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7422B -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7422B
CN112327422B CN202011171224.0A CN202011171224A CN112327422B CN 112327422 B CN112327422 B CN 112327422B CN 202011171224 A CN202011171224 A CN 202011171224A CN 112327422 B CN112327422 B CN 112327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cavity
gap
piece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1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7422A (zh
Inventor
宋蓓莉
全本庆
盛于邦
李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1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7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2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rods, pins or balls to align a pair of ferrule ends
    • G02B6/388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rods, pins or balls to align a pair of ferrule ends using rods, pins or balls to align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导针的固定座包括连接件、第一延伸件及两个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件相连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支撑件基本呈环状并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支撑件沿环向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固定导针的安装槽;第一延伸件设置于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端抵接,并用于阻止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连接件连接两个支撑件并与容置空间相邻。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座有利于防止接口定位在多次插拔后松动、延长光纤连接公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背景技术
MPO(Multi-fiber Push-on,多芯推进)接口是一种多芯光纤接口类型,包括公头和与公头对接的母头。公头上设置有装配成一体的导针的固定座和用于安装光纤的连接座,两个导针固定于固定座,母头上设置有与导针适配的导针孔,导针在连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公头的光纤设置于两个导针之间。插接时,母头的插芯与公头的连接座接触,使母头插芯中的光纤与公头连接座中的光纤连接,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MTP接口是一种高性能的MPO接口,符合MPO接口的专业标准。相关技术中,MTP公头与母头多次插拔后,MTP公头的连接座与母头的插芯之间的接触常出现松动,最终导致光信号传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MTP接头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以解决MTP接头在多次插拔后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支撑件基本呈环状并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支撑件沿环向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固定导针的安装槽;第一延伸件,设置于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端抵接,并用于阻止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连接件,连接两个支撑件并与容置空间相邻。
可选的,支撑件包括:位于空腔相对两侧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连接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位于空腔与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侧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一抵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靠近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抵接部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一延伸件与第一抵接部位于空腔的相对两侧。
可选的,第一延伸件与第二端具有形成第一间隙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抵接并封闭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第一抵接部的远离第二抵接部的表面设有第一凸起。
可选的,连接件包括:第三抵接部,连接两个支撑件的第二抵接部;第四抵接部,连接两个支撑件,与第三抵接部相对设置在容置空间的两侧;其中,空腔与容置空间贯通;第四抵接部远离第三抵接部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
可选的,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位于空腔和容置空间的同一侧,第四抵接部与两个支撑件的第一抵接部均间隔。
可选的,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四抵接部,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为靠近第三抵接部的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与第三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四抵接部连接两个支撑件的第一抵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位于空腔和容置空间的同一侧,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的,第一自由端设有第二延伸件,第二延伸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件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第二延伸件与第四抵接部位于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第二延伸件与第三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可选的,第三抵接部远离容置空间的表面和第二抵接部远离空腔的表面共面,和/或,第二凸起远离第四抵接部的表面与第一凸起远离第一抵接部的表面共面。
可选的,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一子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抵接部,第一子部的另一端形成第一端;第二子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抵接部,第二子部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自由端;其中,连接件连接两个支撑件的第二抵接部,第二自由端与连接件靠近并形成第三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三间隙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的,第二自由端设有第三延伸件,第三延伸件与第一延伸件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第三延伸件与第一抵接部位于空腔的相对两侧,第三延伸件与连接件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公头,其包括壳体、连接座以及上述的固定座;壳体包括第一定位面;连接座设有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面上凸设有导针和凸出部;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相对设置;固定座位于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定位面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面抵接,固定座的安装槽与导针卡接,凸出部置于容置空间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针的固定座,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支撑件基本呈环状并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支撑件沿环向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固定导针的安装槽;第一延伸件,设置于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端抵接,第一延伸件用于阻止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连接件,连接两个支撑件并与容置空间相邻。在工作状态下,固定座设置在光纤连接公头的壳体内,支撑件的一端被光纤连接公头的连接座抵靠,另一端被壳体的壁面抵靠。通过在支撑件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延伸件,使得固定座被安装在光纤连接公头的壳体内时,第一延伸件与第二端抵紧,并阻止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避免第一端与第二端发生结构错位,有利于保持支撑件的形状从而保证固定座与壳体接触,防止固定座松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连接座松动,进而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头与母头的连接发生松动。本发明实施例导针的固定座能够减轻光纤连接中的接口松动和保证固定座与接头的正常,从而减少光信号传输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固定座与连接座相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固定座的齿状结构末端发生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固定座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固定座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固定座的主视图;
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固定座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固定座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固定座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与导针相连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与连接座相连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的光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光模块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20为母头与图19所示的光模块连接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固定座;1-容置空间;2-支撑件;21-第一抵接部;211-第一凸起;22-第二抵接部;221-安装槽;222-第二端;23-第一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42-第一子部;243-第二子部;244-第二自由端;245-第一端;25-空腔;3-连接件;31-第三抵接部;32-第四抵接部;321-第二凸起;33-第三连接部;331-第一自由端;4-第一延伸件;5-第二延伸件;6-第三延伸件;500-连接座;501-第二定位面;502-凸出部;503-导针;504-光基准面;505-光纤;600-壳体;601-第一定位部;602-第一定位面;603-第一定位槽;700-MTP适配器;701-第一插接腔;702-第二插接腔;703-定位框;704-台阶面;800-母头;801-插芯;T1-第一间隙;T2-第二间隙;T3-第三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侧”、“下侧”是依图示放置本实施例时的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针的固定座应用于公头中,与插设光纤的连接座连成一体。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导针503的固定座100的两端大致呈环形结构,两个环形结构之间具有空间并且两个环形结构固定相连。环形结构为首尾相连的形式,首端和尾端设置成齿状结构以相互咬合,从而形成封闭的环状。两个环形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导针503卡接的安装槽221,导针503固定在安装槽221内。固定座100的一端与连接座500抵接。导针503穿过连接座500直至穿出;并且连接座505有一部分插入到两个环形结构之间的空间内,插设在连接座500内的光纤505穿过该两个环形结构之间的空间。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固定座100与连接座500装配连接后,一起被安装到公头的壳体600中,固定座100上远离连接座500的一端抵接到公头的壳体600上。
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公头与母头插接从而实现光纤的连接,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如图2所示,母头的光纤设置于插芯801中,公头的光纤设置在连接座500中,连接座500远离固定座100一端的端面为光基准面504。公头与母头连接时,穿出连接座500的导针503插入插芯801上开设的导针孔,从而引导公头与母头的连接,连接需要保证母头的插芯801的端面与连接座500上的光基准面504对准并抵紧,从而使公头中的光纤505与母头中的光纤连接,以使光信号顺利传递。
相关技术中,请参阅图2,母头与公头经过多次插拔后,固定座100的两个环形结构由于受到多次的冲击力,使得齿状结构发生错位而未能咬合,导致固定座100上原本应与壳体600抵接的表面发生倾斜而未与壳体600抵紧。在此情况下,公头与母头再次插接时,公头的光基准面504位置发生偏移,母头的插芯801无法和公头的光基准面504抵紧,二者的光纤无法实现有效连接,最终导致光信号传输出现故障。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座100。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100包括连接件3、第一延伸件4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2。两个支撑件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如图3所示,两个支撑件2可以设置为大致相同的结构,连接件3连接两个支撑件2并与容置空间1相邻。具体的,连接件3可以连接在支撑件2的端部,在图3所示方位中,连接件3连接在支撑件2的下侧,容置空间1位于连接件3的上方;当然,也可以使连接件3连接在支撑件2的上侧,容置空间1位于连接件3的下方。
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件2基本呈环状并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25。围合是指支撑件2形成一个大致封闭的环状,环状结构的支撑件2内的区域即为空腔25。支撑件2沿环向包括第一端245以及与第一端245相对的第二端222。具体的,第一端245基本与第二端222抵接或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之间具有较小的间距,使得支撑件2的侧视图形成一个封闭或接近封闭的环状(如图4)。例如,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2mm,进一步的可以小于1mm;也可以使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抵紧,即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之间的距离为0。支撑件2开设有用于固定导针的安装槽221,导针可穿过安装槽221伸入空腔25中。
第一延伸件4设置于支撑件2的第一端245。第一延伸件4用于与第二端222抵接,且在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时,第一延伸件4用于阻止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如图4,抵接力是指,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时,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的接触表面之间的正压力。例如,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时,第二端222对第一延伸件4作用的正压力F的作用方向垂直于第一延伸件4的与第二端222的接触表面。换言之,第一延伸件4用于阻止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产生垂直于正压力F方向的相对位移。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相对位移,既包括合位移,也包括分位移。换言之,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时,第一延伸件4使得第一端245与第二端222既不能产生方向垂直于F作用方向的合位移;也不能产生方向垂直于F作用方向的分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座中的支撑件用于在工作过程中承受外部的压力。例如,当固定座用于MTP公头时,支撑件的一端与固定座外部的壳体抵接,另一端与光纤连接公头的连接座抵接,壳体与连接座共同对支撑件施加外力,使得第一延伸件与支撑件的第二端抵紧。此时,由于结构以及壳体及连接座所施加的外力的限制,第一端与第二端无法产生沿抵接力F方向的相对位移,而第一延伸件又阻止了第一端与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F方向的相对位移。换言之,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无法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保持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有利于避免设置齿状咬合形式的封口结构容易在多次插拔后错位而导致固定座变形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固定座与外部壳体的紧密接触。本发明实施例导针的固定座能够减轻光纤连接中的接口松动和保证固定座与接头的正常,从而减少光信号传输的故障。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支撑件2包括位于空腔25相对两侧的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连接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第一连接部23、以及位于空腔25与第一连接部23的相对侧的第二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4一端与第一抵接部21连接,第二连接部24的另一端为第一端245,第一端245靠近第二抵接部22;第二抵接部22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3连接,第二抵接部22另一端为第二端222。第一延伸件4与第一抵接部21位于空腔25的相对两侧。具体的,第一抵接部21、第二抵接部22、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均可以大致为平板结构,使得支撑件2基本呈方环状。换言之,请参阅图4,支撑件2的侧视图大致呈长方形,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抵接部22在长方形上形成一定的搭接量。第一延伸件4的远离第二连接部24的端面与第一连接部23相对。第一延伸件4也可以设置为大致的平板结构,且第一延伸件4的靠近第二抵接部22的表面与第二抵接部222与靠近第一延伸件4的表面大致平行。例如,可使第一延伸件4的靠近第二抵接部22的表面与第二抵接部22与靠近第一延伸件4的表面的夹角小于10°。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相对设置。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用于在工作过程中承受外部的压力。例如,当固定座用于MTP公头时,第一抵接部21用于与固定座外部的壳体抵接。MTP母头与公头插拔时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于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使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受压,具体的,压力的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板面。大致呈平板结构的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有利于增加受力面积,使固定座的位置更加稳定。大致呈平板结构的第一延伸件4还有利于增加与第二抵接部2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支撑件2的封口处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有利于支撑件2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的形状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具有形成第一间隙T1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抵接并封闭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换言之,在一些情况下,具体的,可以是固定座未受到壳体和连接座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T1,T1远小于第一延伸件4与第一抵接部21之间的距离D。例如,T1/D小于1/5。;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具体的,可以是固定座受到壳体和连接座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一间隙T1被封闭,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具体的,请参阅图5,第二抵接部22、第一连接部23、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4依次相连形成大致环状的结构,环状的侧视图可以为近似的长方形,但是该长方形并不是封闭的长方形,而是在第一端245上设置的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抵接部22上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间隙T1。第一抵接部21的远离第二抵接部22的表面设有第一凸起211。
在将固定座安装于工作位置前,可以按压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使第一抵接部21与第二抵接部22相互靠近,缩小第一抵接部21与第二抵接部22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固定座的安装,安装好后,第一抵接部21的第一凸起211可用于与外部壳体抵接,有利于保证固定座与外部壳体良好的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25与容置空间1贯通。如图5和图7所示,支撑件2所形成的环形结构沿第一方向L是贯通的,容置空间1也位于第一方向L上,从而空腔25与容置空间1连通。请参阅图5和图7,连接件3包括第三抵接部31和第四抵接部32,其中,第三抵接部31连接两个支撑件2的第二抵接部22,第四抵接部32连接两个支撑件2。具体的,请参阅图7,第四抵接部32与两个支撑件2可以是直接的相连,即第四抵接部32直接连接在支撑件2的至少一个部分;请参阅图5,第四抵接部32与两个支撑件2也可以是间接的相连,即通过不属于支撑件2和第四抵接部32的其他部件相连。第四抵接部32与第三抵接部31相对设置在容置空间1的两侧,如图5和图7所示,第四抵接部32与第三抵接部31相对设置在容置空间1的前后两侧。第四抵接部32远离第三抵接部31的表面设有第二凸起321。通过在连接件3的第四抵接部32设置第二凸起321,在固定座安装到外部壳体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辅助壳体与固定座紧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连接件3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3连接第三抵接部31和第四抵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23位于空腔25和容置空间1的同一侧。换言之,对于贯通的空腔25和容置空间1所共同形成的区域,第二连接部24位于该区域的一侧,第三连接部33位于该区域的相对的另一侧,亦即,第一间隙与第三连接部33位于空腔25和容置空间1的相对侧。具体的,在图6所示的方位中,第一间隙T1位于空腔25和容置空间的上侧,第三连接部位于容置空间的下侧。请参阅图5,在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受到外部压力作用时,固定座在图5所示的方位的下侧由第一连接部23和第三连接部3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下端相对距离不会发生变化;而上侧设置了第一间隙,因此在外部压力作用时,第一抵接部21的上侧会与第二连接部24一起在压力作用下靠近第二抵接部22,使得第一间隙被封闭,第二连接部24与第二抵接部22抵接。第四抵接部32两端与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抵接部21均可以间隔,则第四抵接部32通过第三连接部33和第三抵接部31与支撑件2连接,换言之,第四抵接部32与支撑件2可以间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三连接部33的两端与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连接部23的两端也可以间隔,即第三连接部33通过第三抵接部31与支撑件2间接相连。第四抵接部32与第一抵接部21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一连接部23之间的间隔可与安装槽221连通为一体,从而便于导针插入安装槽221。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三连接部33还可以这样设置:第三连接部33的一端连接第四抵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的另一端为靠近第三抵接部31的第一自由端331,第一自由端331与第三抵接部3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T2(如图9所示)。第三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24位于空腔25和容置空间1的同一侧,换言之,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位于空腔25和容置空间1的同一侧。具体的,在图9所示的方位中,第一连接部23位于容置空间和空腔的上侧,第二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33位于空腔的下侧,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T2均位于空腔靠近下侧的位置。请参阅图9,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在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承受外部压力时,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上侧由于通过第一连接部23固定相连,因此,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上侧相对距离不会发生变化;而下侧设置了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T2,因此在外部压力作用下,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下侧的距离会缩短,同时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三抵接部31之间的距离也会缩短。请参阅图7,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的,第一间隙沿空腔25与容置空间1的贯通方向,即第一方向L延伸,第二间隙沿第一方向L延伸。使得在外力作用下,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T2能够同步减小。第四抵接部32连接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抵接部21,即,第四抵接部32的端部与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抵接部21直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自由端设有第二延伸件5,第二延伸件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件4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请参阅图9,第二延伸件5与第四抵接部32位于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换言之,第二延伸件5与第三抵接部31之间的距离T2远小于第二延伸件5与第一抵接部21之间的距离D。例如,T2/D小于1/5。具体的,第二延伸件5设置为大致的平板状结构,第三抵接部31设置为大致的平板状结构,且第二延伸件5的靠近第三抵接部31的表面与第三抵接部31的靠近第二延伸件5的表面大致平行。例如,可使第二延伸件5的靠近第三抵接部31的表面与第三抵接部31的靠近第二延伸件5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0°。在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受到外力作用下,第二延伸件5与第三抵接部31抵接,通过设置第二延伸件5与第三抵接部31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接触较为稳定,进而使第三连接部33与第三抵接部3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三抵接部31远离容置空间1的表面和第二抵接部22远离空腔25的表面共面,则在工作状态中,第三抵接部31和第二抵接部22可以同时抵接于一个外部平面,从而同时承受外部施加的压力,可以保持同步的变形。这使得固定座在第二抵接部22一侧具有较大的受力范围。请参阅图9,第三抵接部31上的第二凸起321远离第四抵接部32的表面与第一抵接部21上第一凸起211远离第一抵接部21的表面共面。换言之,第一凸起211的远离第一抵接部21的部分,与第二凸起321远离第四抵接部32的部分共同确定一个平面A,使得工作状态中,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321可以同时抵接于一个外部平面,从而同时承受外部施加的抵接力。这使得固定座在第一抵接部21一侧具有较大的受力范围。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第二连接部2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部242和第二子部243。其中,第一子部242的一端连接第一抵接部21,第一子部242的另一端形成第一端245,即:第一延伸件4设置于第一子部242的端部。第二子部243的一端连接第一抵接部21,第二子部243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自由端244,第二自由端244与连接件3靠近并形成第三间隙T3(如图11所示)。第一间隙T1和第三间隙T3的延伸方向相同,换言之,第一间隙T1与第三间隙T3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同步减小。连接件3连接两个支撑件2的第二抵接部22,具体的,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时,第一端245与第二抵接部22抵接,从而封闭第一间隙T1,第一子部242起到支撑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的作用;同时,第二自由端244与连接件3抵接,从而封闭第三间隙T3,第二子部243起到支撑连接件3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二自由端244设有第三延伸件6,第三延伸件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件4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第三延伸件6与第一抵接部21位于空腔25的相对两侧,第三延伸件6与连接件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T3。具体的,第三延伸件6设置为大致的平板状结构,连接件3设置为大致的平板状结构,且,第三延伸件6的板面所在的平面与连接件3的板面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例如,可使第三延伸件6的板面所在的平面与连接件3的板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0°。在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受到外力作用下,第三延伸件6与连接件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从而第三延伸件6与连接件3之间的抵靠相对稳定,进而使第二子部243与连接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第二连接部24位于容置空间1与空腔25之间,即: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连接部23分别设置于固定座的两端。在图11所示的方位中,两个支撑件2的第一连接部23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上端和下端,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子部242和第二子部243相对第一连接部23更靠近固定座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此时,容置空间1和空腔25的交界处被第二连接部24部分地阻挡。具体的,在图10所示的方位中,第一子部242位于容置空间1上部与空腔25上部的交界处,第二子部243位于容置空间1下部与空腔25下部的交界处。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的各个实施例中,支撑件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基本为矩形环状结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形状还可以具有其他形式。例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支撑件在侧视图上基本呈椭圆环状,第一延伸件4设置于支撑件2的第一端245,第一延伸件4可基本为平板状。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第二端222对第一延伸件4作用的抵接力的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一延伸件4的板面方向,第一延伸件4用于阻止第二端222与第一端245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支撑件2在侧视图上基本呈多边形环状,第一延伸件4设置于支撑件2的第一端245,第一延伸件4可基本为平板状。第一延伸件4与第二端222抵接,第二端222也基本呈平板状,且第一延伸件4的靠近第二端222的表面与第二端222的靠近第一延伸件4的表面基本平行。第二端222对第一延伸件4作用的抵接力的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一延伸件4的板面方向,第一延伸件4用于阻止第二端222与第一端245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置。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安装槽设置于第二抵接部上,换言之,安装槽与第一延伸件位于空腔的同一侧。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14,安装槽2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抵接部21上,第一延伸件4靠近第二抵接部设置,第一抵接部21与第二抵接部位于空腔25的相对侧,换言之,安装槽221可以与第一延伸件4位于空腔25的相对侧。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抵接部22上。
总之,支撑件2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变化。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任意组合或变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针的固定座可以应用于光纤连接公头中,以固定光纤连接公头中的导针。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公头可以是具有导针的光模块,光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光模块上设置有用于与光纤连接器连接以接收或发送光信号的接口,当这样的接口中设置有导针时,即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针固定座固定导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公头也可以是光纤连接器,即光纤跳线的公头。总之,只要在光纤连接中具有导针的一端部件,均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公头。与之对应的,在光纤连接中具有导针孔的一端部件,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母头。
以下以具有导针的光模块为例,对光纤连接公头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7及图18,光纤连接公头包括壳体600、连接座500以及上述的固定座100。
请参阅图17及图18,壳体600上可形成用于安装连接座500以及固定座100的安装腔。请参阅图19,壳体600包括第一定位面602。
请参阅图16,连接座500设有第二定位面501,第二定位面501上凸设有导针和凸出部502。请参阅图16,第二定位面501与第一定位面602相对设置。
固定座100位于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之间,且固定座100一端与第一定位面602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面501抵接。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共同对固定座作用外力,固定座100的第一端245上设置的第一延伸件4和固定座100的第二端222抵紧。如图16,第二端222对第一延伸件4作用的抵接力的方向基本垂直于平板结构的第一延伸件4的板面方向,第一延伸件4阻止第一端245和第二端222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位移,从而防止支撑件2的第一端245和第二端222产生错位,防止支撑件2产生形变,进而使第一定位面602与第二定位面501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二抵接部22上的安装槽221与导针503卡接,请参阅图16,凸出部502位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间中。
具体的,请参阅图19,第一定位面602与第一抵接部的第一凸起抵接,即第一定位面602与第一凸起相接触且接触处存在接触压力。第二定位面501与第二抵接部抵接,即第二定位面501与第二抵接部相接触且接触处存在接触压力。具体的,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为可以大致的平面结构。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相对设置,是指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大致平行且位置相对应,从而能够在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固定座100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19,固定座100安装在光纤连接公头中时,第一抵接部上的第一凸起与第一定位面602接触且存在接触压力,即第一凸起与第一定位面602之间存在作用方向垂直于第一定位面602的压力。第二抵接部与第二定位面501之间接触且存在接触压力,即第二抵接部与第二定位面501之间存在作用方向垂直于第二定位面501的压力。那么可知,固定座100在未安装于光纤连接公头中的状态下,即固定座100的第一抵接部21和第二抵接部22未受到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的接触压力的情况下,第一凸起远离第一抵接部的表面与第二抵接部远离第一抵接部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沿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的距离所在的直线方向,即L1方向,固定座100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存在过盈量,换言之,在L1方向上,固定座100两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之间的距离,使得在将固定座100安装于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1之间时,固定座100沿该方向被压缩微小的量,从而产生接触压力。
由于设置了第一间隙,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作用压力,使固定座100的材料发生弹性形变,第一间隙在压力的作用下缩小,使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之间的距离被缩小,从而便于将固定座100安装到第一定位面602与第二定位面501之间。而第一凸起的设置,又有利于保证压缩后的固定座依然可以与第一定位面602和第二定位面502保持良好的接触。
具体的,第一定位面602这样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凸设有第一定位部601,第一定位面602即为第一定位部601的与第二定位面501相对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座与光纤连接公头的壳体之间的抵接,既可以是直接抵接,又可以是间接抵接。例如,请参阅图19,当光纤连接公头为光模块时,固定座100可以直接抵接于光模块的壳体600上设置的第一定位部60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当光纤连接公头为MTP光纤连接器的公头时,固定座上则可以抵接于MTP光纤连接器的公头中的弹簧上,再通过弹簧与MTP光纤连接器的壳体抵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17及图18,光模块还包括MTP适配器700。MTP适配器700装配于安装腔中。
请参阅图17及图18,MTP适配器700可设置为中空结构,MTP适配器700的中空结构部分包括第一插接腔701和与第一插接腔701连通的第二插接腔702。第一插接腔701用于与母头插接,第二插接腔702与连接座500连接。MTP适配器700的外表面凸设有定位框703,安装腔内壁设有与定位框703适配的第一定位槽603。
请参阅图19,连接座500一端插接到第二插接腔中,连接座500位于第二插接腔中的一端的端面为光基准面504,光基准面504与第二插接腔和第一插接腔701的交界面大致平齐。具体的,第一插接腔701和第二插接腔形成台阶结构,连接座500插接到第二插接腔中时,连接座500的光基准面504与台阶结构的台阶面704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MTP适配器700、连接座500和固定座100按上述方式连接成一体后,装配于壳体600的安装腔中。装配好后,MTP适配器700的第一插接腔701用于与母头800插接。
请参阅图20,母头800与带有导针的光模块插接时,母头800上的导针孔与导针插接,母头800的插芯801抵接在光基准面504上。母头800中设置有弹簧,母头800与光模块插接时,弹簧产生冲击力,并通过插芯801传递给光基准面504,然后通过连接座500传递给固定座100。多次插拔时,固定座100多次承受插拔产生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座100包括基本呈环状结构的支撑件,且支撑件的第一端设置了第一延伸件,从而有助于避免第一端和第二端产生封口结构错位,进而避免固定座100变形。使得在多次冲击作用下,固定座依然可以与光模块壳体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有利于延长光模块的寿命,减少信号传输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所述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每个所述支撑件基本呈环状并围合形成中空的空腔,所述支撑件沿环向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支撑件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针的安装槽;
第一延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端抵接,并用于阻止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产生垂直于抵接力方向的相对位移;
连接件,连接所述两个支撑件并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邻;
所述第一延伸件与所述第二端具有形成第一间隙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抵接并封闭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空腔相对两侧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另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延伸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空腔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抵接部的表面设有第一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三抵接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
第四抵接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三抵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两侧;
其中,所述空腔与所述容置空间贯通;所述第四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三抵接部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抵接部和所述第四抵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空腔和所述容置空间的同一侧,所述第四抵接部与两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均间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抵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三抵接部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四抵接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空腔和所述容置空间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延伸方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设有第二延伸件,所述第二延伸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延伸件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
所述第二延伸件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延伸件与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接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空腔的表面共面,和/或,所述第二凸起远离所述第四抵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表面共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子部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子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子部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自由端;其中,所述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连接件靠近并形成第三间隙;
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的延伸方向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设有第三延伸件,所述第三延伸件与第一延伸件的延伸方向基本相同,所述第三延伸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空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延伸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间隙。
11.一种光纤连接公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连接座以及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座;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定位面;
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上凸设有所述导针和凸出部;
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相对设置;
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所述固定座的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导针卡接,所述凸出部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CN202011171224.0A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Active CN112327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1224.0A CN112327422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1224.0A CN112327422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7422A CN112327422A (zh) 2021-02-05
CN112327422B true CN112327422B (zh) 2022-04-08

Family

ID=74297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1224.0A Active CN112327422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7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9711B (zh) * 2021-04-20 2023-03-24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mpo型光纤连接器
CN113341508B (zh) * 2021-05-14 2022-07-12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口组件及光模块
CN115407464A (zh) * 2021-05-27 202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引擎组件、光互连系统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653A (zh) * 2005-11-02 2009-01-14 斯特拉托斯国际公司 牢固的mt-mt连接器
CN107615123A (zh) * 2015-05-29 2018-01-19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具有可改变阴阳构型的光学纤维连接器
US10133009B1 (en) * 2018-03-19 2018-11-20 Gloriole Electroptic Technology Corp. Fiber optic adap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1541A (ja) * 1998-06-29 2000-03-21 Yazaki Corp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US6767141B1 (en) * 2000-12-04 2004-07-27 Optical Communication Products, Inc. Optical interface unit
US7077576B2 (en) * 2003-09-30 2006-07-1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connection for applying axial biasing force to multifiber ferrule
WO2016149309A1 (en) * 2015-03-16 2016-09-22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Tunable mpo connector
US20170038537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MPOwer Connector
TWM568544U (zh) * 2018-06-27 2018-10-11 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re tube remov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653A (zh) * 2005-11-02 2009-01-14 斯特拉托斯国际公司 牢固的mt-mt连接器
CN107615123A (zh) * 2015-05-29 2018-01-19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具有可改变阴阳构型的光学纤维连接器
US10133009B1 (en) * 2018-03-19 2018-11-20 Gloriole Electroptic Technology Corp. Fiber optic adap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7422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27422B (zh) 一种导针的固定座及光纤连接公头
CN101346653B (zh) 光纤连接器
US6568861B2 (en) Fiber optic adapter
US9335487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US798836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6533468B2 (en) Universal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and basic plugs thereof
US9977194B2 (en)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thermal expansion compensation
EP1486808B1 (en) Receptacle for optical fibre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EP2987013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4095834A (ja) 光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レセプタクルハウジング、光コネクタアダプタ、アダプタハウジング
KR20090032149A (ko) 광섬유 커넥터용 내부 하우징
JP2012037652A (ja) 光コネクタ、取り外し治具、及び光コネクタの取り外し構造
KR20120097399A (ko) 푸시-풀 상호 연결 시스템
CN112882162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US643572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n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an optical component
US6464406B1 (en) Universal adapter
JP4932303B2 (ja) 光通信用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16350A (ja) 光ケーブル用アダプタ又はレセプタクル
JP2001525558A (ja) 光学的なコネクタ系
US20100247057A1 (en) Plug housing and plug apparatus
CN109149250B (zh) 一种板间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113467002A (zh) 一种光模块结构中的mt插芯的高容差固定结构
US6287019B1 (en) Optical connector
JP3986073B2 (ja) 光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CN220381319U (zh) 光纤适配器模组以及光纤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