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5757A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05757A CN112305757A CN201910703962.6A CN201910703962A CN112305757A CN 112305757 A CN112305757 A CN 112305757A CN 201910703962 A CN201910703962 A CN 201910703962A CN 112305757 A CN112305757 A CN 1123057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display device
- wire
- head
- mounted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5 moto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9 garn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14—Side-members
- G02C5/146—Side-members having special front en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22—Hing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件以及导线。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内腔及连通第一内腔的第一开口。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及第一限位部。主体部设有第二内腔及连通第二内腔的第二开口。至少部分第一限位部经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内腔。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主体部连接,至少部分第二限位部收容于第二内腔。至少部分第三限位部经第二开口及第一开口伸入第一内腔。第三限位部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围设成第一导线槽。第一导线槽与第一内腔及第二内腔相贯通。导线经第一导线槽延伸至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该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导线不容易受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发展,AR产品与VR产品(例如,头戴式显示装置)越来越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传统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镜框、镜腿和导线。镜腿转动连接于镜框。导线从镜框横跨至镜腿。然而,在镜腿相对镜框的转动过程中,导线容易从镜腿与镜框的连接处翘起,从而使得导线容易因发生拉扯而断裂,进而导致头戴式显示装置产生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导线不容易损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件以及导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内腔及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内腔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内腔用于收容第一器件。第一器件包括主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及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内腔及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内腔为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第二内腔用于收容第二器件。所述第二器件包括话筒、触控屏或者麦克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经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内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也可以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
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三限位部。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限位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也可以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经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限位部可以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也可以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
其中,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
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此时,所述导线能够将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器件电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器件。例如,所述导线能够将所述话筒与所述显示设备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能够通过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
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槽,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槽来有效地定位所述导线,以避免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中,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导致所述导线断裂。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更佳。
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槽。此时,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所述第一导线槽能够方便所述导线的装配。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导线槽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此时,在所述导线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所述导线装配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再将所述第三限位部盖上所述导线。因此,所述导线的装配工艺较简单。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线槽是由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拼接形成,所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尺寸可以预先设置成接近于所述导线的直径,此时,所述导线几乎可以占满所述第一导线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此外,因为所述导线几乎可以占满所述第一导线槽,所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槽壁可以用来紧密地夹持所述导线,以保证所述导线能够更加稳定的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限位部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所述第一导线槽具体构造,本实施例定义了一条转动轴线以及中心线,也即转动轴线与中心线并不是真实地存在于所述限位件内。中心线指的是在所述第一导线槽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槽中心的一条直线。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线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从而使得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能够随着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当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转换时,避免所述导线反复折叠。此时,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过程中,避免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较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线重合。此时,穿出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能够较大程度平行于转动轴线。故而,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不会反复折叠,从而避免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更加的稳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弧形状。弧形状指的是圆或者椭圆的一部分的形状。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指的是所述第一端部贴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或者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存在较小间隙的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槽时,所述导线被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一导线槽内。因为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所以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摩擦力较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第一扣合部。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围成所述第一导线槽时,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相互扣合。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连接更加牢固,且更加稳定,从而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二壳体不容易从所述第一壳体中脱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底壁及固定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所述第一导线槽。所述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第一导线槽靠近所述第三限位部的转动位置设置,所述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可以利用所述第三限位部在转动过程中的扭转力来避免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过程中的反复折叠,从而避免所述导线在折叠过程中因发生拉扯而断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顶壁及加强壁。所述顶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且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顶壁设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连通所述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加强壁凸设于所述顶壁背离所述底壁的表面,且所述加强壁位于所述走线口的周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顶壁背离所述底壁的表面凸设所述加强壁,从而提高所述限位件的整体强度。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线槽在平行于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显著地提高,所以收容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的长度也将更长。此时,因为被所述第一导线槽定位的导线长度也更长,所以所述导线稳定性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周侧壁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与第二壁。所述周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且所述周侧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壁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二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二壁围成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二导线槽将所述第一导线槽连通至所述第二内腔。此时,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二导线槽及所述第二内腔形成走线通道。所述导线设于所走线通道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所述第二导线槽,以使所述导线能够自所述第一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此外,所述导线几乎占满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导线槽。此时,所述第一导线槽以及所述第二导线槽空间利用率较高。所述导线也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或者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导线挤压在所述第二导线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导线被所述连接部挤压在所述第二导线槽内时,所述导线的稳定性更佳,也即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过程中,所述导线不容易发生晃动或者移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一壁。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二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壁的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凸起及第二夹持凸起。部分所述导线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与所述第二夹持凸起之间。此时,穿过所述第二导线槽的部分导线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与所述第二夹持凸起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导线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紧固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此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牢固度较佳,也即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可以避免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第二壳体晃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固定件的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为转动连接的关系,所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装配部件及装配步骤较多。此时,本实施例通过额外设置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限位件可先在外部空间与所述固定件装配成一体,再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件一起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该装配方式更方便,且困难度较低。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以当所述固定件发生损坏或者破裂时,所述固定件能够方便且及时拆卸,并进行替换。此外,因为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为转动连接关系,所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装配部件及装配步骤较多。此时,本实施例通过额外设置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限位件可先在外部空间与所述固定件装配成一体,再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件一起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因为外部的空间相较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内腔的空间大,所以工作人员装配更方便,且困难度较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转轴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三限位部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固定件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二紧固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转动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所述转轴均相对所述第一紧固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动孔的孔壁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转动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且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一紧固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孔壁均固定连接,所以所述固定件被限制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紧固件之间,也即所述限位件、所述固定件及所述第一紧固件形成一体。此外,因为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动孔的孔壁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一紧固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孔壁均固定连接,所以所述第三限位部可相对固定件转动,也即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再者,因为所述限位件的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以所述第二壳体也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限位片朝向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限位片的表面设有限位槽。当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凸块抵持于所述限位槽的一槽壁,此时,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处于第一种状态。例如折叠状态。当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块抵持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槽壁。此时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处于第二种状态,例如展开状态。当然,第一种状态和第二种状态可以对调。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片朝向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润滑液。此时,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转动的过程中,润滑液可以减少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片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所述固定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润滑液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时,润滑液不容易因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片多次转动而被挤出,从而使得润滑液的使用时间更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底壁设有第一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孔,且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一孔的孔壁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限位件的底壁直接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从而避免因额外设置与所述底壁转动连接的部件而增加成本。此外,所述第一壳体不仅用于保护第一内腔内的相关器件,还用于与所述限位件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物两用”的作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者为镜框,另一者为镜腿,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安装于所述镜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镜框设置显示设备,从而通过所述显示设备向用户提供虚拟图像。可选的,虚拟图像为三维虚拟图像。
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通过导线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器件。例如话筒。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走线孔。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孔延伸出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外部,且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例如外部设备为手机、平板或者电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件以及导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内腔。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收容所述导线的第一导线槽,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槽来有效地限定所述导线,以避免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中,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导致所述导线断裂。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更佳。
此外,通过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收容所述导线的第一导线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所述第一导线槽能够方便所述导线的装配。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导线槽是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此时,在所述导线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所述导线装配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再将所述限位件盖上所述导线。因此,所述导线的装配工艺较简单。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线槽是由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拼接形成,所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尺寸可以预先设置成接近于所述导线的直径,此时,所述导线几乎可以占满所述第一导线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线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从而使得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能够随着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当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转换时,避免所述导线反复折叠。此时,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过程中,避免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发生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较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转动轴线重合。此时,穿出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能够较大程度平行于转动轴线。故而,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所述导线不会反复折叠,从而避免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发生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更加的稳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走线孔,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孔延伸出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外部,且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例如外部设备为手机、平板或者电脑。
当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能够电连接于外部设备时,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能够接收外部设备的提供的信息,例如,三维虚拟图像。此时,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用户体验性更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所述第一导线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导线槽时,所述导线被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一导线槽内。因为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所以在所述镜腿相对所述镜框转动时,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摩擦力较小。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镜框为转动连接的关系,所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装配部件及装配步骤较多。此时,本实施例通过额外设置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限位件可先在外部空间与所述固定件装配成一体,再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件一起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该装配方式更方便,且困难度较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R眼镜。所述AR眼镜包括镜框、镜腿、限位件、导线、主板、第一器件以及第二器件。第一器件包括主板、显示设备。所述第二器件包括话筒、触控屏或者麦克风。所述镜框设有第一内腔。所述镜腿包括主体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内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镜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器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主板电连接于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一器件。所述第二器件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且所述第二器件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于所述主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镜腿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镜框,从而使得所述镜腿能够通过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镜框转动。
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槽,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槽来有效地定位所述导线,以避免在所述镜框相对所述镜腿转动中,所述导线因发生拉扯而导致所述导线断裂。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更佳。
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槽。此时,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所述第一导线槽能够方便所述导线的装配。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导线槽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共同围成。此时,在所述导线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所述导线装配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再将所述第三限位部盖上所述导线。因此,所述导线的装配工艺较简单。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线槽是由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拼接形成,所以所述第一导线槽的尺寸可以预先设置成接近于所述导线的直径,此时,所述导线几乎可以占满所述第一导线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导线槽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此外,通过将第二器件设置与镜腿上,从而有效地利用镜腿的空间,以提高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因为所述镜腿设置有第二器件,所以AR眼镜功能更加丰富,用户体验性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在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在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件与导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与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框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与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以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图1所示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以AR眼镜为例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选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的一者为镜框,另一者为镜腿。换言之,当第一壳体10为镜框时,第二壳体20为镜腿。当第一壳体10为镜腿时,第二壳体20为镜框。下文各个实施例均以第一壳体10是镜框(下文称镜框10),第二壳体20是镜腿(下文称镜腿20)为例进行阐述。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也可以设置为镜腿,第二壳体20设置为镜框。
在本实施例中,镜框10的数量为一个。镜框10可包括用于佩戴在用户鼻部的鼻托。镜腿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镜腿20分别位于镜框10的两侧。镜腿20可用于佩戴在用户的耳部。此时,通过镜框10的鼻托与镜腿20,可使得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稳定地固定在用户的头部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镜框10与镜腿20的数量不具体限定。
以下通过图1与图2描述一下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两种状态,以及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相关应用。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描述如下。
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也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在展开状态转与折叠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开,此时,镜腿20与镜框10的连接处的延伸方向大致与镜框10的延伸方向呈90°的夹角。镜腿20大致呈弧形。此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镜腿20可佩带于用户的耳部。此外,当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镜腿20相对镜框10折叠,且镜腿20与镜框10的连接处的延伸方向大致与镜框10的延伸方向平行。此外,两个镜腿20交叉设置。此时,因为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小,所以折叠状态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适用于存放。
此外,如图2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镜片50与显示设备60。镜片50的数量为两个。镜框10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图未示)。安装孔的形状与镜片50的形状相适配。此时,两个镜片5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安装孔中。镜片50能够将环境光线传递至用户的眼睛,以使用户能够通过镜片50接收环境光线,从而查看真实世界。
如图2所示,显示设备60安装于镜框10。可选的,显示设备60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两个显示设备60分别一一对应地为两个镜片50提供虚拟图像。虚拟图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三维虚拟图像。可选的,显示设备6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显示设备60通过分区,以为两个镜片50提供虚拟图像。显示设备6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显示屏或者投影仪。此外,显示设备60可以为微型显示设备60。例如,微型显示屏或者微型投影仪。显示设备60用于发出显示光线。具体的,显示设备60发出的显示光线经镜片50传播至用户的眼睛,以使用户通过镜片50看到显示设备60所提供虚拟图像。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能够让用户看到真实图像与虚拟图像结合的图像。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使用户体验虚拟购物。具体的,当用户戴上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时,镜片50将真实世界作为背景图像传递至用户的眼睛,例如真实世界为一个商店。此时,用户看到一个商店的真实图像。此外,显示设备60能够提供具有虚拟物件以及虚拟对象的三维虚拟图像。例如,虚拟物件为武器装备,虚拟对象为商店营业员。此时,镜片50将显示设备60提供的虚拟物件及虚拟对象传递至用户的眼睛。此时,用户所看到的图像是在一个真实的商店里有个虚拟的商店营业员在售卖武器装备。
下文通过附图3至附图5具体描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图3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不包括限位件30。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示例性的,图3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限位件30。限位件30的数量为两个。限位件30的一部分固定连接于镜腿20,另一部分转动连接于镜框10。此时,镜腿20能够通过限位件30相对镜框10转动,以使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灵活地转换。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30如何固定连接于镜腿20,以及如何转动连接于镜框10,下文将给出具体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请一并参阅图1所示,当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限位件30被收纳在镜框10与镜腿20之间,也即限位件30被镜框10与镜框20所遮挡。请一并参阅图2,当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限位件30可以相对镜框10与镜腿20露出。
如图3所示,并结合附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4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可以不包括限位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导线40。可选的,导线40的数量为一条。该条导线40从镜框10延伸至一个镜腿20。或者,该条导线40从镜框10分别向两个镜腿20延伸。此外,该条导线40也可以包括多条子线。当该条导线40自镜框10延伸至镜腿20时,多条子线可以单独分开,并用于与不同的器件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线4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条。每条导线40分别自镜框10向两个镜腿20各自延伸。
具体的,镜框10具有第一内腔12,且镜框10设有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连通第一内腔12。第一内腔12为镜框10的内部空间。第一内腔12可用于收容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第一器件,例如:第一器件为附图2中的显示设备60。第一器件还可以为主板。镜腿20具有第二内腔22,且镜腿20设有第二开口23。第二开口23连通第二内腔22。第二内腔22为镜腿20的内部空间。第二内腔22可用于收容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第二器件,例如第二器件为下文提到的听筒61。此外,第二器件还可以为麦克风或者触控屏。此时,导线40的一端经第一开口13延伸至第一内腔12。导线40的另一端经第二开口23延伸至第二内腔22。换言之,导线4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内腔12,一部分位于第二内腔22。可以理解的是,附图4通过虚线大体示意了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23。此时,导线40能够用于将位于第二内腔22的第二器件与第一内腔12的第一器件电连接。
举例而言: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听筒61。听筒61可以安装于镜腿20,且收容于第二内腔22。听筒61通过导线40与位于第一内腔12的显示设备60电连接。可选的,第一内腔12内可以设有主板。显示设备60电连接于主板。听筒61通过主板电连接于显示设备60。此时,当用户通过镜片50看到真实图像与虚拟图像相互结合的图像时,通过导线40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听筒61,并通过听筒61播放声音。例如,在上述应用背景下,用户可以通过听筒61听到商店营业员说话的声音。此外,镜腿20也可以安装有麦克风或者触控屏。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也可以通过导线4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例如,外部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电脑、平板、AR眼镜或者AR头盔。如图3所示,镜腿20可以设有走线孔219。走线孔219连通至第二内腔22。此时,导线40的一部分可以经走线孔219穿出。导线40可插接于外部设备的连接端(例如,USB端口)。此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以通过导线40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进行充电或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外部设备可通过导线40向显示设备60提供虚拟图像。例如,外部设备可以通过导线40向显示设备60传输虚拟图像数据。此时,用户可以通过镜片50查看虚拟图像。
可选的,走线孔219的孔壁与导线40之间可以设有密封件(图未示)。密封件可以避免外界的水汽或者灰尘经走线孔219进入第二内腔2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设备60可以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连接。此时,显示设备60通过无线通信接收外部设备所提供的虚拟图像,并将所接收的虚拟图像提供给用户。此时,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用户体验性更佳。
上文描述了导线40与镜框10和镜腿2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导线40的作用,下文将通过图4与图5具体描述镜腿20与镜框10的位置关系。图5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4与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示例性地,图5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镜腿20包括主体部211及固定连接主体部211的第一限位部212。可选的,主体部211与第一限位部212一体成型。第一限位部212经第一开口13伸入第一内腔12。主体部211与镜框1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212可以部分收容于第一内腔12中,也可以全部收容于第一内腔12中。镜框10的部分外表面朝远离第一内腔12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包15。第一开口13部分位于凸包15上。当第一限位部212收容于第一内腔12内时,第一限位部212封住位于凸包15上的第一开口13。可以理解的是,当镜框10形成凸包15时,第一内腔12的空间更大,此时,第一内腔12能够收容体积更大的导线40。
可选的,第一限位部212的外表面与凸包15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以使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更加美观。
上文具体描述了镜腿20与镜框10之间的位置关系,下文将主要介绍限位件30与镜框10和镜腿20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图6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限位件30。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6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限位件。限位件30包括第二限位部31及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31的第三限位部32。可选的,第三限位部32与第二限位部31一体成型。至少部分第二限位部31经第二开口23(请参阅图4)伸进第二内腔22,并固定连接镜腿2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部31可以部分收容于第二内腔22,也可以全部收容于第二内腔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1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于镜腿20。例如,通过螺钉或者螺丝将第二限位部31固定连接于镜腿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31也可通过不可拆卸方式连接于镜腿20。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将第二限位部31固定连接于镜腿20。
此外,第三限位部32经第一开口13(请参阅图4)伸进第一内腔12,并转动连接于镜框10,也即第三限位部32连接于镜框10,并相对镜框10转动。附图6仅示意出了第三限位部32通过固定件71转动连接于镜框10,也即第三限位部32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但第三限位部32也可以直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镜框10。该实施方式可参阅下文的附图16。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限位部31固定连接于镜腿20,第三限位部32转动连接于镜框10时,镜腿20能够通过限位件30相对镜框10转动。此外,当限位件30装配在镜框10与镜腿20之间时,导线40的两端经限位件30分别延伸至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22。
上文描述了限位件30与镜框10和镜腿20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下文将结合附图6至附图10具体介绍限位件30与镜腿20的配合关系。图7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限位件30与镜腿20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限位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镜腿2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限位件30与导线40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示例性地,图7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与镜腿的装配示意图。并结合附图6所示,限位件30的第三限位部32与镜腿20的第一限位部212共同围成第一导线槽323。第一导线槽323连通第一内腔12及第二内腔22。此时,导线40的两端经第一导线槽323分别延伸至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22。当导线40的两端经第一导线槽323分别延伸至第一内腔12和第二内腔22时,导线40被收容在第一内腔12、第一导线槽323及第二内腔22内。
可以理解的是,镜腿20既可以用于保护第二内腔22的第二器件,以避免第二器件与外部器件因发生碰撞而损坏,又可以通过与第三限位部32配合共同围成用于收容导线40的第一导线槽323。故而,本实施例的镜腿20具有“一物两用”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限位部32与第一限位部212共同围成用于收容导线40的第一导线槽323。此时,第一导线槽323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且第一导线槽323能够方便导线40的装配。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线槽323是通过第三限位部32与第一限位部212共同围成。此时,在导线40的装配过程中,可先将导线40装配在第一限位部212上,再将第三限位部32盖上导线40。因此,导线40的装配工艺较简单。此外,因为第一导线槽323是由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三限位部32拼接形成,所以第一导线槽323的尺寸可以预先设置成接近于导线40的直径,此时,导线40几乎可以占满第一导线槽323。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线槽323的空间利用率较高。此外,因为导线40几乎可以占满第一导线槽323,所以第一导线槽323的槽壁可以用来对导线40进行定位,此时,导线40与第一限位部212及第三限位部32的连接稳定性较佳。
此外,因为第一导线槽323是由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三限位部32拼接形成,所以第一导线槽323在不同位置的尺寸可根据导线40不同位置的尺寸预先灵活设置。此时,当导线40穿过第一导线槽323时,导线40的每个位置均能够与第一导线槽323的槽壁相互抵持,从而使得导线40与第一限位部212及第三限位部32的连接更加的稳定。
此外,通过将第三限位部32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12共同围成用于收容所述导线40的所述第一导线槽323,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导线槽323来有效地定位所述导线40,以避免在所述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中,所述导线40因发生拉扯而导致所述导线40断裂。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更佳。
由上文可知,当导线40经第一导线槽323延伸至第一内腔12与第二内腔22。此时,导线40容易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过程中因多次折叠而发生断裂。此时,下文将通过附图6与图7来具体介绍如何保证导线40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过程中,不会因多次折叠而断裂。
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第一导线槽323的中心线P与转动轴线S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其中,第三限位部32绕转动轴线S相对镜框1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第一导线槽323具体构造,本实施例定义了一条转动轴线S以及中心线P,也即转动轴线S与中心线P并不是真实地存在于限位件30内。可以理解的是,例如,当第三限位部3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镜框10时,转动轴线S与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P指的是在第一导线槽323的延伸方向上,位于第一导线槽323中心的一条直线。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导线槽323的中心线P与转动轴线S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从而使得穿过第一导线槽323的导线40能够随着镜腿20相对镜框10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在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转换时,减少导线40反复折叠。此时,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多次折叠过程中导线40不会因拉扯而发生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电连接较稳定。
可选的,第一导线槽323的中心线P与转动轴线S重合。此时,穿出第一导线槽323的导线40能够较大程度平行于转动轴线S。故而,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多次折叠时,位于第一导线槽323的导线40不会反复折叠,从而避免导线40因发生拉扯而发生断裂或者破损等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电连接更加的稳定。
下文将通过附图7至图10来具体地介绍限位件30与镜腿20的配合关系。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8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并结合附图7所示,限位件30的第三限位部32包括底壁321及固定连接底壁321的侧壁322。侧壁322半包围于底壁321。侧壁322与底壁321大致形成半开放的收容空间。侧壁322配合第一限位部212共同围成第一导线槽323。底壁321用于转动连接镜框10(具体的底壁321与镜框10的转动关系下文将会具体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导线槽323靠近第三限位部32的转动位置设置,所以设于第一导线槽323的所述导线40可以利用所述第三限位部32在转动过程中的扭转力来避免所述导线40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过程中出现反复折叠,从而避免导线40在折叠过程中因发生拉扯而断裂,进而保证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具有较佳的电连接稳定性。
此外,如图8与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图9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腿的部分分解示意图。侧壁322包括第一端部3221。第一端部3221为侧壁322远离第二限位部31的一端。第一端部3221呈弧形状。第一限位部212呈弧形状。可以理解的是,弧形状指的是圆或者椭圆的一部分的形状。此时,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一端部3221拼接成连续弧形状,也即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一端部3221拼接形成第一导线槽323(请参阅图7)。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时,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相互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三限位部32的装配以及生产中,由于受误差或者工艺水平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之间也可以存在较小间隙,但是该间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间隙不应该影响本实施例目的的实现。故而,当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时,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形成圆筒状。此时,当导线40(请参阅图6)穿过第一导线槽323时,导线40被完全收容于第一导线槽323内,且被限制在第一导线槽323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也可以间隔设置。此时,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将导线40部分包围。
请再次参阅图8和图9,侧壁322设有第二扣合部33。可选的,第二扣合部33为限位孔。第二扣合部33固定连接于第三限位部32。可选的,第二扣合部33固定连接于固定于第一端部3221。镜腿20包括第一扣合部213。第一扣合部213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部212。可选的,第一扣合部213为凸块。凸块连接于第一限位部212的内凹面。当侧壁322与第一限位部212拼接成连续弧形状时,第二扣合部33扣合于第一扣合部213,也即凸块卡合于限位孔内。此时,第一限位部212与第三限位部32连接更加牢固,且更加稳定,从而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时,镜腿20不容易从镜框10中脱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扣合部213也可以为限位孔。第二扣合部33为凸块。
可选的,第一扣合部213与第一限位部212一体成型。此时,镜腿20省去了额外制备第一扣合部213的工艺成本。
可选的,第二扣合部33与第三限位部32一体成型。此时,限位件30省去了额外制备第二扣合部33的工艺成本。
可选的,第一扣合部213也可以为磁铁。第二扣合部33也可以为永磁铁。当第一端部3221与第一限位部212拼接成连续的弧形状时,磁铁吸附在永磁铁上。此时,镜框10与限位件30牢固地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8和图9,第二限位部31包括第一紧固部34及连接第一紧固部34的第二紧固部35。第一紧固部34与第二紧固部35固定连接于主体部211。具体的,第一紧固部34设有第四螺孔349。此外,主体部211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2111。每个第二定位柱2111上均设有第三螺孔342。第三紧固件(例如:螺钉、螺丝或者销钉等)依次穿过第四螺孔349和第三螺孔342,以使第一紧固部34锁紧于第二定位柱2111。此外,第二定位柱2111还可用于支撑第一紧固部34,以保证提高第一紧固部34抵抗外力的强度。相同的,第二紧固部35也可以设置第四螺孔,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过第四螺孔和第三螺孔,以使第二紧固部35锁紧于第二定位柱2111。
此外,多个第二定位柱2111可以通过加强筋连接,从而提高第二定位柱2111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第一紧固部34与镜框10的连接牢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34也可以通过卡扣卡合于主体部211,或者通过磁吸件吸附在主体部211上。此外,第二紧固部35的设置方式可参考第一紧固部34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紧固部34与第二紧固部35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211,从而方便拆卸限位件30,进而当限位件30发生损坏时可以方便替换新的限位件30。
请再次参阅图9,并结合附图8,镜腿20还包括第一装饰件90。第一装饰件90设有第一抵持孔91。第一装饰件90安装于主体部211,且第一抵持孔91正对于第二开口23。具体的,当第三紧固件(例如:螺钉、螺丝或者销钉等)依次穿过第四螺孔349和第三螺孔342,以使第一紧固部34锁紧于第二定位柱2111时,第一装饰件90安装于主体部211,且第一装饰件90的第一夹持孔91夹持于限位件30,从而进一步地保证限位件30的稳定性。请一并参阅图7,当第一装饰件90安装于主体部211时,第一抵持孔91的孔壁抵持于限位件30。
如图9所示,主体部211设有安装槽92。第二开口23位于安装槽92的底壁。当第一装饰件90安装于主体部211时,第一装饰件90占满安装槽92。具体的,第一装饰件90与安装槽92的位置关系可一并参阅附图7。
请再次参阅图9,每个第一定位柱2111上均设有一个夹持块2112。多个夹持块2112共同配合以将位于第二内腔22的导线40(请参阅图6)进行固定。此时,当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时,因为导线40被多个夹持块212所夹持,所以导线40不会发生移动或者拉扯。此时,一方面导线40不会因发生移动而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扰。
请再次参阅图9,镜腿20还包括连接部214。连接部214连接于主体部211与第一限位部212之间。此外,连接部214用于将导线40挤压向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1上。此时,导线40自第二开口23伸出,并贴着连接部214的表面延伸至第一导线槽323。连接部214朝向第二限位部31的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凸起2141及第二夹持凸起2142。第一夹持凸起2141及第二夹持凸起2142均正对于第二开口23。此时,贴合于连接部214表面的导线40部分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2141与所述第二夹持凸起2142之间,从而使得导线4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以及较佳的连接牢固度。
可选的,第一夹持凸起2141及第二夹持凸起214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导线40的延伸方向。
请再次参阅图8和图10,限位件30的第三限位部32还包括顶壁324及加强壁325。顶壁324固定连接侧壁322,且顶壁324与底壁321相对设置。此时,限位件30的整体强度更佳。此外,顶壁324设有导线口3241。导线口3241连通第一导线槽323。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件与导线的装配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0是图8所示的限位件与导线的装配示意图。图10示意了第一导线槽323位于第三限位部32的部分。导线40经导线口3241延伸至第一内腔12(请参阅图6)。加强壁325凸设于顶壁324背离底壁321的表面,且加强壁325位于导线口3241的周缘。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顶壁324背离底壁321的表面凸设加强壁325,从而提高限位件30的整体强度。此外,因为第一导线槽323在平行于转动轴线S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显著地提高,所以收容于第一导线槽323的导线40的长度也将更长。此时,在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导线40不会在转动过程中因长度较短而使得导线40所受到的扭转力较大,也即导线40不容易发生断裂。
其中,请再次参阅图8,第二限位部31包括周侧壁311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312与第二壁313。周侧壁311固定连接在第一壁312与第二壁313之间,且周侧壁311连接于侧壁322。第一壁312连接于顶壁324。第二壁313连接于底壁321。此时,第二限位部31大致形成一侧开口朝向镜腿20的容纳结构。周侧壁311、第一壁312及第二壁313围成第二导线槽314。结合附图10所示,第二导线槽314连通第一导线槽323。此时,部分导线40位于第二导线槽314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导线40穿过第二导线槽314时,周侧壁311、第一壁312及第二壁313共同夹持住导线40,从而避免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时,导线40发生晃动。此外,因为导线40可以大致占满第二导线槽314,所以第二导线槽314空间利用率较高。
此外,请一并结合附图9,周侧壁311、第一壁312及第二壁313将导线40压在连接部214上。附图7给出了周侧壁311、第一壁312与连接部214的连接关系。此时,导线40被限制在限位件30与镜腿20之间。
此外,第二导线槽314将第一导线槽323连通至第二内腔22(请参阅图6),也即导线40经第二导线槽314延伸至第二内腔22。此时,第一内腔12(请参阅图6)、第一导线槽323、第二导线槽314与第二内腔22形成收容导线40的导线通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腔12为镜框10的内部空间。第二内腔22为镜腿20的内部空间。第一导线槽323为侧壁321与第一限位部212包围而成。第二导线槽314与镜腿20的连接部214配合形成密封空间。此时,第一内腔12(请参阅图6)、第一导线槽323、第二导线槽314与第二内腔22形成大致密封的导线通道。因此,导线40完全收容在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内部,也即导线40不会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的过程中因坦露在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外部而影响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简洁性。
上文具体的描述了限位件30与镜腿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下文将通过相应地附图来具体描述第三限位部32转动连接于镜框1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限位部32可以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也可以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下文将通过相应地附图11至图16具体介绍两种实施例。
通过附图11至附图15来描述第一种实施例,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1是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装饰架和第二装饰件。第三限位部32通过固定件71转动连接于镜框10,此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装配困难度较低。图11是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在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装饰架90和第二装饰件80。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与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2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限位件30与固定件71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框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3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镜框1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与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4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限位件30与固定件71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5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限位片7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请再次参阅图11及图12,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件71。固定件71收容于第一内腔12。固定件71包括第一部分718及连接第一部分718的第二部分719。第一部分718固定连接镜框10。第二部分719转动连接于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对镜腿20施加压力时,镜腿20将受到的压力传递至限位件30。限位件30在压力下通过第三限位部32相对固定件71的第二部分719转动。此时,因为固定件71的第一部分718相对镜框10固定连接,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1与镜腿20固定连接,所以镜腿20能够通过限位件30相对镜框1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上文的描述可知,第三限位部32的侧壁322可用于收容导线40。此时,位于第一内腔12的第一器件可以通过导线40电连接于位于第二内腔22的第一器件。此外,由上文可知,通过将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转动连接于镜框10,以使镜腿20能够相对镜框10转动,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故而,第三限位部32既能够用于收纳导线40,又能够与镜框10转动配合,以使镜腿20能够相对镜框10的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三限位部32具有“一物两用”的作用。
此外,因为限位件30与镜框10为转动连接的关系,所以限位件30与镜框10的装配部件及装配步骤较多。此时,本实施例通过额外设置固定件71,以使限位件30可先在外部空间与固定件71装配成一体,再将限位件30与固定件71一起装配在镜框10上。该装配方式更方便,且困难度较低。
以下通过附图11至附图15具体描述第一部分718与镜框10的可拆卸连接关系。
可选的,固定件71的第一部分718可拆卸连接于镜框10。此时,当固定件71发生损坏或者破裂时,固定件71能够方便拆卸,并进行替换。
具体的,请参阅图12和图13,固定件71的第一部分718设有第二螺孔172。第一内腔12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17。每个第一定位柱17均设有一个第一螺孔171。第二紧固件(例如:螺钉、螺丝或者销钉等)依次穿过第一螺孔171和第二螺孔172,以使固定件71锁紧于第一定位柱17。此外,第一定位柱17可用于支撑固定件71,以提高固定件71抵抗外力的强度。
如图13所示,并结合图12,多个第一定位柱17可以通过加强筋16连接,从而提高第一定位柱17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以及多个第一定位柱17的整体强度,进而保证固定件71能够稳定地连接于镜框10。
如图13所示,并结合图12,镜框10包括第一连接臂18以及连接第一连接臂18的第二连接臂19。两个连接壁用于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镜腿20。两个第一开口13分别设于第一连接臂18与第二连接臂19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臂18的第一开口13贯穿第一连接臂18朝向第二连接臂19的表面。位于第二连接臂19的第一开口13贯穿第二连接臂19朝向第二连接臂18的表面。
此外,如图13所示,并结合图12,镜框10还包括第二装饰件80。第二装饰件8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装饰件8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第一连接臂18和第二连接臂19上。具体的,第二装饰件80具有第二夹持孔81。当第二装饰件80安装于镜框10时,第二夹持孔81正对第一开口13。至少部分第三限位部32依次经第二夹持孔81以及第一开口13伸入第一内腔12,此时,通过第二装饰件80固定于镜框10上,且第二夹持孔81的孔壁抵持于限位件30上,从而进一步地保证限位件3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32可以部分收容于第一内腔12,也可以全部收容于第一内腔12。
可选的,第二装饰件80也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例如:螺钉、螺丝或者销钉等)固定于镜框10上。
此外,请再次参阅图11,当镜腿20相对镜框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装饰件80与第一装饰件90相互贴合。
以下通过附图12至图15主要描述一下固定件71的第二部分719与限位件30的转动连接关系
请参阅图12,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转动连接于固定件71的第二部分719。此时,当用户对镜腿20施加压力时,因为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1与镜腿20固定连接,所以镜腿20能够将受到的压力传递至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底壁321在压力下相对固定件71的第二部分719转动。此外,因为固定件71的第一部分718相对镜框10固定连接,所以镜腿20也能够相对镜框10转动。
此外,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转轴72。底壁321可以通过转轴72转动连接于固定件71。
以下具体描述一种底壁321与固定件71的第二部分719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4,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73。第一紧固件7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螺母。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设有第一紧固孔329。固定件71设有转动孔711。第一紧固件73具有第二紧固孔731。转轴72依次穿过第一紧固孔329、转动孔711和第二紧固孔731。转轴72相对第一紧固孔329的孔壁与第二紧固孔731的孔壁均固定连接。转轴72相对转动孔711的孔壁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转轴72穿过第一紧固孔329、转动孔711和第二紧固孔731,且转轴72相对第一紧固孔329的孔壁与第二紧固孔731的孔壁均固定连接,所以固定件71被限制在第三限位部32与第一紧固件73之间,也即限位件30、固定件71及第一紧固件73形成一体。此外,因为转轴72相对转动孔711的孔壁转动连接,且转轴72相对第一紧固孔329的孔壁与第二紧固孔731的孔壁均固定连接,所以第三限位部32可相对固定件71转动,也即限位件30能够相对固定件71转动。再者,因为限位件30的第二限位部31与镜腿20固定连接,固定件71与镜框10固定连接,所以镜腿20也能够相对镜框10转动。
具体的,转轴72为销钉。销钉包括销钉帽721及连接销钉帽721的销钉柱722。销钉柱722为正多边形。第一紧固孔329的形状与销钉柱722的形状一致。此时,当销钉柱722穿过第一紧固孔329时,销钉帽721抵持于第三限位部32,销钉柱722被卡持在第一紧固孔329内,也即销钉相对第一紧固孔329的孔壁的固定连接。转动孔711的孔径大于销钉柱722的直径。此时,转轴72能够相对转动孔711的孔壁转动。此外,当销钉柱722穿过转动孔711时,螺母螺纹连接于销钉柱722上,从而将固定件71及第三限位部32夹持在销钉帽721与螺母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销钉帽721与螺母对固定件71的夹持力较大时,固定件71与第三限位部32之间摩擦力以及固定件71与螺母的摩擦力也均较大。此时,该部分摩擦力将阻止第三限位部32相对固定件71转动。因此,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过程中,该部分摩擦力形成镜腿20相对镜框10转动的阻尼力。故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螺母螺纹连接在销钉柱722的位置,从而通过控制螺母与销钉帽721对固定件71的夹持力大小来有效地控制镜腿20相对镜框10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尼力,进而当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时,镜腿20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力以夹持在用户的头部上,保证用户具有较佳的佩戴舒适性。
此外,如图14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垫片74。本实施例中,垫片74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垫片74的数量不做限制。垫片74设置在固定件71与第一紧固件73之间。当固定件71被夹持在第一紧固件73与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时,一方面,垫片74可以防止固定件71因被第一紧固件73过度夹持而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垫片74可以防止固定件71与第一紧固件73之间因过度松弛而导致镜框10相对镜腿20相对晃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圆片。圆片设置在固定件71与第一紧固件73之间。此外,在固定件71与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之间也可以设置垫片74。
此外,垫片74设有第三紧固孔741,转轴72穿过第三紧固孔741,并相对第三紧固孔741的孔壁固定连接。此时,垫片可相对转轴72固定连接。
此外,垫片74的表面设有凹陷区742。凹陷区742内收容有润滑液。润滑液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机油。此时,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的转动的过程中,润滑液可以减少固定件71与垫片7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固定件71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润滑液收容在凹陷区742内时,润滑液不容易因固定件71与垫片74多次转动而被挤出,从而使得润滑液的使用时间更久。
请再次参阅图15,并结合附图14,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限位片75。限位片75设于第三限位部32与固定件71之间。限位片75朝向固定件71的表面设有限位凸块751。固定件71朝向限位片75的表面设有限位槽712。当底壁321相对镜框1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限位凸块751抵持于限位槽712的一槽壁。此时,镜腿20不能再相对镜框10继续转动,也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第一种状态,例如折叠状态。此外,当底壁321相对镜框1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凸块751抵持于限位槽712的另一槽壁。此时,镜腿20不能再相对镜框10继续转动。此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处于第二种状态。例如,展开状态。当然,第一种状态与第二种状态可以对调。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片75也可以设于第一紧固件73与固定件71之间。此外,限位片75朝向固定件7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限位槽。固定件71朝向限位片75的表面也可以设置限位凸块。限位槽与限位凸块的运动关系和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限位片75设有第四紧固孔752。转轴72穿过第四紧固孔752,且转轴72相对第四紧固孔752的孔壁固定连接,也即转轴72在相对转动孔711的孔壁转动时,限位片75可以是相对转轴72固定连接的。
可选的,限位槽712为弧形槽。限位凸块751为弧形凸块。
此外,限位片75朝向固定件71的表面设有凹槽753。凹槽753用于容纳润滑液。润滑液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机油。此时,在镜腿20相对镜框10的转动的过程中,润滑液可以减少固定件71与限位片7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固定件71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润滑液收容在凹槽753内时,润滑液不容易因固定件71与限位片75多次转动而被挤出,从而使得润滑液的使用时间更久。
上文具体描述了限位件30通过固定件71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下文通过附图16和图17具体介绍限位件30直接转动镜框10。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镜框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6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镜框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图17是图1所示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限位件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例如,本实施例的镜腿20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的镜腿20的结构相同。当限位件30能够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时,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可以节省部分成本投入
如图16及图17所示,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转轴81。转轴81固定连接于镜框10,且转轴81位于第一内腔12。限位件30的第三限位部32的底壁321设有第一孔329。转轴81穿过第一孔329,且转轴81相对第一孔329的孔壁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当限位件30的第三限位部32穿过镜框10的第一开口13,伸入第一内腔12时,位于第一内腔12的转轴81穿过第一孔329,并相对第一孔329的孔壁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32可以部分收容于第一内腔12,也可以全部收容于第一内腔1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限位件30的底壁321直接转动连接于镜框10,从而避免因额外设置与底壁321转动连接的部件而增加成本。此外,镜框10不仅用于保护第一内腔12内的第一器件,还用于与限位件30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镜腿20与镜框10相对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镜框10具有“一物两用”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件以及导线;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内腔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经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内腔;
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
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经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贯通,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
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有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扣合于所述第一扣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底壁及固定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所述第一导线槽,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顶壁及加强壁,所述顶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且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所述顶壁设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连通所述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加强壁凸设于所述顶壁背离所述底壁的表面,且所述加强壁位于所述走线口的周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周侧壁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与第二壁,所述周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且所述周侧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壁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第二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所述第一壁及所述第二壁围成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二导线槽将所述第一导线槽连通至所述第二内腔,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二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导线挤压在所述第二导线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壁的表面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凸起及第二夹持凸起,部分所述导线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凸起与所述第二夹持凸起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紧固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二紧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转轴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三限位部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固定件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二紧固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转动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所述转轴均相对所述第一紧固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转动孔的孔壁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限位片朝向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限位片的表面设有限位槽,当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凸块抵持于所述限位槽的一槽壁,当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块抵持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槽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朝向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润滑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走线孔,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孔延伸出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外部,且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
16.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限位件以及导线;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内腔;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内腔;
所述限位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
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绕转动轴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轴线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小于或等于45°的夹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走线孔,所述导线经所述走线孔延伸出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外部,且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主体部;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
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
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所述第一导线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拼接成连续弧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
22.一种AR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镜腿、限位件、导线、第一电路以及第二电路;
所述镜框设有第一内腔;
所述镜腿包括主体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内腔;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
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
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镜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围设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内腔及所述第二内腔相贯通;
所述导线经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
所述第二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且所述第二电路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3962.6A CN1123057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PCT/CN2020/102337 WO2021017852A1 (zh) | 2019-07-31 | 2020-07-16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US17/631,139 US12099202B2 (en) | 2019-07-31 | 2020-07-16 | Electronic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conducting wire and assembly of a head-mounted display |
EP20846136.8A EP3992693A4 (en) | 2019-07-31 | 2020-07-16 | HEAD MOUNT DISPLA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3962.6A CN1123057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5757A true CN112305757A (zh) | 2021-02-02 |
CN112305757B CN112305757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7422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3962.6A Active CN112305757B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99202B2 (zh) |
EP (1) | EP3992693A4 (zh) |
CN (1) | CN112305757B (zh) |
WO (1) | WO202101785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3460A (zh) * | 2021-05-26 | 2021-08-13 |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 应用在智能眼镜上的转轴结构及应用转轴结构的智能眼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5610B (zh) * | 2021-05-25 | 2023-01-3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眼镜 |
FR3124736B1 (fr) * | 2021-07-02 | 2023-12-08 | Seb Sa | Appareil a ventilation assistee individuellement portable et repliable |
CN113623520B (zh) * | 2021-08-18 | 2023-11-17 |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转轴结构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
CN114706219B (zh) * | 2022-03-16 | 2024-08-3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镜腿连接结构和头戴显示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13067A (ko) * | 2006-05-24 | 2007-11-28 | 김용제 | 휴대용 입체 카메라 |
CN102628995A (zh) * | 2011-02-04 | 2012-08-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7995957A (zh) * | 2016-12-29 | 2018-05-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CN108776393A (zh) * | 2018-08-24 | 2018-11-09 |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眼镜 |
CN109782447A (zh) * | 2019-02-15 | 2019-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6047Y (zh) | 2005-11-21 | 2006-11-08 | 张现军 | 一种具有收音功能的眼镜 |
US20130314303A1 (en) * | 2010-02-28 | 2013-11-28 | Osterhout Group, Inc. | Ar glasses with user action control of and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s with feedback |
CN201740933U (zh) | 2010-07-16 | 2011-02-09 | 黄维克 | 用于镜架桩头的弹弓铰链 |
CN202018541U (zh) | 2011-03-30 | 2011-10-26 | 黄维克 | 一种可容纳排线或柔性线路板的镜架铰链 |
US10095034B1 (en) * | 2015-07-23 | 2018-10-09 | Snap Inc. | Eyewear with integrated heads-up display |
KR102528096B1 (ko) | 2015-09-24 | 2023-05-03 | 에씰로 앙터나시오날 | 전자 프레임 |
KR102388747B1 (ko) * | 2016-01-05 | 2022-04-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힌지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케이스 및 전자 장치 |
CN110022503A (zh) * | 2018-01-08 | 2019-07-16 |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骨传导发声装置 |
CN210666201U (zh) * | 2019-06-27 | 2020-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眼镜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703962.6A patent/CN112305757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6 EP EP20846136.8A patent/EP399269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16 WO PCT/CN2020/102337 patent/WO2021017852A1/zh unknown
- 2020-07-16 US US17/631,139 patent/US1209920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13067A (ko) * | 2006-05-24 | 2007-11-28 | 김용제 | 휴대용 입체 카메라 |
CN102628995A (zh) * | 2011-02-04 | 2012-08-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7995957A (zh) * | 2016-12-29 | 2018-05-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CN108776393A (zh) * | 2018-08-24 | 2018-11-09 |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眼镜 |
CN109782447A (zh) * | 2019-02-15 | 2019-05-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3460A (zh) * | 2021-05-26 | 2021-08-13 |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 应用在智能眼镜上的转轴结构及应用转轴结构的智能眼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60841A1 (en) | 2022-08-18 |
US12099202B2 (en) | 2024-09-24 |
EP3992693A4 (en) | 2022-11-30 |
CN112305757B (zh) | 2023-11-03 |
WO2021017852A1 (zh) | 2021-02-04 |
EP3992693A1 (en) | 2022-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05757A (zh)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
WO2020164446A1 (zh) | 可穿戴设备 | |
JP2015509209A (ja) | 入出力機構を有する着用可能な装置 | |
US12026012B2 (en) | Head-mounted device | |
CN205067870U (zh) |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 |
US20210294122A1 (en) | Eyeglasses | |
CN117891075A (zh) | 近眼显示模组 | |
TWI695294B (zh) | 穿戴式顯示裝置 | |
CN216351568U (zh) | 眼镜用转轴装置和近眼显示眼镜 | |
CN111679429B (zh) | 穿戴装置及磁性电连接器 | |
CN214504029U (zh) | 头戴式显示设备 | |
CN215685381U (zh) | Ar眼镜盒和ar设备 | |
CN112433366B (zh) | 智能眼镜 | |
US11226494B2 (en) | Wearable devic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attraction | |
TWI678559B (zh) | 模組化智慧眼鏡 | |
KR101627460B1 (ko) | 회전형 휴대단말기 충전시스템 | |
CN219039490U (zh) | 可拆式投影装置及其密封外壳、与穿戴式设备 | |
CN218848499U (zh) | Ar设备 | |
KR101580835B1 (ko) | 시야확보를 위한 폐쇄형 hmd 장치 | |
CN220154730U (zh) | 一种挂脖式智能电子设备 | |
CN115586646B (zh) | 头戴式设备 | |
CN220730536U (zh) | 光机及智能眼镜 | |
CN216450910U (zh) | 一种支持双Type-C和DP终端 | |
JP3241052U (ja) | 着脱式プロジェクタ装置及びその密閉型ハウジング、並びに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 |
JP3239403U (ja) | カメラ用保持具およびカメ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