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2408B -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2408B
CN112332408B CN202011136563.5A CN202011136563A CN112332408B CN 112332408 B CN112332408 B CN 112332408B CN 202011136563 A CN202011136563 A CN 202011136563A CN 112332408 B CN112332408 B CN 112332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ctive
power generation
st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6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2408A (zh
Inventor
司大军
朱欣春
李玲芳
周俊东
孙鹏
游广增
陈义宣
陈姝敏
何烨
肖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65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2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2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2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后,根据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确定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再结合预设功角阈值确定目标时刻,根据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确定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根据各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对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暂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整断面潮流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潮流调整时优先开启对暂态功角稳定最不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关闭对暂态功角稳定最有利的发电节点,当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可以确保得到最小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调度和规划部门在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和规划时,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保证电网在预设故障情况下能够保持暂态稳定,一般通过控制输电断面上的功率来保证电网的暂态稳定性。电网中某些支路以预设方式断开后,将电网分成了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分界面即为电网的输电断面,输电断面处的功率表示两个系统间传输的功率,由于当输电断面处传输的功率过大时,电网可能在某种故障情况下暂态不稳定,因此需要分析电网在输电断面处的断面极限,也就是电网在保持暂态稳定的前提下输电断面处传输功率的最大值。
通常采用潮流调整的方式确定断面极限,主要调整过程包括:在某一运行方式下,针对初始潮流值下的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潮流值,其中若电网暂态稳定,则增加输电断面的潮流值,若电网暂态不稳定,则减少输电断面的潮流值,潮流值调整完成后再次对电网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继续调整输电断面的潮流值,如此不断迭代求解,最终确定出断面极限。
通常潮流调整的方法有灵敏度法,灵敏度法是指通过计算断面潮流对各发电机有功输出的灵敏度为依据,根据目标偏差和灵敏度来计算潮流调整量。一般来说,针对各发电节点进行有功出力调节的顺序不同,最终确定的断面极限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求解电力系统断面极限时,若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则需以最不利于暂态功角稳定的方式调整断面潮流,尽量确定出最小的断面极限,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
在使用灵敏度法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
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所述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所述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
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包括: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包括:
从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所述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03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所述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所述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所述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05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网中发电节点的功角,反映发电节点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并将每个发电站中电压相角最大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根据各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对各个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暂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也就是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具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潮流调整时,并未考虑到不同的发电节点有功出力调节顺序会对断面极限的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不能确保得到最小断面极限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
步骤102,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
步骤103,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步骤104,从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步骤105,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06,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步骤107,判断功角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如果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执行步骤108;如果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执行步骤109。
步骤108,根据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步骤109,根据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步骤110,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11,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
步骤112,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步骤113,如果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步骤114,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步骤115,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步骤116,根据目标潮流值和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步骤117,判断潮流偏差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105,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具体来说,步骤101中,根据需要,确定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具体可以采用潮流计算软件,比如PDS-BPA软件,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也可以采用公式直接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具体不作限定。
步骤102中,预设电网表示联络两个区域之间的若干输电线路,该电网的输电断面中包括多条支路,该电网中包括多个发电站,每个发电站中包括多个发电节点。发电节点与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组相对应,是指实际有功出力大于零或者最大有功出力大于零的节点,实际有功出力等于零的节点也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但是平衡节点除外。也就是说,发电站中一个发电机组就代表一个发电节点。
输电断面将该电网自然划分为了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划分:
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电网中位于送端系统的发电站即为送端发电站,电网中位于受端系统的发电站即为受端发电站。
步骤103中,将所有支路的潮流值之和作为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步骤104中,针对每一个发电站,该发电站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发电节点,每个发电节点都有对应的电压相角,从这些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针对电网中所有发电站,分别确定每个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步骤105中,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可以在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预设仿真时间段,控制代表节点输出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曲线,也就是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N-1暂态稳定分析,也就是分别断开每条输电断面处的支路,确定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具体地,假设支路数量为H,如果H大于1,则需要对每条支路设置三相永久性故障并在一定时间开断故障支路,如此共进行H次的N-1计算;如果H等于1,即电网中只包括一条支路,则需要对该支路设置单相瞬时性故障,在一定时间开断故障并进行重合闸以及清除故障。对输电断面处的H条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H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06中,针对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从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功角最大值,功角最大值对应的代表节点即为最大代表节点。也就是说,从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的所有代表节点的功角曲线中提取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曲线,进行后续分析。
步骤107至步骤109中,预设功角阈值θth一般取大于或等于180度的值。假设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曲线表示为θgen,max,h(t),其中下标h表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序号,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H的整数,H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次数。
针对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判断功角最大值θgen,max,h(t)是否大于预设功角阈值θth,如果功角最大值θgen,max,h(t)大于预设功角阈值θth,则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从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也就是说,目标时刻为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第一次到达预设功角阈值θth的时刻th
如果功角最大值θgen,max,h(t)小于或等于预设功角阈值θth,则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将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tθmax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Tsim相加,得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也就是说,目标时刻通过公式(1)确定:
th=tθmax+Tsim 公式(1)
公式(1)中,th为某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tθmax为某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Tsim为预设仿真时间段。
步骤110中,从步骤107至步骤109中得出的所有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Tmin,若Tmin小于或等于Tsim,则将Tmin确定为最小目标时刻,并执行后续步骤111;若Tmin大于Tsim,则T’min=Tmin-Tsim,将T’min确定为最小目标时刻,并执行后续步骤111。
将Tmin对应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作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假如Tmin对应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序号为Hm,则第Hm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即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步骤111中,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包括各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根据最小目标时刻,确定各个代表节点在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目标功角可以用来反映代表节点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目标功角越大,越接近功角阈值,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越不利。
如此,采用上述方法,可以确定每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进而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较准确地判断出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最不利的代表节点以及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最有利的代表节点,为后续潮流调整奠定了基础。
步骤112中,潮流调整量、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公式(2)确定: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091
公式(2)中,ΔP为潮流调整量,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初始潮流值,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
步骤113中,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指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需要说明的是,调节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就是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具体地,如果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则通过以下方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其中,在对送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针对每个送端发电站中如果有多个发电节点,则调节顺序可以按照电压相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对送端发电节点进行有功调节。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对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公式举例说明。
假设送端系统中有M个送端发电站,根据M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Sm={Sm,1,Sm,2……Sm,M},其中Sm,1为目标功角最大的送端发电站,Sm,M为目标功角最小的送端发电站。假设每个送端发电站中有k个发电节点,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个送端发电站,将其发电节点按电压相角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则可以得到整体送端发电节点序列S={S1,S2,S3,……SMk}。
针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可调范围与送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通过公式(3)确定:
ΔP1=ΔPm-Pmax,1-P1) 公式(3)
公式(3)中,Δ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可调范围与送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Pmax,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
如果ΔP1小于或等于零,则将Pmax,1与ΔP1的和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根据该有功调节值对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说明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即可满足送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即可结束。
如果ΔP1大于零,则将Pmax,1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继续调节第二个发电节点S2的有功出力。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说明仅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不能够满足送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还需要继续调节下一发电节点。
依次类推,直至发电节点序列中前j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ΔP1,1+ΔP1,2+……ΔP1,j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ΔPm,其中j为进行有功调节的送端发电节点个数,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k的整数;Mk为送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则根据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对应调节后,送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一个发电站的每一个发电节点都会调节到,只要已调节的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即可结束调节。
步骤114中,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指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就是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具体地,如果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则通过以下方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和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以及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其中,在对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受端发电站中如果有多个发电节点,则调节顺序可以按照电压相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受端发电节点进行有功调节。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对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公式举例说明。
假设受端系统中有N个受端发电站,根据N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Sn={Sn,1,Sn,2……Sn,N},其中Sn,1为目标功角最小的受端发电站,Sn,N为目标功角最大的受端发电站。假设每个受端发电站中有t个发电节点,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个受端发电站,将其发电节点已按电压相角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则可以得到整体受端发电节点序列S={S1,S2,S3,……SNt}。
针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通过公式(4)确定:
ΔP1=ΔPn+P1 公式(4)
公式(4)中,Δ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可调范围与受端机组调整量的偏差,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P1为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
如果ΔP1大于或等于零,则将ΔP1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根据该有功调节值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说明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即可满足受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即可结束。
如果ΔP1小于零,则将零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S1调节后的目标有功值,则目标有功值减去有功出力P1得到的差值即为有功调节值ΔP1,1,对第一个发电节点S1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后,继续调节第二个发电节点S2的有功出力。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说明仅调节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不能够满足受端潮流调整要求,调节完第一个发电节点后还需要继续调节下一发电节点。
依次类推,直至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ΔP1,1+ΔP1,2+……ΔP1,i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ΔPn,其中i为进行有功调节的受端发电节点个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t的整数;Nt为受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则根据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对应调节后,受端发电站的有功调节结束。需要说明的是,不一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每一个发电站的每一个发电节点都会调节到,只要已调节的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即可结束调节。
在执行步骤115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其中,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其中,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具体地,当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送端机组调整量也小于零,可参考上述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时对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处理调节过程,来对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的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即参考公式(4),直至送端发电站的前j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送端潮流调整结束。其中,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k的整数;Mk为送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
当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受端机组调整量大于零,可参考上述潮流调整量ΔP大于零时对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处理调节过程,来对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的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即参考公式(3),直至受端发电站的前i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受端潮流调整结束。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t的整数;Nt为受端发电节点的总数量。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潮流调整,在需要增加断面潮流时可以优先增加送端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不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减小受端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有利的发电节点;在需要减小断面潮流时可以优先减小送端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有利的发电节点、优先增加受端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不利的发电节点,进而以最不利于电网暂态功角稳定的方向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步骤115中,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重新对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步骤116中,潮流偏差通过公式(5)确定:
ΔP'=P1-P'0 公式(5)
公式(5)中,ΔP’为潮流偏差,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更新潮流值。
步骤117中,判断潮流偏差ΔP’是否小于预设阈值,如果潮流偏差ΔP’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电网中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105,重新进行潮流调整,再次计算潮流偏差,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步骤101至步骤117,下面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
采用PDS-BPA软件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电力系统进行仿真,预设的输电断面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将预设电力系统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输电断面处有两条支路,分别是支路1和支路2,送端系统包括电源A、电源B、电源C三个发电站,通过两条支路向受端系统输送383.2MW的电力,受端系统包括电源D和电源E两个发电站。其中,电源A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A1G和A2G;电源B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B1G和B2G;电源C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C1G和C2G;电源D包括两个发电节点,分别是D1G和D2G,D1G为平衡机;电源E包括一个发电节点,即E1G。电源A、电源B、电源C、电源E、电源D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均为80MW。
由于预设电力系统在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上N-1动态失稳,计算预设电力系统在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N-1(断开其中1回)的极限,需要减少潮流至333.2MW。也就是说,初始潮流值P0为383.2MW,目标潮流值P1为333.2MW,潮流调整量ΔP为333.2MW-383.2MW=-50MW。预设阈值1MW,预设功角阈值θth为180度,预设仿真时间段为400周波(8秒)。
对预设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后可得,该电力系统的各发电站中的发电节点、各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以及各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信息如表1所示。
表1:电力系统的各发电站中发电节点和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电压相角的一种示例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121
发电站A中,电源A1G的电压相角最大,电源A1G即为发电站A的代表节点,依次类推可知,电源B1G为发电站B的代表节点,电源C1G为发电站C的代表节点,电源D2G为发电站D的代表节点,电源E1G为发电站E的代表节点。
对该电力系统输电断面处的两条支路分别进行一次N-1暂态稳定分析,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输出五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曲线,从各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功角最大值,提取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曲线。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θth,通过图3可知,最大代表节点在36周波(0.72秒)时第一次到达预设功角阈值θth180度,因此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目标时刻为36周波;
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最大值小于预设功角阈值θth,通过图4可知,最大代表节点的功角最大值117.84°对应的最大时刻为32.5周波(0.65秒),因此对支路2进行N-1分析时,目标时刻为32.5周波+400周波=432.5周波;
通过对比可知,对支路1进行N-1分析的目标时刻小于对支路2进行N-1分析的目标时刻,因此最小目标时刻tmin为36周波,位于支路1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则将支路1的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作为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根据对支路1进行N-1分析时所有代表节点输出的功角曲线,确定各个代表节点在最小目标时刻tmin36周波时对应的目标功角。各个代表节点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功角如表2所示。
表2:代表节点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功角的一种示例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131
根据潮流调整量ΔP=-50MW,确定送端机组调整量ΔPm为-50MW,受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50MW。由于潮流调整量ΔP=-50MW<0,则按照潮流调整量ΔP小于零时,对送端发电站和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调节过程对对应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具体过程如下:
将送端发电站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从小到大进行排序,送端发电站序列Sm={电源B,电源A,电源C};受端发电站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受端发电站序列Sn={电源E,电源D}。送端发电节点序列={电源B1G,电源B2G,电源A1G,电源A2G,电源C1G,电源C2G},受端发电节点序列={电源E1G,电源D1G,电源D2G}。
针对送端发电站第一个发电节点B1G,可调节有功最大值ΔPmax,1=(-50)+80=30>0,则将30MW作为第一个发电节点B1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30-80=-50MW,即将B1G的有功出力下调50MW,由原来的80MW调为30MW,送端发电站有功调节结束。
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一个发电节点E1G,可调节有功最大值ΔPmax,1=50-(80-50)=20>0,则将80MW作为第二个发电节点D2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80-50=30MW,即将E1G的有功出力上调30MW,由原来的50MW调为80MW,此时需要继续调节受端发电站第二个发电节点D1G的有功出力。由于D1G为平衡机,不予考虑,因此需要继续调节受端发电站第三个发电节点D2G的有功出力。
针对受端发电站第三个发电节点D2G,可调节有功最大值ΔPmax,2=20-(80-50)=-10<0,则将80+(-10)=70MW作为第三个发电节点E1G的目标有功值,有功调节值为70-50=20MW,即将D2G的有功出力上调20MW,由原来的50MW调为70MW,受端发电站有功调节结束。
根据各发电节点调节后的有功出力,重新计算输电断面的潮流,得到更新潮流值为334.2MW,由于电网有损耗,目标潮流值P1会与设定值有一定的偏差,目标潮流值偏移为333.3MW,潮流偏差为333.3MW-334.2MW=-0.9MW,绝对值小于预设阈值1MW,潮流调整结束。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包括:预处理单元601、处理单元602、调整单元603以及验证单元604。
预处理单元601,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602,用于从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如果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如果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所述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603,用于如果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604,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目标潮流值和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潮流偏差小于预设阈值,对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预处理单元601具体用于:
在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从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潮流调整量、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2736913470000151
其中,ΔP为潮流调整量,P1为目标潮流值,P0为初始潮流值,ΔPm为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整单元603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整单元603具体用于: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和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与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以及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调整单元603,还用于如果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送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网中发电节点的目标功角,反映发电节点对电网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并将每个发电站中电压相角最大的发电节点作为该发电站的代表节点,根据各个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对各个发电站进行排序,按照最不利于暂态功角稳定的顺序依次调节各个发电站的有功出力,也就是进行潮流调整。当断面极限受限于暂态功角稳定时,此种潮流调整方法可以确保得到最小,也就是最保守的断面极限,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被节点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事务处理方法。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方法包括:
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
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
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所述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
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所述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
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
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小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
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
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
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所述潮流调整量、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FDA0004150263960000021
其中,ΔP为所述潮流调整量,P1为所述目标潮流值,P0为所述初始潮流值,ΔPm为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ΔPn为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
在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时,所述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将所有送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送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送端发电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送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送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包括: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包括:
从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所述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时,所述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所有受端发电站进行排序,得到受端发电站序列;
针对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与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的差值以及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的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确定下一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
如果所述第一个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不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继续确定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的第二个受端发电站中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直至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之和等于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则根据所述受端发电站序列中已调节的各个发电节点的有功调节值,对对应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进行调节。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调整方法的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调整潮流的输电断面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输电断面的潮流结果;所述潮流结果包括发电节点的电压相角、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所述输电断面中各个支路的潮流值;以及,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按照有功潮流方向划分为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所述输电断面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电网包括多个发电站;所述发电站包括多个发电节点;以及,根据所有支路的潮流值,确定输电断面的初始潮流值;
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发电站的所有电压相角中确定最大电压相角,并将所述最大电压相角对应的发电节点作为所述发电站的代表节点;以及,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得到所述输电断面的多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包括所述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在每次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所有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确定在所述预设仿真时间段内的功角最大值,以及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大于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如果所述功角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则根据所述功角最大值对应的最大时刻,以及预设仿真时间段,确定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以及,从所有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中,确定最小目标时刻,以及确定所述最小目标时刻对应的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以及,在所述目标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根据每个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以及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确定每个代表节点在所述最小目标时刻的目标功角;以及,根据预设的目标潮流值和所述初始潮流值,确定潮流调整量,以及根据所述潮流调整量,确定送端系统的送端机组调整量和受端系统的受端机组调整量;
调整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潮流调整量大于零,则根据所述送端机组调整量、位于所述送端系统的送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和每个发电节点的最大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送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送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以及,根据所述受端机组调整量和位于所述受端系统的受端发电站中每个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按照代表节点的目标功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调节每个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所述受端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是所述受端发电站中所有发电节点的有功出力总和;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发电站调节后的有功出力,确定输电断面潮流调整后的更新潮流值;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潮流值和所述更新潮流值,确定潮流偏差;以及,如果所述潮流偏差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返回对所述输电断面处的所有支路进行暂态稳定分析的步骤,直至所述潮流偏差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所述输电断面的潮流调整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输电断面处将预设电网划分为两个系统;
根据有功潮流方向,将所述两个系统中送出功率的系统作为送端系统,将所述两个系统中流入功率的系统作为受端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最大代表节点在预设仿真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功角中,确定值与所述预设功角阈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功角,以及每个候选功角对应的候选时刻;
从多个候选时刻中确定最小候选时刻,并将所述最小候选时刻作为所述暂态稳定分析结果中的目标时刻。
CN202011136563.5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332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563.5A CN112332408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563.5A CN112332408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408A CN112332408A (zh) 2021-02-05
CN112332408B true CN112332408B (zh) 2023-05-26

Family

ID=7431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6563.5A Active CN112332408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2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8988A (zh) * 2021-12-06 2022-03-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备停机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79967B (zh) * 2022-11-21 2023-04-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网交直流多断面的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747A (ja) * 2001-06-29 200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訓練用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電力系統模擬方法
CN101969202A (zh) * 2010-11-23 2011-02-09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输电断面功率极限区间的识别方法
CN102185310A (zh) * 2011-04-2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暂态稳定计算的电网潮流断面可视化调节方法
CN103475036A (zh) * 2013-09-09 2013-1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多故障约束预防控制方法
CN105574238A (zh) * 2015-12-11 2016-05-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在线稳定裕度评估的断面有功控制策略分析方法
WO2018049737A1 (zh) * 2016-09-18 2018-03-2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CN109193706A (zh) * 2018-11-28 2019-01-1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9546691A (zh) * 2018-11-28 2019-03-2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9873418A (zh) * 2019-01-30 2019-06-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暂态功角稳定模式的强相关输电断面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244951A (zh) * 2020-03-12 2020-06-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断面在线稳定限额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327047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级联式电网多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41247A (zh) * 2020-05-12 2020-08-14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一种考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7672A (zh) * 2018-07-02 2018-11-20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分布式连续潮流的最小电压稳定裕的获取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747A (ja) * 2001-06-29 200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訓練用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電力系統模擬方法
CN101969202A (zh) * 2010-11-23 2011-02-09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输电断面功率极限区间的识别方法
CN102185310A (zh) * 2011-04-28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暂态稳定计算的电网潮流断面可视化调节方法
CN103475036A (zh) * 2013-09-09 2013-1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多故障约束预防控制方法
CN105574238A (zh) * 2015-12-11 2016-05-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在线稳定裕度评估的断面有功控制策略分析方法
WO2018049737A1 (zh) * 2016-09-18 2018-03-22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CN109193706A (zh) * 2018-11-28 2019-01-1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9546691A (zh) * 2018-11-28 2019-03-2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功角暂态失稳自动切机的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9873418A (zh) * 2019-01-30 2019-06-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暂态功角稳定模式的强相关输电断面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327047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级联式电网多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11244951A (zh) * 2020-03-12 2020-06-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断面在线稳定限额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1541247A (zh) * 2020-05-12 2020-08-14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一种考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的电网最小惯量需求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输电断面潮流的暂态稳定约束;张桂荣;东北电力技术(4);45-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2408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308B2 (en) Two-level predictive based reactive power coordination and voltage restoration for microgrids
CN112332408B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US8041465B2 (en) Voltage control at windfarms
Bhatt et al. Dynamic participation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in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Chaspierre et al. Modelling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under uncertainty: Extracting parameter sets from randomized dynamic responses
Xu et al. Flexibility of variable-speed pumped-storage unit during 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 and corresponding assessment method
CN112332409B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260283B (zh) 一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潮流调整方法及装置
JPH1056735A (ja) 電力系統のモデル作成装置
CN108199391B (zh) 一种发电机uel与pss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12736896B (zh) 一种适用于全电磁暂态仿真的三阶段初始化方法及系统
CN115940157A (zh) 稳控策略校核任务的潮流场景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Mony et al. Gaussian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sed wide-area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for damping inter-area oscillations
CN114825425A (zh) 电压跌落引发频率安全的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3922372A (zh) 一种双馈风电接入柔直系统高频振荡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49124B (zh) 一种电网直流闭锁后系统功率调整方法及系统
Benlahbib et al. PSO-PI algorithm for wind farm supervision
Chaspierre et al. Dynamic equivalent of a real distribution grid hosting photovoltaic an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Dozein et al. Contribution to System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from PV Plants: A Closed-loop System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CN111082454B (zh) 一种用于获取电力系统的振荡风险量化指标的方法及系统
Istrate et al. Impact of mechanical inertia on the power system stability
Chu et al. Voltage stabil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in high ibg-penetrated power systems
CN108448656B (zh) 一种通信干扰下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误差估计方法及系统
Lakshminarayanan et al. HIL Validation of Power Plant Controller Model
Rajaei et al. GPST Topic 1: Advanced inverter applica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current-limited grid-forming inver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