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0529B - 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0529B
CN112310529B CN202011164436.6A CN202011164436A CN112310529B CN 112310529 B CN112310529 B CN 112310529B CN 202011164436 A CN202011164436 A CN 202011164436A CN 112310529 B CN112310529 B CN 112310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nding core
core
tab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44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0529A (zh
Inventor
高冲
程辉
吴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44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0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0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0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第一端板;若干卷芯组;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卷芯具有卷绕轴线;卷芯沿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卷芯沿卷绕轴线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若干电连接组件;其与卷芯组相对应;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电连接件,两个电连接件其中之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正极耳并联连接;另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负极耳并联连接;卷芯组的多个卷芯能在电连接件弯折时相堆叠;且电连接件沿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与第一端板相焊接;壳体,其与第一端板之间形成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卷芯组和电连接组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能降低抽芯风险,降低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并能提高合格率。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卷芯多采用卷绕的成型方式,但该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具体地,由于卷芯沿其卷绕轴线的长度大于其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卷绕机卷绕下料时极易出现抽芯现象,进而直接导致卷芯报废。
进一步地,进行多卷芯装配时,通常采用A/B卷芯配对的方式进行,不仅需要分别配置A/B型的卷绕机,而且A/B卷芯极易出现物流混乱、数量不匹配等问题,极大阻碍了制程效率、合格率的提升。且传统卷芯多采用极耳直接与盖板进行焊接的连接方式,而此处的隔膜处于开口状态,焊接时的粉尘极易进入卷芯本体,这不仅会造成卷芯内短路,而且焊接时易使极耳存在断裂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能降低抽芯风险,降低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并能提高合格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第一端板;若干卷芯组;所述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所述卷芯具有卷绕轴线;所述卷芯沿所述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长度;所述卷芯沿所述卷绕轴线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若干电连接组件;其与所述卷芯组相对应;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可弯折的电连接件,两个所述电连接件其中之一与对应的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正极耳并联连接;另一与对应的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负极耳并联连接;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卷芯能在所述电连接件弯折时相堆叠;且所述电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板相焊接;壳体,其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卷芯组和所述电连接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本体部和沿径向凸出所述本体部侧壁的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与多个所述卷芯相对应;所述凸起部与对应的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相焊接;所述本体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相焊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对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对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两个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凸起部能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弯折,以使所述凸起部能沿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卷芯相贴合;所述本体部能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所述卷芯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的连接端;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卷芯组的相同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卷芯组为两个,两个所述卷芯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端板位于两个所述卷芯组之间;且两个所述卷芯组的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相对侧相焊接;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两个所述卷芯组相堆叠,所述第一端板位于两个所述卷芯组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通过设置若干卷芯组和电连接组件,使得采用的卷芯其沿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其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从而降低抽芯风险。且采用一体式的电连接件,降低了多卷芯装配时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且第一端板位于卷芯组沿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的一侧,因此电连接件焊接距离更短,提升了制造效率,降低了焊接风险;能有效降低盖板周边焊接时的焊接距离,提高制造合格率。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能降低抽芯风险,降低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并能提高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卷芯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卷芯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卷芯并联装配初始阶段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在图3基础上黏贴绝缘胶带的示意图;
图6为在图5基础上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在图6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卷芯并联装配初始阶段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正视图;
图10为在图8基础上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在图10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卷芯三维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背面视图;
图15为在图13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的卷芯三维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正面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背面俯视图;
图19为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20为将两个卷芯组进行并联装配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的正视图;
图22为在图20的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
图23为在图22的基础上进行包覆保护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第一端板;14、卷芯;15、正极耳;17、负极耳;19、电连接件;21、正极电连接件;22、负极电连接件;25、本体部;27、凸起部;31、连接端;32、绝缘胶带;33、正极保护片;35、负极保护片;37、保护膜;39、第一焊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5。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其可以包括:第一端板13;若干卷芯组;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14,卷芯14具有卷绕轴线;卷芯14沿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卷芯14沿卷绕轴线设置有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若干电连接组件;其与卷芯组相对应;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可弯折的电连接件19,两个电连接件19其中之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正极耳15并联连接;另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负极耳17并联连接;卷芯组的多个卷芯14能在电连接件19弯折时相堆叠;且电连接件19沿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与第一端板13相焊接;壳体,其与第一端板13之间形成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卷芯组和电连接组件。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通过设置若干卷芯组和电连接组件,使得采用的卷芯14其沿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其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从而降低抽芯风险。且采用一体式的电连接件19,降低了多卷芯14装配时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且第一端板13位于卷芯组沿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的一侧,因此电连接件19焊接距离更短,提升了制造效率,降低了焊接风险;能有效降低盖板周边焊接时的焊接距离,提高制造合格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芯组为若干。该若干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也即卷芯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进一步地,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14。该多个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例如如图所示,该卷芯组包括2个卷芯14。进一步地,卷芯14具有卷绕轴线。卷芯14沿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垂直于卷绕轴线的长度。例如如图所示,卷芯14的卷绕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将卷绕轴线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卷芯14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如此图1中的左右方向即为X轴方向。如此如图所示,卷芯14沿Y轴方向的长度小于沿X轴方向的长度。如此降低抽芯风险。进一步地,卷芯14沿卷绕轴线设置有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例如如图所示,卷芯14沿上下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组件为若干。该若干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也即电连接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进一步地,若干电连接组件与若干卷芯组相对应。该相对应可以是电连接组件的数量与卷芯组的数量相等。进一步地,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可弯折的电连接件19。该两个电连接件19其中之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正极耳15并联连接;另一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负极耳17并联连接。例如如图所示,该两个电连接件19分别为位于下侧的正极电连接件21和位于上侧的负极电连接件22。该正极电连接件21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正极耳15并联连接。该负极电连接件22与对应的卷芯组的多个负极耳17并联连接。如此通过电连接组件能将对应的卷芯组内的多个卷芯14相并联。如此降低了多卷芯14装配时极耳断裂、金属粉尘污染的风险。进一步地,该电连接件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铜,当然该电连接件的材料不限于为铜,还可以是其他的金属例如铝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进一步地,卷芯组的多个卷芯14能在电连接件19弯折时相堆叠。如图所示,当电连接件19沿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时,两个卷芯14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19包括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本体部25和沿径向凸出本体部25侧壁的多个凸起部27.例如如图所示,本体部25沿X轴方向延伸。凸起部27沿Y轴方向凸出本体部25。且本体部25上设置有两个凸起部27。多个凸起部27与多个卷芯14相对应。例如如图所示,两个凸起部27与两个卷芯14相对应。凸起部27与对应的正极耳15或负极耳17相焊接。例如如图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上的两个凸起部27与两个电芯的正极耳15相焊接。负极电连接件22上的两个凸起部27与两个电芯的负极耳17相焊接。如此通过正极电连接件21能将两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相并联。通过负极电连接件22能将两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相并联。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至图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卷芯14俯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卷芯14侧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卷芯14并联装配初始阶段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在图3基础上黏贴绝缘胶带32的示意图。图6是在图5基础上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7是在图6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具体说明实施例一中的卷芯组的形成过程。
在实施例一中,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对侧,且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相同侧。例如如图1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Y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两侧。如图2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卷芯组内,多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位于相同的一侧。多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位于相同的另一侧。例如如图3所示,在该卷芯组内,两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在Y轴方向上位于下侧。两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在Y轴方向上位于上侧。
进一步地,两个电连接件19的本体部25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同侧。如图3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本体部25均位于卷芯14沿Z轴方向的一侧。如此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凸起部27能分别与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的相正对。如此能在正极耳15背对正极电连接件21的一侧放置正极保护片33,并将该正极保护片33、正极耳15、正极电连接件21的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一焊印39。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并能在负极耳17背对负极电连接件22的一侧放置负极保护片,并将该负极保护片、负极耳17、负极电连接件22的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二焊印。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焊接面、防止电芯内短路,在第一焊印39上覆盖绝缘胶带32。在第二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例如在图3的基础之上,利用绝缘胶带32覆盖第一焊印39得到如图5所示的结果。
进一步地,凸起部27能相对于本体部25弯折,以使凸起部27能沿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与卷芯14相贴合。本体部25能沿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卷芯14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具体地,例如在图5基础上沿Z轴方向折叠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以带动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Z轴方向折叠。且将凸起部27相对于本体部25弯折,即能使得凸起部27与卷芯14的侧壁相贴合,本体部25与卷芯14的上表面相贴合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果。在图6基础上沿着本体部25位于两卷芯14中心的位置向右弯折本体部25,即能使得两个卷芯14相堆叠得到如图7所示的结果。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至图11。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卷芯14并联装配初始阶段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正视图。图10是在图8基础上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1是在图10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8至图11具体说明实施例二中的卷芯组的形成过程。
在实施例二中,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对侧,且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相同侧。例如如图8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Y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两侧。如图8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卷芯组内,多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多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例如如图8所示,在该卷芯组内,两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两侧。两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两侧。
进一步地,两个电连接件19的本体部25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同侧。如图8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本体部25的左侧均位于卷芯14沿Z轴方向的下侧。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本体部25的右侧均位于卷芯14沿Z轴方向的上侧。如此正极电连接件21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位于左侧正极耳15的沿Z轴方向的下方和右侧正极耳15沿Z轴方向的上方。负极电连接件22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位于左侧负极耳17的沿Z轴方向的下方和右侧负极耳17的沿Z轴方向的上方。如此能在左侧正极耳15沿Z轴方向的上方放置一个正极保护片33,并将该正极保护片33、正极耳15、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三焊印。并在右侧正极耳15沿Z轴方向的下方放置一个正极保护片33,并将该正极保护片33、正极耳15、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三焊印。并能在左侧负极耳17沿Z轴方向的上方放置一个负极保护片,并将该负极保护片、负极耳17、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四焊印。并在右侧负极耳17沿Z轴方向的下方放置一个负极保护片,并将该负极保护片、负极耳17、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四焊印。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焊接面、防止电芯内短路,在第三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在第四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
进一步地,凸起部27能相对于本体部25弯折,以使凸起部27能沿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与卷芯14相贴合。本体部25能沿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卷芯14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具体地,例如在图8基础上沿Z轴方向向上折叠左侧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凸起部27,以使左侧的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能沿Z轴方向向上折叠。且在图8基础上沿Z轴方向向下折叠右侧正极电连接件21和负极电连接件22的凸起部27,以使右侧的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能相对于卷芯14向下折叠。如此使得凸起部27与卷芯14的侧壁相贴合,本体部25与左侧卷芯14的下表面相贴合并与右侧卷芯14的上表面相贴合得到如图10所示的结果。在图10基础上沿着本体部25位于两卷芯14中心的位置向右弯折本体部25,即能使得两个卷芯14相堆叠得到如图11所示的结果。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至图15。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卷芯14三维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三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背面视图。图15是在图13基础上进行合芯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12至图15具体说明实施例三中的卷芯组的形成过程。
在实施例三中,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对侧,且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例如如图12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Y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上侧和下侧。如图12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沿Z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地,在卷芯组内,多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位于相同的一侧。多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位于相同的另一侧。例如如图13所示,在该卷芯组内,两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在Y轴方向上均位于下侧。两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在Y轴方向上均位于相同的上侧。
进一步地,两个电连接件19的本体部25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如图13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在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上部。负极电连接件22在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下部。如此正极电连接件21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与位于卷芯14上侧的两个正极耳15相面对。负极电连接件22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与位于卷芯14下侧的两个负极耳17相面对。如此能在正极耳15的下方放置正极保护片33,并将该正极保护片33、正极耳15、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五焊印。并能在负极耳17的上方放置负极保护片,并将该负极保护片、负极耳17、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六焊印。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焊接面、防止电芯内短路,在第五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在第六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
进一步地,凸起部27能相对于本体部25弯折,以使凸起部27能沿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与卷芯14相贴合。本体部25能沿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卷芯14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具体地,在图13、图14基础上沿着本体部25位于两卷芯14中心的位置向右弯折本体部25,即能使得两个卷芯14相堆叠得到如图15所示的结果。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6至图19。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的卷芯14三维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正面俯视图。图18是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背面俯视图。图19是实施例四中折叠电连接组件的三维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16至图19具体说明实施例四中的卷芯组的形成过程。
在实施例四中,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相同侧,且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例如如图16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沿Y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下侧。如图16所示,正极耳15和负极耳17在沿Z轴方向分别位于卷芯14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地,在卷芯组内,多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位于相同的一侧。多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位于相同的另一侧。例如如图17、图18所示,在该卷芯组内,两个卷芯14的正极耳15在Y轴方向上均位于下侧。两个卷芯14的负极耳17在Y轴方向上均位于下侧。
进一步地,两个电连接件19的本体部25在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卷芯14的不同侧。如图17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在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上部。负极电连接件22在Z轴方向上位于卷芯14的下部。如此正极电连接件21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与位于卷芯14上侧的两个正极耳15相面对。负极电连接件22的两个凸起部27能分别与位于卷芯14下侧的两个负极耳17相面对。如此能在正极耳15的下方放置正极保护片33,并将该正极保护片33、正极耳15、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七焊印。并能在负极耳17的上方放置负极保护片,并将该负极保护片、负极耳17、凸起部27三者焊接在一起,形成第八焊印。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保护焊接面、防止电芯内短路,在第七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在第八焊印上覆盖绝缘胶带32。
进一步地,凸起部27能相对于本体部25弯折,以使凸起部27能沿卷芯14的厚度方向与卷芯14相贴合。本体部25能沿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卷芯14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具体地,在图17、图18基础上沿着本体部25位于两卷芯14中心的位置向右弯折本体部25,即能使得两个卷芯14相堆叠得到如图19所示的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19沿垂直于卷绕轴线的方向与第一端板13相焊接。例如如图所示,第一端板13沿X轴方向位于卷芯组的一侧。电连接件19沿X轴方向与第一端板13相焊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体部25用于与第一端板13相焊接。进一步地,本体部25具有用于与第一端板13相连的连接端31。例如如图所示,本体部25具有沿X轴方向伸出卷芯组的连接端31。进一步地,两个电连接件19的连接端31位于卷芯组的相同侧。例如如图所示,正极电连接件21的连接端31与负极电连接件22的连接端31均位于卷芯组沿X轴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地,卷芯组为两个,两个卷芯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端板13位于两个卷芯组之间;且两个卷芯组的连接端31分别与第一端板13的相对侧相焊接;在折叠状态下,两个卷芯组相堆叠,第一端板13位于两个卷芯组的一侧。例如如图20、图21所示,两个卷芯组结构相同。且在展开状态下,两个卷芯组呈镜像分布。将两个卷芯组的连接端31分别焊接在第一端板13上,且相同极性的电连接件19位于同一侧。可以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完成,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焊接方式。如图22所示,两个卷芯组相向折叠90度后的合芯结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卷芯组外的保护膜37。例如图23所示,保护膜37完全包覆住两个卷芯组,起到入壳时防止卷芯14刮伤的作用。
进一步地,壳体与第一端板13之间形成收容腔,收容腔用于收容卷芯组和电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若锂电池的第一端板13位于X-Z平面上,那么第一端板13周边焊接时的焊接距离约为2*(X向总长度+Z向总高度),而本申请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端板13位于Y-Z平面上,焊接距离约为2*(Y向总长度+Z向总高度),又因为X向总长度>Y向总长度,因此本申请焊接距离更短,提升了制造效率,降低了焊接风险。进一步地,当第一端板13位于X-Z平面上并与极耳进行焊接,那么此处的隔膜处于开口状态,焊接时的粉尘极易进入卷芯14本体。本申请第一端板13位于Y-Z平面上,此处的隔膜处于封闭状态,能够很好的进行焊接防护,提升了卷芯14制造的合格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锂离子电池的卷芯14表面直接接触连接片,充放电时连接片会释放热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均衡温度场,提高锂电池的温度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9)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端板;
若干卷芯组;所述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所述卷芯具有卷绕轴线;所述卷芯沿所述卷绕轴线的长度小于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长度;所述卷芯沿所述卷绕轴线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
若干电连接组件;其与所述卷芯组相对应;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可弯折的电连接件,两个所述电连接件其中之一与对应的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正极耳并联连接;另一与对应的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负极耳并联连接;所述卷芯组的多个所述卷芯能在所述电连接件弯折时相堆叠;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卷芯组沿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的一侧;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垂直于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本体部和沿径向凸出所述本体部侧壁的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与多个所述卷芯相对应;所述凸起部与对应的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相焊接;所述本体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相焊接;
壳体,其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卷芯组和所述电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对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对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相同侧,且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两个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本体部在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的不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能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弯折,以使所述凸起部能沿所述卷芯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卷芯相贴合;所述本体部能沿所述卷绕轴线的方向折叠,以使所述卷芯能沿其厚度方向相堆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的连接端;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卷芯组的相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组为两个,两个所述卷芯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端板位于两个所述卷芯组之间;且两个所述卷芯组的所述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的相对侧相焊接;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两个所述卷芯组相堆叠,所述第一端板位于两个所述卷芯组的一侧。
CN202011164436.6A 2020-10-27 2020-10-27 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2310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4436.6A CN112310529B (zh) 2020-10-27 2020-10-27 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4436.6A CN112310529B (zh) 2020-10-27 2020-10-27 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529A CN112310529A (zh) 2021-02-02
CN112310529B true CN112310529B (zh) 2022-04-08

Family

ID=7433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4436.6A Active CN112310529B (zh) 2020-10-27 2020-10-27 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0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9975B (zh) * 2021-07-06 2022-12-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装配方法
WO2024007307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795A (zh) * 2019-08-13 2019-12-2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圆柱电池及其加工方法
CN210006810U (zh) * 2019-08-20 2020-01-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9909B2 (ja) * 2011-11-11 2015-04-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二次電池用電極体及び二次電池並びに車両
KR102303828B1 (ko) * 2014-10-02 2021-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적으로 연결된 전극조립체들을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전기화학소자
CN106972144B (zh) * 2016-01-14 2023-03-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KR102210886B1 (ko) * 2016-09-30 2021-02-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06935791A (zh) * 2017-02-08 2017-07-07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装电池的注液方法
CN109698309B (zh) * 2018-12-28 2022-07-0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110364768B (zh) * 2019-06-11 2021-05-21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卷芯电池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795A (zh) * 2019-08-13 2019-12-2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圆柱电池及其加工方法
CN210006810U (zh) * 2019-08-20 2020-01-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529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1252B1 (ko) 이차전지 팩
CN112310529B (zh) 锂离子电池
KR101227870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JP5160551B2 (ja) 二次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20130030285A (ko) 이차전지 팩
CN117895193A (zh) 电池
CN113097570A (zh) 卷绕电芯及用于其的极耳错位测量方法
EP3686949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04347832A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212517274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04904054A (zh) 阶梯电极组堆叠体
CN112133876A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6488280U (zh) 一种具有新型电池盖板连接结构的电芯
JP3773814B2 (ja) パック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77796A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18643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12259897A (zh) 锂离子电池
CN217655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6750078U (zh) 一种电芯壳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257478U (zh) 纽扣电池
CN220066036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20066057U (zh) 绝缘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513631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9419396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1723969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