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6373A -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6373A
CN112366373A CN202011254214.3A CN202011254214A CN112366373A CN 112366373 A CN112366373 A CN 112366373A CN 202011254214 A CN202011254214 A CN 202011254214A CN 112366373 A CN112366373 A CN 112366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dsorption
heating
channel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42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哲
马思含
高超
黄孝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v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v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v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v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42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6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6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6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包括:蓄电池仓,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支路,以及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制热支路、制冷支路和排气支路;所述交互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管道;所述蓄电池仓内部设有蓄电池组。本发明通过设计制热支路和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温度调节工作,进而当天气较为炎热时,此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降温,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降温工作,而当天气较为严寒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升温工作,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调节工作,进而减少蓄电池因气候原因出现的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具体是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而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机场用车均已配备为电动车,进行减少传统汽车的排放,进而减少环境污染;
而由于电动车蓄电池对环境气候的需求较高,当气候温度较高或者较低时,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机场用车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包括:
蓄电池仓,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支路,以及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制热支路、制冷支路和排气支路;
所述交互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管道;
所述蓄电池仓内部设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仓的侧部设有出气支路;所述出气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出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管道上的出气阀门。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制热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热管道;
所述制热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加热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一进气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侧部连通有水循环支路;
所述水循环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连通的水循环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水循环道上的第一电动循环泵;所述水循环道与发动机水箱连通。
通过设计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内部的升温工作,进而避免因气候原因使得蓄电池组出现能源损耗的情况出现。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冷管道;
所述制冷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二进气过滤装置;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侧部连通有汽化冷却支路;
所述汽化冷却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通的汽化冷却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汽化冷却道上的第二电动循环泵和冷凝器;
通过设计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内部的降温工作,进而避免因气候原因使得蓄电池组出现能源损耗的情况出现。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后方设有第三鼓风机;第二过滤装置后方设有第一鼓风机;冷凝器上设有第二鼓风机。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为两组结构相同过滤单元,每组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壳体,设置在所述过滤壳体内的雾化吸附机构,以及与所述雾化机构连通的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壳体上开有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过滤出口。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吸附机构包括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若干组吸附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吸附道之间的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外接水源;
所述吸附道呈倒圆台状,所述吸附道内设有静电发生器;
设计雾化吸附机构主要为了进行降低进入蓄电池仓内部空气的灰尘,进而避免因蓄电池组因灰尘的堆积出现自放电的情况出现。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连通的过滤海绵,以及套接所述过滤海绵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包括套接于所述过滤海绵的吸附碳壳体,以及与所述吸附碳壳体连通且用于收纳过滤海绵吸附水源的收纳道;所述收纳道与吸附碳壳体螺接;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螺接;
所述吸附碳壳体上开有若干组通气孔,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收纳道之间设有下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收纳道螺接处上方;
所述过滤出口与所述吸附碳壳体接通;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螺接处下方设有上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连接;
设计过滤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处理空气中附着的灰尘,进而进一步的减少进入蓄电池仓内空气中附着的灰尘,进而避免因灰尘的堆积出现蓄电池组的自放点现象。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包括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加热道;所述加热道的外侧设有若干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底座,插接于所述加热底座的加热杆,绕接所述加热杆且与加热底座连通的电阻丝,以及套接在所述电阻丝外侧的隔管;
设计加热器进行完成对空气的加热工作,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升温工作。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为两组结构相同的阀门单元,每组阀门单元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出口道,与所述出口道连通的入口道,设置在所述出口道与所述入口道之间的阻挡球,与所述阻挡球抵接的垫块,以及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出口道与入口道上方设有支撑壳体,所述升降杆插接于所述支撑壳体,设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行完成对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的隔绝工作,进而避免因制冷空气和制热空气混合出现调节气候紊乱的情况出现。
当阻挡球下降时,入口道与出口道封闭,当阻挡球上升时,入口道与出口道连通。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的调节管理方法,包括:
制热调节方法和制冷调节方法;
所述制热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当天气温度较低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升温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内;
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
步骤2、首先通过第三鼓风机进行完成对制热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热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热管道内继续流动;
步骤3、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而在进入吸附道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上,而经过吸附道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
步骤4、此时经过吸附道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加热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内,进行取出;
步骤5、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热管道内;
步骤6、此再由加热器进行加热制热管道内的空气,通过加热管进行升温加热道,进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通过电阻丝进行限制电流的经过,进而使得电阻丝发热,进而完成加热隔管,进而完成升温加热道,进而完成对加热道内的空气升温;
步骤7、此时启动第一电磁阀,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内,通过控制升降杆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度,进而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升温工作,当蓄电池仓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进而使得蓄电池仓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升温工作;
步骤8、当室外温度较低时,蓄电池组无法进行工作时,加热器外接电源,进行完成对冷空气的加热,进而完成对蓄电池组的升温工作,当蓄电池组可以正常工作时,此时将由蓄电池组进行取代外接电源,由蓄电池组进行完成对加热器的供电工作,当长时间在外工作时,此时发动机水箱循环水将具有一定温度,此时的加热工作由发动机水箱循环水为第一热交换器提供温度,进而完成对制热支路内空气的升温工作;
当车辆长时间在外工作时,通过启动第一电动循环泵进行接通发动机水箱,此时发动机水箱水流经水循环道流通,当发动机水箱水流经过第一热交换器时,将由第一热交换器吸附热量,进而供给经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升温工作;
所述制冷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当天气温度较高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降温时,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内;
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
步骤2、首先通过第一鼓风机进行完成对制冷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冷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二进气过滤装置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冷管道内继续流动;
步骤3、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而在进入吸附道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上,而经过吸附道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
步骤4、此时经过吸附道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降温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内,进行取出;
步骤5、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冷管道内;
步骤6、此时汽化冷却支路内流通有冷却液,当启动第二电动循环泵时,冷却液将经过第二热交换器进行流通,进而由第二热交换器进行汽化吸收低温,汽化后的冷却液再经过冷凝器进行再次液化,往复循环,进而完成对第二热交换器提供低温;
步骤7、此时空气经过第二热交换器进入制冷管道内,当经过第二热交换器时,将吸附第二热交换器吸附的低温,进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
步骤8、此时启动第二电磁阀,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内,通过控制升降杆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度,进而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降温工作,当蓄电池仓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进而使得蓄电池仓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降温工作。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通过设计制热支路和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温度调节工作,进而当天气较为炎热时,此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降温,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降温工作,而当天气较为严寒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升温工作,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调节工作,进而减少蓄电池因气候原因出现的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过滤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过滤单元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吸附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加热管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阀门单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系统信号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电动循环泵1、第一热交换器2、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加热器4、第一鼓风机5、第二进气过滤装置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蓄电池组9、蓄电池仓10、出气阀门11、第二热交换器12、第二电动循环泵13、冷凝器14、第二鼓风机15、第三鼓风机16、过滤壳体17、过滤出口18、吸附道19、上密封圈20、吸附碳壳体21、下密封圈22、收纳道23、加热道24、加热管25、加热杆251、电阻丝252、隔管253、出口道26、阻挡球27、入口道28、垫块29、升降杆30、支撑壳体31、静电发生器33。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现有机场电驱动车在极端环境下工作效率较低)的原因在于,电动车蓄电池对环境气候的需求较高,当气候温度较高或者较低时,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机场用车的工作效率。而本发明通过设计制热支路和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温度调节工作,进而当天气较为炎热时,此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降温,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降温工作,而当天气较为严寒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升温工作,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内部调节工作,进而减少蓄电池因气候原因出现的能源损耗。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电动循环泵1、第一热交换器2、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加热器4、第一鼓风机5、第二进气过滤装置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蓄电池组9、蓄电池仓10、出气阀门11、第二热交换器12、第二电动循环泵13、冷凝器14、第二鼓风机15、第三鼓风机16、过滤壳体17、过滤出口18、吸附道19、上密封圈20、吸附碳壳体21、下密封圈22、收纳道23、加热道24、加热管25、加热杆251、电阻丝252、隔管253、出口道26、阻挡球27、入口道28、垫块29、升降杆30、支撑壳体31、静电发生器33。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包括:蓄电池仓10,与所述蓄电池仓10连通的交互支路,以及与所述蓄电池仓10连通的制热支路、制冷支路和排气支路;所述交互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10连通的交互管道;所述蓄电池仓10内部设有蓄电池组9;所述蓄电池仓10的侧部设有出气支路;所述出气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10连通的出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管道上的出气阀门11。
所述制热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热管道;
所述制热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7、加热器4、第一热交换器2、和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的侧部连通有水循环支路;
所述水循环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连通的水循环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水循环道上的第一电动循环泵1;所述水循环道与发动机水箱连通。
通过设计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10内部的升温工作,进而避免因气候原因使得蓄电池组9出现能源损耗的情况出现。
所述制冷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冷管道;
所述制冷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8、第二热交换器12和第二进气过滤装置6;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的侧部连通有汽化冷却支路;
所述汽化冷却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连通的汽化冷却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汽化冷却道上的第二电动循环泵13和冷凝器14;
通过设计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蓄电池仓10内部的降温工作,进而避免因气候原因使得蓄电池组9出现能源损耗的情况出现。
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后方设有第三鼓风机16;第二过滤装置后方设有第一鼓风机5;冷凝器14上设有第二鼓风机15。
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和第二过滤装置为两组结构相同过滤单元,每组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壳体17,设置在所述过滤壳体17内的雾化吸附机构,以及与所述雾化机构连通的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壳体17上开有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过滤出口18。
所述雾化吸附机构包括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若干组吸附道19,以及设置在所述吸附道19之间的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外接水源;
所述吸附道19呈倒圆台状,所述吸附道19内设有静电发生器33;
设计雾化吸附机构主要为了进行降低进入蓄电池仓10内部空气的灰尘,进而避免因蓄电池组9因灰尘的堆积出现自放电的情况出现。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19连通的过滤海绵,以及套接所述过滤海绵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包括套接于所述过滤海绵的吸附碳壳体21,以及与所述吸附碳壳体21连通且用于收纳过滤海绵吸附水源的收纳道23;所述收纳道23与吸附碳壳体21螺接;所述吸附碳壳体21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19螺接;
所述吸附碳壳体21上开有若干组通气孔,所述吸附碳壳体21与所述收纳道23之间设有下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17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吸附碳壳体21与收纳道23螺接处上方;
所述过滤出口18与所述吸附碳壳体21接通;所述吸附碳壳体21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19螺接处下方设有上密封圈20,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17连接;
设计过滤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处理空气中附着的灰尘,进而进一步的减少进入蓄电池仓10内空气中附着的灰尘,进而避免因灰尘的堆积出现蓄电池组9的自放点现象。
所述加热器4包括与所述加热管25道连通的加热道24;所述加热道24的外侧设有若干组加热管25;所述加热管25包括加热底座,插接于所述加热底座的加热杆251,绕接所述加热杆251且与加热底座连通的电阻丝252,以及套接在所述电阻丝252外侧的隔管253;
设计加热器4进行完成对空气的加热工作,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10的升温工作。
所述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为两组结构相同的阀门单元,每组阀门单元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出口道26,与所述出口道26连通的入口道28,设置在所述出口道26与所述入口道28之间的阻挡球27,与所述阻挡球27抵接的垫块29,以及与所述垫块29固定连接的升降杆30;所述出口道26与入口道28上方设有支撑壳体31,所述升降杆30插接于所述支撑壳体31,设计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进行完成对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的隔绝工作,进而避免因制冷空气和制热空气混合出现调节气候紊乱的情况出现。
当阻挡球27下降时,入口道28与出口道26封闭,当阻挡球27上升时,入口道28与出口道26连通。
工作原理说明:当天气温度较低时,蓄电池仓10需要进行升温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10内;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9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首先通过第三鼓风机16进行完成对制热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热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一进气过滤装置3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18进入制热管道内继续流动;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19,而在进入吸附道19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19上,而经过吸附道19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33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19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此时经过吸附道19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加热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19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23内,进行取出;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21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18进入制热管道内;此再由加热器4进行加热制热管道内的空气,通过加热管25进行升温加热道24,进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通过电阻丝252进行限制电流的经过,进而使得电阻丝252发热,进而完成加热隔管253,进而完成升温加热道24,进而完成对加热道24内的空气升温;此时启动第一电磁阀7,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10内,通过控制升降杆30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29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27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7的开度,进而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10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10的升温工作,当蓄电池仓10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11,进而使得蓄电池仓10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10的升温工作;当室外温度较低时,蓄电池组9无法进行工作时,加热器4外接电源,进行完成对冷空气的加热,进而完成对蓄电池组9的升温工作,当蓄电池组9可以正常工作时,此时将由蓄电池组9进行取代外接电源,由蓄电池组9进行完成对加热器4的供电工作,当长时间在外工作时,此时发动机水箱循环水将具有一定温度,此时的加热工作由发动机水箱循环水为第一热交换器2提供温度,进而完成对制热支路内空气的升温工作;当车辆长时间在外工作时,通过启动第一电动循环泵1进行接通发动机水箱,此时发动机水箱水流经水循环道流通,当发动机水箱水流经过第一热交换器2时,将由第一热交换器2吸附热量,进而供给经过第一热交换器2的空气进行升温工作;
当天气温度较高时,蓄电池仓10需要进行降温时,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10内;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9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首先通过第一鼓风机5进行完成对制冷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冷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二进气过滤装置6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18进入制冷管道内继续流动;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19,而在进入吸附道19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19上,而经过吸附道19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33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19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此时经过吸附道19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降温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19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23内,进行取出;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21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18进入制冷管道内;此时汽化冷却支路内流通有冷却液,当启动第二电动循环泵13时,冷却液将经过第二热交换器12进行流通,进而由第二热交换器12进行汽化吸收低温,汽化后的冷却液再经过冷凝器14进行再次液化,往复循环,进而完成对第二热交换器12提供低温;此时空气经过第二热交换器12进入制冷管道内,当经过第二热交换器12时,将吸附第二热交换器12吸附的低温,进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此时启动第二电磁阀8,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10内,通过控制升降杆30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29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27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7的开度,进而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10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10的降温工作,当蓄电池仓10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11,进而使得蓄电池仓10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10的降温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蓄电池仓,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支路,以及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制热支路、制冷支路和排气支路;
所述交互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交互管道;
所述蓄电池仓内部设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仓的侧部设有出气支路;所述出气支路包括与所述蓄电池仓连通的出气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管道上的出气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热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热管道;
所述制热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加热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一进气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侧部连通有水循环支路;
所述水循环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连通的水循环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水循环道上的第一电动循环泵;所述水循环道与发动机水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制冷管道;
所述制冷管道上由靠近交互管道一端向另外一端方向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二进气过滤装置;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侧部连通有汽化冷却支路;
所述汽化冷却支路包括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通的汽化冷却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汽化冷却道上的第二电动循环泵和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后方设有第三鼓风机;第二过滤装置后方设有第一鼓风机;冷凝器上设有第二鼓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为两组结构相同过滤单元,每组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壳体,设置在所述过滤壳体内的雾化吸附机构,以及与所述雾化机构连通的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壳体上开有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过滤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雾化吸附机构包括分别与制冷管道和制热管道连通的若干组吸附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吸附道之间的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外接水源;
所述吸附道呈倒圆台状,所述吸附道内设有静电发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连通的过滤海绵,以及套接所述过滤海绵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包括套接于所述过滤海绵的吸附碳壳体,以及与所述吸附碳壳体连通且用于收纳过滤海绵吸附水源的收纳道;所述收纳道与吸附碳壳体螺接;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螺接;
所述吸附碳壳体上开有若干组通气孔,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收纳道之间设有下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收纳道螺接处上方;
所述过滤出口与所述吸附碳壳体接通;所述吸附碳壳体与所述若干组吸附道螺接处下方设有上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过滤壳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器包括与所述加热管道连通的加热道;所述加热道的外侧设有若干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底座,插接于所述加热底座的加热杆,绕接所述加热杆且与加热底座连通的电阻丝,以及套接在所述电阻丝外侧的隔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为两组结构相同的阀门单元,每组阀门单元包括与所述交互管道连通的出口道,与所述出口道连通的入口道,设置在所述出口道与所述入口道之间的阻挡球,与所述阻挡球抵接的垫块,以及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出口道与入口道上方设有支撑壳体,所述升降杆插接于所述支撑壳体;
当阻挡球下降时,入口道与出口道封闭,当阻挡球上升时,入口道与出口道连通。
10.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的调节管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制热调节方法和制冷调节方法;
所述制热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当天气温度较低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升温时,此时通过制热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内;
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
步骤2、首先通过第三鼓风机进行完成对制热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热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一进气过滤装置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热管道内继续流动;
步骤3、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而在进入吸附道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上,而经过吸附道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
步骤4、此时经过吸附道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加热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内,进行取出;
步骤5、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热管道内;
步骤6、此再由加热器进行加热制热管道内的空气,通过加热管进行升温加热道,进而完成对空气的升温工作,通过电阻丝进行限制电流的经过,进而使得电阻丝发热,进而完成加热隔管,进而完成升温加热道,进而完成对加热道内的空气升温;
步骤7、此时启动第一电磁阀,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内,通过控制升降杆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度,进而使得加热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升温工作,当蓄电池仓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进而使得蓄电池仓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升温工作;
所述制冷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当天气温度较高时,蓄电池仓需要进行降温时,此时通过制冷支路进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进而排入蓄电池仓内;
而由于空气中附着灰尘,容易对蓄电池组的放电产生影响,此时则需要首先进行完成对空气的灰尘过滤;
步骤2、首先通过第一鼓风机进行完成对制冷管道的注气工作,通过鼓风机进行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在制冷管道内流动,空气流动至第二进气过滤装置后,空气经过雾化吸附机构进入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进而再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冷管道内继续流动;
步骤3、空气进入雾化吸附机构过程中,首先空气需要经过吸附道,而在进入吸附道之前,由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水源,进而与带有灰尘的空气接触,进而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使得灰尘吸附水分,进而附着在吸附道上,而经过吸附道的其余空气在经过时也将经过静电发生器发生的静电进行吸附没有附着在吸附道上的其它灰尘,进而完成二次吸附工作;
步骤4、此时经过吸附道的空气将经过过滤海绵进行过吸附空气中的部分湿度,以免降温过程中进行形成水滴,同时通过吸附海绵进一步的吸附空气中附着的灰尘,避免经过吸附道的空气未完全过滤灰尘;当过滤海绵吸附足够的水分时,水将由吸附海绵滴入收纳道内,进行取出;
步骤5、经过吸附海绵的空气将经过吸附碳壳体进行进一步吸附灰尘,通过四次吸附、过滤工作进行去除空气中附带的大部分灰尘,此时处理后的空气将通过过滤出口进入制冷管道内;
步骤6、此时汽化冷却支路内流通有冷却液,当启动第二电动循环泵时,冷却液将经过第二热交换器进行流通,进而由第二热交换器进行汽化吸收低温,汽化后的冷却液再经过冷凝器进行再次液化,往复循环,进而完成对第二热交换器提供低温;
步骤7、此时空气经过第二热交换器进入制冷管道内,当经过第二热交换器时,将吸附第二热交换器吸附的低温,进而完成对空气的降温工作;
步骤8、此时启动第二电磁阀,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蓄电池仓内,通过控制升降杆的升降,进而带动垫块的升降,进而带动阻挡球的升降,进而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度,进而使得降温后的空气进入交互管道,进而进入蓄电池仓内,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降温工作,当蓄电池仓不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后,通过开启出气阀门,进而使得蓄电池仓内部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进而完成对蓄电池仓的降温工作。
CN202011254214.3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2366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214.3A CN112366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214.3A CN112366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6373A true CN112366373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4214.3A Pending CN112366373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63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3444A (zh) * 2021-05-17 2021-06-18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低温预热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413A (zh) * 2011-03-08 2011-08-10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蓄电池组温度控制器
JP2011183862A (ja) * 2010-03-05 2011-09-22 Valeo Japan Co Ltd 車両走行用バッテリーの温度調整装置
CN104169112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204558619U (zh) * 2015-04-01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CN205372829U (zh) * 2016-02-05 2016-07-06 兰州天烁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辐射空气净化器
CN106532178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6711548A (zh) * 2017-02-22 2017-05-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空气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9731576B2 (en) * 2014-10-21 2017-08-15 Atieva, Inc. EV multi-mod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206546868U (zh) * 2017-03-17 2017-10-1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制冷制热两用的电池温控装置
CN107394070A (zh) * 2017-06-12 2017-11-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多孔材料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9244591A (zh) * 2018-09-16 2019-01-18 南京农业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368762A (zh) * 2018-04-12 2019-10-25 宁波大学 一种净化自然风的低能耗室外空气净化系统
CN110444834A (zh) * 2019-08-21 2019-11-12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US10615471B2 (en) * 2013-04-23 2020-04-07 Xiaodong Xiang Cooling mechanism for batteries using L-V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3862A (ja) * 2010-03-05 2011-09-22 Valeo Japan Co Ltd 車両走行用バッテリーの温度調整装置
CN102148413A (zh) * 2011-03-08 2011-08-10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蓄电池组温度控制器
CN104169112A (zh) * 2012-03-14 2014-11-26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US10615471B2 (en) * 2013-04-23 2020-04-07 Xiaodong Xiang Cooling mechanism for batteries using L-V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9731576B2 (en) * 2014-10-21 2017-08-15 Atieva, Inc. EV multi-mod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204558619U (zh) * 2015-04-01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CN205372829U (zh) * 2016-02-05 2016-07-06 兰州天烁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辐射空气净化器
CN106532178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温度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06711548A (zh) * 2017-02-22 2017-05-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空气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46868U (zh) * 2017-03-17 2017-10-1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制冷制热两用的电池温控装置
CN107394070A (zh) * 2017-06-12 2017-11-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多孔材料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368762A (zh) * 2018-04-12 2019-10-25 宁波大学 一种净化自然风的低能耗室外空气净化系统
CN109244591A (zh) * 2018-09-16 2019-01-18 南京农业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444834A (zh) * 2019-08-21 2019-11-12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REVIEW OF NOVEL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BATTERIES: "A review of novel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batte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
王雅等: "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船电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3444A (zh) * 2021-05-17 2021-06-18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低温预热系统
CN112993444B (zh) * 2021-05-17 2021-07-30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低温预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282B (zh) 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的再生
CN107031347A (zh) 车载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配备该调节装置的车载空调装置
CN104972870A (zh) 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监测及净化调节系统
DE19640397A1 (de) Klimaanlage vom Adsorptionstyp unter Verwendung eines Adsorptionsmittels und eines flüssigen Kühlmittels
CN204774507U (zh) 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监测及净化调节系统
CN104266401B (zh) 应用电动汽车排风热回收的方法制作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0974474Y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冷却系统
CN112366373A (zh) 一种电池用气候调节管理系统及其调节管理方法
RU137238U1 (ru) Система климат-контро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3395353A (zh)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1837719B (zh) 电动汽车取暖装置及燃油加热器回收利用燃油蒸汽的方法
CN102954545A (zh) 具有蓄能效果的太阳能除湿空调系统
CN102582394A (zh) 一种具有储能容器和程序控制的电动汽车冷暖系统
CN109774424A (zh) 一种汽车光伏通风系统
CN203396009U (zh) 冷凝水雾化喷淋降温系统
CN106274360A (zh) 太阳能驱动的车载半导体热泵式辅助空调装置
CN106414123B (zh) 可瞬间制冷的车辆用制冷装置、包括该装置的车辆以及车辆的瞬间制冷方法
CN20663988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水循环控制热管理系统
CN206317647U (zh) 一种基于纯电动热泵空调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568846U (zh) 基于薄膜光伏板驱动的蒸发冷却车载空调系统
CN206501678U (zh) 一种水冷式冷暖一体驻车空调
CN105091173A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湿度调控装置及湿度调控方法
CN2127477Y (zh) 一种多用途移动式空调器
KR102305754B1 (ko) 실외용 무시동 히터
CN107584997A (zh) 一种汽车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