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280A - 工具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工具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280A
CN112334280A CN201980044018.2A CN201980044018A CN112334280A CN 112334280 A CN112334280 A CN 112334280A CN 201980044018 A CN201980044018 A CN 201980044018A CN 112334280 A CN112334280 A CN 112334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leeve
sleeve element
housing
tool
drive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40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恩格尔弗里德
F·施梅尔
J·齐格尔
J·希勒
U·博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33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机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第二壳体套元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6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8a)沿着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20a;20b;20c)连接,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至少区段地构成手柄(22a;22b;22c)、尤其枪柄。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沿着接触线(20a;20b;20c)至少基本上无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相互固定。

Description

工具机壳体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工具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套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套元件,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并且通过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区段式地构造一手柄,尤其枪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套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工具机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并且通过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区段式地构造一手柄,尤其枪柄。
在此提出,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接触线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地构造为壳体套。尤其,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具有三维的造型。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地由塑料构造。替代地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由金属、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或者其他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材料构造。尤其能够设想,第二壳体套元件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至少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共同构成(尤其在互相固定的状态下)工具机的壳体。工具机优选地构造为手持式工具机,例如构造为电动螺丝刀,磨光机,线锯或者诸如此类。工具机的其他的、优选全部的构件(例如马达,传动器,控制电子装置或者诸如此类)优选地在通过至少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构成的壳体内部布置和/或被所述壳体包围。优选所述工具机壳体(尤其根据工具机的形式或类型)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壳体套元件。
接触线尤其是下述线:在工具机壳体的装配状态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所述线互相布置在其上,尤其互相靠置。优选地,接触线构造为分离边缘,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所述线相互连接和/或能够分离。接触线尤其至少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的走向。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壁厚。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限界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尤其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和壁厚地定向的方向上限界。第一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优选具有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的曲线对应的曲线。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在工具机壳体的装配状态中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并且沿着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至少基本上形状精确地、尤其拼图件式地互相靠置。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的接触面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接触面互相靠置。第一壳体套元件的接触面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接触面尤其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壳体边缘的最大长度并且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壁厚撑开。术语“基本上垂直于”尤其应限定相对于参考方向的一方向的定向,其中,所述方向和所述参考方向(尤其在一平面内看)围成90°的角,并且所述角具有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最大偏差。
手柄尤其是下述壳体区域,使用者在所述壳体区域处抓握工具机用于使用和/或操纵工具机。尤其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构成用于电动螺丝刀、钻孔机、冲击钻或者诸如此类的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能够区段式地构成构造为枪柄的手柄。构造为枪柄的手柄尤其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的手柄地构造。尤其,具有枪柄的工具机壳体能够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地抓握。优选地,用于操纵工具机的操纵开关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的扳机地布置在所述手柄上。优选构造为枪柄的手柄与衔接到所述手柄上的壳体区段有角度地定向。尤其是,构造为枪柄的手柄和衔接到所述手柄上的壳体区段至少基本上构成工具机壳体的L形端部区段。构造为枪柄的手柄尤其弧形地过渡到余下的工具机壳体中。
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在手柄处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接触线完全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固定的、尤其从外部不可见的紧固元件能够尤其构造为螺栓、连接销、栓、卡锁元件、螺栓孔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的紧固元件。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具有多个、尤其不同的紧固元件,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和项的连接。优选地,在工具机壳体或者工具机的装配状态中,紧固元件尤其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不可见的,尤其是不能认出的。优选地,尤其从外部不可见的紧固元件被第一壳体套元件,被第二壳体套元件和/或被工具机壳体或工具机的其他的构件(例如工具接收部、开关、隔片、夹子或者诸如此类)遮盖。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构型能够有利地提供一种工具机壳体,所述工具机壳体实现没有可见的或者进行干扰的紧固元件地使用。有利地能够提供舒适的和安全的工具机壳体,所述工具机壳体尤其在手柄处有利地人体工学地构造。有利地能够提供光学上令人满意的工具机壳体,所述工具机壳体实现了有利地简单装配和/或拆卸。有利地能够提供成本便宜的工具机壳体,所述工具机壳体能够实现进行有利地简单地维护的工具机。
此外提出,所述手柄至少在手柄的面向工具侧的侧面和/或背离工具侧的侧面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工具机壳体工具侧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外侧,所述外侧至少具有排出开口,工具机的从动元件能够从所述排出开口伸出,用于驱动插入工具,和/或所述外侧在工具机壳体的装配状态中面向工具机的工具接收部和/或布置在工具接收部上的插入工具。优选地,为了使用工具机壳体或工具机,能够由使用者尤其通过手柄朝工具侧的方向或者横向于工具的主延伸面施加力。一单元的“主延伸面”尤其应理解为下述面,所述面平行于最小想象长方体的最大侧面并且尤其穿过所述长方体的中点延伸,所述最小想象长方体将所述单元还刚好完全包围。“横向于”尤其应理解为一方向和/或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轴线和/或参考轴线的下述定向,其中,所述方向和/或所述轴线的定向至少至少不同于相对于所述参考方向和/或相对于所述参考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的定向并且尤其是歪斜的或者垂直于所述参考方向和/或参考轴线。“基本上平行”尤其应理解为相对于参考方向的一方向的定向,尤其在一面中,其中,所述方向相对于所述参考方向具有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偏差。
优选地,手柄至少在手柄的背离工具侧的侧面上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优选地,手柄在手柄的面向工具侧和背离工具侧的侧面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优选地,手柄在手柄的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朝工具侧取向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分离边缘。优选地,手柄具有手柄的两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侧定向的侧面。尤其是,手柄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侧定向的两个侧面上具有分离边缘。“设置”尤其应理解为专门地规划、设计和/或配备。“用于确定的功能的对象”尤其应理解为所述对象在至少一个应用和/或运行状态方面满足和/或实施所述确定的功能。有利地,手柄能够在手柄的下述侧面无分离边缘地构造,在使用时将力施加到所述侧面上。能够提供一种有利的人体工学的抓握可能性,用于有利地进行力传递到插入工具上。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波形纹样式地延伸的分离边缘,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所述分离边缘相互连接,至少用于构成用于接收工具机的驱动系单元的壳体区域。尤其是,分离边缘的曲线至少基本上相应于接触线。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分离边缘相互连接,用于构成手柄。优选地,分离边缘在手柄处至少基本上线性地延伸。驱动系单元优选地设置用于驱动工具机的插入工具。驱动系单元例如能够包括马达(尤其电动马达)、传动器、驱动和/或从动轴或者诸如此类。优选地,驱动系单元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布置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的壳体区域中。
分离边缘的波形纹样式的曲线尤其与分离边缘的线性的曲线不同地构造。尤其是,分离边缘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的壳体区域处至少区段式地摆动地延伸。优选地,分离边缘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的壳体区域中至少一次弧形地延伸。优选地,分离边缘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的壳体区域多次弧形地延伸。尤其是,分离边缘的直接通到分离边缘的弧形曲线的分离边缘区段与分离边缘的直接衔接到分离边缘的所述弧形曲线的分离边缘区段围成尤其大于45°的角,优选大于9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120°的角。尤其是,直接通到分离边缘的所述弧形曲线的分离边缘区段与直接衔接到分离边缘的所述弧形曲线的分离边缘区段围成尤其小于180°的角,优选小于16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小于140°的角。优选地,分离边缘至少基本上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第一外侧延伸。优选地,分离边缘沿着第一壳体套元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与第一外侧背离的第二外侧相对于沿着第一外侧的曲线至少基本上对称地延伸。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有利连接,尤其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有利的力传递。
此外提出,分离边缘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分离平面中延伸。分离平面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下述面,分离边缘在所述面中延伸,并且所述面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接触方向地定向,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所述接触方向彼此碰到其上,尤其互相固定到其上。尤其是,分离平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接触面地定向。尤其是,一个分离平面相对于另外的分离平面以大于45°的角,优选以大于9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以大于120°的角成角度。尤其是,一个分离平面相对于另外的分离平面以小于180°的角,优选以小于16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以小于140°的角成角度。优选地,分离边缘在多于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分离平面中延伸。有利地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多面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有利的稳定连接。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布置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至少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至少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固定,尤其在支承桥上固定。连接元件能够构造为弹簧、燕尾槽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连接元件。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布置的至少一个对应连接元件,所述对应连接元件尤其设置为用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对应件。对应连接元件尤其能够构造为凹槽、卡锁凹空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对应连接元件。连接元件优选地能够与对应连接元件配合,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优选地,对应连接元件与连接元件对应的构造。
工具机壳体的所述另外的构件能够构造为支承桥、锁紧片或者诸如此类。尤其是,所述另外的构件设置用于接收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连接元件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在所述另外的构件上的固定,尤其通过与对应连接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来固定。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所述另外的构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连接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在所述另外的构件上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夹紧连接固定在另外的构件上。优选地,连接元件和对应连接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侧,所述连接元件和对应连接元件在工具机壳体的装配状态中被弯曲。连接元件和/或对应连接元件尤其能够材料锁合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一体地构造。“一体地”尤其应理解为成型为一个件。优选地,这是由单个的坯件、质量和/或铸件特别优选地以压铸法(尤其单组分和/或多组分压铸法)制造的件。有利地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有可见的紧固元件。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至少一个卡钩元件,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搭扣连接。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与所述卡钩元件对应的至少一个对应卡钩元件。优选地,卡钩元件和/或对应卡钩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侧。优选地,卡钩元件和/或对应卡钩元件材料锁合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与第二壳体套元件一体地构造。所述卡钩元件优选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卡钩元件尤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卡锁突出部,所述卡锁突出部能够与对应卡钩元件配合。对应卡钩元件尤其能够构造为卡锁凹空、卡锁凸起部或者诸如此类。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之间的搭扣连接构造为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卡钩元件和/或对应卡钩元件尤其能够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例如由金属、尤其弹簧钢构造。有利地能够提供用于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构造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彼此的连接的可能性。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尤其马掌形的夹紧元件,所述夹紧元件设置用于至少在手柄处将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夹紧连接。优选地,夹紧元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构造。尤其是,夹紧元件能够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夹紧元件尤其夹紧件式地构造。尤其是,夹紧元件设置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夹紧元件的夹紧作用保持在一起。夹紧元件尤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夹紧突出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紧固肋。所述紧固肋优选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侧。优选地,夹紧元件以能移动到紧固肋上的方式构造。优选地,移动到紧固肋上的夹紧元件(尤其借助于夹紧突出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分离平面地将夹紧作用施加到紧固肋上,通过所述紧固肋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固定。
优选地,夹紧元件至少基本上马掌形地构造。替代地能够设想,夹紧元件至少基本上C形地、U形地、L形地、半环形地或者诸如此类地构造。尤其马掌形的夹紧元件尤其能够具有指状的夹紧突出部。借助于指状的夹紧突出部,马掌形的夹紧元件优选施加夹紧作用到紧固肋上。替代于或者附加于所述紧固肋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凹空,夹紧元件、尤其夹紧元件的夹紧突出部能够引入到所述夹紧凹空中。优选地,夹紧凹空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中的部分凹空。尤其是,夹紧元件的一个夹紧突出部能够引入到第一壳体套元件的夹紧凹空中,并且夹紧元件的另外的夹紧突出部能够引入到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另外的夹紧凹空中,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固定。优选地,夹紧凹空与夹紧突出部的造型对应地构造。优选地,相应地至少一个夹紧凹空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侧上。夹紧元件优选地能够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例如由金属、尤其弹簧钢构造。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具有两个夹紧元件,其中,一个夹紧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在分离边缘的区域中在手柄的第一内侧互相固定,而另一夹紧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在分离边缘的区域中在手柄的与手柄的第一内侧对置的第二内侧互相固定。有利地能够提供用于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构造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的连接的可能性。
此外提出,夹紧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壁凹空内部。壁凹空具有与夹紧凹空至少基本上类似的造型。尤其是,尤其马掌形的夹紧元件的夹紧突出部能够引入到所述壁凹空中。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壁凹空,优选至少两个壁凹空。优选地,壁凹空除了引入开口(所述夹紧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引入开口引入)之外至少基本上封闭地构造。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在手柄处具有下述壁厚,所述壁厚设置用于接收夹紧元件,尤其接收夹紧突出部。尤其是,所述壁凹空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壁中的空腔。有利地,夹紧元件已经在工具机壳体或工具机的不完全装配的状态下至少基本上被弯曲。
此外提出,夹紧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凹空,用于在手柄处锁紧工具机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尤其是,至少基本上马掌形的夹紧元件包括所述锁紧凹空。锁紧凹空优选地构造为夹紧元件的锁紧突出部中的凹空。电池单元优选设置用于工具机的驱动系单元的能量供应。手柄优选地设置用于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至少部分地接收电池单元。尤其是,电池单元借助于锁紧凹空能够至少部分地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部。电池单元优选地构造为电池组。替代地能够设想,电池单元构造为电容器、用于与电网耦合的连接插头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电池单元。尤其是,电池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锁紧钩元件,用于与夹紧元件锁紧,尤其与夹紧元件的锁紧凹空锁紧。夹紧凹空优选地具有与锁紧钩元件对应的造型。锁紧凹空尤其能够矩形地、圆形地、椭圆地或者诸如此类地构造。优选地,锁紧钩元件能够以能松脱的方式卡锁在锁紧凹空中地构造。优选地,每个夹紧元件具有一个锁紧凹空。有利地能够在手柄处实现电池单元的节省空间的和有抵抗能力的、尤其安全的锁紧。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构造的标记元件,所述表及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用于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固定。标记元件优选地设置用于标记工具机壳体或者工具机,尤其当配属于工具机的确定的系列时。标记元件尤其构造为静态的表及元件。尤其是,标记元件设置用于没有改变的标记。尤其是,标记元件构造为至少基本上不消耗能量。优选地,标记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表面结构化部。所述表面结构化部优选地构造为银色涂层。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表面结构化部构造为压印部,尤其以Logo的形式或者诸如此类地构造。优选地,标记元件至少基本上发夹状地,舌片状地或者诸如此类地构造。标记元件优选地至少区段式地完全地构造。标记元件优选地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例如是金属,尤其是弹簧钢。
标记元件优选地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固定,尤其互相地和/或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固定,例如支承桥或者隔片。尤其是,标记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优选两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优选地构造为标记元件的至少区段式弯角,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的弯角。为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固定,标记元件设置用于借助突出部配合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凹槽中。优选地,标记元件借助一个突出部配合到第一壳体套元件的凹槽中并且借助另外的突出部配合到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另外的凹槽中,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的固定。为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在所述另外的构件上固定,标记元件能够借助突出部配合到另外的构件的凹槽中。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表及元件磁性地构造用于磁性地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标记元件还能够设置用于遮盖坚固元件,例如螺栓、连接销或者诸如此类。有利地,能够通过标记元件代替或者至少遮盖可见的紧固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工具机优选地构造为电动手持式工具,优选无线缆的电动手持式工具。工具机优选地构造为电动螺丝刀、磨光机、线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工具机。有利地,能够提供具有舒适的、安全的、人体工学的、成本便宜的、简单地维护的和光学上令人满意的工具机壳体的工具机。
此外提出,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通过所述驱动系单元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互相固定。驱动系单元尤其设置用于驱动工具机的插入工具。插入工具尤其能够构造为螺丝刀批头、钻孔器、磨光片、锯片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插入工具。优选地,驱动系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马达(尤其电动马达)、至少一个传动器、至少一个驱动轴和/或至少一个从动轴。优选地,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尤其同轴于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和/或从动轴的纵轴线地延伸。对尤其柱形的对形的纵轴线尤其是下述轴线,所述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由所述对象的柱体半径撑开的横截面地定向。优选地,驱动系单元设置用于围绕和/或沿着驱动轴线旋转地和/或振荡地驱动插入工具。优选地,在使用工具机时,使用者沿着驱动轴线施加力到工具机上,尤其到工具机的插入工具上。优选地,驱动系单元设置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驱动轴线互相固定。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驱动轴线看至少基本上相继地布置,尤其布置在驱动系单元上。尤其是,至少一个分离平面至少区段式地(尤其在手柄处)横向于驱动轴线地延伸。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驱动轴线优选借助于紧固元件和/或锁紧片在驱动系单元上并且通过驱动系单元互相固定。有利地,能够实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的稳定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第二壳体套元件和驱动系单元基于所述固定而构成有利地线性的和无薄弱环节的力传递作用链。
此外提出,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其中,工具机壳体具有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布置的和/或能够布置的至少一个接收元件,尤其锁紧片或者支承桥,所述接收元件至少设置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的至少部分地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并且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系单元相应于上面说明的驱动系单元。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具有单个的接收元件。替代地能够设想,工具机壳体具有多个接收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接收元件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材料锁合地连接,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优选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一体地构造。能够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接收元件尤其力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例如通过螺旋拧紧、卡锁或者诸如此类)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和/或能够与其连接。布置在工具机壳体内部,尤其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的对象在工具机的装配状态中优选地从外部(尤其穿过至少基本上不透光的工具机壳体)不能看见。布置在工具机壳体内部,尤其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的对象被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被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部分地包围。尤其是,布置在工具机壳体内部,尤其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的对象被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在空间上与工具机的环境(例如使用者的抓握所述工具机的手)分开。
接收元件优选地构造为锁紧片、支承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接收元件。构造为锁紧片的接收元件优选地设置用于紧固驱动系单元,其中,驱动系单元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相互连接。尤其是,锁紧片设置用于与驱动系单元的至少一个、优选唯一构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卡锁,通过所述构件使驱动系单元的至少基本上全部的构件互相固定。锁紧片优选地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锁紧片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锁紧片突出部,所述锁紧片突出部设置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的固定。尤其是,驱动系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耦合元件,所述耦合元件设置用于与接收元件,尤其与锁紧片突出部连接。优选地,在锁紧片突出部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卡锁凹空。优选地,驱动系单元的耦合元件构造为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尤其设置用于与锁紧片突出部卡锁,尤其与卡锁凹空卡锁。替代地或者附加地能够设想,耦合元件构造为卡锁凹空,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的卡锁;构造为螺栓或者螺纹,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螺旋拧紧;构造为插入元件或插接接收部,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的插接连接;构造为夹紧元件或夹紧凹空,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的夹紧连接;或者构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耦合元件。耦合元件优选布置在驱动系单元的至少一个构件上。优选地,耦合元件至少布置在驱动系单元的传动器盖上。所述传动器盖优选地设置用于将马达固定在传动器上。优选地,耦合元件,尤其构造为卡锁元件的耦合元件至少区段式地斜坡状地构造,尤其用于锁紧片突出部的张开。优选地,传动器盖具有两个耦合元件,其中,耦合元件中的相应耦合元件设置用于与锁紧片突出部中的相应锁紧片突出部卡锁,尤其与相应的卡锁凹空卡锁。
构造为支承桥的接收元件优选说设置用于驱动系单元的紧固,其中,驱动系单元的至少大部分构件彼此分开地存在。尤其是,驱动系单元的单个的构件能够分别单个地、尤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与支承桥连接。优选地,支承桥具有多个紧固凹空、插接位或者诸如此类,驱动系单元的构件能够布置在所述紧固凹空、插接位或者诸如此类上和/或借助于其布置。尤其能够设想,驱动系单元的构件支承桥机械地和/或电式地相互连接。
接收元件优选地设置用于有利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将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接收元件互相连接。接收元件尤其能够材料锁合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连接,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一体地构造,第二壳体套元件能够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与接收元件连接并且尤其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上。优选地,接收元件能够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构造,并且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能够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与接收元件连接并且尤其互相固定,例如借助于连接元件互相固定。在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构造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的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同时能够实现驱动系单元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有利地简单布置。
此外提出,工具机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尤其螺栓,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与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的连接,尤其用于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固定元件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固定元件优选构造为螺栓。替代地能够设想,固定元件构造为连接销、连接栓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固定元件。对象的“主延伸方向”尤其应理解为下述方向:所述方向平行于最小的几何长方体的最长边缘地延伸,所述长方体将所述对象刚好还完全地包围。优选地,固定元件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工具接收区域上,在所述工具接收区域上能够布置工具接收部和/或插入工具。优选地,固定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驱动轴线固定在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上,尤其固定在驱动系单元的传动器壳体上。优选地,工具机壳体包括多个固定元件,尤其三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与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的连接,并且所述固定元件具有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轴线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借助于固定元件尤其能够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力从使用者出发至少基本上线性地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驱动系单元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传递到插入工具或者工件上。有利地能够提供牢固的和可有效率地操作的工具机。
此外提出,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其中,工具机装置具有能够尤其无工具地紧固在驱动系单元上的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至少用于遮盖工具机壳体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驱动系单元优选相应于上面说明的驱动系单元。工具接收部优选设置用于接收插入工具。工具接收部尤其能够构造为工具卡盘,尤其构造为钻孔卡盘、磨光盘保持装置、锯片接收部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工具接收部。工具接收部优选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工具接收区域上,并且尤其紧固在驱动系单元上。尤其是,工具接收部紧固在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或者从动轴上。优选地。所述驱动轴或从动轴具有螺纹,借助于所述螺纹,工具接收部旋紧到驱动轴或者从动轴上。优选地,驱动系单元驱动工具接收部并且通过工具接收部驱动插入工具。
尤其是,工具接收部遮盖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尤其全部在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工具的接收区域上布置的固定元件。优选地,工具接收部遮盖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与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的连接,并且所述固定元件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尤其是,工具接收部遮盖第一壳体套元件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上的通风开口。优选地。通风开口设置用于供应空气给驱动系单元,尤其给马达。优选地,工具接收部设置用于通过工具接收部的旋转(尤其至少基本上无灰尘地)抽吸空气并且产生到通风开口中的空气流。有利地能够提供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构造的工具机,其中,工具接收部具有用于遮盖紧固元件的附加功能。有利地能够至少最大程度地放弃单独的遮盖元件,并且提供成本便宜的和紧凑地构造的工具机。
此外提出,工具机至少包括用于驱动系单元的能量供应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具有用于与夹紧元件锁紧的至少一个锁紧钩元件。所述电池单元优选地相应于前面说明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优选地设置用于驱动系单元的能量供应。优选地,电池单元设置用于工具机的电子装置单元的能量供应。“电子装置单元”尤其应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电子装置的单元。“控制电子装置”尤其应理解为具有处理器单元并且具有存储单元以及具有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运行程序的单元。电子装置单元尤其能够构造为电路板,尤其具有微处理器、集成的开关电路或者诸如此类,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板,尤其具有微处理器、集成的开关电路或者诸如此类。优选地,电子装置单元设置用于控制和/或调节驱动系单元,尤其驱动系单元的马达。尤其是,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接触元件,用于电池单元与驱动系单元和/或电子装置单元的电连接。锁紧钩元件优选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优选地,锁紧钩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紧钩突出部,用于配合到夹紧元件的锁紧凹空中。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锁紧钩元件设置用于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紧固凹进部锁紧。锁紧钩元件优选地布置在电池单元的电池单池和/或遮盖帽上。优选地,电池单元具有两个尤其在电池单池的两个彼此背对的侧面上布置的锁紧钩元件。有利地,能够在手柄处实现电池单元的节省空间的和有抵挡能力的、尤其安全的锁紧。
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装配工具机,尤其装配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方法。
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沿着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互相固定。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接收元件(尤其锁紧片)和/或通过固定元件(尤其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的固定元件)在驱动系单元上并且通过驱动系单元尤其互相固定。有利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能够沿着驱动轴线看至少基本上相继地互相固定,尤其用于与驱动系单元构成有利地线性的和无薄弱环节的力传递作用链。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沿着至少一个接触线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尤其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侧上的至少大部分固定元件(尤其连接元件、卡钩元件和/或夹紧元件)相互连接。可能可见的固定元件借助于工具机或者工具机壳体的其他构件,尤其借助于标记元件,借助于工具接收部和/或借助于工具机壳体的按压开关来遮盖。有利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能够特别简单地相互连接。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紧固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布置的和/或能够布置的至少一个接收元件上,尤其锁紧片或者支承桥上,其中,借助于接收元件将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优选地,在另外的尤其前置的方法步骤中,预装配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尤其至少马达借助于传动器盖与传动器耦合。优选地,在附加的尤其前置的方法步骤中,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存在的接收元件紧固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尤其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螺旋拧紧。优选地,预装配的驱动系单元至少部分地移入到接收元件(尤其锁紧片)中,其中,通过至少区段式地斜坡状构造的耦合元件使锁紧片突出部张开,并且卡锁凹空与耦合元件卡锁。
替代地能够设想,驱动系单元的至少基本上全部的构件单个地、尤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紧固在接收元件上,尤其紧固在支承桥上。接收元件尤其能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或者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存在。尤其是,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的驱动系单元的构件紧固在接收元件上。替代地能够设想,驱动系单元的构件紧固在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存在的接收元件上,并且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在下面的方法步骤中尤其包围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被紧固,用于将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紧固在接收元件上。驱动系单元有利地能够至少部分地简单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内部,而同时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至少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紧固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尤其支承桥上。优选地,连接元件与对应连接元件配合,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优选地,连接元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另外的构件,尤其与构造为支承桥的接收元件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借助于连接元件在另外的构件上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通过夹紧连接固定在另外的构件上。有利地,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能够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实现。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上的至少一个卡钩元件连接。优选地,卡钩元件的卡锁突出部与对应卡钩元件配合。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卡钩元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有利地,能够提供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的连接的可能性。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夹紧元件至少在手柄处与第二壳体套元件连接,所述夹紧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的至少一个壁凹空中。尤其是,所述夹紧元件,尤其夹紧元件的夹紧突出部至少部分地移入到壁凹空中。替代地能够设想,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夹紧连接的夹紧元件布置在紧固肋上或者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夹紧凹空中。在另外的方法步骤中,优选电池单元在手柄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内部并且借助于锁紧钩元件与夹紧元件,尤其与锁紧元件的锁紧凹空锁紧。有利地能够提供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第二壳体套元件互相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的连接的附加可能性。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分开地构造的至少一个标记元件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来固定。优选地,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所述标记元件互相固定和/或固定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例如接收元件或者隔片上。优选地,标记元件的突出部与第一壳体套元件的凹槽、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凹槽和/或另外的构件的凹槽配合。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标记元件磁性地固定和/或固定元件(例如螺栓、连接销或者诸如此类)借助于标记元件被遮盖。有利地,替代地或者附加的能够借助于标记元件代替可见的紧固元件。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尤其螺栓)与至少一个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连接,尤其用于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固定元件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的驱动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优选地,固定元件布置在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的工具接收区域上。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借助于多个固定元件,优选借助三个固定元件,与接收元件和/或驱动系单元连接。有利地,能够装配牢固的和可有效率地操作的工具机。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工具机壳体的工具接收部尤其无工具地紧固在驱动系单元上,至少用于遮盖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工具接收部优选地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上并且尤其紧固在驱动系单元上。优选地,工具接收部紧固在驱动轴或者从动轴上,尤其借助于螺纹螺旋拧紧到驱动轴或者从动轴上。尤其是,借助于工具接收部遮盖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优选全部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上的固定元件。尤其是,借助于工具接收部遮盖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上的通风开口。优选地,能够通过将工具接收部布置在驱动系单元上而在唯一方法步骤中覆盖多个有利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和/或根据本发明的方在这里不应受限于上面说明的应用。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和/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具有与在此提到的单个的元件、构件和单元以及方法步骤的数量不同的数量,以满足在这里说明的功能。此外,在这个公开中给出的值范围的情况下在提到的界限内的值也应视为被公开并且视为能够任意使用。
附图说明
由下面的附图说明给出其他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所述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包含组合的大量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用地单独地看所述特征,也将所述特征组合为有意义的其他组合。
其示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侧视图,
图2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爆炸视图,
图3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一部分,
图4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爆炸视图,
图5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另外的爆炸视图,
图6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前视图,
图7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俯视图,
图8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与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电池接触元件连接的电池单元,
图9在另外的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
图10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手柄的剖视图,
图11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夹紧元件,
图12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手柄的第一替代方案,
图13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手柄的第二替代方案,
图14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附加的爆炸视图,
图15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壳体的标记元件,
图16在立体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的侧视图,
图18在立体示图中的图17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壳体的爆炸视图,
图19在爆炸示图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壳体的侧视图,
图20在立体示图中的图19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壳体的接收元件,
图21在示意性剖面示图中的图17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工具机的俯视图,
图22在示意性剖面示图中的图17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替代工具机的侧视图,
图2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的侧视图,
图24在立体示图中的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
图25在示意性剖面示图中的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的侧视图,
图26在立体视图中的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的排气单元,
图27在示意性示图中的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的俯视图,以及
图28在另外的立体示图中的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替代工具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工具机36a的侧视图。所述工具机36a构造为手持式工具机。所述工具机36a构造为无线缆的电动手持式工具。所述工具机36a构造为电动螺丝刀,尤其构造为电池电动螺丝刀。所述工具机36a包括工具机壳体10a。所述工具机36a和所述工具机壳体10a以装配状态示出。所述工具机壳体10a具有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的接触线20a至少基本上没有(尤其从外部)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的接触线20a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接触线20a完全没有(尤其从外部)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所述接触线20a至少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或者说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的曲线(参见图4)。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构造为壳体套。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三维的造型。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由塑料构造。替代地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由金属、复合材料(尤其纤维复合材料)或其他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有意义的材料构造。尤其能够设想,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至少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尤其在相互固定的状态下)一起构成电动螺丝刀的壳体。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在工具机壳体10a的装配状态下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并且沿着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形状精确地、尤其拼图件式地相互靠置。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接触面16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接触面18a处相互靠置(参见图14)。
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至少区段式地构成手柄22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至少区段式地构成枪柄。所述手柄22a构造为枪柄。手柄22a是下述壳体区域,在所述壳体区域处使用者抓握工具机36a,以使用和/或操纵工具机36a。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内部在手柄22a处可取出地布置有工具机36a的电池单元62a。在图1中仅可见电池单元62a的遮盖帽86a。所述遮盖帽86a齐平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并且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在手柄22a处封闭。所述工具机壳体10a具有工具接收部76a,用于接收工具机36a的插入工具88a。所述插入工具88a可更换地布置在工具接收部76a中。工具接收部76a构造为工具夹头。在图1中,所述插入工具88a例如构造为螺丝刀批头。
图2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的爆炸视图。工具机36a包括驱动系单元34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通过驱动系单元34a沿着驱动系单元34a的驱动轴线68a相互固定。所述驱动系单元34a设置用于驱动插入工具88a。驱动系单元34a设置用于驱动工具接收部76a,在所述工具接收部上布置所述插入工具88a。驱动系单元34a包括马达90a。马达90a构造为电动马达。驱动系单元34a包括传动器92a。驱动系单元34a包括从动轴94a(参见图3)。驱动系单元34a的驱动轴线68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尤其同轴于从动轴94a纵轴线地延伸。驱动系单元34a设置用于插入工具88a围绕驱动轴线68a的旋转驱动。在使用所述工具机36a时,使用者沿着驱动轴线68a施加力到工具机36a上,尤其到工具机36a的插入工具88a上。驱动系单元34a设置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驱动轴线68a相互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驱动轴线68a看至少基本上相继地布置,尤其布置在驱动系单元34a上。工具机壳体10a的至少一个第一分离平面38a至少区段式(尤其在手柄22a处)横向于驱动轴线68a地延伸(参见图5)。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驱动轴线68a借助于工具机壳体10a的固定元件72a并且借助于驱动系单元34a上的接收元件70a并且通过驱动系单元34a互相固定。优选地,固定元件72a构成(尤其从外部)不可见的紧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所述紧固元件将至少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
工具机壳体10a具有固定元件72a,用于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工具机壳体10a具有三个固定元件72a。固定元件72a构造为螺栓。替代地能够设想,固定元件72a构造为连接销、连接栓或者诸如此类。固定元件72a设置成用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与接收元件70a和/或驱动系单元34a的连接。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固定元件72a固定在驱动系单元34a上。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固定元件72a固定在传动器92a上,尤其固定在传动器92a的传动器壳体上。固定元件72a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34a的驱动轴线68a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74a。固定元件72a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工具接收区域96a上,工具接收部76a能够布置在所述工具接收区域处。固定元件72a将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驱动轴线68a固定在驱动系单元34a上。借助于固定元件72a能够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力自使用者出发至少基本上线性地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a、驱动系单元34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传递到插入工具88a或者工件上。工具接收部76a能够无工具地固定在驱动系单元34a上。然而也能够设想,工具接收部76a能够借助于使用紧固工具来紧固在驱动系单元34a上。工具接收部76a设置用于遮盖工具机壳体10a的固定元件72a。工具接收部76a紧固在从动轴94a上。
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接收元件70a固定在驱动系单元34a上。接收元件70a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接收元件70a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部。接收元件70a构造为锁紧片。接收元件70a设置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内部的紧固,并且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连接。工具机壳体10a具有单件的接收元件70a。替代地能够设想,工具机壳体10a具有多个接收元件70a。所述接收元件70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一件式地构造。替代地能够设想,接收元件70a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尤其通过螺旋拧紧地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连接。构造为锁紧片的接收元件70a设置用于紧固驱动系单元34a,其中,驱动系单元34a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互相连接。接收元件70a设置用于与驱动系单元34a的至少一个、优选唯一的构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通过所述构件使驱动系单元34a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互相固定。接收元件70a设置用于与驱动系单元34a的一构件卡锁,通过所述构件使驱动系单元34a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互相固定。接收元件70a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接收元件70a具有两个锁紧片突出部98a。所述锁紧片突出部98a彼此对称地布置。锁紧片突出部98a设置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的固定。在锁紧片突出部98a上分别布置有卡锁凹空100a。所述驱动系单元34a具有两个耦合元件102a。所述耦合元件102a构造为卡锁元件。耦合元件102a设置用于与锁紧片突出部98a卡锁,尤其与卡锁凹空100a卡锁。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耦合元件102a构造为卡锁凹空,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70a的卡锁;构造为螺栓或螺纹,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70a螺旋拧紧;构造为插入元件或插接接收部,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70a插接连接;构造为夹紧元件或者夹紧凹空,尤其用于与接收元件70a夹紧连接;或者构造为其它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耦合元件102a。耦合元件102a布置在驱动系单元34a的至少一个构件上。耦合元件102a布置在驱动系单元34a的传动器盖104a上。耦合元件102a在传动器盖104a的两个彼此背离的外侧处彼此对称地布置。耦合元件102a与传动器盖104a一体地构造。传动器盖104a设置用于将马达90a紧固在传动器92a上。耦合元件102a至少区段式地斜坡式地构造。耦合元件102a至少区段式地斜坡式地构造,用于锁紧片突出部98a的张开。所述耦合元件102a中的相应耦合元件设置用于与相应锁紧片突出部98a卡锁,尤其与相应卡锁凹空100a卡锁。接收元件70a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连接,尤其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通过接收元件70a互相固定。接收元件70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一体地构造,并且第二壳体套元件14a通过固定元件72a和驱动系单元34a与接收元件70a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
工具机36a具有电子装置单元106a。所述电子装置单元106a构造为具有微处理器、集成的开关电路或者诸如此类的电路板。电子装置单元106a设置用于控制和/或调节驱动系单元34a,尤其驱动系单元34a的马达90a。电子装置单元106a布置在工具机36a的支架单元108a上。支架单元108a设置用于接收工具机36a的电子装置单元106a和开关单元110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装配突出部112a。所述装配突出部112a设置用于将支架单元108a连同布置在该支架元件108a上的电子装置单元106a和开关单元110a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尤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紧固接收部114a。所述紧固接收部114a设置用于将支架单元108a,尤其布置在支架单元108a上的开关单元110a紧固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紧固接收部114a设置用于将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紧固接收部114a管式地构造。工具机壳体10a的另外的固定元件116a能够引入到紧固接收部114a中。所述另外的固定元件116a构造为螺栓。另外的固定元件116a将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和开关单元110a与支架单元108a和电子装置单元106a沿着驱动轴线68a固定在紧固接收部114a上,尤其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另外的固定元件116a在工具机36a的装配状态中被工具机36a的操纵开关84a遮盖。操纵开关84a在工具机36a的装配状态中布置在开关单元110a上。工具机36a包括电池接触元件118a。电池接触元件118a设置用于实现电池单元62a与驱动系单元34a以及与电子装置单元106a的电连接。电池接触元件118a在工具机36a的装配状态中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尤其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部。
图3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的一部分。示出的是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布置的是驱动系单元34a、带有电子装置单元106a和开关单元110a的支架单元108a和电池接触元件118a。所述驱动系单元34a的耦合元件102a与锁紧片突出部98a,尤其与卡锁凹空100a卡锁。从动轴94a布置在传动器92a上。从动轴94a具有螺纹120a。借助于所述螺纹120a,工具接收部76a能够旋紧到从动轴94a上。工具机36a包括操纵元件122a。操纵元件122a设置用于选择驱动系单元34a的转动方向模式和/或速度模式。操纵元件122a构造为转动环。操纵元件122a围绕传动器92a环式地布置。操纵元件122a在工具机36a的弹簧124a上可运动地,尤其围绕驱动轴线68a可旋转运动地安置在传动器92a上。工具机36a具有移动元件126a。移动元件126a构造为移动环。所述移动元件126a环式地围绕传动器92a布置。所述移动元件126a在弹簧124a上可运动地,尤其在轴向上沿着驱动轴线68a可运动地安置在传动器92a上。操纵元件122a设置用于所述移动元件126a的移动,以操纵所述移动元件126a。所述移动元件126a设置用于移动传动器92a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切换轮,尤其空心轮,所述切换轮设置用于至少切换驱动系单元34a的、尤其传动器92a的速度模式。
图4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a的爆炸视图。接触线20a至少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的曲线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的曲线。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具有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对应的曲线。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在工具机壳体10a的装配状态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并且沿着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形状精确地、尤其拼图件式地相互靠置。
手柄22a至少在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面26a上和/或在背离所述工具侧的侧面28a上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手柄22a在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面26a上和背离工具侧24a的侧面28a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面26a由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构成。手柄22a的背离工具侧24a的侧面28a由第一壳体套元件12a构成。工具机壳体10a的工具侧24a是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外侧,所述外侧在工具机壳体10a的装配状态中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工具接收部76a。为了使用工具机壳体10a或者说工具机36a,能够由使用者、尤其通过手柄22a朝工具侧24a的方向,尤其横向于工具侧24a的主延伸面施加力。手柄22a在第一外侧128a上具有分离边缘30a,所述第一外侧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面26a地定向。所述手柄22a在第二外侧130a上具有分离边缘30a,所述第二外侧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面26a地定向。手柄22a的第一外侧128a与手柄22a的第二外侧130a背离。
分离边缘30a至少区段式地以波形纹样式延伸。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波形纹样式延伸的分离边缘30a相互连接,至少用于构成用于接收工具机36a的驱动系单元34a的壳体区域32a。分离边缘30a的走向至少基本上相应于接触线20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分离边缘30a相互连接,用于构成手柄22a。分离边缘30a在手柄22a上至少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分离边缘30a的波形纹样式的曲线与分离边缘30a的线性的曲线不同地构造。分离边缘30a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34a的壳体区域32a处至少区段式地摆动地延伸。分离边缘30a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34a的壳体区域32a中至少一次弧形地延伸。分离边缘30a在用于接收驱动系单元34a的壳体区域32a多次弧形地延伸。分离边缘30a的直接通到分离边缘30a的弧形曲线的第一分离边缘区段132a与分离边缘30a的直接衔接到分离边缘30a的所述弧形曲线的第二分离边缘区段134a围成尤其大于45°的角,优选大于9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120°的角。直接通到分离边缘30a的所述弧形曲线的第一分离边缘区段132a与直接衔接到分离边缘30a的所述弧形曲线的第二分离边缘区段134a围成尤其小于180°的角,优选小于16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小于140°的角。分离边缘30a至少基本上沿着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一外侧136a延伸。分离边缘30a沿着工具机壳体10a的背离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一外侧136a的第二外侧138a相对于沿着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一外侧136a的曲线至少基本上对称地延伸。
工具机壳体10a包括标记元件64a。所述标记元件64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分开地构造。标记元件64a设置用于标记工具机壳体10a或者说工具机36a,尤其当配属于工具机36a的确定的系列时。标记元件64a构造为静态的标记元件64a。标记元件64a设置用于无改变的标记。标记元件64a至少基本上不消耗能量地构造。标记元件64a具有第一表面结构化部140a。所述第一表面结构化部140a构造为标记元件64a的银色涂层。标记元件64a具有第二表面结构化部142a。第二表面结构化部142a构造为标记元件64a的压印部。标记元件64a至少基本上发夹状地构造。标记元件64a至少区段式地弯曲地构造。标记元件64a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材料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标记元件64a由金属、尤其弹簧缸构造。标记元件64a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a的上侧144a上。工具机壳体10a具有两个连接销146a。所述连接销146a设置用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与工具机壳体10a的隔片148a且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工具机壳体10a构造为没有连接销146a,并且第一壳体套元件12a通过另外的紧固元件与第二壳体套元件50a连接。所述隔片148a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a的上侧144a上。标记元件64a和隔片148a设置用于遮盖所述连接销146a。
图5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a的另外的爆炸视图。分离边缘30a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的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中延伸。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尤其是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的面,分离边缘30a在所述面中延伸,并且所述分离边缘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接触方向地定向,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所述接触方向彼此碰到其上,尤其彼此固定到其上。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接触面16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接触面18a地定向。所述工具机壳体10a具有至少五个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第二分离平面40a与第一分离平面40a成角度。第三分离平面42a与第二分离平面40a成角度。第四分离平面44a与第三分离平面42a成角度。第五分离平面46a与第四分离平面44a成角度。全部的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彼此是成角度的。分离边缘30a在第一分离平面38a中从手柄22a的第一外侧128a上的手柄22a的电池接收开口150a开始直到手柄22a的第二外侧130a上的电池接收开口150a地延伸,然后在第二分离平面40a中,然后在第三分离平面42a中,然后在第四分离平面44a中,然后在第五分离平面46a中,然后在第四分离平面44a中,然后在第三分离平面42a中,然后在第二分离平面40a中,以及最后又在第一分离平面38a中。尤其第二分离平面40a相对于第一分离平面38a以大于45°的角,优选以大于9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以大于120°的角成角度。尤其第二分离平面40a相对于第一分离平面38a以小于180°的角,优选以小于160°的角并且特别优选以小于140°的角成角度。类似于第二分离平面40a相对于第一分离平面38a的弯角,第三分离平面42a相对于第二分离平面40a,第四分离平面44a相对于第三分离平面42a以及第五分离平面46a相对于第四分离平面44a弯角。
图6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的一部分的前视图。示出了工具机壳体10a的工具侧24a。示出的是工具接收区域96a。工具接收区域96a基本上圆面式地构造。从动轴94a穿过工具接收区域96a的中点延伸。围绕所述中点布置所述固定元件72a。所述固定元件72a中的相应固定元件布置在想象的等边三角形的角点处,从动轴94a穿过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点延伸。在工具接收区域96a上布置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两个通风开口152a。所述通风开口152a设置用于向驱动系单元34a,尤其向马达90a的空气供应。所述通风开口152a构造为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中的至少基本上矩形的凹空。通风开口152a具有倒圆的角。工具接收部76a在布置在从动轴94a上的状态中设置用于遮盖所述通风开口152a。工具接收部76a设置用于:由于工具接收部76a的旋转,尤其至少基本上无灰尘地抽吸空气并且产生到通风开口152a中的空气流。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内部将所述空气流尤其通过紊流式的空气流引导部引导所到驱动系单元34at。所述空气流设置用于冷却驱动系单元34a,尤其马达90a。
图7以立体视图示出工具机36a的俯视图。示出的是工具机壳体10a的上侧144a。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出来沿着驱动轴线68a朝工具接收部76a的方向上看,标记元件64a布置在操纵元件122a后面。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空气排出开口154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a的上侧144a、尤其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上侧。第一壳体套元12a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中的至少基本上矩形的凹空。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具有一主延伸方向156a,所述主延伸方向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轴线68a地定向。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出来沿着驱动轴线68a朝工具接收部76a的方向上看,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布置在操纵元件122a后面。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设置用于从工具机壳体10a漏出用于冷却驱动系单元34a的空气流。工具机10a能够具有尤其布置在马达90a处的风扇。所述风扇能够设置用于将空气从工具机壳体10a的内部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的空气排出开口154a从工具机壳体10a运送出来。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两个尤其构造为通风缝的空气排出开口166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相应空气排出开口166a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一外侧136a和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二外侧138a上。基于在图7中的立体示图仅可见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a的第一外侧136a上的空气排出开口166a。
图8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的与工具机36a的电池接触元件118a连接的电池单元62a。所述电池单元62a构造为电池组。替代地也能够设想,所述电池单元62a构造为电容器、用于与电网耦合的连接插头或者诸如此类。电池单元62a设置用于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内部以便紧固在手柄22a上。电池单元62a设置用于与工具机壳体10a的在手柄22a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元件54a锁紧。电池单元62a具有至少一个锁紧钩元件78a,用于与锁紧元件54a锁紧。电池单元62a具有两个锁紧钩元件78a。基于立体示图在图8中仅示出锁紧钩元件78a。锁紧钩元件78a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锁紧钩元件78a布置在电池单元62a的两个彼此背对的侧上。锁紧钩元件78a在遮盖帽86a与电池单元62a的电池单池158a之间紧固在遮盖帽86a上。
锁紧钩元件78a的每一个分别与夹紧元件54a锁紧。工具机壳体10a具有两个夹紧元件54a。基于立体示图,在图8中仅示出夹紧元件54a中的一个。夹紧元件54a设置用于至少在手柄22a处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夹紧连接。所述夹紧元件54a至少基本上马掌形地构造。替代地能够设想,所述夹紧元件54a至少基本上C形地、U形地、L形地、半环形地或者诸如此类得构造。夹紧元件54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分开地构造。夹紧元件54a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夹紧元件54a具有指状的夹紧突出部160a。夹紧元件54a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材料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夹紧元件54a由金属、尤其弹簧钢构造。夹紧元件54a分别具有一个锁紧凹空60a,用于将电池单元62a锁紧在手柄22a上。锁紧凹空60a构造为锁紧元件54a的锁紧突出部162a中的至少基本上矩形的凹空。锁紧钩元件78a构造为能够可松开地卡锁在锁紧凹空60a中。锁紧钩元件78a分别具有锁紧钩突出部164a,用于配合到夹紧元件54a的锁紧凹空60a中。锁紧凹空60a和锁紧钩突出部164a具有互相对应的造型。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锁紧钩元件78a设置用于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紧固凹进部锁紧。
电池单元62a以与电池接触元件118a连接的状态示出。电池接触元件118a在电池单元62a的与遮盖帽86a背离的端部上与电池单元62a连接。电池接触元件118a具有接触突出部168a。电池接触元件具有四个接触突出部168a。所述接触突出部168a设置用于实现与电子装置单元106a的电连接。
图9以另外的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电池单元62a。夹紧元件54a布置在手柄22a上。电池单元62a能够穿过电池接收开口150a至少部分地移入到手柄22a中,用于与夹紧元件54a锁紧。
图10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a的手柄22a的剖视图。示出的是手柄22a在电池接收开口150a的区域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62a以与夹紧元件54a锁紧的状态示出。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电池单池158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夹紧凹空170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夹紧凹空172a。夹紧元件54a的相应夹紧突出部160a彼此引入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夹紧凹空170a中并且引入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夹紧凹空172a中,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夹紧凹空170a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中的部分凹空。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夹紧凹空172a构造为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中的部分凹空。夹紧凹空170a,172a与夹紧突出部160a的造型对应地构造。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夹紧凹空170a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74a的内侧174a上。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夹紧凹空172a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内侧176a上。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用于接收另外的夹紧元件54a的另外的夹紧凹空170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用于接收另外的夹紧元件54a的另外的夹紧凹空172a。
图11以立体示示出夹紧元件54a。所述夹紧元件54a与电池单元62a锁紧。出于清楚性原因对于电池单元62a仅示出遮盖帽86a和锁紧钩元件78a。锁紧钩突出部164a与锁紧凹空60a锁紧。锁紧钩突出部164a与锁紧凹空60a配合。锁紧钩突出部164a穿过锁紧凹空60a。
图12以立体视图示出手柄22a’的第一替代方案。在所述手柄22a’上布置有两个替代的夹紧元件54a’。所述夹紧元件54a’构造为没有锁紧凹空。夹紧元件54a’相应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壁凹空56a中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壁凹空58a中。壁凹空56a,58a具有相对于夹紧凹空170a,172a至少基本上类似的造型。夹紧元件54a’的夹紧突出部160a’能够引入到所述壁凹空56a,58a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两个壁凹空56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两个壁凹空58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壁凹空56a除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引入开口178a外至少基本上封闭地构造,夹紧突出部160a’能够穿过所述引入开口被引入。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壁凹空58a除了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引入开口180a外至少基本上封闭地构造,夹紧突出部160a’能够穿过所述引入开口被引入。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壁凹空56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壁凹空58a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12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壁中的空腔。
图13以立体视图示出手柄22a”的第二替代方案。在所述手柄22a”上布置有替代的夹紧元件54a”。所述夹紧元件54a”构造为没有锁紧凹空。所述夹紧元件54a”夹紧件式地构造。所述夹紧元件54a”设置用于通过所述夹紧元件54a”的夹紧作用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保持在一起。所述夹紧元件54a”具有两个夹紧突出部160a”。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具有紧固肋182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具有紧固肋184a。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紧固肋182a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侧174a”。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紧固肋184a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内侧176a”。夹紧元件54a”构造为能够移动到紧固肋182a,184a上。移动到紧固肋182a,184a上的夹紧元件54a”尤其借助于夹紧突出部160a”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分离平面38a地施加夹紧作用到紧固肋182a,184a上。通过所述紧固肋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互相固定。
图14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a的附加的爆炸视图。至少部分地示出的是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在工具机壳体10a的装配状态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接触面16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接触面18a互相靠置。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接触面16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接触面18a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的最大长度或者说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的最大长度并且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壁厚186a或者说通过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壁厚188a撑开。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在一方向上限界第一壳体套元件12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所述方向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壳体边缘80a和壁厚或者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壳体边缘82a和壁厚188a地定向。
工具机壳体10a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的至少一个卡钩元件50a,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搭扣连接。工具机壳体10a包括两个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的卡钩元件50a。工具机壳体10a包括两个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的、与所述卡钩元件50a对应的对应卡钩元件190a。卡钩元件50a布置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侧174a上。所述对应卡钩元件190a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内侧176a上。卡钩元件50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材料锁合地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卡钩元件50a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一体地连接。卡钩元件50a至少部分弹性地构造。卡钩元件50a相应的卡锁突出部192a。所述卡锁突出部192a能够与对应卡钩元件190a配合。所述对应卡钩元件190a构造为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中的卡锁凹空。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的搭扣连接为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卡钩元件50a由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造。卡钩元件50a由金属,尤其弹簧钢构造。
图15以立体示图示出标记元件64a。所述标记元件64a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66a,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固定。标记元件64a具有两个突出部66a。标记元件64a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相互固定和/或固定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例如固定在隔片148a上。所述突出部66a构造为标记元件64a的至少区段式的弯角。所述突出部66a构造为标记元件64a的至少基本上垂直的弯角。标记元件64a在中间具有第二表面结构化部142a。
图16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a的一部分的剖视图。示出的是工具机壳体10a的上侧144a的一部分。为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固定,标记元件64a设置用于借助突出部66a配合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至少一个凹槽中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至少一个凹槽194a中。为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互相固定,标记元件64a设置用于借助突出部66a中的一个突出部配合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凹槽中,并且借助所述突出部66a中的另一突出部配合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凹槽194a中。所述标记元件64a将隔片148固定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为了将隔片148a固定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标记元件64a借助所述突出部66a中的一个突出部配合到隔片148a的凹槽196a中并且借助所述突出部66a中的另一突出部配合到第二壳体套元件194的凹槽194a中。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凹槽194a和隔片148a的凹槽196a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轴线68a地延伸。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标记元件64a磁性地构造,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磁性固定。
下面说明用于装配工具机36a的方法,尤其借助于附图说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驱动系单元34a的驱动轴线68a互相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通过接收元件70a并且通过驱动系单元34a上的固定元件72a以及通过驱动系单元34a互相固定。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接触线20a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至少大部分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的内侧174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14a的内侧176a布置的紧固构件,尤其卡钩元件50a和夹紧元件54a相互连接。可能可见的紧固构件借助于工具机36a或者工具机壳体10a的其他构件,尤其借助于标记元件64a,借助于工具接收部76a以及借助于操纵开关84a遮盖。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内部紧固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布置的和/或能够布置的接收元件70a上,尤其在锁紧片或者支承桥上,其中,借助于接收元件70a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连接。在另外的方法步骤中,尤其前置的另外的方法步骤中,预装配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在前置的另外的方法步骤中,马达90a借助于传动器盖104a与传动器92a耦合。在附加的、尤其前置的方法步骤中,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分开地存在的接收元件紧固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尤其至少部分地紧固在其中,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螺旋拧紧。预装配的驱动系单元34a至少部分地移入到接收元件70a中,其中,通过耦合元件102a的至少区段式的斜坡状的构造使锁紧片突出部98a张开,并且卡锁凹空100a与耦合元件102卡锁。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的至少一个卡钩元件50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连接。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上的卡钩元件50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连接。卡钩元件50a的卡锁突出部192a与对应卡钩元件190a配合。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卡钩元件50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夹紧元件54a’至少在手柄22a’处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连接,所述夹紧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至少一个壁凹空56a,58a内部。夹紧元件54a’,尤其夹紧元件54a’的夹紧突出部160a’至少部分地移入到壁凹空56a,58a中。替代地能够设想,夹紧元件54a”能够布置在紧固肋182a,184a上,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夹紧连接。此外替代地能够设想,夹紧元件54a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夹紧凹空170a,172a中。在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电池单元62a在手柄22a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内部并且借助于锁紧钩元件78a与夹紧元件54a,尤其与夹紧元件54a的锁紧凹空60a锁紧。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尤其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分开地构造的标记元件64a的突出部66a固定。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隔片148a上的标记元件64a固定。标记元件64a的突出部66a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凹槽194a和隔片148a的凹槽196a配合。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标记元件64a磁性地固定。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a或者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尤其螺栓)与接收元件70a和/或驱动系单元34a连接,尤其用于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固定元件72a具有相对于驱动系单元34a的驱动轴线68a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74a。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三个固定元件72a与驱动系单元34a连接。固定元件72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96a上。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工具机壳体10a的工具接收部76a尤其无工具地紧固在驱动系单元34a上,至少用于遮盖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工具接收部76a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96a上并且紧固在驱动系单元34a上。工具接收部76a紧固在从动轴94a上,尤其借助于螺纹120a拧紧到从动轴94a上。借助于工具接收部76a能够遮盖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96a上的全部固定元件72a。借助于工具接收部76a遮盖两个布置在工具接收区域96a上的通风开口152a。
在装配工具机36a的方法的另外的方法步骤方面,应援引工具机36a的上述说明,因为所述说明也类似地采用到所述方法上,并且因此在工具机36a方面的所有特征也在用于装配工具机36a的方法方面视为被公开。
在图17至28中,示出本发明的另外两个实施例。下面的说明和附基本上限于所述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其中,在同样地标出的构件方面,尤其在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方面,基本上能够参考另外的实施例的附图和/或说明,尤其图1至16的实施例的附图和/或说明。为了区分所述实施例,在图1中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后缀字母a。在图17至28的实施例中,字母a被字母b和c代替。
图17示出第一替代工具机36b的侧视图。所述工具机36b构造为线锯
Figure BDA0002868166490000351
工具机36b具有工具机壳体10b。工具机壳体10b包括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工具机壳体10b具有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所述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一壳体套元件12b通过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相互连接。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沿着接触线20b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连接,尤其固定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上。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至少区段式地构成手柄22b。手柄22b在手柄22b的面对工具侧24b的侧面26b和背离工具侧24b的侧面28b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b的工具侧24b上。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至少基本上构成工具接收区域96b。工具机36b的插入工具88b构造为线锯片。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插入工具88b。工具机壳体10b包括滑动板200b。滑动板200b设置用于在使用工具机36b期间贴靠在工件上并且沿着所述工件滑动。滑动板200b布置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上。滑动板200b布置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的背离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侧面。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滑动板200b之间。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之间的连接位置被工具机壳体10b的标记元件64b遮盖。
图18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b的爆炸视图。工具机壳体10b包括接收元件70b。接收元件70b能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内部。工具机壳体10b包括操纵开关84b。操纵开关84b能够布置在接收元件70b上。接收元件70b构造为支承桥。接收元件70b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分开地构造。接收元件70b具有多个紧固凹空202b和插接位204b。所述紧固凹空202b和插接位204b设置用于在接收元件70b上接收工具机36b的驱动系单元34b的构件。
图19以爆炸示图示出工具机壳体10b的侧视图。工具机壳体10b包括至少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8b,所述连接元件至少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至少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固定,尤其在支承桥上固定。工具机壳体10b包括四个连接元件48b。所述连接元件48b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12b上。连接元件48b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连接元件48b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接收元件70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连接元件48b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在接收元件70b上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通过夹紧连接来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连接元件48b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的内侧174b。沿着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的壳体边缘80b看,连接元件48b彼此间隔开地布置。每两个连接元件48b彼此对置并且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的内侧174b彼此对称地布置。连接元件48b与壳体套元件12b一体地构造。
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通过接收元件70b并且借助于连接元件48b互相固定。接收元件70b具有四个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设置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所述连接元件48b中的相应连接元件至少部分地被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中的相应壳体套接收突出部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接收。连接元件48b能够至少部分地接收到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中。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中的相应两个壳体套接收突出部布置在接收元件70b的朝工具机壳体10b的第一外侧136b的方向取向的第一侧上。沿着接收元件70b的主延伸方向208b看,两个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中的另外两个相对于两个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至少基本上对称地布置在接收元件70b的朝工具机壳体10b的第二外侧138b的方向取向的第二侧上。
工具机壳体10b具有另外的卡钩元件52b。所述另外的卡钩元件52b布置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上。另外的卡钩元件52b设置用于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的搭扣连接。另外的卡钩元件52b布置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的与滑动板200b背离的侧210b上。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的背离滑动板200b的侧210b上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另外的卡钩元件52b至少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工具机壳体10a的卡钩元件50a地构造。
图20以立体示图示出接收元件70b。在接收元件70b上布置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b。在接收元件70b上布置滑动板200b。在接收元件70b上布置驱动系单元34b的马达90b、传动器92b和从动轴94b。驱动系单元34b包括布置在接收元件70b上的空气引导通道212b。空气引导通道212b设置用于将废气从工具机壳体10b引出来并且将废气朝工具机壳体10b的工具接收部76b的方向引导。空气引导通道212b至少基本上完整地包围马达90b,尤其在驱动系单元34b的风扇轮的区域中(在此未详细示出)。空气引导通道212b至少部分环形地围绕马达90b地布置。空气引导通道212b设置用于将借助于所述风扇轮、尤其通过另外的卡钩元件52b的区域中的通风开口152b吸入的、且穿过马达90b引导的空气在马达90b的面向风扇轮的侧至少部分地朝工具接收部76b的方向引导。空气引导通道212b包括排气开口,所述排气开口面向工具接收部76b,尤其对准所述工具接收部。在接收元件70b上布置有支架单元108b。在所述支架单元108b上布置有电子装置单元106b。在接收元件70b上布置有电池接触元件118b。沿着接收元件70b的主延伸方向208b看,具有电子装置单元106b的支架单元108b布置在马达90b后面。沿着接收元件70b的主延伸方向208b看,马达90b布置在操纵开关84b后面。沿着接收元件70b的主延伸方向208b看,操纵开关84b布置在电池接触元件118b后面。工具机36b包括线缆214b。线缆214b将电子装置单元106b与电池接触元件118b电连接。替代地能够设想,接收元件70b至少部分导电地构造,用于工具机36b的构件的电连接。
图21以示意性剖面示图示出工具机36b的俯视图。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借助于连接元件48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并且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连接元件48b构造为凹槽。工具机壳体10b包括四个对应连接元件216b。在图21中仅示出两个对应连接元件216b。对应连接元件216b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对应连接元件216b布置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内侧176b。对应连接元件216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一体地构造。对应连接元件216b构造为弹簧。对应连接元件216b设置为用于连接元件48b的对应件。连接元件48b的相应连接元件能够与对应连接元件216b中的相应对应连接元件配合,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对应连接元件216b与连接元件48b对应地构造。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借助于工具机壳体10b的第二固定元件72b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所述固定元件72b构造为螺栓。固定元件72b被标记元件64b遮盖。替代地能够设想,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仅仅借助于对应连接元件216b和连接元件48b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此外,替代地能够设想,标记元件64b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代替固定元件72b将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和/或第一壳体套元件上。
图22以示意性剖面示图示出工具机36b的侧视图。工具机壳体10b具有另外的对应卡钩元件218b。另外的对应卡钩元件218b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的内侧174b上。另外的卡钩元件52b具有卡锁突出部220b。所述另外的卡锁突出部220b与另外的对应卡钩元件218b配合。另外的对应卡钩元件218b构造为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中的卡锁凹空。另外的对应卡钩元件218b至少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卡钩元件190a地构造。
在下面说明用于装配工具机36b的方法。尤其说明与用于装配第一实施例的工具机36a的方法相比附加的和/或不同的方法步骤,尤其参照图17至22。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沿着接触线20b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在同样的方法步骤中或者中至少一个另外的后续的方法步骤中,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并且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沿着接触线20b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连接,尤其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借助于另外的卡钩元件52b固定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上。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通过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并且通过接收元件70b固定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替代地或附加地能够设想,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借助于标记元件64b固定在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b至少部分地在壳体套元件12b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内部紧固在能够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的至少一个接收元件70b上,尤其支承桥上,其中,借助于接收元件70b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连接。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b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内部。在另外的前置的方法步骤中,驱动系单元34b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单个地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固定在接收元件70b上。驱动系单元34b的构件紧固在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和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分开地存在的接收元件70b上。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在下面的方法步骤中在接收元件70b上围绕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b固定,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b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内部的固定。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借助于连接元件48b紧固在接收元件70b上,尤其紧固在壳体套接收突出部206b上。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借助于固定元件72b紧固在接收元件70b。.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借助于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8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2b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至少用于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固定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尤其固定在支承桥上。连接元件48b与对应连接元件216b配合,用于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滑动板200b固定在第三壳体套元件198b和/或接收元件70b上。
在用于装配工具机36b的方法的其他方法步骤方面应援引工具机36b的上面的说明,因为所述说明也类似地采用到所述方法上,并且因此在工具机36b方面的所有特征也在用于装配工具机36b的方法方面视为被公开。
图23示出第二替代工具机36c的侧视图。工具机36c构造为磨光机。工具机36c具有工具机壳体10c。工具机壳体10c具有工具接收部76c。工具接收部76c构造为磨光片保持装置。工具机壳体10c包括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工具机壳体10c具有遮盖元件222c。工具接收部76c布置在遮盖元件222c上。遮盖元件222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上。第一壳体套元件12c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并且与遮盖元件222c沿着接触线20c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连接。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至少区段式地构造手柄22c。手柄22c在手柄22c的面对工具侧24c的侧面26c和背离工具侧24c的侧面28c上至少基本上没有分离边缘地构造。遮盖元件222c布置在工具机壳体10c的工具侧24c上。遮盖元件222c至少基本上构成工具接收区域96c。遮盖元件222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和工具接收部76c之间。工具接收部76c布置在遮盖元件222c的背离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的侧面上。在工具接收部76c上布置有工具机36c的插入工具88c。插入工具88c构造为磨光片。工具机壳体10c具有标记元件64c,所述标记元件布置在遮盖元件22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之间。
图24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c。从遮盖元件222c的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背离的侧面看地示出工具机36c。工具机36c的驱动系单元34c包括三个摆动腿224c。摆动腿224c构造为摆动腿对。在摆动腿224c上能够紧固工具接收部76c。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工具接收部76c。驱动系单元34c包括从动轴94c。摆动腿224c围绕从动轴94c地布置。摆动腿224c中的相应摆动腿布置在想象的等边三角形的角点上,从动轴94c沿着驱动系单元34c的驱动轴线68c穿过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点延伸。遮盖元件222c设置用于固定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内部的摆动腿224c。
图25以示意性剖面示图示出工具机36c的侧视图。工具机壳体10c包括接收元件70c。接收元件70c构造为支承桥。接收元件70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上。接收元件70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的内侧174c上。接收元件70c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c一体地构造。在接收元件70c上布置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c。接收元件70c具有主延伸面226c,所述主延伸面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轴线68c地定向。接收元件70c具有支承凸圆部228c。驱动系单元34c的马达90c和从动轴94c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支承凸圆部228c内部。马达90c借助接收元件70c螺旋拧紧在支承凸圆部228c上。从动轴94c压入到支承凸圆部228c中。从动轴94c构造为偏心轴。驱动系单元34c具有布置在支承凸圆部228c中的其他构件,所述其它构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从动轴94c上,尤其至少部分地围绕从动轴94c布置。所述驱动系单元34c的其它构件包括轴承元件(尤其球轴承)和至少一个平衡元件,所述轴承元件用于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支承凸圆部228c中的从动轴94c。接收元件70c具有插接接收部230c。工具机36c的电子装置单元106c插入到所述插接接收部230c中。
驱动系单元34c包括排气单元232c。排气单元232c设置用于空气排放。排气单元232c设置用于从马达90c和/或电子装置单元106c排走被加热的废气。排气单元232c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引导通道212c,所述空气引导通道设置用于将废气穿过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开口154c(尤其由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构成的通风缝)从工具机壳体10c排放出(参见图24)。废气通过驱动系单元34c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尤其布置在马达90c上或者集成的风扇轮穿过空气引导通道212c运输,尤其吹送。排气单元232c设置用于将电子装置单元106c紧固在马达90c上。排气单元232c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电子装置单元106c和马达90c上。排气单元232c至少区段式地至少基本上环形地围绕马达90c地布置。排气单元232c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马达90c和电子装置单元106c之间。排气单元232c在插接接收部230c中和在马达90c上固定、尤其夹紧电子装置单元106c。排气单元232c设置用于固定电池接触元件118c。所述电池接触元件118c布置在排气单元232c的与电子装置单元106c背离的侧面。
图26以立体示图示出排气单元232c。排气单元232c由塑料构造。排气单元232c具有马达接收元件234c。马达接收元件234c构造为环。马达接收元件234c具有与马达90c的直径对应的内径。马达接收元件234c设置用于围绕马达90c地布置。排气单元232c具有两个接触元件紧固元件236c。接触元件紧固元件236c布置在排气单元232c的背离于马达接收元件234c的侧面。接触元件紧固元件236c设置用于将电池接触元件118c固定在排气单元232c上。接触元件紧固元件236c构造为凹槽。电池接触元件118c至少部分地引入到接触元件紧固元件236c中。
图27以示意性示图示出工具机36c的俯视图。从遮盖元件222c出发沿着驱动轴线68c看地示出工具机36c。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遮盖元件222c。工具机壳体10c包括两个固定元件72c。所述固定元件72c将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固定在接收元件70c上。固定元件72构造为螺栓。接收元件70c包括三个紧固凹空202c。紧固凹空202c构造为螺栓孔。紧固凹空202c设置用于将遮盖元件222c固定在接收元件70c上。紧固凹空202c中的相应紧固凹空布置在想象的等边三角形的相应角点上,从动轴94c沿着驱动轴线68c穿过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点延伸。在工具机壳体10c的手柄22c上布置有工具机36c的电池单元62c。电池单元62c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内部。电池单元62c的遮盖帽86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的内部并且延长所述手柄22c。
图28以立体示图示出工具机36c。工具机36c是与图24示出的相同立体示图。出于清楚性原因未示出遮盖元件222c。摆动腿224c通过摆动腿环238c相互连接。摆动腿224c和摆动腿环238c彼此一体地构造。摆动腿环238c布置在接收元件70c上。摆动腿环238c移动到接收元件70c上。摆动腿环238c环形地围绕支承凸圆部228c布置。工具机壳体10c具有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之间的空气排出开口154c。空气排出开口154c的主延伸方向156c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轴线68c地延伸。摆动腿224c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轴线68c地延伸。
在下面说明用于装配工具机36c的方法。尤其说明与用于装配第一实施例的工具机36a的方法和用于装配第二实施例的工具机36b相比附加的和/或不同的方法步骤,尤其参照图23至28。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沿着接触线20c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互相固定。在至少一个后续的方法步骤中,遮盖元件222c与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并且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c沿着接触线20c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连接,尤其螺旋拧紧在接收元件70c上。所述螺栓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借助于工具接收部76c被遮盖。
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c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内部紧固在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或第二壳体套元件14c上的接收元件70c,尤其支承桥,其中,借助于接收元件70c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c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c连接。驱动系单元34c的至少基本上全部构件单个地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紧固在接收元件70c上。驱动系单元34c的构件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内部布置在接收元件70c上。马达90c紧固在支承凸圆部228c上。从动轴94c至少部分地压入到支承凸圆部228c中。电子装置单元106c插入到插接接收部230c中。排气单元232c至少部分地在马达90c上移动。电子装置单元106c借助于排气单元232c固定在马达90c上。第二壳体套元件14c借助于固定元件72c固定在接收元件70c上,其中,借助于接收元件70c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c与第二壳体套元件14c连接。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方法步骤中,将遮盖元件222c布置在第一壳体套元件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c上。遮盖元件222c固定在接收元件70c上,尤其与接收元件70c螺旋拧紧。
在用于装配工具机36c的方法的其他方法步骤方面应援引工具机36c的上面的说明,因为所述说明也类似地采用到所述方法上,并且因此在工具机36c方面的所有特征也在用于装配工具机36c的方法方面视为被公开。

Claims (25)

1.一种工具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6a)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8a)沿着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20a;20b;20c)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至少区段地构成手柄(22a;22b;22c),尤其枪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沿着所述接触线(22a;22b;22c)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2a;22b;22c)至少在所述手柄(22a;22b;22c)的面向工具侧(24a;24b;24c)的侧面(26a;26b;26c)和/或背离所述工具侧的侧面(28a;28b;28c)上至少基本上无分离边缘地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波形纹样式地延伸的分离边缘(30a),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沿着所述分离边缘相互连接,至少用于构成壳体区域(32a),所述壳体区域用于接收工具机(36a)的驱动系单元(34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边缘(30a)以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分离平面(38a,40a,42a,44a,46a)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之间延伸。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布置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8b),所述连接元件至少设置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的形状和/或力锁合的连接,至少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尤其在支承桥上固定。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的至少一个卡钩元件(50a),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搭扣连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尤其马掌形的夹紧元件(54a),所述夹紧元件至少在所述手柄(22a)处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互相夹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54a)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至少一个壁凹空(56a,58a)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元件(54a)具有至少一个锁紧凹空(60a),用于将工具机(36a)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62a)锁紧在所述手柄(22a)上。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尤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分开构造的标记元件(64a;64b;64c),所述标记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66a),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固定。
11.一种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34a;34b;34c),通过所述驱动系单元,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沿着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的驱动轴线(68a;68b;68c)相互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工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34a;34b;34c),其中,所述工具机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上布置的和/或能够布置的接收元件(70a;70b;70c),尤其锁紧片或者支承桥,所述接收元件至少设置用于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34b;34c)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内部的紧固,并且设置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机壳体尤其为了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而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72b;72c),尤其螺栓,所述固定元件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与所述接收元件(70a;70b;70c)和/或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的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2a;72b;72c)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的驱动轴线(68a;68b;68c)至少基本上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74a)。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34a;34c),其中,工具机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尤其能够无工具地紧固在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c)上的工具接收部(76a;76c),至少用于遮盖所述工具机壳体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72c)。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c)的能量供应的至少一个电池单元(62a;62c),其中,所述电池单元(62a;62c)具有用于与所述夹紧元件(54a)锁紧的至少一个锁紧钩元件(78a)。
17.一种用于装配工具机的方法,尤其是用于装配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将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通过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34a;34b;34c)沿着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的驱动轴线(68a;68b;68c)相互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将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沿着至少一个接触线(20a;20b;20c)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紧固元件地相互连接,尤其相互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将至少基本上完整的驱动系单元(34a;34b;34c)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内部紧固在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上布置的和/或能够布置的接收元件(70a;70b;70c)上,尤其锁紧片或者支承桥,其中,借助于所述接收元件(70a;70b;70c)将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借助于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上的连接元件(48b)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形状和/或力锁合地连接,至少用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b)和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b)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尤其在支承桥上的固定。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在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上布置的卡钩元件(50a)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借助于至少一个夹紧元件(54a)至少在手柄(22a)上与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连接,所述夹紧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的至少一个壁凹空(56a,58a)内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借助于至少一个标记元件(64a)的至少一个突出部(66a)固定,所述标记元件尤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分开地构造。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第一壳体套元件(12a;12b;12c)或者所述第二壳体套元件(14a;14b;14c)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72b;72c),尤其螺栓,与至少一个接收元件(70a;70b;70c)和/或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连接,尤其用于构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2a;72b;72c)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b;34c)的驱动轴线(68a;68b;68c)至少基本上平行地定向的主延伸方向(74a;74b;74c)。
25.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方法步骤中,所述工具机壳体的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76a;76c)尤其无工具地紧固在所述驱动系单元(34a;34c)上,所述工具接收部至少用于遮盖至少一个固定元件(72a;72c)。
CN201980044018.2A 2018-05-04 2019-05-06 工具机壳体 Pending CN1123342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6873.9 2018-05-04
DE102018206873.9A DE102018206873A1 (de) 2018-05-04 2018-05-04 Werkzeugmaschinengehäuse
PCT/EP2019/061523 WO2019211486A1 (de) 2018-05-04 2019-05-06 Werkzeugmaschinengehäu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280A true CN112334280A (zh) 2021-02-05

Family

ID=6644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4018.2A Pending CN112334280A (zh) 2018-05-04 2019-05-06 工具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87845B1 (zh)
CN (1) CN112334280A (zh)
DE (1) DE102018206873A1 (zh)
WO (1) WO20192114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377A (zh) * 2018-05-04 2020-1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动起子机壳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8136A (zh) * 2020-05-12 2021-12-31 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US11691261B2 (en) 2020-06-02 2023-07-04 Snap-On Incorporated Housing clamp for a power tool
DE102020210626A1 (de) 2020-08-20 2022-02-24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Handwerkzeugmaschin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3746A1 (de) * 1997-02-03 1998-08-06 Scintilla Ag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262975A (zh) * 1999-01-29 2000-08-16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电池提供动力的手引导的电动工具
CN1347361A (zh) * 1999-04-22 2002-05-01 斯肯特伊拉股份公司 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机的软把手元件
EP1236545A2 (en) * 2001-03-02 2002-09-0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body
US20030200841A1 (en) * 2002-04-24 2003-10-30 S-B Power Tool Corporation Articulation lock and pivotable tool using same
US20060220612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eldmann William M Modular panel for a power tool
US20090126964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Black & Decker Inc. Mid-handle drill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y process
WO2012135283A2 (en) * 2011-03-31 2012-10-04 Ingersoll-Rand Company Twist lock gear case for power tools
CN205219045U (zh) * 2014-09-08 2016-05-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壳体装置、标识装置、手持式工具机及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943A (en) * 1969-10-31 1970-10-27 Rockwell Mfg Co Electrically powered hand tool
DE3901728C2 (de) * 1989-01-21 1994-10-13 Atlas Copco Elektrowerkzeuge Schraubfreie Verbindung der Handgriffschalen eines zweischaligen Gehäuses für ein Elektrowerkzeug
DE4226903A1 (de) * 1992-08-14 1994-02-17 Bosch Gmbh Rober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2638750B2 (ja) * 1994-10-13 1997-08-06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のハンドル構造
DE20009624U1 (de) * 2000-05-29 2000-08-17 Kuo Li Jen Tragbares Elektrowerkzeug
MXPA03006554A (es) * 2001-01-23 2004-01-29 Black & Decker Inc Alojamiento con sobremolde funcional.
DE10244793B4 (de) * 2002-09-26 2016-11-10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gehäuseeinheit
DE102005061870A1 (de) * 2005-12-23 2007-07-0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JP4844409B2 (ja) * 2007-01-26 2011-12-2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可搬式電動工具
TWM475341U (en) * 2013-10-04 2014-04-01 Tranmax Machinery Co Ltd Switch component for use in power tool
JP6727828B2 (ja) * 2016-02-05 2020-07-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3746A1 (de) * 1997-02-03 1998-08-06 Scintilla Ag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262975A (zh) * 1999-01-29 2000-08-16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电池提供动力的手引导的电动工具
CN1347361A (zh) * 1999-04-22 2002-05-01 斯肯特伊拉股份公司 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机的软把手元件
EP1236545A2 (en) * 2001-03-02 2002-09-0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body
US20030200841A1 (en) * 2002-04-24 2003-10-30 S-B Power Tool Corporation Articulation lock and pivotable tool using same
US20060220612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eldmann William M Modular panel for a power tool
US20090126964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Black & Decker Inc. Mid-handle drill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y process
WO2012135283A2 (en) * 2011-03-31 2012-10-04 Ingersoll-Rand Company Twist lock gear case for power tools
CN205219045U (zh) * 2014-09-08 2016-05-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壳体装置、标识装置、手持式工具机及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377A (zh) * 2018-05-04 2020-12-1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动起子机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06873A1 (de) 2019-11-07
EP3787845B1 (de) 2024-02-28
WO2019211486A1 (de) 2019-11-07
EP3787845A1 (de)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4280A (zh) 工具机壳体
US7174972B2 (en) Electrical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non-contacting electrical manual control switch
RU2631373C2 (ru) Переносна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US20130058711A1 (en) Modular power tool
CN102015218B (zh) 具有开关机构的动力设备
CN113500567B (zh) 手持式工具机和工具系统
US11845172B2 (en) Power head configured to operate multiple tool heads with universal rotary device
CN112074377A (zh) 电动起子机壳体
US20070070617A1 (en) Hand tool with illuminator
AU2011220338A2 (en) Modular power tool
EP1731278B1 (en) Biscuit Joiner
CN112074372B (zh) 磨削机壳体
US20150014013A1 (en) Electrically Operable Machine Tool
GB2436888A (en) Battery Pack
CN109848926B (zh) 电动工具
US20140332245A1 (en) Machine Tool
JP2012051046A (ja) 切断工具
CN112074375A (zh) 刺锯壳体
US9312080B2 (en) Power tool
US11554474B2 (en) Mating interface for a power head configured to operate multiple tool attachments
CN112074373A (zh) 工具机设备
CN112440247B (zh) 用于插入式工具的包装件和具有包装件的插入式工具
CN113954035B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及其组装方法
US20060199073A1 (en) Electric hand machine-tool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for an electric hand machine tool
WO2020066901A1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