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2936A -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2936A
CN112332936A CN202011072656.6A CN202011072656A CN112332936A CN 112332936 A CN112332936 A CN 112332936A CN 202011072656 A CN202011072656 A CN 202011072656A CN 112332936 A CN112332936 A CN 112332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monitoring terminal
signal strength
adjacen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26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乐凡
李松
刘禹
林宙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ulian Wanf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ulian Wanf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ulian Wanf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ulian Wanf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26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2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2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并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若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将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目标监控终端将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若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将第一监控信息和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大量集装箱堆叠时,部分集装箱无法与集装箱管理平台正常通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目前国际国内贸易货物运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集装箱运输过程中的全流程监控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对于集装箱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在集装箱内部安装一个长时间待机的监控终端来进行的。监控终端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技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平台对集装箱的全流程监管。
但是,无论是在陆运、海运等运输过程中,还是在集装箱堆场,通常都是多个集装箱堆叠在一起放置的。这就容易导致信号重叠,使得放置于中间或底层的集装箱的监控终端无法接收到相应的通信信号,这些监控终端采集的监控信息也就无法正常地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量集装箱堆叠时,部分集装箱无法与集装箱管理平台正常通信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监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并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监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监控信息;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嵌入式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嵌入式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嵌入式程序,所述嵌入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监测各个监控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以根据信号强度的大小确定出目标监控终端,从而通过目标监控终端将各个监控终端采集到的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多个集装箱堆叠放置时,部分中间或底层的集装箱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弱或者无信号,从而无法与集装箱管理平台正常通信的问题。本方法通过在安装于集装箱内部的监控终端中进行自组网,可以选择信号强度较强的监控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使得只要有任意一个监控终端能够正常地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就能够保证全部集装箱的监控信息均可以及时地被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提高了监控终端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效率,减少了各个监控终端的电量损耗,延长了监控终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固定网关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网关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集装箱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并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监控终端,该第一监控终端可以是安装于集装箱内的监控终端。
通常,在堆场放置或运输途中,一般都是将多个集装箱堆叠放置在一起的。每个集装箱中均可以安装有一个监控终端,通过该监控终端采集定位数据、状态信息并发送至集装箱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集装箱全流程的监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监控终端可以是任一集装箱中的监控终端。在将某一集装箱中的监控终端作为第一监控终端后,其他集装箱中的监控终端可以看作是第二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监控信息可以是指由第一监控终端所采集的监控信息。例如,集装箱的定位数据、集装箱状态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等。
通常,为了保证各个集装箱能够正常地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相应的通信信号强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因此,第一监控终端除可以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外,还可以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集装箱的监控终端与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如4G、5G等)、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等任意通信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102、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延长各个监控终端的待机时间,保证部分信号强度弱或者无信号的监控终端也能够及时地将监控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可以由部分信号强度较强的监控终端统一将多个监控终端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
因此,可以在监测到第一信号强度后,将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其他第二监控终端监测到的第二信号强度进行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第一监控终端和第二监控终端进行说明仅为描述方便,各个监控终端在本质上并无其他差异。相应地,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的区分也仅为描述上方便,其所表示的含义均为监控终端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则可以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上述目标监控终端即是信号强度相对较强的监控终端,也就是当前的主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存在相邻的某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第一信号强度时,可以比较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的大小,然后将第二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
S103、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后,第一监控终端可以将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目标监控终端,由目标监控终端将相邻的多个监控终端采集到的监控信息统一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S1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监控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相邻的其他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可以将第一监控终端作为当前的主节点,而将其他第二监控终端作为次节点,从而由主节点完成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主节点的第一监控终端可以接收作为次节点的相邻的第二监控终端采集的第二监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堆场的某一位置或者集装箱运输车辆中,作为主节点的监控终端可以有多个。例如,按照堆放位置,可以将全部集装箱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可以通过比较监控终端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一个监控终端作为主节点,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105、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要传输的数据量,主节点的第一监控终端可以将采集到的第一监控信息和接收到的第二监控信息打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因此,主节点的第一监控终端可以将第一监控信号和第二监控信号封装为监控信息数据包,然后将上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节点的第一监控终端在将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前,还可以再次检测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上述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信号传输的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上述第一预设值可以是能够满足信号传输要求的最小信号强度值。
若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可以执行将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的步骤;若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则表示在当前的信号强度条件下,第一监控终端可能无法将监控信息数据包准确地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此时,第一监控终端可以将已封装好的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相邻监控终端,从而将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相邻监控终端作为主节点,第一监控终端作为中继节点,由作为主节点的相邻监控终端将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传输监控信息数据包前再次检测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信号传输要求,进一步保证了监控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监测各个监控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以根据信号强度的大小确定出目标监控终端,从而通过目标监控终端将各个监控终端采集到的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多个集装箱堆叠放置时,部分中间或底层的集装箱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弱或者无信号,从而无法与集装箱管理平台正常通信的问题。本方法通过在安装于集装箱内部的监控终端中进行自组网,可以选择信号强度较强的监控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使得只要有任意一个监控终端能够正常地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就能够保证全部集装箱的监控信息均可以及时地被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提高了监控终端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效率,减少了各个监控终端的电量损耗,延长了监控终端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并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S202、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S201-S202与前述实施例S101-S103类似,可以相互参阅,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是在各个监控终端完成自组网后,直接与集装箱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来对本方法进行的介绍。而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各个监控终端完成自组网后,通过固定网关,实现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网关可以是在一些固定场景中,例如码头,货场,铁路站点等站点上固定设置的网关。固定网关上安装的也是监控终端,但它跟集装箱中安装的监控终端存在区别。例如,固定网关的供电方式可以不是采用一次性电池供电,而是由固定的场所提供的市电进行供电,因此固定网关可以不受电量限制。
参见图3和图4,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两种通信方式的示意图。在图3中,各个监控终端完成自组网后,可以直接通过主节点的监控终端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因此,按照图3所示的无固定网关的通信方式,被选定为主节点的目标监控终端也可以直接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
在图4中,各个监控终端完成自组网后,可以由作为主节点的目标监控终端将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发送至固定网关,然后通过固定网关,将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因此,在S202中,目标监控终端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监控信息以及其他监控终端采集的监控信息发送至固定网关,这些监控信息可以通过固定网关被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S203、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号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封装为监控信息数据包并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固定网关,以指示所述固定网关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括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监控终端作为主节点的监控终端,则在接收到其他次节点的监控终端采集的监控信息后,也可以在将全部监控信息封装为监控信息数据包后,将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固定网关,然后再由固定网关将其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S20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相等且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相邻的其他第二监控终端,则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终端和所述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通过比较信号强度发现信号强度最大值的监控终端包括多个,例如,第一监控终端的第一信号强度与某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相等,且二者的信号强度均大于相邻的其他监控终端,则按照前述步骤无法直接确定具体由哪一个监控终端作为主节点的监控终端。
此时,可以根据上述两个信号强度最大值对应的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来确定目标监控终端。例如,可以将二者中剩余电量值相对较多的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然后通过目标监控终端直接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或者,通过固定网关实现目标监控终端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
当然,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两个或者多个监控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相等且大于其他监控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这些信号强度最大值的监控终端中随机确定一个监控终端作为目标监控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监控终端也可以不是从信号强度最大值对应的监控终端中选定的。例如,在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多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可以确定信号强度大于上述第二预设值的监控终端为候选监控终端;然后检测全部候选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并根据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将剩余电量值最多的候选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目标监控终端可以直接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也可以通过固定网格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
即,在多个监控终端的信号强度均大于某一预设值时,可以根据这些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值的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从而减少由于某个监控终端所处的位置信号强度较好而一直采用该监控终端作为目标监控终端的可能性,避免该监控终端的电量过度使用的情况发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监控终端与集装箱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固定网关实现。由于固定网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供电,其工作过程可以不受电量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了各个监控终端直接与集装箱管理平台通信所带来的电量损耗,进一步延长了监控终端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结合信号强度和剩余电量值综合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减少了部分监控终端由于信号一直较好而造成的过度使用的问题,从而可以均衡地对各个监控终端进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两个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1)无固定网关通信方式
在图3的基础上,参见图5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固定网关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每个集装箱上的监控终端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多个监控终端之间的自组网及相互通信功能。各个集装箱的自组网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紫蜂Zigbee,蓝牙,低功耗局域网无线标准技术LORA等。在具体实现中,由于Zigbee功耗更低,抗干扰能力更强,可以优先使用Zigbee方式进行组网。
每个监控终端可以作为一个节点,相连的节点通过比较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来区分是主节点还是次节点。例如,在图5中,序号为1,2,3,4,5的五个节点,经过比较,1号节点的信号最强。那么,可以将1号节点作为主节点,2,3,4,5号节点作为次节点。次节点将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发送至主节点1,然后,由主节点1将全部监控信息一起打包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例如,主节点可以通过图5中所示的无线网络将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各个节点采集到的监控信息可以包括通过GPS系统,和/或北斗BDS系统采集的定位信息,以及通过其他方式采集到的集装箱的其他状态信息等,本示例对此不作限定。
节点1在将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前,还可以再次确认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如果当前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1号节点可以将打包后的监控信息上报集装箱管理平台。如果当前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值,则1号节点可以作为中继节点,将打包后的监控信息发送给相邻的其他节点,由其他节点进行信号传输。
例如,在图5中,经过多次比较和判断,最终可以确定由9号节点作为主节点,将监控上报至管理平台。因此,在本示例中,9号节点为主节点,1号节点和6号节点为中继节点,而其他节点为次节点。
由于各个监控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实时变化的,所以主节点、中继节点和次节点可能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因此,按照本示例实现的这种自组网方式是动态变化而且随机的。因此,由其中一个信号强度最强的节点上报监控信息,可以解决其他监控终端由于信息屏蔽、信号干扰等造成的信号弱,或无信号,无法实时上传监控信息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监控终端为了降低无线电干扰抵制网络的形成和维护,需要更大的功耗去传输信息,从而降低了电池寿命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集装箱重叠时信号干扰或屏蔽的问题,并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示例所介绍的组网及通信方式,可能存在监控终端电池使用不平衡的问题。例如,某个监控终端由于所处的位置较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号一直是最好的,因此可能一直由它来作为主节点传输监控信息给集装箱管理平台,可能造成该监控终端电量使用过度的问题,导致其续航能力较差。
因此,在本示例中,还可以利用电量和信号强度两个条件进行综合判断,来平衡自组网中各个监控终端的用电量。例如,可以设定一个信号阈值Y,然后,根据信号阈值Y选出几个信号强度大于Y的节点,通过比较剩余电量值,从而可以选择其剩余电量值最充足的节点作为对外传输的主节点。
(2)固定网关通信方式
在图4的基础上,参见图6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网关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固定网关可以在码头,货场,铁路站点等场景下固定设置,固定网关可以由固定场所提供的市电进行供电,因此固定网关可以不受电量控制。
与图5所示的无固定网关通信方式类似,在采用图6所示的固定网关通信时,各个节点可以通过比较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出次节点、中继节点和主节点,最终由主节点将监控信息打包发送给固定网关,然后再由固定网关将其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集装箱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监控终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采集模块701,用于采集第一监控信息;
监测模块702,用于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703,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发送模块704,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接收模块705,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
传输模块706,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70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信号强度比较子模块,用于比较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的大小;
目标监控终端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706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监控信息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号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封装为监控信息数据包;
数据包传输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子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单元: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调用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调用所述数据包传输子模块,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第一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相邻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相邻监控终端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包传输子模块还可以包括如下单元:
第二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固定网关,以指示所述固定网关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括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候选监控终端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多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预设值,则确定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监控终端为候选监控终端;
目标监控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候选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监控终端确定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第二目标监控终端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剩余电量值最多的候选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监控终端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相等且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相邻的其他第二监控终端,则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终端和所述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监控终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监控终端800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10上运行的嵌入式程序821。所述处理器810执行所述嵌入式程序821时实现上述集装箱的通信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所述处理器810执行所述嵌入式程序821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701至706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嵌入式程序8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嵌入式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可以用于描述所述嵌入式程序821在所述监控终端8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嵌入式程序821可以被分割成采集模块、监测模块、确定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传输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监控信息;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所述监控终端8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10、存储器8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监控终端800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监控终端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监控终端8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20可以是所述监控终端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监控终端8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20也可以是所述监控终端8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监控终端8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监控终端8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20用于存储所述嵌入式程序821以及所述监控终端8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8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监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监控信息,并监测当前接收到的通信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目标监控终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传输至集装箱管理平台;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则接收所述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监控信息,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中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包括:
比较相邻的各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的大小;
将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包括:
将所述第一监控信号和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封装为监控信息数据包;
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包括:
检测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则执行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的步骤;
若所述当前的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相邻监控终端,以指示所述相邻监控终端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包括:
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发送至固定网关,以指示所述固定网关将所述监控信息数据包括传输至所述集装箱管理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多个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均大于第二预设值,则确定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监控终端为候选监控终端;
检测所述候选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并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包括:
将所述剩余电量值最多的候选监控终端确定为目标监控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相邻的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第二信号强度相等且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相邻的其他第二监控终端,则根据所述第一监控终端和所述任一第二监控终端的剩余电量值确定目标监控终端。
9.一种监控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嵌入式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嵌入式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嵌入式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的通信方法。
CN202011072656.6A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Pending CN112332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656.6A CN112332936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656.6A CN112332936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936A true CN112332936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1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2656.6A Pending CN112332936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29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149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北京锐星远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地震检波器节点集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067574A (zh) * 2021-10-14 2022-02-18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道路监控方法、装置和监控设备
CN114222319A (zh) * 2021-12-08 2022-03-22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5859A1 (en) * 2005-11-14 2007-05-24 System Plann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of cargo containers in a container security system using wireless ad-hoc networking techniques
CN101813703A (zh) * 2003-05-15 2010-08-25 全套海运安全公司 利用多传感器监视集装箱安全性、内容物和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92511A (zh) * 2014-02-17 2014-05-14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集装箱内立体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WO2018000986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无线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
CN109798938A (zh) * 2019-03-07 2019-05-24 北京华力方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装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90318610A1 (en) * 2018-03-28 2019-10-17 In-Tech Enterprise, Ltd. Container Securit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703A (zh) * 2003-05-15 2010-08-25 全套海运安全公司 利用多传感器监视集装箱安全性、内容物和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US20070115859A1 (en) * 2005-11-14 2007-05-24 System Plann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of cargo containers in a container security system using wireless ad-hoc networking techniques
CN103792511A (zh) * 2014-02-17 2014-05-14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集装箱内立体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WO2018000986A1 (zh) * 2016-06-30 2018-01-04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无线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
US20190318610A1 (en) * 2018-03-28 2019-10-17 In-Tech Enterprise, Ltd. Container Security System
CN109798938A (zh) * 2019-03-07 2019-05-24 北京华力方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装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149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北京锐星远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地震检波器节点集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01498B (zh) * 2021-05-24 2022-11-11 北京锐星远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地震检波器节点集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067574A (zh) * 2021-10-14 2022-02-18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道路监控方法、装置和监控设备
CN114222319A (zh) * 2021-12-08 2022-03-22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222319B (zh) * 2021-12-08 2024-03-26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2936A (zh) 一种集装箱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监控终端
CN110868311B (zh) LoRaWAN基站及其故障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8297A (zh) 一种确定v2x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4659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18881B (zh) 架空输电线路的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US9369956B2 (en) Base st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 system and sleep control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CN213688452U (zh) 集装箱监控终端及集装箱监控系统
WO2012030479A1 (en) Techniques for primary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2268577A (zh) 集装箱监控终端及集装箱监控系统
CN104756578A (zh) 用于干扰缓解的设备和方法
CN106454687A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80544A (zh) 一种利用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580465A (zh) 一种信道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29602B (zh) 一种链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814935A (zh) 信道测量配置方法、信道测量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4159234A (zh) 在两个rat之间进行动态频谱资源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17318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10962A (zh) 双连接测量配置方法、通信系统、基站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17174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69813A (zh) 一种基于物流仓储的无线充电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US20210120595A1 (en) Enhanced Network Connectivity for a Connected Car and Onboard User Equipment
CN106488387B (zh) 一种开启传输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13502B (zh) LoRa基站、基站间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alameh et al. A two-level cluster-based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etwork: System architecture, hardware design, and distributed protocols
CN114448771A (zh) 故障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