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3394A -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3394A
CN112343394A CN202011219294.9A CN202011219294A CN112343394A CN 112343394 A CN112343394 A CN 112343394A CN 202011219294 A CN202011219294 A CN 202011219294A CN 112343394 A CN112343394 A CN 11234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horizontal
concrete wall
horizontal part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92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43394B (zh
Inventor
李方相
赵小星
王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tong Kaishe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92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3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3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43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3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8Earthquake withstanding shelters
    • E04H9/029Earthquake withstanding shelters arranged inside of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16Signs formed of or incorporating reflecting elements or surfaces, e.g. warning signs having triangular or other geometrical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其包括混凝土墙、下层地板、上层地板和高强度防护组件,还包括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预制出防护件、防护板和支撑杆;2)、浇筑下层地板,防护件的第二水平部埋设于下层地板内;3)、竖直钢筋穿过防护件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浇筑混凝土墙的下部;4)、竖直钢筋穿过防护件,安装混凝土墙上部的第一水平钢筋并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浇筑完成混凝土墙;5)、第二水平钢筋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浇筑上层地板;6)、支撑杆与防护板连接;7)、防护板与防护件连接;8)、粘贴避震引导标志和反光条。本申请具有室内人员可以更好的自救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时,建筑的强度、高度和抗震能力决定了建筑是否会发生坍塌,房屋是否坍塌决定了是否会对建筑内部和周围人员造成危害。近些年,全球地震频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当房屋倒塌时,室内的人员往往会寻找坚固的物体,从而便于形成活命三角区,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自救。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地震时,人们往往会精神紧张,很难在短时间内选择坚固物体进行自救,而室内也不是随处存在坚固的物体可以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室内人员更好的自救,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下层地板和上层地板,所述混凝土墙的下部设置有高强度防护组件,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包括第一水平部、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部分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内,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部分凸出所述混凝土墙的墙面设置,所述竖直部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内,所述第二水平部埋设于所述下层地板内,所述竖直部上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凸起所述混凝土墙的部分下方设置有避震引导标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墙上设置高强度防护组件,粘贴的避震引导装置,可以有效的指引室内人员到高强度防护组件处进行避震,并可以指引操作方式,有效的提高人员自救的效果,同时通过在室内每个房间和走廊上分别这些高强度防护组件,使得人员可以就近自救,避免出现坚固物体无处寻找的情况,短时间内的高速反应动作可以提高自救的效果,增加活命的机会;
高强度防护组件的防护件用作坚固物体,供人员躲避,有利于形成活命三角区,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以及第一水平部的部分埋设于混凝土墙内,一方面提高混凝土墙的坚固度,另一方面降低防护件的空间占用率,第一水平部在平常还可以用作凳子和架子,功能多样,降低空间的无效占用。
可选的,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还包括防护板和支撑杆,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且一侧与所述第一水平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防护板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防护板朝向所述混凝土墙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护板可以收纳,在平常降低空间占用,在地震时,防护板可以展开,增大防护空间,提高防护空间,设置的防护软垫,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掉落在防护板上的掉落物产生的冲击得到缓冲,不容易传递到躲避的人员上,更好的保护人员,撑杆用于支撑防护板,降低人员需要承受的压力,更好的保护人员。
可选的,所述防护软垫包括外皮、水袋和填充物,所述外皮与所述防护板之间形成有一填充腔,所述水袋位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填充物位于所述填充腔内且填充所述填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物用于缓冲,水袋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水袋用于被掩埋期间的水分补充,提高活命的可能,填充物的存在也用于保护水袋,降低水袋的缓冲压力,使得水袋不容易破裂,水袋与填充物的相互作用,既保持了缓冲效果,又增加了水源效果,水源还得到了保护,降低了单独放置水源的空间占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墙上部设置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位于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上方,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若干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一加固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部一端一体固定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加固部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内,所述第二加固部埋设于所述上层地板内,若干所述加固件沿所述混凝土墙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墙内埋设有第一水平钢筋,所述上层地板内埋设有第二水平钢筋,所述第一水平钢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加固部,所述第二水平钢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加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加强组件用于加强混凝土墙上部的结构强度,使得混凝土墙上部和上层地板连接处的混凝土不容易碎裂,更好的保持整体,掉落下来时,整体的混凝土块可以搭在混凝土墙边,更好的保护防护件内的人员,若干个加固件间隔设置的方式,使得加固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度更高,加固件又通过第一水平钢筋和第二水平钢筋进行连接,三者作为混凝土的骨架与混凝土结合,提高强度,设置加固件的区域整体性强度更高,不容易相互脱离碎裂。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墙内设置有竖直钢筋,所述竖直钢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和加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强组件处的混凝土块向下掉落时在竖直钢筋的干涉下,弯曲竖直钢筋并覆盖在防护板上一侧,竖直钢筋的弹力对混凝土块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覆盖在防护件上,对防护件的压力小且防护效果好,更好的保护防护板下的人员。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所述求救组件包括敲击球、拉绳、蓄力弹簧,所述第一水平部内开设有滑移腔,所述敲击球滑移安装于所述滑移腔内,所述蓄力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腔内敲击球滑移方向的一侧,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敲击球固定,所述拉绳另一端穿过所述蓄力弹簧并贯穿所述第一水平部,所述拉绳远离所述敲击球的一端设置有拉块,所述拉块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凸出所述混凝土墙部分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求救组件发出声音,达到求救的效果,减少呼喊的体力效果,尽可能的降低体力输出的同时保持求救,保存体力,提高活命机会,拉绳拉动敲击球压缩蓄力弹簧的方式,简单有效,提高蓄力弹簧提高对敲击球的推力,敲击球撞击在滑移腔的腔壁上,发出声响进行求救,拉绳拉动的方向需要的操作空间小,操作简单又省力,在被掩埋时,容易达成求救操作。
可选的,所述敲击球内开设有响铃腔,所述响铃腔内安装有金属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敲击球敲击在滑移腔的腔壁上时,敲击球内的金属丸敲击在响铃腔的腔壁上,发出更清脆的声音,提高求救声音的传播效果,同时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拉绳拉动敲击球在滑移腔内滑移抖动也能发出求救声音,进一步降低求救需要的操作空间,提高求救成功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凸出所述混凝土墙的部分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内安装有过滤芯,所述防护板和所述第一水平部凸起所述混凝土的部分粘贴有反光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观察孔,便于施救时沟通和观察,同时观察孔在施救时,可以传递水和食物,进行情绪安抚和食物补充,观察孔还可以在被掩埋时供水分下渗,通过观察孔内的过滤芯进行初步过滤,用于人员的水分补充,粘贴的反光条,使得搜救人员在搜救时可以更方便的找到防护件,提高搜救效果,反光条作为求救的一部分,间接提高被掩埋人员活命的可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预制出防护件、防护板和支撑杆;
2)、在浇筑下层地板时,把防护件的第二水平部埋设于下层地板内;
3)、设置混凝土墙内的竖直钢筋,把竖直钢筋穿过防护件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浇筑混凝土墙的下部;
4)、把若干加固件依次排部安装,竖直钢筋穿过加固件,安装混凝土墙上部的第一水平钢筋,安装时,第一水平钢筋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完成混凝土墙上部的浇筑;
5)、安装上层地板内的第二水平钢筋,安装时,第二水平钢筋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完成上层地板的浇筑;
6)、完成支撑杆与防护板之间的连接组装;
7)、把防护板与防护件进行连接固定;
8)、在防护板上粘贴避震引导标志和反光条,在第一水平部上粘贴反光条。
可选的,步骤1)中在预制防护板时,填充腔内填充填充物,在步骤8)以后再单独安装水袋,外皮上设置有拉链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完毕后,再单独安装水袋,使得安装时,水袋不容易受损,水袋单独生产安装,避免水袋随着防护件在仓库一起堆积,保持水袋内水质良好,拉链组件方便取出水袋和安装更换水袋。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混凝土墙上设置高强度防护组件,粘贴的避震引导装置,可以有效的指引室内人员到高强度防护组件处进行避震,提高自救的效果,增加活命的机会,防护件用作坚固物体,供人员躲避,有利于形成活命三角区,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以及第一水平部的部分埋设于混凝土墙内,一方面提高混凝土墙的坚固度,另一方面降低防护件的空间占用率,第一水平部在平常还可以用作凳子和架子,功能多样,降低空间的无效占用;
2.设置的防护板可以收纳,在平常降低空间占用,在地震时,防护板可以展开,增大防护空间,提高防护空间,设置的防护软垫,起到缓冲作用,更好的保护人员,撑杆用于支撑防护板,水袋与填充物的相互作用,既保持了缓冲效果,又增加了水源效果,水源还得到了保护,降低了单独放置水源的空间占用,通过求救组件发出声音,达到求救的效果,减少呼喊的体力效果,尽可能的降低体力输出的同时保持求救,保存体力,提高活命机会;
3.设置的加强组件用于加强混凝土墙上部的结构强度,使得混凝土墙上部和上层地板连接处的混凝土不容易碎裂,更好的保持整体,掉落下来时,整体的混凝土块可以搭在混凝土墙边,更好的保护防护件内的人员,竖直钢筋的弹力对混凝土块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混凝土块覆盖在防护件上,对防护件的压力小且防护效果好,更好的保护防护板下的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护板和支撑杆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强度防护组件和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强度防护组件的结构组件;
图4是第一水平部在观察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第一水平部在求救组件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求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敲击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防护板、支撑杆和防护软垫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防护板和支撑杆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防护板和防护软垫的剖视图;
图11是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墙;11、第一水平钢筋;12、竖直钢筋;2、下层地板;3、上层地板;31、第二水平钢筋;41、防护件;411、第一水平部;4111、观察孔;4112、滑移腔;4113、第三拉绳孔;412、竖直部;413、第二水平部;414、结合孔;42、防护板;43、支撑杆;44、防护软垫;441、外皮;4411、填充腔;442、水袋;443、填充物;444、拉链组件;51、加固件;511、第一加固部;512、第二加固部;61、敲击球;611、响铃腔;612、金属丸;613、拉环;62、拉绳;621、拉块;63、蓄力弹簧;64、固定块;641、限位柱;6411、第一拉绳孔;642、卡块;643、第二拉绳孔;7、过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
参照图1和图2,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墙1、下层地板2、上层地板3、高强度防护组件和加强组件,其中混凝土墙1、下层地板2和上层地板3作为建筑的部分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的位置选择,高强度防护组件和加强组件为一个套装,在需要安装的位置成套安装,通过在房间、走廊和其他人员常去的位置进行排布安装。
参照图1和图3,高强度防护组件设置于混凝土墙1的下部和下层地板2与混凝土墙1交接处,高强度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41、防护板42和支撑杆43,防护件41包括第一水平部411、竖直部412和第二水平部413,竖直部412竖向埋设于混凝土墙1内,第一水平部411位于竖直部412上侧,第一水平部411与竖直部412一体固定且部分凸出混凝土墙1设置,第二水平部413位于竖直部412下侧并埋设于下层地板2内,竖直部412下端与第二水平部413一体固定,且第一水平部411和第二水平部413相互平行,整个防护件41钣金弯折而成,竖直部412和第二水平部413上开设有若干结合孔414,使得混凝土与防护件41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混凝土墙1的部分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观察孔4111(对照图1),观察孔4111为阶梯孔,且观察孔4111的下端内径较小,观察孔4111内安装有过滤芯7,用于过滤下渗的水,过滤芯7在观察孔4111内台阶面的支撑下安装于观察孔4111内,第一水平部411凸起混凝土部分的上侧壁还粘贴有反光条(图中未具体示出)。
参照图3和图5,第一水平部411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求救组件包括敲击球61、拉绳62、蓄力弹簧63,第一水平部411内开设有滑移腔4112,敲击球61滑移安装于滑移腔4112内,滑移腔4112一端贯穿第一水平部411侧壁,且滑移腔4112内沿敲击球61滑移方向插装有封闭滑移腔4112的固定块64,固定块64朝向滑移腔4112的一端设置限位柱641,限位柱641外侧壁设置有卡块642,卡块642有两个,两个卡块642沿限位柱641周向180度旋转对称设置(对照图6)。
参照图5和图6,蓄力弹簧63一端旋转卡入卡块642与固定块64之间并套装在限位柱641外进行固定,敲击球61内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响铃腔611,响铃腔611内安装有金属丸612(对照图7),且金属丸612不会从响铃腔611内脱出,敲击球61上还一体设置有拉环613。
限位柱641上同轴开设有第一拉绳孔6411,固定块64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拉绳孔6411连通的第二拉绳孔643,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混凝土墙1的部分朝向下层地板2的侧壁开设有第三拉绳孔4113,当固定块64安装在滑移腔4112内时,第三拉绳孔4113与第二拉绳孔643同轴,拉绳62一端与敲击球61上的拉环613捆绑固定,拉绳62另一端依次穿过蓄力弹簧63第一拉绳孔6411、第二拉绳孔643和第三拉绳孔4113,且拉绳62远离敲击球61的一端固定有拉块621,拉块621大于第三拉绳孔4113,使得拉块621不会进入第三拉绳孔4113,拉块621位于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混凝土墙1部分的下方。
参照图3和图8,防护板42竖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水平部411下方,防护板42的上侧与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混凝土墙1的一侧铰接固定,使得防护板42可以收纳在第一水平部411下方,防护板42也可以向外翻转。
支撑杆43有两根,两根支撑杆43分设防护板42两侧,且两根支撑杆43的一端与防护板42远离第一水平部411的一侧铰接,当防护板42竖向设置时,两根支撑杆43位于防护板42和混凝土墙1之间,当防护板42翻转出来时,支撑杆43可以翻转并与地面抵接,对防护板42进行支撑(对照图9)。
参照图3和图10,以防护板42竖向设置时表述,防护板42朝向混凝土墙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软垫44,防护软垫44位于两根支撑杆43之间,防护软垫44包括外皮441、水袋442和填充物443,外皮441与防护板42之间形成有一填充腔4411,水袋442位于填充腔4411内,填充物443位于填充腔4411内且填充填充腔4411,外皮441上设置有拉链组件444,便于打开外皮441安装水袋442和填充物443,防护板42背离防护软垫44的板面粘粘固定有避震引导标志和反光条(图中未具体示出)。
参照图1和图2,加强组件设置于混凝土墙1的上部和上层地板3与混凝土墙1交接处,且加强组件位于高强度防护组件上方。
参照图1和图11,加强组件包括若干加固件51,若干加固件51沿混凝土墙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加固件51包括第一加固部511和第二加固部512,第一加固部511一端与第二加固部512一端一体固定且相互垂直,第一加固部511埋设于混凝土墙1内,第二加固部512埋设于上层地板3内,第一加固部511和第二加固部512均采用角钢,两者焊接固定为一体。
混凝土墙1在浇筑时,其内间隔埋设有若干第一水平钢筋11以及若干竖直钢筋12,上层地板3在浇筑时,其内间隔埋设有若干第二水平钢筋31,第一水平钢筋11依次穿过若干第一加固部511,第二水平钢筋31依次穿过若干第二加固部512,竖直钢筋12从下到上依次穿过第二水平部413、第一水平部411和加固件51(对照图2)。
同时由于竖直钢筋12、水平钢筋和第一水平部411均有接触,更好的把求救组件的求救声音传递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预制出防护件41、防护板42和支撑杆43,防护板42上固定外皮441和拉链组件444,并在填充腔4411内填充填充物443;
2)、搭建模板浇筑下层地板2,把防护件41的第二水平部413埋设于下层地板2内一起浇筑;
3)、设置混凝土墙1内的竖直钢筋12,把竖直钢筋12穿过防护件41的第一水平部411和第二水平部413,搭建模板完成混凝土墙1下部的浇筑;
4)、把若干加固件51依次排部安装,竖直钢筋12穿过加固件51,安装混凝土墙1上部的第一水平钢筋11,安装时,第一水平钢筋11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51,搭建模板完成混凝土墙1上部的浇筑;
5)、安装上层地板3内的第二水平钢筋31,安装时,第二水平钢筋31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51,搭建模板完成上层地板3的浇筑;
6)、完成支撑杆43与防护板42之间的连接组装;
7)、把防护板42与防护件41进行组装固定;
8)、在防护板42上粘贴避震引导标志和反光条,在第一水平部411上粘贴反光条;
9)、展开防护板42,打开拉链组件444,在填充物443内安装水袋442,最后再次收纳防护板4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1)、下层地板(2)和上层地板(3),所述混凝土墙(1)的下部设置有高强度防护组件,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包括防护件(41),所述防护件(41)包括第一水平部(411)、竖直部(412)和第二水平部(413),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部分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1)内,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部分凸出所述混凝土墙(1)的墙面设置,所述竖直部(412)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1)内,所述第二水平部(413)埋设于所述下层地板(2)内,所述竖直部(412)上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412)下端与所述第二水平部(4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凸起所述混凝土墙(1)的部分下方设置有避震引导标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还包括防护板(42)和支撑杆(43),所述防护板(42)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下方且一侧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43)与所述防护板(42)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411)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防护板(42)朝向所述混凝土墙(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软垫(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软垫(44)包括外皮(441)、水袋(442)和填充物(443),所述外皮(441)与所述防护板(42)之间形成有一填充腔(4411),所述水袋(442)位于所述填充腔(4411)内,所述填充物(443)位于所述填充腔(4411)内且填充所述填充腔(44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1)上部设置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位于所述高强度防护组件上方,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若干加固件(51),所述加固件(51)包括第一加固部(511)和第二加固部(512),所述第一加固部(511)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部(512)一端一体固定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加固部(511)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1)内,所述第二加固部(512)埋设于所述上层地板(3)内,若干所述加固件(51)沿所述混凝土墙(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墙(1)内埋设有第一水平钢筋(11),所述上层地板(3)内埋设有第二水平钢筋(31),所述第一水平钢筋(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加固部(511),所述第二水平钢筋(3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加固部(5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1)内设置有竖直钢筋(12),所述竖直钢筋(1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水平部(413)、第一水平部(411)和加固件(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上还设置有求救组件,所述求救组件包括敲击球(61)、拉绳(62)、蓄力弹簧(63),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内开设有滑移腔(4112),所述敲击球(61)滑移安装于所述滑移腔(4112)内,所述蓄力弹簧(63)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腔(4112)内敲击球(61)滑移方向的一侧,所述拉绳(62)一端与所述敲击球(61)固定,所述拉绳(62)另一端穿过所述蓄力弹簧(63)并贯穿所述第一水平部(411),所述拉绳(62)远离所述敲击球(61)的一端设置有拉块(621),所述拉块(621)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所述混凝土墙(1)部分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球(61)内开设有响铃腔(611),所述响铃腔(611)内安装有金属丸(6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凸出所述混凝土墙(1)的部分开设有观察孔(4111),所述观察孔(4111)内安装有过滤芯(7),所述防护板(42)和所述第一水平部(411)凸起所述混凝土的部分粘贴有反光条。
9.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预制出防护件(41)、防护板(42)和支撑杆(43);
2)、在浇筑下层地板(2)时,把防护件(41)的第二水平部(413)埋设于下层地板(2)内;
3)、设置混凝土墙(1)内的竖直钢筋(12),把竖直钢筋(12)穿过防护件(41)的第一水平部(411)和第二水平部(413),浇筑混凝土墙(1)的下部;
4)、把若干加固件(51)依次排部安装,竖直钢筋(12)穿过加固件(51),安装混凝土墙(1)上部的第一水平钢筋(11),安装时,第一水平钢筋(11)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51),完成混凝土墙(1)上部的浇筑;
5)、安装上层地板(3)内的第二水平钢筋(31),安装时,第二水平钢筋(31)依次穿过若干加固件(51),完成上层地板(3)的浇筑;
6)、完成支撑杆(43)与防护板(42)之间的连接组装;
7)、把防护板(42)与防护件(41)进行连接固定;
8)、在防护板(42)上粘贴避震引导标志和反光条,在第一水平部(411)上粘贴反光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预制防护板(42)时,填充腔(4411)内填充填充物(443),在步骤8)以后再单独安装水袋(442),外皮(441)上设置有拉链组件(444)。
CN202011219294.9A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343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294.9A CN112343394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294.9A CN112343394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3394A true CN112343394A (zh) 2021-02-09
CN112343394B CN112343394B (zh) 2021-10-22

Family

ID=7442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9294.9A Active CN112343394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339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8073U (zh) * 2011-02-14 2011-09-28 郭厚德 分层出窗无电运行有轨道及减速装置落点安全的高楼防火逃生舱
CN202450834U (zh) * 2011-12-21 2012-09-26 林卫兴 一种墙体嵌入式火灾避难旋转柜
US20150159393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Ryszard Gulik Secure shelter with trapezoidal walls
JP2017036594A (ja) * 2015-08-10 2017-02-16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耐震構造および耐震化方法
CN107288397A (zh) * 2016-04-05 2017-10-24 王欣 室内防险救生舱
CN108325116A (zh) * 2018-04-09 2018-07-27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依墙而建的智能化家用救生舱
CN109057641A (zh) * 2018-09-16 2018-12-21 张卫 隐形式抗震柜
US20200087943A1 (en) * 2018-09-13 2020-03-19 Baker Engineering & Risk Consultants, Inc. Fragment-, overpressure-, radiation-, and toxic-resistant emergency safety shelter
CN211007176U (zh) * 2019-08-27 2020-07-14 深圳市深安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剪力墙
CN111502377A (zh) * 2020-05-06 2020-08-07 黄炳江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8073U (zh) * 2011-02-14 2011-09-28 郭厚德 分层出窗无电运行有轨道及减速装置落点安全的高楼防火逃生舱
CN202450834U (zh) * 2011-12-21 2012-09-26 林卫兴 一种墙体嵌入式火灾避难旋转柜
US20150159393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Ryszard Gulik Secure shelter with trapezoidal walls
JP2017036594A (ja) * 2015-08-10 2017-02-16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耐震構造および耐震化方法
CN107288397A (zh) * 2016-04-05 2017-10-24 王欣 室内防险救生舱
CN108325116A (zh) * 2018-04-09 2018-07-27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依墙而建的智能化家用救生舱
US20200087943A1 (en) * 2018-09-13 2020-03-19 Baker Engineering & Risk Consultants, Inc. Fragment-, overpressure-, radiation-, and toxic-resistant emergency safety shelter
CN109057641A (zh) * 2018-09-16 2018-12-21 张卫 隐形式抗震柜
CN211007176U (zh) * 2019-08-27 2020-07-14 深圳市深安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剪力墙
CN111502377A (zh) * 2020-05-06 2020-08-07 黄炳江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3394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0608B2 (ja) 津波避難用装置
JP4031497B2 (ja) 津波シェルター
CN201261956Y (zh) 防火防震保护间
US7234277B2 (en) Anti-seismic rescue apparatus
US20070111860A1 (en) Enclosure system
US20040107491A1 (en) Enclosure system
JP2009228409A (ja) 歩道設置型防災シェルター
CN103790185B (zh) 深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沟围护墙及其构成方法
CN112343394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5309347B2 (ja) 安全防護装置
JP2012127177A (ja) 防護型住宅建造物
CN201244305Y (zh) 防地震防暴力安全球
JP2007056552A (ja) 耐震建築物
JP5841953B2 (ja) 津波防災シェルター
CN213175020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CN206616726U (zh) 一种防地震建筑墙体结构
JP4844913B2 (ja) 津波からの避難装置
CN201687080U (zh)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JP5782655B2 (ja) 防護型住宅建造物
CN110685288A (zh) 一种基坑或边坡防爆用复合锚固结构
JP6163681B2 (ja) 津波等災害対策用躯体支柱の支持構造
CN211006703U (zh) 一种基坑或边坡防爆用复合锚固结构
CN201377193Y (zh) 生态环保竹骨架防震房
RU2401925C2 (ru) Куполообразное убежище
JP3952397B2 (ja) 住宅の耐震補強増築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り増築された建築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