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3599A -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3599A
CN112313599A CN201980040905.2A CN201980040905A CN112313599A CN 112313599 A CN112313599 A CN 112313599A CN 201980040905 A CN201980040905 A CN 201980040905A CN 112313599 A CN112313599 A CN 112313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point
movable platform
position information
user
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0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3599B (zh
Inventor
贾向华
闫光
王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13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3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ircraf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1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094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involving pointing a payload, e.g. camera, weapon, sensor, towards a fixed or moving targ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30/00Means for producing lift; Empennag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4U30/20Rotors; Roto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S401);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S402);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S403)。这样,提升了可移动平台作业控制的便捷度。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可移动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在农业、测绘、侦查等应用领域中,涉及使用可移动平台在作业区域中执行作业任务的场景,例如喷洒农药、采集影像、采集土壤样本、侦测火源等等。这些作业区域往往成不规则的形状,需要用户对该作业区域勘查之后,再手动控制可移动平台在这些不规则的作业区内运动,继而完成对该区域的作业。
然而,针对较大的不规则地块,人工控制可移动平台作业费时费力,操作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移动平台作业控制不够便捷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代码;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以用于实现: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并至少基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再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因此,用户通过对控制终端的操作来设置参考点对应的参考方向,可灵活规划可移动平台的作业区域,提高了控制可移动平台的作业便捷度,提升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作业规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作业区域规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作业区域内航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作业区域规划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平台的作业规划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了提升可移动平台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手动操控无人机的繁琐性,提升可移动凭条的使用便捷度,可以由用户定义可移动平台的航线轨迹。可移动平台可以沿着定义的航线移动并执行任务。该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两栖或者三栖可移动平台等等。也可以为具有一定的载人功能可移动平台,例如,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等等。
上述航线并不局限于被理解为空域的运动轨迹。可移动平台的实际应用场景不同,该航线可以被解释为地表运动轨迹,空域运动轨迹,水下运动轨迹,等等。
该可移动平台沿所述航线运动,还可以执行任务,例如喷洒农药、采集影像、采集土壤样本、侦测火源等等。以无人机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过场景为例,无人机可以沿航线运动,在航线覆盖的地块上执行喷洒农药,或者采集植被生长情况的任务。
该可移动平台可以接受与其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的指令,进行作业操作。该控制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遥控器,智能穿戴设备,VR控制设备等等。控制终端可以通过交互装置检测用户的操作,其中,交互装置可以是控制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对交互装置的操作,实现对可移动平台的控制;当用户想要控制可移动平台时,用户对控制终端的交互装置进行操作,控制终端通过该交互装置检测到用户的操作。该交互装置例如可以是控制终端的触摸显示屏、键盘、摇杆、波轮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触控屏还可以显示可移动平台运行时的参数,可以显示可移动平台拍摄的画面。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人机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本实施例以旋翼无人机为例进行说明。
无人机系统100可以包括无人机110、显示设备130和控制终端140。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110以无人飞行器为例,其可以包括动力系统150、控制系统160、机架和承载在机架上的云台120。无人机110可以与控制终端140和显示设备130进行无线通信。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也可以为无人车或无人船。
机架可以包括机身和脚架(也称为起落架)。机身可以包括中心架以及与中心架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机臂,一个或多个机臂呈辐射状从中心架延伸出。脚架与机身连接,用于在无人机110着陆时起支撑作用。
动力系统1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调速器(简称为电调)151、一个或多个螺旋桨153以及与一个或多个螺旋桨153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机152。其中电机152连接在电调151与螺旋桨153之间,电机152和螺旋桨153设置在无人机110的机臂上。电调151用于接收控制系统160产生的驱动信号,并根据驱动信号提供驱动电流给电机152,以控制电机152的转速。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电调151可以对应多个电机,也可以多个电调151分别对应一个电机152。电机152用于驱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为无人机110的飞行提供动力,该动力使得无人机110能够实现一个或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在某些实施例中,无人机110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旋转轴旋转。例如,上述旋转轴可以包括横滚轴(RolI)、偏航轴(Yaw)和俯仰轴(pitch)。应理解,电机152可以是直流电机,也可以交流电机。另外,电机152可以是无刷电机,也可以是有刷电机。
控制系统160可以包括控制器161和传感系统162。传感系统162用于测量无人机的姿态信息,即无人机110在空间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例如,三维位置、三维角度、三维速度、三维加速度和三维角速度等。传感系统162例如可以包括陀螺仪、超声传感器、电子罗盘、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视觉传感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气压计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控制器161用于控制无人机110的飞行或运行,例如,可以根据传感系统162测量的姿态信息控制无人机110的飞行或运行。应理解,控制器161可以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指令对无人机110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响应来自控制终端14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指令对无人机110进行控制。
云台120可以包括云台电机122。云台用于携带拍摄装置123。控制器161可以通过云台电机122控制云台120的运动。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云台120还可以包括云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云台电机122来控制云台120的运动。应理解,云台120可以独立于无人机110,也可以为无人机110的一部分。应理解,云台电机122可以是直流电机,也可以是交流电机。另外,云台电机122可以是无刷电机,也可以是有刷电机。还应理解,云台可以位于无人机的顶部,也可以位于无人机的底部。
拍摄装置123例如可以是照相机或摄像机等用于捕获图像的设备,拍摄装置123可以与飞行控制器通信,并在飞行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拍摄。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123至少包括感光元件,该感光元件例如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 lementary Metal Ox ide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或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可以理解,拍摄装置123也可直接固定于无人机110上,从而云台120可以省略。
显示设备130位于地面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无人机110进行通信,并且可以用于显示无人机110的姿态信息。另外,还可以在显示设备130上显示成像装置拍摄的图像。应理解,显示设备130可以是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在控制终端140中。
控制终端140位于无人机系统100的地面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无人机110进行通信,用于对无人机110进行远程操纵。
以无人机为农业无人机为例,如图2所示,无人机的脚架之间还搭载有储液箱170,该储液箱170用于存储药液或者水;而且机臂的末端还搭载有喷头180,储液箱170中的液体通过泵泵入至喷头180,由喷头180喷散出去。
另外,脚架上还可以搭载连续波雷达190,该连续波雷达190为旋转连续波雷达,该连续波雷达190可以用于测距,但不限于测距。其中,农业无人机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脚架,连续波雷达190搭载在其中一个脚架上。
应理解,上述对于无人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命名仅是出于标识的目的,并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限制。下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述无人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可移动平台。
图3为一种在矩形作业地块规划航线的示意图。首先,用户标记A1点和B1点的位置坐标,A1为矩形地块的一个角点,B1为矩形地块的另一个角点。再根据A1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A2点,根据B1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B2点。根据A2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A3点,根据B2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B3点。依次类推,根据An-1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An点,根据Bn-1点位置和作业间距确定Bn点确定An点和Bn点的位置坐标。
然而,在规划的航线中包括A1和B1连线,A2和B2的连线,……An和Bn的连线。每一所述连线互相平行。见图3中虚线所示,可移动平台执行飞行任务时,从A1点起飞,依次经过B1点,B2点,A2点,A3点,B3点,B4点,A4点……Bn-1点,An-1点,An点,Bn点。
可移动平台沿上述航线飞行,其轨迹呈往复“S”型。另外,可移动平台也具有一定的作业半径。随着可移动平台的移动,其已作业的区域逐步覆盖整个矩形作业地块。
在上述操作中,通过标记最初始的A1点和B1点,即可生成得到覆盖矩形地块的航线,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可移动平台在规则的矩形地块作业的便捷度。
然而,现实世界中,作业区域呈现多种可能的形状。用户可以在这些不规则的区域中确定最大的内切矩形区域,通过上述方案规划可使可移动平台自动作业的航线。中而除上述内切矩形区域之外的其他不规则区域,则由用户手动控制可移动平台作业。
例如,在一个三角型区域中,确定一个面积最大的内切的矩形区域,通过上述方案规划能够让可移动平台自动作业的航线。而对应三角形区域中除所述矩形地块以外的小区域,由于其包含了原三角形区域的边角,不便于被一个矩形区域描述,也就不便于规划能够让可移动平台自动作业的航线,则可由用户手动控制可移动平台作业。
值得说明的是,在存在较多不规则作业区域的应用场景下,手动作业费时费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控制方法,以提升针可移动平台作业的便捷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至少两个基准航点的位置信息,至少两个所述基准航点分别位于目标作业区域的不同边界。例如,如果该目标作业区域是梯形的,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可以是分别位于所述梯形的底边的角点。
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根据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所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一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响应于用户的第二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时,可移动平台到达所述参考点的过程可以是由用户控制的。由用户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运动到达参考点,继而执行所述位置设置操作。
或者,可移动平台基设置的参考点识别规则,识别所述参考点,并运动至所述参考点。参考点处对应的可以设置有标识物,例如,地面十字标识,旗杆标识等等,可移动平台识别到所述标识物所在处,并向用户发出是否执行位置设置的问询信息。进一步的,用户接受到问询信息后,执行所述位置设置操作。
所述位置设置操作,可以是按下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设置确认键。进而,基于所述确认键生成相应的指令。还可以是用户发出用于指示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位置坐标的语音指令。还可以是用户发出用于指示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位置坐标的手势指令。
这些指令可以由所述可移动平台,或者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设备响应,并将所述无人机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以无人机为例,可以是用户控制无人机飞向参考点,并控制无人机悬停,响应于所述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无人机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参考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位置设置操作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位置设置操作可以包括用户在所述数字地图上选点。
所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三位置设置操作,根据所述用户在数字地图上选点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响应于用户的第四位置设置操作,根据所述用户在数字地图上选点的位置坐标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时,若可移动平台为飞行器,可以根据所述数字地图上的选点的位置坐标和航程高度,确定所述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数字地图上的选点可以包括二维坐标,例如经纬度坐标。在所述二维坐标的基础上,根据航程高度确定三维坐标作为所述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在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所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五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响应于用户的第六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用户可以携带所述终端设备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点,执行第五位置设置操作。用户可以携带所述终端设备到达所述第二参考点,执行第六位置设置操作。
S402、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至少两个基准航点的位置信息,至少两个所述基准航点分别位于目标作业区域的不同边界。所述第一参考点位于第一边界,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边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参考点位于第二边界,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边界的延伸方向。
例如,如果该目标作业区域是梯形的,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可以是分别位于所述梯形的底边的角点。所述第一参考点位于所述梯形的第一腰线,所述第二参考点位于所述地形的第二腰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腰线的延伸方向。
例如,如果该目标作业区域是三角形的,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可以是通过所述三角形的第一边连接的角点。所述第一参考点位于所述三角形的第二边,所述第二参考点位于所述地形的第三边。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遍的延伸方向。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对目标作业区的形状的说明仅为便于理解的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方案的能够实施的应用场景。除此之外,目标作业区域的形状还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任意四边形。对于复杂的形状,例如,五边形,六边形,十二边形等复杂形状,可以通过确定多个参考点和对应的方向,执行相应的处理。或者,可以将复杂多边形划分为多个简单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
所述方向可以通过某一坐标系下的向量信息标识。该坐标系可以是地球坐标系,也可以是站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也叫做站点坐标,或者东-北-天坐标系ENU,英文名称是local Cartesian coordinates coordinate system。
除此之外,所述方向可以用于某一固定方向的夹角表示。当获取得到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后,连接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方向可以确定,对应第一参考点的第一方向可以通过与所述参考线之间的第一夹角表示,对应第二参考点的第二方向可以通过与所述参考线之间的第二夹角表示。
在第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或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拍摄装置的航向。例如,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为机头航向。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中,可移动平台的运动为“无头模式”,即,可移动平台朝各个方向运动时,无需调整姿态使头部朝向运动方向。以可移动平台按照控制终端的打杆方向进行任意方向的运动的场景为例,可以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运动方向,或所述控制终端当前的打杆方向作为所述机身的航向。
可选的,获取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包括: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二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具体的,用户可以控制可移动平台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点,通过第一位置设置操作采集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坐标。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原地转动,或者微微移动,使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指向作业区域的一条边界的延伸方向,通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根据所述航向确定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的,执行与第一参考点和第一方向类似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坐标,并确定所述第二方向。
为了提升方向设置的便捷度,所述可移动平台搭载拍摄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显示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得到的影像;在所述影像中显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移动平台航向的航向标识。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影像观察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的环境,通过环境中物体特征与航向标识的关系,确定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是否指向作业区域的边界的延伸方向。
以农田类作业区域为例,农田周边为一般会有道路、田埂或者成排的树木。用户可以基于这些物体在影像中的成像大小,在成像画幅中占得比例,确定可移动平台的航向是否与是否指向作业区域的边界的延伸方向。除此之外,所述航向标识,可以一定程度上辅助用户判断,提升了这种方向设置的便捷度。
具体的,所述拍摄装置的视线方向可以与航向保持一致,那么获取得到的影像可以称为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第一人称视角(First Person View,FPV)。FPV影像画幅正中,对应的即为当前拍摄装置的正视方向。由于影像的正中对应的方向实际上为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可以在影像的正中显示所述航向标记。这个航向标记可以是箭头、延长线等图案形式。为了提升用户感官,还可以预设的图像处理模板处理该影像,使得图像的畸变得到改善,或者通过调整对比对、调整亮度等处理方式使得中心区域的视觉效果增强。
当用户看到所述航向标记与影像中作业区域的边界的延伸方向上的景物重合时,即可认为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与实际的作业区域的边界的延伸方向一致,进而通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航向,并根据所述航向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对应第二方向的设置操作,与第一方向类似。
在第五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配置电子陀螺仪,以感知所述终端设备相对于地球坐标系的朝向。
可选的,所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用户的第五方向设置操作,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朝向确定所述第一方向;响应于用户的第六方向设置操作,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朝向确定所述第二方向。
具体的,用户可以移动所述终端设备,使其指向作业区域的一条边界的延伸方向,执行第五方向设置操作。用户可以移动所述终端设备,使其指向作业区域的另一条边界的延伸方向,执行第六方向设置操作。
具体的,用户可以携带所述终端设备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点,采集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坐标。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原地转动,或者微微移动,使所述终端设备的朝向指向作业区域的一条边界的延伸方向,通过第五方向设置操作,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所述第一方向。进一步的,携带所述终端设备到达所述第二参考点,执行与第一参考点和第一方向类似的操作,获取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坐标,并确定所述第二方向。
在第六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显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方向标识;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操作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方向标识的指向的操作。
例如,可以在所述控制终端上显示作业区域的数字地图,并显示已确定的第一参考点的标识,显示从所述第一参考点出发点的用于标识所述第一方向的延伸方向的标识线。用户可以在显示屏上拖动该标识线,拉长或缩短该标识线,旋转该标识线,以使得所述标识线符合需求。通过点击确认键的操作,根据所述标识线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在第七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由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运动路径确定的。
以第一方向为例,用户可以控制可移动平台从第一参考点出发,向沿所述第一参考点所在的目标作业区的边界运动。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可移动平台点的运动路径确定所述第一方向。
值得说明的是,可移动平台在用户的控制下的移动路径可能并非直线,这会带来不确定性。具体实施时,可以去运动路径上的几个参考点,并根据几个参考点之间的参考线,确定所述方向。
S403、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该第一作业区域可以为待规划区域内的部分区域。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从待规划区域内确定出多个上述作业区域。
如图5所示,在确定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第一参考方向、第二参考方向之后,可移动平台的作业区域也相应确定,即为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参考线、从第一参考点沿第一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和从第二参考点沿第二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以适应不规则的作业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并至少基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再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因此,用户通过对控制终端的操作来设置参考点对应的参考方向,可灵活规划可移动平台的作业区域,提高了控制可移动平台的作业便捷度,提升了作业效率。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规划航线;根据所述航线运动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也就是说,在上述第一作业区内可以进行航线的规划。下面以图6为例说明航线的规划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
其中,确定的第一参考点A点的经度和纬度为(lonA,latA),第一参考方向(例如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在A点的航向)为YawA,第二参考点B点的经度和纬度为(lonB,latB),第二参考方向(例如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在B点的航向)为YawB,设置的作业间距为l,可移动平台沿A点与B点之间的参考线的延长线移动的航向为YawAB
进而可求出A点与B点之间的参考线的延长线的方向与第一参考方向的角度差为θA=(YawA-YawAB),和A点与B点之间的参考线的延长线的方向与第二参考方向的角度差为θB=(YawB-YawAB),再结合作业间距l,根据下式可求得沿第一参考方向A点的下一个航点A′与A点的距离为lA-A′,以及沿第二参考方向B点的下一个航点B′与B点的距离为lB-B′
lA-A′=l/sinθA
lB-B′=l/sinθB
然后根据经纬度转换公式和lA-A′,可以获得A′的经纬度坐标,以及根据经纬度转换公式和lB-B′,可以获得B′的经纬度坐标。相应地,其它航点可由上述过程类推得出,此处不再赘述。
将已确定的航点进行连接得到航线,以使可移动平台的航线覆盖第一作业区域。
示例的,规划的所述航线由多个航线单元组成;其中,所述航线单元包括主航线段,所述主航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和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例如,A′B′的连线,即为所述主航线段。
所述航线单元还包括连接任意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的副航线段;其中,所述副航线段的端头与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位于同一所述参考线的端头重合。例如,BB′的连线,即为所述副航线段。
所述主航线段平行于所述连接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所述主航线段的所述端点的位置根据设置的作业间距确定。例如,A′B′的连线平行于AB的连线,且二者间隔为作业间距l。
作业间距可以根据用户的作业间距设置操作确定。也可以从相关领域的网络平台获取作业间距。还可以根据作业类型,例如,农业领域植被的种植间距设定。还可以根据可移动平台的作业半径设定。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仅为对航线规划方式的一种可选实施方案。除此之外,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还可以在通过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参考线、从第一参考点沿第一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和从第二参考点沿第二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内,规划螺旋型的航线、网格型航线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作业区域是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参考线、从第一参考点沿第一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和从第二参考点沿第二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在没有更多限定的情况下,是受到三条边包围的。
如果从第一参考点沿第一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与从第二参考点沿第二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在远处相交,那么第一作业区域是受到三边包围的三角形形状。
如果从第一参考点沿第一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与从第二参考点沿第二参考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平行,或者越往远处两条参考线之间距离越远,那么第一作业区域是开放的,可移动平台的航线可以在这一区域无限延伸。
向用户显示所述航线时,可以先显示预设个所述航线单元,等到可移动平台经过这些航线单元,再进一步显示更多的航线单元。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701,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S702,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S703,判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
所述方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指向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例;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所述方向条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指向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并且,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所述方向条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法线方向的夹角均小于90度。
除此之外,所述方向条件也可以根据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实际工作能力设置,比如说,受限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最小转弯角。例如,可移动平台的最小转弯角为30度。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70°,这会使多条主航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对应的边界上的副航线之间夹角存在10°的转弯锐角。而可移动平台无法执行该转弯操作,则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无效。
S704,若满足所述方向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后续步骤的执行的有效性。
为了便于用户更新规划作业区域,所述方法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5,响应于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获取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所述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可以发生在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执行完作业任务之后。这一操作也可以发生在执行作业任务的过程中,那么响应于这一操作可以中断所述可移动平台的作业。
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中的任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可以根据中断作业时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点确定。例如,第三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可以为中断作业时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如图8所示,第三参考点也可以是中断作业时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所处的航线单元对应的位于边界(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或者,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的端点的位置。
另一参考点的位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位置设置操作重新设置。
另一参考点的位置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确定,可以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的,还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位置设置操作确定的。
如图8所示,重新确定的第四参考点的位置远离原规划的第一作业区域。
S706,获取所述第三参考点对应的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参考点对应的第四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中断作业时,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三参考点的位置。可以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重新设置,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一致。
第四参考点的位置可以响应于用户的位置设置操作重新设置。如图8所示,第四方向为一个新设定的方向。
对应第四参考点的第四方向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确定,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或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拍摄装置的航向。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为机头航向。所述可移动平台搭载拍摄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显示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得到的影像;在所述影像中显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移动平台航向的航向标识。
对应第四参考点的第四方向可以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也可以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也可以由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运动路径确定的。
S707,根据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二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区域为从所述第三参考点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四参考点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所述第二作业区域还可以进一步的由连接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的参考线限定。
在第二作业区域内规划航线,并进一步基于规划的航线控制可移动平台作业的方式与前文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基于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在所述第三参考点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四参考点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第二作业区域中控制可移动平台作业。这样,有便于灵活地进行可移动平台的作业区域规划。
另外,在复杂形状的作业区域规划中,也可以依次规划第一作业区,第二作业区。
以上方法的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将其以步骤的形式进行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性说明,描述的先后并不用于限定步骤的执行顺序。例如,也可以先获取对应第一参考点的第一方向,再获取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进而再获取对应第二参考点的第二方向,再获取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再比如,每一次获取方向,都可以执行用于判断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的检验步骤。
除此之外,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的执行主体。上述方法可以由可移动凭条独自执行,也可以由控制终端配合可移动平台执行,也可以由控制终端独自执行。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存储器901,存储有可执行代码;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2,单独地或共同地工作。该交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可以通过总线通信连接。上述处理器9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9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2执行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以用于实现:
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具体的,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可以基于如下可选实施方式确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根据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在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时,具体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参考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位置设置操作确定的。
具体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可以基于如下可选实施方式确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或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拍摄装置的航向。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为机头航向。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在获取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时,具体用于: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二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平台搭载拍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显示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得到的影像;
在所述影像中显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移动平台航向的航向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显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方向标识;
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操作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方向标识的指向的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由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运动路径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在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是,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规划航线;
根据所述航线运动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可选的,规划的所述航线由多个航线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航线单元包括主航线段,所述主航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和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
可选的,所述航线单元还包括连接任意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的副航线段;
其中,所述副航线段的端头与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位于同一所述参考线的端头重合。
可选的,所述主航线段平行于所述连接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
可选的,所述主航线段的所述端点的位置根据设置的作业间距确定。
具体的,本申请还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检验方向设置有效性的可选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包括:
若满足所述方向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可选的,所述方向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指向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例;
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重新规划作业区域的可选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获取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参考点对应的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参考点对应的第四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二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区域为从所述第三参考点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四参考点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中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信息,是根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时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还。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平台的作业规划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平台的作业规划系统1000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1001和控制终端1002。其中,控制终端1002可以采用图9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内存(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均可以单独,或者进行组合,只要未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均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的等同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7)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根据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参考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位置设置操作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或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拍摄装置的航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为机头航向。
9.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二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搭载拍摄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显示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得到的影像;
在所述影像中显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移动平台航向的航向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显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方向标识;
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操作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方向标识的指向的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由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运动路径确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规划航线;
根据所述航线运动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划的所述航线由多个航线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航线单元包括主航线段,所述主航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和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线单元还包括连接任意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的副航线段;
其中,所述副航线段的端头与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位于同一所述参考线的端头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航线段平行于所述连接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航线段的所述端点的位置根据设置的作业间距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包括:
若满足所述方向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指向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例;
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获取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参考点对应的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参考点对应的第四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二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区域为从所述第三参考点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四参考点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中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信息,是根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时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的。
24.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域为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根据采集到的可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获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时,具体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位置设置操作,将所述可移动平台当前的位置信息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点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参考位置点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信息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位置设置操作确定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确定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或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拍摄装置的航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机身的航向为机头航向。
32.根据权利要求29-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获取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时,具体用于: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一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
响应于用户对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第二方向设置操作,采集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航向,并将采集的所述航向作为所述第二方向。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搭载拍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显示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得到的影像;
在所述影像中显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移动平台航向的航向标识。
34.根据权利要求24-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由采集到的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朝向确定的。
35.根据权利要求24-3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通过检测用户对在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的控制终端上显示的数字地图的第三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数字地图上显示对应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方向标识;
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操作包括:用于调整所述方向标识的指向的操作。
37.根据权利要求24-3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由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运动路径确定的。
38.根据权利要求24-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是,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规划航线;
根据所述航线运动控制所述可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划的所述航线由多个航线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航线单元包括主航线段,所述主航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位于从所述第一参考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和从所述第二参考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线单元还包括连接任意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的副航线段;
其中,所述副航线段的端头与两相邻所述主航线段位于同一所述参考线的端头重合。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航线段平行于所述连接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
42.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航线段的所述端点的位置根据设置的作业间距确定。
43.根据权利要求24-4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否满足方向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包括:
若满足所述方向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一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指向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的参考线的同一侧;
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45.根据权利要求24-4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响应于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获取第三参考点和第四参考点的位置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参考点对应的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参考点对应的第四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是响应于用户的方向设置操作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的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控制可移动平台在第二作业区域内执行工作任务;
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区域为从所述第三参考点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参考线以及从所述第四参考点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参考线限定的区域。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考点和所述第四参考点中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信息,是根据响应于所述用户的用于更新作业区域的操作时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的位置确定的。
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40905.2A 2019-10-31 2019-10-31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13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4813 WO2021081922A1 (zh) 2019-10-31 2019-10-31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599A true CN112313599A (zh) 2021-02-02
CN112313599B CN112313599B (zh) 2024-02-27

Family

ID=7433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0905.2A Active CN112313599B (zh) 2019-10-31 2019-10-31 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4700A1 (zh)
CN (1) CN112313599B (zh)
WO (1) WO20210819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875A (zh) * 2022-05-17 2022-09-09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转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35018A1 (en) * 2016-01-08 2017-08-17 Pictometry International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aking, processing, retriev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fro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20170334559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Unmanned Innovation, In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rea surveying
US20180275654A1 (en) * 2015-09-03 2018-09-27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 Ganisa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ntrol Techniques
CN109871030A (zh) * 2019-03-01 2019-06-11 上海戴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械的路径规划方法
CN110383192A (zh) * 2018-03-16 2019-10-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75654A1 (en) * 2015-09-03 2018-09-27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 Ganisa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ntrol Techniques
US20170235018A1 (en) * 2016-01-08 2017-08-17 Pictometry International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aking, processing, retriev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fro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20170334559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Unmanned Innovation, In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rea surveying
CN110383192A (zh) * 2018-03-16 2019-10-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71030A (zh) * 2019-03-01 2019-06-11 上海戴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械的路径规划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875A (zh) * 2022-05-17 2022-09-09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转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037875B (zh) * 2022-05-17 2023-11-14 杭州华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云台转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14700A1 (en) 2022-07-07
CN112313599B (zh) 2024-02-27
WO2021081922A1 (zh)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4890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spection system
US11914369B2 (en) Multi-sensor environmental mapping
JP6816156B2 (ja) Uav軌道を調整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7263630B2 (ja) 無人航空機による3次元再構成の実行
JP2020535545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チャート構成方法、障害物回避方法及び装置、端末、無人航空機
CN111819422A (zh) 用于确定用于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的飞行计划的方法和系统
CN111966114A (zh) 递送车辆的放下地点规划
WO2020237471A1 (zh) 飞行航线生成方法、终端和无人机
US20210208608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terminal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JP2023041675A (ja) ドローン作業支援システム及びドローン作業支援方法
US201901793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movable object
WO2020062178A1 (zh) 基于地图识别目标对象的方法与控制终端
WO2023272633A1 (zh) 无人机的控制方法、无人机、飞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89672A (zh) 控制和导航系统、姿态优化、映射和定位技术
WO2021168819A1 (zh) 无人机的返航控制方法和设备
US20220214700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59249A1 (zh) 航线规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90940A1 (en) Interfaces And Control Of Aerial Vehicle For Automated Multidimensional Volume Scanning
WO2017099568A1 (es) Método de planeacion de sobrevuelo de poligonos irregulares utilizando dos o mas vehículos aéreos no tripulados para agricultura de precisión por análisis multiespectral e hiperespectral de imágenes aéreas
WO2018045654A1 (zh) 显示可移动装置的状态的方法、系统和控制装置
WO2023082066A1 (zh) 作业规划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92353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无人飞行器的控制终端
JP2020135327A (ja) 飛行体システム、飛行体、位置測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30142394A1 (en) Contour scanning with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O2021081894A1 (zh) 可移动平台的作业规划方法、系统和控制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