该驱动件50能够控制向该基体11的该气体腔42的传递的热量的大小及时间,以控制该不透光流体30进入该流体通道20的体积和维持该体积不回流的时间,进而控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以控制进光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也就是说,当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始终保持传递给该气体腔42一固定的热量,使得该气体腔42内的气体始终维持膨胀在一固定的体积,即该分隔件60的隆起程度保持不变,使得该流体腔41被压缩一定的体积,即该不透光流体30流入该流体通道20的体积保持一定,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保持固定,使该摄像模组200的进光量保持不变,以使用户能够持续地采用同一进光量进行摄影摄像。
相应地,在摄影摄像时,该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该驱动件50增大或者减小传递该气体腔42的温度,使得该气体421的膨胀体积相应地增大或者减小,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能够相应地在该流体通道20内来回流动,进而缩小或者扩大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该气体421可以是空气或者氧气或者氢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或者其他可受热膨胀的气体等,其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体积变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体积减小。
如图8至24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制造工艺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如下步骤:
i、通过蚀刻该基体11的该下侧面形成该流体槽111和该腔体槽112和在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的周边及该基体11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其中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的上下两面形成该透光区域101。可以看出的是,也可以先在该基体11周边以及该基体11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即在该基体11的中部预留出该透光区域101),然后在该基体11的中部的该透光区域101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和在该基体11的该不透光区域102蚀刻形成该腔体槽112,其中该腔体槽112与该流体槽111相连通。
当然,在步骤i中,也可以将该透明材料在融化状态下填充在一模具70中,其中该模具具有一形成该流体槽111的螺旋纹路和一形成该腔体槽112的凸起。经冷却固化该透明材料后,形成该基体11、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和该腔体槽112,然后在该基体11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
如图21和图2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蚀刻或者模压步骤中,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模具70在同一较大的透明材料主体上同时制成该基体11的该流体槽111和该腔体槽112,进而能够切割、批量生产出该基体11。同样地,可以以与该基体11相同的尺寸切割另一块比较大的透明材料主体,以形成该盖体12,其中在该盖体12与该基体11的该气体腔42相对应的位置上预留一安装区121,以供安装该驱动件50,进而能够批量生产该盖体12。
ii、设置该分隔件60将该腔体槽112分隔两个腔室(该流体腔41和该气体腔42),其中该流体腔41与该流体槽111相连通,其中该气体腔42被密封存储着该气体421,其中该流体腔41被填充该不透光流体30。当然,也可以在设置该分隔件60时,先在该气体腔42内充入该气体421,然后将该分隔件60密封设置封闭该气体腔42。
iii、将该盖体12采用粘合地贴附密封在该基体11的下侧面,以密封该流体槽111形成该流体通道20和密封该腔体槽112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
iv、将该驱动件50设置在该主体10的外侧,用于向该气体腔42内传递热量以使该空气421膨胀,进而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在该流体腔41和该流体通道20来回流动,以完成可变光圈的大小调节。
在上述的其中一种驱动件50的安装方式中,该驱动件50被安装在该盖体12的该安装区(该安装区与该气体腔42相对应)。
如图3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该可变光圈装置100的该摄像模组200,其中该摄像模组200包括一摄像模组主体210和至少一上述可变光圈装置100,其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被分别安装于该摄像模组主体210以调整可变光圈的大小。
如图25至29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100A,其包括一主体10A、一流通通道20A、一不透光流体30A、一流体收纳腔40A和一驱动件50A,其中该主体10A用于被设置在一摄像模组200A的一摄像模组主体,使得射入或射出该摄像模组主体的光线均需经过或射入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的该主体10A,即该光线不会从该主体10A的侧面泄露,防止影响该摄像模组200A对光线的采集。该流通通道20A被设置在该主体10A,该流通收纳腔40A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A,其中该驱动件50A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A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A在该流通通道20A和该流体收纳腔40A来回流动。
当该不透光流体30A被驱动逐渐流入该流通通道20A时,射到该不透光流体30A的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不透光流通30A,即该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主体10A,而其他部分光线依然可以穿过该主体10A,进而缩小了该主体10A的透光面积,进而减少了进光量(或者通光量,出光量等)。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A被驱动流回该流通收纳腔40A时,该主体10A的透光面积被增大,进而增加了进光量,以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能够被可控地改变进光量大小。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A具有一透光区域101A和一不透光区域102A,其中该透光区域101A被设置在该主体10A的中部,使得进入该摄像模组的光线从该主体10A的中部穿过该透光区域101A,其中该不透光区域102A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A的外围,用于防止杂光穿过该不透光区域102A,以消除其他方向的杂光(非进光区域的光线)进入该透光区域101A,进而确保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的可控性。
其中,该流通通道20A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A,当该不透光流体30A被所述驱动件50A驱动地从该流体收纳腔40A流入该流通通道20A时,该不透光流体30A占据该透光区域101A的面积无法穿过光线,即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被缩小。当该不透光流体30A被驱动地逐渐进入该流通通道20A,即该不透光流体30A占据该流通通道20A的管道长度逐渐增大时,该不透光流体30A占据的该透光区域101A的面积也逐渐增大,使得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逐渐减小,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A的光线量逐渐减少,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减少了该摄像模组200A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减小。由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能够根据拍摄者的需求调整光圈大小,使得该摄像模组200A具有可调的景深,拍摄效果更加多样。
当该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A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A从该流体通道20A逐渐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A时,该流体通道20A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A逐渐减少,即该不透光流体30A占据该流体通道20A的管道长度逐渐减小,该不透光流体30A占据该透光区域101A的面积逐渐减小,使得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逐渐增大,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A的光线量逐渐增大,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增大该摄像模组200A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增大。
如图26和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A包括一基体11A和一盖体12A,其中所述盖体12A被密封安装于基体11A的其中一侧面(举例为下侧面),其中该基体11A的下侧面具有一流体槽111A(即该流体槽111A是一螺旋状通道或者类螺旋状通道)和一腔体槽112A,其中该腔体槽112A被设置在该流体槽111A的槽口1111A与该流体槽111A相通。也就是说,该流体槽111A被该盖体12A密封并形成该流体通道20A,该腔体槽112A被该盖体12A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A,即该流体通道20A是一螺旋型或者类螺旋型的流体通道,其中该流体通道20A的通道口21A与该流体收纳腔40A相连通。其中,在该盖体12A被密封于该基体11A之前,先将该不透光流体30A注入该流体收纳腔40A,然后再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A和该流体收纳腔40A,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A被密封在该流体收纳腔40A和该流体通道20A,并且可在该流体收纳腔40A和该流体通道20A内来回流动,而无法泄露。其中,该驱动件50A被设置在该基体11A的外侧如上下面或者侧面,并从该基体11A的侧壁或者上壁或者下壁作用于该流体收纳腔40A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A,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A在该流体收纳腔40A和该流体通道20A之间来回流动,以完成可变光圈。
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12A被粘合地密封在该基体11A的该下侧面,如采用固体胶或者玻璃胶或者液态胶或者光照胶等胶体粘接,或者该盖体12A被一体热塑地密封在该基体11A的下侧面,或者该盖体12A是该盖体11A的一体结构等。
该基体11A的该透明区域101A的上述下侧面通过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A,其中该流体槽111A自该透光区域101A的中心呈螺旋状地向外延伸至该不透光区域102A,即该流体槽111A的最外圈与该不透光区域102A一体相连,该流体槽111A能够被优选地布满该透光区域101A的面积。也就是说,通过蚀刻在该基体11A的下侧面形成该流体槽111A,然后,在该基体11A的该流体槽111A的周边的上下侧面以及该基体11A的侧壁面通过涂漆或者镀膜等方法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A,即仅该基体11A的该流体槽111A的上下侧面未被涂漆或者镀膜,以预留出该透光区域101A。
相应地,在该基体11A的下侧面的该流体槽111的槽口1111A一体相通地蚀刻形成该腔体槽112A,其中该腔体槽112A被蚀刻在该流体槽111A和该基体11A的侧壁之间。在该盖体12A被密封于该基体11A的下侧面时,该流体收纳腔40A与该流体通道20A的通道口21A相连通,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A能够沿着该流体通道20A呈螺旋式来回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A。
可以理解的是,该腔体槽112A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A,在蚀刻工艺中,在该基体11A的下侧面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A和该腔体槽112A,然后通过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A,其中该腔体槽112A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A,该流体槽111A位于该透光区域101A,然后将该盖体12A密封贴附于该基体11A的下侧面,以使该流体槽111A被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A和该腔体槽112A被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A,其中该基体11A的该流体通道20A的上下侧面是该透光区域101A,其它区域是该不透光区域102A,即该流体收纳腔40A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A,以防止影响调节该透光区域101A的可控透光面积。相应地,当该流体通道20A被充满该不透光流体30A时,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小值,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A完全流出该流体通道20A全部进入该流体收纳腔40A时,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大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体11A的中心预留一面积较小的中心面113A,其中该流体槽111A的槽心1112A被延伸至该中心面113A,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A无法继续流入到该基体11A的该中心面113A,以保证该透光区域101A无法被该不透光流体30A完全地遮挡,即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的最小值等于该中心面113A的面积,以达到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的最小透光量。并且,该该中心面113A的面积接近于或者等于零时,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为零,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的透光量为零。
如图28和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不透光流体30A内溶解着一气体421A,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A受热析出该气体421A。该驱动件50A被设置在该主体10A的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外侧面或者上下底面,其中该驱动件50A产生热量传递至该流体收纳腔40A的该不透光流体30A,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A的稳定升高,析出该气体421A,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A被该气体421A推进该流体通道20A,进而缩小该透光区域101A透光面积。当该流体收纳腔40A的温度降低时,该气体31重新被溶解于该不透光流体30A,进而在该流体收纳腔40A内产生一负压,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A重新被吸回该流体收纳腔40A,进而扩大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即复原该透光区域101A的透光面积),进而完成可变光圈的大小调节。
上述的调整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中,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被实施为包括步骤:a3、该不透光流体30A被加热析出该气体421A;和a4、推动该不透光流体421A流动。
或者,步骤a包括步骤:a3A、该不透光流体421A被冷却溶解该气体421A;和a4A、形成负压使该不透光流体421A回流。
需要指出的是,该不透光流体30A可以是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即该气体421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溶液,其受热易析出该二氧化碳气体,制冷降温又会重新溶解该二氧化碳气体。当然该不透光流体30A可以是混有该二氧化碳的碳酸溶液的混合液体。或者该不透光流体30A是溶解有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421A是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体)的碳酸氢氨溶液,其受热析出该气体421A,制冷降温又会重新溶解该气体421A。熟知本领域的人员应该理解,该不透光流体30A和该气体421A还有很多组合,在此不做一一举例。
如图29所示,优选地,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左侧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20A的该通道口21A,其中该驱动件50A被贴附安装于该主体10A的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壁,其中该驱动件50A通过加热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壁,使得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的温度升高,即该不透光流体30A在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析出该气体421A形成一气体腔42A,仅使该不透光流体30A向左侧流动进入该流体通道20A,其中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左侧形成一流体腔41A。温度越高,析出的该气体31越多,该气体腔42A的体积越大,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A流入该流体通道20A的体积就越多,相应地该流体腔41A的体积越小。反之,当温度逐渐降低时,该气体腔42A的体积越小,直到消失,该流体腔41A的体积完全等于该流体收纳腔40A的体积,即该不透光流体30A完全回流至该流体收纳腔40A。
可以理解的是,该驱动件50A也可以是被安装在该基体11的上侧面的右边缘与该流体收纳腔40A的该气体腔42A相对应,使得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内该不透光流体30A始终在右侧析出该气体421A,以保证该不透光流体30A进入该流体通道20A,而该气体421A无法进入该流体通道20A。或者,该驱动件50A也可以是被安装在该盖体12A的侧面的右边缘与该流体收纳腔40A的该气体腔42A相对应,也可以达到改变上述可变光圈大小效果。
在制造工艺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如下步骤:
X、通过蚀刻该基体11A的该下侧面形成该流体槽111A和该腔体槽112A和在该基体11A的该流体槽111A的周边及该基体11A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A,其中该基体11A的该流体槽111A的上下两面形成该透光区域101A。可以看出的是,也可以先在该基体11A周边以及该基体11A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A(即在该基体11A的中部预留出该透光区域101A),然后在该基体11A的中部的该透光区域101A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A,和在该基体11A的该不透光区域102A蚀刻形成该腔体槽112A,其中该腔体槽112A与该流体槽111A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蚀刻或者模压步骤中,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模具在同一较大的透明材料主体上同时制成该基体11A的该流体槽111A和该腔体槽112A,进而能够切割、批量生产出该基体11A。同样地,可以以与该基体11A相同的尺寸切割另一块比较大的透明材料主体,以形成该盖体12A,其中在该盖体12A的右侧边缘与该基体11A的该气体腔42A相对应的位置上预留一安装区,以供安装该驱动件50A,进而能够批量生产该盖体12A。
Y、.将该驱动件50A贴附安装于该盖体12A的该安装区。
Z、将该盖体12A采用粘合地贴附密封在该基体11A的下侧面,以密封该流体槽111A形成该流体通道20A和密封该腔体槽112A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A,其中该驱动件50A通过加热将热量传递至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使得该流体收纳腔40A的右侧析出该气体421A形成该气体腔42A,进而控制该不透光流体30A向左侧流动进入该流体通道20A。
如图30至3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100B,其包括一主体10B、一流通通道20B、一不透光流体30B、一流体收纳腔40B和一驱动件50B,其中该主体10B用于被设置在一摄像模组,使得射入或射出该摄像模组的光线均需经过或射入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的该主体10B,即该光线不会从该主体10B的侧面泄露,防止影响该摄像模组200B对光线的采集。该流通通道20B被设置在该主体10B,该流通收纳腔40B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B,其中该驱动件50B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B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B在该流通通道20B和该流体收纳腔40B来回流动。
当该不透光流体30B被驱动逐渐流入该流通通道20B时,射到该不透光流体30B的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不透光流通30B,即该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主体10B,而其他部分光线依然可以穿过该主体10B,进而缩小了该主体10B的透光面积,进而减少了进光量(或者通光量,出光量等)。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B被驱动流回该流通收纳腔40B时,该主体10B的透光面积被增大,进而增加了进光量,以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能够被可控地改变进光量大小。
如图30和图3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B具有一透光区域101B和一不透光区域102B,其中该透光区域101B被设置在该主体10B的中部,使得进入该摄像模组的光线从该主体10B的中部穿过该透光区域101B,其中该不透光区域102B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B的外围,用于防止杂光穿过该不透光区域102B,以消除其他方向的杂光(非进光区域的光线)进入该透光区域101B,进而确保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的可控性。
其中,该流通通道20B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B,当该不透光流体30B被所述驱动件50B驱动地从该流体缓冲腔30B流入该流通通道20B时,该不透光流体30B占据该透光区域101B的面积无法穿过光线,即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被缩小。当该不透光流体30B被驱动地逐渐进入该流通通道20B,即该不透光流体30B占据该流通通道20B的管道长度逐渐增大时,该不透光流体30B占据的该透光区域101B的面积也逐渐增大,使得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逐渐减小,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B的光线量逐渐减少,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减少了该摄像模组200B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减小。由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能够根据拍摄者的需求调整光圈大小,使得该摄像模组200B具有可调的景深,拍摄效果更加多样。
当该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B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B从该流体通道20B逐渐流入该流体缓冲腔30B时,该流体通道20B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B逐渐减少,即该不透光流体30B占据该流体通道20B的管道长度逐渐减小,该不透光流体30B占据该透光区域101B的面积逐渐减小,使得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逐渐增大,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B的光线量逐渐增大,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增大该摄像模组200B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增大。
如图3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B包括一基体11B和一盖体12B,其中所述盖体12B被密封安装于基体11B的其中一侧面(举例为下侧面),其中该基体11B的下侧面具有一流体槽111B(即该流体槽111B是一螺旋状通道或者类螺旋状通道)和一腔体槽112B,其中该腔体槽112B被设置在该流体槽111B的槽口1111B与该流体槽111B相通。也就是说,该流体槽111B被该盖体12B密封并形成该流体通道20B,该腔体槽112B被该盖体12B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B,即该流体通道20B是一螺旋型或者类螺旋型的流体通道,其中该流体通道20B的通道口21B与该流体收纳腔40B相连通。其中,在该盖体12B被密封于该基体11B之前,先将该不透光流体30B注入该流体收纳腔40B,然后再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B和该流体收纳腔40B,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B被密封在该流体收纳腔40B和该流体通道20B,并且可在该流体收纳腔40B和该流体通道20A内来回流动,而无法泄露。其中,该驱动件50B被设置在该基体11B的外侧如上下面或者侧面,并从该基体11B的侧壁或者上壁或者下壁作用于该流体收纳腔40B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B,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B在该流体收纳腔40B和该流体通道20B之间来回流动,以完成可变光圈。
上述的调整该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中,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步骤a被实施为包括步骤: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隆起;和a6、该分隔件推动该不透光流体流动。
或者,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A、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复位;和a6A、形成负压使该不透光流体回流。
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12B被粘合地密封在该基体11B的该下侧面,如采用固体胶或者玻璃胶或者液态胶或者光照胶等胶体粘接,或者该盖体12B被一体热塑地密封在该基体11B的下侧面,或者该盖体12B是该盖体11B的一体结构等。
该基体11B的该透明区域101B的上述下侧面通过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B,其中该流体槽111B自该透光区域101B的中心呈螺旋状地向外延伸至该不透光区域102B,即该流体槽111B的最外圈与该不透光区域102B一体相连,该流体槽111B能够被优选地布满该透光区域101B的面积。也就是说,通过蚀刻在该基体11B的下侧面形成该流体槽111B,然后,在该基体11B的该流体槽111B的周边的上下侧面以及该基体11B的侧壁面通过涂漆或者镀膜等方法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B,即仅该基体11B的该流体槽111B的上下侧面未被涂漆或者镀膜,以预留出该透光区域101B。
相应地,在该基体11B的下侧面的该流体槽111B的槽口1111B一体相通地蚀刻形成该腔体槽112B,其中该腔体槽112B被蚀刻在该流体槽111B和该基体11B的侧壁之间。在该盖体12B被密封于该基体11B的下侧面时,该流体收纳腔40B与该流体通道20B的通道口21B相连通,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B能够沿着该流体通道20B呈螺旋式来回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B。
可以理解的是,该腔体槽112B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B,在蚀刻工艺中,在该基体11B的下侧面蚀刻形成该流体槽111B和该腔体槽112B,然后通过涂漆或者镀膜形成该不透光区域102B,其中该腔体槽112B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B,该流体槽111B位于该透光区域101B,然后将该盖体12B密封贴附于该基体11B的下侧面,以使该流体槽111B被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B和该腔体槽112B被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B,其中该基体11B的该流体通道20B的上下侧面是该透光区域101B,其它区域是该不透光区域102B,即该流体收纳腔40B位于该不透光区域102B,以防止影响调节该透光区域101B的可控透光面积。相应地,当该流体通道20B被充满该不透光流体30B时,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小值,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B完全流出该流体通道20B全部进入该流体收纳腔40B时,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达到最大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体11B的中心预留一面积较小的中心面113B,其中该流体槽111B的槽心1112B被延伸至该中心面113B,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B无法继续流入到该基体11B的该中心面113B,以保证该透光区域101B无法被该不透光流体30B完全地遮挡,即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的最小值等于该中心面113B的面积,以达到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的最小透光量。并且,该中心面113B的面积接近于或者等于零时,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为零,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的透光量为零。
如图33和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B还包括一分隔件60B,其中该分隔件60B被设置在基体11B,并与该基体11B和该盖体12B共同密封该流体收纳腔40B。优选地,该分隔件60B被设置该基体11B的侧壁并密封该流体收纳腔40B,其中该驱动件50B被设置于提供一作用力作用于该分隔件60B。当该分隔件60B被该驱动件50B向该流体收纳腔40B内推动,进而将该不透光流体30B推入该流体通道20B。当该分隔件60B依靠自身弹性回复力或者该驱动件50B向回拉的作用力回到与该基体11B的侧壁平齐时,该不透光流体30B从该流体通道20B留回该流体收纳腔40B,进而完成可变光圈的大小调节。
在制造工艺中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蚀刻或者模压在该基体11B形成该流体槽111B和该腔体槽112B,其中将该基体11B在与该腔体槽112B相邻的右侧壁打通一豁口,该豁口连通该腔体槽112B,其中该腔体槽112B的左侧连通该流体槽111B的槽口1111B;
B、将该分隔件60B密封安装在该基体11B的该豁口用于密封该腔体槽112B的右侧;
C、将该盖体12B密封安装于该基体11B的下侧面以封闭形成该流体通道20B和该流体收纳腔40B;以及
D、将该驱动件50B安装在该主体10B的侧壁并作用于该分隔件60B。
该分隔件60B是一具有韧性或者弹性的不渗透液体的薄膜,当受到外界压力时,该分隔件60B能够发生形变,其能够被拉伸弯曲,表面积增大,而当外界压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B能够借由自身回复力回复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该驱动件50B将该分隔件60B拉回原先状态。也就是说,在该分隔件60B受到该驱动件50B的推力作用时,该分隔件60B的中部会发生形变产生隆起(即表面积增大),进而使将该流体收纳腔40B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B推入该流体通道20B,以缩小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当该推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借由自身回复力回复到正常状态,或者该驱动件50B提供一拉力将该分隔件60拉回正常状态,使得该流体收纳腔40B内产生一负压将该流体通道20B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B吸回,进而扩大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即复原该透光区域101B的透光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该分隔件60B也可以是一略微硬质的隔板,或者橡胶材料等,由该驱动件50B驱动该分隔件60B做活塞运动,以完成可变光圈的大小调节。
如图33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分隔件60B被设置在该基体11B的下侧壁,其中该流体收纳腔40B的左侧与该流体通道20B的该通道口21B相连通,其中该驱动件50B被设置在该基体11B的下侧提供将该分隔件60B向上推动的作用力,即该分隔件60B向上隆起推动该流体收纳腔40B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B,以完成该可变光圈的大小调节。其中,该流体收纳腔40B的宽度略大于该流体通道20B的该通道口21B的宽度,以保证该分隔件60B在被推动发生形变隆起时不会封堵该流体通道20B的该通道口21B,以保证该不透光流体30B能够顺利地流入该流体通道20B。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50B可以是一机械装置,其提供一机械力直接作用于该分隔件60B,以使该分隔件60B推动该不透光流体30B。或者该驱动件50B是一鼓风装置,其产生风力或者吸力间接作用于该分隔件60B,以完成工作。或者该驱动件50B是一其他类型的装置如弹力装置等等,在此不做过多举例。
如图35和36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100C,其包括一主体10C、二流通通道20C/20D、二不透光流体30C/30D、二流体收纳腔40C/40D和二驱动件50C/50D,其中该主体10C用于被设置在一摄像模组,使得射入或射出该摄像模组的光线均需经过或射入该可变光圈装置100C的该主体10C,即该光线不会从该主体10C的侧面泄露,防止影响该摄像模组200C对光线的采集。该流通通道20C/20D被分别并列地设置在该主体10C,其中该流体通道20C和该流体通道20D之间互不相通,该流通收纳腔40C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C,其中该驱动件50C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C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C在该流通通道20C和该流体收纳腔40C来回流动。其中,该流通收纳腔40D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D,其中该驱动件50D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D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D在该流通通道20D和该流体收纳腔40D来回流动。
当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被驱动逐渐流入该流通通道20C/20D时,射到该不透光流体30C/30D的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即该部分光线无法穿过该主体10C,而其他部分光线依然可以穿过该主体10C,进而缩小了该主体10C的透光面积,进而减少了进光量(或者通光量,出光量等)。而当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被驱动流回该流通收纳腔40C/40D时,该主体10C的透光面积被增大,进而增加了进光量,以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C能够被可控地改变进光量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C具有一透光区域101C和一不透光区域102C,其中该透光区域101C被设置在该主体10C的中部,使得进入该摄像模组的光线从该主体10C的中部穿过该透光区域101C,其中该不透光区域102C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C的外围,用于防止杂光穿过该不透光区域102C,以消除其他方向的杂光(非进光区域的光线)进入该透光区域101C,进而确保该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的可控性。
其中,该流通通道20C/20D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C,当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被所述驱动件50C/50D分别驱动地从该流体缓冲腔30C/30D流入该流通通道20C/20D时,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占据该透光区域101C的面积无法穿过光线,即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被缩小。当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被驱动地逐渐进入该流通通道20C/20D,即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占据该流通通道20C/20D的管道长度逐渐增大时,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占据的该透光区域101C的面积也逐渐增大,使得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逐渐减小,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C的光线量逐渐减少,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减少了该摄像模组200C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减小。由此,该可变光圈装置100C能够根据拍摄者的需求调整光圈大小,使得该摄像模组200C具有可调的景深,拍摄效果更加多样。
当该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C/50D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从该流体通道20C/20D逐渐流入该流体缓冲腔30C/30D时,该流体通道20C/20D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C/30D逐渐减少,即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占据该流体通道20C/20D的管道长度逐渐减小,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占据该透光区域101C的面积逐渐减小,使得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逐渐增大,进而使该穿过该主体10C的光线量逐渐增大,进而由该用户能够可控地逐渐增大该摄像模组200C的进光量,实现了可变光圈的进光量逐渐增大。
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C包括一基体11C和一盖体12C,其中所述盖体12C被密封安装于基体11C的其中一侧面(举例为下侧面),其中该基体11C的下侧面具有二流体槽111C/111D(即该流体槽111C/111D是两条双螺旋状槽或者双类螺旋状槽)和两腔体槽112C/112D,其中该腔体槽112C/112D被设置在该流体槽111C/111D的槽口1111C/1111D与该流体槽111C/111D分别相通。也就是说,该流体槽111C被该盖体12C密封并形成该流体通道20C,该腔体槽112C被该盖体12C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C,其中该流体槽111D被该盖体12D密封并形成该流体通道20D,该腔体槽112D被该盖体12D密封形成该流体收纳腔40D。即该流体通道20C20D是一双螺旋型或者类双螺旋型的流体通道,其中该流体通道20C的通道口21C与该流体收纳腔40C相连通,其中该流体通道20D的通道口21D与该流体收纳腔40D相连通。其中,在该盖体12C被密封于该基体11C之前,先将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分别注入该流体收纳腔40C/40D,然后再密封形成该流体通道20C/20D和该流体收纳腔40C/40D,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被密封在该流体收纳腔40C/40D和该流体通道20C/20D,并且可在该流体收纳腔40C/40D和该流体通道20C/20D内来回流动,而无法泄露。其中,该驱动件50C/50D被设置在该基体11C的外侧如上下面或者侧面,并从该基体11C的侧壁或者上壁或者下壁分别作用于该流体收纳腔40C/40D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C/30D在该流体收纳腔40C/40D和该流体通道20C/20D之间来回流动,以完成可变光圈。
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12C被粘合地密封在该基体11C的该下侧面,如采用固体胶或者玻璃胶或者液态胶或者光照胶等胶体粘接,或者该盖体12C被一体热塑地密封在该基体11C的下侧面,或者该盖体12C是该盖体11C的一体结构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通道20C/20D的该通道口21C、20D分别相对设置在该主体10C的上下两侧,即该流体收纳腔40C/40D被分别相对地设置在该主体10C的该透明区域101C的两侧,该驱动件50C、50D被分别相对地设置在该主体10C的两侧以分别作用于该流体收纳腔40C、40D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也就是说,该不透光流体30C、30D能够同时地或者不同时地从该透光区域101C的两侧逐渐分别进入该流体通道20C/20D以从两侧逐渐缩小该透光区域101C。由此可见,该实施例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从两侧同时进入或者退出该流体通道20C、20D以能够加快或者复原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的调节速度,进而更加快速地完成可变光圈的大小的调节。此外,相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从两侧共同进入或者退出该流体通道20C、20D,使得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更加趋近于圆形,使得该透光区域101C的形状始终保持对称形状,进而使得该摄像模组200获取到更加均匀的进光量,而不是一侧多一侧少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C还包括二分隔件60C/60D,其中该分隔件60C被分别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C,将该流体收纳腔40C分隔成一流体腔41C和一气体腔42C,其中该流体腔41C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20C,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C被收纳于该流体腔41C。该气体腔42C被处于封闭状态,且用于存储一气体421C(即该气体腔42C即不与该流体腔41C相通,也不与该流体通道20C相通),其中该分隔件60C将该气体腔42C中的该气体421C和该流体腔41C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C相互隔离,即该分隔件60C不允许空气和流体通过。
其中,该驱动件50C被设置于向该基体11C的该气体腔42C的外侧壁传递热量,通过使该基体11C的该流体收纳腔40C的该气体腔42C的壁升高温度,使得该气体腔42C内的该气体421C膨胀产生一作用力作用于该分隔件60C,进而使该分隔件60C朝向该流体腔41C隆起,使该流体腔41C的体积减小,进而将该流体腔4C1内的流体挤压流入该流体通道20C,进而减小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完成可变光圈的缩小。当该驱动件50C取消传递热量至该气体腔42C时,该气体腔42C内的温度逐渐减低,使得该气体腔42C内的气体体积减小,进而使该分隔件60C复原,该流体腔41C的体积复原(增大至正常的体积大小),进而该流体腔41C内产生负压,将该流体通道20C内的流体重新吸回该流体腔41C,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C的透光面积复原(增大至正常的透光面积),进而完成可变光圈的扩大(或者复原)。
相应地,该该分隔件60D被分别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D,将该流体收纳腔40D分隔成一流体腔41D和一气体腔42D,其中该流体腔41D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20D,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D被收纳于该流体腔41D,其中该气体腔42D密封存储着该气体421D。该驱动件50D被设置于向该基体11D的该气体腔42D的外侧壁传递热量,通过使该基体11D的该流体收纳腔40D的该气体腔42D的壁升高温度,使得该气体腔42D内的该气体421D膨胀产生一作用力作用于该分隔件60D,进而使该分隔件60D朝向该流体腔41D隆起,使该流体腔41D的体积减小,进而将该流体腔41D内的流体挤压流入该流体通道20D,进而减小该透光区域101D的透光面积,完成可变光圈的缩小。
可以理解的是,该驱动件50C和该驱动件50D可以被集成在同一处理器或者由同一控制器控制,使得该驱动件50C和该驱动件50D能够同时产生驱动力分别作用于该流体存储腔40C/40D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C、30D,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C和30D同时流动,且流动量相同,进而控制该透光区域101的透光面积始终保持对称平等。
如图38至44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变形实施例的可变光圈装置100E,其包括一主体10E、一流通通道20E、一不透光流体30E、一流体收纳腔40E和一驱动件50E,其中该主体10E用于被设置在一摄像模组200E的一摄像模组主体,使得射入或射出该摄像模组主体的光线均需经过或射入该可变光圈装置100E的该主体10E。该流通通道20E被设置在该主体10E,该流通收纳腔40E被连通于该流通通道20E,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E被存储于在该流体收纳腔40E和该流体通道20E之间可来回流动,其中该驱动件50E被用户可操控地作用于该流通收纳腔40E以驱动该不透光流体30E在该流通通道20E和该流体收纳腔40E来回流动。
特别地,在未作业时,该不透光流体30E被维持部分存储于该流体通道20E和其余部分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40E,以使该可变光圈的进光量保持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并自所述流体通道20E朝向内外流动(如从中间位置向两侧方向流动)以增大或减小进光量,以缩短作业时光圈变化的时间。
如图3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E具有一透光区域101E和一不透光区域102E,其中该透光区域101E被设置在该主体10E的中部,使得进入该摄像模组的光线从该主体10E的中部穿过该透光区域101E,其中该不透光区域102E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E的外围,其中该流体通道20E被设置在该透光区域101E,该不透光流体30E在该流体通道20E内来回流动时,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相应地增大或减小,以调控进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节光圈之前,即未作业前,该不透光流体30E被维持存储于该流体收纳腔40E和该流体通道20E的局部,优选为该不透光流体30E自该流体收纳腔40E延伸到该流体通道20E一半位置,并不会自然流动,以保持该不透光区域101E的局部被该不透光流体30E遮挡。也就是说,在未调节光圈前,该透光区域101E被该不透光流体30E预先遮挡局部不透光,而不是完全透光,使得该不透光流体30E能够在该流体通道20E的中等位置朝向内外来回流动以增加调节光圈的进光量变化的速率。
优选地,该不透光流体30E被预先存储于该流体收纳腔40E并延伸至该流体通道20E的近中部位置,即在自然情况下,该流体通道20E的前半部分的容积被该不透光流体占据,使得该透光区域101E的外围部分(一半面积)被遮挡无法透光。因此,该不透光流体30E向通道内流动缩小光圈与向通道外流动增大光圈所流动的最大路径长度相等,进而有利于缩短光圈变化的时间。
当需要缩小光圈进光量时,当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E使该不透光流体30E自该流体通道20E的中部向内流动时,该流体收纳腔40E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E被流入该流体通道20E,使该流体通道20E的更多容积被该不透光流体30E占据,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减小,以减少进光量,并且当该不透光流体30E充满该流体通道20E或者无法继续向内流动时,该进光量达到最小值。
相应地,当需要增大光圈进光量时,当用户操作该驱动件50E使该不透光流体30E沿该流体通道20E向外流动时,该流体通道20E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E逐渐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E,进而增大该不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增加透光量,并且当该不透光流体30E全部流入该流体收纳腔20E或者无法继续向外流动时,该进光量达到最大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次作业结束后,该不透光流体30E被回流至该流体通道20E的近中部位置,维持上述的自然状态,以利于再次作业,不论增大光圈还是减小光圈,该不透光流体30E的流动路径长度可以近似相等,因此有利于缩短光圈变化的时间。
当然,该不透光流体30E沿该流体通道20E向两侧流动路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即该不透光流体30E可以维持自然状态时在该流体通道20E的任意一个部位。此时,该不透光流体30E流至最大进光量的路径大于或者小于流至最小进光量的路径,有利于定制化地设定调节最大光圈与最小光圈的变化速率,提供更广泛的需求。
如图39和4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E包括一基体11E和一盖体12E,其中所述盖体12E被密封安装于基体11E的其中一侧面,其中该基体11E的下侧面具有一流体槽111E和一腔体槽112E,其中该腔体槽112E被设置在该流体槽111E的槽口1111E与该流体槽111E相通,其中该基体11E的中心预留一面积较小的中心面113E。熟知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该主体10E可以与上述的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类似或者稍作结构上的改变,但其实现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1至4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光圈装置100E还包括一分隔件60E,其中该分隔件60E被设置在该流体收纳腔40E,将该流体收纳腔40E分隔成一流体腔41E和一气体腔42E,其中该流体腔41E被连通于该流体通道20E,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E被收纳于该流体腔41E。该气体腔42E被处于封闭状态,且用于存储一气体421E(即该气体腔42E即不与该流体腔41E相通,也不与该流体通道20相通),其中该分隔件60E将该气体腔42E中的该气体421E和该流体腔41E内的该不透光流体30E相互隔离,即该分隔件60E不允许空气和流体通过。
该分隔件60E是一具有韧性的不透气的薄膜或者隔膜,当受到外界压力时,该分隔件60E能够发生形变,其能够被拉伸弯曲,表面积增大,而当外界压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E能够借由自身韧性回复到的自然状态。该分隔件60E的周边被固定连接在该基体11E的该流体收纳腔40E的内壁中部,使该气体腔42E和该流体腔41E的容积相等,并在该分隔件60E受到外力作用时,该分隔件60E的周边不会脱落或者移动,该分隔件60E的中部会发生形变产生隆起(即表面积增大),进而使该流体腔41E和该气体腔42E的体积发生相对改变(即该流体腔41E体积增大时,该气体腔42E体积减小,该气体腔42E体积增大时,该流体腔体积减小),当该外力消失时,该分隔件60E回复到正常状态,该流体腔41E和该气体腔42E的体积回复到相等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该流体收纳腔40E的容积可以略大于或者等于该流体通道20E的容积,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E的一半被存储于该流体腔41E,另一半刚好被存储占据于该流体通道20E的一半,以使该不透光流体30E能够全部地充满该流体通道20E或者全部流出该流体通道20E,使该透光区域101E的有效面积得到最大化利用。当然,该流体收纳腔40E的容积也可以小于该流体通道20E的容积,其中该不透光流体30E的大部分被存储占据该流体通道20E的一半,另一小部分被储存于该流体腔41E,在作业时,该不透光流体30E仍然可以自该流体通道20E的中部位置分别朝向内外两侧流动。
如图41和42所示,在增大光圈进光量时,该驱动件50E被设置于向该基体11E的该气体腔42E的外侧壁传递热量,通过使该基体11E的该流体收纳腔40E的该气体腔42E的壁升高温度,使得该气体腔42E内的该气体421E膨胀产生一作用力作用于该分隔件60E,进而使该分隔件60E朝向该流体腔41E隆起,使该流体腔41E的体积减小,进而将该流体腔41E内的流体挤压流入该流体通道20E,进而使该不透光流体30E从该流体通道20E的中部开始逐渐减小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完成可变光圈的缩小。在作业结束时,当该驱动件50E取消传递热量至该气体腔42E时,该气体腔42E内的温度回复到常温状态,使得该气体腔42E内的气体体积减小,进而使该分隔件60E复原保持在自然状态,该流体腔41E的体积复原与该气体腔42E体积相等,进而该流体腔41E内产生负压,将该流体通道20E内的部分流体重新吸回流入该流体收纳腔40E,直到流至该流体通道20E的中部位置,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保持在中等大小。
如图43和44所示,在减小光圈进光量时,该驱动件50E被设置于向该气体腔42E吸收热量或者释放冷气或者制冷降温,该气体腔42E内的温度降低,使该气体腔42E内的气体421体积缩小,产生负压使该分隔件60E朝向该气体腔42E隆起,进而使该流体腔41E的容积增大,该负压作用于使该流体通道20E内的不透光流体30E流入该流体腔41E,进而使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从中等面积逐渐扩大,完成可变光圈的扩大。同样地,在作业结束时,该驱动件42E停止降温,该气体腔42E内的温度回复至常温,该分隔件60E复原,该不透光流体30E回流至该流体通道20E的中部位置,使该透光区域101E的透光面积保持在中等大小。
可以看出,该驱动件50E也可以被实施为上述实施例的对该分隔件60E施加机械力,或者其他结构的改进,也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调节光圈,其也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3)

1.一可变光圈装置,其适于一摄像模组的摄影摄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其中所述主体具有一透光区域;
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透光区域,所述流体通道呈类圆形单向螺旋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中心封闭;以及
一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流体收纳腔被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口以供一不透光流体被可驱动地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和所述流体通道来回流动,以扩大或缩小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的所述透光区域的外周侧壁被涂覆不透光区域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内的所述不透光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基体和一盖体,其中所述主体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所述腔体槽与所述流体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盖体被设置于所述基体并密封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以形成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流体收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通过蚀刻或者模压所述主体形成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槽是一弧形槽或者V形槽或者梯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内的所述不透光流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分隔件,其中所述分隔件被设置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将所述流体收纳腔分隔成一流体腔和一气体腔,其中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流体腔用于存储着所述不透光流体,其中所述气体腔用于被密封存储着一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热能或者吸收热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所述气体腔内的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驱动件和一分隔件,其中所述分隔件被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于产生一驱动力作用于所述分隔件以推动或者复位所述不透光流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分隔件被实施为一隔膜或者一隔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一分隔件,其中所述分隔件被设置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将所述流体收纳腔分隔成一流体腔和一气体腔,其中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其中所述流体腔用于存储着所述不透光流体,其中所述气体腔用于被密封存储着一气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分隔件被横向或者纵向地设置于所述流体收纳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流体腔被设置于所述气体腔的上侧或者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件是一温度控制设备,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流体收纳腔的一侧相对应,其中所述流体收纳腔的该侧的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加热析出一气体或者降温溶解一气体以使该不透光流体来回流动。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件被贴附安装于所述基体的侧壁或者所述基体的上侧面或者所述盖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是一单螺旋通道或双螺旋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3、4、7、8、9、10或12任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不透光流体在未作业时被维持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或者全部存储于所述流体通道或者部分存储于所述流体通道和其余部分存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可变光圈装置,其还包括所述不透光流体,其中所述不透光流体被设置于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来回流动。
20.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摄像模组主体和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光圈装置被分别安装于所述摄像模组主体以调整可变光圈的大小。
21.一可变光圈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蚀刻一基体的一侧面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和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其中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上下两面形成一透光区域,所述流体槽为类圆形的单向螺旋槽,所述流体槽的中心封堵;
ii、设置一分隔件将所述腔体槽分隔一流体腔和一气体腔,其中所述流体腔与所述流体槽相连通,其中所述气体腔被密封存储着一气体,其中所述流体腔被填充一不透光流体;
iii、将一盖体贴附密封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侧面,以密封所述流体槽形成一流体通道和密封所述腔体槽形成一流体收纳腔;以及
iv、将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外侧,用于向所述气体腔内传递热量以使所述气体膨胀使所述分隔件朝向所述流体腔隆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可变光圈的制造方法,其中步骤i可替换成步骤,将一透明材料在融化状态下填充在一模具中,其中所述模具具有一形成一流体槽的螺旋纹路和一形成一腔体槽的凸起,其中所述流体槽与所述腔体槽相连通,经冷却固化所述透明材料后,形成一基体和所述基体的一侧面的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然后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
23.一可变光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X、蚀刻或者模压一基体的一侧面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所述流体槽与所述腔体槽相连通,和在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周边及所述基体的侧面涂漆或者镀膜形成一不透光区域,其中所述基体的所述流体槽的上下两面形成一透光区域,所述流体槽为类圆形的单向螺旋槽,所述流体槽的中心封堵;
Y、将一驱动件贴附安装于一盖体;以及
Z、将所述盖体贴附密封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侧面,以密封所述流体槽形成一流体通道和密封所述腔体槽形成一流体收纳腔,其中所述驱动件作用于所述流体收纳腔的一侧的不透光流体升温析出一气体或者降温溶解一气体,以使所述不透光流体从所述流体收纳腔的其他侧流入或者流出该流体通道。
24.一可变光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蚀刻或者模压在一基体形成一流体槽和一腔体槽,其中将所述基体在与所述腔体槽相邻的右侧壁打通一豁口,所述豁口连通所述腔体槽,其中所述腔体槽的左侧连通所述流体槽的槽口,所述流体槽为类圆形的单向螺旋槽,所述流体槽的中心封堵;
B、将一分隔件密封安装在所述基体的所述豁口用于密封所述腔体槽的右侧;
C、将一盖体密封安装于所述基体以封闭所述流体槽和所述腔体槽;以及
D、将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基体的侧壁并作用于所述分隔件。
25.一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一不透光流体被推动;和
b、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入一透光区域缩小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或者,c、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出一透光区域扩大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面积;
所述不透光流体在未作业时被维持全部存储于一流体收纳腔或者全部存储于一流体通道或者部分存储于流体通道和其余部分存储于流体收纳腔,所述流体通道被设置在所述透光区域,所述流体通道呈类圆形单向螺旋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中心封闭,所述流体收纳腔被连通于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口以供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可驱动地在所述流体收纳腔和所述流体通道来回流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1、一气体被加热膨胀使一分隔件隆起;和a2、所述分隔件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1A、一气体被冷却使一分隔件复位;和a2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3、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加热析出一气体;和a4、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3A、所述不透光流体被冷却溶解一气体;和a4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隆起;和a6、所述分隔件推动所述不透光流体流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步骤:a5A、一分隔件被一机械力驱动复位;和a6A、形成负压使所述不透光流体回流。
32.根据权利要求25、26、28、30中任一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所述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外至内地流入所述透光区域。
33.根据权利要求25、27、29、31中任一所述的调整一摄像模组的有效透光区域面积的方法,其中步骤c中,所述不透光流体成螺旋状从内至外地流出所述透光区域。
CN201880095072.5A 2018-08-03 2018-08-03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368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8399 WO2020024237A1 (zh) 2018-08-03 2018-08-03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8609A CN112368609A (zh) 2021-02-12
CN112368609B true CN112368609B (zh) 2022-06-21

Family

ID=6923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072.5A Active CN112368609B (zh) 2018-08-03 2018-08-03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5863B2 (zh)
EP (1) EP3832358B1 (zh)
CN (1) CN112368609B (zh)
WO (1) WO20200242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7018A (zh) * 2021-09-06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59635B (zh) * 2021-09-16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025068A (zh) * 2021-11-04 2022-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摄像模组的光圈调节方法
CN116047835B (zh) * 2023-03-23 2023-09-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05A (zh) * 1993-03-19 1995-03-15 索尼公司 光阑装置
DE19710668A1 (de) * 1997-03-14 1998-09-17 Robert Seidel Variable optische Systeme
KR20060129779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개
CN101131530A (zh) * 2006-08-21 2008-02-27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7359124B1 (en) * 2004-04-30 2008-04-15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As A Division Of The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Foundation Wide-angle variable focal length lens system
EP2282226A1 (en) * 2010-06-02 2011-02-09 Optotune AG Adjustable optical diaphragm
WO2015022027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Fluidically controlled optical router
CN105511201A (zh) * 2016-02-29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20160052262A (ko) * 2014-11-04 2016-05-12 명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변 조리개
CN10587993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血过滤及定量移取微流控芯片
CN206617390U (zh) * 2014-04-14 2017-11-07 Smc株式会社 流体压力缸
CN108152945A (zh) * 2017-12-08 2018-06-12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光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03901A (en) * 1937-09-21 1939-04-17 Zeiss Ikon Ag Improvements in diaphragms for spaced optical objectives
US3740117A (en) * 1971-07-22 1973-06-19 Hewlett Packard Co Acousto-optic filter having an increased optical beam aperture
GB2272532B (en) * 1992-11-10 1995-11-15 Samsung Aerospace Ind Electromagnetic shutter apparatus
US7245347B2 (en) 2003-03-19 2007-07-17 The Boeing Company Variable aperture stop with no moving parts
TW200638162A (en) * 2005-04-22 2006-11-01 Yung-Chao Tang Electronic thin film aperture - shutter
CN101206377B (zh) * 2006-12-20 2010-05-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
US7671543B2 (en) * 2007-01-23 2010-03-02 Dymax Corporation Light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and apparatus
FR2919073B1 (fr) * 2007-07-19 2010-10-1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optique a moyens d'actionnement d'une membrane deformable compacts
US8613520B2 (en) * 2008-07-11 2013-12-24 Li-Cor, Inc. Process of forming a light beam path in a dielectric mirror
TWI418331B (zh) * 2010-07-28 2013-12-11 眼底光學影像裝置
KR20130009504A (ko) * 2011-07-15 2013-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구 조절 방법 및 개구 조절 소자
US9128343B2 (en) * 2011-08-19 2015-09-08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n electrochromic apodized aperture
KR101969849B1 (ko) * 2013-01-07 2019-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구 조절 방법 및 개구 조절 장치
JP2015141209A (ja) * 2014-01-27 2015-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制御装置、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44327A (ja) * 2014-01-31 2015-08-06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撮像装置
US9851613B2 (en) * 2014-02-21 2017-12-26 Apple Inc. Electro-optic variable aperture lens
CN104243782B (zh) 2014-09-29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5049771U (zh) * 2015-10-19 2016-02-2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阑可调的非球面双液体变焦透镜的装置
WO2019103970A2 (en) * 2017-11-21 2019-05-31 Cypre, Inc. Mask for generating features in a microwell plat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05A (zh) * 1993-03-19 1995-03-15 索尼公司 光阑装置
DE19710668A1 (de) * 1997-03-14 1998-09-17 Robert Seidel Variable optische Systeme
US7359124B1 (en) * 2004-04-30 2008-04-15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As A Division Of The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Foundation Wide-angle variable focal length lens system
KR20060129779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개
CN101131530A (zh) * 2006-08-21 2008-02-27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P2282226A1 (en) * 2010-06-02 2011-02-09 Optotune AG Adjustable optical diaphragm
WO2015022027A1 (en) * 2013-08-14 2015-02-19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Fluidically controlled optical router
CN206617390U (zh) * 2014-04-14 2017-11-07 Smc株式会社 流体压力缸
KR20160052262A (ko) * 2014-11-04 2016-05-12 명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가변 조리개
CN105511201A (zh) * 2016-02-29 2016-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7993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血过滤及定量移取微流控芯片
CN108152945A (zh) * 2017-12-08 2018-06-12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的光开关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ristina Kimmle et al..Compact dynamic microfluidic iris for active optics.《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第88卷(第8期),第1772-1774页. *
Compact dynamic microfluidic iris for active optics;Christina Kimmle et al.;《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0831;第88卷(第8期);第1772-1774页 *
Optofluidic variable aperture;Yu Hongbin 等;《Optics Letters》;20081231;第33卷(第6期);第548-550页 *
Yu Hongbin 等.Optofluidic variable aperture.《Optics Letters》.2008,第33卷(第6期),第548-5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2358B1 (en) 2023-12-20
WO2020024237A1 (zh) 2020-02-06
US20210302803A1 (en) 2021-09-30
EP3832358A1 (en) 2021-06-09
EP3832358A4 (en) 2021-08-04
CN112368609A (zh) 2021-02-12
US11415863B2 (en)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8609B (zh)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00472237C (zh) 液态变焦镜头
CN111965742B (zh) 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自动变焦薄膜液体透镜及制备方法
CN101551511A (zh) 转换透镜、转换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WO2015197269A1 (en) Compact led lighting unit
CN112505986B (zh) 补光灯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955795A (zh)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201416A (zh) 导光板装置
JP2002162507A (ja) 光学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KR101484527B1 (ko) 액상 광학체를 이용하는 가변 초점 광학 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들
US10191360B2 (en) Microarray LED flash
CN110596990A (zh) 光圈、摄像头及电子装置
CN115933126A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23093265A1 (zh) 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249511C (zh) 照相机
CN108613051B (zh)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267909B (zh) 发光二极管微型阵列闪光灯
CN113759635B (zh)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891954B1 (en) Light focusing device
US85010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 lens array
CN209356733U (zh) 摄像模组
CN219777973U (zh) 液态镜片、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336950A (zh) 一种变焦辅助装置及摄像装置
JPH05281593A (ja) 光量絞り装置
CN113114915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