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0325B -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0325B
CN112310325B CN202011194051.4A CN202011194051A CN112310325B CN 112310325 B CN112310325 B CN 112310325B CN 202011194051 A CN202011194051 A CN 202011194051A CN 112310325 B CN112310325 B CN 112310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transmitting
transmiss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4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0325A (zh
Inventor
陈昊
康梦华
丁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40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0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0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0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透光显示模组,包括:基板;第一电极,位于基板,多个第一电极呈阵列分布且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位于像素定义层背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和透光填充部,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间隙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高透光且正常显示,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

Description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或开孔,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槽或开孔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例如其前置摄像头对应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实现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高透光且正常显示,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光显示模组,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多个第一电极呈阵列分布并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背离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和透光填充部,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间隙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多个第一电极通过多个第一间隙相互间隔设置;各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一间隙在基板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基板包括多条透光走线,至少部分透光走线与第一电极连接,相邻的两条透光走线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个数为多个,各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各第一间隙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各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间隙。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至少部分透光走线和第一电极同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一走线和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二走线,多条第一走线和多条第二走线交叉呈网格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走线为扫描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走线为数据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各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各第二间隙相互重叠。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各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各第二间隙的尺寸,且各第二间隙位于各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填充部的材料包括导电材料,以使透光填充部能够导电。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填充部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走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分布;
第一间隙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第一子间隙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子间隙位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透光填充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子间隙,第二分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子间隙,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不同。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图形包括由圆形、椭圆形及其组合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填充部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为曲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结构,每个发光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一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一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每个第一电极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二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二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透光显示模组,透光显示模组位于第一显示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像素电路,位于过渡显示区,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用于驱动透光显示模组发光。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对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个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
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包括隔离结构和由隔离结构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且至少部分第一电极由像素开口露出;
在像素开口内形成发光结构,发光结构与第一电极接触连接;
在发光结构和隔离结构上形成第二导电材料层,对第二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电极和让位槽,让位槽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间隙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
在让位槽内设置透光材料以形成透光填充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模组中,透光显示模组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多个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背离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能够与第一电极相互作用。第二电极层包括透光填充部,透光填充部能够提高第二电极层的透光率,进而提升透光显示模组的透光率,保证屏下集成感光组件的采光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一种示例的图2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2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图6中P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9示出图8中D-D向的剖面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面板;
10、透光显示模组;
110、基板;110a、透光走线;110b、第二间隙;111、薄膜晶体管;111a、源漏电极;111b、栅极;113、第一像素电路;121、第一电极;122、第一间隙;122a、第一子间隙;122b、第二子间隙;130、像素定义层;131、隔离结构;132、像素开口;140、第二电极层;141、第二电极;142、透光填充部;142a、第一分部;142b、第二分部;150、发光结构;
200、感光组件;
AA1、第一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3、过渡显示区;NA、非显示区;
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需要在设置显示面板的一侧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背面,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但是目前显示屏的阴极通常是整面铺设,整面铺设的阴极会导致显示屏透光率不足,而很难满足屏下集成的感光器件的采光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以及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的非显示区NA,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环绕于第二显示区AA2周侧的非显示区NA。
本文中,优选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15%。为确保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15%,甚至大于40%,甚至具有更高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各个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80%,甚至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9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显示区AA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AA1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中Q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模组,图3为图2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该透光显示模组10可以设置于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AA1,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感光器件的屏下集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模组10,透光显示模组10包括:基板110;第一电极121,位于基板110,多个第一电极121呈阵列分布且通过第一间隙122间隔设置;第二电极层140,位于第一电极121背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140包括第二电极141和透光填充部142,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间隙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设置。
可选的,透光显示模组1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130,位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41之间。像素定义层130例如包括隔离结构131和由隔离结构131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132,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21由像素开口132露出。像素开口132内还设置有发光结构150,发光结构150位于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41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模组10,透光显示模组10包括基板110、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层140。第二电极层140位于第一电极121背离基板110的一侧,第二电极141能够与第一电极121相互作用。第二电极层140包括透光填充部142,透光填充部142能够提高第二电极层140的透光率,进而提升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能够满足屏下集成的感光组件200的采光需求。
可选的,多个第一电极121通过多个第一间隙122相互间隔设置;各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一间隙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光填充部142的个数为多个,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电极层140的透光率,提升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
第一电极121阵列分布的方式有多种,多个第一电极121例如沿第一方向(图2中的Y方向)和第二方向(图2中的X方向)阵列分布,例如多个第一电极121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呈列,多列第一电极121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隙122包括第一子间隙122a和第二子间隙122b,第一子间隙122a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121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间,第二子间隙122b位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121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间;透光填充部142包括第一分部142a和第二分部142b,第一分部142a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子间隙122a,第二分部142b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子间隙122b,第一分部142a和第二分部142b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形状不同。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不同位置的第一分部142a和第二分部142b的正投影形状不同,可使第二电极层140上形成不规则排布的透光填充部142,避免产生衍射问题,从而改善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可选的,第一子间隙122a和第二子间隙122b的个数分别为多个,第一分部142a和第二分部142b的个数分别为多个,各第一分部142a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一子间隙122a,各第二分部142b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二子间隙122b。
透光填充部142的形状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图形包括由圆形、椭圆形及其组合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为曲线。
当透光填充部142的正投影以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时,能够避免第二电极层140上形成规律的透光部分(例如,矩形等),避免产生衍射问题,从而改善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基板110包括多条透光走线110a,透光走线110a与第一电极121连接,相邻的两条透光走线110a之间存在第二间隙110b,第二间隙110b位于第一间隙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内;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间隙110b。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条透光走线110a之间可能形成呈规则分布的多个第二间隙110b,导致透光显示模组10会存在衍射缺陷。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间隙110b,且透光填充部142与透光走线110a的光学性能更加接近甚至相同,因此能够改善相邻透光走线110a间存在的衍射缺陷,进一步提升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此外,基板110的至少部分线路为透光走线110a,能够进一步提高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便于感光器件的屏下集成。
可选的,第二间隙110b的个数为多个,各第二间隙110b分别位于各第一间隙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内,各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二间隙110b。能够进一改善相邻透光走线110a间存在的衍射缺陷,提升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透光走线110a的设置方式有多种,透光走线110a例如可以为扫描线和/或数据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上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111,薄膜晶体管111包括源漏电极111a,扫描线例如和栅极111b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透光走线110a与第一电极121同层设置。能够减小透光走线110a和透光填充部142之间的距离,令透光填充部142能够更好地改善相邻透光走线110a间存在的衍射缺陷,进一步提升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3,透光走线110a与第一电极121同层设置。当透光走线110包括数据线和扫描线时,数据线和扫描线相互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走线110a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一走线和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二走线,多条第一走线和多条第二走线交叉呈网格状。第一走线例如为扫描线,第二走线例如为数据线。当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同层设置时,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交叉部位之间设置有绝缘部,使得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相互绝缘。
请一并参阅图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部分透光走线110a与第一电极121同层设置,另一部分透光走线110a位于第一电极121背离像素定义层130的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光显示模组10内透光填充部142和透光走线110a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透光填充部142和第二间隙110b的相对位置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各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各第二间隙110b相互重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各第二间隙110b的尺寸,各第二间隙110b位于各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内。
当第二间隙110b为多个,透光填充部142为多个时,部分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部分第二间隙110b相互重叠,第二间隙110b位于另一部分透光填充部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之内。
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A1与所述第二显示区AA2之间的过渡显示区AA3,透光显示模组10的基板110延伸至过渡显示区AA3。
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图6中P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还包括第一像素电路113,第一像素电路113位于过渡显示区AA3,基板110上例如设置有第一像素电路113,第一像素电路113与第一电极121电连接,用于驱动发光结构150发光。图7中,示例性绘示了其中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13的位置,其与对应的第一电极1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像素电路11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并且分别对应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电极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113的电路结构是2T1C电路、7T1C电路、7T2C电路、或9T1C电路中的任一种。本文中,“2T1C电路”指第一像素电路113中包括2个薄膜晶体管111(T)和1个电容(C)的第一像素电路113,其它“7T1C电路”、“7T2C电路”、“9T1C电路”等依次类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层150发光的第一像素电路113位于过渡显示区AA3,从而减少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布线结构,进而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透光填充部142的材料设置方式有多种,透光填充部142例如包括导电材料,保证透光显示区AA1正常显示。
可选的,透光填充部142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当透光填充部142的材料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时,既能够保证透光填充部142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还能够使得透光填充部142能够导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走线110a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当透光走线110a的材料包括上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时,既能够保证透光走线110a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还能够使得透光走线110a能够导电。
可选的,透光填充部142的材料和透光走线110a的至少部分材料相同,使得透光填充部142与透光走线110a的折射率和/或透光率相同或接近,进而改善相邻透光走线110a间存在的衍射缺陷,进一步提升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走线110a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能提高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进而便于感光器件的屏下集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填充部142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能提高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进而便于感光器件的屏下集成。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透光走线110a的透光率和透光填充部142的透光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0%,透光填充部142与透光走线110a的透光率接近,能够改善相邻透光走线110a间存在的衍射缺陷,进一步提升屏下感光器件200的光线采集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显示模组10的基板110包括衬底和设置于衬底的器件层,透光走线110a设置于器件层。
衬底可以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透光材料制成。器件层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各子像素显示的第一像素电路11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发光结构15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一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一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矩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41中的一个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极121是阳极、第二电极141是阴极为例进行说明。
发光结构150可以包括OLED发光层,根据发光结构150的设计需要,各自还可以分别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为透光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的材料包括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一电极121包括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1为反射电极,包括第一透光导电层、位于第一透光导电层上的反射层以及位于反射层上的第二透光导电层。其中第一透光导电层、第二透光导电层可以是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等,反射层可以是金属层,例如是银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1包括镁银合金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41可以互连为公共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电极121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二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二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矩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和位于封装层上方的偏光片和盖板,也可以直接在封装层上方直接设置盖板,无需设置偏光片,或者至少在第一显示区AA1的封装层上方直接设置盖板,无需设置偏光片,避免偏光片影响对应第一显示区AA1下方设置的感光元件的光线采集量,当然,第一显示区AA1的封装层上方也可以设置偏光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以下将以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9示出图8中D-D向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0可以是上述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显示区AA1以及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透光显示模组10位于第一显示区AA1。
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其中第一表面S1为显示面。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组件200,该感光组件2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表面S2侧,感光组件200与第一显示区AA1位置对应,即感光组件200与透光显示模组10的位置对应。
感光组件200可以是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本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采集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也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图像采集装置等其它形式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感光组件200可以不限于是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0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点阵投影器等光传感器。此外,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表面S2还可以集成其它部件,例如是听筒、扬声器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显示区AA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200,实现例如图像采集装置的感光组件200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AA1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10,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光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透光显示模组10可以为上述任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模组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光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901:在基板110上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对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个通过第一间隙122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121。
可选的,第二间隙122为多个。
步骤S902:在第一电极121上形成像素定义层130,像素定义层130包括隔离结构131和由隔离结构131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132,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21由像素开口132露出。
步骤S903:在像素开口132内形成发光结构150,发光结构150与第一电极121接触连接。
步骤S904:在发光结构150和隔离结构131上形成第二导电材料层,对第二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电极141和让位槽,让位槽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间隙122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
可选的,当第二间隙122为多个时,让位槽为多个,各让位槽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各第一间隙122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
可选的,可以通过激光刻蚀或者金属掩膜板蒸镀的方式在导电材料层上形成让位槽。
步骤S905:在让位槽内设置透光材料以形成透光填充部142。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步骤S01形成第一电极121。然后通过步骤S902形成像素定义层130。接着通过步骤S903将发光结构150设置于像素开口132内。然后通过步骤S904形成第二电极层140,第二电极层140位于像素定义层130背离第一电极121的一侧,以使第二电极层140的第二电极141能够与第一电极121相互作用,并令发光结构150发光。最后通过步骤S905在让位槽内填充透光材料形成透光填充部142,透光填充部142能够提高第二电极层140的透光率,进而提升透光显示模组10的透光率,能够满足屏下集成感光组件200的采光需求。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多条透光走线,相邻的两条所述透光走线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第一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呈阵列分布并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电极和透光填充部,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各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各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多个所述第一间隙相互间隔设置;
所述透光填充部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覆盖至少部分各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透光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各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各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透光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走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一走线和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第二走线,多条所述第一走线和多条所述第二走线交叉呈网格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走线包括扫描线,和/或,所述透光走线包括数据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尺寸大于各所述第二间隙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填充部的材料包括导电材料,以使所述透光填充部能够导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填充部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透光走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掺镓氧化锌(GZO)、氧化锌锡(ZTO)、氧化镓锡(GTO)、掺氟氧化锡(FTO)、锌氧化物(ZnOx)、铟氧化物(InOx)、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分布;
所述第一间隙包括第一子间隙和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子间隙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二子间隙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透光填充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间隙,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间隙,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图形包括由圆形、椭圆形及其组合中的至少一个;
或者,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为曲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结构;
每个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一图形单元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和/或,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二图形单元拼接组成,所述第二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1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透光显示模组发光。
15.一种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对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多个通过第一间隙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隔离结构和由所述隔离结构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由所述像素开口露出;
在所述像素开口内形成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连接;
所述基板包括多条透光走线,相邻的两条所述透光走线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在所述发光结构和所述隔离结构上形成第二导电材料层,对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二电极和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间隙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设置;
在所述让位槽内设置透光材料以形成透光填充部,各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各所述透光填充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CN202011194051.4A 2020-10-30 2020-10-30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310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4051.4A CN112310325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4051.4A CN112310325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325A CN112310325A (zh) 2021-02-02
CN112310325B true CN112310325B (zh) 2022-08-23

Family

ID=7433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4051.4A Active CN112310325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0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0334A (zh) 2019-06-26 2024-02-02 Oti照明公司 包括具有光衍射特征的光透射区域的光电设备
US11832473B2 (en) 2019-06-26 2023-11-28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JP2023553379A (ja) 2020-12-07 2023-12-21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核形成抑制被膜及び下地金属被膜を用いた導電性堆積層のパターニング
CN113053988A (zh) * 2021-03-31 2021-06-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17B (zh) * 2021-04-02 2024-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629207B (zh) * 2021-07-20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289A (zh) * 2021-11-15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00239B (zh) * 2021-12-21 2023-04-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45470B1 (ko) * 2015-01-28 2021-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37889B1 (ko) * 2015-02-16 2021-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767672B (zh) * 2018-08-06 2020-11-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1384284B (zh) * 2018-12-29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920826A (zh) * 2019-03-15 2019-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459175A (zh) * 2019-08-09 2019-1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67527B (zh) * 2019-11-27 2022-08-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1009619B (zh) * 2019-12-24 2022-05-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1710707B (zh) * 2020-06-30 2023-04-2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325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325B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透光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08900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93682A1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1078338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337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4800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38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1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274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01683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21115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61677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820A1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341025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0023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21115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794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21062787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82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56653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427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47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37148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