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4478A -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4478A
CN112304478A CN202010749487.9A CN202010749487A CN112304478A CN 112304478 A CN112304478 A CN 112304478A CN 202010749487 A CN202010749487 A CN 202010749487A CN 112304478 A CN112304478 A CN 112304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creep
metal material
profil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94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4478B (zh
Inventor
高瀚君
吴绍峰
吴琼
李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494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4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4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4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4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4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47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measuring forces due to residual str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铝合金材料应力松弛试验以及应力松弛本构参数求解;(2)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步骤(1)求解材料蠕变参数,进行热时效有限元仿真;(3)基于热时效仿真结果,分析模型“胞元”应力状态规律;(4)应用高精相机获各时段铝合金材料热时效实验热变形轮廓值;(5)应用ISIGHT建立以各“胞元”的初始应力为输入参数的优化迭代仿真模型,采用MATLAB检测热时效仿真模型轮廓;(6)以各时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最小值为优化目标,多次优化迭代,得到作为最终的应力测量结果。本发明利用材料蠕变特性及轮廓法,完成金属材料测量板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主要是时效温度下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蠕变过程数值仿真以及结合热变形轮廓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对测试板件表面和内部应力场的全面检测,涉及工件残余应力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成形和热处理过程中非均匀的塑性变形、温度场及金属相变的作用,极易在零件表面或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显著影响零件的结构强度、尺寸稳定性和疲劳寿命,不良的残余应力场将导致强度下降、变形、局部破坏、疲劳断裂、加工超差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零件的制造精度和服役可靠性。因此,对残余应力进行精准评估和有效地调控,是目前工业制造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热时效往往是零件毛坯成形的最后一道工序,时效后的应力可以作为切削加工前的毛坯初始应力,对零件毛坯加工前残余应力的精确检测是对零件力学性能评估、加工变形和疲劳寿命预测的重要依据。将热变形视觉识别技术与金属材料蠕变实验及仿真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测量零件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场的蠕变轮廓方法。
目前零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尚无法得到有效地、低成本无损地检测,生产制造过程中,只能通过测量零件表面残余应力数据初步评估应力状态。
为了完成对零件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场的检测,结合成熟的轮廓法测量残余应力和机械结构件的热变形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零件残余应力创新性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1.、目的
本发明建立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时效温度下的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金属零件基于蠕变过程的热时效数值仿真、应用高精度的工业相机实现对金属零件热变形的精确检测以及采用集成优化稳健性设计软件ISIGHT,采用ISIGHT软件内的优化算法反复迭代有限元模型“胞元”内初应力大小,以各时间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为迭代判断依据,寻找最优值,最终得到待测金属零件初始应力场,实现对零件应力场的全面评估。
2、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参照《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试样件,设置不同应力水平,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获得各应力水平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2)基于有限元软件,将几何模型划分为若干个小块作为“胞元”,以“胞元”初始应力场为输入条件,依据步骤(1)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蠕变型本构模型,在瞬态分析中,求解热时效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的演变规律;
(3)基于步骤(2)热时效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多组初始应力场下“胞元”的应力状态规律,建立部分“胞元”定量关系;
(4)基于熵函数和不变矩方法对高温材料的热变形视觉位移识别技术,应用视觉识别相机获得各时间段金属材料热时效实验热变形轮廓值;
(5)应用ISIGHT建立以各“胞元”的初始应力为输入参数的优化迭代仿真模型,同时采用MATLAB检测识别仿真模型轮廓,得到各时间段热时效仿真过程中应力值和热变形轮廓值;
(6)基于步骤(4)和(5)中金属材料热时效中实验轮廓数据和仿真轮廓数据,以各时间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最小值设置为优化目标,并将最优初始应力场及其计算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场序列,作为最终的应力测量结果。
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金属材料时效应力松弛本构模型如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31
对应力松弛曲线进行曲线拟合,确定金属材料热时效过程应力松弛参数,其中,A、n、m为材料参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0为总应变。
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依据应力松弛看作是应力不断降低时的多级蠕变,如选择典型的蠕变本构模型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32
代替金属应力松弛本构模型,再根据材料应力松弛应变率与蠕变应变率关系式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33
采用微软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求解确定金属的材料蠕变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瞬态动力学模块进行金属材料的热时效仿真,其中,C1、C2、C3、C4为材料的蠕变参数,T为绝对温度值。
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热时效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分析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的演化规律,初步标定零件热时效的变形大小和规律,同时,找到有限元模型各“胞元”间的应力规律,并对部分“胞元”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减小计算所需的设计变量。
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不变矩作为一种局部不变特征,其平移、旋转、尺度不变的特性使其在目标识别领域应用广泛,高温环境就是其中之一,而熵函数可以作为图像之间的相似性比较的定量描述,利用熵函数和不变矩特征对高温材料的热变形位移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
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5)ISIGHT软件联合ANSYS批处理APDL命令程序建立优化迭代模型。
其中,以视觉识别的热变形轮廓为基准,将零件的热时效前的残余应力场分布作为设计变量,通过优化迭代计算,使仿真计算得到的热时效过程各时刻的零件轮廓,逐渐接近实测值,并将使仿真与实测误差最小的应力演变序列,作为最终的残余应力场测试结果。
其中,所述金属材料是所有金属家族的材料,也包括其它具有显著蠕变松弛性能的金属材料。
3、优点及效果
现有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都无法在生产制造中对零件内部残余应力进行有效地检测。本方法将传统的轮廓法与材料蠕变数值仿真技术、热变形视觉识别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蠕变轮廓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在时效处理的同时,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零件表面和内部应力场的全面检测,可以进行工程实际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设备示意图(隐藏加热炉外罩);
图3为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相机隔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残余应力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1)参照《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试样件,设置不同应力水平,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获得各应力水平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2)基于有限元软件,将几何模型划分为若干个小块作为“胞元”,以“胞元”初始应力场为输入条件,依据步骤(1)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蠕变型本构模型,在瞬态分析中,求解热时效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的演变规律;
(3)基于步骤(2)热时效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多组初始应力场下“胞元”的应力状态规律,建立部分“胞元”定量关系;
(4)基于熵函数和不变矩方法对高温材料的热变形视觉位移识别技术,应用视觉识别相机获得各时间段金属材料热时效实验热变形轮廓值;
(5)应用ISIGHT建立以各“胞元”的初始应力为输入参数的优化迭代仿真模型,同时采用MATLAB检测识别仿真模型轮廓,得到各时间段热时效仿真过程中应力值和热变形轮廓值;
(6)基于步骤(4)和(5)中金属材料热时效中实验轮廓数据和仿真轮廓数据,以各时间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最小值设置为优化目标,并将最优初始应力场及其计算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场序列,作为最终的应力测量结果。
应力松弛可看作是应力不断降低时的多级蠕变,选取幂指数形式的应变硬化模型来推导出应力松弛本构方程,进而描述材料的应力松弛行为。应变硬化本构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51
式(1)中A、n、m为材料参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0为总应变。
选择典型的蠕变本构模型可较好的描述金属材料实际热时效流变应力变化,蠕变本构模型如: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61
式(2)中C1、C2、C3、C4为材料的蠕变参数,T为绝对温度值。
其中,所述步骤(2)依据应力松弛看作是应力不断降低时的多级蠕变,在有限元软件中仅有材料的蠕变模型,根据材料应力松弛应变率与蠕变应变率关系式
Figure BDA0002609548990000062
据此根据式(1)应力松弛本构方程确定式(2)蠕变本构参数及方程。
其中,根据步骤(3)热时效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分析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的演化规律,初步标定零件热时效的变形大小和规律,同时,找到有限元模型各“胞元”间的应力规律,并对部分“胞元”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减小计算所需的设计变量。
其中,根据步骤(4)不变矩作为一种局部不变特征,其平移、旋转、尺度不变的特性使其在目标识别领域应用广泛,高温环境就是其中之一,而熵函数可以作为图像之间的相似性比较的定量描述,利用熵函数和不变矩特征对高温材料的热变形位移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
其中,根据步骤(4),图2为申请人团队改造现有应力均化实验平台,设计提出的设备示意图,主要是利用放置在工件上方、前方、左侧的相机以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取照,获得热时效实验热变形轮廓值。
其中,根据步骤(4),图3为申请人团队提出的方形盒状结构相机隔热装置,保证相机在高温热时效下正常工作,其中相机拍照一侧外部由耐高温玻璃与隔热玻璃组成,内部采用石棉隔热材料,防止相机热时效辐射损伤及保证相机光线的透过率,隔热装置的另外五面外层均由涂刷隔热涂层的钢制薄板组成,可有效隔绝热时效设备中的高温,保证相机正常工作。
其中,根据步骤(5)ISIGHT软件联合ANSYS批处理APDL命令程序建立优化迭代模型。
其中,以视觉识别的热变形轮廓为基准,将零件的热时效前的残余应力场分布作为设计变量,通过优化迭代计算,使仿真计算得到的热时效过程各
时刻的零件轮廓,逐渐接近实测值,并将使仿真与实测误差最小的应力演变序列,作为最终的残余应力场测试结果。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参照《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将金属材料制成标准试样件,设置不同应力水平,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获得各应力水平下的应力松弛曲线;
(2)基于有限元软件,将几何模型划分为若干个小块作为“胞元”,以“胞元”初始应力场为输入条件,依据步骤(1)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蠕变型本构模型,在瞬态分析中,求解热时效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的演变规律;
(3)基于步骤(2)热时效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多组初始应力场下“胞元”的应力状态规律,建立部分“胞元”定量关系;
(4)基于熵函数和不变矩方法对高温材料的热变形视觉位移识别技术,应用视觉识别相机获得各时间段金属材料热时效实验热变形轮廓值;
(5)应用ISIGHT建立以各“胞元”的初始应力为输入参数的优化迭代仿真模型,同时采用MATLAB检测识别仿真模型轮廓,得到各时间段热时效仿真过程中应力值和热变形轮廓值;
(6)基于步骤(4)和(5)中金属材料热时效中实验轮廓数据和仿真轮廓数据,以各时间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最小值设置为优化目标,并将最优初始应力场及其计算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场序列,作为最终的应力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是所有具有显著蠕变松弛性能的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蠕变轮廓方法测量金属试件表面和内部残余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步骤(1)选择的金属材料时效应力松弛本构模型如
Figure FDA0002609548980000021
在有限元软件中仅有材料的蠕变模型,而应力松弛看作是应力不断降低时的多级蠕变,所以,所述步骤(2)金属材料有限元模型选择典型的蠕变本构模型如
Figure FDA0002609548980000022
再根据材料应力松弛应变率与蠕变应变率关系式
Figure FDA0002609548980000023
应用蠕变本构模型代替金属材料热时效数值分析过程,其中,A、n、m为材料参数,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0为总应变,C1、C2、C3、C4为材料的蠕变参数,T为绝对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选择的本构函数是基于金属材料应力松弛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宏细观耦合本构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金属材料使用的第一阶段应变强化蠕变模型,可用微软集成开发环境VisualStudio求解金属材料蠕变模型相应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有限元软件包括但不限定于ANSYS应用于金属材料的热时效数值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有限元模型划分的“胞元”,分割“胞元”数与需要测量得到的应力数据条数成正比,针对不同“胞元”的平均应力值,开展多元回归分析,设定相关系数准则,筛选出相关程度较高的“胞元”,并建立相关度较高的“胞元”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减小后续迭代计算所需的设计变量数量,提高应力检测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高精度视觉识别相机,应用熵函数和不变矩特征的图像识别算法获得金属热时效的热变形位移测量值,保证变形视觉轮廓识别精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的应力测量结果是应用ISIGHT软件及内部的优化算法多次迭代有限元模型“胞元”应力,记录各时间段仿真与实测的轮廓误差en,使得en为最小值,从而得到最优的初始应力场序列。
CN202010749487.9A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Active CN112304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9487.9A CN112304478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9487.9A CN112304478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4478A true CN112304478A (zh) 2021-02-02
CN112304478B CN112304478B (zh) 2021-09-28

Family

ID=74483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9487.9A Active CN112304478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44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9461A (zh) * 2021-05-14 2021-08-10 扬州大学 一种非对称结构复杂薄壁零件变形控制方法
CN114427927A (zh) * 2022-03-01 2022-05-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视觉识别的蠕变轮廓法残余应力测试装置
CN116921698A (zh) * 2023-07-28 2023-10-24 无锡世超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零部件的增材制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115A (zh) * 2012-11-16 2013-0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基于有限元模具型面回弹补偿的壁板蠕变时效成形方法
CN105705925A (zh) * 2013-11-14 2016-06-2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CN107083527A (zh) * 2017-04-20 2017-08-22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热处理结合塑性变形提高单相高熵合金强度的方法
CN107430637A (zh) * 2015-03-05 2017-12-0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残余应力推定方法及残余应力推定装置
CN107967384A (zh) * 2017-11-24 2018-04-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仿真分析的铣削残余应力精确获取方法
CN108304657A (zh) * 2018-02-02 2018-07-20 重庆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机床关重件残余应力多工序连续建模仿真方法
CN109186836A (zh) * 2018-09-28 2019-01-1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三维光学测量技术和轮廓法测试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方法
WO2019238874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friction stir wel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0115A (zh) * 2012-11-16 2013-0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基于有限元模具型面回弹补偿的壁板蠕变时效成形方法
CN105705925A (zh) * 2013-11-14 2016-06-2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CN107430637A (zh) * 2015-03-05 2017-12-0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残余应力推定方法及残余应力推定装置
CN107083527A (zh) * 2017-04-20 2017-08-22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热处理结合塑性变形提高单相高熵合金强度的方法
CN107967384A (zh) * 2017-11-24 2018-04-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仿真分析的铣削残余应力精确获取方法
CN108304657A (zh) * 2018-02-02 2018-07-20 重庆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机床关重件残余应力多工序连续建模仿真方法
WO2019238874A1 (en) * 2018-06-14 2019-12-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friction stir welding apparatus
CN109186836A (zh) * 2018-09-28 2019-01-1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三维光学测量技术和轮廓法测试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ONG WU 等: "Analysis and homogeniza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n aerospace ring rolling process of 2219 aluminum alloy using thermal stress relief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9461A (zh) * 2021-05-14 2021-08-10 扬州大学 一种非对称结构复杂薄壁零件变形控制方法
CN113239461B (zh) * 2021-05-14 2023-09-15 扬州大学 一种非对称结构复杂薄壁零件变形控制方法
CN114427927A (zh) * 2022-03-01 2022-05-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视觉识别的蠕变轮廓法残余应力测试装置
CN116921698A (zh) * 2023-07-28 2023-10-24 无锡世超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零部件的增材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4478B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04478B (zh) 一种基于蠕变轮廓法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CN110069860B (zh) 伸缩节可靠性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CN112199823B (zh) 一种橡胶材料应力松弛及损伤效应的数值预测方法
CN103886125B (zh) 一种钛合金热复合成形数值模拟方法
KR20080002410A (ko) 인장시험과 유한요소법을 이용한 고 변형률에 대한 진변형률-진응력 곡선의 획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장 시험기
CN103267683B (zh) 一种确定耐热金属材料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
CN103745114A (zh) 一种钛合金应力松弛数值及回弹计算方法
CN108009311B (zh) 一种针对蠕变试验的蠕变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方法
CN106997410B (zh) 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发生的判断方法
CN110705131A (zh) 基于加工表面层高周疲劳的机械构件寿命预测方法
CN112241832B (zh) 一种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765904A (zh) 一种热障涂层寿命测算方法及设备
CN111398780A (zh) 一种基于少量测点数据的电路板温度分布快速测试方法
CN113053471B (zh) 一种用于风机主轴无损在线检测布氏硬度的方法
CN115222114A (zh) 汽车零部件装配指标值预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70257B (zh) 一种板材厚度方向淬火残余应力分布预测方法
CN108038056B (zh) 一种基于不对称分类评估的软件缺陷检测系统
Ponthot et al. Optimisation methods for initial/tool shape optimisation in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CN115597967A (zh)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材料参数逆向识别方法
CN1164998C (zh) 判断失效率与选择最佳预处理周期的方法
CN114925568B (zh) 六面顶压机铰链梁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方法
Betaieb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identifiability methods of metal sheet parameters
CN116577190B (zh) 一种t型实验试块的智能化检测方法
CN117495866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齿轮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253568B (zh) 一种制备氧化钇坩埚的涂层工艺优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