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6832A -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6832A
CN112346832A CN202010153869.5A CN202010153869A CN112346832A CN 112346832 A CN112346832 A CN 112346832A CN 202010153869 A CN202010153869 A CN 202010153869A CN 112346832 A CN112346832 A CN 11234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ibute
workflow
data
docume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3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诘光将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4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6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501Tailoring a user interface [UI] to specific requir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无论是在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前与之后,利用者均可选择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当从用户受理对处理电子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处理的执行指示时,显示控制部(28)使包含工作流按钮(52)及保留按钮(54)的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显示于显示器(14)。当工作流按钮(52)受到选择时,在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了与被选择的工作流按钮(52)对应的工作流后,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当保留按钮(54)受到选择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电子文档并设为保留文档后,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可依据预定的处理内容来处理对象数据。所述预定的处理内容被称作工作流(work flow)。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档案(document)处理装置,其在由利用者选择了工作流后,通过扫描处理来获取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并依据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所述档案处理装置中,当用于依据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与电子文档相关的信息不足时,通知给利用者。
而且,以往,已知有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基于与对象数据相关的属性信息,来对多个对象数据进行分类。
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文档管理系统,其基于表示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的发送源的信息、或者作为表示发送目标的信息的传真(Facsimile,FAX)号等,将多个电子文档分配保存到多个保存目标文件夹(folder)中。而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文档分配系统,其基于从电子文档提取的字符串,来将多个电子文档分配保存到多个文件夹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82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88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7-072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想要依据工作流来处理对象数据的情况下,利用者必须选择工作流,但以往,在各信息处理装置中,能够选择工作流的时机被固定为一个。具体而言,被固定在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前或之后的任一个。
选择工作流的时机也可为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后。例如,存在下述情况:在正在准备多个工作流的过程中,适合于利用者想要处理的对象数据的工作流并不明确等时,信息处理装置受理所述对象数据,待针对所述对象数据的处理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选择工作流。另一方面,也存在下述情况:根据利用者,处理对象数据的工作流已预先明确,而期望在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前选择工作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无论是在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前与之后,利用者均可选择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所述处理器可根据利用者的指示来选择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模式是在受理对象数据之前,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是在受理了对象数据之后,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使选择工作流之前的所述对象数据、及所述利用者可利用的工作流显示于显示器。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对象数据的属性即数据属性、及所述工作流的属性即流属性,来使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显示于所述显示器。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使所述流属性跟所述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与所述流属性跟所述数据属性不同但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可识别地予以显示。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属性及所述流属性分别具有多个属性项目,针对所述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有:在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工作流能否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器在被设定为可处理的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使所述工作流作为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而予以显示。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选择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且所述数据属性与所选择的工作流的所述流属性不同的情况下,向利用者确认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属性及所述流属性分别具有多个属性项目,针对所述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有:在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是否要向利用者进行确认,所述处理器在被设定为要向利用者进行确认的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向利用者确认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一种记录媒体,存储着信息处理程序,使计算机(computer)可根据利用者的指示来选择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模式是在受理对象数据之前,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是在受理了对象数据之后,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或8的发明,无论是在信息处理装置受理对象数据之前与之后,利用者均能够选择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利用者能够掌握选择工作流之前的对象数据、及利用者可利用的工作流。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利用者能够掌握可处理对象数据的工作流。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利用者能够区分掌握流属性跟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及流属性跟数据属性不同但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针对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来设定: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之间相对于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能否利用所述工作流来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利用者能够掌握所选择的工作流的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不同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能够针对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来设定: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之间相对于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是否要向利用者进行确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流属性设定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工作流信息的内容的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的第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的第二例的图。
图7是表示显示有对用户的消息的画面的第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显示有对用户的消息的画面的第二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0:信息处理装置
12:通信接口
14:显示器
16:扫描仪
18:输入接口
20:存储器
22:工作流信息
24:处理器
26:工作流生成部
28:显示控制部
30:工作流选择部
32:处理执行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结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0是具备下述等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即:扫描功能,以光学方式来读取记录介质以生成图像数据;复印功能,对所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打印功能,将由利用者(即用户,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用户,是指信息处理装置10的终端用户)所指定的图像数据打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传真功能,将由用户所指定的图像数据发送至指定的发送目标。信息处理装置10也能进一步执行将由用户所指定的数据保存到信息处理装置10内或者外部的特定文件夹中的处理。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0,并不限于图像处理装置,只要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能对于对象数据执行依循工作流的处理,则为任何装置皆可。
本说明书中的工作流是指预定的处理内容。工作流例如可包含如下的多个处理,即,对于对象数据实施特定的处置(转换或者加工等),保存到特定的文件夹中,并发送至特定的发送目标。此时,在工作流中,既可依序处理一连串处理,也可并行地(同时)执行多个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且,工作流例如也可包含如下的单一处理,即,将对象数据保存到特定的文件夹中。
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依循工作流的处理对象的数据即对象数据,是包含通过以光学方式读取纸文档而生成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的电子文档,但对象数据并不限于此。例如,对象数据也可为由用户预先准备的电子文档。而且,对象数据也可并非为电子文档,而是表示照片或图画的图像数据、程序的源代码(source code)或者程序的执行文件(exe文件)等。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依循工作流来处理对象数据的操作,表达为将对象数据投入至工作流中。
通信接口12例如是包含有线或无线的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适配器(adapter)等而构成。通信接口12发挥经由LAN或者国际互联网(Internet)等通信线路来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经由通信接口12,可进行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的受理、或电子文档向其他装置的发送。
显示器14例如是包含液晶显示器等而构成。在显示器14上,显示对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户的各种信息。
扫描仪16例如包含透明的原稿台、光源及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等而构成。扫描仪16以光学方式来读取用户放置于原稿台上的纸文档,生成与纸文档对应的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另外,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也可具有用于将图像数据打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打印机。
输入接口18例如是包含触控面板(touch panel)及各种按钮(button)等而构成。输入接口18被用于输入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示。
存储器20例如包含硬盘(hard disk)、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而构成。存储器20既可独立于后述的处理器24而设,也可将至少一部分设在处理器24的内部。在存储器20中,存储有用于使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部运行的信息处理程序。而且,如图1所示,在存储器20中,存储有工作流信息22。工作流信息22是与信息处理装置10中可利用的工作流相关的信息。关于工作流信息22的详细,将与后述的工作流生成部26的处理一同进行说明。
处理器24是指广义上的处理装置,包含通用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等)及专用处理装置(例如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的至少一个而构成。作为处理器24,也可并非包含一个处理装置,而是通过位于物理上分离的位置处的多个处理装置的协作而构成。处理器24通过与存储在存储器20中的信息处理程序的协作,从而如图1所示,发挥工作流生成部26、显示控制部28、工作流选择部30及处理执行部32的功能。
工作流生成部26根据用户或者信息处理装置10的管理者等的指示,来生成工作流。以下的说明中,用户或管理者使用信息处理装置10来生成工作流,但用户或管理者能够使用信息处理装置10以外的其他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来生成工作流。此时,所述其他终端将发挥相当于工作流生成部26的功能。通过将与由其他终端所生成的工作流相关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装置10,从而能够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利用所述工作流。
首先,用户或管理者使用输入接口18来输入所需的信息,由此来设定新制作的工作流的名称、与利用所述工作流来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及处理的次序。所谓处理的种类,例如是指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保存到特定的文件夹中、将电子文档发送至特定的发送目标、打印电子文档、或者对电子文档实施特定的处置(变更文件格式、变更分辨率等)等,但当然并不限于这些。
接下来,用户或管理者设定新制作的工作流的属性(本说明书中称作“流属性”)。图2表示了在显示器14上所显示的流属性设定画面40的示例。当用户或管理者在输入接口18输入开始新制作的工作流的属性设定的指示时,在显示器14上显示流属性设定画面40。
所谓流属性,表示适合于所述工作流的对象数据(本实施方式中为电子文档)的属性。流属性包含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目、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及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设定信息(详细后述)。当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全部一致时,能够将所述电子文档投入所述工作流中。而且,如后所述,即使在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即不同的情况下,但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便能将所述电子文档投入所述工作流中。
作为流属性的属性项目,如图2所示,包含表示电子文档的内容种类的“文档类型”、表示电子文档的文件格式的“文件格式”、表示电子文档的色彩模式的“色彩模式”、及表示电子文档的分辨率的“读取分辨率”等。当然,作为流属性的属性项目,并不限于这些,例如可包含原稿放置方向(作为所述值,有朝左等)或读取尺寸(作为所述值,有A4等)等其他属性项目。
用户或管理者在流属性设定画面40上,对值输入栏42输入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或者,从预先准备的多个选择项中选择属性值。例如,图4的示例中,作为相对于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属性值,设定有“报价单”,作为相对于属性项目“文件格式”的属性值,设定有“PDF”,作为相对于属性项目“色彩模式”的属性值,设定有“彩色”,作为相对于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属性值,设定有“300dpi”。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设定信息,能够设定不一致时的应对。所谓不一致时的应对,表示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欲投入所述工作流的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时的应对。不一致时的应对能够针对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属性项目可选择的应对不同,作为不一致时的应对,可选择“拒绝”、“小于指定拒绝”、“忽略”及“覆盖”。
当选择了“拒绝”时,若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则所述工作流不受理所述电子文档。例如,当针对属性值为“报价单”的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拒绝”时,无法将文档类型为帐单的电子文档投入所述工作流中。
当选择了“小于指定拒绝”时,若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小于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则所述工作流不受理所述电子文档。例如,当针对属性值为“300dpi”的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小于指定拒绝”时,无法将读取分辨率小于300dpi(例如200dpi)的电子文档投入所述工作流中。另一方面,当针对属性值为“300dpi”的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小于指定拒绝”时,读取分辨率为300dpi以上(例如400dpi)的电子文档能投入所述工作流中。“小于指定拒绝”对于属性值以数值来表示的属性项目为可选择。
当选择了“忽略”时,即使在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工作流也能受理所述电子文档。例如,当针对属性值为“彩色”的属性项目“色彩模式”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忽略”时,色彩模式为黑白的电子文档能投入所述工作流中。
当选择了“覆盖”时,若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则将电子文档的所述属性值变更为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之后,所述工作流受理所述电子文档。例如,当针对属性值为“PDF”的流属性的属性项目“文件格式”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覆盖”时,文件格式为XDW的电子文档在将其文件格式转换为PDF之后,能投入所述工作流中。
而且,作为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其他设定信息,能够设定向选择了所述工作流的用户的确认有无。此处的确认是指:当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电子文档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时,向想要将所述电子文档投入所述工作流的用户进行确认。确认的有无能够针对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
当用户或管理者在流属性设定画面40上输入流属性时,工作流生成部26对所生成的工作流赋予作为识别信息的工作流ID,并将工作流ID、工作流的名称、以工作流来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及处理的次序与流属性相关联地,作为工作流信息22而存储于存储器20中。由此,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所述工作流变得可选择。
可通过工作流生成部26来生成多个工作流。当生成多个工作流时,作为工作流信息22,存储与多个工作流相关的信息。图3中表示了工作流信息22的内容的示例。如图3所示,在工作流信息22中,对应于每个工作流(每个工作流ID),相关联地存储有工作流的名称、相对于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一致时的应对及确认的有无。当然,尽管在图3中未示出,但在工作流信息22中,相对于各工作流ID,还关联有以所述工作流来执行的处理的种类及处理的顺序。
返回图1,显示控制部28进行使各种画面显示于显示器14的处理。尤其,显示控制部28使供用户对投入电子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画面显示于显示器14。
工作流选择部30进行下述处理,即,根据用户的指示,从由工作流生成部26所生成的多个工作流中,选择对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处理执行部32依循工作流选择部30所选择的工作流,来执行针对用户所指定的电子文档的处理。
以下,参照图4至图8,与处理电子文档的工作流的选择方法一同说明显示控制部28、工作流选择部30及处理执行部32的处理的详细。
当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10输入下述处理的执行指示时,显示控制部28使图4所示的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显示于显示器14,所述处理是在对信息处理装置10输入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之前,使用输入接口18来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包含工作流按钮52,所述工作流按钮52对应于由工作流生成部26所生成且存储于工作流信息22中的工作流,换言之,对应于用户可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利用的工作流。另外,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有时将在显示器14上显示与工作流对应的工作流按钮52记载为在显示器14上显示工作流。
用户通过选择任一工作流按钮52,从而能够在将电子文档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0之前,换言之,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电子文档之前,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当用户在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上选择工作流按钮52时,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与用户所选择的工作流按钮52对应的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随后,用户使用扫描仪16来将纸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处理执行部32对于所述电子文档,执行依循所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
将在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上选择了工作流按钮52时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模式,即,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电子文档之前受理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的动作模式,称作第一模式。
而且,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包含保留按钮54。当用户选择了保留按钮54时,用户能够在将电子文档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0之后,换言之,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了电子文档之后,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当用户在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上选择保留按钮54时,在此时机,工作流选择部30不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在选择了保留按钮54之后,用户使用扫描仪16来将纸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即,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此时,所述电子文档作为尚未选择要处理的工作流的保留文档而存储于存储器20中。如后所述,工作流选择部30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了电子文档之后,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将在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上选择了保留按钮54时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模式,即,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了电子文档之后受理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的动作模式,称作第二模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选择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模式是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电子文档之前受理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是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了电子文档之后受理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因此用户能够适当选择对处理电子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时机。
在保留文档被存储于存储器20之后,当用户使用输入接口18,将对处理保留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处理的执行指示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0时,显示控制部28使图5所示的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显示于显示器14。
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包含与保留文档即选择工作流之前的电子文档对应的保留文档图标58、及与用户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可利用的工作流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另外,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有时将在显示器14上显示与保留文档对应的保留文档图标58记载为在显示器14上显示保留文档,且为了方便,有时将在显示器14上显示与工作流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记载为在显示器14上显示工作流。
在存储器20中存储有多个保留文档的情况下,也可如图5所示,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显示多个保留文档。而且,当在信息处理装置10认证了用户后,所述用户能够操作信息处理装置10时(例如在用户登录(login)了信息处理装置10后,对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操作时),也可将识别用户的利用者识别符即用户ID与所述用户所输入的保留文档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器20中,并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仅显示所述用户输入至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保留文档。
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当用户选择了保留文档图标58后,选择工作流图标60时,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与所选择的工作流图标60对应的工作流,以作为对与所选择的保留文档图标58对应的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例如,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将保留文档图标58拖曳(drag)至工作流图标60上,由此,能够在选择保留文档图标58后选择工作流图标60。在选择了对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之后,处理执行部32对所述保留文档执行依循所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
而且,显示控制部28也可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显示工作流生成按钮62,所述工作流生成按钮62用于输入制作新的工作流的指示。据此,用户在没有适合于保留文档的工作流的情况等下,能够新制作适合于所述保留文档的工作流。可以说,通过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显示工作流生成按钮62,从而能够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在受理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后,新制作用于处理所述电子文档的工作流。
理想的是,在第二模式下,可与保留文档相关联地,将所述保留文档的属性(本说明书中称作“数据属性”)存储于存储器20中。数据属性是包含与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相同的属性项目、及相对于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而构成。数据属性是通过对保留文档进行分析,或者,基于扫描仪16生成保留文档时的扫描设定等,而由处理器24来获取。例如,相对于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属性值能够通过对保留文档的特定区域中所含的字符串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对保留文档的格式进行分析等而获取。而且,当扫描仪16生成保留文档时,也可由用户来输入所述保留文档的文档类型。而且,相对于属性项目“文件格式”、“色彩模式”、“读取分辨率”、“原稿放置方向”或者“读取尺寸”等的属性值,是基于扫描仪16生成保留文档时的扫描设定而获取。
显示控制部28也可基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及用户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可利用的工作流的流属性,而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仅显示可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在存储器20中存储有多个保留文档,且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显示有多个保留文档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28在由用户选择了任一个保留文档时,仅显示可对所选择的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此处,在可对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中,首先包含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所谓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一致,是指相对于流属性中所含的多个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数据属性的对应的属性项目所对应的属性值全部相同。例如,当工作流信息22的内容为图3所示的内容,且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属性值为“帐单”、属性项目“文件格式”的属性值为“XDW”、属性项目“色彩模式”的属性值为“彩色”时,可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包含流属性一致的“工作流1”。
而且,在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的对应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存在不同者,但在流属性中,所述属性项目的不一致时的应对为“忽略”或“覆盖”的情况下,所述工作流也能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可能。例如,当工作流信息22的内容为图3所示的内容,且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属性值为“帐单”、属性项目“文件格式”的属性值为“XDW”、属性项目“色彩模式”的属性值为“彩色”时,若对所述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与“工作流4”的流属性进行比较,则属性项目“文件格式”及“色彩模式”的属性值彼此不同,但在工作流信息22中,“工作流4”的属性项目“文件格式”及“色彩模式”中,不一致时的应对均为“忽略”,因此可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中包含“工作流4”。
而且,在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之间存在属性值彼此不同的属性项目,但在流属性中,所述属性项目的不一致时的应对被设定为“小于指定拒绝”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所述工作流也可能能够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例如,当在某数据属性与某流属性中,属性值彼此不同的属性项目仅为“读取分辨率”,且流属性的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属性值为“300dpi”,不一致时的应对为“小于指定拒绝”时,若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属性值为“300dpi”以上,则所述工作流便能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若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读取分辨率”的属性值小于“300dpi”,则所述工作流不能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
当工作流信息22的内容为图3所示的内容,且由用户选择了属性项目“文档类型”的属性值为“帐单”、属性项目“文件格式”的属性值为“XDW”、属性项目“色彩模式”的属性值为“彩色”的保留文档A时,可对保留文档A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为“工作流1”及“工作流4”,因此如图6所示,显示控制部28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显示“工作流1”及“工作流4”。
由此,用户能够掌握能对所选择的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并且防止选择不能对所选择的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理想的是,显示控制部28也可将流属性跟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与流属性跟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一致但能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可识别地予以显示。
所述示例中,“工作流1”的流属性与保留文档A的数据属性一致,另一方面,尽管“工作流4”的流属性与保留文档A的数据属性不同,但“工作流4”是可对保留文档A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因此,显示控制部28如图6所示,使跟“工作流1”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a与跟“工作流4”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b以不同的形态予以显示。图6的示例中,与“工作流1”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a是无阴影地予以显示,与“工作流4”对应的工作流图标60b是有阴影地予以显示,但工作流图标60a及工作流图标60b只要两者的显示形态不同,则也可以其他的显示形态予以显示。
由此,用户能够识别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所显示的工作流是流属性与所选择的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还是流属性与所选择的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同但可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当用户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选择了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一致的工作流(例如图6中的“工作流4”)时,在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所述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之前,也可如图7所示,显示控制部28在显示器14上显示消息64,所述消息64用于向用户确认可否利用所述工作流来处理所述保留文档。
理想的是,在消息64中,不仅显示所选择的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与所选择的工作流的流属性不同的情况,还显示哪个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以及数据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及流属性的所述属性项目的属性值。
若用户选择消息64中所含的确定(OK)按钮,则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用户所选择的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处理执行部32对所述保留文档执行依循所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另一方面,若用户选择消息64中所含的取消(CANCEL)按钮,则工作流选择部30不选择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显示控制部28再次使图5或图6所示的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显示于显示器1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显示控制部28在显示器14上显示消息64,来确认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处理保留文档,但也可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设置扬声器(speaker)及麦克风(microphone),处理器24通过从扬声器输出语音,来询问用户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处理保留文档,且用户利用麦克风而以语音输入针对所述询问的响应(许可或拒绝)。
而且,当用户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选择了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一致的工作流时,即,当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中存在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项目、且显示控制部28在工作流信息22中对所述属性项目设定为要向用户进行确认(即“有”确认)时,在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所述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之前,显示控制部28也可在显示器14上显示消息64,所述消息64用于向用户确认可否利用所述工作流来处理所述保留文档。换言之,当在工作流信息22中被设定为不向用户进行确认(即“无”确认)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之间有所不同时,显示控制部28也可不在显示器14上显示消息64。
进而,当用户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选择了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一致的工作流时,即,当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中存在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项目、且在工作流信息22中对所述属性项目设定为不一致时的应对为“覆盖”时,在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所述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之前,显示控制部28也可如图8所示,在对保留文档进行覆盖(即转换)后,在显示器14上显示消息66,所述消息66用于向用户确认可否利用所述工作流来处理所述保留文档。
若用户选择了消息66中所含的确定按钮,则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用户所选择的工作流来作为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处理执行部32依照工作流信息22来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覆盖(即转换)后,对转换后的保留文档执行依循所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另一方面,若用户选择了消息66中所含的取消按钮,则工作流选择部30不选择对所述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处理执行部32也不执行覆盖处理,显示控制部28再次使图5或图6所示的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显示于显示器14。
另外,当用户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选择了流属性与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不一致的工作流时,即,当在流属性与数据属性中存在属性值不一致的属性项目、在工作流信息22中对所述属性项目设定为不一致时的应对为“覆盖”、且被设定为要向用户进行确认(即“有”确认)时,显示控制部28也可显示消息66。
以下,根据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信息处理装置10的处理流程。假设在图9的流程图的开始时,由工作流生成部26生成了多个工作流,即,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可利用多个工作流。
在步骤S10中,当用户对信息处理装置10输入使用输入接口18来选择工作流的处理的执行指示时,显示控制部28使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参照图4)显示于显示器14。
在步骤S12中,处理器24判定在第一工作流选择画面50上由用户所选择的按钮。
若选择了工作流按钮52,则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模式成为第一模式,前进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与在步骤S12中由用户所选择的工作流按钮52对应的工作流。
在步骤S16中,用户使用扫描仪16来将纸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即,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
在步骤S18中,处理执行部32对于在步骤S16中所受理的电子文档,执行依序在步骤S14中所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一模式下,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电子文档之前,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若在步骤S12中选择了保留按钮54,则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动作模式成为第二模式,前进至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用户使用扫描仪16来将纸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即,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作为对象数据的电子文档。此时,处理器24获取电子文档的数据属性。由于所述电子文档的工作流尚未选择,因此所述电子文档与所述数据属性相关地,作为保留文档而存储至存储器20中。
在步骤S22中,处理器24待机至从用户受理对处理保留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处理的执行指示为止,当受理了对处理保留文档的工作流进行选择的处理的执行指示时,前进至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显示控制部28使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显示于显示器14。此处,假设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选择了保留文档时,如图6所示,显示控制部28仅显示可对所选择的保留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在步骤S26中,显示控制部28判定在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上所选择的保留文档的数据属性、与所选择的工作流的流属性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绕过(bypass)步骤S28~步骤S32的处理而前进至步骤S34。若不一致,即,若在数据属性与流属性之间,任一属性项目的属性值彼此不同,则前进至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显示控制部28基于工作流信息22来判定是否要向用户进行确认。具体而言,判定对于在步骤S26中判定为在数据属性与流属性之间属性值彼此不同的属性项目,是否在工作流信息22中关联有“有”确认。若对于判定为在数据属性与流属性之间属性值彼此不同的属性项目中的任一个关联有“有”确认,则判定为要进行用户确认而前进至步骤S30,若对于判定为在数据属性与流属性之间属性值彼此不同的属性项目全部关联有“无”确认,则判定为不进行用户确认,绕过步骤S30及步骤S32的处理而前进至步骤S34。
在步骤S30中,显示控制部28将消息64(参照图7)显示于显示器14。
在步骤S32中,工作流选择部30判定用户针对消息64是否输入了确定指示。具体而言,若用户操作了消息64中所含的确定按钮,则判定为用户输入了确定指示,前进至步骤S34。若用户操作了消息64中所含的取消按钮,则判定为用户未输入确定指示,返回步骤S24,显示控制部28再次将第二工作流选择画面56显示于显示器14。
在步骤S34中,工作流选择部30选择在步骤S26中所选择的工作流,来作为对在步骤S20中所受理的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在步骤S36中,处理执行部32对于在步骤S20中受理的电子文档,执行依循在步骤S34中选择的工作流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二模式下,在信息处理装置10受理了电子文档之后,选择对所述电子文档进行处理的工作流。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可根据利用者的指示来选择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是在受理对象数据之前,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是在受理了对象数据之后,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使选择工作流之前的所述对象数据、及所述利用者可利用的工作流显示于显示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对象数据的属性即数据属性、及所述工作流的属性即流属性,来使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显示于所述显示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使所述流属性跟所述数据属性一致的工作流、与所述流属性跟所述数据属性不同但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可识别地予以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属性及所述流属性分别具有多个属性项目,
针对所述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有:在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工作流能否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处理器在被设定为可处理的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使所述工作流作为可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而予以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选择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且所述数据属性与所选择的工作流的所述流属性不同的情况下,向利用者确认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属性及所述流属性分别具有多个属性项目,
针对所述流属性的每个属性项目而设定有:在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是否要向利用者进行确认,
所述处理器在被设定为要向利用者进行确认的所述流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与对应的所述数据属性的属性项目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向利用者确认可否利用所选择的工作流来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
8.一种记录媒体,存储着信息处理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可根据利用者的指示来选择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模式是在受理对象数据之前,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是在受理了对象数据之后,受理对所述对象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流的选择。
CN202010153869.5A 2019-08-08 2020-03-05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Pending CN1123468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6050 2019-08-08
JP2019146050A JP7293963B2 (ja) 2019-08-08 2019-08-08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6832A true CN112346832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3869.5A Pending CN112346832A (zh) 2019-08-08 2020-03-05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789599B2 (zh)
JP (1) JP7293963B2 (zh)
CN (1) CN11234683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3028A (ja) 2022-02-02 2023-08-1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132829A (ja) * 2022-03-11 2023-09-2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136291A (ja) 2022-03-16 2023-09-2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9580B1 (en) * 2000-06-16 2006-06-27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Function-based process control verification and security in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JP5247207B2 (ja) * 2007-12-26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フロー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0021457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Konica Minolta Systems Laboratory, Inc. Drag-and-drop printing method with enhanced functions
JP2010219625A (ja) * 2009-03-13 2010-09-30 Ricoh Co Ltd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配信方法、配信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430277B2 (ja) * 2009-08-04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804686B2 (ja) 2010-10-19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US8941847B2 (en) * 2012-07-26 2015-01-27 Fuji Xerox Co., Ltd. Mobile scan setup and context capture prior to scanning
US9146617B2 (en) * 2013-01-25 2015-09-29 Apple Inc. Activation of a screen reading program
JP5734400B2 (ja) 2013-12-10 2015-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キュメン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ドキュメン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171692B2 (en) * 2015-09-17 2019-01-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JP6700705B2 (ja) 2015-10-06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り分け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61826B2 (ja) * 2015-12-24 2019-08-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7314491B2 (ja) * 2018-09-26 2023-07-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フロー設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3963B2 (ja) 2023-06-20
US20210042024A1 (en) 2021-02-11
US20230418455A1 (en) 2023-12-28
JP2021027539A (ja) 2021-02-22
US11789599B2 (en)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5197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product suite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among a plurality of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es
CN11234683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US2011028950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US857642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er driver for viewing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6238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computer data signal
US8189217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onfigured to set a user authority level
US201602417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pecify destinations for docum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US1060924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601511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8645962B2 (en) Instruc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eceiving section, a determining section, and a generation sec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953190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453944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8284422B2 (en)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received-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use in said facsimile apparatus
JP4558009B2 (ja)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237814A (ja) ジョブ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8094324B2 (en) Combined host and imaging device menu interface
JP20141167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92167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6801431B2 (ja) 電子機器設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04263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cument processing including document stamping according to specified stamper settings
JP2009005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イルの自動出力方法並びにファイルの自動出力プログラム。
JP6485051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1062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40179256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711940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配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配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