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6274A - 留置型导尿管 - Google Patents
留置型导尿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16274A CN112316274A CN202011215633.6A CN202011215633A CN112316274A CN 112316274 A CN112316274 A CN 112316274A CN 202011215633 A CN202011215633 A CN 202011215633A CN 112316274 A CN112316274 A CN 112316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ube
- umbrella
- outer tube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1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ng-term hygiene care, e.g. urethral or indwelling catheters to prevent infe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61M25/04—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in the body, e.g. expansib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78—Urinary tract
- A61M2210/1085—Bladd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包括外管、内管,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使用时内管的前端与伞状部件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排出,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并快速排出;采用独特的固定结构保证导尿管的稳定就位,同时提高排尿的彻底性,减小尿液残留,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导尿管。
背景技术
在心脑血管、脊髓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后,或者是昏迷、截瘫、手术等治疗过程后,患者多伴有排尿方面的障碍,此时需要使用导尿管辅助排出膀胱的尿液;当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导尿管时,内置型或者留置型导尿管则是更好的选择;留置型导尿管的一端伸至膀胱中,另一端从尿道伸出;位于膀胱中的一端通过置于膀胱内的膨胀气囊保持就位,尿液从导尿管流经排出。
但是目前的留置型导尿管存在诸多缺陷:由于前端设置可膨胀的气囊,致使导尿管前端尺寸较大,在插入、拔出导尿管时引起强烈的不适感;在使用留置导尿管时,膨胀气囊呈膨胀充气状态,与膀胱内壁产生较大接触面积,致使患者感受到较强的不适感;导尿管位于膀胱中的部分质量较大,使用过程中对膀胱产生压迫,容易产生憋尿感;使用过程中膀胱底部容易产生尿液占留,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因此传统的留置导尿管存在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留置型导尿管,采用独特的固定结构保证导尿管的稳定就位,同时提高排尿的彻底性,减小尿液残留,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
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内管构成第一引流通道,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构成第二引流通道;
在内管、外管之间设置限位固定部件,所述内管能够在限位固定部件允许的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相对于外管往复窜动;
所述内管的后端从外管的后端伸出,内管后端伸出外管的部分形成操作部;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体内固定装置;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弹性条与内管前端连接固定的区域形成调节部;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连结膜的后端边缘与内管前端的管壁相连;在没有约束时,所述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弹性条之间的连结膜与内管前端形成漏斗结构;
导尿管在封存时:所述调节部完全隐藏在外管中,弹性条在外管的约束下保持形变拉直状态,弹性条相互靠近收拢并存储弹性势能,连结膜弯曲折叠收纳,整个伞状部件呈收拢状态收纳在外管中;
导尿管在插入时:外管的前端从尿道进入膀胱中,之后通过操作部将内管向外管的前端推动,促使伞状部件从外管露出;随着弹性条脱离外管的约束,弹性条恢复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随着内管的继续移动,伞状部件逐渐张开;通过操作部推动内管相对于外管窜动直至外管、外管之间通过限位固定部件相对固定,此时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保持在膀胱中;此时导尿管插入完成;
导尿管在使用时: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稳定在膀胱中,内管的前端与伞状部件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结构、第一引流通道快速排出;外管的前端贴近膀胱底部,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使得残留的尿液从第二引流通道快速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前”、“后”是为了方便表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进入体内或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前端,在体外或距离患者身体较远的一端为后端;该表述仅为了方便表述、理解,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2.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内管、外管之间形成近似环筒形的通道,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隙较小,尿液很容易在通道的横截面上填充满,此时容易形成虹吸效应,从而方便尿液的排出。
3.限位固定部件可以有多种常见结构,比如在内管的外管壁设置一个弹性凸起,在外管的内管壁对应的设置两个限位卡槽;弹性凸起能够在两个限位卡槽之间自由移动,实现内管、外管的相对运动;当弹性凸起正对限位卡槽时,两者相互配合锁紧,又能够保证内管、外管的相对固定;又比如内管、外管上设置配对的磁力条,磁力条相互远离时内管、外管能够相对窜动;当磁力条相对时内管、外管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4.限位固定部件的各种常见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对内管、外管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既使得内管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向前、向后位移,又使得内管在运动至最前端或最后端时,被限位固定部件锁紧,实现内管、外管相对位置的固定”即可,其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上述举例的特定结构。
5.内管、外管的后端可以与不同的储尿装置连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行动能力可以搭配连接如储尿袋、储尿瓶或固定尿液收集装置等;此时内管、外管的后端可以对应的设置与储尿装置匹配的连接头。
6.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形成调节部,弹性条位于调节部的部分与内管保持固定连接,无论伞状部件处于收拢还是张开状态,该部分与内管始终保持相对固定。
7.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在不被约束的状态下,以伞状部件的轴线为中心线,各弹性条成向外扩散的趋势,各弹性条与中心线的夹角较大;同时各弹性条保持一定的弯曲程度。
8.形变拉直状态:当弹性条被约束收拢在细长的外管中时,各弹性条被迫向中心线收拢,此时发生弹性形变;与不被约束时的形态相比,收拢在外管中的弹性条相对平直,因此称作“形变拉直”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条的前端向伞状部件的中心线弯曲形成回弧;该回弧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弹性条的前端与膀胱壁接触,从而减轻导尿管插入过程中的不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外壁的弹性凸块、设置在外管内壁的限位凹槽;弹性凸块设置在两个限位凹槽之间;内管、外管相对窜动时弹性凸块与外管内壁保持压迫状态;当弹性凸块正对限位凹槽时,所述弹性凸块弹起并卡入限位凹槽,此时内管、外管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在所述内管的前端外缘设置有多孔弹性材料做成的回吸凸块;当内管的前端位于外管中时,回吸凸块与外管内壁保持压迫形变状态;当内管的前端从外管中露出时回吸凸块从外管弹出并恢复原状;相邻回吸凸块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空隙,同时弹出的回吸凸块与外管的前端贴近也形成具有虹吸效应的引流空隙;该结构能够将第二引流通道的长度延长至外管的前端外缘,从而提高对残留尿液的吸收、排出,有效减小尿液残留;更重要的是位于膀胱底部的尿液是由于虹吸效应被引流排出,该引流通道口径很小,能够避免柔软的膀胱内壁组织被管端吸着,从而降低膀胱底部内壁组织的不适、红肿及可能的感染;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恢复原状的回吸凸块形成的外径不小于外管前端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的后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外管的内径;该结构能够限制内管、外管的相对窜动范围,同时避免内管过度伸入体内,有效保证安全;在弹性凸块、限位凹槽的组合之外多一层安全保障;同时限位圈、外管管端之间形成虹吸通道,既能够加速尿液排出,又能够阻止外部细菌从其中进入体内,有效保证导尿管的卫生、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后端的内径小于内管前端的内径,内管后端因内径缩小形成虹吸通道;该结构能够提高尿液排出速度。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新颖、设计独特的导尿管结构,省去了弹性囊结构,使得导尿管的前端尺寸与外管的管径相同,有效缩小导尿管的前端尺寸,从而在导尿管插入、拔出的过程中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使用体验;本发明使用伞状部件做体内固定装置,有效减小与膀胱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导尿管在体内时的不适感;由于没有了充气的弹性囊结构,患者不会感到膀胱充胀,憋尿感降低,使用体验更舒适;本发明采用了独特的体内固定装置,在导尿管的插入、固定时只需将内管向内推动一定距离即可完成固定,操作也更加简单、方便,无需如传统导尿管需要对弹性囊进行充放气操作;整体操作上更友好,降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更重要的是本导尿管具有两个引流通道,体内产生的尿液既能够通过第一引流通道快速排出,同时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也能够从第二引流通道通过虹吸效应及时排出,有效避免尿液残留,既能够减轻患者的憋尿感,又能够避免细菌在膀胱底部滋生造成尿路炎症及感染;同时,随着膀胱底部的尿液排出,用户体验也更舒适;本发明的结构更简洁、整体重量更轻,在患者携带导尿管活动时,导尿管对患者膀胱处的压力减小,从而进一步降低不适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导尿管封存收纳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导尿管使用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导尿管前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导尿管后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涉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至图4,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包括外管1、内管2,所述外管1的后端与储尿袋3连通,所述外管1的前端能够插入体内;所述内管2置于外管1内部;所述内管2构成第一引流通道t1,内管2、外管1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构成第二引流通道t2;
在内管2、外管1之间设置限位固定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2外壁的弹性凸块41、设置在外管1内壁的限位凹槽42;弹性凸块41设置在两个限位凹槽42之间;内管2、外管1相对窜动时弹性凸块41与外管1内壁保持压迫状态;当弹性凸块41正对限位凹槽42时,所述弹性凸块41弹起并卡入限位凹槽42,此时内管2、外管1相对固定;该限位固定部件使得所述内管2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沿外管1的轴线、相对于外管1往复窜动;需要指出的是,图1、2为导尿管的截面图,弹性凸块41仅分布在内管外壁的部分区域,并非将整个第二引流通道t2堵死,为了更清晰的展示弹性凸块41、限位凹槽42的关系,选取了图1、2截面图;实际上尿液能够从弹性凸块之间流过;
所述内管2的后端从外管1的后端伸出并与储尿袋3连通,内管2后端伸出外管1的部分形成操作部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的后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限位圈22,限位圈22的外径大于外管1的内径;
在所述内管2的前端设置体内固定装置;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2、外管1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5,所述伞状部件5包括弹性条51、连结膜52;
所述弹性条51的后端与内管2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5的骨架;弹性条51与内管2前端连接固定的区域形成调节部53;所述连结膜52包裹弹性条51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51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5的伞面;连结膜52的后端边缘与内管2前端的管壁相连;在没有约束时,所述伞状部件5呈张开状态,弹性条51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该弯曲形态与人体膀胱内壁的形状相适应;弹性条51之间的连结膜52与内管2前端形成漏斗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导尿管的使用体验及稳定性,对外管1的前端进行特殊的处理:所述外管1前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弹性条51匹配的滑槽,用以提高伞状部件5张开过程中的平稳性;外管1前端的外壁则做圆角处理,以减轻插入、拔出时对膀胱组织的伤害。
导尿管在封存时:如图1所示,弹性凸块41与靠近外管1后端的限位凹槽42匹配卡入,此时内管2、外管1相对固定,所述调节部53完全隐藏在外管1中,弹性条51在外管1的约束下保持形变拉直状态,弹性条51相互靠近收拢并存储弹性势能,连结膜52弯曲折叠收纳,整个伞状部件5呈收拢状态收纳在外管1中。
导尿管在插入时:外管1的前端从尿道进入膀胱中;之后固定住外管1的后端,通过推动操作部21使弹性凸块41离开限位凹槽42,促使内管2向外管1的前端移动,促使伞状部件5从外管1露出;随着弹性条51脱离外管1的约束,弹性条51恢复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随着内管2的继续移动,伞状部件5逐渐张开;通过操作部21推动内管2相对于外管1窜动直至弹性凸块41与另一远离外管1前端的限位凹槽42匹配卡入,此时外管1、外管1之间再次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管2的后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限位圈22,限位圈22的外径大于外管1的内径;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限制内管2、外管1的相对窜动范围,避免内管2过度伸入体内,有效保证安全;
此时伞状部件5呈完全张开状态保持在膀胱中,张开的伞状部件5仅较小面积与膀胱内壁接触;此时导尿管插入完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伞状部件5露出、张开过程中对膀胱内壁的刺激,采用如下设计:使弹性条51的前端向伞状部件5的中心线弯曲形成回弧结构511;该回弧结构511能够有效避免弹性条51的前端与膀胱壁接触,从而减轻导尿管插入过程中的不适感。
导尿管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2、外管1的前端相对固定的稳定在膀胱中,此时内管2的前端与伞状部件5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结构、第一引流通道t1快速排出;外管1的前端贴近膀胱底部,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1、内管2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使得残留的尿液从第二引流通道t2快速排出。
本发明中的导尿管具有两个引流通道,体内产生的尿液既能够通过第一引流通道t1快速排出,同时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也能够从第二引流通道t2通过虹吸效应及时排出,有效避免尿液残留,既能够减轻患者的憋尿感,又能够避免细菌在膀胱底部滋生造成尿路炎症及感染;同时,随着膀胱底部的尿液排出,用户体验也更舒适。
为了进一步提高排尿的彻底程度,避免尿液残留,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管2的前端外缘还设置有多孔弹性材料做成的回吸凸块6;如图1、3所示,当内管2的前端位于外管1中时,回吸凸块6与外管1内壁保持压迫形变状态;当内管2的前端从外管1中露出时回吸凸块6从外管1弹出并恢复原状,恢复原状的回吸凸块6形成的外径不小于外管1前端的外径;相邻回吸凸块6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空隙,同时弹出的回吸凸块6与外管1的前端贴近也形成具有虹吸效应的引流空隙t21,这部分引流空隙与第二引流通道t2连通,从而将第二引流通道t2的长度延长至外管1的前端外缘,当膀胱底部残留尿液时,尿液能够从回吸凸块6之间、回吸凸块6与外管1前端之间的引流空隙中被虹吸,从而提高对残留尿液的吸收、排出,有效减小尿液残留;更重要的是位于膀胱底部的尿液是由于虹吸效应被引流排出,回吸凸块6形成的引流空隙尺寸很小,能够避免柔软的膀胱内壁组织被管端吸着,从而降低膀胱底部内壁组织的不适、红肿及可能的感染;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进一步的提高排尿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内管2后端的内径小于内管2前端的内径,内管2后端因内径缩小形成虹吸通道t11;即第一引流通道t1的后端能够产生虹吸效应,配合第二引流通道t2的前端同样能够产生虹吸效应,整个导尿管能够大大提高排尿速度;此外,内管2后端翻折形成的限位圈22与外管1管端之间形成虹吸通路t22,既能够加速尿液排出,又能够阻止外部细菌从其中进入体内,能够进一步保证导尿管的卫生、安全。
此外,对本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上述“前”、“后”是为了方便表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进入体内或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前端,在体外或距离患者身体较远的一端为后端;该表述仅为了方便表述、理解,并不用于具体限定。
2.限位固定部件可以有多种常见结构,比如内管2、外管1上设置配对的磁力条,磁力条相互远离时内管2、外管1能够相对窜动;当磁力条相对时内管2、外管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限位固定部件的各种常见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对内管2、外管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既使得内管2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外管1的轴线向前、向后位移,又使得内管2在运动至最前端或最后端时,被限位固定部件锁紧,实现内管2、外管1相对位置的固定”即可,其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上述举例的特定结构。
3.内管2、外管1的后端可以与多种储尿装置连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及行动能力可以搭配连接如储尿袋3、储尿瓶或固定尿液收集装置等;此时内管2、外管1的后端可以对应的设置与储尿装置匹配的连接头。
4.弹性条51的后端与内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形成调节部53,弹性条51位于调节部53的部分与内管2保持固定连接,无论伞状部件5处于收拢还是张开状态,该部分与内管2始终保持相对固定;从而确保实现弹性条51的定向弯曲,以此提高伞状部件5的功能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内管构成第一引流通道,内管、外管的管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虹吸管道,构成第二引流通道;
在内管、外管之间设置限位固定部件,所述内管能够在限位固定部件允许的范围内沿外管的轴线、相对于外管往复窜动;
所述内管的后端从外管的后端伸出,内管后端伸出外管的部分形成操作部;在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体内固定装置;通过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保持在膀胱中;
所述体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张开、收拢的伞状部件,所述伞状部件包括弹性条、连结膜;所述弹性条的后端与内管的前端连接固定,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骨架;弹性条与内管前端连接固定的区域形成调节部;所述连结膜包裹弹性条并连接在相邻弹性条之间,用以形成伞状部件的伞面;连结膜的后端边缘与内管前端的管壁相连;在没有约束时,所述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弹性条呈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弹性条之间的连结膜与内管前端形成漏斗结构;
导尿管在封存时:所述调节部完全隐藏在外管中,弹性条在外管的约束下保持形变拉直状态,弹性条相互靠近收拢并存储弹性势能,连结膜弯曲折叠收纳,整个伞状部件呈收拢状态收纳在外管中;
导尿管在插入时:外管的前端从尿道进入膀胱中,之后通过操作部将内管向外管的前端推动,促使伞状部件从外管露出;随着弹性条脱离外管的约束,弹性条恢复向外扩散的弯曲形态,随着内管的继续移动,伞状部件逐渐张开;通过操作部推动内管相对于外管窜动直至外管、外管之间通过限位固定部件相对固定,此时伞状部件呈张开状态保持在膀胱中;此时导尿管插入完成;
导尿管在使用时:体内固定装置将内管、外管的前端相对固定的稳定在膀胱中,内管的前端与伞状部件固定连接形成漏斗结构,膀胱中的尿液依次通过漏斗结构、第一引流通道快速排出;外管的前端贴近膀胱底部,残留在膀胱底部的尿液从外管、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渗流并形成虹吸效应,使得残留的尿液从第二引流通道快速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的前端向伞状部件的中心线弯曲形成回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外壁的弹性凸块、设置在外管内壁的限位凹槽;弹性凸块设置在两个限位凹槽之间;内管、外管相对窜动时弹性凸块与外管内壁保持压迫状态;当弹性凸块正对限位凹槽时,所述弹性凸块弹起并卡入限位凹槽,此时内管、外管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的前端外缘设置有多孔弹性材料做成的回吸凸块;当内管的前端位于外管中时,回吸凸块与外管内壁保持压迫形变状态;当内管的前端从外管中露出时回吸凸块从外管弹出并恢复原状;相邻回吸凸块之间的空隙形成引流空隙,同时弹出的回吸凸块与外管的前端贴近也形成具有虹吸效应的引流空隙,从而将第二引流通道的长度延长至外管的前端外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恢复原状的回吸凸块形成的外径不小于外管前端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后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外管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留置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后端的内径小于内管前端的内径,内管后端因内径缩小形成虹吸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5633.6A CN112316274B (zh) | 2020-11-04 | 2020-11-04 | 留置型导尿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5633.6A CN112316274B (zh) | 2020-11-04 | 2020-11-04 | 留置型导尿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6274A true CN112316274A (zh) | 2021-02-05 |
CN112316274B CN112316274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7432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15633.6A Active CN112316274B (zh) | 2020-11-04 | 2020-11-04 | 留置型导尿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1627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5597A (zh) * | 2021-12-01 | 2022-01-28 |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 一种防堵塞导尿管 |
WO2023066033A1 (zh) * | 2021-10-18 | 2023-04-27 | 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导尿装置及包括该导尿装置的导尿组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59776A1 (en) * | 1984-02-23 | 1985-10-30 | Unitika Ltd. | Bladder assist device |
CN109758660A (zh) * | 2019-02-28 | 2019-05-17 | 山东大学 | 一种男性内置隐藏式导尿管 |
CN110269963A (zh) * | 2019-07-22 | 2019-09-24 | 广州德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自主受控导尿装置 |
EP3679907A1 (de) * | 2019-01-11 | 2020-07-15 | Rudolf Heintel Gesellschaft m.b.H. | Vorlage für die anwendung bei einem harnkatheter für den mann |
CN111701092A (zh) * | 2020-07-10 | 2020-09-25 |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一种胸腔闭塞介入引流管 |
-
2020
- 2020-11-04 CN CN202011215633.6A patent/CN1123162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59776A1 (en) * | 1984-02-23 | 1985-10-30 | Unitika Ltd. | Bladder assist device |
EP3679907A1 (de) * | 2019-01-11 | 2020-07-15 | Rudolf Heintel Gesellschaft m.b.H. | Vorlage für die anwendung bei einem harnkatheter für den mann |
CN109758660A (zh) * | 2019-02-28 | 2019-05-17 | 山东大学 | 一种男性内置隐藏式导尿管 |
CN110269963A (zh) * | 2019-07-22 | 2019-09-24 | 广州德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自主受控导尿装置 |
CN111701092A (zh) * | 2020-07-10 | 2020-09-25 |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一种胸腔闭塞介入引流管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6033A1 (zh) * | 2021-10-18 | 2023-04-27 | 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导尿装置及包括该导尿装置的导尿组件 |
CN113975597A (zh) * | 2021-12-01 | 2022-01-28 |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 一种防堵塞导尿管 |
CN113975597B (zh) * | 2021-12-01 | 2023-09-22 |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 一种防堵塞导尿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6274B (zh) | 202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87731B2 (en) | Pessary device | |
JP4474410B2 (ja) | 治癒過程で使用する装置 | |
CN112316274B (zh) | 留置型导尿管 | |
US8758329B2 (en) | Liquid catheter, particularly a urinary catheter, method and delivery device | |
AU646868B2 (en) | Direct vision prostate balloon catheter | |
US6592560B2 (en) | Urine retention and collection devices for incontinent women | |
JP6312258B2 (ja) | 患者の直腸からの排泄物の経肛門的ドレナージ及び/又はカテーテル状エレメントを通じた流入液体の経肛門的適用のためのデバイス | |
US7662145B2 (en) | Partial-length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and method permitting selective urine discharge | |
US10182897B2 (en) |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device | |
WO2019007032A1 (zh) | 一种女性专用导尿管 | |
JP2014530678A (ja) | 便失禁を治療するための膣内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JP2003531645A (ja) | 自制式オストミー形成口 | |
KR20010006356A (ko) | 출산을 준비하게 하여 이를 촉진시키는 장치 및 준비 체조 | |
CA2656626A1 (en) | Shunt apparatus for treating obesity by extracting food | |
US9486301B2 (en) | Artificial urinary sphincter system having a cuff with an inflatable balloon attached to a frame | |
US20220071789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trans-anal drainage of stool from the rectum of a patient and/or for the trans-anal application of inflowing liquid through a catheter-like element | |
JP2015165977A (ja) | 便失禁のための膣内デバイス | |
CN104758097B (zh) | 一种抗返流型输尿管支架 | |
CN109758660A (zh) | 一种男性内置隐藏式导尿管 | |
CN208611569U (zh) | 一种前列腺扩开导管及其装置 | |
JP2003180821A (ja) | 導尿カテーテル | |
CN210205560U (zh) | 一种男性内置隐藏式导尿管 | |
JP2014531251A (ja) | 膀胱内に尿道を配置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失禁治療装置 | |
EP4322895B1 (en) | Catheter | |
CN215653300U (zh) | 顺行尿道造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2 Address after: 412000 room 403-404, building 4, Jincheng Huayi Health Industrial Park, Hetang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hualink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50-1306, Xincheng Jinjun phase 2, Chengnan street,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n Shujua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