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4131A - 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4131A
CN112304131A CN201910713496.XA CN201910713496A CN112304131A CN 112304131 A CN112304131 A CN 112304131A CN 201910713496 A CN201910713496 A CN 201910713496A CN 112304131 A CN112304131 A CN 112304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dge
corner
corner hol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34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34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41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4656 priority patent/WO20210230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4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4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spirally-wound plates or lamin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pontual, e.g. dimp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多张板片,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下方板片的正面与上方板片的反面相对;每张板片中部设有主换热区,四个角孔分别分布于主换热区与板片边沿之间;主换热区设置有换热元件;板片还具有环状凸起部和边沿凸起部;第一角孔设于所述环状凸起部上;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换热元件的侧壁以及与板片边沿之间均具有间隙;边沿凸起部位于第二角孔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一边道区域;下方板片的第二角孔与上方板片的第一角孔相对且具有间隙;下方板片环状凸起部与上方板片第二角孔外围的板面密封;下方板片平面部与上方板片的边沿凹部相对;下方板片的边沿凸起部与上方板片平面部相对。本发明能够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对板式换热器使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以得到换热性能更强的板式换热器。发明人了解到,板式换热器中存在板片上流体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尤其是针对长宽比较小的“矮胖型”板片而言,这种不均匀会降低板片有效换热面积,即板片板面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改善板式换热器板片之间形成的内部通道内流体分布不均的问题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板片上流体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张板片,其中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下方板片的正面与上方板片的反面相对;所述板片包括平面部、两个第一角孔和两个第二角孔,每张板片的中部设有主换热区,四个角孔分布于主换热区与板片边沿之间;所述板片的主换热区设置有换热元件,在板片正面,所述换热元件相对于平面部凸起;
所述板片还具有环状凸起部和边沿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在板片正面相对于平面部凸起,所述第一角孔设于所述环状凸起部,所述第一角孔形成凸台孔;所述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换热元件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板片边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使得所述环状凸起部的周向能供流体流动;所述边沿凸起部在板片正面相对于平面部凸起,所述边沿凸起部在板片反面同时形成边沿凹部,所述边沿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角孔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一边道区域;
在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下方板片的第二角孔与上方板片的第一角孔相对,且该两个角孔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入或者流出该两张板片之间的间隙;下方板片的第一角孔与上方板片的第二角孔相对,且下方板片的环状凸起部与上方板片第二角孔外围的板面密封连接;在下方板片位于环状凸起部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下方板片平面部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的边沿凹部相对;相应的,下方板片的边沿凸起部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环状凸起部外围的平面部相对。
本申请对板式换热器改进后,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换热元件的侧壁以及与板片边沿之间均具有间隙,有利于流体环绕环状凸起部周向流入或者流出主换热区,且在下方板片位于环状凸起部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下方板片平面部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的边沿凹部相对,这样在两张相邻板片之间对应下方板片第二边道区域的空间区域内,流体的流通截面的深度最大可达环状凸起部的高度以及边沿凹部的深度之和,第二边道区域流体的流通截面深度增加使得流体在相对较难流通的第二边道区域流通更顺畅,更有利于流体在板片两侧均匀分布,提高板片板面利用率,对应的提高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板式换热器的相邻两张板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流体在装配在一起的相邻两张板片之间的单边流的流动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板片部分区域的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中图5板片的第二角孔与板片边沿之间的拐角区域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中板片部分区域的另一种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流体在装配在一起的相邻两张板片之间的对角流的流动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流体在装配在一起的相邻两张板片之间的U型回路流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100,其包括多张板片101,多张板片101层叠设置。其中,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下方板片101的正面103与上方板片101的反面104相对,在图1中,以带双箭头的线条示意上下方向,并且定义板片朝向外侧的一面,亦即所能看到的一面为正面103,朝向内侧的一面亦即所不能看到的一面为反面104,板片101包括平面部102。板片包括有两个第二角孔12和两个第一角孔11。两个第二角孔12以及两个第一角孔11可以通过冲压成型。每张板片101的中部设有主换热区202,四个角孔分布于主换热区202与板片101边沿之间。
板片101的主换热区202设置有换热元件203,在板片正面103,换热元件203相对于平面部102凸起,可选的,换热元件203与平面部102一体成型,例如换热元件203可以冲压成型,换热元件203在板片反面104相对于平面部102形成凹部。或者,换热元件203可以为单独的部件,例如,换热元件203为翅片板,在主换热区202,换热元件203与板片101进行钎焊,最终成型为一体,除了采用如翅片板的通道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如波纹板、点波板、丝状填充物、多孔介质等,实现结构上满足板片强度,且同时增强相邻两张板片形成的通道内流体的扰流、掺混、增大换热面积等效果,最终实现强化换热,提升板式换热器产品的性能,本发明对换热元件的结构和形式不作过多限制。
对于多张板片101,其可以通过单副模具成型,即每张板片101均为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的板片,多张板片101装配时,相邻板片可以反向设置,当然,多张板片101也可以通过两副甚至更多副模具成型,即多张板片101可以为不同形状或结构,例如,一张板片101其主换热区为平板部,另一张板片101其主换热区设置点波型凸起结构,这两种板片也可以装配在一起并且交替层叠设置,只要板片满足本申请所描述的板片结构以及板片装配的对应关系即可。
板片101还具有环状凸起部22和边沿凸起部33,环状凸起部22和边沿凸起部33都可以通过对板片进行冲压成型,当然,环状凸起部22和边沿凸起部33也可以分别为单独的零部件,在对应位置处,环状凸起部22和边沿凸起部33与板片101的板面进行焊接固定为一体。
环状凸起部22围绕第一角孔11的外沿设置,环状凸起部22在板片101的正面103相对于平面部102凸起,第一角孔11设于环状凸起部22上,第一角孔11形成凸台孔,可选的,环状凸起部22在反面104同时形成环绕第一角孔11的外沿的环状凹部22’。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换热元件203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板片101的边沿之间均具有间隙,该间隙使得环状凸起部22的周向能供流体流动。也就是说,流体在环状凸起部22周向附近时,既存在能直接进入主换热区202的流动路径,也存在绕过位于环状凸起部22与板片101边沿之间的边道流动路径。有利于流体从多个路径流入或者流出主换热区202。
边沿凸起部33在板片101的正面103相对于平面部102凸起,边沿凸起部33在反面104同时形成边沿凹部33’。边沿凸起部33位于第二角孔12与板片101边沿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记第二角孔12与板片101边沿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边道区域1011。
在图2中,相对位置靠下的板片101为下方板片,相对位置靠上的板片101为上方板片,并且在图2中,下方板片101主要展示正面103,上方板片101主要展示反面104,在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101中,下方板片101的第二角孔12与上方板片101的第一角孔11相对,且该两个角孔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入或者流出两张板片101之间的间隙。当相邻的两张板片装配时,板片之间可以形成流体通道,而该间隙可作为流体通道的进口或者出口。下方板片101的第一角孔11与上方板片101的第二角孔12相对,且下方板片101的的环状凸起部22与上方板片101第二角孔12外围的板面密封连接。该密封连接,使得流体不能从下方板片101的第一角孔11与上方板片101的第二角孔12之间进入板片之间的流通通道,密封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钎焊密封。下方板片101的环状凸起部22与上方板片101第二角孔12外围的板面配合形成不能供流体流通的死区,流体在板片上流动时,可以在环状凸起部22的周向外围区域内流动。
在下方板片101位于环状凸起部22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下方板片101的平面部102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101的边沿凹部33’相对。相应的,下方板片101的边沿凸起部33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101环状凸起部22外围的平面部102相对。
其中,在平面部102所在的平面,板片101具有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板片101较长的侧边与长度方向平行,板片101较短的侧边与宽度方向平行,板片101的长宽比小于等于3。参考图3,板片的长宽比L/W小于等于3,板片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包含翻边部分的长度和宽度,在图3中,板片上两个第一角孔或者两个第二角孔所在的一侧为板片的长度侧,板片上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所在的一侧为板片的宽度侧。或者进一步的,在板片101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基础上,针对板片宽度方向上同一侧的两个角孔中心的距离与整板宽度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2。采用本申请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结构以及板片之间的装配关系,有利于提高流体在此类型的板片的板面上分配的均匀性。
环状凸起部22以及边沿凸起部33的存在有利于多张板片101装配后,相邻两张板片101的主换热区202之间能够保持间距形成流道供流体流通。
参考图3中黑色带箭头的虚线曲线示意的的流体流动方向,当两张板片层叠装配在一起时,上方板片的第一角孔11与下方板片的第二角孔12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能够形成流体进口或者出口,对下方板片101而言,流体从下方板片101的一个第二角孔12流入下方板片101的正面103,相应的,对上方板片101而言,流体从上方板片101的一个第一角孔11流入板片101的反面104,在图3中,黑色带箭头的虚线曲线示表示的是流体在两个板片之间流道路径的示意,并且在图3中被观测到的板片是上方板片101的正面103。
对于位于下方的板片101而言,其中,一部分流体直接经主换热区202到达另一第二角孔12并流出,另一部分流体流至其中一个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换热元件203的侧壁之间,并进入主换热区202,还有一部分流体需要绕过板片101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进入主换热区202,相应的,由主换热区202流出的流体,一部分直接到达第二角孔12并流出,另一部分流体流至另一个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换热元件203的侧壁之间,并最终从另一个第二角孔12流出,还有一部分需绕过板片101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才能到达另一个第二角孔12并流出。在板片101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处,两个相邻板片之间的流通截面深度最大可达到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H1以及边沿凹部33’的深度H2之和,边沿凹部33’的深度H2也即大致与边沿凸起部33的高度相似,一种情况下,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H1与边沿凸起部33的高度H2相同,其高度(H1,H2)的范围可以为0.5mm~5mm,这样,在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体的流通截面深度最大可达到大致2倍的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H1或者边沿凸起部33的高度H2,同时,在板片的主换热区202,两张相邻板片101之间的间距仍为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H1,这样,在兼顾板片上第一角孔11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通截面增大的同时,并不增加相邻板片主换热区之间的间距,有利于流体在第二边道区域1012处能够顺畅流动,进而有利于流体在板片上流动时能够均匀在板面上分配,同时有利于流体在主换热区保持较高的流速,尤其针对长宽比较小的板片板型设计,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的,对换热元件203而言,换热元件203包括均匀间隔设置的人字形图案、W型图案,甚至更多重的人字波图案,或者点波型图案。换热元件203凸起的高度可以与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相当,一种情况下,换热元件203在板片101的正面103相对于平面部102形成凸脊和凹槽,换热元件203在反面104相对于平面部102同样也形成凸脊或者称为槽部,凸脊与槽部配合使得相邻的板片101之间形成流道,具体的,下方板片101上正面103的凸脊的顶端部分与上方板片101的反面104的平面部抵接,并最终钎焊连接为一体,流体在板片101的主换热区202流动时,在沿板片平面运行的基础上,还存在上下运动,从而能够使得换热效果更佳。
环状凸起部22与边沿凸起部33相对于平面部102凸起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边沿凸起部33的高度可以小于等于环状凸起部22的高度,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板片101的正面,环状凸起部22与边沿凸起部33相对于平面部102凸起的高度相同。在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101中,在上方板片101环状凸起部22与板片101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1012,下方板片101的边沿凸起部33与上方板片101的平面部102密封连接。环状凸起部22以及边沿凸起部33的顶部可以具有便于焊接的平面或者微曲面,当多张板片101装配时,一张板片101的环状凸起部22与相邻板片101的平面部102密封连接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同理,一张板片的边沿凸起部33与相邻板片的平面部102密封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对板片101而言,其各个角孔周围空间是板式换热器强度的薄弱环节,设置环状凸起部22以及边沿凸起部33可以增加板片角孔周围区域的焊接空间,有利于提升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板式换热器的承压能力以及在流体脉冲压力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二角孔12设于平面部102,第二角孔12形成平面孔,当然,第二角孔12也可以为凸台孔,相对于第一角孔11而言,第二角孔12凸起的方向与第一角孔11相反,即第二角孔12周围的板面可以在板片101反面相对于平面部11凸起。在本申请中,以第二角孔12为平面角孔进行描述。边沿凸起部33可以与板片101的边沿相接,或者不相接。一种情况下,板片101还包括包围平面部102的翻边105,当多个板片101装配后,多个板片101的翻边105能够以焊接如钎焊的方式密封,从而有利于将流体保持在板片之间构成的流道内。
第一角孔11和第二角孔12均靠近板片101角部设置,在第二边道区域1012,边沿凸起部33基于板片101拐角呈弯曲形态,且边沿凸起部33与换热元件203相连接。具体的,边沿凸起部33沿着板片101的平面部102与翻边105的交汇处设置。边沿凸起部33能够自拐角区域延伸至主换热区202。边沿凸起部33能够与所述主换热区202内设置的换热元件203相连接实现配合,从而延长流体具有较深截面深度的流动路径的长度。
如图5示意,环状凸起部22与换热元件203之间通过平面部102相间隔,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换热元件20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一狭长流道2201,具体的,该狭长流道2201的最小截面宽度为边沿凸起部33的最小截面宽度的30%,进一步的,狭长流道2201与环状凸起部22的间距大于等于1mm。
当然,环状凸起部22与换热元件203之间也可以实现部分连接,但是环状凸起部22的侧壁与换热元件203的侧壁至少具有供流体流通的间隙。
第二角孔12和第一角孔11的尺寸以及形状均相同,有利于简化板片的冲压加工工艺,简化模具操作。在平面部102所在的平面,环状凸起部22的投影外沿上任意一点与第一角孔11的投影的外沿间距相等,环状凸起部22的投影外沿与第一角孔11投影外沿形状大致相同,环状凸起部22的投影与第一角孔11的投影同轴设置,环状凸起部22的投影的外沿至第一角孔11的投影的外沿的间距记为第一距离L1。如图5所示,在平面部102所在平面,边沿凸起部33的投影靠近第二角孔12的侧边上任意一点到第二角孔12的投影的外沿的最短距离记为第二距离L2。可选的,第二距离L2大于等于第一距离L1。这样,第一流通板200和第二流通板300装配在一起时,第一流通板200的环状凸起部22不容易与第二流通板300的边沿凹部33’相干涉,同时,第一流通板200的边沿凸起部33也不容易与第一流通板200的第二角孔和第二流通板300的环状凹部22’形成的间隙相干涉。
第二角孔12和第一角孔11均为细长的椭圆形孔或者长圆形孔,第二角孔12的长度方向和第一角孔11的长度方向与板片101的宽度方向大致重合。第一角孔11和第二角孔12设置成为细长的孔型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间的均流效果,有利于流体在板片101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分配。
边沿凸起部33包括弧形连接部331、与弧形连接部331相连接且分别位于弧形连接部331两侧的第一分部332和第二分部333,第一分部332的末端形成第一端部334,第二分部333的末端形成第二端部335,第一端部334比第二端部335远离主换热区202。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334和第二端部335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大致直线状,且进一步的,第一端部334的假想延伸线与第二端部335的假想延伸线不重合。
针对一组相互靠近的第二角孔12与边沿凸起部33而言,第二角孔12的外沿与第一端部334最近的位置记为第一位置a1,第二角孔12的外沿与第二端部335最近的位置记为第二位置a2,第二角孔12的外沿在第一位置a1至第二位置a2之间形成与边沿凸起部33相对的第一外沿段110,第一外沿段110在第二角孔12周向上的占比为1/4~1/2。第一外沿段110在第二角孔12的外沿上的占比可以从一定侧面反映边沿凸起部33在其对应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在板片101的第一边道区域1011处,边沿凸起部33的顶部与相邻板片101实现密封连接,流体从第二角孔12进入板片101的正面103后,在第一边道区域1011,第一外沿段110在第二角孔12的外沿上的占比不能过大,边沿凸起部33尽量避免影响第二角孔12处流体的进出,给流体造成过多的流动阻力。
同时,第一外沿段110在第二角孔12的外沿上的占比不能过小,流体在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动并拐弯时,边沿凸起部33能够提供尽量多一些的较大的流通截面,便于流体从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过。
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334具有第一斜侧面336,第一斜侧面336自板片101的边沿相对于板片10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边沿凸起部33朝向第二角孔12的侧面为弧形侧面,该弧形侧面能够保证流体顺滑流通,避免给流体造成过多流阻,斜侧面336与弧形侧面的交汇处以钝角夹角过渡。
举例来说,流体从第二角孔12进入板片,并逐渐向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动的过程中,第一角孔11为细长环状,第一角孔11的弧形边沿与板片101的边沿形成逐渐收缩的缩口结构,通过第一端部334的第一斜侧面336,有利于优化流体进入第二边道区域1012的过程,通过增加进入狭窄边道区域的入口尺寸,降低了局部流阻,有利于流体在拐角区域的分配,进而有利于提升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在平面部102所在的平面上,第二角孔12的投影的边沿具有两个相平行的平直边沿111以及相对于平直边沿111对称的两个圆弧形边沿112,圆弧形边沿112连接两个平直边沿111。
两个圆弧形边沿112中相对靠近相邻的第一角孔11或者相对远离板片边沿的圆弧形边沿112记为第一圆弧边沿1121,第一圆弧边沿1121对应的圆弧端点(b1,b2)连线的中心b3与第二角孔12的中心b4之间的连线在平直边沿111所在直线上的投影记为第一投影S1,第一斜侧面336在平面部102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二投影S2,第二投影S2在平直边沿111所在直线上的投影记为第三投影S3,第一投影S1和第三投影S3大致重合。
相应的,弧形连接部331的曲率与圆弧形边沿112对应圆弧的曲率大致相同。当流体从第二边道区域1012流动时,使得流体的流动路径相对平滑,有利于流体在拐角区域的分配效果。
如图3中所示,对一张板片101而言,两个第一角孔11均位于板片1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对应地,两个第二角孔12均位于板片10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换句话说,两个第一角孔11位于板片101靠近较长的侧边的区域内,两个第二角孔12位于板片101靠近较短的侧边的区域内,这种方式即为单边流形式。
参考图7,在板片101长度方向上位于主换热区202两侧区域的至少一侧区域中,存在由第一角孔11和第二角孔12的中心连线至板片边沿所形成的区域,该区域可以记为第一导流区201,图7中以虚线框示意,第一导流区201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与第一边道区域1012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大致相当。这样,流体从第二角孔12进入板片后,第一导流区201与第一边道区域1012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没有较多突变,有利于流体进入第一边道区域1012的流动过程相对平顺,更有利于在板片上均匀分配。
第一导流区201还可以设置有数量相对较少的凸起元件204,该凸起元件204在板片正面形成凸起,同时在板片反面形成凹陷,该凸起元件204一方面可以增加板片靠近边沿部分的焊接强度,有利于增加板式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凸起元件204能够加强换热流体的扰动,流体经过凸起元件204的时候会发生边界层的分离,增强换热。具体的,凸起元件204的压制形状在平面部上的映射形状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形状。凸起元件204的数量不宜设置过多,有利于减小第一导流区201的流阻,尽量避免影响流体在板片101宽度方向上的分配。
除了适用于单边流方式的板片外,本申请的板片也可以适用对角流的方式,即两个第一角孔11呈对角设置,相应的,两个第二角孔12也为对角设置。图8针对适用对角流方式的两张板片101装配在一起时,流体在两张板片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行示意。本申请的板片也可以适用U型回路流动方式,即两个第一角孔11位于板片101长度方向的一侧,两个第二角孔12位于板片10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板片上还设置有凸筋等止挡结构,流体流动时沿类似U型回路的方式进行流动,图9针对适用U型回路方式的两张板片101装配在一起时,流体在两张板片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行示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板式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张板片,其中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下方板片的正面与上方板片的反面相对;所述板片包括平面部、两个第一角孔和两个第二角孔,每张板片的中部设有主换热区,四个角孔分布于主换热区与板片边沿之间;所述板片的主换热区设置有换热元件,在板片正面,所述换热元件相对于平面部凸起;
所述板片还具有环状凸起部和边沿凸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在板片正面相对于平面部凸起,所述第一角孔设于所述环状凸起部,所述第一角孔形成凸台孔;所述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换热元件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板片边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使得所述环状凸起部的周向能供流体流动;所述边沿凸起部在板片正面相对于平面部凸起,所述边沿凸起部在板片反面同时形成边沿凹部,所述边沿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角孔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一边道区域;
在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下方板片的第二角孔与上方板片的第一角孔相对,且该两个角孔之间具有供流体流入或者流出该两张板片之间的间隙;下方板片的第一角孔与上方板片的第二角孔相对,且下方板片的环状凸起部与上方板片第二角孔外围的板面密封连接;在下方板片位于环状凸起部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下方板片平面部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的边沿凹部相对;相应的,下方板片的边沿凸起部至少部分与上方板片环状凸起部外围的平面部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的长宽比小于等于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片的正面,所述环状凸起部与所述边沿凸起部相对于平面部凸起的高度相同;在所述任意相邻的两张板片中,在上方板片环状凸起部与板片边沿之间的第二边道区域,下方板片的边沿凸起部与上方板片的平面部密封连接,所述边沿凸起部和所述环状凸起部的顶部均设置有便于焊接的平面或者微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孔设于所述平面部,所述第二角孔形成平面孔;所述边沿凸起部沿板片边沿设置,所述边沿凸起部与所述第二角孔通过所述平面部间隔,或者,所述边沿凸起部与所述第二角孔以及板片边沿之间均通过所述平面部间隔;
所述第一角孔和所述第二角孔均靠近板片角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边道区域,所述边沿凸起部基于板片拐角呈弯曲形态,且所述边沿凸起部与所述换热元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部与所述换热元件之间通过平面部相间隔,所述环状凸起部的侧壁与所述换热元件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一狭长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孔和所述第二角孔均为细长的椭圆形孔或者长圆形孔,所述第一角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角孔的长度方向与板片宽度方向大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凸起部包括弧形连接部、与所述弧形连接部相连接且分别位于弧形连接部两侧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的末端形成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分部的末端形成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比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主换热区;针对一组相互靠近的第二角孔与边沿凸起部而言,所述第二角孔的外沿与所述第一端部最近的位置记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角孔的外沿与所述第二端部最近的位置记为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角孔的外沿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形成与所述边沿凸起部相对的第一外沿段,所述第一外沿段在所述第二角孔周向上的占比为1/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斜侧面,所述第一斜侧面自所述板片边沿相对于板片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边沿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二角孔的侧面为弧形侧面,所述斜侧面与所述弧形侧面的交汇处以钝角夹角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部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角孔的投影的边沿具有两个相平行的平直边沿以及相对于平直边沿对称的两个圆弧形边沿,所述圆弧形边沿连接所述两个平直边沿;
两个圆弧形边沿中相对远离板片边沿的圆弧形边沿记为第一圆弧边沿,所述第一圆弧边沿的圆弧端点连线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角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在所述平直边沿所在直线上的投影记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斜侧面在平面部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在所述平直边沿所在直线上的投影记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三投影大致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角孔均位于板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对应地,两个所述第二角孔均位于所述板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并且在板片长度方向上位于主换热区两侧区域的至少一侧区域中,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的中心连线至板片边沿所形成的区域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边道区域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大致相当。
CN201910713496.XA 2019-08-02 2019-08-02 板式换热器 Pending CN112304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3496.XA CN112304131A (zh) 2019-08-02 2019-08-02 板式换热器
PCT/CN2020/104656 WO2021023031A1 (zh) 2019-08-02 2020-07-24 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3496.XA CN112304131A (zh) 2019-08-02 2019-08-02 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4131A true CN112304131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3496.XA Pending CN112304131A (zh) 2019-08-02 2019-08-02 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4131A (zh)
WO (1) WO2021023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3816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25137A (ko) * 2002-02-26 2002-04-03 김진곤 판형열교환기의 내압구조
CN201795712U (zh) * 2010-04-26 2011-04-13 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板片
CN102288054A (zh) * 2011-06-27 2011-12-21 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等流量高效板式换热器
CN103776284A (zh) * 2014-02-12 2014-05-07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CN104515422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JP2016044896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07462093A (zh) * 2016-06-02 2017-12-1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1331B2 (ja) * 1995-03-31 2006-03-01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プレート構造
DE10021481A1 (de) * 2000-05-03 2001-11-08 Modine Mfg Co Plattenwärmetauscher
US8061416B2 (en) * 2003-08-01 2011-11-22 Behr Gmbh & Co. Kg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618394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オイルクーラ
CN2886491Y (zh) * 2006-03-16 2007-04-04 山东北辰集团华润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换热板
SE532524C2 (sv) * 2008-06-13 2010-02-16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samt värmeväxlarmontage innefattandes fyra plattor
CN205690942U (zh) * 2016-06-08 2016-11-16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叠钎焊板式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25137A (ko) * 2002-02-26 2002-04-03 김진곤 판형열교환기의 내압구조
CN201795712U (zh) * 2010-04-26 2011-04-13 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板片
CN102288054A (zh) * 2011-06-27 2011-12-21 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等流量高效板式换热器
CN104515422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103776284A (zh) * 2014-02-12 2014-05-07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JP2016044896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07462093A (zh) * 2016-06-02 2017-12-1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板式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23031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8455B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20118548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8739857B2 (en)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 core and a housing
CN105793662B (zh) 具有改进的流动的热交换器
EP2365270A1 (en)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CN107462093B (zh) 板式换热器
KR102432036B1 (ko) 열 전달 판 및 가스켓
CN103868380A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EP2963375B1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CN112304131A (zh) 板式换热器
CN106197093B (zh) 一种换热器
JP6329756B2 (ja) オイルクーラ
JP4857074B2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CN112414184A (zh) 板式换热器
CN112146484B (zh) 板式换热器
JP2007162974A (ja) 熱交換用プレート
CN106197095B (zh) 一种换热器
JP2000018872A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JP4340952B2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CN113819789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CN215930667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和板式换热器
CN217504442U (zh) 一种换热器
WO2022210924A1 (ja) 熱交換器
JPH0432697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18821816U (zh) 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