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013A -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013A
CN112333013A CN202011157081.8A CN202011157081A CN112333013A CN 112333013 A CN112333013 A CN 112333013A CN 202011157081 A CN202011157081 A CN 202011157081A CN 112333013 A CN112333013 A CN 112333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ing
ethernet
event
route
sup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7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013B (zh
Inventor
邓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570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89Techniques to speed-up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通过路由器自动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时,根据相应情况确定与上级路由器的组网方式,以自动切换至确定出的组网方式,从而通过路由器自身就能够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全自动实现在拓扑改变时无需重新配置,方便快捷,提高了组网的效率。

Description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套装产品现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在大户型的房间,通常一个无线路由器很难完全无死角的覆盖所有的角度的情形,布置多个无线路由器组成一个mesh网络成了一个解决方案。具体地,在多个无线路由器中确定一个无线路由器为主路由器,其他无线路由器为子路由器。主路由器与子路由器,以及子路由器与子路由器之间的组网方式可以是无线组网,也可以是有线组网。其中,主路由器用于提供因特网连接能力,子路由器用于扩大路由器的覆盖范围,从而实现完全无死角的覆盖。
在现有技术中,当路由器之间的网络拓扑改变时,就需要外部连接至相应的无线路由器,进行组网方式的切换,即需要重新配置组网方式。然而,由于外界的参与会导致组网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组网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通过路由器自动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时,根据相应情况确定与上级路由器的组网方式,以自动切换至确定出的组网方式,从而通过路由器自身就能够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全自动实现在拓扑改变时无需重新配置,方便快捷,提高了组网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插拔事件为以太网中断事件时,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包括:
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断开;
当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时,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在监听到以太网中断事件时,只有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时,才能够确定与上级路由的有线连接断开,即当前可以从有线组网方式切换至无线组网方式,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没有断开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即使监听到发生以太网中断事件,但是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没有断开时,表示以太网中断事件并不是针对与上级路由之间的连接方式中断,而是发生了第三方设备与本地之间的有线连接中断,此时仍保持当前的有线组网方式不变,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插拔事件为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包括:
判断当前是否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当当前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时,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是否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时,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在监听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同时当前使用的是无线组网方式与上级路由连接且与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才能够确定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进而从无线组网切换至有线组网,从而保证了组网方式切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是否分别连接的是对方,包括:
向所述上级路由发送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其中,在所述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中携带有本地当前发生所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一端口标识;
获取第一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一物理地址,以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是否为所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
当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为所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时,向所述上级路由发送请求报文,以获取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对应的路由发生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二端口标识;
判断第二端口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所述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
当所述第二端口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所述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查询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二物理地址,并判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是否为本地的物理地址;
当所述第二物理地址为本地的物理地址时,确定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通过具体分析与上级路由之间是否连接的是对方,进一步保证了自适应切换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还包括:
当当前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即使监听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但是当前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时,表示此时是第三方设备与本地发生以太网连接事件,而不是与上级路由之间的以太网连接事件,因此依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提高了自适应切换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电启动完成时,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
当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时,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连接成功;
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连接成功时,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在上电启动时,自动判断是否存在以太网口连接就绪,且通信进程连接成功,就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从而实现了全自动组网。
结合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不存在已连接就绪的以太网口时,或,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连接失败时,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确定模块,用于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装置,通过路由器自动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时,根据相应情况确定与上级路由器的组网方式,以自动切换至确定出的组网方式,从而通过路由器自身就能够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全自动实现在拓扑改变时无需重新配置,方便快捷,提高了组网的效率。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mesh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mesh网络,如图1所示,该mesh网络中包括一个主路由以及两个从路由。其中,主路由与从路由之间顺次连接。由图1可知,对于各个从路由而言,其上级路由可能是主路由,也可能是从路由。例如,从路由1的上级路由为主路由,从路由2的上级路由为从路由1。从路由1以及从路由2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运行下文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自适应调整其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的切换。
进一步地,在各个路由器上电启动完成时,还通过运行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自动确定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关于自适应组网的过程,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esh网络的连接方式以及该网络中路由器的数量并不限于图1所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可用于上述的路由器,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执行S12;否则,继续执行S11。
路由器在运行过程中,实时监听各个端口是否发生以太网插拔事件。例如,在路由器中运行有监听进程,以实时监听该路由器各个端口是否发生以太网插拔事件,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此对具体的监听方式并不做任何限定。
S12,根据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
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由于路由器具有多个可供以太网插拔的端口,因此,路由器所监听到的以太网插拔事件除了可能是其与上级路由之间的以太网插拔事件,也可能是其与第三方设备之间的以太网插拔事件。因此,后续在确定其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时,还需要结合其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以保证确定出的组网方式的准确性。
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可以是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的状态,也可以是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以太网连接状态等等。路由器在就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之后,再基于其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其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
例如,以图1为例,从路由2当前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即,从路由1)连接。从路由2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从路由2进一步确定该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例如,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为以太网中断事件。从路由2基于其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其与上级路由之间是继续保持当前组网方式,还是切换至其他组网方式;或者,从路由2确定出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为以太网连接事件,从路由2基于其与上级路由的有线连接状态,确定其与上级路由之间是继续保持当前组网方式,还是切换至其他组网方式。
又例如,以图1为例,从路由2当前使用无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从路由2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进一步确定该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并基于其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其与上级路由之间是继续保持当前组网方式,还是切换至其他组网方式。
对于从路由2而言,不论其当前与上级路由之间以何种方式进行组网,均不影响后续组网方式的确定。后续组网方式的确定均是根据所监听到的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其与上级路由之间的连接方式确定出的。
关于该步骤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通过路由器自动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时,根据相应情况确定与上级路由器的组网方式,以自动切换至确定出的组网方式,从而通过路由器自身就能够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全自动实现在拓扑改变时无需重新配置,方便快捷,提高了组网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可用于上述的路由器,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执行S22;否则,继续执行S21。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在此不再赘述。
S22,根据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
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具体地,上述S22包括如下步骤:
S221,判断以太网插拔事件是否为以太网中断事件。
路由器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之后,就可以直接确定出该以太网插拔事件的类型。当以太网插拔事件为以太网中断事件时,执行S222;否则,当以太网插拔事件为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执行S225。
S222,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断开。
在路由器确定其发生以太网中断事件之后,其进一步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断开。当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时,表示路由器已经断开与上级路由的连接,需要进行组网方式的切换,即,执行S223;否则,表示该以太网中断事件是发生在第三方设备与上级路由之间的,对路由器与上级路由之间的组网方式并不会产生影响,即,执行S224。
S223,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无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由于路由器已经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且其与上级路由之间发生的是以太网中断事件,即,通信进程断开是由于以太网中断事件所带来的,因此,表示在通信进程断开之前,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使用的有线组网方式连接的。那么,当通信进程断开之后,就可以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相应地,本地就需要切换至无线组网方式与上级路由连接。
S224,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如上文所述,虽然本地监听到以太网中断事件,但是该以太网中断事件并未导致其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中断,则表示该以太网中断事件并不影响其与上级路由之间的连接。因此,本地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返回执行S21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S225,判断当前是否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当本地监听到以太网连接事件,其需要进一步确定当前其与上级路由之间的组网方式是否采用的是有线组网方式。若当前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时,则表示本地所监听到的以太网连接事件是发生在第三方设备与本地之间的,则保持当前组网方式不变,即执行S224;否则,若当前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时,则表示本地所监听到的以太网事件可能是发生在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即执行S226。
S226,判断与上级路由之间是否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当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时,此时又监听到以太网连接事件,那么本地就需要确定其与上级路由之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的是否是对方。当与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时,执行S227;否则,执行S224。
其中,对于是否连接的是对方的判断可以是,通过在本地以及上级路由的端口列表中是否可以能找到对方的物理地址。若在本地以及上级路由的端口列表中可以找到对方的物理地址,则表示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S226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向上级路由发送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其中,在所述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中携带有本地当前发生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一端口标识。
由于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已经是通信连接的,那么本地向上级路由发送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以告知上级路由本地当前发生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一端口标识。即,将本地当前发生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一端口标识,该标识可以是第一端口的端口号。
(2)获取第一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一物理地址,以确定第一物理地址是否为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
本地从第一端口获取到报文,并提取出第一报文中记录的第一物理地址。其中,若本地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的是上级路由,那么此时所获得的第一物理地址就应该是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
本地在确定第一物理地址是否为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上级路由进行通信,以得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本地在得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之后,将得到的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与第一物理地址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第一物理地址是否为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了。
当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为所述上级理由的物理地址时,执行(3);否则,执行S228。
(3)向上级路由发送请求报文,以获取第一物理地址对应的路由发生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二端口标识。
本地向上级路由发送请求报文,上极路由将其当前发生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二端口标识发送给本地,从而使得双方能够知晓对端发生以太网连接时间的端口标识。
(4)判断第二端口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
本地在获取到第二端口的标识之后,可以通过与上级路由的无线通信连接,确定第二端口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
当所述第二端口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所述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执行(5);否则,执行S224。
(5)查询第二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二物理地址,并判断第二物理地址是否为本地的物理地址。
本地进一步查询上级路由的第二端口所接收到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二物理地址,并将该第二物理地址与本地的物理地址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二物理地址是否为本地的物理地址。
当第二物理地址为本地的物理地址时,此时就可以确认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的是对方,则,执行S227;否则,执行S224。
通过具体分析与上级路由之间是否连接的是对方,进一步保证了自适应切换的准确性。
S227,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当本地确定其与上级路由之间通过以太网方式连接的是对方时,就可以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从而从无线组网切换至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即使监听到发生以太网中断事件,但是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没有断开时,表示以太网中断事件并不是针对与上级路由之间的连接方式中断,而是发生了第三方设备与本地之间的有线连接中断,此时仍保持当前的有线组网方式不变,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同时,即使监听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但是当前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时,表示此时是第三方设备与本地发生以太网连接事件,而不是与上级路由之间的以太网连接事件,因此依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提高了自适应切换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在监听到以太网中断事件时,只有在预设时间段内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时,才能够确定与上级路由的有线连接断开,即当前可以从有线组网方式切换至无线组网方式,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同时,在监听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同时当前使用的是无线组网方式与上级路由连接且与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才能够确定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进而从无线组网切换至有线组网,从而保证了组网方式切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可用于上述的路由器,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组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在上电启动完成时,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
本地上电启动完成时,通过判断本地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已连接就绪,即,判断本地是否存在连接就绪的至少一个以太网接口。当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时,以太网接口可能连接的是上级路由,也可能连接的是第三方设备,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判断本地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连接成功,即,执行S32;否则,执行S34。
S32,判断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连接成功。
当与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连接成功时,执行S33;否则,执行S34。
S33,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S34,使用无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
S35,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执行S36;否则,继续执行S35。
详细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S11,在此不再赘述。
S36,根据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
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详细请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S22,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在上电启动时,自动判断是否存在以太网口连接就绪,且通信进程连接成功,就使用有线组网与上级路由连接,从而实现了全自动组网。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组网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组网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判断模块41,用于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确定模块42,用于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组网装置,通过路由器自动监听以太网插拔事件,在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时,根据相应情况确定与上级路由器的组网方式,以自动切换至确定出的组网方式,从而通过路由器自身就能够实现组网方式的自适应切换,全自动实现在拓扑改变时无需重新配置,方便快捷,提高了组网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自适应组网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器,具有上述图5所示的自适应组网装置。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路由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53,存储器5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2。其中,通信总线5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5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5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5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51可以结合图5所描述的装置,存储器5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处理器51调用存储器5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通信总线5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5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5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5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5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5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5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5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2至4实施例中所示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自适应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插拔事件为以太网中断事件时,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包括:
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断开;
当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断开时,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无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还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没有断开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插拔事件为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包括:
判断当前是否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当当前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时,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是否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时,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为有线组网,并切换至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是否分别连接的是对方,包括:
向所述上级路由发送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其中,在所述以太网拓扑发现报文中携带有本地当前发生所述第一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一端口标识;
获取第一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一物理地址,以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地址是否为所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
当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为所述上级路由的物理地址时,向所述上级路由发送请求报文,以获取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对应的路由发生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的第二端口标识;
判断第二端口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所述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
当所述第二端口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存在所述第二以太网连接事件时,查询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一条报文中记录的第二物理地址,并判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是否为本地的物理地址;
当所述第二物理地址为本地的物理地址时,确定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分别连接的是对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还包括:
当当前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时,保持当前组网方式并继续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插拔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电启动完成时,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
当存在至少一个以太网口已连接就绪时,判断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是否连接成功;
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连接成功时,使用有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不存在已连接就绪的以太网口时,或,当与所述上级路由之间的通信进程连接失败时,使用无线组网与所述上级路由连接。
9.一种自适应组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
确定模块,用于当监听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时,根据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以及本地与上级路由的连接状态,确定本地与所述上级路由的组网方式,其中,所述以太网口插拔事件的类型包括以太网口中断事件或以太网口连接事件,所述组网方式包括有线组网或无线组网。
10.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组网方法。
CN202011157081.8A 2020-10-26 2020-10-26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33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7081.8A CN112333013B (zh) 2020-10-26 2020-10-26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7081.8A CN112333013B (zh) 2020-10-26 2020-10-26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013A true CN112333013A (zh) 2021-02-05
CN112333013B CN112333013B (zh) 2023-07-11

Family

ID=7431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7081.8A Active CN112333013B (zh) 2020-10-26 2020-10-26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0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169A (zh) * 2021-08-18 2021-11-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及路由器Mesh组网回传链路切换方法
CN114374646A (zh) * 2021-12-27 2022-04-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道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191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种类型网络的自动切换方法
CN208722016U (zh) * 2018-09-07 2019-04-0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gprs技术的移动式微机保护装置
CN111355637A (zh) * 2020-02-27 2020-06-30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卡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1774A (zh) * 2020-03-10 2020-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路由器和从路由器组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191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种类型网络的自动切换方法
CN208722016U (zh) * 2018-09-07 2019-04-0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gprs技术的移动式微机保护装置
CN111355637A (zh) * 2020-02-27 2020-06-30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卡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1774A (zh) * 2020-03-10 2020-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路由器和从路由器组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169A (zh) * 2021-08-18 2021-11-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及路由器Mesh组网回传链路切换方法
CN114374646A (zh) * 2021-12-27 2022-04-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道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013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2726B (zh) 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17264B (zh)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50135236A1 (en) Smart access point
CN111447094B (zh) 双机的主从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3013B (zh) 自适应组网方法、装置、路由器及存储介质
CN103686854A (zh) 控制ap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69005B (zh) 降低5g设备功耗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04650B (zh) 节点配置方法、装置、分布式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7128185A1 (zh) 控制服务连接的方法和终端
CN111130886A (zh) 网口切换方法、装置、板卡和网口切换系统
US202301795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Internet Access mode of Gateway Device
CN116708129A (zh) 一种链路故障检测与快速恢复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24983A (zh) 跨网段发现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89471B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主备配置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514719A (zh)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5023B (zh) 数据连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314198B (zh) 一种白盒交换机设置端口ip的方法和设备
CN114356630B (zh)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40502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传输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61781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7206460A1 (zh) 最大传输单元值的设置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11314465B (zh) 弱网环境通讯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297028B (zh) 网卡连通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769889B (zh) 服务数据的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N112804116B (zh) 链路检测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